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_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_2__省略_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_蒋毅民

合集下载

铜(Ⅱ)与芳酰腙及咪唑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铜(Ⅱ)与芳酰腙及咪唑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铜(Ⅱ)与芳酰腙及咪唑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刘会艳;牛德仲;路再生【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8(026)003【摘要】合成了芳酰腙、咪唑和铜(Ⅱ)的三元配合物[CuL(Himdz)] (H2L=2-羟基萘甲醛苯甲酰腙,Himdz=咪唑),并通过单晶X 射线衍射法确定了配合物结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咪唑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在晶胞中,配合物通过NH …N 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总页数】4页(P64-67)【作者】刘会艳;牛德仲;路再生【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7.12【相关文献】1.N-(2-丙酸)-芳甲酰腙二对甲基苄基锡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J], 张志坚;蒋伍玖;刘洋;邝代治;庾江喜;朱小明;谭宇星2.芳酰腙铜(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 [J], 海士坤;娄淑芳;仇晓阳3.2-羰基-3-苯基丙酸芳甲酰腙二(2,4-二氯苄基)锡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 [J], 蒋伍玖;谭宇星;庾江喜;朱小明;张复兴;邝代治4.基于一种酰腙和咪唑配体的铜(Ⅱ)、镍(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体外抗癌活性 [J], 高平章;陈雅心;郑敏敏;王景梅;解庆范;陈延民5.铜(Ⅱ)与咪唑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混配体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分解研究 [J], 何水样;杨锐;曹文凯;顾爱萍;史启祯;王哲明;严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铽_樟脑酸_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铽_樟脑酸_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s Na as Tb Tb - 1
配体 , 联吡啶在 756 cm 处出现 -N = C 伸 缩振 动 强 吸 收 峰, 这 个 峰 在 配 合 物 中 移 至 811 cm - 1 。吸收峰移向高 频可能是由于联吡啶中两个 氮原子与稀土离 子配位后 , 吡啶环振动受 阻所致。 这表明 , 联吡 啶中 氮原 子 也与 稀 土离 子 配位 了[ 5 ] 。 2. 3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图 1 是以 544 nm 监测波长测得的 T b 2 ( CA) 3 ( dipy) 2 三元配合物荧光激发光谱图, 从图中可看到 在 250~ 360 nm 范围之间产生一个宽峰 , 其最强峰 出现在 313 nm 处 , 不同比例合成的异核三元配合 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图都类似于图 1, 不同的只有在 峰强方面有些差异。 图 2 为以 313 nm 光为激发光源测得的配合物 T b2 ( CA) 3 ( dipy) 2 和掺杂钇的不同比例三元配合物 荧光发射光谱图。在 544. 0, 584. 0, 620. 0 nm 处产
658




2008 年
发光性能好, 成本低廉, 具有使用价值的荧光配合物 具有重要意义。铽离子能与多种有机物配位, 形成 具有特殊发光性质的稀土有机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 材料在制备有机 - 无机复合功能发光材料方面应用 [ 2, 3] 十分广泛 。本文以立体结构的樟脑酸 ( 1, 2, 2,三甲基 - 1, 3 - 环戊烷二羧酸 ) 为第一配体, 以 , 联 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铽的单核三元配合物, 在这 基础上又合成了铽、 钇不同比例混配异核三元稀土 配合物, 确定了它们结构并研究了荧光性能。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和试剂 T b 4 O 7 , Y 2 O 3 ( 含量大于 99. 9% , 包头稀土研究

配位化学讲义 第十一章 无机小分子配合物

配位化学讲义 第十一章 无机小分子配合物

配位化学讲义第十一章无机小分子配合物第十一章无机小分子配体配合物小分子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已成为配位化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现已证实,小分子通过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而活化,进而可引起许多重要的反应。

