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第七版《系统解剖学》 脑神经

最新药剂学-人卫版-考试试题

一、判断是非题(用。或X表示) 1 ?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 0 () 2?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好。() 3 ?均相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 4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 制剂。() 6.矫味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甜味剂,加入制剂中以改善制剂口感。() 7 .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随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 8.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和中药制剂,在粉碎时可采用“水飞法”。() 9 .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除使用甘油作为润湿剂使硫磺在水中能均匀分散外, 还可加入聚山梨酯或软肥皂做润湿剂使成品质量更佳。() 10 .沉降溶剂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答案】1 .X 2.X 3. O 4 . X 5 .X 6 . X 7. O 8 . O 9. X 10 . O 二、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以下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 .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 . 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 .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E .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 ?糖浆剂B.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C. O / W型乳剂D ?胶浆剂E ?酊剂【答案】C 3 ?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 A. 5%?10% B. 20 %?30% C . 30 %?40 % D . 40 %?50 % E. 60 % 90 % 【答案】A 4 ?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 ?高分子化合物分解 B ?产生凝胶 C ?盐析 D ?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 【答案】C 5 ?亲水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可出现沉淀,这是因为() A ?溶媒浓度改变析出沉淀 B ?盐桥作用析出沉淀C?质量电荷改变析出沉淀D ?胶体水化膜被破坏析出沉淀E.电荷中和凝结成沉淀 【答案】D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3.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 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5.酯类油酸乙酯。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 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2.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3.药物的多晶型与粒子的大小 4.温度的影响 5.pH与同离子效应 6.混合溶剂的影响 7.填加物的影响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人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 理使用得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3. 制剂: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得具体品种,称为 药物制剂,简称 药剂学任务:就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得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得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得需要、 药物剂型得重要性: 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 药剂学得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得依据 第二章:药物制剂得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得概念 药物制剂得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得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得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得速度与程度、 药用溶剂得种类(一)水溶剂就是最常用得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得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得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3。醚类甘油。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5.酯类油酸乙酯。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得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stant) 溶剂得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得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得极 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得内聚能,也就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得 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就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与时得浓度,就是反映药物溶解性得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

肺炎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4学时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 肺炎概述 面临新的挑战: ⑴易患人群结构改变 ⑵病原体变迁 ⑶耐药菌株增加 定义 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在内的炎症。 病因: 感染, 免疫损伤, 理化因素, 药物, 过敏 发病机制: 1、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 2、宿主因素(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人体免疫力) 受损,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 分类: 一、解剖分类 二、病因分类 三、患病环境分类 分类: 解剖学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3、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病原菌肺泡炎症肺段、肺叶的实质炎症 特点:肺段、肺叶,不累及支气管 病原体:多为肺炎球菌 X 线:肺段、肺叶分布的均质性阴影,内可见支气管气道征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病原体 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炎症。

特点: 小叶性,累及支气管、肺泡 病原体: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等。 X 线: 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3、间质性肺炎 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泡壁 特点: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呼吸道症状轻,体征少 X 线: 不规则索条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交织成网状 分类: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肺炎 (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三)病毒性肺炎 (四)真菌性肺炎 (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六)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分类:患病环境分类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依据:1 咳嗽、咳痰, 2 发热,3 体征4 WBC, 5 X线常见病原体:肺炎球菌(50%) 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表现 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 体征:早期:重症可有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发绀 肺实变期:实变体征、湿啰音

药剂学人卫版第七版名词解释

1.pharmacopoeia P9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 solubilization P23 增溶是指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作用。 3. isotonic solution P179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4.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P37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5. Krafft point P41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 点。 6. microemulsion P158 微乳,即纳米乳(nanoemulsion),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称纳米乳,粒径一般在10-100nm范围。 7. liposome P402 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薄层中所制成的超微球形载体制剂,称为脂质体。 8. crystal form 晶形 9.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P445 被动靶向制剂系指由于载体的粒径、表面性质等特殊性使药物在体内特定靶点或部位富集的制剂。 10. thixlotropy P117 触变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小,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或减小时,体系粘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1. Cosolvency P23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12. Sterilization P181 灭菌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13. suppositories P298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状制剂。 14. Angle of repose P98 休止角系指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所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达到平衡而处于静止状态下测得的最大角。 15. elastic recovery P109 弹性恢复 16.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tion(SFE)P328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药材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新技术。 17. Solid dispersion P347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 18. inclusion compound P356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 19. Microencapsulation P378 微囊化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制备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包裹成微囊(microcapsule);若使药物溶解和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称为微球(microspgere)。 20. Prodrug P447 前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药物活性集团改构或衍生形成的一种新的惰性结构,其本身不具有药理活性,在体内特定的靶组织中经化学反应或酶降解,再生为活性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21.OTC P12 非处方药系指不需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2.emulsions P157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 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 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3. 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 称 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

