中医养生之感悟(精)

中医养生之感悟(精)
中医养生之感悟(精)

中医养生之我见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多的朋友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想知道怎样少生病,不得病,以及如何延年益寿的一些方法。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广告铺天盖地,报纸的一些宣传也是目不睱接,让我们无从选择究竟用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来养生是最好的。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朋友对养生抱有一种平淡的态度,认为我真的需要保养吗,保养会有用吗?那是有钱的人的事情,与我无关,我正在创业阶段,等有我钱了再去保养,或者是退休了再去保养不行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医养生方面的一些观点。

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假如没有指南针,哥伦布就不会发现新大陆。假如没有造纸术,今天我们看书就要用笨重的竹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那么,还有一个文化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那就是:中医文化。

大家都知道西医进入到我们中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概明末清初的时候。而我们已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来,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跟我们的中医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医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养生方法和广泛诊疗手段。比如说中国的四大经典医书:

1、《黄帝内经》-古代医学理论的奠基。曾有很多人在争议说,《黄帝内经》应该不是我们中国人写的,可能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

2、《神农本草经》-中国最早的中医中药的一部药典。它里面记载着365种中草药,120种上品,120种下品,125种下品,这是我们中医很独特的一个特点。

3、《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写的一部医学著作,对当时的中医起到了一个挽救的作用。它的特点是根据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的方位,采用不同的方子。所以说中医养生讲的是对他的人,而不是对他身上的病。

4、《八十一难经》-相传为古代名医扁鹊所著,内容主要提出了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后来扁鹊被称为“经络之父”。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维护着世代华夏儿女的身体健康,延续了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在对待人类疾病的态度上,用的是“养、调、治”的这样一个基本原则,科学规范地提出了养生要点是“保养”与“补养”。那么在坐的各位朋友,你们是愿意先养,先调,还是愿意等得了病之后再找医生去治呢?中医养生最大的特点就在养、调,我们把它称之为养生之道。

最新一个统计表明,在我国现有人群当中,健康人群占15%,疾病人群占15%,其它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什么是亚健康状态呢?就是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灰色状态。通俗的说就是你去医院看病,医生说你没病,但你觉得总是不舒服:吃不好、睡不好、头晕、怕冷、容易疲劳……这70%的人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调养,将会发展成为疾病人群,那么我们怎样保养?让他不发展成为疾病呢?中医的养生之道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

中医养生观点

一、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这里不舒服,那里也不舒服,但却还是不以为然,认为现在不需要调理,等我赚到了很多钱再去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病。那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王均瑶和梅艳芳。我请问在座的各位,今天你比王均瑶有钱吗?比梅艳芳更出名吗?他们的病情发展到今天是不是也有一个慢性的、亚健康的过程?他们也可以请全世界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物来治疗,对吗?可是即使有钱如他们,有名如他们,不也没有办法挽救他们年轻的生命吗?那么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扁鹊见蔡桓公》: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有一天进到皇宫里,看到了桓侯对他说:“齐侯你有病,要好好养一阵。” 桓侯没有理他。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看见桓侯,非常着急地对桓侯说:“桓侯你真的需要好好调养一下。” 桓

侯照样没有理他。当他第三次看见桓侯时掉头就走,桓侯非常好奇,就叫专人去问他:为什么看见他就走?扁鹊感叹地说出了这样的话:我第一次看见桓侯时他的病在发肤,养一阵子就非常好了;第二次看见桓侯他病在肠胃里,这个时候只要好好的调养一下子就没事了。可第三次见到桓侯时,他已经病入骨髓了。”

《黄帝内经》讲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上工医未病之病,中工医预病之病,下工医已病之病。”就是还未生病的时候能去发现并帮你调养,叫上等的医者。治即将发生的病只能说是中等的医者,而下等的医者治的是已经得了的病。我们是愿意在未得病的时候让上工来医治,还是等得了重病之后再让下工来救治呢?你选哪一个??

