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学习目标 1.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2.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 条件概率

100件产品中有93件产品的长度合格,90件产品的质量合格,85件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

令A ={产品的长度合格},

B ={产品的质量合格},AB ={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 思考1 试求P (A )、P (B )、P (AB )

答案 P (A )=93100,P (B )=90100,P (AB )=85

100

.

思考2 任取一件产品,已知其质量合格(即B 发生),求它的长度(即A 发生)也合格(记为A |B )的概率.

答案 事件A |B 发生,相当于从90件质量合格的产品中任取1件长度合格,其概率为P (A |B )=85

90

. 思考3 P (B )、P (AB )、P (A |B )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P (A |B )=P (AB )

P (B )

.

知识点二 条件概率的性质

(1)任何事件的条件概率都在0和1之间,即0≤P (B |A )≤1. (2)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的事件,则 P (B ∪C |A )=P (B |A )+P (C |A ).

类型一 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

例1 一个袋中有2个黑球和3个白球,如果不放回地抽取两个球,记事件“第一次抽到黑球”为A ;事件“第二次抽到黑球”为B . (1)分别求事件A ,B ,AB 发生的概率; (2)求P (B |A ).

解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知: (1)P (A )=2

5

P (B )=2×1+3×25×4=820=25,

P (AB )=2×15×4=1

10.

(2)P (B |A )=P (AB )P (A )

=1

1025

=1

4.

反思与感悟 1.在本题中,首先结合古典概型分别求出事件A 、B 的概率,从而求出P (B |A ),揭示出P (A ),P (B )和P (B |A )三者之间的关系. 2.用定义法求条件概率P (B |A )的步骤是: (1)分析题意,弄清概率模型; (2)计算P (A ),P (AB ); (3)代入公式求P (B |A )=

P (AB )

P (A )

. 跟踪训练1 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 (B |A )等于________. 解析 14

解析 P (A )=C 23+C 2

2C 2

5=25,P (AB )=C 22

C 25=110

∴P (B |A )=P (AB )P (A )

=1

1025

=1

4.

类型二 缩小基本事件范围求条件概率

例2 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

解 将甲抽到数字a ,乙抽到数字b ,记作(a ,b ),甲抽到奇数的情形有(1,2),(1,3),(1,4),(1,5),(1,6),(3,1),(3,2),(3,4),(3,5),(3,6),(5,1),(5,2),(5,3),(5,4),(5,6),共15个.在这15个中,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有(1,2),(1,3),(1,4),(1,5),(1,6),(3,4),(3,5),(3,6),(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

5

.

反思与感悟 将原来的基本事件全体Ω缩小为已知的条件事件A ,原来的事件B 缩小为AB .而A 中仅包含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从而可以在缩小的概率空间上利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条件概率,即P (B |A )=n (AB )

n (A ),这里n (A )和n (AB )的计数是基于缩小

的基本事件范围的.

跟踪训练2 现有6个节目准备参加比赛,其中4个舞蹈节目,2个语言类节目,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节目,求:在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解 设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 ,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

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B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n (A )=A 14A 1

5=20,

n (AB )=A 24=12.

所以P (B |A )=n (AB )n (A )=1220=35.

类型三 条件概率的性质及应用

例3 在某次考试中,从20道题中随机抽取6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的4道即可通过;若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解 设事件A 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

事件B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 事件C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另两道答错”,

事件D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 事件E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优秀”, 则A 、B 、C 两两互斥,且D =A ∪B ∪C .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及加法公式可知 P (D )=P (A ∪B ∪C )=P (A )+P (B )+P (C )

=C 610C 620+C 5

10·C 110C 620+C 410·C 210C 6

20=12 180C 620

. P (E |D )=P (A ∪B |D )=P (A |D )+P (B |D ) =P (A )P (D )+P (B )P (D )=C 610C 62012 180C 620+C 510·C 110

C 62012 180C 620=13

58

. 所以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是13

58

.

反思与感悟 当所求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复杂时,往往把该事件分成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P (B ∪C |A )=P (B |A )+P (C |A )便可求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

跟踪训练3 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随机地从1号箱中取出一球放入2号箱,然后从2号箱中随机取出一球,则从2号箱中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记事件A =“最后从2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 事件B =“从1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 则P (B )=42+4=23,P (B )=1-P (B )=1

3,

P (A |B )=3+18+1=49,P (A |B )=38+1=1

3,

从而P (A )=P (AB )+P (A B ) =P (A |B )P (B )+P (A |B )P (B ) =49×23+13×13=11

27.

