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UG三维设计软件的客车造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UG三维设计软件的客车造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UG三维设计软件的客车造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UG三维设计软件的客车造型设计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客车造型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不仅是单纯

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对于普通的群众来说,接触最多的就是客车。而现代的人们不仅对客车乘坐的舒适性有要求,同时就对客车的造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保证结构的合理性,还要有一定的美观性,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符合时代的潮流。

汽车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当然它要有漂亮的外观和吸引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它

还得能安全可靠地行驶。这就需要整个设计过程融入各种相关的知识:车身结构、

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等知识,当然更少不了诸如绘画、雕塑、色彩感等基本艺术功底。

在研究设计中,采用了功能强大的Unigraphics—UG三维设计软件,对客车整

车进行设计,包括零部件的三维建模,装配和产品的外观造型。较详细的说明客车整体、局部造型技术以及用UG来实现其三维造型及渲染以达到更贴近现实的视觉

效果。

关键词:客车造型;设计;UG;渲染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Bus modeling design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ehicle is not only a simple means

of transport, but rather a fine art. For ordinary people, the greatest exposure is the bus. The modern

people not only comfort on the bus ride to demand, while on the bus on the proposed shape design of a higher demand, not only to ensure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but also a certain beauty, meeting the people's aesthetic the trend of the times.

Vehicle is not only a simple work of art, but also have a beautiful look and attractive personality, while it had to be able to travel

safely and reliably. This requires

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into a variety of related knowledge: body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process requirements, aerodynamics, ergonomics,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other knowledge and, of course, such as painting, sculpture, color sense of grounding in the basic arts.

In this paper, Using Powerful 3D design software Unigraphics—UG in bus

modeling design.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 the whole and partial

area modeling

ng UG to make a 3D model and rendering a more unfeigned visual technology, and usi

effect.

Key words: Bus; Modeling; Design; UG; Render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1 绪

论 ..................................................................... .. (1)

1.1立题背景及研究意

义 ..................................................................... (1)

1.1.1客车产业的概

述 ..................................................................... . (1)

1.1.2我国客车制造工艺的发展历

程 (1)

1.1.3汽车设计的发展历

程 ..................................................................... .. (3)

1.2客车造型发展趋

势 ..................................................................... ...................... 4 1.3研究意

义 ..................................................................... ...................................... 6 1.4本文主要研究工

作 ..................................................................... ...................... 6 1.5设计软件UG简

介 ..................................................................... . (7)

2 造型设计基础及要

求 ..................................................................... . (12)

2.1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概述...................................................................... (12)

2.1.1工业设计的定

义 ..................................................................... (12)

2.1.2造型的特征与意

义 ..................................................................... ...........12 2.2造型设计基

础 ..................................................................... ............................ 13 2.3汽车造型设计的要

求 ..................................................................... . (14)

3 车身造型设计方法与过

程 ..................................................................... ................. 17 3.1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原

则 ..................................................................... ......... 17 3.2车身造型设计的基本发

法 ..................................................................... ......... 18 3.3车身造型设计的过

程 .....................................................................

................ 19 3.4实际设计过

程 ..................................................................... . (20)

3.4.1概念设

计 ..................................................................... .. (20)

3.4.2具体设

计 ..................................................................... .. (22)

3.4.3方案设

计 ..................................................................... .. (22)

3.4.4用UG设计...................................................................... . (23)

4 车身造型的特效与渲

染 ..................................................................... ..................... 29 4.1车身造型的特

效 ..................................................................... (29)

4.1.1赋予几何体材料和纹

理 ..................................................................... (29)

4.1.2灯光,背景,前

景 ..................................................................... .. (29)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1.3观察点、角度的确

定 ..................................................................... . (30)

4.2车身型的图片渲

染 ..................................................................... .................... 30 结

论 ..................................................................... ........................................................ 31 致

谢 ..................................................................... ........................................................ 32 参考文

献 ..................................................................... (33)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1.1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客车产业的概述

客车是指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商用车辆,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其座位数超过9座。而本次设计的课题是轻型客车的造型设计,这一车型主要用于农村、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的个体用车,单位通勤车,中、短途客运用车以及团体旅游用车。经过调查,现在的各大客车厂家都在争取国内的中高级客车市

场,却忽略了轻型客车的开发。以其中运用最广泛的城郊客车来说,城郊客车与公交车比有以下特点:1(运送的目标客户一般是城市郊区的农民;2(行驶的路况一般不是太好,以柏油路居多;3(停站点相对不固定;4(载客量相对不够饱和;5(运距一般在50,80km之间;6(基本为柴油车,且经常要装载农民兄弟随身进城要带的货物。上述6个特点就决定了城郊客车档次不高,车辆的长度一般只能在6,8m之间(而且是柴油后置的比较多。

客车是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统计,2009年1—9月,49家企业生产各类客车12万5 624辆(同比减少1万5412辆(下12.27,;销售10万9266辆(同比减少1万7943辆,下降14.11,。销量中:大型客车3万5004辆,同比下降21.58,;中型客车4万1940辆,同比下15.06,;轻型客车3万2322辆,同比下降2.64,。由此可见,中轻型客车是车市场加速好转的主要力量。越来越来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轻型客车的发展。