二、中草药――上品、中品和下品

上品:即食品,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同时又有功能调节作用的食品叫上品。比如:春天树木都在生长,人是不是也要跟天地合一?人也要生长,大家知道春天吃什么最好吗?韭菜,是助阳气的,对我们的生长发育非常的好。那韭菜算是食品还是药品呢?它是药品中的上品。

又比如大家经常都喝冬瓜汤,萝卜汤对不对?冬瓜皮可以利尿,冬瓜瓤去暑,冬瓜籽是润肺的,冬瓜全身都是宝,它是能入药的,那么冬瓜是药品还是食品?是食品,但又是药品中的上品,因为它有功能调节的作用。

中品和下品就是它对你现在发生病变的疾病有治疗作用,但是对我们的身体是有伤害的。

2003年的时候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叫什么?“非典事件”!大家知道,全国得非典的人数是多少?7000人!死亡是多少?3000人!是不是引起全球的震动?大家感到非常的恐慌。那么同样在2003年,我们的政府发布了一个报告,滥用抗生素类药全国死亡的人数达到了8万人。抗生素类药是现代医学一个宠儿,对抗病毒、抗病菌这块是非常有奇效的。但是,就是在抗生素的发源地西方国家,它的使用率也只有3%左右而已,而在号称中医大国的中国今天对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60%-70%,非典

仅仅死3000人大家觉得非常的恐慌,可是一个抗生素要死8万人的时候,却没有人有感觉。这就是中品和下品。

而我们中医养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尽量运用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上品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摄养。

三、三分治七分养:

有朋友这样认为:无限极是很好,可是我正在生病,等我病好了以后再来吃。不要吃冲突了,到时候都不知道是哪个吃好的。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胃肠的炎症”。看病时都听说一句这样的话: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炎症就是病毒侵入人的身体,那么炎症就是标,本呢就是胃。如果我们只用抗生素来治我们的炎症,就好像今天我有一个房子非常的漂亮,可是我的门锁坏了,小偷(炎症就进来了。我(抗生素在家就不会让小偷得逞啊,于是就和小偷打一架把他赶走了。可是门锁没修好,下次小偷又来了,而且还带了把刀!于是我们又生病了,又用枪赶走了小偷。终而复始,炎症不断的来找我们,我们又不断的升级或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把门锁(抵抗力修好,小偷不就没那么容易进来了?我们不治本,老是去治标,老是与小偷打架,打得你死我活的,而忘记了最简单的就是一开始就把门锁修好,那样就预防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大家知道先锋的抗生素已到几号了吗?25号了!

说三分治七分养是什么?就是今天我在家预备小偷会来,我在练拳头、准备刀枪的同时,还不忘了修好门锁。也就是说在吃药的同时,一定要来调理好我们的身体。那又有朋友问了:你们的产品是不是有依赖性,我吃好了还要不要再吃呢?同样的,就像今天我们的这个门锁,我修好了之后,房子有折旧,是不是要经常修补?

四、健康的人是平衡的,即精神体和肌体的平衡.

中医养生中有一个最高的境界,就是精神体和肌体合二为一是分不开的。所谓“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器合一”。器:肉眼可以看到的,比如肌肉、血管、有形的肌体等。道:无形无色,如经络、精神体等。今天我们如果是去专门的心理医院看病,医生会在心理上给我们一些辅导,打开心结。如果你是肠胃毛病,他是不会跟你聊天的,直接给你开药就好了,对不对?

中医最讲究的是情志这一块的调养,也就是说精神体是驾驭肌肉体的。(二次大战后大兵的故事和“血刑”的故事。现代医学是不认同人有精神体的,可是从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定是精神体驾驭肌体的健康。

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病都是自己得来的,当你正气非常充足的时候,外邪是很难入侵的。当然,我们人体的防线也不是强不可破的,也要注意到一些外邪。中医五行里面讲到,五行跟五气是相对应的。春、夏、秋、冬对应的是风、暑、燥、寒,也就是说春避风,夏避暑,秋避燥,冬避寒。

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湖南人到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喜欢光脚,在空调下,脚没穿鞋子,游泳出来也不穿鞋子,像这种情况就是没有避湿寒。当寒气入侵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保养,总有一天会找你算帐的。

我们不但要注意这些,还要配合天时地利的作息时间。比如说11点到3点是我们肝胆排毒的时间,如果晚上还喝酒、抽烟,不按时休息,就增加了肝脏的负担。长期这样,肝脏是不是就出问题了?可能开始的时候有些病兆,如“小三阳”、“大三阳”、“脂肪肝”等,接着就是肝癌了。早上7点到9点是胃经最旺盛的时候,不管你有没有吃东西,胃都要分泌胃酸。如果你不吃早餐,就容易长结石。9点到11点是脾经最旺的时候,如果我们吃了早餐的话,那么一天的精气神都是非常足的。