1.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若P (AB )=13,P (A )=2

3,则P (B |A )=( )

A.12

B.29

C.19

D.4

9 答案 A

解析 P (B |A )=P (AB )P (A )=1

323

=1

2

.

2.把一枚硬币投掷两次,事件A ={第一次出现正面},B ={第二次出现正面},则P (B |A )等于( )

A.14

B.12

C.16

D.18 答案 B

解析 P (AB )=14,P (A )=12,

∴P (B |A )=P (AB )P (A )=1

2

.

3.某人一周晚上值2次班,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他在周六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6

解析 记事件A 为“周日值班”,事件B 为“周六值班”, 则P (A )=C 16

C 27,P (AB )=1C 27,P (B |A )=P (AB )P (A )=16

.

4.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已知有一个是女孩,则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2

3

解析 一个家庭的两个小孩只有4种可能:{男,男},{男,女},{女,男},{女,女},由题目假定可知这4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所求概率P =2

3.

1.条件概率:P (B |A )=

P (AB )P (A )=n (AB )

n (A )

. 2.概率P (B |A )与P (AB )的区别与联系:P (AB )表示在样本空间Ω中,计算AB 发生的概率,而P (B |A )表示在缩小的样本空间ΩA 中,计算B 发生的概率.用古典概型公式,则P (B |A )=

AB 中样本点数ΩA 中样本点数,P (AB )=AB 中样本点数

Ω中样本点数.

一、选择题

1.已知P (B |A )=12,P (AB )=3

8,则P (A )=( )

A.316

B.1316

C.34

D.1

4 答案 C

解析 由P (B |A )=P (AB )P (A )得:P (A )=P (AB )P (B |A )=3

812

=3

4

.

2.某地一农业科技实验站对一批新水稻种子进行试验,已知这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为0.8,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9,在这批水稻种子中,随机地抽取一粒,则这粒水稻种子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 )

A.0.02

B.0.08

C.0.18

D.0.72 答案 D

解析 设“这粒水稻种子发芽”为事件A ,“这粒水稻种子发芽又成长为幼苗”为事件AB ,“这粒水稻种子出芽后能成长为幼苗”为事件B |A ,P (A )=0.8,P (B |A )=0.9,

由条件概率公式得P (AB )=P (B |A )·P (A )=0.9×0.8=0.72,则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0.72.

3.7名同学站成一排,已知甲站在中间,则乙站在末尾的概率是( ) A.14 B.15 C.16 D.17 答案 C

解析 记“甲站在中间”为事件A ,“乙站在末尾”为事件B , 则n (A )=A 66, n (AB )=A 55, P (B |A )=A 55

A 66=16

.

4.一盒中装有5个产品,其中有3个一等品,2个二等品,从中不放回地取出产品,每次1个,取两次,已知第1次取得一等品的条件下,第2次取得的是二等品的概率是( ) A.12 B.13 C.14 D.23

答案 A

解析 设事件A 表示“第1次取得的是一等品”,B 表示“第2次取得的是二等品”. 则P (AB )=3×25×4=310,P (A )=3

5.

由条件概率公式知 P (B |A )=P (AB )P (A )

=3

1035

=1

2.

5.在区间(0,1)内随机投掷一个点M (其坐标为x ),若A =?

???

??x |0

???

??x |1

4

等于( )

A.12

B.14

C.13

D.34 答案 A

解析 P (A )=1

21=12.∵A ∩B =??????x |1

4

∴P (AB )=141=14,∴P (B |A )=P (AB )P (A )=1412

=1

2

.

6.抛掷红、黄两颗骰子,当红色骰子的点数为4或6时,两颗骰子的点数之积大于20的概率为( )

A.14

B.13

C.12

D.35 答案 B

解析 红色骰子的点数为4或6的有12个基本事件,其中两颗骰子点数之积大于20包含4×6,6×4,6×5,6×6共4个基本事件. 所以所求概率为412=13.

