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工具,是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开放以来不断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历程和现状两方面来探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一、历程1.发展起步阶段(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初)在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仅限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传统产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1981年,中国银行首次发行国家电力公司债券,标志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起步。

此后,各类企事业单位发行债券的规模逐渐扩大。

2.创新发展阶段(199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在1990年代初开始探索推出新型企业债券,包括次级债券、可转债等。

1997年,我国首次发行了可转换公司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

此举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债券市场,促进了融资工具创新。

同时,在1990年代末,我国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体系也开始建立。

3.开放发展阶段(2000年代初到2024年代初)2005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开始向外资开放,允许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参与。

此举吸引了大量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2024年,我国首次发行了一揽子债劵,将公司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合并,提高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4.效能提升阶段(2024年代至今)进入2024年代,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提升市场效能。

2024年,我国正式实行了注册制,取代了原有的发行制,使企业债券发行更加便利。

2024年,债券通机制启动,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等渠道买入境内债券。

此外,我国还完善了信用评级制度,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二、现状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种逐渐丰富,流通性和效率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达到37.6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约为35%,其中一级市场规模约为26.2万亿元,二级市场规模约为11.4万亿元。

中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比较与启示

中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比较与启示
等 。从 债 券 市 场 的规 模 来 看 , 止 2 0 截 08
业债券发行主体范围狭窄 ,主要集 中在
交通运 输 、 电力 、 、 、 煤 水 电信 等基础 行
业, 筹集资金大部分用于基础设 施建设 , 中小 民营企业却很难通过 发行企业债券
获得资金 。
( ) 资 主体 。 3投
国有企业 , 信用等级多在 A级 以上 。企
作者简介: 陈禹埸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A r 00 l pl 1 9 i 2

_
易市场 ,包括交 易所 内集 中交 易市 场 、 N SA A D Q集中交易市场 、 柜台市场 、 其他 场外市场等 ,多层 次交易市场可以提高 企业债券 的流动性。交易所具有严密 的 制度和组织形式 , 对上市证券要求高 , 采 用集中竞价交易制度 ,上市证券流动. 陛
好。 除交 易所 集 中交 易外 , 国企业 债 券 美
状态 ,债 券评 级 业务 量 仅 为美 国的 1 %~
基 金 和 投 资 基 金 等在 内 的 机 构 投 资 者 ,
2 但信用评级机构达到 1 %, 0多家。信用 评级机构往往由债券发行人与债券主承 销商选择 , 并支付评级 费用 , 由此容易导
相 对 而 言 ,中 国企 业 债 券 市场 流 动
2 对发展我国企 业债券市场的启示 .
目前 ,我 国许 多 企业 特 别 是 民 营 中 小 企 业 存 在 资金 短 缺 情况 ,一 个 重要 原
因就在于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企业融资

为企业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 。由于缺 乏理性投资主体 的参 与,大大阻碍企业
债 券 市 场 的稳 定 与 发 展 。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篇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1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体系尚未完善、各项制度也不健全。

1.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20XX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1.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

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

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

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

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

场内市场为XX证券交易所和XX证券交易所,实行报单驱动交易方式。

主要交易品种有国债、一般企业债和可转换公司债。

1.3银行的“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在国有银行还没有真正转变为商业银行的情况下,拖欠银行贷款所可能受到的惩罚并不是很重,况且银行为追求账面利益最大化,可以对还不了贷款的企业继续贷款,使该企业通过归还旧的贷款和利息等种种方式实现账面盈利。

基于此,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无论是在借款还是还款条件上,其预算约束都远远小于发行企业债券直接面对广大债权人的硬约束。

这样,企业获得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就比发行债券还本付息的压力要小得多。

1.4相对于股票而言国债交易不活跃,市场流动性差我国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展比较缓慢,致使二级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交易所挂牌交易数量不多,场外交易也不发达。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自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中国债券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5.4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本文将探讨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

债券市场是一个为企业或政府提供筹资渠道的重要市场。

在中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类。

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而企业债券则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企业投资和扩展业务。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如下趋势:1.多元化发展传统上,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政府债券市场,但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将向着更多元化发展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政府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将同步发展,包括既有企业债券市场、次级债市场,还包括可转债、可交换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多元化债券市场的出现。