六、辩证调理,整体平衡。

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是息息相关的,都是不能失去的。比如说感冒了,扁桃体经常发炎,医生说干脆把扁桃体摘掉了。大家知道扁桃体经常发炎是什么意思

吗?比如:省政府门口的士兵在那站岗,当有人来访时都会走上前去阻止他,询问他。如果没有人来,他就是站在那里,像没事一样对不对?如果我们让他下岗,一旦有坏人进来就是畅通无阻了。扁桃体也就是起这样一个作用的。

如果割掉了,一旦外邪入侵,就会有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最后就会是肺癌了。我见过一个例子,小孩子10岁割掉扁桃体,14岁死于肺癌。

什么叫辨证呢?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张仲景给侍中大夫王仲宣看病的故事。

我们不是张仲景,那如何给朋友们来辨证呢?今天教大家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备用的辩证方法,好不好?

我很喜欢种花,买回来之后每天浇水,巴不得它快点开花。可是浇了几天之后,叶子就黄了。开始我不懂,就把黄的叶子摘掉。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叶子又黄了,我又摘掉,最后叶子全摘了,变成光秃秃的,最后死掉了。如果遇到一个种花的行家,在第一片叶子烂掉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可能是根烂掉了,把烂根摘掉,放在一个新土里好好栽培,就会重新长出绿叶来。其实人跟花是一样的,一棵树木,它的绿叶是症状。那么我们人身上有没有绿叶呢,我们的绿叶又在哪呢?

下面我们要讲到的五行、五脏,就是通过面相、舌头、手、指甲、形体进行自身的判断,通过我们身体这么多的树叶来看到,我们的树根烂掉了没有。更进一步使我们学会调理人体平衡。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五行之间有一个相生相克的道理。

中医养生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先讲一个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吧。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吃稀饭。当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别的食物补充营养。因此,我出生以后经常感冒,并且经常感到头疼,在冬天(甚至夏天)的时候四肢发凉。有一次姑妈介绍了一个老中医,让我爸妈带我去看病。那位老中医给我看过以后说我的病是由先天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所以才会四肢发凉。在天气转凉的时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导致晚上睡觉时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邪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找到病因之后,那位老中医为我开了多副中药。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最后是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日常饮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的体质好了许多,到现在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因

时间较久,以上治疗方法不一定准确,全凭记忆)。自此以后,中医在我心目中变得神奇而又神秘。 这学期学习养生知识后,我终于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医知识,并且我也为今后的养生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安排。在今后,我会注重食疗,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的养生。说起起居,就牵扯到我们这不正确的作息了。现在的学生经常晚睡熬夜,这对胆、肝、肺是非常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尽量顺应时辰,了解五脏六腑与各时辰的关系,才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在精神方面,我觉得只要看得开一点,尽量放松就行了。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学会忍耐。最后我总结一下这学期学到的养生之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有益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中医养生要从小做起,时刻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才能延年益寿。因为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去接触了中医养身学,你才会懂得养生其实是人一生之中很大的一门学问。 最后,非常感谢陈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教学,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你的课。

中医药膳学论文

浅谈中医药膳 中华药膳--这枝医苑奇葩,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发展成像今天这样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作方法的一门学问。“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春秋战国是药膳的萌芽时期,《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金匮》中记载了“当归羊肉汤”,药膳经历代医家的整理、收集,逐渐发展成今天这样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保健方法。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药膳的发展,药膳正走上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发展之路,必将对百姓健康和生活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和饮食文化共同孕育的一枝奇葩,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又是防病治病之有效措施,故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回归大自然”思想的影响,药膳这种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药膳学的。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药膳研究培训机构、药膳餐厅纷纷建立,部分医院、康复中心相继成立了药膳食疗科,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但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作为一门性学科,药膳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其应用价值也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就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药膳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基础研究,药膳也不例外。药膳是以食物和中药材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兼具药物防病治病和食品营养保健双重作用的食品,其配伍、组方和运用均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防治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其加工制作过程则需要以烹饪理论为依据。所以,如果脱离了中医理论和烹饪理论的指导,药膳的发展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为了强化基础研究,促进药膳理论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培养药膳研究的专门人才,促进学科的独立发展。 2 提倡学科分化,培养专门人才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为世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药食同源,药膳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烹饪技艺相结合形成的专门学科,是中医学和烹饪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共同孕育的产物。药膳学综合了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理论体系,其加工制作方法源于烹饪技艺,两者缺一不可。 药膳学的渊源和特点决定了药膳学科的从业人员必须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

