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ppt
最新藏族舞基本动作训练组合讲义.

最新藏族舞基本动作训练组合讲义.第三单元中国民族民间舞项目一藏族民间舞能力教学目标:能够表演藏族风格的儿童舞蹈,运用已掌握的动作素材创编藏族儿童舞蹈及律动舞蹈,具备特教老师应具备的律动舞蹈示范、律动舞蹈创编、律动舞蹈教学能力。
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及特点,熟悉藏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与动律,知道常用基本动作名称。
任务二基本动作训练组合(一)手臂动作1.双扶胯手自然位,双手腕根扶于胯上,手指自然贴胯,要求“肩坐肘,肘坐腕,腕坐胯”。
2.单扶胯手左手扶胯式,右手平开,小臂上折90°,指尖冲上。
3.搭袖手左手体旁旁开托掌,右手小臂内扣,体前折臂,长袖搭左臂。
双扶胯手单扶胯手搭袖手(二)基本舞步1.退踏步以左脚为原点,右脚向右退一步,再向前踏一步。
2.嘀嗒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双膝上下颤动,两脚交替进行冈达与踏步。
3.第一基本步右脚冈达步的同时,左脚勾吸于右踝,落左脚完成“左右左”交替平踏步,4拍完成。
4.第二基本步第1-4拍横向移动完成第一基本步,第5拍右脚并左脚跺一步,横向交替平踏步,节奏1个八拍完成。
5.靠步单靠步以右脚为例,丁字位,重心在右腿,左脚勾脚点地。
三步一靠以右脚为例,平步,横向三步,一单靠步。
退步踏步“嘀”拍“嗒”拍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单靠步(三)步法训练组合1.舞蹈音乐《上学路上》2.训练组合准备自然位,双扶胯手。
做法一个8拍自然位,双扶胯手。
两个8拍—拍一动,双颤膝,重拍向下。
两个8拍一拍一动颤膝,四拍一动冈达步。
一个8拍两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右左脚交替冈达步,配合右左倾头。
一个8拍—拍一动,退踏步。
4拍 [5-8]—拍一动,退踏步。
两个8拍退踏步,分别转向7、5、3、1点方向,每个方向完成2个退踏步。
4拍 [5-8]退踏步1个,抬踏步1个。
一个8拍第二基本步,2个。
4拍 [5-8]第一基本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2个。
一个8拍嘀嗒步,逆时针方向碾转。
幼儿教师舞蹈基础电子课件第二章中国民族民间舞

编导:张继刚
舞台深处,拉萨河曲折蜿蜒,绵绵不断,一位藏族老阿妈从它的源头走来。舞蹈 分三段:第一遍音乐舞蹈朴实、自然,气氛沉稳、凝重,表现出了母亲的苍老;第 二遍音乐舞蹈优美、流畅,情绪开朗,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欢愉美好;第三遍音乐 舞蹈回到第一遍音乐沉稳凝重的气氛中,老阿妈步履艰难地走着、走着,安详而仁 慈,如同活佛一般地“弯曲”坐下,显得那样纯朴,令人震撼。编导运用藏族民间 舞或抒情或粗犷的动态形式,不刻意装饰,不过分雕琢,扫去表面浮华之气,追求 古朴本真风格,成功地塑造出一位既个性又朦胧的母亲形象。
10
“锅庄”藏语称为“卓”,是圆圈歌舞的意思。每逢婚庆、节日,人们便围成圆 圈,自右而左绕场。不同地区锅庄的舞蹈风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牧区的“卓”奔 放豪迈、彪悍粗犷,而农区的“卓”则沉稳豪爽。但它们有着统一的规律和特点— —以屈伸为主要动律,节奏铿锵有力,有连续、有停顿,躯干、上肢随步伐而动, 动作幅度大,上下挥动双袖,激昂有力;脚步以抬、跳、跺、跨、踏等动作为主, 具有整体运动感,表现出藏族人民忠厚、深沉的个性特征。
33
a×8: [1—8]拍:原地颤膝八次。 b×8: [1—2]拍:双脚脚掌冈达一次,颤膝三次。 [3—4]拍:双脚脚掌冈达一次,颤膝三次。 [5—8]拍:同[1—4]拍动作。
34
c×8: [1—4]拍:左脚起原地双脚跺步。 [5—6]拍:前进跺步。 [7—8]拍:后退跺步。 d×8: [1—2]拍:左脚踏地,右腿悬空颤膝四次。 [3—4]拍:右脚踏地,左腿悬空颤膝四次。 [5—8]拍:左脚开始原地颤踏八次。
25
(6)抬踏步 准备拍:右丁字步面向1点。 [da]拍:左腿屈膝,右腿向8点伸出。 [1]拍:右脚收回吸腿,同时左脚冈达。 [da]拍:右脚踏落在小八字位。 [2]拍:左脚踏落在左丁字步位,同时双摆手。
藏戏ppt课件完美版