客车对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各主要客车生产厂都潜心致力于客车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不断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新型客车。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客车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迅速提高,客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跟踪并了解国内外客车工业的发展动向很有必要。

客车工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和充满朝气的产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高速公路的连线成网,客车工业在我国必将有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1.1.2我国客车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随着外国企业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大量涌入中国,西方工业革

命成果相继进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运输的客运车辆由此在中国发展起来。

1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伴随客车运输业的发展,运输业内的客车维护、修理厂中逐步形成客车车身的翻新和制造能力,进而在货车底盘上改装简易客车,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客车制造业的萌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客车制造业进入了创建、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客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从客车工业的发展来看,客车工业产生的基础是汽车修理业。长期以来在“自给自给”、“自产自用”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采取“修造并举”的方针,我国客车制造业的工艺技术在很长时期内打下了很深的“修理业”烙印。

20世纪50年代客车生产多沿用汽车修理的工艺方法,采取单件生产,就车作业方式。工厂内仅有少量的焊接、钣金和喷涂设备,其生产主要依靠工人的手工作业,金属板材和型钢的下料以手工剪切、气割或在通用的剪切机上完成;车身骨架构件和外壳覆盖件利用手工敲模成形;采用手工除锈,手工涂刷防锈涂料的方法进行防锈处理;车身骨架和底架的组合是逐根地进行焊接或铆接,车身外壳覆盖件与骨架的连接是采用铆接、气焊或板边咬合的方法;车身外涂装均采用手工喷涂。

20世纪60年代,客车工业在调整中得到进步发展,客车产品纳入了国家机械产品计划和归口管理的轨道。在这一时期,不但客车产品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产品品种及产量逐步增加,而且进一步促进客车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客车骨架构件成形逐步用冲压技术代替手工作业;车身薄板件的连接广泛采用氧-乙炔焊,中厚板采用电弧焊工艺,在少量工厂开始应用接触焊和CO气体保护焊;为了提高车身的2 防锈能力;少数工厂开始采用喷砂、喷丸或化学除锈,但车身仍然是露天或厂房内打磨腻子,喷漆,并进行自然干燥。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二汽和其他一些汽车厂的建立投产,客车底盘的开发业取得瞩目的成绩,给客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底盘条件。在该时期,客车生产逐步与汽车修理分离,还有一些企业调整为生产客车的工厂,从而一些生产客车的

专业厂应运而生,客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工厂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生产工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车身零部件的落料;冲压设备的配套逐步趋于完善,提高了机械化生产程度;CO气体保护焊技术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在薄板和构2 件的焊接中基本淘汰了氧-乙炔焊和电弧焊。采用组焊胎具进行车身骨架的焊装,有的形成初具规模的车身焊装生产线,提高了车身的焊装精度;为了改善车身的防腐性能,开始应用构件磷化工艺技术,并出现了构件表面处理生产线和客车涂装生产线。

2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客运车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客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改革开放又为客车行业创造了“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的规划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与发达国家客车厂合资的方式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使我国客车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客车制造工艺技术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重点企业的生产工艺条件打到了国外客车企业八十年代的水平,个别技术达到了国外的先进水平。

1.1.3汽车设计的发展历程

汽车设计技术在近百年中经历了由经验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设计阶段,自60年代中期在设计中引入电子计算机后又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新方法,并使设计逐步实现了半自动化和自动化。

经验设计是以已有产品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运用一些带有经验常数或安全系数的经验公式进行设计计算的一种传统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由于缺乏精确的设计数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使所设计的产品不过于笨重就是可靠性差。一种新车型的开

发往往要经过设计——试制——试验——改进设计——试制——试验等二次或多次循环,反复修改图纸,完善设计后才能定型,设计周期长,质量差,消耗大。

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引进新的测试技术和各种专用的试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从各方面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和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技术分析、研究,这样就使汽车设计发展到以科学实验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阶段。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在工程设计中的推广应用,使汽车设计技术飞跃发展,设计过程完全改观。汽车结构参数及性能参数等的优化选择与匹配、零部件的强度核算与寿命与预测、产品有关方面的模拟计算或仿真分析、车身的美工造型等等设计方案的选择及定型,设计图纸的绘制,均可在计算机上进行。采用电子计算机作分析计算手段,由于其计算速度很快且数据容量很大,就可采用较准确的多自由度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汽车在各种工况下的运动,采用现代先进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可取得较准确的结果,这就为设计人员分析多种方案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当前,由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及人机联系方面的成就,已可将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力、大容量的数据储存及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结果的动态图像显示功能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人及对话式的半自动化设计,或与产品设计的专家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化设计。其设计过程可有电子计

3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算机对有关产品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检索,对有关设计问题进行高速的设计计算,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其设计图形和计算结果。设计人员亦可用光笔和人机对话语言直接对图形进行修改,取得最佳的设计方法,统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今后CAD将与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计算机辅助制造),CAT(computer aided test 计算机辅助测试)结合成CADMAT系统,更将显示其强大的功用。