睡眠的养生之道

睡眠的养生之道 谈到健康,中国人不得不提养生,“养生无他、眠食二要”,可见睡眠的重要。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这也是许多长寿者的养生秘诀。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下面为您介绍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1、按时睡觉 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2、睡足觉 中医理论认为,“眠食二者,乃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机体能量、恢复精力、缓解疲劳,有“养阴培元”之效。中医有云“卧则血归于肝”,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3点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候,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养肝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让精神更加饱满,让心情愉快起来。 3、睡个“子午觉” 中医养生非常强调“子午觉”的作用,也就是说晚上(子时)要熟睡,白天(午时)要稍微休息一段时间。每天午时阳气正盛,休憩一会儿可以养阳。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容易进入深睡眠,醒来后反而让人感觉没有精神。 4、睡前调呼吸 所谓“静则生阴,阴盛则寐”,缓慢均匀的呼吸对进入睡眠很有帮助。这是因为人体呼吸的节奏慢了,心跳就会随之自然减慢,气血运行、生命活动也会慢慢缓和下来,这样的状态下,人才能安然入睡。一般来说,临睡之前不宜做大剂量的运动,也不宜有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听点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渐入 佳“静”。 5、静卧放松法

中医养生康复学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 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 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10.针灸的种类:毫针,灸法,拔罐,三棱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火针,电针,水针 11.中药养生保健的应用原则 1).预防为先治未病2).补虚泻实重扶正:虚者补之,实者泻之.3).调整阴阳期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4).兼顾三因制宜1)春季:不宜过用补药、注意抑肝气。2)夏季:加用清心火之药、冬病夏治、除暑祛湿。3)秋季:易伤津。忌用耗气伤津、尽量不攻邪伤正。4)冬季:助阳、填精。因地制宜:我国西北天冷少雨,用药需温补;东南地区,温热,需清补;北方人体强,用药宜峻重,南方人体弱,用药宜轻巧。5).药补最重脾胃6).药补忌偏忌滥。 12.虚症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虚! 13.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易疲倦、怠惰无力、便秘(肠道蠕动无力)、大便溏次数多(脾虚运化不利)、易长色斑、慢性盆腔炎,可分为肺气虚、脾气虚。 14.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灼热,盗汗,小便短黄,

中医康复学试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卷(A) 1.中医康复学是在指导下,研究、及其的 一门学科。 2.中医康复学的适应对象有:、、、。 3.中医养身康复禁忌包括、、、。 4.饮食养生的作用、、、、 五个方面。 5.中医养生康复学科中,心理疗法实施的形式有、、 。 二、解释名词:(每词3分,共15分) 1.健康: 2.食养: 3.疏导疗法: 4.体质: 5.围绝经期: 三、判断:(先判断正误,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者划×,每小题1 分,共10分。) 1.健康包括体格强健、心理安乐、社会适应三个方面。()2.胎教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3.与人体早衰,提前患老年性疾患相关联的脏腑主要是肺、脾、肾三脏。()4.常见的食养食疗方分类包括治疗类食疗方、保健类食疗方、康复类食疗方三种。()5.中医养生康复学中青春期分为青春发育期和青春期。()6.残疾人群的养生包括视力残障、听力残障、肢体残障、精神残障四类。() 7 .康复对象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运动功能障碍。 () 8.康复功能评定在器官、个体、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层次上作出的。() 9. 无论那类人,动脉血压高于140/90mmHg就称为高血压。() 10.头发的保健方法中其按摩疗法包括栉头、推头部经脉和按揉头部腧穴。() 四、简答题(1-2题每小题8分,第3小题9分,共25分) 1.常见健康指数是哪些?并且说明其正常范围。 2.中医养生康复观念有哪些?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3.中国传统运动健身康复法的运用运用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论述现代胎教的具体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试论述妇女在围绝经期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V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正文】“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