详细描述
2. 表演特点:以唱为主,说、诵、舞、介、白、旁白 交织,表演形式丰富多样。
4. 文化价值:反映了藏族人民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以及对于社会不公的抗争精神。
03
藏戏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技艺
藏戏的表演形式
01
02
03
舞台设置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民间艺术团体和 学术研究机构等途径,加强对藏 戏传承人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 们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以便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戏。
藏戏的现代化改革与创新
剧本创新
鼓励藏戏艺术家在传统故事框架内创作新的剧本,反映当 代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文化元素融入 藏戏中,丰富其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2. 表演特点:以舞蹈和歌唱为主,表演欢快热烈,气氛 轻松愉快。
3. 服饰与道具:演员服饰色彩鲜艳,面具形象夸张,道 具富有童话色彩。
4. 文化价值:深受儿童喜爱,培养了孩子们的正义感和 勇敢精神。
《顿月顿珠》
总结词:被誉为“藏戏双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 蕴和艺术价值。
1. 故事背景:讲述了顿月和顿珠两兄弟因社会黑暗所迫 ,历经磨难,最终实现复仇的故事。
庆典活动。
来自不同地区的表演团体在庆 典上展示了各种艺术形式,其
中包括面具戏和哑剧。
这些表演形式逐渐发展并融合 ,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藏戏
。
藏戏的发展历程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藏戏经历了许多 变化和发展。
现代的藏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吸 收了许多现代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
17世纪以后,藏戏在表演技巧和音乐、 舞蹈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藏族踢踏

知识拓展
1、“弦子”,藏语称“果谐”是藏族舞蹈一个 较有特色的类别,以四川甘孜的“巴塘弦子”最 为典型,属于农区的舞蹈形式。表演时,由一 名操“必班”(藏式二弦琴)的人领舞,参加者 随着琴声边歌边舞,曲调悠扬,舞姿优美,柔 美开朗,舒展连绵 2、“果卓”即是汉语谐音的“锅庄”,圆圈形 式的“锅庄”舞蹈,起源于古代藏民围绕篝火 或室内锅台,进行自娱性的歌舞。 其舞姿粗狂 豪迈、洒脱奔放是所有藏民极为熟悉和喜爱的 自娱性舞蹈。
1、单一体态训练 上身站立时要微微前倾,但是后背要拉长, 不能驼背 原地颤膝,使膝盖松弛。强调一定不要太 松懈,跟着节奏保持颤动, 并且脚上要配合着冈达
2、基本动作体态控制训练 藏族舞蹈的一顺边,因此在做动作时,大部 分都会出现头手倾倒于一个方向。 单脚冈达时应注意另一只脚的配合,同时膝 盖保持颤动,双手从旁划到前。 3、组合中体态控制训练 注意节奏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堆谐”汉语称“踢踏舞”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 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 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 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 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由于它的舞蹈中有 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 踏舞。
二、欣赏音乐,找寻节奏 节奏 XX
三、舞蹈体态训练
五、总结
民族舞蹈风格各异,每一个民族的舞蹈特 点的形成和这些民族的人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 的关系,所以我们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要走进生 活,用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 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 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谢谢观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一)
藏戏ppt课件文库

特点和风格
特点
藏戏以唱、跳、说、演为主要表现形 式,唱腔高亢激越、舞蹈粗犷豪放、 表演真实生动。
风格
藏戏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表现人物情感 和故事情节。
流派与剧目
流派
藏戏主要分为白面具藏戏、蓝面具藏戏、康区藏戏等流派,各流派在表演风格 和剧目上略有差异。
剧目
藏戏剧目繁多,题材广泛,既有传统剧目,也有现代创作,涵盖了历史故事、 民间传说、宗教故事等方面。
05
藏戏与其他戏剧的比较
与其他戏剧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
藏戏与其他戏剧一样,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具有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
差异
藏戏在表演形式、音乐、服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如表演时使用面具、服饰华丽、 唱腔高亢激越等,与其他戏剧存在明显的区别。
借鉴与融合
借鉴
藏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戏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 元素,如京剧、川剧等,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
02
藏戏表演艺术
唱腔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乐
唱腔
藏戏的唱腔高亢激昂,富有高原特色,通常以平腔和平音为主,有时也运用花腔 和苦腔。唱腔的节奏和旋律变化丰富,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音乐
藏戏的音乐通常采用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元素,如藏族民歌、佛教诵经等。乐 器主要包括鼓、钹、长号等打击乐器,以及笛子、二胡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藏戏提供资金支持、 宣传平台和演出机会;加强对藏戏传承人的 认定和保护,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藏戏在当代的发展与创新
要点一
发展
藏戏在当代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发展,通过与现代艺术形 式的结合,拓宽了受众群体,提高了艺术水平。
图文藏戏ppt课件