第一节金属羰基(CO)配合物一、概述金属羰基配合物是过渡金属元素与CO所形成的一类配合物。

1890年,Mond和Langer发现Ni(CO)4,这是第一个金属羰基配合物。

常温、常压Ni(粉) + CO Ni(CO)4 (无色液体,m .p.= -25℃)150℃Ni(CO)4Ni + 4CO这成为一种提纯Ni的工艺。

现已知道,所有过渡金属至少能生成一种羰基配合物,其中金属原子处于低价(包括零价)状态。

二、类型1、单核羰基配合物这类化合物都是疏水液体或易挥发的固体,能不同程度地溶于非极性溶剂。

M-C-O键是直线型的。

例:V(CO)6 黑色结晶,真空升华V-C, 2.008(3) ÅCr(CO)6Cr-C, 1.94(4) ÅMo(CO)6无色晶体,真空升华,Mo-C, 2.06(2)Å 八面体W(CO)6W-C, 2.06(4)ÅFe(CO)5黄色液体,m.p.=20℃,Fe-C,1.810(3)Å(轴向)三角b.p.=103℃ 1.833(2)Å(赤道)双锥Ni(CO)4无色液体,m.p.= -25℃,Ni-C,1.84(4)Å四面体2、双核和多核金属羰基配合物多核羰基配合物可以是均核的,如:Fe3(CO)12;也可以是异核的,如MnRe(CO)10。

M在这类化合物中,不仅有M-C-O 基团, 而且还有O —C 和M-M 键,且M μ2-CO 常与M-M 键同时存在。

即: O —C 例:(1)Mn 2(CO)10为黄色固体,m.p.151℃,Mn-Mn=2.93Å OC CO OC COOC M M CO M=Mn 、Tc 、ReOC CO OC CO(2) Fe 2(CO)9 金色固体,m.p.100℃(分解),难挥发 OC CO COOC Fe Fe CO Fe 2(CO)9OC CO OC CO(3)Fe 3(CO)12 绿黑色固体,m.p.140-150℃(分解)OCCOFeO COCC OOC Fe C C Fe OCOCO CO CO COFe 3(CO)12(4)M 3(CO)12 M=Ru 、OsOCCOO COCC OOCC C OCO CO CO MMM*金属原子体积越大,越易形成非桥式结构。

【化学奥赛】晶体结构习题new!

【化学奥赛】晶体结构习题new!

晶体结构题一(2004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6分)氢是重要而洁净的能源。

要利用氢气作能源,必须解决好安全有效地储存氢气问题。

化学家研究出利用合金储存氢气,LaNi5是一种储氢材料。

LaNi5的晶体结构已经测定,属六方晶系,晶胞参数a=511 pm,c=397 pm,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

⒈从LaNi5晶体结构图中勾画出一个LaNi5晶胞。

⒉每个晶胞中含有多少个La原子和Ni原子?⒊LaNi5晶胞中含有3个八面体空隙和6个四面体空隙,若每个空隙填人1个H原子,计算该储氢材料吸氢后氢的密度,该密度是标准状态下氢气密度(8.987×10-5 g·m-3)的多少倍?(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光速c为2.998×108 m·s-1;忽略吸氢前后晶胞的体积变化)。

解:⒈晶胞结构见图4。

⒉晶胞中含有1个La原子和5个Ni原子⒊计算过程:六方晶胞体积:V=a2csin120°=(5.11×10-8)2×3.97×10-8×31/2/2=89.7×10-24cm3氢气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87×103倍。

二. (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在酸化钨酸盐的过程中,钨酸根WO42-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缩合形成多钨酸根。

多钨酸根的组成常因溶液的酸度不同而不同,它们的结构都由含一个中心W原子和六个配位O原子的钨氧八面体WO6通过共顶或共边的方式形成。

在为数众多的多钨酸根中,性质和结构了解得比较清楚的是仲钨酸根[H2W12O42]10-和偏钨酸根[H2W12O40]6-。

在下面三张结构图中,哪一张是仲钨酸根的结构?简述判断理由。

(a) (b) (c)解:提示:考察八面体的投影图,可以得到更清楚地认识。

三.(2006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4)轻质碳酸镁是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食品和医药工业的化工产品,它的生产以白云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镁钙)为原料。