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

几种常见中药的养生之道

浅谈中医食疗养生之道 摘要:近年来中医食疗养生热潮不断掀起,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自古以来养生理论和实践的记载进行研究,结合“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理论,分析人的体质、年龄层以及四季气候对营养需求的异同,对食疗养生之道进行了阐述,告诫人们饮食需要遵循养生之道才能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提出芦荟与枸杞子这两味药材对于养生存在极大意义,提倡它们的药用、食用价值应广为人知。 关键词:中医;食疗养生;芦荟;枸杞子 引言 “养生之谈”乃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大课题,而中国医学者从古至今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为现代人们留下了无数养生食疗之道的知识宝富,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对于养生食疗之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结合古今养生食疗之道的精髓,对现代养生食疗之道进行新的阐述,提倡养生对食物的选择必须了解人的身体情况以及食性,两者必须相符,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维持身体机能平衡。 1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学问博大精深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的历史颇为深远,中国的养生之道也在几千年前就远远流传。养生历史印迹中,书籍是最有力的证明者,谈养生且从这些历史书籍谈起。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书中记载: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随后,秦汉历史时期出现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的《黄帝内经》,它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求“上医治未病”;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也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养生思想则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此外,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把养生称为“养性”,是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求“内外病悉皆不生”,而延长人的寿命…… 2 中医自古以来盛行的养生秘诀 古人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说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金字塔。中医自古认为,食物与中药一样,都具有“四期”、“五味”的不同性能,每一种饮食都有各自的营养热性,必须因体质、因病症及四季节气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饮食,紧急食人妨碍疾病治疗与预后的食物;此外,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过食酸则伤肝过食咸则伤肾过食苦则伤心,过食辛则伤肺,过食甘则伤脾。因此,每天饮食必须谨遵这些道理,才能做到有效防病长寿,免除病痛之苦。 2.1中医中依据四季节气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中,《黄帝内经》谈到人如何才能长寿时,就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而逆寒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只有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人类才能够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服用不同药物,他指出春季宜服小续命汤,夏季宜服肾蛎汤,秋季宜服黄芪汤,冬季宜服保健药汤。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馊之味。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在和食品,例如:草药类的枸杞子、于禁、丹参、元胡等,食物类的大枣、葱、香菜、花生等;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题及答案 1. 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AB ) A 食养 B 食补 C 食疗 D 食节 E 食用 2. 中医饮食调护中,饮食禁忌内容包括(ABCDE) A 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的禁忌 B 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C 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D 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 E 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3. 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ABCDE) A 饮食有节 B 饮食有方 C 谨和五味 D 荤素搭配 E 以上都是 4. 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 ABC )等。 A 食气 B 食性 C 食味 D 食用 E 食疗 5. 食物的性能包括( ABCDE )等内容。 A 气 B 味 C 归经 D 升浮沉降 E 补泻 6.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C )食物最多。 A 酸味 B 苦味 C 甘味 D 辛味 E 咸味 7. 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C )范围。 A 酸味 B 苦味 C 甘味 D 辛味 E 咸味 8. 常用的食物中平性食物数量( A )温性食物。 A 多于 B 不多于 C 少于 D 不少于 E 近似于 9. 关于饮食禁忌,在古代文献上( ABCE) A 葱忌蜂蜜 B 人参忌山楂、萝卜 C 茯苓忌酯 D 鸡肉忌蘑菇 E 鲫鱼忌麦冬

10. 生姜可用于(ABCDE )的食疗。 A 风寒感冒 B 呕吐不止 C 半夏中毒 D 中寒水泻 E 胃寒疼痛 11. 既能辛温发散,又能发汗透疹,令小儿痘疹速出的为( C ) A 生姜 B 苏叶 C 芫荽 D 豆豉 E 薄荷 12.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属于甘味食物有( ABD)。 A 鸡肉 B 大枣 C 白菜 D 粳米 E 冬瓜 13.性味辛温的有( ABE) A 苏叶 B 生姜 C 薄荷 D菊花 E 芫荽 14. 根据食物的升降浮沉分类,属于阳,升浮食物有( BCD)。 A 莲子 B 花椒 C 菊花 D 绿茶 E 冬瓜 15.带鱼属发物,患有(BC )者忌食。 A 感冒 B 脓肿 C疮疥 D 肝炎 E 胃癌 老年人中医养生 周俭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一)脏腑虚弱:正如《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节》曰:“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抑饮食以资气血”。 (二)代谢减慢: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改变,代谢功能也有所降低,如老年人身体缺钙,容易骨质疏松,部分老年人血脂增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精选文档

