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吴茱萸的功效、药性与应用

吴茱萸的功效、药性与应用【药性】味辛、苦,性热,有小毒。
归肝、胃、脾、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1.用于肝寒气滞诸痛。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如治肝寒气滞,夹痰上逆所致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常与人参、生姜等同用,方如《金匮要略》吴茱萸汤;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用,方如《医方简义》导气汤。
治妇女冲任虚寒,气滞血瘀,少腹冷痛,或痛经,常配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方如《金匮要略》温经汤;治寒湿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配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方如《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
2.用于呕吐吞酸。
本品能降逆止呕,呕吐无论虚寒实热所致者均可应用,但以胃寒呕吐为宜。
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呕吐涎沫,可配炮姜为末服;如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多配半夏、生姜等同用;若肝郁化火,肝胃不和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口苦,可与黄连相须为用,以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方如《丹溪心法》左金丸。
3.用于泄泻,痢疾。
本品辛散苦泄,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以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方如《校注妇人良方》四神丸。
本品亦可用于湿热泻痢腹痛,多与黄连、白芍等同用,方如《症因脉治》戊已丸。
此外,本品可治口舌生疮,多研末醋调敷两足心;治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可研末调膏外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蒸热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不宜多服久服,否则易产生咽喉干燥、目昏等不良反应。
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生品多外用,内服多用黄连汁炒或盐炒后使用。
吴茱萸作用与功效

吴茱萸作用与功效吴茱萸,又称吴蔞果、吴菖蒲,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常绿乔木植物。
它的果实呈椭圆形,成熟时呈红色,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吴茱萸的功能与功效广泛,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吴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首先,吴茱萸具有祛寒散湿的功效。
吴茱萸性温、味苦辛,具有温中散寒、化湿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寒湿是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吴茱萸正好可以祛寒散湿、通络止痛,适用于寒湿痹证、胃寒痛以及寒湿性的腹痛等病症。
此外,吴茱萸还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增强食欲,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
其次,吴茱萸具有驱虫杀蛔的作用。
吴茱萸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称为吴茱萸碱,具有强烈的抗蛔虫作用。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常常寄生在人体的肠道中,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吴茱萸可以杀灭蛔虫,同时还能够排出蛔虫的尸体,起到驱虫的效果。
因此,吴茱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蛔虫病,还能够预防蛔虫的感染。
再次,吴茱萸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吴茱萸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的作用。
瘀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常常引起各种疾病。
吴茱萸可以活血化瘀,改善瘀血症状,适用于血瘀证的治疗。
此外,吴茱萸还具有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内出血、外伤出血等情况,如鼻衄、崩漏等。
此外,吴茱萸还具有抗病毒、抗菌的作用。
吴茱萸中含有一种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病毒感染是导致许多传染病的重要因素,吴茱萸的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同时,吴茱萸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作用与功效,吴茱萸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用价值。
例如,吴茱萸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等。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指标,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另外,吴茱萸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缓衰老进程,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吴茱萸】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可作为一种中药材,又被称为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
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主要是以果实为药,其性状呈五角状扁球形。
主产四川、贵州、广西、陕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省区。
吴茱萸以成熟果实入药, 味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主治脘腹寒痛, 胃寒呕吐等症。
吴茱萸的功效作用还有以下内容:1、吴茱萸还能温下焦,温肝以治寒疝腹痛,助肾阳以治寒泻,温营血以治经闭。
2、吴茱萸温肝而治肝寒犯胃之呕苦,有止呕作用。
吴茱萸汤做法吴茱萸除了可以用作中药外,还可制作成汤品补品食用。
其中主要的原料油吴茱萸6克、防风、桔梗、干姜、甘草、细、当归各3克、干地黄9克。
制作方法主要是将以上几种材料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吴茱萸汤主要的功效作用有养血温经散寒。
大多数女性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都可以食用。
山茱萸与吴茱萸区别山茱萸与吴茱萸同为中药材,很多人会将其二者分不清楚,其实两者是有一些区别的。
山茱萸又称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
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

吴茱萸——性味:辛、苦,热;有小...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