二、填空题

7.某校高二(1)班有学生56人,其中篮球爱好者25人.全班分成4个小组,第一组有学生16人,其中篮球爱好者7人.从该班任选一人作学生代表.①选到的是第一组的学生的概率是________;②已知选到的是篮球爱好者,他是第一组学生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①27 ②7

25

解析 设事件B 表示“选到第一组学生”,事件A 表示“选到篮球爱好者”. ①根据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 (B )=1656=2

7

②要求的是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P (B |A ).不难理解,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即以选到的学生是篮球爱好者为前提),有25种不同的选择,其中属于第一组的有7种选择,因此,P (B |A )=

725

. 8.有五瓶墨水,其中红色一瓶,蓝色、黑色各两瓶,某同学从中随机任取两瓶,若取的两瓶中有一瓶是蓝色,则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67

解析 设事件A 为“其中一瓶是蓝色”,事件B 为“另一瓶是红色”,事件C 为“另一瓶是黑色”,事件D 为“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 则D =B ∪C ,且B 与C 互斥,

又P (A )=C 12C 13+C 2

2C 2

5=7

10

, P (AB )=C 12·C 11

C 25=15

P (AC )=C 12C 12

C 25=25

故P (D |A )=P (B ∪C |A ) =P (B |A )+P (C |A ) =

P (AB )P (A )+P (AC )P (A )=67

. 9.如图,四边形EFGH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 (阴影部分)内”,则

(1)P (A )=________;

(2)P (B |A )=________. 答案 (1)2π (2)1

4

解析 正方形的面积为2,圆的面积为π. (1)∵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 ∴P (A )=2

π

.

(2)∵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 (阴影部分)内”, ∴P (AB )=12π,∴P (B |A )=P (AB )P (A )=1

4

.

10.甲、乙两个小组各10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现从这2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人,将“抽出的学生为甲小组学生”记为事件A ;“抽出的学生英语口语测试成绩不低于85分”记为事件B ,则P (A |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5

9

解析 事件B 中含有的基本事件有9个, 事件AB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5个, ∴P (A |B )=n (AB )n (B )=5

9

.

11.先后掷两次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是1,2,3,4,5,6点),落在水平桌面后,记正面朝上的点数分别为x ,y ,记事件A 为“x +y 为偶数”,事件B 为“x ,y 中有偶数且x ≠y ”,则概率P (B |A )=________. 答案 13

解析 根据题意,事件A 为“x +y 为偶数”,则x ,y 两个数均为奇数或偶数,共有2×3×3=18个基本事件.

∴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2×3×36×6=1

2,而A ,B 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有“2+4”“2+

6”“4+2”“4+6”“6+2”“6+4”,一共有6个基本事件,∴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

率为P (AB )=66×6=1

6,

∴P (B |A )=P (AB )P (A )=1

612=1

3

.

三、解答题

12.从1~100共100个正整数中,任取一数,已知取出的一个数不大于50,求此数是2或3的倍数的概率.

解 设事件C 为“取出的数不大于50”,事件A 为“取出的数是2的倍数”,事件B 是“取出的数是3的倍数”. 则P (C )=1

2

,且所求概率为

P (A ∪B |C )=P (A |C )+P (B |C )-P (AB |C ) =

P (AC )P (C )+P (BC )P (C )-P (ABC )

P (C )

=2×????25100+16100-8

100 =33

50

. 13.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白球,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球,求

(1)第1次抽到红球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红球的概率;

(3)在第1次抽到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红球的概率; (4)抽到颜色相同的球的概率.

解 设A ={第1次抽到红球},B ={第2次抽到红球},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红球为事件AB . 从5个球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球的事件数为 n (Ω)=A 25=20,

(1)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A 13·A 14=12, 于是P (A )=n (A )n (Ω)=1220=35

.

(2)P (AB )=n (AB )n (Ω)=620=3

10

.

(3)方法一 在第1次抽到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红球的概率为P (B |A )=P (AB )P (A )

=3

1035=1

2.

方法二 P (B |A )=

n (AB )n (A )=612=1

2

. (4)抽到颜色相同球的概率为

P =P (两次均为红球)+P (两次均为白球) =3×220+2×120=2

5

.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案

专题二 概率统计(文科) (一)统计 【背一背基础知识】 一.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包含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三种方法,三种抽样方法都是等概率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公平性,但又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画一个只有横、纵轴正方向的直角坐标系,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然后以此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 频率 组距 ,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等于相应数据的频率,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 1; 2.茎叶图:茎叶图是一种将样本数据有条理地列出来,从中观察样本分布情况的图.在茎叶图中,“茎”表示数的高位部分,“叶”表示数的低位部分. 3.样本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的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即为该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a 对应的直线x a =的左右两边的矩形面积之和均为0.5,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中位数; (3)平均数: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121 n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4)方差:设n 个数分别为1x 、2x 、L 、n x ,则 ()()() 2222 121n s x x x x x x n ? ?=-+-++-????L 叫做这n 个数的方差,方差衡量样本的稳定

