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9高一上·丽水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 CO

B . SiO2

C . H2O2

D . MgO

2. (2分)将蔗糖水解并用新制的银氨溶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进行的主要操作有:

①加热②滴入5滴稀硫酸③取20%的蔗糖溶液5mL ④加入银氨溶液中⑤向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调pH 呈碱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 ③②⑤④①

B . ③②④⑤①

C . ③②①④①

D . ③②①⑤④①

3. (2分) (2017高一上·邯郸期末) ①过氧化钠可用于自来水消毒;②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碳过多,可造成酸雨;③应严厉打击商贩用二氧化硫熏蒸银耳制作美观的“雪耳”;④“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和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不能混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②③

4. (2分) (2016高三上·赣州开学考)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B . 装置②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

C . 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制备少量NH3

D . 装置④a口进气可收集Cl2、NO等气

5. (2分)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 . 豆浆

B . 鸡蛋清溶液

C . 食盐水

D . 淀粉溶液

6. (2分) (2018高一下·葫芦岛开学考) 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1 ,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 . 0.37mol

B . 0.63mol

C . 0.74mol

D . 1.5mol

7. (2分) (2017高一上·杭州期末)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SO2+2OH﹣═SO32﹣+2H2O

B . 石灰石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C .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D . 向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Ca2++OH﹣+HCO3﹣=CaCO3↓+H2O

8.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 . 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C . 要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单质分离出来,可以用蒸馏法,因为碘易升华,先分离出来

D .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9. (2分)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 . 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 . Fe2O3与Fe3O4互为同素异形体

D . 常温下三者加入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10. (2分)(2016·诏安模拟) 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NH4+、Al3+、Ba2+、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推断合理的是()

A . 若溶液X为100 mL,产生的气体A为112 mL(标况),则X中c(Fe2+)=0.05 mol?L﹣1

B . 沉淀H为Al(OH)3、BaCO3的混合物

C . 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NH4+、Fe2+、SO42﹣、Cl﹣

D . 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Fe3+

11. (2分) (2018高一上·广西月考)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是()

A . NH4+、Ca2+、Al3+、Cl-

B . Na+、CO32-、K+、NO3-

C . Cu2+、K+、SO42- 、SO32-

D . K+、SO42-、Cl-、Ba2+

12. (2分) M2O 7x﹣与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 ﹣中M 的化合价为()

A . +7

B . +2

C . +6

D . +4

13. (2分) (2016高一下·湖北月考)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⑤

14. (2分)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绿色化学”要求以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造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 . Mg Mg(NO3)2

B . Mg MgCl2Mg(OH)2Mg(NO3)2

C . Mg MgO Mg(NO3)2

D . Mg MgSO4Mg(NO3)2

15. (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温常压下,124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 . 常温下1molCl2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C . 64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D . 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16. (2分) (2016高一下·宜昌期中) 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16g/L,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定有甲烷

B . 一定有乙烷

C . 可能是甲烷和戊烷的混合物

D .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二、综合题 (共1题;共4分)

17. (4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2)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取一定量上述反应后的上层棕色清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苯,振荡,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电子工业常用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工程师欲从制造印刷电路板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铜,并获得FeCl3溶液,设计如下方案:

①滤渣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加过量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③通入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18. (2分) (2016高一上·江津期中) 某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SO42﹣、CO32﹣、Cl﹣.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则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不可能大量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则________不可能大量存在.

(3)当溶液中同时有大量Ba2+和________存在时,上述阴离子都不可能大量存在.

四、推断题 (共1题;共2分)

19. (2分)Ⅰ.请回答:

(1)

H2O2的电子式________

(2)

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

(3)

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

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________ )MnO4-+( ________ )C2O42-+________=( ________ )Mn2++( ________ )CO2↑+________

(5)

Ⅱ.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请推测并回答:

(1)甲的化学式________。

(2)甲与AlCl3反应得到NaAlH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5)某同学认为: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

反应,得到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

五、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20. (2分) (2017高二下·广安期末) 某高二化学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制取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实验室制氯气发生装置;②试管里盛有15 mL 8% 的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③试管里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④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前首先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①装置中所进行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写出②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③试管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褪色。某同学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猜想二:________。

(5)实验所用NaOH工业上的制备,以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氢气、烧碱。下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________位置补充(选填“a”、“b”、“c”或“d”)。

