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第19卷 第3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 o.l 19 N o .3 2009年3月

J OU RNAL OF CHANGCHUN UN I VER SI TY

M ar .2009

文章编号:1009-3907(2009)03-0007-03

收稿日期:2008-11-23

作者简介:徐一千(1968-),女,吉林省德惠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徐一千1

,王婷

2

(1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21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39)

摘 要:从发行和流通两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主要是由于管制过严、现有市场的不成熟和缺乏权威中介机构,以及社会横向信用体系缺失等原因。提出了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交易机制,促进债券结构合理化,以及培育机构投资者和信用评级

机构等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交易机制;定价限制;信用评级制度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的债券市场重新恢复以来,国债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却很缓慢,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失衡,其中流动性不足是企业债券市场质量不高的重要表现。以下将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现状

111 对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分析

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的3-10倍。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所占比重很小,到2006年底只占全部债券余额的4.01%,与股票的发行规模相比也小很多,这与美国企业债券占其债券市场比重最大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较低,无法满足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需求,因而从源头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相对不足。

112 对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债券的主要交易市场中,场内市场以证券交易所为主,场外市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虽然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的债券总体交易量和成交量都远高于交易所市场,但是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交量相对于交易所市场却微乎其微,2005年下半年起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企业债券交

易虽有大幅增加,但仍显不足。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今后的发展重点将是场外市场的银行间交易市场。自2005年起,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引入企业债券进行交易,然而到目前为止,银行间企业债上市数量相对发行量来说还很少。2005年交易所债券市场新上市企业债的数量虽然达到14只,但是上市托管量却不大,平均只占发行量的10%至20%之间,低的甚至不到5%,其他一些未托管债券在私下交易,严重影响了企业债券在正规市场上的流动。从沪深交易所统计的挂牌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上市交易的企业债券日成交额不足5000万元,而交易所国债每日成交额都在10亿元以上。

2 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

211 管制过严

对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现状,普遍认为是过严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造成的。其中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了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由于严格的审批制度抑制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

212 企业债券的固有特征和现有市场的不成熟性 首先,企业债券的固有特征和交易所过高的交

易成本影响其上市交易。由于发行人利用债券方式融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出现单只企业债券在发行金额、期限、票面利率、信用等级、赎回与回售、担保方式、发行对象等发行条件上的巨大差异,而交易所证券交易品种一般具有设计标准化的要求。因此,就企业债券整体而言并不适合交易所的上市机制,只有少数具有市场指示意义的品种才采取交易所交易方式,而更多的品种则应在场外市场交易。其他国家成熟债券市场的经验也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债券具有低风险固定收益的特性,投机性较小,企业债券购买者一般做长期投资性持有,这样也会导致债券交易的非连续性,使得有价无市成为企业债券市场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债券投资又具有现金管理的作用,债券交易通常也就表现出大宗批发交易的特征,因此交易所的撮合交易机制难以满足企业债券的大宗非连续性交易。

再次,从现有企业债券市场管理体制看,发行和流通分裂为两个系统(发行系统由国家计划部门管理,交易所上市系统归中国证监会管理),由于两个系统管理体制的差异和衔接的困难,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不能形成连贯的机制,这也是造成企业债券流通不畅的重要原因。

213缺乏权威的中介机构

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中介机构本身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认可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而我国的中介机构受计划经济限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誉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大多是从政府机构中脱胎、衍生而来的,业务内容、人际关系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政府在监管方式上的被动行为,即使违规中介机构和相关责任人被事后清查出来,也会因法律滞后、执法不严、处罚力度轻造成违规成本低,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214社会横向信用体系缺失

经过长期的制度演进,我国形成了一种计划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纵向的社会信用体系(所谓纵向的社会信用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下级对上级、地方对中央、个人对集体的信任这样一种信用体系)。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横向信用体系(所谓横向的社会信用体系,简单说就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一种信用关系所形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依赖这种纵向信用体系,国有银行能够大量吸收社会储蓄,同时,这些储蓄又因为这种依托于国家信誉的纵向信用,转换成为国债资金、银行贷款、股市资金等,从而构成对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防止了国有经济比重的过快下滑。