高中数学学案条件概率

2.2.1条件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的概率为 1 () 3 P B=.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 Y Y和Y Y Y.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1 2 ,不妨记为P(B|A ) ,其中A表示事件“第 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 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Y Y Y,Y Y Y}.既然已知事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Y Y Y}的范围内考虑

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1)条件概率的定义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称P (B |A )=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2)条件概率的求法 求条件概率除了可借助定义中的公式,还可以借助古典 概型概率公式,即P (B |A )= . (3)条件概率的性质 ①条件概率具有一般概率的性质,即0≤P (B |A )≤1. ②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 P(B|A)+P(C|A) ) . 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P (AB )=P(A)P(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2)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 与 , 与 , 与也都相互独立.3.二项分布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 发生的次数为X ,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P (X =k )=C k n p k (1-p ) n -k (k =0,1, 2,…,n ).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X ~B(n ,p) ,并称_p_为成功概率. 若X ~B (n ,p ),则E (X )=np . 1.区分条件概率P (B |A )与概率P (B ) 它们都以样本空间Ω为总样本,但它们取概率的前提是不相同的.概率P (B )是指在整个样本空间Ω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条件概率P (B |A )是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求法:(1)利用定义分别求P (A ),P (AB ),得P (B |A )= P (AB ) P (A ) ; (2)先求A 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再求在A 发生的条件下B 包含的事件数即n (AB ),得P (B |A )= n (AB ) n (A ) . 1.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随机地从1号箱中取出一球放入2号箱,然后从2号箱随机取出一球,问 (1)从1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的条件下,从2号箱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2)从2号箱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记事件A :最后从2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事件B :从1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 P (B )= 42+4=23 ,P (B )=1-P (B )=13, (1)P (A |B )=3+18+1=49.(2)∵P (A |B )=38+1=1 3, ∴P (A )=P (AB )+P (A B ) =P (A |B )P (B )+P (A |B )P (B ) =49×23+13×13=11 27. 2.(2011年湖南)如图,EFGH 是以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2.1条件概率练习新人教A版

2.2.1 条件概率 , [A 基础达标] 1.已知甲在上班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在第一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为0.5,两个路口连续遇到红灯的概率为0.4,则甲在第一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为( ) A .0.6 B .0.7 C .0.8 D .0.9 解析:选C.设“第一个路口遇到红灯”为事件A ,“第二个路口遇到红灯”为事件B ,则P (A )=0.5,P (AB )=0.4, 则P (B |A )= P (AB ) P (A ) =0.8. 2.(2018·西安高二检测)7名同学站成一排,已知甲站在中间,则乙站在末尾的概率是( ) A.14 B.15 C.16 D.17 解析:选C.记“甲站在中间”为事件A ,“乙站在末尾”为事件B ,则n (A )=A 6 6,n (AB )=A 5 5, P (B |A )=A 5 5A 66=16 . 3.(2018·洛阳高二检测)一盒中装有5个产品,其中有3个一等品,2个二等品,从中不放回地取出产品,每次1个,取两次,已知第一次取得一等品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得的是二等品的概率是( ) A.12 B.13 C.14 D.23 解析:选A.设事件A 表示“第一次取得的是一等品”,B 表示“第二次取得的是二等品”. 则P (AB )=3×25×4=310,P (A )=35. 由条件概率公式知 P (B |A )=P (AB )P (A )=31035 =1 2 .