(6)含NaCN的污水危害很大,0.01mol/L的NaCN溶液pH=9,请判断该溶液中:c(CN-)________c(OH-)(填“>”、“<”或“=”),处理含NaCN污水时,可用制取的次氯酸钠溶液将CN-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生成N2与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六、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21. (6分)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是质检部门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实验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①配制0.01 mol·L-1、0.008 mol·L-1等一系列浓度的[Fe(SCN)6]3-(红色)标准比色液。

②样品处理:

③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比色管中,加入稍过量的KSCN溶液,并稀释到10 mL。

④比色,直到与选取的标准颜色一致或相近即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100 mL 0.01 mol·L-1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2)

步骤②脱色过程包括加入:________(填脱有机色素的吸附剂名称)→搅拌煮沸→冷却→________(填操作)。(3)

比色法确定待测液的浓度的原理是________。

(4)

若其补铁剂是由乳酸[CH3CH(OH)COOH]与铁粉作用生成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答案:略

10-1、

11-1、

12-1、

13-1、

14、答案:略

15-1、

16-1、

二、综合题 (共1题;共4分) 17-1、

17-2、

17-3、

三、填空题 (共1题;共2分) 18-1、

18-2、

18-3、

四、推断题 (共1题;共2分) 19-1、

19-2、

19-3、

19-4、

19-5、

五、实验题 (共1题;共2分)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六、计算题 (共1题;共6分) 21-1、

21-2、

21-3、

21-4、

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2010年4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Ba —137 Ca—40 S —32 Cu —64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氨的液化B.氯化铵受热“升华”C.碘的升华D.硝酸的挥发 2.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①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②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O2化合生成NO ③NH3经过催化氧化生成NO ④NH3和HNO3反应生成NH4NO3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3.下列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燃烧B.浓硫酸溶于水C.酸碱中和D.水的电离 4.为了防止气候变暖的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硫化氢D.氟里昂 5.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l2 B.H2S C.SO2 D.CO 6.下列各组气体,常温下能共存的是 A.N2、O2B.NO、O2C.NH3、HCl D.H2S、SO2 7.有一种盐A和KOH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B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酸C,B和C反应又可以生成A,则A是 A.NH4Cl B.(NH4)2SO4C.NH4NO3D.(NH4)2CO3 8.下列混合物可用加热方法分离的是 A.晶体碘和氯化铵B.硝酸钾和二氧化锰 C.硫酸钾和氯酸钾D.氯化铵和氯化钡 9.二氧化硫能使浸过溴水的滤纸褪色,这说明了 A.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溴的挥发性 C.溴的氧化性D.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重晶石BaCO3 B.明矾KAl(SO4)2·12H2O C.石膏CaSO4·2H2O D.绿矾FeSO4·7H2O 11.有下列气体:① SO2 ② H2S ③ H2④ HI ⑤CO2⑥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A.①②④B.②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12.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Cu2+、SO42-B.NH4+、Na+、NO3-、Cl- C.K+、Ca2+、HCO3-、Cl-D.Mg2+、I―、Cl-、NO3― 13.15L 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后收集到7L气体(同温同压),则被氧化的NO2有A.4L B.6L C.8L D.12L

〖精选5套试卷〗2021学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卤代烃C3H7Cl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C.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2.砷为第4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AsH3的稳定性比PH3强 3.苯环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下列均不可作为证据事实的一组是 ①苯的间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苯的对位二取代物只有一种 ③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长度(即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均相等 ④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⑤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⑥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⑥D.②⑤⑥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绝大多数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5.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池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C.Zn为负极,Cu为正极 D.铜表面有气泡生成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2SO3(g),已知反应进行到10秒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 mol、0.1 mol、0.2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秒时,用O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s) B.当反应达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为0.4 mol C.当SO2和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时,达到该反应限度 D.向容器内充人SO2,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N2的结构式:N=N D.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 Cl 8.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9.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健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不能组成离子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0.下列关于甲烷和苯的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和苯均属于烃 B.苯的分子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现象 C.甲烷和苯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苯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浓烟生成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湖南期中) 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选用() A . 细口橡胶塞试剂瓶 B . 细口玻璃塞试剂瓶 C . 广口橡胶塞试剂瓶 D . 广口玻璃塞试剂瓶 2.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以下各化合物能通过对应元素单质经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 . Fe(OH)3 B . FeCl2 C . FeS D . Fe2S3 3. (2分) (2019高二下·扬州期末) 下列气体可用图所示装置收集的是() A . H2 B . N2 C . NO D . Cl2