尽管这种纵向信用体系使国家能够把居民的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有助于维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但是与此同时,国家也为维持这种纵向信用联系负担了巨大的成本,那就是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财政赤字及股市泡沫等。这些不断快速增大的成本必然带来金融风险的日益膨胀与凸现。另外,当高投资达到一定程度,边际效益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时,这种纵向信用对渐进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到了尽头。这时,更明智的选择就是在维持这种纵向信用使投资增长不致过缓或负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化的、高效率的社会横向信用联系。

3加强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对策

311扩大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完善债券市场交易机制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分别从发行和上市两个环节入手,扩大企业债券市场规模,放宽对发债主体在数量上的限制。发债主体过少,易形成垄断优势,不利于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市场发债规模也无法扩大,同时发债量过小,又进一步制约了交易量的增长。在发债规模小的情况下,债券价格易被操纵,价格产生不稳定性,会加剧市场流动性的潜在风险,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加快改革企业债发行审批制度,简化手续,并适度扩大债券利率浮动上限,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发债资格和额度的确立尽快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一个发达、高效、有序的企业债券市场,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而且有利于引导企业改善信用,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改革,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信用,使整个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简化审批手续,加大对企业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

再次,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改善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相比,前者的流动性要远低于后者,而随着今后对企业债券发行的放宽,将会有大量企业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所以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非常重要。做市商制度是一种典型的报价驱动机制,报价商可以起到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

8长春大学学报第19卷

活跃市场的作用,并能增强市场的统一性与透明度。因此,完善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将会明显增强银行间市场债券的流动性。

312 放开产品定价限制,促进结构合理化

首先,要考虑企业债券产品的定价问题。债券定价是否合理,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供求双方的博弈。产品参照市场交易结果来定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但是我国企业债券产品还主要是人为地设定发债利率,这样既容易增加发行风险,又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影响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而且如果政策制订与实际严重脱节,最终将导致债券市场无法实现持续有效健康的发展。

其次,应放宽对企业债券品种的限制,同时加快债券市场衍生产品创新。无论在什么市场上,丰富多样的产品供给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金融市场更应为市场成员提供主动负债的工具和避险工具,以满足不同市场参与者的需求,保证流动性不会因品种的匮乏而间断。313 培育机构投资者

我国债券投资者的低素质也抑制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在债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债券的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个人的持有比例比较低。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对投资工具的流动性要求较高,而且他们多是素质高的专业投资者,能够较个人投资者更加理性地进行风险规避,较合理地进行交易,不至于产生大规模的疯狂购入或者抛售现象,有利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更加真实和稳定。

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培育机构投资者,培育更加成熟、理性和知识完善的投资者。

314 健全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培育信用评级

机构 根据国际先进经验,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制度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信用评级结果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在企业能够真正自主发行债券、同时投资人自己承担风险的市场环境中,债券信用评级将发挥其评价优劣和揭示风险的指标性作用,而信用评级机构在相互竞争中也会珍惜声誉,不断改进与提高。因此,在企业债券的发展过程中,应健全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培育信用评级机构,这样不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债企业的还债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也使债券发行的定价有较明确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债券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 谢百三.证券市场的国际比较[M ].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5.

[2] 袁东.交易所证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波动性比较

研究[J].世界经济,2006(5):36-37.

[3] 袁东.中国债券流通市场运行实证研究[M ].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范乔希.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实证分析[J].山西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9-50.[5] 戴学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研究[M ].北京:经济

管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沈 玲

Causes and counter m easures of the li qui dity s hortage

of enterprise bonds m ar ket in our country

XU Y -i qian 1

,WANG T i n g

2

(1.Schoo l o fM anage m en,t Jili n Architectura l and C iv il Eng ineeri n g Instit u te ,Changchun 130021,Ch i n a ;

21Jili n B ranch of B eiji n g Bo w e iA irpo rt Support LTD.,Changchun 130039,China)