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
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
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吴茱萸•拉丁学名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别称吴萸、茶辣、漆辣子•二名法Tetradium ruticarpum•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芸香目•亚目芸香亚目•科芸香科(Rutaceae)•亚科芸香亚科•属吴茱萸属(Tetradium)•种吴茱萸(T. ruticarpum)「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藏器曰∶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
时珍曰∶茱萸二字义未详。
萸有俞、由二音。
「集解」《别录》曰∶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
九月九日采,阴颂曰∶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
木高丈余,皮青绿色。
叶似椿而阔浓,紫色。
三月开红紫细花。
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
或云∶颗粒紧小,经久色青绿者,是吴茱萸;颗粒大,经久色黄黑者,是食茱萸。
恐亦不然。
按∶《周处风土记》云∶ 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
故人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尔。
时珍曰∶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
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
中药吴吴茱萸的功能主治

中药吴茱萸的功能主治一、吴茱萸的概述吴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吴茱萸科植物吴茱萸的果实,经过干燥加工而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吴茱萸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广泛栽培和野生存在,具有较高的药用经济价值。
二、吴茱萸的功能主治吴茱萸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包括挥发油、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吴茱萸多种功能主治的功效,下面列举了吴茱萸的主要功能主治:1.消食化滞:吴茱萸具有消食化滞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
对于食积、胃脘胀痛、腹胀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祛湿止痛:吴茱萸具有祛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湿气内停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
尤其对于寒湿痹证、风湿痹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祛寒驱寒:吴茱萸具有祛寒驱寒的作用,能够暖阳通脉、温经止痛,对于寒冷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对于寒性腹痛、寒疝、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祛湿化痰:吴茱萸还有祛湿化痰的作用,能够通过温通气机、化痰止咳的方式,改善湿邪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
5.舒肝健脾:吴茱萸能够舒肝健脾,调理气血,改善肝气郁结和脾虚湿滞引起的症状,如胸胁疼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6.祛风解毒:吴茱萸还具有祛风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风痛、风疹等风邪引起的症状。
7.抗菌消炎:吴茱萸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一些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吴茱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主要是研粉、煎煮、制剂等,可以根据具体的药方和疾病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但是在使用吴茱萸时,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忌过量:吴茱萸具有辛温的性质,使用过量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控制。
2.孕妇慎用:吴茱萸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经作用,对孕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孕妇应慎用。
3.皮肤接触敏感者禁用:某些人对吴茱萸的挥发油成分较为敏感,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敏感者应避免接触吴茱萸。
中药药理-4吴茱萸-823

– 吴茱萸水煎液具有抗溃疡作用,能显著抑制消 炎痛加乙醇乙醇引起的小鼠胃溃疡形成和大鼠 盐酸性溃疡形成,对水浸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 胃溃疡也有抑制倾向。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吴茱萸助阳功效,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基 础。吴茱萸具有强心作用。吴茱萸碱能明显增 加在体兔心肌收缩幅度。
【现代应用】 1. 肠胃疾病 2. 神经性嗳气 3. 口腔病 4. 高血压 5. 慢性前列腺炎 6. 阳痿早泄 7. 癫痫
【制剂与用法】 1. 参附注射液(红参、附片) 2. 姜冲剂(干姜)
【药理作用】
1 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 阳止泻的功效。
•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疏肝止痛,助阳止泻。 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呕吐腹泻,疝痛,痛经。外用治口 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 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方剂举例】
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呕 而腹满,或干呕吐涎沫,头痛脘痛,吞酸嘈杂,吞不红,无 热象者。
– 吴茱萸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影响,有一过性升压 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兴奋α肾上腺素能受体有 关。
– 吴茱萸具有增加组织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 吴茱萸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部分改善缺 血ECG,部分减少血中肌酸激酶(CK)及乳 酸脱氢酶(LDH)的释放。
• (3)镇痛、抗炎 • (4)升高体温 2 其他药理作用 • (1)抑菌 • (2)镇静 • (3)兴奋子宫 • 除上述作用以外,吴茱萸还具有促进胆汁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又称舒筋散、舒筋宝,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
下面是关于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