1.2客车造型发展趋势

近年来,大中型客车的四个主要市场是公路客运市场,城市公交市场,团体客运市场,旅游客运市场。他们的需求发生频繁变化,城市公交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大中型客车新的需求热点。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力度,为城市客车制造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对城市运输线路的观察,城市运输线路的40,在非高峰期,不通公路汽车的载客量达不到40,,有的更少。相比之下,中型客车的满载率却较高。一般而言,装载质量与空载质量比率:小轿车为0.4,0.5,大客车为0.6,1.0。中型客车装载质量与空车质量相比的比率介于二者之间,属于经济性用车范围。同时,中型客车的车身宽度、高度小于大客车,便于进入多种道路,提供各种社区服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做城郊客车设计。

从客车外形演变历史及造型的相关因素,看当今客车造型趋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仍然是今后客车造型设计的核心。为人着想,从功能出发,导致城市客车与长途旅游客车造型区别越来越大;城市客车强调路牌的设置,前、后、侧面设置方便乘客辩认车次的路牌(即三牌);突出的前电子显示路牌成为现代城市客车最大特征;宽门、大窗、低地板,方便乘客上下车;外形简洁、庄重、太方。而长途旅游车则由于道路的改善、车速的提高(其外观具有流线型的特征,浑圆的整车,活泼的局部,前低后高的动感造型被广泛采用。

2(从整车形态看,现今的客车仍采用大曲面、小圆角过渡的造型风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高档化客车已成为基本需求;相适应的玻璃粘贴技术日益完善;车身侧围更加平整、饱满,使这种造型风格得以更完美体现。近来,在轿车,特别是在概念车上出现了一些曲中带棱的造型,这可能是现代汽车造型的一种流行趋势,但这种线形应用到车上还有一段时间。

3(在车身造型的局部处理上,现在的客车与过去相比,有由简到繁、由平到

4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凸的变化趋势;玻璃钢材料工艺的合理应用,使前、后围保险杠、灯具、通风口的造型更加丰富;新型圆灯打破了组台灯具给造型带来的局限,适应于客车小批量、多变化的特点;前脸部分的线形分割及保险杠凸凹处理,不仅是调整前大灯安放牌照的功能需要(而且加强了造型的变化,在保证整车造型风格的基础上更具雕塑感。

汽车是运动的“雕塑”,是颇具艺术品位的现代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及人文发展的水平,美的汽车造型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目前,各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汽车造型,有的甚至提出“性能服务于造型”的口号。通过造型给冰冷的钢铁注入以“灵魂”,同时,由此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形成为“汽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整车造型是一种车型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同时还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稳定性等性能,除此之外,城郊客车整车造型一般还与城郊的风格相协调,与城郊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求色彩明快,线条流畅,直接体现城郊自然美,成为城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即要美观大方,又要简捷明快,同时还要贴近自然,符合城郊乘客的习惯,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世界各国汽车车身造型的流线试样在不断更新、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如果加以仔细琢磨,总能找出其共同的基本趋势,从而做出预测。车身造型的发展与车上的生产方式、使用要求以及时代特征等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汽车的更新换代(主要是车身)大体上为8,10年一个周期。考虑到当前车身的造型,就必须“以史为镜”回溯到70年代、60年代、50年代以至更早,但是这种周期决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变型都会在风格、线条、材料、装饰、色调等方面出现新的花样。例如:上一世纪末在马车摩托化基础上诞生了汽车,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汽车的卫星基本上沿袭马车(这时就根本上谈不上车身)。本世纪的10年代,有简陋的帆布篷逐渐发展成带有木质框架的箱形车身。20年代,由于机床制造业

的发展,开始采用薄板冲压件焊接结构箱形车身。进入30年代以后,随着车速的增高,车身造型注重于流线型,其外形近似于甲壳虫,给人以臃肿笨拙的感觉,车身上的过渡面较多,覆盖件采用拉延,冲压工艺性差。40年代初,由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影响,民用汽车的生产几近停顿状态。50年代,美国以战胜国的优越地位,经济上迅速腾飞,因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影响,生产的轿车过分讲究豪华的内饰,车身造型失之矫揉造作,过于堆砌,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为了改善空气动力稳定性,其车身尾部还装设有尾翅;而欧洲大陆生产的轿车则崇尚朴素简练,

5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车身上的棱线突出而形成浮雕式结构。60年代以来,随着冷冲压技术的提高以及各种新型材料(塑料和复合材料)的涌现,车身上去掉了多余的过渡表面,整个车身外形朝向简单化方向发展,车身覆盖件 (如顶盖、侧后翼、地板等)形成以较复杂的整体,整个车身的造型既体现流线型而又更趋于简练含蓄、挺拔大方。7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石油危机,突出了轻量化和节能

的问题.其后,具有低空气阻力的紧凑型轿车(Compact car)就应运而问世了。

除了上述轿车以外,回顾世界各国各发达国家其它各种车型车身的造型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过去各国在车身造型上均有其特点,及通常改革所谓的风格(style)。例如:意大利由于受到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代表人物,其影响所及,源远流长,本世纪中叶以来意大利就涌现出了不少当代知名的汽车造型设计师,如贝通(Bertone)、齐亚(Ghia)、平宁—法里拉(Pinin Farina)等。菲亚特汽车公司在70年代设计的一种典型的梯形造型的高级大客车其线型就继承了古罗马式建筑那种凝重、庄重的特点,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人具有新意。当然,德、法、英等其他欧洲国家的造型风格也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同时还具有其本国的特点。从过去的多次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也能看出,各个国家所生产的汽车均具有不同风格。