4. (2分)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正确的是()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有Cl﹣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则溶液中一定有SO32﹣ C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溶液中有K+ D . 在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该溶液中含SO42﹣ 5. (2分)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A . 氢氧化钡 B . 烧碱 C . 硫酸氢钠 D . 过氧化钠 6. (2分) (2018高一上·朝阳期末) 合理使用仪器、恰当存放药品是化学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保障。下列“使用方法”与对应的“应用举例”不相符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高一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必做题100分,附加题20分,满分共120分。 2.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 :64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遇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 2.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属于弱电解质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水 C.氯化钠固体 D.硫酸钡 3.属于人工固氦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氨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工业合成氨 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 4.常温下,不能区别浓硫酸、稀硫酸的方法是 A.分别加入铁片 B.分别加入蔗糖 C.分别滴在纸上 D.分别加入铜片 5.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是 A. Na 2SO 3 B.分别加入蔗糖 C.分别滴在纸上 D.分别加入铜片 6.检验试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A. 将固体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是否边蓝 B.加水溶解,用pH 试纸测水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NaOH 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NaOH 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是否变蓝 7.在NO HNO O H NO +→+32223的反应中,2NO A. 是还原剂 B.即使氧化剂有是还原剂 C.是氧化剂 D. 即使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8.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映为NaOH H C O H Cl N 2l 2a 2222+↑+↑???→?+通直流电。有关电解 饱和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水在阳极产生 B.点解过程中+Na 的浓度不变 C.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反应过程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9.在pH 等于1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物质的量相等的是 A.盐酸和硫酸 B.+H C.-l C 与-24SO D. +H 与-24SO 10.容量瓶上未必有固定的 A.溶液浓度 B.容量 C.定容刻度 D.配制温度 11.与100mL0.1mol/L 硫酸钾溶液里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100mL0.2mol/L 氯化钾溶液 B. 200mL0.1mol/L 硫酸钾溶液 C. 100mL0.1mol/L 硝酸钾溶液 D. 50mL0.2mol/L 碳酸钾溶液 12.反应)(5)(423g O g NH +)(6)(42g O H g NO +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 后,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提供的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 试题分析,希望您阅读愉快! 1、试题评价:本次试卷以人教版必修一为考试范围,内容涵盖本册教材全部内容。主要内容有物质的量的计算,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着重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化学 问题的能力。试题紧扣教材,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体现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体现课改精神,对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 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00分。115为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45分。非选择题有7道,共55分。其中1621为填空题形式,包括填空、推断、实验探究等,第22题为计算题。试题所覆盖的知识面广,没有偏题,怪题和过难的题,但考得比较活,题量、题型和试题的难度及深度都符合新课程标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随机抽取100份试题,统计如下: (一)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91 34 56% 10.7% 62.71 (二)选择题各小题统计题号 错误率% 难度 错误分析(人次) 选A 选B 选C 选D 1 27% 73% 正确

2 6 19 2 4% 96% 1 3 正确3 1% 99% 1 正确4 47% 53% 28 19 正确5 25%

75% 19 正确6 6 33% 67% 正确1 9 23 7 41% 59% 11 正确20 10 8 15% 85% 4

7 正确 4 9 47% 53% 正确 16 1 30 10 28% 72% 正确 本文导航1、首页2、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 20 1 7 11 12% 88% 5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e—20 Mg—24 Cl— 35.5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通过a粒子的轰击金箔的实验,否定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伦琴C.卢瑟福D.汤姆逊 2、据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 67 o H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 子数之差是() A.32 B.67 C.99 D.166 3、下列有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B.在K层上运动的电子能量最高 C.次外层上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 D.N层上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 22 gCO2和11.2 LO2 B. 0.5 molH2SO4和18gH2O C. 1 gH2和14gN2 D. 0.3 molO2和0.2 molO3 5、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 l C B.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Na原子的电子式:D.镁离子的电子式:Mg2+ 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HCl→H++Cl-B.硫酸:H2SO4→H2+ +SO42-C.硫酸铝:Al2(SO4)3→Al23++(SO4)32- D.氢氧化钠:NaOH→Na++H++O2-7、下列化学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氯气作用于干燥的红纸条,红纸条不褪色