谈中医养生学后感想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学后感 这段时间,通过对中医体质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的养生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中医体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健康的身体需要保养,亚健康时就要调养,病弱之躯则应补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由我们的祖辈专研,学习,积累总结得来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通过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中医体质养生的最终目的,能够健康长寿。 中医体质养生之道的特点,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体质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我觉得在中医体质养生中随其自然便好,强求过多

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一味的追求长生不老反而会伤了自己的性命,这不是中医体质养生所推崇的。 中医体质养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它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到做好的。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中医体质养生的具体方法。 首先,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体质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再者,“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 然后,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将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最后,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它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故气功的锻炼,对我们在养生保健中能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 【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 【正文】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养生。房事应在安静、舒适、健康、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男女双方患病时不宜同房。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 近年来很多养生专家提出的中医养生,更是受到了广大朋友们的认可,知道春夏秋冬四季中医是如何养生的吗,不妨和一起来了解下中医养生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欢迎大家的阅读! 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

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养生之夏季养生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热水洗脚,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降温良方。 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

学习中医药与保健后的收获和感想知识分享

学习中医药与保健后的收获和感想

精品文档 学习中医药与保健课程后的收获和感想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养生与保健也成为了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很庆幸这学期我选了中医药与保健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受益匪浅。现在我就我学了一学期的课程来做一些感想。首先,中医保健与养生是中华医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医偏向于治病,并兼养生,保健、养生不治病,着眼于“治未病”,即在预防疾病发生与促进身心的健康。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都忽略了身体的健康,也导致了大多数人都处在亚健康的状态,我以为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当了解中医养生与保健的知识,对自己的健康给以足够的重视。这学期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之下了解了很多关于养生的药方,以前只是有点兴趣对中医养生有些了解,但真正接触之后我才知道这其中大有学问。它确实是一门很高深也很有意思的科学,它能够完美的与人们信奉的五行八卦联系起来,比如:人的心肝脾肺肾可与五行八卦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也能够与生活常识中的五味——酸苦甘辛咸相联系,由此完美也确实可见其与我们生活联系治密切。我们了解的关于补益之剂、发表之剂、攻里之剂等等方子让我们对其中的专业词汇也有了更科学的接触,药方中的药物也让我对生活中常见的黄连、甘草、连翘、当归之类药物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理性的了解。 说其理性是因为我想起来之前曾经历的一件事情:常识中人们都知道夏天喝绿豆汤对身体有很多好处,甚至在不知道它具体有何益处中医药与保健课程结业感想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养生与保健也成为了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很庆幸这学期我选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很庆幸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宝。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讲解这方面的专著!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常说“健康是吃出来的”,同时也说过“病从口入”,这些都在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我们平时饮食要有规律,调理有法,荤素搭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要保持身心愉悦,细嚼慢咽。吃东西要有节制,既不能偏食,也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因为减肥而节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而良好的心态则是开启健康与长寿之门的“金钥匙”。中医特别重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所以主张通过不不同的方式,如“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安神定志”等来调节化解人们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如果我们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再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早起早睡,多运动,如果我们把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健康也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的人每天玩电脑玩手机,坐下了就懒得动,出门就坐车,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什么眼睛近视,肥胖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突出,心脏病等一系列的病都来了,而且有趋向年轻化的迹象。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习惯,平时多多运动,比如跑跑步,打打太极,打打球等最健康有利的运动。 再次,加强预防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古书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向大家介绍“三伏天”的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提醒大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安然度夏。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是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因此,由于中伏的时间不确定,三伏的总长度,有时是30天,有时是40天。 “三伏天”在这个特殊的时节要养生保健之道。总的来说,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的饮食之道◎ 民以食为天,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 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三伏天的运动之道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肯定不太适宜。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中药与养生读后感