演出服装
藏戏演员的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根据角色身份的不同,服装颜色和图案也有所区别,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和身份特征。
藏戏经典剧目介绍
总结词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剧
详细描述
讲述了天宫的七姊妹因不满天宫的寂寞和冷清,私自下凡,被魔王死去的女儿卓瓦桑姆收留为侍女。魔王死去的女儿得到七姊妹的帮助,与魔王死去的女婿噶尔吾西定下计策,骗过了魔王,魔王死去的女婿在魔王面前说是魔王死去的女儿被卓瓦桑姆害死。魔王死去的女儿被魔王害死后,魔王死去的女婿与魔王死去的女儿结婚,魔王死去的女婿把魔王死去的女儿所生的孩子放了一只山羊在卓瓦桑姆家门口,要等这个孩子长大后去把卓瓦桑姆杀死。
数字化技术应用
通过学术研究、出版物等方式加强对藏戏的宣传和推广。
学术研究推广
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与交流,提升藏戏的国际知名度。
跨界合作与交流
谢谢
T
藏戏传承通常在家庭内部进行,通过父母或祖父母教授子女或孙子女,保持了藏戏的延续。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藏戏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重要的藏戏剧目和表演技艺得到了抢救和整理,同时也有一些藏戏团体得到了扶持和发展。
保护现状
然而,藏戏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藏戏观众逐渐减少,演出市场萎缩。同时,一些传统剧目和表演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挑战
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藏戏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立法保护
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藏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合力。
鼓励社会参与
在保持藏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藏族舞教学

起源于四川的巴塘,流传于整个藏区。藏语称为谐,巴塘语叫叶。
延边大学
|
艺术学院 |
舞蹈系 |
藏族舞基础教学
藏族舞基础教学
延边大学
1 1
藏族舞的种类
NAVIGATION ENTRY
2、踢踏
藏语称堆谐,起源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流传于拉萨 、日喀则、汇孜及四川的江都等地。是藏族舞蹈中最丰 富、最有表现力和最能发挥特长的表演形式之一。起初 多为半职业的艺人表演,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 一种具有鲜明节奏、舞姿热情奔放,富有群众基础的新 型民间舞蹈。 主要步法:退踏步、抬踏步、嘀嗒步、悠踏步等。 步法特点:多在弱拍时脚掌抬起,膝盖伸直,强拍时脚 掌踩下,膝盖伸直、脚步灵活、步法稳中、扎实、节奏
风格。
延边大学 | 艺术学院 | 舞蹈系 | 藏族舞基础教学
藏族舞基础教学
延边大学
1 8
思考?
藏族舞蹈的美学特点?
3.藏族舞蹈之形体美 :在藏文古籍中对藏族舞蹈的形体美也 有一定的规范。如“热巴”、“果卓”等舞蹈中,对男性舞 蹈者的上身动作非常讲究,无论其手中是否执有道具,“上 身动作像雄狮”要求舞者威猛雄壮,将高原人身形彪壮的气 质体现出来,形成豪放、粗犷之美,给人以一种无所不能、 可以克服一切困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而对于女性 舞蹈者则要求上身动作含蓄且典雅,给人以一种柔美舒适的 感觉。另外,在“果卓”和“果谐”等不少的舞蹈中要求男 女舞者的上身或者是前身的动作稍向前倾,从舞蹈学的角度 分析,向前微倾的幅度与动作的大小、强弱以及高低对比等 关系密切。
服装:
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女性冬穿长袖
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 。
藏戏课件ppt图文

宗教与民俗
藏戏中融入了许多宗教和 民俗元素,反映了藏族人 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习俗 。
国际影响
藏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代表,在国际上享 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文 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02
藏戏表演艺术
角色与演员
角色类型
藏戏中有多种角色类型,如英雄 、丑角、神仙等,每个角色都有
独特的表演特点和性格特征。
舞台灯光与音效
藏戏的舞台灯光和音效也是非常 重要的,通过灯光和音效的配合 ,能够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氛围和
情感效果。
03
藏戏剧目介绍
《文成公主》
总结词
历史剧目的经典之作
01
总结词
情感表达丰富
03
总结词
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05
02
详细描述
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 传奇故事,是藏戏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
总结词
音乐与舞蹈元素丰富
详细描述
该剧目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使表演更 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具有宗教哲学内涵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诺桑王子的故事,传达了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宗 教哲学思想。
《朗萨雯波》
总结词
反映社会现实
详细描述
以19世纪西藏社会的现实为背景, 讲述了朗萨雯波一家人的命运和遭 遇。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藏戏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丰 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对其他戏剧形式的借鉴意义
独特的表演风格
01
藏戏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艺,如面具、舞蹈、唱腔等,为其他
戏剧形式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富的剧目内容
02
藏戏拥有众多传统剧目,涵盖了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