中。5.酯类油酸乙酯。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溶解 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2.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3.药物的多晶型与粒子的大小 4.温度的影响 5.pH与同离子效应 6.混合溶剂的影响 7.填加物的影响

骨学知识点归纳

骨学 大纲: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及其骨的形态、骨的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特点 3.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掌握筛骨、蝶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了解颅的整体形态特征,掌握颅底面观、颅底外侧面和颅侧面观的形态特点以及骨性眼眶、鼻腔和鼻旁窦的构成及其形态;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升后的变化 4.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特点;掌握下肢带骨的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特点;了解上下肢骨重要骨性标志和常见的变异、畸形。 要点: 2.椎骨:椎体、椎弓、突起:棘突1个、横突l对、关节突2对,椎孔→椎管、椎间 孔 3.各部椎骨主要特征:A颈椎:椎体小椎孔大,椎体钩,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 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组成:前弓、后弓、侧块 枢椎:齿突 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标志 B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 C腰椎:椎体大椎孔小,棘突宽而短间隙宽 D骶骨、尾骨: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 向下。骶管裂孔,骶角由3~4块退化的尾 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4.骶管裂孔与骶角:骶管由骶椎的椎孔长合而成,它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 标志。 6.肋弓:是指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的弓状结构,是临床触诊肝、脾的 重要标志 7.肋: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其 中第1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肋至第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肋的后端与胸椎构成

药剂学 人卫版 考试试题资料讲解

药剂学人卫版考试 试题

一、判断是非题(用○或×表示) 1.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 2.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好。() 3.均相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 4.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6.矫味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甜味剂,加入制剂中以改善制剂口感。()7.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随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 8.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和中药制剂,在粉碎时可采用“水飞法”。()9.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除使用甘油作为润湿剂使硫磺在水中能均匀分散外,还可加入聚山梨酯或软肥皂做润湿剂使成品质量更佳。() 10.沉降溶剂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以下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E.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 【答案】 A 2.下列不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糖浆剂 B.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C.O/W型乳剂 D.胶浆剂 E.酊剂【答案】 C 3.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 A.5%~10% B.20%~30% C.30%~40% D.40%~50% E.60%~90%

【答案】 A 4.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高分子化合物分解 B.产生凝胶 C.盐析 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 【答案】 C 5.亲水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可出现沉淀,这是因为() A.溶媒浓度改变析出沉淀 B.盐桥作用析出沉淀 C.质量电荷改变析出沉淀D.胶体水化膜被破坏析出沉淀 E.电荷中和凝结成沉淀 【答案】 D 6.延缓混悬微粒沉降速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加分散介质黏度 B.减小分散相密度 C.增加分散介质密度 D.减小分散相粒径 E.减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答案】 D

药剂学 人卫版 考试试题

(用○或×表示)一、判断是非题 )1.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2.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好。()3.均相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4.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5 制剂。()6.矫味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甜味剂,加入制剂中以改善制剂口感。()(但溶解度则减小。)7.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随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8.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和中药制剂,在粉碎时可采用“水飞法”。( .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除使用甘油作为润湿剂使硫磺在水中能均匀分散外,9 )还可加入聚山梨酯或软肥皂做润湿剂使成品质量更佳。( )10.沉降溶剂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答案】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以下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E.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糖浆剂B.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C.O/W型乳剂D.胶浆剂E.酊剂【答案】C 3.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 A.5%~10%B.20%~30%C.30%~40%D.40%~50%E.60%~90% 【答案】A 4.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高分子化合物分解B.产生凝胶C.盐析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 【答案】C 5.亲水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可出现沉淀,这是因为() A.溶媒浓度改变析出沉淀B.盐桥作用析出沉淀C.质量电荷改变析出沉淀D.胶体水化膜被破坏析出沉淀E.电荷中和凝结成沉淀 【答案】D ).延缓混悬微粒沉降速度的最有效措施是(6. A.增加分散介质黏度B.减小分散相密度C.增加分散介质密度 D.减小分散相粒径E.减小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解剖学参考文献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徐达传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怀经主编.局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王怀经、刘勇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英文版),2007 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张励才主编.麻醉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09 李跃敏、孟步亮、陆地主编.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邹智荣、李跃敏、陆地主编.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习题集(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王怀经、张绍祥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Patrick W. Tank, Thomas R.Gest主编. 钟世镇、欧阳钧主译.LWW 解剖图谱.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刘恒兴、仁同明主编.全彩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迈克尔.E.马登主编.刘树伟主译.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Susan Standring主编. 徐群渊主译(第39版).格式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姜宗来、于伟勇、张炎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胸心外科