2016-2017学年上海中学高一上期末考化学试卷

上海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化学试题 原子量:H—1 O—16 Al—27 S—32 Cl—35.5 Mn—55 K—39 一、选择题(每道题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的分子或晶体中包含正四面体结构,且键角不等于109o28’的是() A.白磷B.金刚说C.氨气D.甲烷 2、下列现象中,能用范德华力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B.通常状况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水的沸点比硫化氢高D.锂的熔点比钠高 3、下列过程中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B.氢气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C.镁在空气中逐渐失去光泽D.氯气溶于水 4、已知H2O跟H+可结合成H3O+(称为水合氢离子),则H3O+中一定含有的化学键是()A.离子键B.非极性键C.配位键D.氢键 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 A.气体微粒间平均距离B.气体微粒大小 C.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D.气体式量的大小 6、FeS2的结构类似于Na2O2,是一种过硫化物,与酸反应时生成H2S2,H2S2易分解。实验室用过量稀硫酸与FeS2颗粒混合,则反应完毕后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H2S B.S C.FeS D.FeSO4 7、要把12mol/L的盐酸(密度为1.19g/cm)50mL的稀释为6mol/L的盐酸(密度为1.10g/cm),需要加水多少() A .50mL B.50.5mL C.55mL D.59.5mL 8、某硫单质的分子式为S x,n mol的S x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气体全部通入含有m molCa(OH)2的石灰水中,恰好完全沉淀,且8n=m,则x的值为() A.8B.6C.4D.2 9、白磷的化学式写成P,但其实际组成为P4,而三氧化二磷其实是以六氧化四磷的形式存在的,已知P4O6分子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的数目是()

上海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总结讲义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1.人类对原子结构研究认识的几个阶段、代表人物、主要假说理论。 【例1】将人物与相关事件连线:卢瑟福 提出近代原子论 道尔顿 发现电子 汤姆生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伦琴 发现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 贝克勒尔 发现X 射线 ○ 英国道尔顿 ○英国汤姆生 ○英国卢瑟福 ○ 8行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9葡萄干面包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中) ○10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2.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 【例1】卢瑟福在研究元素放射性时发现,放射性元素可以放射出三种射线。在下图中A 、 B 、 C 分别代表三种射线,其中 A 代表 射线,本质上是 ; B 代表 射线,本质上是 ; C 代表 射线,本质上是 。 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金箔,探测原子结构。他发现,绝大部分该粒子能 ,说明 ;极少数的能 ,有的还被 ,说明 。 二、原子结构 【例1】 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原子核和 构成;其中,原子核由带 电荷的 和电中性的 构成。 【例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 . 57 B . 47 C . 61 D . 293 【例3】 符号为n-A Z R 的微粒,质量数是 ,核电荷数是 ,中子数是 ,电子数是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表示方法 (1)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2)书写简单离子、OH —、NH 4+的电子式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能量高低、电子层(K 、L 、M 、N 、O 、P 、Q ) 【例1】某元素原子结构中,M 层电子数是L 层电子数的3/4,则该元素是 ,请画出其离子结构示意图: 。 【例2】原子A 的核电荷数为n ,A 2-与B 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 的质子数为 。 【例3】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 A .钠离子Na + B . 氢氧根离子 C .氨气 D .一氯甲烷 E .氮气 F .二氧化碳 【例4】有A 、B 、C 三种元素,A 3+和B -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Ne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 元素原子的M 层电子数比K 层电子数多5个: (1)这三种元素分别是:A ;B ;C 。 (2)写出元素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写出B 原子的电子式 。 3.同位素:概念和判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同素异形体 【例1】具有 的同种 的不同 互称同位素。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Na 23 K 39 C 12 H 1 O 16 S 32 Cu 64 Cl 35.5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碱金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都是大于其离子半径 B. 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C.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因此都应保存在煤油中 D. 熔、沸点很低,导电、导热性良好 2. 试管中装有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放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块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碱金属可能为钾或钠 B. 反应一段时间煤油可能燃烧 C. 上下运动是由于该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D. 若是金属铷,则上下运动的幅度比钠大 3. 进行Na2SO4溶液的蒸发实验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固定铁圈位置②停止加热、余热蒸干③放置酒精灯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 A. ①③④⑤② B. ③①④⑤② C. ①④③⑤② D. ③④①⑤② 4. 将1 5.6g金属钾投入到100g不同浓度的下列盐酸溶液中:(1)0.365%(2)3.65%(3) 36.5%,则放出的H2() A.(1)最少 B.(3)最多 C.(1)(2)一样多 D. 都一样多 5. 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 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6.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两只烧杯,在烧杯中分别加入同组成、同体积的过量稀硫酸,此时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终止后,天平两端的情况是() A. 放Na2CO3的一端重 B. 同样重 C. 放NaHCO3的一端重 D. 无法判断 7. 往醋酸溶液中滴加稀氨水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随加入稀氨水的体积V变化曲线图为()