2.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将有助于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使得债券市场在更为公平、透明和规范的环境下发展。

3.开放市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机构将会被更加容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这也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可以帮助企业筹资,促进其投资和扩大业务。

其次,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支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并通过稳定的利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产品。

另外,债券市场的吸引外资也可以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促进市场运作的活跃度和效率。

然而,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随着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流动性可能会变得更加低,容易引发市场风险。

其次,部分企业债券发行人可能存在伪造财务数据的行为,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并在后期导致违约。

总的来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未来,随着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债券市场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债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

尽管我国债券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仍然较小,市场主体相对单一,流动性和深度还有待提升。

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在债券市场交易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我国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薄弱,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存在一定的风险暴露。

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投资者的错误判断和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以解决。

扩大市场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加强信息披露等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

1.2 研究意义债券是重要的金融工具,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市场运作和投资效率,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债券市场体系,提高市场运作效率,还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 正文2.1 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发行规模较小、品种较少、流通市场活跃度较低等方面。

由于市场规模较小,投资者的选择余地不足,流动性受限,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规模较小也容易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问题二:风险管理体系亟待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债券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9年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达9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同时,随着China Bond Connect等跨境机构投资通道的逐渐拓展和国内市场准入的进一步放开,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1.高速发展的规模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按照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达92万亿元。

其中,国债市场规模达到49.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市场规模则为20.4万亿元,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为22.9万亿元。

同时,资产支持证券、金融债券、可交换债券等创新品种的发行也在不断增加,为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动力。

2.不断优化的结构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政府债券的比重为54.6%,企业债券的比重为24.8%,资产支持证券和可交换债券等其他类型的债券在市场中占比逐渐增加。

这表明,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债券的偏好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3.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随着跨境机构投资通道的不断扩大,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2019年底,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占比达到了2.5%,其中北上资金的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

同时,中国境内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也在借助债券市场实现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

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前景1.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为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

例如,允许外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降低投资门槛;加快发展债券期货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2.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债券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乔 煜峰 ( 9 5 ) 男 , 苏靖 江 人 , 南 大学金 融 与 18一 , 江 湖 统 计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
南 、 .2 1 年第 4 荔 01 云 期
效 率 , 高 市 场 流 动 性 , 进 市 场 价 格 发 现 和 稳 定 市 场 运 提 促
行 。 20 自 0 1年 中 国人 民银 行 确 定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做 市 商
场 发展 与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 制建 立的 关 系研 究 》
( YJ 0 9 O 2号 ) KT 2 0 一 0
( ) 券 市 场 交 易 制 度— — 做 市 商 制度 的 比较 一 债
市 场 微 观结 构 理论 认 为 ,交 易 制 度 的选 择 对 债 券 市
收稿 日期 :01 — 2 2 2 0 1— 6
二、 中美 两 国 债 券 市 场 制 度 的 国 际 比较
中央 国债 登 记 公 司 的 数 据 显 示 ,0 9年 中 国 债 券 市 场 发 20 行 量 、 易 量 分 别 为 8 3万 亿 元 、2 . 亿 元 , 末 托 交 . 7 15 9万 年 管 量 达 到 1. 亿 元 ,分 别 较 19 7 7万 9 7年 增 长 了 2 倍 、 l 2 7
充 分 、 券 市场 监 管 权 力 分 割 、 息披 露 制度 执 行 不 力 、 用评 级 体 系建 设 滞 后 等 问题 。 通 过 完善 做 市商 准入 与 考 评 债 信 信 体 系、 塑 债 券 市场 监 管体 系 、 全 信 息披 露 法律 法规 等 措 施 , 有 效 破 除 我 国债 券 市 场发 展 的 制 度 性 障 碍 , 进 其 重 健 能 促


引 言
倍 和 3 倍 。截至 2 1 3 0 0年 1 0月末 ,市场发行量达到 82 . 万亿元 , 比增长 2 %; 同 5 托管量达 2 .万亿元 , 比增长 05 同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其规模仍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与国内的股票市场相比,发展也相对滞后。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证券市场,它必然存在着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1 、债券发行人和持有人身份的局限导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