最新药剂学-人卫版-考试试题

一、判断是非题(用○或×表示) 1.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 2.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好。()3.均相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 4.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6.矫味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甜味剂,加入制剂中以改善制剂口感。()7.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随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8.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和中药制剂,在粉碎时可采用“水飞法”。()9.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除使用甘油作为润湿剂使硫磺在水中能均匀分散外,还可加入聚山梨酯或软肥皂做润湿剂使成品质量更佳。() 10.沉降溶剂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答案】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以下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E.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

【答案】 A 2.下列不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糖浆剂B.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C.O/W型乳剂D.胶浆剂E.酊剂【答案】 C 3.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 A.5%~10%B.20%~30%C.30%~40%D.40%~50%E.60%~90% 【答案】 A 4.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高分子化合物分解B.产生凝胶C.盐析D.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 【答案】 C 5.亲水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可出现沉淀,这是因为() A.溶媒浓度改变析出沉淀B.盐桥作用析出沉淀C.质量电荷改变析出沉淀D.胶体水化膜被破坏析出沉淀E.电荷中和凝结成沉淀 【答案】 D 6.延缓混悬微粒沉降速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信息员反馈情况通报(一) 各学院(部)、相关职能部门: 现将本学期9月学生信息员反馈情况通报如下,请认真查实,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务求实效。 一、教师授课 1.2011级口腔1班学生反映内科学见习课有时见不到带教老师, 问了别的医生也说不是自己带教,然后就没有老师了,希望尽量安排老师带教;少数教师存在提前下课现象。 2.2011级口腔2班反映口腔修复学个别老师上课声音有点低,听起来有点吃力。 3.同时,2011级口腔班学生建议:专业课、内科学和耳鼻喉的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大家课后复习与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把重点知识进行强调,牙体牙髓课的老师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4.2011级口腔3班反映个别老师课堂时间分布不太均衡,前半部分讲解用的时间较多,后半部分没什么时间,讲解的很快;个别老师讲的语速比较枯燥,扩展的不是很多。 5.2013级口腔班反映生理学老师课讲得很清楚很好,但是不足之处每一章第七版新加的知识点讲得太快了;英语读写译的课堂不活跃,老师讲课不吸引人;希望英语视听说的课能够多一些形式,不要

只是教发音和读句子。 6.13护本班《病理学》的老师讲课速度太快,同学们反映有些跟不上进度。同时,该班学生反映病理学的课程内容多,但是课时数少,学习起来压力大 7.12护本1班学生反映《成人健康护理学》的杜娴,李善华两位老师上课有点死板,多数情况是照本宣科,课堂互动性差,声音小,效果不是很好! 8.12影像班学生反映个别老师声音有点小,起催眠作用。 9.13影像班学生反映《生理学》老师授课重难点不明显,建议老师在讲解每一章之前把该章的重难点用PPT展示出来。 10.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反映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是选修课并且没有课本,同学们上课时会玩手机,课堂氛围不好,每节课内容有点多,希望对于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选修课,学校可以给我们买书本或老师让我们统一购买一些辅助性的资料。 11.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反映每门课的老师能给各班学习委员该门课的教学计划大纲。 12.药学院学生反映:英语读写译3(刘老师)课本内容过于精细,课外拓展、四级方面涉及量少。希望英语刘老师多讲四级答题技巧并随堂练习。 13.三院学生反映:《病理生理学》刘坚老师讲课,语言生动,思路清析,讲课过程中适当的帮助大家复习生理学知识点,讲课效果较好;《专业英语》王火松老师上课语言幽默,与学生互动较多,课堂