1. 舒筋活络:吴茱萸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它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肌肉疼痛等问题的有效药物。
2. 驱寒温经:吴茱萸具有温经驱寒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寒邪的排出,改善寒凉体质。
特别适用于经期不调、寒凉腹痛以及手脚冰凉等症状。
3. 和胃化湿:吴茱萸具有和胃化湿的功效,可以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对于湿气重的人群,尤其有益。
4. 消食化痰:吴茱萸还具有消食化痰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系统排除体内的痰湿。
对于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5. 涩肠止泻:吴茱萸有收敛肠道的作用,可以止泻,并可减少腹泻时的水分流失,缓解腹部不适和腹泻症状。
6. 镇咳平喘:吴茱萸还可以镇咳平喘,对于咳嗽、喘息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尤其适用于寒咳、气喘等与寒邪、湿邪有关的疾病。
7. 养肺祛痰:吴茱萸可以养肺祛痰,对于肺热痰多、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吸烟者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的人群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总之,吴茱萸以其综合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适合治疗各种疾病,还可以作为保健品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但在使用吴茱萸时,应遵医嘱,不可过量使用,以防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
制吴茱萸的功能主治

制吴茱萸的功能主治简介吴茱萸,又称南疆茱萸、红米果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它是吴茱萸科、吴异木属植物的果实,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本文将介绍吴茱萸的功能主治。
主要功效吴茱萸作为传统中药材,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以下主要功效:1.驱虫杀螨:吴茱萸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对虫害和螨虫有较强的驱杀作用。
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瘙痒、头皮屑多等问题。
2.消食开胃:吴茱萸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食欲的作用。
经常食用吴茱萸可以帮助消化,缓解胃口不好的问题。
3.抗菌消炎: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舒筋活络:吴茱萸有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问题。
5.安神助眠:吴茱萸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促进睡眠。
6.改善血液循环:吴茱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吴茱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孕妇来说,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孕妇要慎用。
2.高血压患者慎用:吴茱萸具有温通血脉的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慎用,以免引起血压升高。
3.用量适度:吴茱萸的用量要适度,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适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吴茱萸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吴茱萸前,最好先咨询医师。
使用方法吴茱萸可以制成茱萸片、茱萸丸、茱萸水等药物形式,也可以用于烹调食品。
以下是吴茱萸的几种使用方法:•茱萸水:将吴茱萸果实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后饮用,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
•茱萸煮粥:将吴茱萸与其他药材一同煮粥,有助于祛湿、消食、健脾。
•茱萸炖鸡:将吴茱萸与鸡肉一同炖煮,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和药效,具有滋补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总结吴茱萸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
它可以驱虫杀螨、消食开胃、抗菌消炎、舒筋活络、安神助眠、改善血液循环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吴茱萸时需要遵循适量使用,并注意一些慎用人群的禁忌,如孕妇和高血压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茱萸
药材名称:
吴茱萸
拼音名称:
WUZHUYU
别名:
曲药子、伏辣子、茶辣、随萸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科属: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产地: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
江西。
性味:
[性味、归经]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杀虫。
中成药:
共有99种中成药使用吴茱萸:复方木香小檗碱片癣湿药水小儿健脾贴膏复方
田七胃痛胶囊左金胶囊胃逆康胶囊泻痢消胶囊小儿腹泻外敷散消食贴痛经软膏
等。
应用:
1、寒凝腹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
肝气之郁滞,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疗厥阴
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疗寒
疝腹痛;与桂枝、当归、川芎等同用,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与木
瓜、苏叶、槟榔等同用,治疗寒凝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
2、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
逆止呕,兼能制酸止呕。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
与半夏、生姜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疗肝郁
化火、肝胃不和之胁痛口苦,吞酸。
3、虚寒泄泻。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疗脾肾阳虚、五
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
配伍效用:
1、吴茱萸配伍大枣:吴茱萸温肝暖脾、降逆止呕;大枣甘温,补脾和胃、养
血安神。吴茱萸得大枣则温散而不燥烈,大枣得吴茱萸则益气养血而不壅滞。
二药合用,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妊
娠恶阻以及厥阴头痛、干呕等症。
2、吴茱萸配伍当归:吴茱萸辛热燥烈,疏肝行气、温中散寒,善下行温肝肾、
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补血行血,为妇科养血调经之常用之品。吴茱萸得当
归则温散而不伤阴血,当归得吴茱萸则补血而不凝滞。二药伍用,其温经活血、