(完整版)上海化学高一期末考试卷(试卷及答案)

上海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用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Fe-65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0分) 1.属于电解质的是 A.盐酸B.食盐C.铜D.酒精2.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否全部电离B.能否导电 C.能否溶于水D.导电能力强弱 3.配制0.15mol/L的碳酸钠溶液250mL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滴管B.烧杯C.电子天平D.量筒 4.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 2O+H2O H3O++OH-B.NH3·H2O→NH4++ OH- C.H 2SO42H++ SO42-D.NaOH→Na++ O2-+ H+ 5.某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可能大量存在 A.Cl-B.CO32-C.Ba2+D.NH4+ 6.判断溶液一定为中性的依据是 A.c(OH-)=1×10-7 mol/L B.c(H+)=1×10-7 mol/L C.c(OH-)=c(H+)D.pH=7 7.明矾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在水中会发生 A.中和反应B.水解反应C.分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8.配制FeCl3溶液,可将FeCl3固体溶解在 A.稀盐酸B.蒸馏水C.稀硫酸D.食盐水 9.与氮元素有关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氮分子的结构式:∶N≡N∶B.氮分子的电子式: C.氮原子的电子式:D.氮原子结构示意图: 10.室温时pH=2的溶液是 A.0.02mol/L盐酸B.0.01mol/LNaOH溶液 C.0.01mol/L醋酸D.0.005mol/L硫酸 11.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A.一定存在SO42-B.一定存在Ag+ C.可能存在SO42-D.一定不存在SO42-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2019年最新题库 学年度第一学期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O-16,Br-80,Na-23,S-32,Cl-35.5,I-127) 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选题,16—20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处于不同状态下的能量一般是() A.液态>气态>固态B.气态>液态>固态 C.固态>液态>气态D.液态>固态>气态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质量数④同位素的性质相同⑤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⑤ 3、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NaF B.MgI2C.BaI2D.KBr 4、下列各项叙述中,完全正确的是() A.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应属纯净物 B.由同一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5、在相同温度下,S(s)+O2(g)→SO2(g)+Q1,S(g)+O2(g)→SO2(g)+Q2,Q1和Q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Q1>Q2B.Q1<Q2C.Q1=Q2D.不一定 6、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内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化学试卷分析