药剂学人卫版考试试题精修订

药剂学人卫版考试试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判断是非题(用○或×表示) 1.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 2.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好。()3.均相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 4.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6.矫味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甜味剂,加入制剂中以改善制剂口感。() 7.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随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8.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和中药制剂,在粉碎时可采用“水飞法”。() 9.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除使用甘油作为润湿剂使硫磺在水中能均匀分散外,还可加入聚山梨酯或软肥皂做润湿剂使成品质量更佳。() 10.沉降溶剂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以下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B.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E.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 A 2.下列不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糖浆剂 B.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C.O/W型乳剂 D.胶浆剂 E.酊剂 C 3.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 A.5%~10% B.20%~30% C.30%~40% D.40%~50% E.60%~90%A 4.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人体解剖生理学》各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一、填空题 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脂类蛋白质 3、线粒体 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 5、肌纤维的周缘多 6、肌原纤维肌肉 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 8、胞体突起 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二、选择题: 1、A 2、D 3、E 4、A 5、E 6、D 7、A 8、C 9、C 10、E 三、问答题: 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 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填空题 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膜骨质骨髓 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 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二、选择题 1、C 2、C 3、D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新陈代谢 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 3、兴奋抑制 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 5、胞饮作用 6、钾离子 7、乙酰胆碱 8、钙离子 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11、正反馈 12、神经、肌肉、腺体 二、选择题 1、C 2、C 3、B 4、D 5、C 7、D 8、A 9、C 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 三、问答题 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 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 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 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3.细胞受刺激,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沿膜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作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打开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钠离子从膜外流入膜内,产生去极化,之后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产生复极化到静息状态,这次膜电位的波动,就是动作电位。 4.动作电位到达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导致接头小泡靠近接头前膜,通过出胞作用,释放乙酰胆碱到接头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接头后膜与受体结合,打开钠离子通道,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5.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下列特点:电-化学-电的方式;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神经系统 一、填空题 、反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后放 、轴突—轴突 、引起特定的感觉 、维持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中央后回 、第一信号系统人类 二、选择题 、D 2、B 3、D 4、B 5、C 6、C 7、D 8、D 、D 10、D 11、C 12、D 13、B 15、D 16、C 、D 20、B 23、A 24、D 25、D 26、B 三、问答题 、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包括后腹核、外侧膝状休、内侧膝状体等)向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投射的纤维联系。各种感觉信息通过该系统向大脑皮质感觉区的投射都有点对点的关系,因而称其为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并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联系。 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保持觉醒状态。 、牵张反射是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被动牵拉时,出现反射性收缩。牵张反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肌紧张和腱反射。腱反射是受到短促而有利的刺激而引起的牵张反射,临床上通过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肌紧张是受到持续微弱的牵拉而出现的牵张反射,它具有维持躯体姿势的重要功能。 3、条件反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建立的,是信号刺激和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任何刺激通过强化,都可以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后能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而完善的适应能力,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预见性。 第四章感觉器官

系统解剖学第七版

第一节总论 骨与骨之间籍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按骨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图2-1)。 一、直接连结 骨与骨籍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连结,较牢固,不活动或少许活动。这种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fibrous joint、软骨连结cartilaginous joint和骨性结合synostosis三类。 (一) 纤维连结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可分为两种。 1.韧带连结syndesmosis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呈条索状或膜板状,如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前臂骨间膜等。 2.缝suture两骨间籍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相连,见于颅骨间,如颅的矢状缝和冠状缝等。如果缝骨化,则成为骨性结合。 (二) 软骨连结 两骨之间籍软骨相连结,软骨连结可分为两种。 1透明软骨 结合synchondrosis如长骨骨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蝶骨与枕骨的结合等,多见于幼年发育时期,随着年龄增长而骨化,形成骨性结合。 2.纤维软骨联合symphysis如椎骨的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及耻骨联合等。 软骨cartilage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结缔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及埋藏于基质中的纤维共同组成,后二者称细胞间质,软骨细胞chondrocyte被包埋在基质的小腔内。 (三)骨性结合 两骨间以骨组织连结,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如骶椎椎骨之间的骨性结合以及髂、耻、坐骨之间在髋臼处的骨性结合等。 二、间接连结 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articulation或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关节的相对骨面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其周围借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通常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 1.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 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每一关节至少包括两个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凸者称为关节头,凹者称为关节窝。关节面上终生被覆有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关节软骨多数由透明软骨构成,少数为纤维软骨,其厚薄因不同的关节和年龄而异,通常为2~7mm。关节软骨不仅使粗糙不平的关节面变为光滑,同时在运动时