Abstrac t :Th i s article ana l y zes t he current situati on of our co rpo ra te bonds ma rket from iss uance and c irculati on .It considers tha t the m a i n reasons of liqu i dity sho rtag e are the over str ict regulati on ,the i m m at ure ex isti ng ma rkets ,t he l ack of aut hor itati ve i nter m ediary o r -ganiza ti ons and the defects o f socia l transverse cred it system.It puts for w ard counter m easures o f expandi ng m arket scale ,i

m prov i ng transac ti on m echanis m ,promo ti ng rati onalizi ng bonds struc t ure ,cultivati ng i nstituti ona l i nvestors and cred it rati ng agenc ies ,e tc .

K eywords :corporate bond m arket ;liquidity ;transacti on m echanis m;pric i ng restricti on ;c redit ra ti ng syste m

9

第3期 徐一千,等: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分析与建议 一、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 (一)企业债券发行总量大幅增长 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核准程序将由原来的“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改革前,企业发债从上报审批到拿到额度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新的发行制度规定发改委自受理企业发债申请之日起要在3个月内做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不包括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降低了企业发债门槛,使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企业债券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随着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少,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90支,发行总量4 252.3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0.42%和79.66%,规模和期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共发行企业债券182支,发行总量为3 627.03亿元,是企业债券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年。 (二)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从铁道部、国家电网等大型中央企业向地方企

业扩散。2008年,地方企业债券发行量占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28.9%,2009年上升到52.3%,2010年为54.5%,地方企业债券超过中央企业债券成为企业债券中的主要品种,企业债券逐渐成为地方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 目前,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既有大型央企、地方大型国企、城投公司,也有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支持了各类型企业的发展。以2010年为例,2月和4月,国家电网公司相继发行300亿元和100亿元企业债券;4月份和8月份,武汉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体现出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2010年8月,中石油成功发行两期共200亿元的企业债券,这是继其股份公司在2003年、2006年发行企业债券后又重新登陆企业债券市场。中石油在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回归,进一步凸现了企业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三)企业债券品种更加丰富 2008年,发改委发出通知明确企业可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第三方担保债券,市场首次出现无担保信用债,推动了企业债券市场化进程。自此之后,第三方担保、无担保、质押抵押担保等品种迅速发展,其中无担保债券发展迅速,占比最大。截至2010年12月28日,无担保债券发行规模达1 560亿元,占发行总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29.20%上升到2010年的45.77%,企业债券中无担保债券的比重大幅增加。2009年城投债则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年共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独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摘要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与放松管制、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环境和金融市场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系统风险己大大加剧,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阐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并探讨了金融市场的未来的创新趋势。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金融环境,金融市场,未来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and Its Futuretrend of Innovation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ffect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global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financial market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 the risk of fluc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system has increased greatly, the concern of everyone. Financial market is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economic system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trend of financial market innovation. Keywords: Economic Integration, Financial Environment, Financial Market, The Future

C16004交易所公司债券市场简介—试题3套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b )。 A. 60% B. 40% C. 50% D. 30% 2.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 (c )。 A. 6000万元 B. 5000万元 C. 3000万元 D. 8000万元 3. 以下关于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和要素,说法错误的是(a )。 A. 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净资产不得低于 6000万元人民币 B.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其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不得 低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C. 对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的净利润无限制性要求 D. 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而不得低于 3000万元人民币 二、多项选择题 4. 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类型丰富,下列机构属于配置型投资者的有(ae )。 A. 保险公司 B. 信托

C. 专户理财 D. 商业银行 E. 证券公司 5. 2015年发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有以下突破和创新(abcde )。 A.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投资者保护 B. 增加交易场所,增强债券流动性 C. 公开发行简化审核程序,实行大、小公募分类管理 D. 发行主体扩大至所有公司制法人 E. 非公开发行由证券业协会事后备案,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6. 目前,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有以下( abd)几种交易方式。 A. 竞价交易 B. 大宗交易 C. 回购交易 D. 报价交易 7. 以下关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说法正确的是(cd )。 A. 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净资产不得低于 3000万元人民币 B. 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C. 可分期发行 D. 不强制要求对债券进行评级 三、判断题 8. 从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的偏好来看,券商、基金等机构偏好高收益、期限均衡的债券。( a ) 正确