在了解了各国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后,我对本次设计也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并将我的设计意图在设计中表现出来。

1.3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对于经济宽裕的人们来说,汽车不仅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而对于普通的群众来说,接触最多的就是穿梭在大街小巷,城市之间的客车,客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而现代的人们不仅对客车乘坐的舒适性有要求,同时就对客车的造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保证结构的合理性,还要有一定的美观性,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符合时代的潮流。针对人们的这些要求,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客车的造型作一番大的改动,要在保证公益性的原则下发挥创意,为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4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本课题就是运用强大三维造型的软件UG进行JD6600型客车车身进行造型设

6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掌握车身造型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一些有关CAD/CAE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学会运用UG软件中的建模、渲染等功能来完成工作。同时,

工业设计、美术等方面的书籍、资料。只有通过还要收集和学习我大量有关造型、

这些不同领域知识的综合,真正地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出更舒适、更美观、更安全,符合时代要求的客车。

1.5设计软件UG简介

按照要求,这次的毕业设计有些图纸需用UG完成。因此,有必要在此对UG这个软件作一介绍。

UG(Unigraphics)是Unigraphics Solutiongs公司推出的集CAD/CAE/CAM为一体的三维机械设计平台,也是当今世界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制造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造船等领域。UG是一个交互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具备了当今机械加工领域所需的大多数工程设计和制图功能。UG是一个全三维、双精度的造型系统,使用户能够精确地描述任何几何形体,通过对这些形体的组合,就可以对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和制图。它的功能覆盖了从概念设计到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并且广泛地运用在汽车、航天、模具加工及设计和医疗器械行业等方面。它提供了强大的实体建模技术,提供了高效能的曲面建构能力,能够完成最复杂的造型设计。

UG自从1990年,进入我国以来,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工程背景,已经在我国的航空、航天、汽车、模具和家电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UG软件PC版本的推出,为UG在我国的普及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UG具有以下优势: 可以为机械设计、模具设计以及电器设计单位提供一套完整的设计、分析和制造方案。

UG是一个完全的参数化软件,为零部件的系列化建模、装配和分析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

UG可以管理CAD数据以及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所有相关数据,实现逆向工程(Reverse Design)和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等先进设计方法。

UG可以完成包括自由曲面在内的复杂模型的创建,同时在图形显示方面运用了区域化管理方式,节约系统资源。

UG具有强大的装配功能,并在装配模块中运用了引用集的设计思想,为节约计算机资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7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由于UG功能强大,其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CAD

1. UG/入口(UG/Gateway)

2. UG/实体建模(UG/Solid Modeling)

3. UG/特征建模(UG/Features Modeling)

4. UG/自由曲面建摸(UG/Freeform Modeling)

5. UG/用户自定义特征

(UG/User-Defined Features) 6. UG/工程制图(UG/Drafting)

7. UG/装配建模(UG/Assembly Modeling) 8. UG/高级装配(UG/Advanced Assemblies) 9. UG/虚拟现实(UG/Reality)漫游(UG/Fly-Through) 10. UG/逼真着色(UG/Photo)

11. UG/标准件库系统(UG/FAST)

12. UG/WAVE技术

13. UG/几何公差(UG/Geometric Tolerancing)

CAM

1. UG/CAM基础(UG/CAM Base)

2. UG/后置处理(UG/Post processing)

3. UG/车加工(UG/Lathe)

4. UG/型芯和型腔铣削(UG/Core & Cavity Milling)

5. UG/固定轴铣削

(UG/Fixed-Axis Milling) 6. UG/清根切削(UG/Flow Cut)

7. UG/可变轴铣削(UG/Variable-Axis Milling) 8. UG/顺序铣切削

(UG/Sequential Milling) 9. UG/制造资源管理系统(UG/Genius)

10. UG/切削仿真(UG/VERICUT)

11. UG/线切割(UG/Wire EDM)

12. UG/图形刀轨编辑器(UG/Graphical Tool Path Editor) 13. UG/机床仿真(UG/Unisim)

8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UG/SHOPS

15. Nurbs(B样条)轨迹生成器(Nurbs(B-Spline) Path Generator)

CAE

1. UG/有限元分析(UG/Scenario for FEA)

2. UG/有限元(UG/FEA)

3. UG/机构学(UG/Mechanisms)

4. UG/注塑模分析(UG/MF Part Adviser)

钣金件(Sheet Metal)

1. UG/钣金件设计(UG/Sheet Metal Design)

2. UG/钣金制造(UG/Sheet

Metal Fabrication) 3. UG/钣金件排样(Ug/Sheet Metal Nesing) 4. UG/高级钣金设计(Ug/Advanced Sheet Metal Design) 5. UG/钣金冲模工程(Ug/Sheet Metal Die Engineering)

用户化UG/Open

1. UG/Open MenuScript

2. UG/用户界面设计(UG/Open UIStyler)

3. UG/Open GRIP

4. UG/Open API

5. UG/Open++

WEB产品

1. UG/Web服务器(UG/Web Server)

2. UG/Web表示(UG/Web Express)

3. UG/Web渲染UG/(UG/Web Render)

基于知识的工程(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 Ug/GenConnect

9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管路应用(Routing Applications)

UG/Routing, UG/Tubing, UG/Piping, UG/Conduit, UG/Raceway, UG/Steelwork.