调经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冲任虚寒所
致者以及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
3、吴茱萸配伍党参:吴茱萸辛苦性热,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温肝
暖脾、降逆止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党参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二者
合用,温中寓补,有散寒补虚之功效,用于治疗胃中虚寒之食谷欲吐、胸膈满
闷;肝寒犯胃之呃逆吞酸以及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4、吴茱萸配伍生姜:吴茱萸温中下气而降逆;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二者合
用,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胃寒呕吐或厥阴头痛呕吐涎沫者。
5、吴茱萸配伍小茴香:吴茱萸散寒除湿;小茴香散寒止痛。二者合用,有散
寒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下焦寒湿所致之脘腹疼痛、疝痛、及宫寒
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因寒而致者。
用法用量:
煎服,1.5~4.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服。
采收加工:
定植后2-3年开花结果,于8月中下旬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尚未充分
成熟时即可采收。选晴天,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剪刀将果穗剪下,不要折断
果枝,以免影响翌年产量。果实采回后立即薄摊晒干。晚上收回室内切不可堆
积,以免发醇。一般连晒三天左右即可全干。如遇阴雨天,可用无烟煤、木炭
或烘干机烘干,烘时温度不得超过60℃,否则,吴茱萸所含挥发油会大量损失,
降低药材质量。烘、晒时要经常翻动。干后除去枝梗,簸去杂质即成商品。
炮制工艺: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
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储藏贮存:
置阴凉干燥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1)吴茱萸含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
吴茱萸内酯醇。
(2)吴茱萸含生物碱,具体成分如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
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环磷酸鸟苷。吴茱萸碱用盐
酸乙醇处理即转化为异吴茱萸碱。从吴茱萸生药中尚分离出去甲乌药碱。
(3)其他成分:本品还含有黄酮类如花色甙、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
酮、吴茱萸精及甾体化合物、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
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等。
2、药理作用:吴茱萸甲醇提取物、水煎剂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水煎
剂对药物性胃痉挛有对抗作用,有明显镇痛作用;本品注射液有明显升高血压
的作用;煎剂、蒸馏液和冲剂均有一定降压作用,且其降压作用能被甘草煎剂
抑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煎剂、吴茱
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在猫心缺血后,吴茱萸及吴茱萸汤
能改善部分心电图,部分减少血中磷酸肌酸酶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明显增加血
中一氧化碳浓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一定的保护心肌缺血的作用。
3、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吴茱萸冲剂内服,部分病人有口干、腹胀等副
反应,但大都能在治疗中逐渐消失。入煎剂,服后常有上腹胀、胸闷、头痛头
昏等反应,休息片刻即可减轻。大剂量吴茱萸(30G)内服还可引起视力障碍、
错觉、毛发脱落、孕妇易流产等。
中毒救治:
(1)洗胃、导泻、服用活性炭末。
(2)剧烈腹痛时,用硫酸阿托品1MG皮下注射。
(3)其他处理:酌情补液,并给予维生素B、C。
(4)中草药治疗:①石斛、谷精草、枸杞各15G,黄芩、生地、甘草各9G,
菊花12G。水煎服。②杞菊地黄丸(汤)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以上中
药在出现视力障碍、毛发脱落时内服。
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病: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
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175MG,混合研成细面。先将肚脐用
温水洗净擦干,取药粉200~250MG,敷入,盖以软纸片、棉球,按紧再用普
通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治疗353例,其中用中药治疗302例,显效170
例,有效85例,无效47例;西药组51例,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9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7〕
2、治疗眩晕:吴茱萸9~12G、红参6~9G、大枣9G、生姜30G,水煎服。
治疗2例,均治愈。1~2剂即见效。〔《湖南医药杂志》1975;(5):40〕
3、治疗美尼尔综合征:吴茱萸5G、党参15G、桂枝6G、生姜4片、大枣
4枚。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治疗22例,痊愈20例,好转2例。
〔《新中医》1990;(4):18〕
4、治疗呃逆:吴茱萸20G、苍耳子20G、肉桂5G,共研末。每次取10G,
用醋调敷双足涌泉穴。治疗12例,大部分经治疗3天即可痊愈。〔《中医药学
报》1990;(5):33〕
5、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吴茱萸、生甘草各80G,炒白术、桂枝各100G,
元胡、生龙骨各50G。共研末,过120目筛,备用。每次5G,日3次,用红
枣5枚、生姜3片煎汤饭前半小时冲服。治疗40例,显效24例,进步10例,
无效6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10):444〕
6、治疗肾绞痛:吴茱萸9G,边条参(另炖)10G,淡附片、炙甘草各5G,
小茴香、台乌药各15G,生姜汁1匙(冲)。水煎服,日1剂。治疗肾绞痛,
效果良好。〔《江苏中医》1989;(11):17〕
茶疗食谱:
1、吴茱萸生姜粥
[材料]吴茱萸10克,糯米1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吴茱萸用纱布袋装好先下,糯米、生姜共煮稀粥,粥成后拣去吴茱萸、
生姜即成。
[养生提示]温中止痛。适宜于寒性胃痛患者的辅助食疗。
2、细辛萸姜茶
[材料]细辛0.2G、吴茱萸3G、干姜3G、红茶3G、白糖10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用途]风寒入里所致腹痛。
[来源]来源于《元和纪用经》。
3、木瓜萸茴茶
[材料]木瓜5G、吴茱萸3G、茴香3G、甘草3G、花茶3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经除湿舒筋。
[用途]吐泻转筋。
[来源]来源于《三因方》。
4、桂萸茶
[材料]肉桂3G、吴茱萸2G、生姜3G、花茶3G。
[做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温经散寒。
[用途]寒疝腹冷、来往冲心腹痛。
[来源]来源于《姚僧坦集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