稀土多核配合物结构_功能与应用

稀土多核配合物结构_功能与应用

稀土 (CD, !E, FG) " = 二酮类配合物有机配体的
乔一方等: 稀土多核配合物结构、 功能与应用
7
铵, 然后 !"#$% ・ 在酸性条件下 & ’%( 溶液与它反 应 , 用乙醚萃取, 得草绿色粉末状固体。配合物的合成 是将 )*% ++,$ 稀土醋酸盐溶于少量水中,边搅拌边 将其加入到)*- ++,$ 的草绿色粉末状固体无水乙醇 溶液中, 搅拌反应 . / 后, 离心分离沉淀, 用乙醇、 乙 醚分别洗涤数次, 得深绿色粉末状固体产物。将其 放 入 #0#$%—1%(2 真 空 干 燥 器 中 干 燥 至 恒 重 , 收率3 缬氨酸9!9荒氨酸铁与生命元素镍和稀土的 .构和性能的研究很多5%H, , 此
类化合物的合成不能应用于工业, 因为其合成条件苛 刻, 要在无水无氧下进行。 曾有人改进过合成途径, 在 空气环境下合成出稀土与不同取代基的二硫代氨基 甲酸形成的单核配合物。又有人5%&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多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与性能研究, 获得了在无惰性 气体保护, 常温常压下研究出合成一类新型稀土—钴 多核配合物的新方法, 并对该配合物的组成、 结构以 及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此多核配合物在 “低温” (6&) O 以下) 下对胶料不起硫化促进作用, 而在 “高 温” (6&2 O 以上) 具有一定的硫化促进作用, 利用此 性能可开发出一类 “高温” 型硫化促进剂。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 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无论主族金属离子还是 过渡金属离子和苯六甲酸形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反 应都有很多报道。稀土离子AB (") 与苯六甲酸可以 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5%G8, 此分子具有抗磁性的功能。 将 % +,$ 的氯化镧溶于 62 +: 的水中, 在水浴的 条件下以 .) O 的温度蒸干,然后加入 % +: ! 9 甲 基 9%9 吡咯烷酮搅拌直到混合物变成糊状物,放置

铜(Ⅱ)与芳酰腙及咪唑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铜(Ⅱ)与芳酰腙及咪唑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S p., 0 e 2 08
铜 ( 与 芳 酰 腙 及 咪 唑 三 元 配 合 物 的 Ⅱ) 合 成 及 晶体 结 构
刘会 艳 ,牛德 仲 ,路 再 生
( 州 师 范大 学 化 学化 1学 院 , 苏 徐 州 2 1 1 ) 徐 : 江 2 1 6
摘 要 : 成 了 芳 酰腙 、 唑 和铜 (/ 的 三 元 配 合物 [ u ( md ) H。 一 2羟 基 萘 甲醛 苯 甲 酰 腙 , md = 咪 唑 ) 合 咪 I) C t Hi z]( I - Hi z ,
并 通 过 单 晶 x 射 线衍 射法 确 定 了配 合 物结 构 . 合 物 的 晶体 结 构 分 析 表 明 , , 属 通 过 酰腙 配体 的 酚 基 氧 原 子 、 配 中 1金 5 亚胺
基 氮 原 子 、 质 子 酰胺 氧 原 子 以及 咪 唑 的 氮原 子形 成 平 面 四 方 形 的 N ( 去 ) 。配位 环 境 . 晶胞 中 , 合 物 通 过 N一H… N分 在 配 _
I t
将配 体 H I 0 2 , . 9g 1mmo) 于 2 无 水 甲醇 中, 入 咪 唑 ( . 7g 4 mmo) 溶 解 后 滴 加 ( 1溶 O ml 加 0 2 , 1,
第 3期
刘 会 艳 , : (1 与 芳酰 腙 及 咪 唑 三 元配 合 物 的 合 成及 晶体 结 构 等 铜 I)
1 3 标 题 配 合 物 的 制 备 = N



