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吴茱萸次碱药理学研究进展

吴茱萸次碱药理学研究进展

吴茱萸次碱药理学研究进展吴茱萸次碱是中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包括对心脏有正性肌力和保护心脏作用,可舒张血管和降血压,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此外还有抗抑郁、抗肥胖、抗肿瘤、镇痛消炎等作用。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茱萸次碱的深入研究,本文就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Abstract] Rutaecarpine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Evodia rutaecarpa. It has extensive physi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including positive inotropic an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and can vasorelaxant and reduce blood pressure. It can protect gastric mucosa and has therapeutic effect on ulcerative colitis. In addition,rutaecarpine also has antidepressant,anti-obesity,anti-tumor effect,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etc. With further study of rutaecarpine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and aims at providing p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in future.[Key words] Rutaecarpin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Cardiovascular; Antidepressant activity吳茱萸属于芸香科植物,是我国一种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临床应用已有千年余。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吴茱萸主要以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入药,也有以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入药者,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和陕西等地。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 E.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入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参考。

1 化学成分1.1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成分研究的主流。

按化学结构分类,其所含生物碱可分为吲哚喹唑啉类、喹诺酮类及其它类。

吲哚喹唑啉类主要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二氢吴茱萸碱、14-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吴茱萸酰胺、β-carboine,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ne。

其中后二者新近才分离得到[1,2,3]。

喹诺酮类有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甲基-2-十五烷基4(1H)喹诺酮、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Z)-6-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Z)-10-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甲基-2[(6Z,9Z)-6,9-十五烷二烯基]-4(1H)喹酮、1-甲基-2-[(4Z,7Z)-4,7-十三烷二烯基]-4(1H)喹诺酮[2,4]。

其它类主要有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去甲乌药碱、对羟福林、N-甲基蒽胺、dl-脱氧肾上腺素、环磷酸鸟苷等[2,4]。

浅谈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浅谈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浅谈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1.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ine、雷特西宁rhetsinine、二氢吴茱萸次碱dihydrorutaecaryldihydrorutaecarine、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N,N-dimethy-5-methoytryine、吴茱萸酰胺甲goshuyuamide-I、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去甲吴茱萸酰胺NN-2-methylaminobenoyl-tryine、-carbolinehe1,2,3,4-tetrahydrol-oo--carboline。

1.2喹诺酮类生物碱吴茱萸中另一种喹诺酮类生物碱目前已知的共有16个,包括吴茱萸卡品碱evocarethy-2-undecyl-4-1H-quinolone、1-methy-2-ethyl-2-41H-quinolone、1-methyl-2-[Z-10-ethyl-2-[Z-6-ethyl-2-[6Z,9Z-6,9-ethyl-2--41H-quinolone、3-dimethylally-4-methoy-2-quinolone、1-mefilul-2-dode-cvl-4-1H-quinolone、1-methyl-2-Z-5-undecenyl-4-1H-qumolone、1-methyl-2--7-tridecenyl-4-1H-quinolone、1-methyl-2--9-ed-ecenyl-4-quinolone、2-tridecyl-4-1H-quinolone、1-methyl-2-nonul-4-1H-quinolone。

1.3其他生物碱吴茱萸中除了2.2抗肿瘤作用吴茱萸中生物碱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如S,进而诱导发生阻滞的细胞凋亡而表现其抑制肿瘤作用;对HeLa细胞株则通过cas期,进而诱发细胞凋亡;对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则为作用24h前启动CasP系统无关,可能涉及钙的作用,对人的肛肠括约肌作用更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外,吴茱萸中喹诺酮类生物碱可以选择性的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于阿莫西林相似,有抗蠕虫作用。

吴茱萸次碱药理研究进展

吴茱萸次碱药理研究进展

第11期 收稿日期:2020-04-03基金项目:铜仁市科技局基础科学研究专项基金项目(2017TRS32195);铜仁市科技局基础科学研究专项基金项目(2018TRS22656)作者简介:袁才林(1985—),主管药师,专业方向:社会药房用药调查与分析;通讯作者:杨 超(1991—),讲师,专业方向:从事药物化学合成研究。