4.在区间(0,1)内随机投掷一个点M (其坐标为x ),若A ={x |0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8.2.2 条件概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概率问题. (二)情感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兴趣,加深学生对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认知规律的认识,树立学生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能力目标 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归纳能力及运算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 条件概率的概念,条件概率公式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条件概率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 (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1:掷一个骰子,求掷出的点数为3的概率. [学生] (回答) 6 1 [教师]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本次试验的全集Ω={1,2,3,4,5,6},设B ={掷出点数为3},则B 的基本事件数为1. 6 1 )(=中的元素数中的元素数Ω= ∴B B P [教师] (配合多媒体演示) 问题2:掷一个骰子,已知掷出了奇数,求这个奇数是3的概率. [学生] (回答) 3 1 [教师]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已知掷出了奇数后,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3个,它们是1,3,5. 本次试验的全集改变为A ={1,3,5},这时相对于问题1,试验的条件已经改变. 设B ={掷出的点数为3},则B ={3},这时全集A 所含基本事件数为3,B 所含基本事件数为1,则P (已知掷出奇数的条件下,掷出3)= 3 1 A =中的元素数中的元素数 B . [教师] (针对问题2再次设问)问题2与问题1都是求掷出奇数3的概率,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学生] 这两个问题的提法是不一样的,问题1是在原有条件(即掷出点数1,2,3,4,5,6的一切可能情形)下求得的;而问题2是一种新的提法,即在原有条件下还另外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已知掷出点数为奇数)下求得的,显然这种带附加条件的概率不同于P(A)也不同P(A ∩B). [教师] (归纳小结,引出条件概率的概念)问题2虽然也是讨论事件B (掷出点数3)的概率,但是却以已知事件A (掷出奇数为前提的,这样的概率称为A 发生条件下的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板书课题——条件概率) (二)传授新知 1.形成概念 [教师]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引出下列概念: (多媒体演示)设A 、B 是事件,用P(B|A)表示已知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

条件概率练习题

条件概率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P (A | B )=P (B |A ) B .0

概率统计知识点全面总结

知识点总结:统计与概率 I 统计 1.三大抽样 (1)基本定义: ① 总体:在统计中,所有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全体. ② 个体:在所有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考查对象都叫做个体. ③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样本. ④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2)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逐个不放回、等可能性、有限性。=======★适用于总体较少★ 抽签法:整体编号( 1~N )放入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逐个抽取n 次,即可得样本容量为 n 的样本。 随机数表法:整体编号(等位数,如001、111不能是1、111) 从0~9中随机取一行一列然后初方向随机 (上、下、左、右)重复,超过范围则忽略不计直至取得以n 为样本容量的样本。 ②系统抽样:容量大.等距,等可能。=======★适用于总体多★ 用随机方法编号,若N 无法被整除,则剔除后再分组,n N k 。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来抽取一个个体,设为l ,则编号为l ,k+l ,2k+l ……(n-1)k ,抽出容量为n 的样本。(每组编号相同)。 ③分层抽样:总体差异明显.按所占比例抽取.等可能.=======★适用于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构成的总体★ 总体有几个差异明显的部分构成,经总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所占比例进行抽样.抽样比为:k =n N 3.总体分布的估计: (1)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2)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据重复写。

条件概率1

例1: 根据历年气象统计资料,某地四月份吹东风的概率309,下雨的概率为3011,既吹东风又下雨的概率为308.试求在吹东风 的条件下下雨的概率. 例2: (1)10个球有6个红球和4个白球,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2)盒中装有6件产品,其中4件一等品,2件二等品,从中不放回地取两次,每次取1件,已知第二次取得一等品,则第一次取得的是二等品的概率是 ; 例2: (1)有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90.,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80.,在这批种子中,

随机抽取一粒,则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为; (2)某项射击游戏规定:选手先后对两个目标进行射击,只有两个目标都射中才能过关.某选手射中第一个目标的概 0.,继续射击,射中第二个目标的率为8 0.,则这个选手过关的概率概率为5 是; (3)袋中装有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5个球,其中黑球3个、白球2个.从中依次取出2个球,则所取出的两个都是白的概率; (4)已知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随机地从1号箱中取出1个球放入2号箱中,然后从2号箱中随机地取出1个球,则两次都取到红球的概率是;