药剂学-人卫版-考试试题

、判断是非题(用。或X表示) 1 ?甘油具有防腐作用的质量分数是10% 0 () 2?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苯甲酸钠在碱性溶液中防腐作用好。() 3 ?均相液体制剂均应是澄明溶液。() 4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在适宜的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 制剂。() 6.矫味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甜味剂,加入制剂中以改善制剂口感。() 7 .尼泊金类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随其烷基碳数增加而增加,但溶解度则减小。() 8.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和中药制剂,在粉碎时可采用“水飞法”。() 9 .制备复方硫磺洗剂时,除使用甘油作为润湿剂使硫磺在水中能均匀分散外, 还可加入聚山梨酯或软肥皂做润湿剂使成品质量更佳。() 10 .沉降溶剂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答案】1 .X 2.X 3. O 4 . X 5 .X 6 . X 7. O 8 . O 9. X 10 . O 二、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以下不正确的是() A.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B .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粒子应小而均匀 C . 口服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D .贮藏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

E .外用液体制剂无刺激性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 ?糖浆剂B.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C. O / W型乳剂D ?胶浆剂E ?酊剂【答案】C 3 ?醑剂中药物浓度一般为() A. 5%?10% B. 20 %?30% C . 30 %?40 % D . 40 %?50 % E. 60 % 90 % 【答案】A 4 ?高分子溶液剂加人大量电解质可导致() A ?高分子化合物分解 B ?产生凝胶 C ?盐析 D ?胶体带电,稳定性增加E.使胶体具有触变性 【答案】C 5 ?亲水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可出现沉淀,这是因为() A ?溶媒浓度改变析出沉淀 B ?盐桥作用析出沉淀C?质量电荷改变析出沉淀D ?胶体水化膜被破坏析出沉淀E.电荷中和凝结成沉淀 【答案】D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_第七版)

药剂学常考试题集锦 一、名词解释 1.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 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A 卷考题)P37 2.Krafft point :即克拉夫特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A卷考题)P41 3. cloud poing: 即昙点,也称为浊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后又可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这个转变温度称为昙点。( B 卷考题)P42 4.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A卷和B卷考题)5、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体,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B卷考题) 6.碘值:脂肪不饱和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100g 脂肪所摄取碘的克数。检测时,以淀粉液作指示剂,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液进行滴定。碘值大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或其不饱和程度高。

7.酸值:酸值又称酸价。是指中和1g天然脂肪中的游离酸所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 P194 8 Pyrogen: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热原二内毒素二脂多糖。 9. 增溶 10. 置换价 11. F0 值 12. Prodrug :前体药物,也称前药、药物前体、前驅藥物等,是指 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体药物本身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很低,经过体内代谢后变为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强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目前前体药物分为两大类:载体前体药物(carrier-prodrug) 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 二、写出下列英文对应的中文名称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p32 (也简写为SLS,但简写为SDS更常用) emulsions :孚L齐U p157 act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主动靶向制齐U p445 passive targeting preparation :被动靶向制齐U p445 Tween 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p35

第七版内科学课堂整理经典笔记及习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呼吸系统 第一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单选题: 1.急性支气管炎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要点是: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1.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2.肺部听诊散在干、湿性罗音3..X线胸片可正常或肺纹理增粗.4.白细胞分类和计数多无明显改变 填空题: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有:感染因素、理化刺激、变态反应; 第二章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单选题: 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中,咳嗽、咯痰的时间规定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 2.慢性支气管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长期吸烟 3:X线检查 4 1.支气管肺炎2.阻塞性肺气肿3.支气管扩张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A.5.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感染6.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型,下列哪项是:单纯型、喘息型7.关于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必备条件是1.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或伴喘息2.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含2年)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4.若发病症状持续不足3个月则必须有其他明确客观依据8.男性,67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0年,并合并高血压病,后者药物控制良好。1天前剧咳后突感右侧胸痛,呼气困难加重,不能平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自发性气胸 多选题 1.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咯痰的特点包括1.常于寒冷季节加重 2.痰多为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 3.合并感染时痰呈黄色 4.痰中偶可带血 填空题: 1.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咳嗽、咯痰、喘息 名词解释: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标答:慢支急性发作期是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简答题: 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答: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为:1. 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后,诊断即可成立。2.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2.慢性支气管炎如何分型及分期? 分型: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两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不伴有喘息;喘息型除有咳嗽、咳痰外,尚伴有喘息、哮鸣音,其喘鸣在阵发性咳嗽时加剧,睡眠时明显。 分期:根据病情进展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 病例分析: 女性,50岁。反复咳嗽、咯痰20年,近2天咳嗽加重,咯黄色痰。有吸烟史30年。查体:T38℃,P101次/分,R28次/分,营养中等,神志清晰,自动体位,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三凹征(-)。肺部叩诊呈清音,两肺底可闻及较为密集湿啰音,两肺散在哮鸣音。心界正常,A2=P2,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