0 +u c = C A = () N O2
} 5
O c +H c 2A O
第2 6卷 第 3 期 20 0 8年 9月
徐 州 师 范 大 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中级无极化学习题

中级无极化学习题

基础化学无机部分1章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拉平效应?为什么水不能区分H2SO4, HNO3, HClO4的酸性强弱,也不能区分O2-, NH2-, Ph3C-的碱性强弱?2.BrF3自电离产物是什么?用VSEPR写出BrF3和自电离产物的几何构型。

3.对非水液氨、醋酸和硫酸,写出:4.它们各自的自电离方程。

5.把CH3COOH分别置于上述三种溶剂中,各发生什么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

6.把b的三种溶液和纯溶剂相比,原溶剂的酸碱性各有何变化?溶质在各溶剂中是酸还是碱?7.为什么在强酸性溶剂中制备阳离子物种如I2+和Se82+,而在强碱性溶剂中制备阴离子物种如S42-, Pb94-?8.亚磷酸H3PO3的结构式可表示为P(OH)3和HPO(OH)2两种异构体,实验测得亚磷酸的pKa值为1.8,判断亚磷酸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次磷酸的pKa为2.00,写出其正确的结构式。

9.把NR3, S2-, NF3, O2-, NH3, OH-, NCl3, N3-按照碱性大小排序,并解释。

10.BH3和BF3都可和(CH3)2NPF2生成加合物,在一种加合物中,B原子和N相连,另一种则和P相连,绘出两种结构式,并说明形成两种结构的原因。

2章习题11.2价Ni配合物[Ni(PPh3)2Cl2]为顺磁性,Pt的类似配合物[Pt (PPh3)2Cl2]为反磁性,写出每种化学式的所有异构体。

12.讨论下两组异构体的偶极矩偶极矩情况:(a) 顺式和反式的MA2B4,(b)经式和面式的MA3B3。

13.绘出[Co(en)2Cl2]+、[Co(en)2NH3Cl]2+和[Co(en)(NH3)2Cl2]+的所有几何和光学异构体。

14.[Co(en)3 ]3+、[Ru(bpy)3]2+和[PtCl(dien)]+ (dien二乙三胺)中,哪些是手性化合物?15.Mo(CN)84-水溶液作13C的NMR表征,只得到一个峰,由此你得到什么结构信息?16.绘出五氨络钴(III)-μ-硫氰根-五氰络钴(III)的结构。

镍(Ⅱ)配合物[Ni(mip)(1,3-Bip)]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镍(Ⅱ)配合物[Ni(mip)(1,3-Bip)]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第4期 收稿日期:2020-11-25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市科技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基金(黔科合LH字[2017]7013号);贵州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支持学科(黔学位合字ZDXK[2015]32号);贵州省应用化学特色重点学科作者简介:孙小媛(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研究。

镍(II)配合物[Ni(mip)(1,3-Bip)]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孙小媛,罗树常,李 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摘要:合成了镍的配合物[Ni(mip)(1,3-Bip)]n,(mip=五甲基间苯二甲酸根离子,1,3-Bip=1.3-二(咪唑)-丙烷),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8H20N4NiO5,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 4771(14)?,b=b=10.1323(15)?,c=c=11.2206(16)?,α=108.138(2),β=105.692(2),γ=103.081(2)°,Z=2,Dc=1.544mg/m3,F(000)=448,V=927.2(32)?3。