吴茱萸次碱药理研究进展袁才林1,钱玺丞2,何莲子1,陈 婷1,杨 超1(1.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吴茱萸次碱是传统中药吴茱萸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十多年来关于吴茱萸次碱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吴茱萸;吴茱萸次碱;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TQ461;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1-0071-02TheResearchProgressonthePharmacologicalEffectsofRutaecarpineYuanCailin1,QianXicheng2,HeLianzi1,ChenTing1,YangChao1(1.GuizhouHealthVocationalCollege,Tongren 554300,China;2.TongrenPolytechnicCollege,Tongren 554300,China)Abstract:Rutaecarpineisoneofthemaineffectivecomponent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vodiarutaecarpa,whichhassignificantpharmacologicaleffectsincardiovascularsystem,nervoussystem,digestivesystemandanti-tumor.Thispaperreviewsthepharmacologicaleffectsofrutaecarpineincardiovascularsystem,nervoussystem,digestivesystemandanti-tumorinrecenttenyears.Keywords:evodiarutaecarpa;rutaecarpine;pharmacologicalaction 吴茱萸属于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应用已久,具有抗高血压、抗心绞痛等药理作用。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喹诺酮生物碱的合成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喹诺酮生物碱的合成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喹诺酮生物碱的合成吴茱萸为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胃痛、腹痛、痛经及高血压等疾病。

近代研究证明,其具有镇痛、镇静、抗菌、降压、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为了进一步阐明吴茱萸的有效成分,对吴茱萸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研究,合成了部分喹诺酮生物碱及其类似物,并进行了药理筛选,对其构效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一、吴茱萸的化学研究利用各种层析方法从吴茱萸果实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藉助光谱分析和有关化学反应,鉴定了24个化合物的结构。

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它们是2-十三烷基-4(1H)-喹诺酮(2-tridecyl-4(1H)-quinolone,18),1-甲基-2-十二烷基-4(1H)-喹诺酮(1-methyl-2-dodecyl-4(1H)-quinolone,19),1-甲基-2-[(Z)-5-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mehtyl-2-[(Z)-5-undecenyl]-4(1H)-quinolone,17),1-甲基-2-[(Z)-7-十三烯基]-4(1H)-喹诺酮(1-methyl-2-[(Z)-7-tridecenyl]-4(1H)-quinolone,15),1-甲基-2-[(Z)-9-十五烯基]-4(1H)-喹诺酮(1-methyl-2-[(Z)-9-pentadecenyl]-4(1H)-quinolone,22),1-甲基-2-[(Z)-8-十四烯基]-4(1H)-喹诺酮(1-methyl-2-[(Z)-8-tetradecenyl]-4(1H)-quinolone,26),一个新的天然产物:1,2,3,4-四氢-1-羰-β-咔啉(1,2,3,4-tetrahydro-1-oxo-β-carboline,8),其它为已知化合物rutaecarpine (1),evodiamine (2),hydroxyevodiamine (3),Formyldihydrorutaecarpine (4),goshuyuamide-Ⅰ (5),evodiamide (6),β-carboline (7),dehydroevodiamine (9),N-methylanthranylamide (10),1-methyl-2-nonyl-4(1H)-quinolone (11),1-methyl-2-undecyl-4(1H)-quinolone (12),dihydroevocarpine (13),evocarpine (14),1-methyl-2-[(Z)-6-undecenyl-4(1H)-quinolone (16),1-methyl-2-[(Z)-10-pentadecenyl]-4(1H)-quinolone (21),1-methyl-2-pentadecyl-4(1H)-quinolone (20),β-sitosterol (23)。