UG/电气配线(UG/Harness)

质量工程应用(Quality Applications)

UG/设计检验, UG/检测,

UG/逆向工程(UG/Design Verification,

UG/Inspection, UG/Reverse Engineering)

数据交换(Data Exchange)

IGES,STEP,DXF二维交换和直接转换器

特殊应用(Special Applications)

UG/快速成型(UG/Rapid Prototyping)

UG/管理者(UG/Manager)

CADAM移植(CADAM Migration)

UG/移植(UG/MX)

而我这次设计中要用到的模块有:

1. UG/入口(UG/Gateway)

2. UG/实体建模(UG/Solid Modeling)

3. UG/特征建模(UG/Features Modeling)

4. 自由形状建模 (Free Form Modeling)

自由形状建模用于设计高级自由形状,或直接在实体上,或作为独立片体,片

体类似于实体除去它们没有闭合一容积。

片体建模完全与实体建模集成并允许自由形状独立建立之后作用到实体设计。

许多自由形状建模操作可以直接产生或修改实体。自由形状片体和实体与它们定义的几何体相关,允许重访早期设计决策及自动更新下游工作。

10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UG/高级装配(UG/Advanced Assemblies) 6. UG/逼真着色(UG/Photo) 渲染将提供他们为更有效地表示设计概念需的工具,减少原型样机成本并更快地带产品到市场。

11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 造型设计基础及要求

2.1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概述

2.1.1工业设计的定义

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 )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

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生活。适应物品特质,不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ICSID于198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一次年会上修订工

业设计的定义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

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

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是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IDSA)也对工业设计的定义和工业设计师的任务等进行了论述:工业设计是创建和发展概念和规格的专业服务,以便优化产品的功能、价值、外观以及系统,而使用户和制造商共同受益。

2.1.2造型的特征与意义

造型是指创造出的物体形象;而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既包含了事物的模样、形状等,又蕴含有姿态情状的概念。由此,造型是指创造物体“外形”与“神态”的活动。

产品造型在产品设计中就设计本身而言,主要是指产品视觉表现,可以是纸面上的表达,也可以是立体或实体的体现,是以人的感受方式将产品内在的性能体现在人的知觉系统中,导致直觉领悟,从而产生心理感受。产品造型的处理是一种形式美的手段,以形态形式美的结构为表层,以求达到产品外部造型的性能与使用者潜在期望相吻合的理想目标,追求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

产品造型是产品物态化的形体与外观神态的结合,具有自我特定的表情模样。

12

黄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产品的特征一般包括信息性、功能性、创造性、概念性和识别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产品造型的识别性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和企业生存的护身符。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为了塑造其形象,通过产品识别设计,将终端产品予以具象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并通过整合性宣传形成自己的特征与风格,使公众对产品及其品牌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7 届) 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修2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李参 二0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摘要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 冷却系的概述 (1) 3 风冷却系 (1) 4 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维护 (2)

4.1 冷却介质 (3) 4.2 水泵 (4) 4.3 节温器 (4) 4.4 风扇 (4) 4.5 散热器 (5) 4.6 汽缸水套及其他密封装置 (5) 4.7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5) 4.7.1 系统组成 (5) 4.7.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6) 4.7.3 单片机系统控制过程 (6) 5 冷却系统的检修 (7) 6 温度设定点 (7) 6.1 提高温度设定点 (8) 6.2 降低温度设定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1 引言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的概述 冷却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冷却系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由于水冷系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风冷却系 风冷却系是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表面,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在气缸和气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大,需要冷却的热量较多,多采用功率、流量较大的轴流式风扇以加强发动机的冷却。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缸冷却均匀,在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和分流板和气缸导流罩。 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循迹小车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

ug画轿车车身曲面造型设计讲解

(1)绘制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绘制曲线 (2)单击“通过曲线组”按钮,打开如 图2所示的对话框,选择这5条曲线(红框内 的曲线)如图3所示。创建曲面1如图4所示。 图3 选择曲线 图4 创建曲面1 图2“通过曲线组”对话框

(3)选择下面的3条曲线,创建曲线组曲面如图5所示。 图5 创建曲面2 (4)选择上面的5条曲线,创建曲面3如图6所示。 图6 创建曲面3 (5)选择车尾上面的5条曲线,创建曲面4如图7所示。 图7 创建曲面4

(6)选择车尾部的5条曲线,创建曲面5如图8所示。 曲面3 曲面4 曲面1 曲面5 曲面2 图8 创建曲面5 (7)单击“桥接”按钮,打开“桥接”对话框如图9所示。先单击(侧面)按钮,去选择“曲面1”的右侧面,再单“第一侧面线串”按钮,再去选择“曲面2”,创建两曲面的连接,如图10所示。 侧面第一侧面线串 图9 “桥接”对话框 桥接曲面1