《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学后感 传说中医起源于古代神农氏尝百草,西汉时期《皇帝内经》中已详细记述了中医学的理论知识,东汉时期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唐朝时孙思邈编著《千金方》,记载了上千种药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名满天下,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可见中医源远流长。我一向推崇中医,只是苦于专业所限,了解甚少。加上本人虽多运动,多食,但体型偏瘦,肠胃不好,一直想通过中医来调理身体。恰好在这次继续教育里看到有《中医体质养生》这门课程,欣喜若狂,立即报读了这门课程,希望自己对中医养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阶段,我对中医体质养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到了很多东西。 1、正确认识中医。中医和西医纷争由来已久。很多人认为中医是假理论,骗人的,对中医存在的偏见。虽然我一向推崇中医,但是对中医还有很多疑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加详细充分地了解了中医养生的系统理论,对中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医有些方面不见得很好,但西医也不是包治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地选择治病和养生的方法。 2、切记盲目乱吃补品。发现身边有些老师不顾自己的体质,看到别人说哪种中药好,吃哪种,哪种汤滋补,就煲哪种汤。恰恰是不但没有起到滋补养生的效果,反而损害了身体。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不能仅仅依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判断。最好还是去让专门的中医生去诊断。有些中药的用途不同,而且分多种,如解表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有些中药混在一起会相冲,重则会中毒。因此,要充分了解中药分类、药性、用途等。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我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中药的分类、用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纠正了我对中医认识上的很多偏差。 3、学会养生。有数据显示:假如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但是在日常中我们发现,很多身边人在抱怨父母没有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抱怨生不逢时、抱怨没有好医生、抱怨环境污染严重。实质上,我们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由于不懂得养生而造成的。做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懂得养生,学会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多接触、了解养生知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中医体质养生》课程的学习,我受益良多。同时也建议,能够提供课件或讲稿,让学者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手可用。

《中医养生与康复》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 学院:医学院 学系:中医系 专业:中医专业 课程名称:中医养生与康复 学生姓名:韩宝鑫 学号:2011052047 指导教师:张毅敏 2012年5月12日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与亚健康 【摘要】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精神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造成全球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透过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身心健康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并加以纠正和调整,使自身得以健康长寿。 【关键词】 中医养生康复思想亚健康成因分析措施

目录 ●绪论 ●利用中医思想分析亚健康成因 ●以中医养生与康复思想分析自身体质●调节自身体质与调整生活习惯的措施●结论

绪论 钟南山说,健康就是幸福,有了健康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而在当今这个看重金钱和名誉的社会中,健康逐渐被人们所忽视。特别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为了所谓的名利,不惜以自身的健康作为代价,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着“以命换钱”的生活。结果人到中年身体开始每况愈下,开始出现各种疾病,每日服药打针,过着“以钱换命”的日子,最终还是不能得以长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因为那时为时已晚矣。 当今有七成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游离状态,又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如果保健及时得当有望回到健康状态,相反则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以人自身的与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通过调节各脏腑气血平衡,充养人自身精气神,来得以健康长寿。这种思想与理论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临床试验也证明,中医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康复确有很好的疗效。 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高效地工作与学习,才能绘制自己灿烂的人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进行科学的调节和自我保护,这样健康才会永远跟随着你。

老中医:“三伏天”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并且潮湿闷热,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向大家介绍“三伏天”的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提醒大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安然度夏。 一、什么是“三伏天”? 从夏至开始,我们就进入到了真正酷暑难耐的夏季。到底什么是三伏天呢?三伏天是如何计算的?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二、“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在“三伏天”这个特殊的时节要注意养生保健之道。总的来说,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一)三伏天的饮食之道 民以食为天,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养生康复学 专业介绍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以及身体康复的一门实用学科。 招生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2人 最低分数线:26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专业介绍 本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各种营养素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预防;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学科目的是运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居民营养水平。保证食品质量良好,以促进健康。 招生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30 最低录取分数: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专业介绍 本书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第六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材,供预防医学五年制本科及三年制大专等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使用。该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在严格遵循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在内容上既突出重点,又详略得当,同时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教材中。为使该教材的适用性更加广泛,本教材吸纳了国内多个医学院校从事该领域研究的老师参加编写。 招生基本情况 本学院共招45人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招生基本情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数: 复试: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备注复试: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笔试)2、综合(面试)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科介绍 此学科包括两部分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有害因素损害人体健康的科学。 招生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