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制度缺陷【可编辑版】

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制度缺陷 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制度缺陷 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 制度缺陷问题的提出: 中国证券市场的低效率 1.对证券市场低效率研究的一般性回顾。证券市场效率,一直是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金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金融经济理论中,关于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E.F.Fama 在1970年提出的“有效率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若证券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该市场为有效率的。若证券价格并不由于向所有证券交易参与者公布了信息集中而受到影响,那么就说该市场对信息集Φ是有效率的。换言之,能够有效地利用经济、金融等各方面信息的证券市场,就是“有效率市场”。规范而言,假定不同的相关信息被渗透到证券价格中,按照证券市场上信息集Φ的三种不同类型将市场效率划分为三种: 弱态有效市场: 是指信息集Φ只包括价格历史序列中的价格和信息;半强态有效市场: 是指现时的股票价格不仅体现全部历史的价格信息,而且反映所有与公司证券有关的公开有效信息;强态有效市场: 是指市场价格充分反映有关公司的任何为市场交易参与者所知晓的全部信息。“有效率市场假说”提出之后,引发了大量关于反映在证券价格中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的实证研究。经过大量实证分析,大多

数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符合弱态有效和半强态有效。但是,强态有效市场理论并不成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给予了积极性关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主体是股票市场,大量证券市场有效性检验主要是以股票市场为检验对象。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市场有效性的检验主要集中于是否弱式有效;从实证支持分析,1993年以前的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非市场有效,此后的研究大多支持弱式有效;这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阶段性变化。此外,一些学者对中国证券市场若干时间区间段的子样本实证分析,结果也说明证券市场效率随发展阶段而不断提高,如吴世农、宋颂兴和金伟根、陈小悦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实证支持的中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性判断存在广泛争议。戴国强等认为,国内学者对市场有效性检验仍主要停留在随机游走模型上,但满足随机游走模型只能是市场有效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魏玉根认为证券市场有效性应是市场异常收益的随机性,而不是证券价格变动的随机性,并对能否得出中国证券市场弱式有效则应视为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王开国对中国证券市场复合收益率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不完全,呈弱有效性态式。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证券市场的效率是否通过市场有效性来反映,市场有效性是否是检验证券市场效率的惟一指标,这一指标能否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具有完全的解释能力?我们认为,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证券市场效率的内涵。 2.证券市场效率: 是市场有效性还是资源配置效率? 从金融研究领域中,金融效率是一个非常关键性范畴,但目前学术界没有对此给出一个权威性、一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 第4位。

做大企业债券市场有五大因素

做大企业债券市场有五大 因素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从市场结构看,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品种上都不成比例 ■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然而在我国无论是绩差企业还是绩优企业,都竞相选择股权融资,形成了上市公司配股热、增发热。造成企业融资畸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对企业债券市场来说,当前存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债券市场可能会从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开始试点,以发行可转换债券为过渡,以产品创新为契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作为资本市场的两个重要子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应该协调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债券市

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从市场结构看,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品种上都不成比例。在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的情况下,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对企业债券来说,当前存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债券可能会从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开始试点,以发行可转换债券为过渡,以产品创新为契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一、企业债券融资为何受到多种约束 按照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着企业的市场价值,在税收不为零的情况下,由于债券有”税盾”作用,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然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与国外企业融资理论和实务界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绩差的企业还是绩优的企业,无论是负债累累还是拥有大量现金的企业,都竞相选择股权融资,形成了上市公司配股热、增发热,突出表现为配股、增发筹资的企业家数日益增多,筹集的资金也越来越大。企业