(8)用同样的方法,创建的桥接曲面2,如图11所示。 图11 创建桥接曲面2 (9)单击“截型体”按钮,打开如图12所示的“截型体”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单击 “圆角-hro”按钮,打开“截面”对话框如图13所示。选择“曲面3”的左边线,弹出如图14所示的对话框。 特别提醒: 在UG4、UG5中为“截型体”,但是在UG6以后的版本则 称之为“剖切曲面”按钮, 当使用该功能时,弹出的“剖切曲面”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图12 “截型体”对话框 图13“截面”面对话框 图14 对话框“剖切曲面”对话框 然后,在视窗单击右键,分别选择右键菜单中的“渲染样式”|“着色”命令,显示如图15所示。 图15 着色显示 (10)选择车顶上的面,将其删除,结果如图16所示。

汽车空调毕业论文

汽车空调毕业论文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 汽车空调的选型与布置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UTOMOTIVE AIR-CONDITION 学院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卓越100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4年 6 月

汽车空调的选型与布置 专业班级:车辆(卓越1002)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职称: 摘要汽车空调的普及与创新,是提高汽车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汽车空调能大大的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因此,对汽车空调的研究与开发特别重要。 本文对汽车空调的特点、原理、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某品牌汽车,计算出夏天所需的制冷量,据此计算压缩机的排量与轴功率、冷凝器与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以及膨胀阀功率,并选择相应的装置,最后对其进行布置设计。 关键字: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匹配布置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UTOMOTIVE AIR-CONDITION Abstract The popularity and innovation of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a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people is increasing their requirements for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 while the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can greatly improve vehicle ride comfort.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 principle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are addition, I will calculate and design compressor, condenser, evaporator and expansion valve for a certain brand of car. Key words:compressor condenser evaporator expansion valve match arrangement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08汽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1年5月25日 指导教师: 电话: E—mail: 一、目的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项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各项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此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设计进展情况; 2、及时将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 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设计无成绩; 4、按要求在5月30日前上交论文给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 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能毕业; 6、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7、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相关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名; 3、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 4、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办法 参见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执行。 六、毕业论文的参考课题 可以结合本身工作性质,在提前告知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可后,可自选题目。也可从以下(一)或(二)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 (一)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自选参考课题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和标题参考 一、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分析,如: 1、帕萨特B5轿车防抱死系统及其检修 2、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浅谈捷达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座椅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有关汽车论文-有关汽车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我看:汽车与当今社会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10级地质7班 03210715 王建强 我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汽车社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正在审议议程中的“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到,汽车工业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的努力方向是,建设原理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化创新体系。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动力总成管理控制系统。推广高效内燃机、高效传动与驱动、材料结构与轻量化、整车优化、普通混合动力技术,推动汽车产品节能。 “十二五规划”(草案)同样提到,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类文明数千年,工业文明三百年。但是,能够被定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的惟有汽车。 汽车之于人类社会的好处,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充分体会着、享受着;同时,自然和人类社会对汽车普及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越来越不堪重负,汽车也就成了所谓“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汽车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种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方便出行、丰富生活、拉动经济……更有观点认为,汽车的广泛应用无异于缩小了地球,延长了人的生命——是为天使。 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当国人开始步入汽车社会,尚未及对这一“改变世界的机器”发出由衷的礼赞,汽车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几近不可调和:石油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事故频仍……很多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违汽车诞生的初衷,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背离——是为魔鬼。 基于历史,直到汽车诞生整整一百年,我们才开始讨论要不要大规模地发展轿车产业。当年,发展轿车工业的最大利好消息是“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七五”计划。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驱动桥壳UG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驱动桥壳UG建模及有限元分析毕业设计(论文)汽车驱动桥壳UG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驱动桥壳UG建模及有限元分析英文题目 Modeling by UG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zing of Automobile Drive Axle Housing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 本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汽车驱动桥壳建模UG及有限元分析》。作为汽车的主要承载件和传力件,驱动桥壳承受了载货汽车满载时的大部分载荷,而且还承受由驱动车轮传递过来的驱动力、制动力、侧向力等,并经过悬架系统传递给车架和车身。因此,驱动桥壳的研究对于整车性能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本课题以重型货车驱动桥壳为对象,详细论述了从UG软件中的参数化建模,到ANSYS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边界条件的施加等研究。并且通过对桥壳在不同工况下的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直观地得到了驱动桥壳在各对应工况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从而在保证驱动桥壳强度、刚度与动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为 桥壳设计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有限元法,UG,ANSYS ,驱动桥壳,静力分析,模态分析

Abstract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entitled “Modeling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zing of Automobile Drive Axle Housing”. As the mainly carrying and passing components of the vehicle, the automobile drive axle housing supports the weight of vehicle, and transfer the weight to the wheel. Through the drive axle housing, the driving force, braking force and lateral force act on the wheel transfer to the suspension system, frame and carriage. The article studies based on heavy truck driver axle ,discusses in detail from the UG software parametric modeling, establish of ANSYS FEM model,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imposed, etc. And through drive axle housing of the different main conditions of static analysis and modal analysis, it can acces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status of drive axle directly. Thus,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strength of drive axle housing, stiffness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analysis can raise feasible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in drive axle housing design.Plans to establish thet hree---dimensional model by UG, to make all kinds of emulation analysis by Ansys. 【Key words】 Finite element method,UG,ANSYS,Drive axle housing,Static analysis,Modal analysis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2

