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一、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 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

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精神, 形成于“潮平两岸失, 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 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 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厚”来概括。

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白渴望建功立业, 抱负满怀, 纵情欢乐, 傲岸不驯, 大气磅礴, 冲破一切规和约束, 美妙奇异, 酣畅淋漓之至。杜甫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 深沉博大, 沉郁顿挫, 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基本原则。白雄壮, 杜甫浑厚,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的唐诗气象。

由于积贫积弱、忧外患的国势, 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 同时也因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 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 刻意求工求新, 尤其是黄庭坚及其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 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合”, 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

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二、从表达方式来看, 唐诗主抒情, 宋诗则重在揭示蕴涵在诗歌形象之中

唐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辉煌,漫游名山大川的豪迈,行走江湖,执剑仗义的豪爽。丰富的物质生活,开明的社会制度,频繁的对外交流给唐代诗人一片更加宽广的舞台,来书写他们心中的“情”。统治者的开明,让文人没了禁忌,直抒胸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句广告语,用于唐朝诗人可以说,“情有多深,诗作就有慷慨”。

就唐代文化思想对文人的个性及创作的影响来看,儒、释、道、侠兼行,而尤以儒、侠精神为重。儒侠结合,对唐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人提倡“不平则鸣”,他们不为“温柔敦厚”的诗教所束缚,冲破了传统儒家谨守的伦理纲常之所,或尽抒报国之志,或批判社会现实,抨击社会弊端,甚至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这种外向的性格和无畏的精神是特定思想文化与时代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帝国的强盛刺激了诗人建功立业之心,纵横任侠又赋予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为使人们展示英雄壮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种一往无前的批判精神又赖于社会政治空气的宽松与统治者的胸襟,排除了诗人心的畏缩。

宋人吸取了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害处,宋王朝实施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模式与“守虚外”的政策。“重文”使得各路文人的作用得到凸显,他们有更多的路数成为达官显贵,但是“受”使得政治上,宋朝的皇帝谨记着唐人的教训,或许是物极必反,或许是蛇与草绳的语言,宋王朝高看文官的同时,却没有给他们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机会,中央的高度集权,让文人的官职虽多却难以实施他们心中的蓝图。同时“虚外”而又“轻武”让宋人失去了他们强大自信心的来源,唐朝的辉煌尤在眼前,外族的侵扰相对朝廷的软弱让他们无法施展的痛楚更加的深刻,唯有一声叹息。自信已经失去,和谈笑傲天下的外向进去?故而,与唐诗相比,宋诗在宋人的叹息声中敛而深刻。北宋时无法施展政治抱负,有名而无实;南宋时面对外族侵袭,主和派的主却率占上风。担当重任却无所作为的宋朝文人怎能不尴尬?

如果说唐诗追求的是饮酒纵歌,笑傲天下的雄壮;宋诗追求的却是脱俗绝尘,超逸不凡的理趣。众人的天下无法由自己变革,那就从自身做起吧。这是宋人在高度集权的政治将他们架空之后所做的必然选择。而且受当权者的影响,道教的发展使他们更热衷于钻研玄理,对自身的要求也使他们更重节操、品格,强调道

唐代文人受“儒侠”思想最为深厚的话,宋代文人却是在久久的空虚之中,将儒家的“兼济天下”、道家的因任自然与佛学的超尘绝俗、虚静明达结合起来,“修身已儒,治心以释”,用佛道旷达恬静的精神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生,去遣散现实生活中的压抑与悲凉,求得平和安宁的心境。

在登临庐山的时候,白与轼这两位豪放与豪迈的人物却发出了不同的感慨:

《望庐山瀑布水》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轼的《题西林壁》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然而比较这两首诗,又会发现它们风格韵味不同,各有特色。《望庐山瀑布》是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的写景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象壮观的“庐山飞瀑图”。白的诗歌看的见庐山瀑布的壮景,“三千丈,落九天”大气磅礴不言而喻。心中有豪情,笔下才有如此的阔景。读这首诗,仿佛一位衣袂翻飞的谪仙就立在山崖之上,举手遥指轰隆作响的瀑布高声吟咏,物我两忘,浑然融入天地之间。

而《题西林壁》是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生活哲理。他没有像白一样,写出了庐山景色的壮阔,可是细细读来,诗中蕴含的强大的精神世界会让人啧啧称奇。没有了衣袂翻飞,我们似乎也能看到一位仙人似的人物,在高于庐山之巅的地方,面前或许还有一盘棋局,嘴角含笑的看着庐山的山岭与高峰。为山中人争辩山峰形状而浅笑的轼,用他的哲理高声点醒世人,你呀,就在那山中。

三从审美感觉来看, 唐诗表现了音乐美, 而宋诗则表现为绘画美

东阳云: “诗至唐, 古调亡矣, 然自有唐调可歌咏, 高者犹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调, 于是唐调亦亡。”( 《梅月先生诗序》) 。东阳认为唐诗具有音乐性, 宋诗不讲求音乐性。但宋诗亦有唐诗所不及之处, 那就是宋代绘画艺术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