吴茱萸生物碱类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吴茱萸生物碱类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3 9 2
中 国临 床 研 究 2 0 1 5年 1 O月 第 2 8卷 第 l O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 O c t o b e r 2 0 1 5 , V o 1 . 2 8, N o . 1 0
究发现 R u t 作用于 离体 豚 鼠心 房肌 , 具 有正 性肌 力 和正性 频
率作用 , 且辣 椒素受 体拈抗剂 c a p s a z e p i n e和非竞 争性辣椒 素
吴茱萸生物碱种类多样 , 且剂量浓度不 同或作用 时间不 同 , 对
不 同种属 的动物 产生 的作用也 不 同, 既 能起 到正性 肌力 和升 压作用 , 也可起到降压作用。 2 . 1 降低 血压作 用 吴 茱萸 碱类 降低血 压 的主要 成分 有 吲 哚类 E V、 R u t 、 D H E及 喹诺酮类 吴茱萸新碱 ( E C ) 等 。E V可影 响醛 固酮释 放 , 使 内皮 细胞 及平 滑 肌 细胞舒 张 , 达到 降 压作 用 。R u t 能促 进 C G R P释放 , 激 动辣椒 素 , 从 而起 到舒 血管 及 降压作用 , 研究表 明 R u t 通过 静脉 给药 方式 能 降低正 常动
心肌组 织 中 T N F . 含 量 , 表明 R u t 对心脏 过敏损 伤的保 护作 用 除了与激活辣椒素受体促进 内源性 C G R P释放 和抑 制心肌 组织 T N F — 的产生有关 J 。有研究表 明 E V显著减轻 心脏过 敏损伤亦是通过激 活辣椒 素受 体起 到保 护作 用。 1 . 3 抗心律失常作 用 吴茱 萸 中具有抗 心律 失 常作用 的主
要 成分为 R u t 、 E V和 D H E 。E V和 R u t 均 能刺激 内源性 C G R P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进展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进展刘万丽;邵进明;黄晓蝶;鲁道旺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4(51)4
【摘要】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是中药吴茱萸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广泛,药用价值高。

现代药理药效研究表明,其总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也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吴茱萸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现已经成为吴茱萸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对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对吴茱萸中物碱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药效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吴茱萸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刘万丽;邵进明;黄晓蝶;鲁道旺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贵州中医药大学吴茱萸研究中心;铜仁学院材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骆驼蓬属植物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近况
3.苦参碱类生物碱抗真菌与寄生虫病临床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4.苦参碱类生物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5.兰科植物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茱萸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茱萸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吴茱萸碱是一种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的天然药物,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吴茱萸碱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影响多个信号通路实现其抗肿瘤作用。

吴茱萸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信号通路。

吴茱萸碱可以抑制蛋白激酶B (AKT)信号通路,这一通路常常被激活在多种癌症中,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

吴茱萸碱还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细胞色素C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此外,吴茱萸碱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抑制。

吴茱萸碱可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停滞在
G0/G1期,限制肿瘤细胞的复制。

此外,吴茱萸碱还可以抑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吴茱萸碱的抗肿瘤作用还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MAPK)的抑制有关。

吴茱萸碱可以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信号通路等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

总之,吴茱萸碱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其分子机制包括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信号通
路、抑制细胞周期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抑制MAPK
信号通路等多个方面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生长和增殖。

未来的研究有望深化对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吴茱萸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吴茱萸,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 止痛,咳逆寒热, 除湿, 血痹, 逐风邪, 开腠理,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 E.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8~11 月果实尚未开裂时, 剪下果枝, 晒干或低温干燥, 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其味苦, 性辛热, 有小毒。