配合物镍(II)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中。

关键词:晶体结构;合成;镍配合物中图分类号:O61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4-0077-02SynthesisandCrystalStructureof-Ni(II)ComplexofPyridineCarboxylicAcidSunXiaoyuan,LuoShuchang,LiJia(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Bijie 551700,China)Abstract:Thetitlecompoundof[Ni(mip)(1,3-Bip)]nwassynthesizedandcharacterizedstructurallybysinglecrystalX-raydiffraction.Thiscompoundcrystallizesintriclinicsystem,spacegroup(P-1)witha=9.4771(14)?,b=b=10.1323(15)?,c=c=11.2206(16)?,α=108.138(2),β=105.692(2),γ=103.081(2)°,V=927.2(32)?3,Z=2,Dc=1.544mg/m3,F(000)=448,V=927.2(2)?3.TheNi(II)ionissix-coordinatedintoadistortedoctahedralgeometry.Keywords:Ni(II)complex;synthesis;crystalstructure 目前国内外科学家们的对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研究,主要都是由三部分合成得到:羧酸类桥联配体、联唑类配体及金属离子[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卷1期 结 构 化 学 (JIEGOU HUAXUE) Vol. 22, No. 1 2003. 1 Chinese J. Struct. Chem. 89~92Ni(Ⅱ)–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2,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蒋毅民a①张淑华b周忠远c钟新仙aa(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系, 桂林 541004)b(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桂林541004)c(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科学系, 香港)合成了标题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Ni(TSSB)(Bipy)H2O]⋅4H2O(C19H27NiN3O9S), 分子量532.21,采用单色化的Mo Ká (ë = 0.71073 Å)射线测定,共收集15601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点5371个(R int = 0.0316),I> 2ó(I)可观测点数3537个,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为:a= 16.406(2),b= 15.409(2),c= 9.252(1) Å;β= 90.373°, V=2338.9(6) Å3, Z = 4, D c = 1.511 g/cm3,ì = 0.973 mm-1,F(000) = 1112,该配合物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关键词:镍配合物, 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 晶体结构镍是生物中必要的痕量元素,自从1995年E.Jabri等[1]从植物Klebsilla aerogenes中提取脲酶并测定其晶体结构后,摸拟脲酶的工作成为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2]。

镍能促进体内铁的吸收、红细胞的增长、氨基酶的合成[3],镍可能是DNA 和RNA的一种结构稳定剂[4]。

而氨基酸席夫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生理活性,近年来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5, 6]。

同á-氨基酸席夫碱相比,â-氨基酸席夫碱由于氨基位置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的配位特征,但此类席夫碱目前研究不多[7, 8]。

2-氨基乙磺酸(牛磺酸)作为生物体内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和病理方面,它的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或它本身配合物的研究是一片未开垦土地。

研究表明,-SO32-可以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直接配位,但不能与过渡金属直接配位[9]。

当过渡金属离子被氨基修饰后,磺酸基团可以与CuⅡ, CdⅡ配位[10]。

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线,通过对RSO32-中的R基团进行化学修饰,引进多个配位原子,结果成功合成了-SO32-和镍配位的化合物。

我们选择Ni(Ac)2⋅4H2O与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TSSB)和2,2´-联吡啶(Bipy)反应,首次合成了标题三元配合物获得了单晶,并测定出其结构,同时讨论了该体系中不同配位原子的配位能力差别。

1 实验部分1. 1 配合物的合成2 mmol牛磺酸和2 mmol氢氧化钾溶于10 mL蒸馏水中,滴加到5 mL含2.1 mmol水杨醛乙醇溶液中,在水浴80 ℃下, 搅拌反应2 h,然后加入10 mL含2 mmol Ni(Ac)2⋅4H2O水溶液,调节pH至5· 5,继续反应8 h, 再加入含2 mmol 2,2´-联吡啶的乙醇溶液,继续反应10 h, 冷却过滤,滤液在敞口的烧杯中自然挥发, 5天后得到绿色三棱柱状单晶。