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都做了限制。

对于发行人的限制,1994 年的《公司法》和2005 年的《证券法》都规定,股份有限公司3000 万元净资产、有限责任公司6000 万元净资产是申请发债的基本条件,发债数额可达到净资产的40% 。

从表面上看,应该很多企业符合发债的条件,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国刚(2007 )认为,按照企业债券发行审批的内控指标,每只企业债券的发债数额大多不低于10 亿元,且发债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比重不高于20% 。

如此一来,除非大型国有企业,否则是无法达到发债的条件的,可发债的企业只能集中于少数大型国有企业。

而对于持有人,《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不得将所吸收的储蓄存款用于购买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也对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进行了明确的限制。

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国资本市场上拥有最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由于法律的限制,在企业债券面前无所适从,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债券的潜在需求。

而在美国,保险基金和银行资金都是企业债券的重要投资人。

因此,法律法规的限制,使得企业债券在供需两个方面都受到了抑制。

2 、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

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作者:李雪寒内容摘要: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

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

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

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第4位。

表表2:2011年中国债券市场各类品种累计市场余额资料来源:新浪财经表3:2011年中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表4:2011年中国各类债券的发行数量资料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表5:近几年来中国信用债券的发行规模及发行债券的构成资料来源:招商证券研究中心1.2.2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迅速。

2004年末,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为1233亿元,占债券市场总余额的2.4%,不仅在世界上排名相对落后,在亚洲也远远低于韩国、马来西亚等。

随着银行间市场各类企业直接融资产品的推出,以及发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1年末,该类债券的余额已达4.9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总余额的22%。

2004年至2011年,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增长39倍,年均增速达69%。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我国公司信用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1位已提升至世界第3位。

(如下图所示)表6 :2011年中国信用类债券各类券种余额资料来源:新浪财经1.2.3 债券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明显提高。

2001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仅为4.1万亿元,换手率为0.04;2011年,债券交易量达到163万亿元,换手率也大幅提高到2.97,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换手率为5.25。

而2011年全年仅二级市场的交易量达超过了22万亿元,同年的GDP为47.56万亿,占比达到了46%左右。

1.2.4从存量规模来看,银行间市场我国最大的债券流通交易平台。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止 2012 年 4 月 30日,银行间市场存量债券规模为21.29 万亿元,而交易所仅为 1.16 万亿元,约为银行间市场的 5.4%。

具体到主要券种,政策性金融债、中票、短融、商业银行债仅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国债、企业债同时在两市场交易,但交易所规模仅为银行间市场的8.68%和4.15%;公司债虽然只在交易所交易,但存量规模仅为3306.17亿元,对整个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机构中,商业银行凭借其庞大的资金规模是市场的主要持有机构(如下表所示)。

表7: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存量规模比较资料来源:宏源证券市场研究中心表8:商业银行的持有规模及市场占比资料来源:宏源证券市场研究中心1.2.5 从发行的券种规模上,一级市场上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远大于企业债和金融债等其他券种的发行规模。

政府类债券所占比重较大。

截止2011年底,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中,国债和央行票据占了债券市场的38.96%,政策性金融债占比29.38%,包括商业银行债、企业债、公司债、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在内的企业类债券占到20.85%,而资产支持类证券仅占0.01%,份额相当小。

如下表所示:表9:主要券种一级市场平均发行规模比较资料来源:宏源证券市场研究中心2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美国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占全球债券余额的34%-40%左右。

美国的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种类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上远远高于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

截至2010年底,仅美国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达到2.8万亿美元,但债务违约风险也在持续增加。

2.1美国债券市场结构及运行特点美国债券市场是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债券市场的种类包括:国债、联邦代理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公司债券、抵押类债券以及资产支持债券等子市场。

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美国债券市场的总规模约为35.8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GDP 为10.87万亿,是同期美国GDP的3.3倍左右。

其中抵押相关债券(Mortgage Related Securities)的规模约为8.9万亿美元,债市总规模的24.9%。

其他债券的余额和占债市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公司债券7.4万亿美元,占20.7%;国债8.9 万亿美元,占24.9%;货币市场债券2.9万亿美元,占8.1%;联邦代理机构债券2.6万亿美元,占7.3%;市政债券2.9万亿美元,占8.1%;资产支持债券2.2万亿美元,占6.1%。