归肝、脾、胃、肾经,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症的治疗。

运用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研究发现, 生物碱类成分为吴茱萸中主要成分, 药理研究则证明生物碱为其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1 生物碱成分化学研究
1. 1 吲哚类生物碱吴茱萸果实中吲哚类生物碱目前分出的共有14 个, 包括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 evodiamine)、雷特西宁(rhetsinine)、二氢吴茱萸次碱(dihydrorutaecarpine)、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formyldihydrorutaecarpine)、羧基吴茱萸碱(carboxyevodiamine)、N, N- 二甲基-5- 甲氧基色胺(N,N-dimethy-5-methoxytryptamine)、吴茱萸酰胺甲(goshuyuamide-I)[I]、吴茱萸酰胺乙
(goshuyuamide-II)[II]、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III]、去甲吴茱萸酰胺N(N-(2-methylaminobenzoyl)-tryptamine)[IV]、-carbolinehe 1, 2, 3,4-tetrahydrol-oxo--carboline。

1. 2 喹诺酮类生物碱吴茱萸中另一种喹诺酮类生物碱目前已知的共有16 个, 包括吴茱萸卡品碱(evocarpine)、二氢吴茱萸卡品碱(dihydroevocarpine)、1-methy-2-undecyl-4-(1H)-quinolone、1-methy-2-pentadecyl-4-(1H)-quin-olone、1-methyl-2[(Z)-6-undecenyl]-4(1H)-quinolone、1-methyl-2-[(Z)-10-pentadecenyl]-4(1H)-quinolone、1- methyl-2-[(Z)-6-pentadecenyl]-4(1H)-quinolone、1-methyl-2-[(6Z, 9Z)-6, 9-pentadecadienyl] -4(1H) - quinolone、1-methyl-2-[(4Z, 7Z)-4, 7-tridecadienyl]-4(1H)-quinolone、3-dimethylally-4-methoxy-2-quinolone、1-mefilul-2-dode-cvl-4-(1H)-quinolone、1-methyl-2-(Z-5-undecenyl)-4-(1H)-qumolone、1-methyl-2-(z-7-tridecenyl)-4-(1H)-quinolone、1-methyl-2-(z-9-pemed-ecenyl)-4-quinolone、2-tridecyl-4-(1H)-quinolone、1-methyl-2-nonul-4-(1H)-quinolone。

1. 3 其他生物碱吴茱萸中除了上述两大类生物碱外, 还含有dl- 去甲乌药碱(hingenamine)、N- 甲基酰胺(N-methylanthranylamide)、辛内弗林(synephrine ) 等生物碱。

2 生物碱成分药理研究
2. 1 免疫抑制作用吴茱萸中生物碱可以通过Bcl-2 和CDK2 下调, 抑制小鼠体外培养的脾和胸腺淋巴细胞增殖, 同时降低细胞分泌IL-2 和IL-12 的生物活性, 增高细胞内活性氧簇(ROS) 水平, 但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细胞死亡率升高, 死亡细胞内的ROS 水平降低。

2. 2 抗肿瘤作用吴茱萸中生物碱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如SPC-A1、HsLa、A375-S2、PC-3等,针对不同的肿瘤株, 其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如对SPC-A1 肿瘤株, 其通过浓度变换可以使肿瘤细胞周期停留在G2/M,进而诱导发生阻滞的细胞凋亡而表现其抑制肿瘤作用;对HeLa 细胞株则通过caspase-3、8、9 的激活以及上调Bax 的同时下调Bcl-2 等途径进行, 从而将HeLa 细胞周期阻滞在G2/M 期, 进而诱发细胞凋亡;对人黑色素瘤A375-S2 细胞则为作用24 h 前启动Caspase 依赖型凋亡途径, 24 h 后启动Caspase 意外的死亡途径, 抑制瘤细胞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与实践依赖性, 而对人黑色素瘤A375-S2 细胞的正常生长周期无影响。

2.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对豚鼠心房有正性变力作用, 其作用与辣椒素相似, 在使用钌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拮抗剂预处理后, 可明显减少与辣椒素的作用, 表明吴茱萸的这一作用可能与辣椒素受体相互作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有关;同时, 吴茱萸生物碱能对抗苯福林引起的血管收缩内皮依赖性, 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