证券市场低效率制度分析论文

证券市场低效率制度分析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制度分析发布时间:2003-1-21作者:张宗新一、问题的提出证券市场效率,一直是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金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金融经济理论中,关于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E.F.Fama在1970年提出的“有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03-1-21作者:张宗新 一、问题的提出 证券市场效率,一直是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金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金融经济理论中,关于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E.F.Fama在1970年提出的“有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若证券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该市场为有效率的。若证券价格并不由于向所有证券交易参与者公布了信息集中而受到影响,那么,就说该市场对信息集中是有效率的。换言之,能够有效地利用经济、金融等各方面信息的证券市场,就是“有效率市场”。规范而言,假定不同的相关信息被渗透到证券价格中,按照证券市场上信息集中的三种不同类型将市场效率划分为三种水平:(1)弱态有效市场(WeakfromEMH):是指信息集中只包括价格历史序列中的价格和信息;(2)半强态有效市场(SemistrongfromEMH):指现时的股票价格不仅体现全部历史的价格和信息,而且反映所有与公司证券有关的公开有效信息;(3)强态有效市场(StrongfromEMH):是指市场价格充分反映有关公司的任何为市场交易参与者所知晓的全部信息。 有效率资本市场理论提出之后,引发了大量关于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的实证研究。经过大量实证分析,大多数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符合弱态有效和半强有效的资本市场有效理论。但是,强态有效市场理论并不成立。 随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给予了积极性关注。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股市有效性的检验主要集中于是否弱式有效,从实证支持分析,1993年以前的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非市场有效,此后的研究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对国债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国债发展战略,培育和吸引机构投资者,统一国债市场体系。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建设资本市场,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始运行,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起步。十五年来,资本市场在“姓资姓社”的激烈争执中、在“可以试,试不好可以关”的厉练中艰难迈步、逐步前行,目前已经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和其它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同时,不可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问题、趋势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虽然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仍非常突出。同时也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表现在市场上就决定性的左右着市场的起伏。目前管理层将市场定位于“新兴加转轨”,新兴代表着中国证券市场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大视线来看,为新兴发展的市场,不成熟及过程中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转轨则意味着市场成熟化要求市场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市场现状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西方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比的3位数以上,我国则长期处在1位数以内。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截至2004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居第20位,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居第26位。沪深证券交易所加起来的总市值,仅仅略微超过韩国的证券交易所,而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纽约交易所的3 52%。此外,东京、纳斯达克、伦敦、欧洲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分别是沪深证券交易所总和的7.96倍、7.90倍、6.30倍、5.46倍。由于2005年基本没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首发及再融资,相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底时的排名肯定是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据全球知名数据提供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效率

1.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或强式有效,但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效率,包括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与证券市场的配置效率,前者指市场本身的运作效率,包含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交易的畅通程度及信息的完整性,股价能否反映股票存在的价值;后者指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资源重新优化组合的能力及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能力的大小。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是是股票和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在发行市场,股份公司和债券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迅速集中大量资金,证监会监督发行公司对自己股票的估价是否准确客观和监督债券公司发行债券的价格是否合理,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并不完善,发行公司的报价容易造假,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容易出现问题,造成股票和债券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差值较大;在流通市场,股票交易的畅通程度及信息的完整性不高,债券汇率浮动的消息畅通程度和完整性也差强人意。这是由于我国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公司财务信息公开程度不大,数据也没有强有力和完善的监督规整机制,因此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达不到强式甚至是半强式有效。 而且,目前我国的股票价格变动呈随机游走,利用技术分析并不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即使在经济形势趋利的情况下仍出现大规模跌幅,成分股指数的走向并不能够通过以往历史价格被预测。因此我认为,我国的证券市场仅达到弱式有效。 2.基金是资金的一种组织形式。基金有多种类型: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证券投资和一些特殊基金。证券投资又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以及混合基金。选择基金需要通过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过往业绩表现、前景潜力、基金规模等等。购买基金前首先要考虑投资的目标和预期收益率,其次是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力,投资的期限,同时注意自己的收入与资产规模、地位、知识水平等因素。 当你要选择一种基金时,要分析每只基金的过往业绩,它的回报水平是否有吸引力,它的过往表现是否一贯;可承受的风险多大:一般来说,高风险投资的回报潜力也较高。然而,如果您对市场的短期波动较为敏感,便应该考虑投资一些风险较低及价格较为稳定的基金。假使您的投资取向较为进取,并不介意市场的短期波动,同时希望赚取较高回报,那么一些较高风险的基金或许符合您的需要;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值得信赖,基金经理对管理基金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基金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对象、风险水平是否与个人目标相符。比如说:投资目标,每个人因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投资目标。一般而言,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适合选择风险高些的基金,而即将退休的人适合选择风险较低的基金。 4.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简称,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这样投资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比较适合进行长期投资。定投最大的好处在于分批进场、摊平投资成本,分散可能买高的风险,再利用相对高点获利了结,达到“低买高卖”的效果。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有类似长期储蓄的特点,能积少成多,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它有自动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功能,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总能获得一个比较低的平均成本,因此定期定额投资可抹平基金净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场的波动性。只要选择的基金有整体增长,投资人就会获得一个相对平均的收益,不必再为入市的择时问题而苦恼。因此想要找高点离场,应当要选择波动幅度较大的股票型基金。 但同时,基金的定投方法需要的时间很长,收益比较慢,并且如果在牛市时定投,收益比一次性购买所得的收益要小。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概述