内江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化学期末测试 一、试题的特点 1、试卷结构 本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是一份常规的试卷,试卷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由21题单项选择题组成,分值42分;第二部分是主观题由4题组成,共58分。 2、命题特点 试题设计覆盖面广,重点内容重点考,同时也注重试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试题十分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方法。化学试题突出注重基础,知能并重,强调学科素养,考查能力。 ⑴注重基础,知能并重,重视基础知识和化学计算考查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学期教学中多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热点知识。试题既立足基础,又强化技能,加强了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考查面广,且重点突出,重复性小,例如离子共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计算等。 ⑵试题汇聚多知识点考查、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 ①知识技能综合: 有的试题均是混合了若干知识点,多层面考查学生对例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第10题通过除杂试题考查钠、铝、铁、硫等元素。 ②能力要求综合: 命题的立意中体现了能力的考查。如第12题,此题要求学生能综合分析实验装置图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决问题;第20题注重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25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⑶试题力图通过图象、流程等信息处理重视学科素养考查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验中化学现象以及图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能够灵敏、确凿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这些考点都在第23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选择题答题情况统计(略) 三、第二卷回答情况统计 主要问题: 1、是不按要求回答问题,22题如第(3)小题写成化学方程式 2、表示不规范不确凿,离子符号书写错误,出现了大量H-、SO 4-、NH+的低级错误;实验仪器名称纷乱不清,将过滤所需的“漏斗”写成了“长颈漏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当中常常不能确凿统统的回答,如漏写反应条件,气体箭头,和浓硫酸的“浓”字等。 3、离子方程式功底欠缺,出现了很多多见错误,如离子方程式的拆写错误,将Ba(OH) 2写成了化学式;化学计量数错误;漏写错误等 4、计算能力单薄。很多同学仅仅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计算而已,缺乏基本的问题分析能力。 不能确凿运用化合价的变化寻找歧化反应或归中反应的物质比例和简单计算,不能烂熟应用电荷守恒解决问题,也不能对多见混合物作出简单计算。如第22题II(1)小题第二空,(2)小题,第24题第(6)小题和第25题(5)小题的得分率都相当的低。 四、教学建议 产生本次期末考试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化学用语表示的规范性训练不到位有关。

上海市高一下第二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卷

上海市高一下第二学期化学 期中考试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上海市控江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2010年4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Ba —137 Ca —40 S —32 Cu —64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氨的液化 B .氯化铵受热“升华” C .碘的升华 D .硝酸的挥发 2.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①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 ②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N 2和O 2化合生成NO ③NH 3经过催化氧化生成NO ④NH 3和HNO 3反应生成NH 4NO 3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3.下列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燃烧 B .浓硫酸溶于水 C .酸碱中和 D .水的电离 4.为了防止气候变暖的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 少工业排放量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硫化氢 D .氟里昂 5.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又能使品红试液变为无色,还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 .Cl 2 B .H 2S C .SO 2 D .CO 6.下列各组气体,常温下能共存的是 A .N 2、O 2 B .NO 、O 2 C .NH 3、HCl D .H 2S 、SO 2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酸 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2CO 3 8.下列混合物可用加热方法分离的是 A .晶体碘和氯化铵 B .硝酸钾和二氧化锰 C .硫酸钾和氯酸钾 D .氯化铵和氯化钡 9.二氧化硫能使浸过溴水的滤纸褪色,这说明了 A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 .溴的挥发性 C .溴的氧化性 D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1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 .重晶石 BaCO 3 B .明矾 KAl(SO 4)2·12H 2O C .石膏 CaSO 4·2H 2O D .绿矾 FeSO 4·7H 2O 11.有下列气体:① SO 2 ② H 2S ③ H 2 ④ HI ⑤CO 2 ⑥NH 3不能用浓H 2SO 4干燥的是 A .① ② ④ B.② ④ ⑥ C.① ② ④ ⑥ D.① ③ ⑤ ⑥ 12.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Na +、K +、Cu 2+、SO 42- B .NH 4+、Na +、NO 3-、Cl - C .K +、Ca 2+、HCO 3-、Cl - D .Mg 2+、I ―、Cl -、NO 3― 13.15L NO 2和NO 的混合气体通过水后收集到7L 气体(同温同压),则被氧化的NO 2有 A .4L B .6L C .8L D .12L 14.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 .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I)卷