表10:2000-2010 年美国债券市场余额的结构组成资料来源:中行国际研究所2.2 美国债券市场过去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债规模的扩张速度最快,增长了2.8倍。

抵押类债券曾是1996-2007年美国债券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力,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发展势头有所放缓。

持有人来看,美国债券的持有者以机构为主,约占90%,个人持有量仅占10%。

机构投资者中主要包括退休基金、共同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中央银行以及主权基金等。

(如下图所示)):表11:美国联邦政府债券发行量(单位:10 亿美元资料来源:中诚信国际表12:截至2010 年三季度美国联邦、市政债券持有者占比情况资料来源:武洪波《美国债券市场给我们的启示》2.3 公司债券发行量进入上升通道。

美国公司债券发行在危机之初曾经大幅下降,但这一趋势在2009 年出现逆转,市场开始反弹,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司信贷需求无法从银行获取,公司选择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

表13:美国公司债的发行数量资料来源: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4 美国的债券市场结构中,银行业的次级债占据是市场很大的规模。

美国的商业银行资金构成中,次级债占有很大的比重。

1表14:1992—2007年美国个商业银行的次级债的发行规模(百万美元)资料来源:傅波《中美两国次级债的分析比较》2.4 国际资本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从美国国债余额的持有者分布结构看,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比重在逐步提高,从1996 年的28.37%升至了2010 年三季度的48.04%。

在金融危机期间,外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额大幅上升,2008 年这一比例攀升至53.46%,之后有所回落。

与此同时,美国私人部门国债持有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从1996 年的24.4%,下降至2010 年三季度的10.04%;银行机构从2009 年开始增持美国国债;美联储和政府部门所占比重从2002 年以来有所下降,但总体上还是比1996 年有所提高。

表15:美国国债市场持有者分布结构资料来源:中行国际研究所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3.1 中国未来几年债券市场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这些年中国的债券市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2011年中国债券市场总量占GDP 的比重不足一半,而美国2010年债券市场总量就是同期GDP的3倍多,同时,中国债券的发行券种相对于美国在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资产支持债券方面,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经济的舞台上,债券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行的规模,发行的品种,以及衍生品的创新上,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行的期限、结构、利率、也将越来越市场化。

抵押贷款债券、资产证券化债券、信托债券、甚至外币债券也将会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出现。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通过发债获得发展中所需的资金。

债券市场的购买者也越来越多元化、国际化,以美国的国债为例,40%以上的购买者为国际资本,随着中国的不断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也将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结算货币,伴随而来的中国的国债也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开始青睐。

3.2美国债券二级市场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

自由的交易模式和双边报价商制度给市场带来了活跃的氛围和良好的流动性.早在2005年,美国债券市场的交易量就是当天股票交易量的13倍。

目前我国债券交易主要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市场为主,购买者也以商业银行为主。

这种交易模式极大的限制了投资者准入和交易活跃度。

未来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改革创新,中国的债券市场上做市商也会在债券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

交易所以及场外交易的交易量在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投资者的构成上,除了国内的商业银行,个人也将可以参与到更多的债券的投资中。

3.3 公司债在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将会有提升。

通过以上数据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上,公司债的发行规模占到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20.7%,而中国的公司债占整个债市的比重不足10%,美国公司债的发行品种和发行规模以及在成熟的监管体系比起国内都先进了很多。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随着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深入,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吃紧,国内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监管层制度设计的不断创新,公司债的发行门槛或将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不仅会有更多的央企及上市公司通过募集公司债来解决发展的资金问题,越来越多的民间企业也能够通过募集公司债获得发展的资金。

在整个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里,公司债在资本市场里将占有重要的层级。

3.4 次级债将成为未来债券市场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美国的次级债在2007年时就已经突破了1.5万亿美元,次级债的构成上,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企业占据着重要组成。

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还非常有限,到2009年上半年,我国次级债二级市场的存量为3254.5亿元人民币,并且多为政策性银行发行。

虽然过度发行次级债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风险隐患,但是适度的次级债增长对于一些企业的融资以及金融市场的活跃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关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试行办法>公布后,一定会对中国次级债的发展起到政策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