实验式为C19H27NiN3O9S。

元素分析(%):(括号内为计算值) C,42.85(42.88);H,5.14(5.11);N,7.88(7.90);S,6.07(6.03);Ni,11.04(11.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11-12收到;2002-08-15接受①通信联系人. 蒋毅民,男,44岁,教授, 研究方向:配位化学E-mail: zsh720108@90 结 构 化 学(JIEGOU HUAXUE)Chinese J. Struct. Chem. 2003 V ol. 221. 2 晶体结构测定及结构解析选取尺寸大小为0.28 mm×0.26 mm×0.22 mm的晶体, 置于BRUKER CCD area detector型衍射仪上,用石墨单色化的Mo Ká射线(ë = 0.71073 Å), 扫描方式ù和φ在0到180°范围内,温度294(2) K, 在2.54< è <27.54°范围内,应用SADABS自动吸收校正程序的条件下收集数据,从衍射区h = -20~21, k = -18~20, l = -10~12收集15601个数据, 其中独立衍射数据5371个(R int = 0.0316), I > 2ó(I)的可观测点为3537个,全部数据经经验校正, 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 对全部非氢原子及其各向异性热参数进行了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所有计算工作均在计算机上用Bruker smart和 Bruker Sheltl程序包完成。

R= 0.048,wR= 0.1030和R= 0.0702,wR= 0.1171 (对所有的衍射点);w= 1/[ó2(F o2) + (0.0643P)2 + 0.1937P],P = (F o2 + 2F c2)/3。

S = 0.960, (Ä/ó)max = 0.002,差值Fourier图中最高残余电子密度峰(Äñ)max= 0.589, 最低电子密度峰(Äñ)m i n = -0.400 e/Å 3.2 晶体结构描述及讨论配合物的非氢原子坐标和热参数列于表1,主要键长和键角列于表2,晶体结构和晶胞堆积图见图1和图2。