目录 前言……………………………………………………………………………………第一章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二章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状况……………………………………… 2.1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表现…………………………………………….. 2.2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的原因…………………………………………………. 第三章西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模式…………………………………………….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演变与国际比较……………………………… 4.1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效率分析…………………………………………………….. 4.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启示………………………………………………………第五章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措施………………………………………总结……………………………………………………………………………………

致……………………………………………………………………………………. 参考文献……………………………………………………………………………… 摘要: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多层次、面向各类经济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市场框架。从债券市场机制和框架形成角度,对我国债券市场10余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债券市场公司融资发展措施 Abstract:After many year difficult endeavors, our country already was basic forms a national unification, multi-level, had the Chines e characteristic bond market frame face each kind of economic su bject. Form the angle from the bond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fr am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t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bond market 10 remaining years of life development p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成果展示,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两者联系紧密。文章主要探讨金融发展的现状,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金融现状;金融问题;政策建议

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贷;包括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实现的融资和投资人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实现的投资;包括租赁,信托,保险种种途径所进行的资金集中与分配等等。在日常活动中,还有一种对于金融市场的理解,即将金融市场限定在有价证券的交易。这都可以看作对金融市场的狭义理解。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大体上说,我国金融市场的演进过程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银行起着筹集资金与分配资源的重要功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缺陷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贷款的投放对象上,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造成的金融体系的制度性扭曲,导致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着融资偏好倾向。二是在存贷款的期限上,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缺位,存在存贷款期限错配差距明显加大的趋势。三是在金融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表现出过度回避风险的倾向,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倾向加大,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利益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四是在金融风险的承担机制上,商业银行与企业承担的金融风险呈非对称性,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健全。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峡总公司发债办朱建军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从 1990年以来,我国共发行各类企业债券超过2200多亿元,支持了一大批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另外,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信用意识和投资意识;同时,企业债券的管理也逐渐向规范化迈进。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有待完善。 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相比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 多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大大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发行量往往是股票发行量的3-10倍,如2000年,美国共有1592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仅199家上市公

司发行股票。但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2000年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企业债券的11.7倍(见图1)。因此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图2 1997-2002年企业债发行规模和股票发行规模的对比 (单位:亿元) (二)企业债券发行主管机关过多、审批程序烦琐,审批效率不符合市场要求,科学的发行管理体制有待建立。 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对债券市场实行多头监管,审批程序复杂。而在发达国家,债券的监管往往由一个机构统一进行。对企业债券实行多头管理,不利于企业债券市场整体监管和战略规划,降低了企业债券的发行效率,因此,将企业债券发行与监管进行统一管理已势在必行;在发行体制上,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对企业发行债券尚有一些约束,企业还不能完全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需求,安排债券发行,不利于以市场供求关系为机制的市场化企业债券市场的形成。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