上海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 1. (2分) (2018高二下·贵港期中) 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 . 利用潮汐能发电 B . 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 . 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D .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2. (2分) (2018高二上·临县期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 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C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 . 丙烯的电子式: 3. (2分) (2018高二上·宝坻期末)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反应热量因素忽略)。若反应物的浓度由1.8mol/L降到1mol/L需3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1mol/L降到0.6mol/L所需的时间为() A . 15s B . 大于15s C . 小于15s D . 无法判断 4. (2分) (2016高一下·安乡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 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 .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 .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 (2分) (2016高二上·沭阳期中) 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②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③苯乙烯和丁烯为同系物; ④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 ⑤标准状况下,11.2L的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⑥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④⑥ 6. (2分) (2019高一下·宁波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硅晶体和二氧化硅晶体中都含共价键 B . 冰和干冰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均为分子间作用力 C . 硫晶体和硫酸钠晶体均属于离子晶体 D . 氯气和四氯化碳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7. (2分)(2015·海南模拟)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通过分析该试卷,我认为这四章内容分别分配的分值为: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8分,第二章10分,第三章14分,第四章8分。填空题部分:第一章12分,第二章4分,第三章10分,第四章4分。实验题12分主要以第三章内容为背景。计算题8分,分别为第三章和第二章内容的计算。 具体分析:一、选择题 第一章:选择题第1、6、11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选择题第2、21题考查离子检验和物质检验;第12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5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计算;24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第二章:选择题第3题考查电解质及导电问题;选择题第5题考查氧化还原知识应用,17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16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第三章:选择题第7题考查金属钠的性质;选择题第10题考查亚铁离子的检验问题;选择题第18题考查碳酸钠和碳酸钠性质的比较;实验题第19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题第20题考查铁与铁离子的计算;23题考查基于金属与酸反应后加碱的技巧计算;25题考查有关图像的计算。 第四章:选择题第8题考查次氯酸盐和二氧化硅的用途;选择题第9题考查氯水的性质;14题考查硅的性质;22题考查氯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 二、填空题 第一章:26题考查实验仪器名称,实验基本操作,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误差分析;28题(5)考查实验装置的选择。 第二章:27题(3)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三章:27题(1)(2)28题(1)(3)考查方程式的书写,铁离子的检验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第四章:28(2)27(4)考查二氧化硅和碱的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实验题12分主要以第三章内容为背景。计算题8分,分别为第三章和第二章内容的计算。 通过分析,个人认为本试卷基本按照BEST合作体期末联考双向细目表给出的知识点出题,整套卷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具体如下: 1、第一章内容考查分值过高。实验内容考查过多,在填空题的考查中各题都有实验的影子。 2、个别知识考查与平时的教学重点有一点偏差。如:14题的D 选项,对反应中氧化剂的分析不是平时教学重点,19题D选项中涉及的铝热反应教材还没有介绍到,应该放到金属的冶炼处考查。 3、个别题目的设问方式给学生作答带来困惑。例如28题问(4)中碳酸氢钠溶液的用途若改为问碳酸氢钠的用途会更清楚,29题问题(1)中(简述实验步骤)应该为错误的信息提示。问题(3)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16分) 1. (1分) (2016高二下·桓台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 (1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期中) 净化水的方法很多,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 B . C . D . 3. (1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我们在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抵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位居世界第二,下列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 . 积极开发氢能源 B .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 不使用化石燃料 D . 积极开发核能源 4. (1分)(2015·崇州模拟) 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 . 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 .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度,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5. (1分)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⑥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6. (1分) (2016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分子数为NA B . 分子总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C . 常温常压下,1.6 g CH4含原子数为0.5NA

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 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 2.5监测指标。下列情况不会增加空气中PM 2.5的是 A.露天焚烧秸秆____________________ B.直接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 D.利用太阳能发电 2.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纯度的硅单质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aCO 3 ) 3.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SO 3 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17gNH 3 所含的原子数目为4N A C . 1molNa 2 O 2 与H 2 O完全反应,转移2N A 个电子 D . 0.1 mol/LNa 2 CO 3 溶液中含有的 Na + 数目为0.2 N A 4. 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液态HCl______________ B.熔融的MgCl 2_________ C.NaCl溶液_________ D.蔗糖 5. 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 3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光柱” 6.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Na + 、CO 3 2—、SO 4 2—、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H -、Cl -、Na + 、NH 4 + C.Mg 2+ 、K + 、Cl -、N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u 2+ 、NO 3 -、OH -、Cl - 7.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液氯、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均为电解质 ④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 2 O 2 、Na 2 CO 3 、Na 2 SiO 3 均为钠盐 A.①②______________ B.②③___________ C.③④______________ D.②③⑤ 8. 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A .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9. 下列溶液中 c(Cl — ) 与50 mL 1 mol·L -1 AlCl 3 溶液中 c(Cl — ) 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 -1 的 NaCl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75 mL 2 mol·L -1 NH 4 Cl 溶液 C .150 mL 2 mol·L -1 的 KCl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75 mL 1 mol·L -1 FeCl 3 溶液 10.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 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 4 和Ba(OH) 2 B.AlCl 3 和NaOH C.NaAlO 2 和H 2 SO 4 _________ D.Na 2 CO 3 和H 2 SO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