表1. 非氢原子坐标和热参数Table 1. Non-hydrogen Fractional Atomic Coordinate (×104)and Equivalent Isotropic Temperature Factors (Å2×103)Atom x y z U eq Atom x y z U eq Ni(1) 2787(1) 4672(1) 5149(1) 36(1) C(4) 1542(2) 2740(2) 2711(4) 57(1) S(1) 1104(1) 4777(1) 7085(1) 46(1) C(5) 2058(2) 3213(2) 3607(3) 42(1) O(1W) 3573(1) 5034(2) 6855(3) 59(1) C(6) 2665(2) 2814(2) 4599(3) 42(1) O(2W) 4905(2) 5999(2) 5923(4) 82(1) C(7) 2781(2) 1921(2) 4713(4) 54(1) O(3W) –818(2) 3149(2) 7569(3) 91(1) C(8) 3359(2) 1615(2) 5657(4) 67(1) O(4W) 1029(2) 6813(2) 9483(3) 102(1) C(9) 3807(2) 2174(2) 6470(4) 63(1) O(5W) 2781(2) 5450(3) 9382(5) 121(1) C(10) 3670(2) 3059(2) 6300(3) 52(1) O(1) 3681(1) 4882(1) 3728(2) 52(1) C(11) 3778(2) 5552(2) 2890(3) 44(1) O(2) 1905(1) 4410(1) 6776(2) 46(1) C(12) 4389(2) 5535(2) 1825(3) 54(1) O(3) 446(1) 4199(2) 6708(3) 85(1) C(13) 4528(2) 6229(3) 934(4) 76(1) O(4) 1081(2) 5093(2) 8566(2) 72(1) C(14) 4077(3) 6981(3) 1047(5) 92(1) N(1) 2041(1) 4087(1) 3605(2) 39(1) C(15) 3475(2) 7018(2) 2058(4) 73(1) N(2) 3109(1) 3376(1) 5397(2) 41(1) C(16) 3305(2) 6322(2) 2988(3) 48(1) N(3) 2380(1) 5915(1) 4941(2) 41(1) C(17) 2667(2) 6464(2) 4040(3) 47(1) C(1) 1536(2) 4488(2) 2675(3) 48(1) C(18) 1765(2) 6258(2) 5946(3) 49(1) C(2) 1024(2) 4044(2) 1747(3) 58(1) C(19) 1003(2) 5704(2) 5962(3) 51(1) C(3) 1025(2) 3162(2) 1784(4) 61(1)U eq is defined as one third of the trace of the orthogonalized U ij tensor.表2. 主要键长和键角Table 2. Selected Bond Distances (Å) and Bond Angles (°)Bond Dist. Bond Dist. Bond Dist.Ni(1)–O(1) 2.0020(19) S(1)–O(3) 1.441(2) N(1)–C(5) 1.348(3)Ni(1)–N(3) 2.038(2) S(1)–O(2) 1.4610(19) N(2)–C(10) 1.331(4)Ni(1)–N(2) 2.077(2) S(1)–O(4) 1.455(2) N(2)–C(6) 1.349(4)Ni(1)–N(1) 2.080(2) S(1)–C(19) 1.773(3) N(3)–C(17) 1.280(3)Ni(1)–O(1W) 2.107(2) O(1)–C(11) 1.301(3) N(3)–C(18) 1.475(3)Ni(1)–O(2) 2.134(2) N(1)–C(1) 1.342(3)Angle (°) Angle (°) Angle (°)O(1)–Ni(1)–N(3) 91.54(8) N(3)–Ni(1)–O(2) 91.20(8) S(1)–O(2)–Ni(1) 132.86(12) O(1)–Ni(1)–N(2) 92.37(8) N(2)–Ni(1)–O(2) 85.04(8) C(1)–N(1)–C(5) 118.3(2)N(3)–Ni(1)–N(2) 175.51(8) N(1)–Ni(1)–O(2) 90.21(8) C(1)–N(1)–Ni(1) 126.80(19) O(1)–Ni(1)–N(1) 92.83(9) O(1W)–Ni(1)–O(2) 86.33(9) C(5)–N(1)–Ni(1) 114.8(2)N(3)–Ni(1)–N(1) 98.72(9) O(3)–S(1)–O(4) 114.3(2) C(10)–N(2)–C(6) 118.4(2)No. 1蒋毅民等: Ni(Ⅱ)–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2, 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91N(2)–Ni(1)–N(1) 78.90(9) O(3)–S(1)–O(2) 112.8(1) C(10)–N(2)–Ni(1) 126.6(2) O(1)–Ni(1)–O(1W) 90.12(9) O(4)–S(1)–O(2) 110.0(1) C(6)–N(2)–Ni(1) 114.9(2) N(3)–Ni(1)–O(1W 91.2(1) O(3)–S(1)–C(19) 106.8(2) C(17)–N(3)–C(18) 115.5(2) N(2)–Ni(1)–O(1W) 91.1(1) O(4)–S(1)–C(19) 106.2(2) C(17)–N(3)–Ni(1) 124.1(2) N(1)–Ni(1)–O(1W) 169.61(9) O(2)–S(1)–C(19) 106.1(1) C(18)–N(3)–Ni(1) 120.2(2) O(1)–Ni(1)–O(2) 175.57(8)C(11)–O(1)–Ni(1)127.8(2)图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Fig. 1.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图2. 晶胞堆积图Fig. 2. Packing drawing of the complex席夫碱提供2个O (O(1),O(2))和1个N (N3)原子与Ni(Ⅱ)形成2个六元环,2,2´-联吡啶提供2个N (N(1),N(2))原子与 Ni(Ⅱ)形成1个五元环,O(1)、O(2)、N(1)、N(2)、N(3) 5个配位原子,再加上水分子提供1个O 原子共6个配位原子与中心Ni(Ⅱ)离子形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