汽车制动系统(机械、车辆工程毕业论文英文文献及翻译)

Automobile Brake System汽车制动系统 The braking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 in cars. If the brakes fail, the result can be disastrous. Brakes are actually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which convert the kinetic energy (momentum) of the vehicle into thermal energy (heat).When stepping on the brakes, the driver commands a stopping force ten times as powerful as the force that puts the car in motion. The braking system can exert thousands of pounds of pressure on each of the four brakes. Two complete independent braking systems are used on the car. They are the service brake and the parking brake. The service brake acts to slow, stop, or hold the vehicle during normal driving. They are foot-operated by the driver depressing and releasing the brake pedal.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brake is to hold the vehicle stationary while it is unattended. The parking brake is mechanically operated by when a separate parking brake foot pedal or hand lever is set. The brak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basic components: the “master cylinder” which is located under the hood, and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brake pedal, converts driver foot’s mechanical pressure into hydraulic pressure. Steel “brake lines” and flexible “brake hoses” connect the master cylinder to the “slave cylinders” located at each wheel. Brake fluid, specially designed to work in extreme conditions, fills the system. “Shoes” and “pads” are pushed by the slave cylinders to contact the “drums” and “rotors” thus causing drag, which (hopefully) slows the c ar. The typical brake system consists of disk brakes in front and either disk or drum brakes in the rear connected by a system of tubes and hoses that link the brake at each wheel to the master cylinder (Figure). Basically, all car brakes are friction brakes. When the driver applies the brake, the control device forces brake shoes, or pads, against the rotating brake drum or disks at wheel. Friction between the shoes or pads and the drums or disks then slows or stops the wheel so that the car is braked.

(完整版)汽车空调制冷不良故障诊断与检修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空调制冷不良故障诊断与检修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空调已由原来只给高档轿车配置,发展为被各型客车、货车、工程车和特殊用途车辆广泛采用的标准配置汽车空调的普及、发展和不断创新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亮点。 伴随汽车空调系统的普及与发展,汽车空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单一取暖阶段、单一冷气阶段、冷暖一体化阶段、自动控制阶段、计算机控制阶段。空调的控制方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电路控制方面也再不段的更新改进。 本文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诊断维修方法。列举了大量的维修实例,详细地讲解了空调系统故障的现象、原因和排除方法。最后以故障检修深入探讨。 关键词:汽车空调发展检修

ABSTR ACT A l o n g w i t h a u t o m o b i l e 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e o p l e l i v i n g s t a n d a r d e n h a n c e m e n t,t h e p e o p l e t o t h e a u t o m o b i l e c o mf o r t a b l e n e s s, t h e s e c u re re q u e s t e n h a n c e d a y b y d a y,t h e a u t o m o b i l e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b y o n l y t h e u p s c a l e p a s s e n g e r v e h i c l e d i s p o s i t i o n o r i g i n a l l y,d e v e l o p s f o r t h e s t a n d a r d d i s p o s i t i o n a u t o m o b i l e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i c h b y e a c h p a s s e n g e r t r a i n,t h e f re i g h t v e h i c l e,t h e m a c h i n e s h o p t r u c k a n d t h e s p e c i a l u s e v e h i c l e s w i d e l y u s e s a n d i n n o v a t e s u n c e a s i n g l y a b i g l u m i n e s c e n t s p o t. A c c o m p a n y t h e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u t o m o b i l e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a u t o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g e n e r a l l y p h a s e s t a g e.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c o n t ro l m e t h o d s o f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s f a i l u re p h e n o m e n a,c a u s e s,a n d t ro u b l e s h o o t i n g.L a s t t o t ro u b l e s h o o t i n g i n d e p t h. K e y w o r d s: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u t o m o b i l e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re p a i r 目录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汇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老师 学生姓名:赵鑫学号:1302020157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2016年6月01日 2016年6月01日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方式,机油的使用性能,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普桑的维修案例。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故障排除,维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润滑系的概述 (1) 1.2 发动机润滑方式 (1) 1.3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 1.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 1.5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 1.5.1 机油泵 (3) 1.5.2 安全阀 (5) 1.5.3 机油滤清器 (5) 1.5.4 机油散热器 (6) 1.5 .5曲轴箱通风 (6) 第二章润滑剂 (7) 2.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8) 2.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8) 2.2.1机油的使用特性 (8) 2.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8) 2.3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9)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9) 3.1机油压力过低 (9) 3.2机油压力过高 (10) 3.3机油消耗过多 (11) 第四章普桑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3) 4.1 机油报警灯闪亮,报警器响 (13) 4.2机油警报器响个不停 (13)

关于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 姓名: 编号: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A·编制设计 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__年__月__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机械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于年月日 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专题(论文)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指导老师: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委员:,,,,,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第页 共页学生姓名: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年级 09 级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评阅人: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成绩: 系(科)主任:(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以GDP近两位数的实际增长速度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将有更多增长机会,但其各部分增长差异各有不同。入世后中国必须承担降低关税、开放服务领域、减少或取消限制外商投资某些行业的规定等义务。从现有的保护壁垒和行业全球化程度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将是受入世冲击最大的行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面对加入WTO 后的冲击,凭借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迅速发展。但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整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通过使自身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关键字: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China with the actual near double-digit GDP growth rate as a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one of the fastes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after joining theWTO, China's economy will have more growth opportunities, but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its components are all have differences. After WTO entry China must assume reduced tariffs, open service field, reduce or eliminate restricted the provisions of foreign investment certain industries such obligations. From the existing barriers and industry globalization intensity, China's auto industry will be the biggest impact by WTO industry.