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 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 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债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可以说债券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5 《商场现代化》2009年11月(下旬刊)总第594期 中国经过2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结构和企业融资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融资结构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国的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整个金融市场隐藏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必须发展多种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因此,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成为我国企业解决筹资难问题的关键途径。 一、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金额的3~10倍。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金额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企业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比例很不协调,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条“短腿”。因此,大力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然而我国债券融资市场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比重较小,发行规模偏小。2006年底,我国债券融资规模为51800亿元,占我国GDP比重的24%,而公司债券融资规模仅为2919(含短期融资券)亿元,占我国GDP比重的5.6%。在2007年和2008年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仍然保留在2500亿元到3000亿元,截止到2009年债券的发行规模虽然有所增加,但变化比率不大。中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债在现代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二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企业债券品种缺乏创新 这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多年一贯如一、期限和利率基本不 变。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仍受到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 4.政府管制作用还很强 目前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管理很不规范,在发行环节上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后还需要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而负责监管的又是证监会,多头管理十分严重,从而导致风险完全集中于政府,使得企业债券事实上得到了政府信誉的无形担保;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并且,政府对发债企业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均要严格审批,准入限制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影响了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5.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不健全 一个成熟的企业债券市场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规范性。而规范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正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而在我国,这样的中介机构仍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与提高,对其监督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中介评级机构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评价报告成为“垃圾报告”,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债信用评级的可信度。信用评级体系和评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债券市场的滞后发展与近年来政府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上采取股票和国债优先而企业债券次之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由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使命所决定,政策上长期存在“重股轻债”的思想,这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的制度性根源。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反映市场经济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更加显得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消除制度性障碍,大力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1.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 近几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经国务院同意,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加快了企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田艳霞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摘 要] 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却很低,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丰富金融投资工具,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市场机制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债券市场 债券品种 企业债券

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班级:1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姓名:程兆泽学号:20114580 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极具深远意义的成就之一。尤其是我国股票市场,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为国有企业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在促进我国市场融资制度建立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动员资金的功能,继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新旧经济体制的磨擦和对抗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加之市场环境及相关制度不健全,决定了其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市场。由于市场上的信息往往无法充分得以反应,大大限制了我国证券市场定价机制与信息传导功能的发挥,致使社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证券市场从整体上表现出严重的非效率。一直以来,学术界从市场有效性理论的视角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冲击。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社保资金入市,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优化都有赖于一个投资回报稳定且能够持续稳定增长的证券投资场所。此外,我国证券市场更面临着资本项目全开放、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以及游戏规则逐渐国际化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为构建证券投资的长期发展机制寻求导致证券市场非效率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充分考虑现实因素来制定我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政策,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从市场运行机制的角度考虑,证券市场是通过市场的定价功能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的。其中,投资者在市场对信息的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流金融学涉及的有效市场假说所描述的一系列特征是在“理性人”的公理性假设下,依据严密的逻辑推导得出的。“理性人”对信息的反映特征及行为方式,决定了现实证券市场与理论上的完全有效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王立广 中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如果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算起,已有二十年的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从手工操作到电脑交易的全过程。这二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成绩斐然。 正确认识中国证券市场的地位与作用,是证券市场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环节之一,证券市场发展的任务重大、责任重大。 1998年5月,有人主编《证券知识读本》时,请江泽民主席为该书作批语,有这样一段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批语,充分肯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二十年是辉煌的二十年,二十年走过了国外数十年走过的道路,浓缩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所经历的波折与坎坷。不少国外专家、学者都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表示惊讶和赞叹。 二十年来,证券市场为国民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持国民经济的增长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近2000家,总市值约14.05万亿元;,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 十几年间,一大批大中型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实践中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我国证券市场已经拥有相当一批发展前景良好、受投资者青睐的优秀企业。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盈利水平和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增加了国内居民的投资渠道,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结构,对推动当前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开户数已达到1.5亿户,股票、债券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重要的投资品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证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一大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评估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市场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证券公司130家,总资产约15700亿元,营业网点29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