汽车设计自动化——整车人机布置(UG)

汽车设计自动化——整车人机布置(UG)
杨金锋/ 总体设计部 2008-9-12

简介
NX General Packaging 是一整套汽车布置的设计软件,以车身内 部布置为主。它为汽车设计工程师提供了设计向导,加快了汽车内部布 置的设计,并能评价此设计是否符合SAE标准或某些地方法规(欧洲/ 加拿大/美国等)。

Tool bar & Menu——工具条和菜单
空间布置
视野校核
运动校核

向导界面
导航树
指示区
横幅区
工作区
导航按钮

车身人体工程学
车身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 ? 通过测量、统计、分析人体的尺寸,在进行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 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零部件(仪表板、顶棚、地毯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 ? 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以使座椅设计以及人体坐姿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 ? 根据人体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 确定各操纵装置 (转向盘、 踏板、 手刹、 换档等) 的布置和作用力大小,以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并降低操纵疲劳强 度; ? 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 驶员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 ? 根据人体的运动学,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 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人体上下车的方便,以确 定车门的开口部位与尺寸; ? 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确定并布置空调系统; ? 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环境。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_

变速器 所有变速箱技术中,手动变速器的效益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输入功率的96%,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驾驭手动变速箱,也不是所有人愿意用它。因为用手动变速器需要踩离合器,这是在交通繁忙的时候很不舒服,驾驶员容易疲劳,而由扭矩中断导致的“点头”效应也会使乘客很难受。 由驾驶员操纵离合器而产生的扭矩中断是手动变速器主要的缺点。在换档加速时,驾驶员都必须通过松开油门并踩下离合器来使扭矩中断,完成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秒,但在这段时间里车辆会暂时停止加速,速度也会降低。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自动变速箱,到目前为止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上最复杂的元件。它是一种可以自己换挡的变速器。力矩转换器或流体联合器被用来代替手动离合器连接发动机。 汽车上变后轮驱动或前轮驱动是车辆自动变速器的两种基本类型。在一个后轮驱动的速器通常放在发动机后面凸起后长板旁边气体踏板下方的位置。驾驶杆连接变速器后端,最终驾驶的准确位置在后轴,用操纵力控制后轮。发动机的动力简单连续的在这个系统中循环,在通过变速器时改变力矩,通过传动轴后在主减速器分流到两后轮。 在前轮驱动汽车中,变速器常常兼有最终驱动叫做变速驱动桥。前轮驱动汽车通常在发动机的后下方安装有横向变速驱动桥。前桥直接连接在发动机的变速驱动桥上为前轮提供动力,动力从发动机出发转过一个大链条后经180°转变传给变速器。从而,将主动力通过变速器后分流传到驱动轴再送到两前轮。 也有一些其他方式的前轮驱动车辆,车架前方代替另一边的其他系统驱动四轮,但在这儿仅对其中的两个系统进行说明。相对于前轮驱动来说最流行的是后轮驱动,在发动机上连接一个输出轴,将改变后的力矩传给后驱动轮。这个系统是探寻前后轴实施改进的新的节能动力平衡装置。另一个驱动系统是把所有的驱动零件都按在后轮上。这种排列方式发动机通常后置。 现代自动变速器由许多的部件和系统组成,它们有行星齿轮组、液压系统、密封圈和密封衬垫、变矩器、油压调节器、调制器、节气门拉线、电子

汽车空调系统毕业论文.doc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在一贯追求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如今也更加注重对舒适性的要求。因而,空调系统作为现代轿车基本配备,也就成为了必然。汽车空调系统作为影响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总成之一,给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同时给汽车空调的使用与维修等技术问题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研究材料的综合归纳,进一步深刻的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做了简单的介绍。论文最后以汽车空调故障检修的方法,和检修案例对汽车空调进行简单的探讨,达到对汽车空调系统了解,并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关键字:汽车空调,系统,结构,检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creasing, automobile began to enter home s. People in consistent pursuit ca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afety, reliability, now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fort requirements. Therefor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s the basic equipped with modern cars, also become the inevitable.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s the main ass embly affect auto comfort, one of the passengers ride provides a good environment, and to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automobile air-conditioning and some other technical problems bring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related material, summarized study materials, further deep f 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simply introduces detection. Paper finally to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br eakdown maintenance method, and maintenance of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for simple case to the discussion of automotive air cond itioning system, understand, and use in practical work. Keywords: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mponents, fun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