例4: (1)设某光学仪器厂制造的透镜,第一次下落时打破的概率为21 ,若第一次落下时未打破,第二次落下时打破的概率为107 ,若前两次落下时未打破,第三次下落时打破的概率为109 ,试求透镜落下三次而未打破的概率; (2)8个人抽签,其中只有1张电影票,7张空票,求每个人抽到电影票的概率; (3) (傅立叶模型)已知一个罐中盛有m 个白球,n 个黑球.现从中任取一只,记下颜色后放回,并同时加入与被取球同色球a 个.试求接连取球3次,3次均为黑球的概率.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1.条件概率 条件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 含义 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作 P (B |A ) 读作 A 发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 ①事件个数法:P (B |A )= n (AB ) n (A ) ②定义法:P (B |A )= P (AB ) P (A ) 2.条件概率的性质 (1)P (B |A )∈[0,1]. (2)如果B 与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注意] (1)前提条件:P (A )>0. (2)P (B ∪C |A )=P (B |A )+P (C |A ),必须B 与C 互斥,并且都是在同一个条件A 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事件A ,B 互斥,则P (B |A )=1.( ) (2)P (B |A )与P (A |B )不同.( ) 答案:(1)× (2)√ 已知P (AB )=310,P (A )=3 5 ,则P (B |A )为( ) A.950 B.12 C.910 D.1 4 答案:B 由“0”“1”组成的三位数组中,若用事件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用事件B 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则P (A |B )等于( ) A.12 B.13 C.14 D.18 答案:A 一个盒子里有6只好晶体管,4只坏晶体管,任取两次,每次取1只,每次取出后不放回,则若已知第一次取出的是好的,则第二次取出的也是好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59 探究点1 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 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为雨天的概念是多少? 【解】 设“甲地为雨天”为事件A ,“乙地为雨天”为事件B , 根据题意,得 P (A )=0.2,P (B )=0.18,P (AB )=0.12.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P (A |B )=P (AB )P (B ) =0.120.18=23 .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P (B |A )=P (AB )P (A )=0.120.2=3 5. 利用定义计算条件概率的步骤 (1)分别计算概率P (AB )和P (A ). (2)将它们相除得到条件概率P (B |A )= P (AB ) P (A )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其中AB 表示A , B 同时发生. 如图,EFGH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方形, 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掷到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 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HOE (阴影部分)内”,则P (A )=________,P (B |A )=________. 解析:因为圆的半径为1,所以圆的面积S =πr 2 =π,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 ?? ??2r 22 =2,所 以P (A )=2 π . P (B |A )表示事件“已知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中,则豆子落在扇形HOE (阴影部分)”的概率, 所以P (B |A )=1 4 .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1.从1, 2, 3,…, 15中,甲、乙两人各任取一数(不重复),已知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求甲数大于乙数的概率. 解.设事件A表示“甲取到的数比乙大”,设事件B表示“甲取到的数是5的倍数”. 则显然所要求的概率为P(A|B).根据公式而P(B)=3/15=1/5 , ∴P(A|B)=9/14. , 2. 掷三颗骰子,已知所得三个数都不一样,求含有1点的概率. 解.设事件A表示“掷出含有1的点数”,设事件B表示“掷出的三个点数都不一样”. 则显然所要求的概率为P(A|B).根据公式 ∴P(A|B)=1/2. , , 3.袋中有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一次次地从袋中摸球,如果取出白球,则除把白球放回外再加进一个白球,直至取出黑球为止,求取了N次都没有取到黑球的概率. 解.设事件A i表示“第i次取到白球”.(i=1,2,…,N)则根据题意P(A1)=1/2 , P(A2|A1)=2/3, 由乘法公式可知: P(A1A2)=P(A2|A1)P(A1)=1/3.而P(A3|A1A2)=3/4 , P(A1A2A3)=P(A3|A1A2)P(A1A2)=1/4 . 由数学归纳法可以知道P(A1A2…A N)=1/(N+1). 4. 甲袋中有5只白球, 7 只红球;乙袋中有4只白球, 2只红球.从两个袋子中任取一袋, 然后从所取到的袋子中任取一球,求取到的球是白球的概率. 解.设事件A表示“取到的是甲袋”, 则表示“取到的是乙袋”, 事件B表示“最后取到的是白球”. 根据题意: P(B|A)=5/12 , , P(A)=1/2. ∴ 5.有甲、乙两袋,甲袋中有3只白球,2只黑球;乙袋中有4只白球,4只黑球.现从甲袋中任取2个球放入乙袋,然后再从乙袋中任取一球,求此球为白球的概率 解.设事件A i表示“从甲袋取的2个球中有i个白球”,其中i=0,1,2 . 事件B表示“从乙袋中取到的是白球”. 显然A0, A1, A2构成一完备事件组,且根据题意 P(A0)=1/10 , P(A1)=3/5 , P(A2)=3/10 ; P(B|A0)=2/5 , P(B|A1)=1/2 , P(B|A2)=3/5 ; 由全概率公式 P(B)=P(B|A0)P(A0)+P(B|A1)P(A1)+P(B|A2)P(A2)=2/5×1/10+1/2×3/5+3/5×3/10=13/25. 6.袋中装有编号为1, 2,…, N的N个球,先从袋中任取一球,如该球不是1号球就放回袋中,是1号球就不放回,然后再摸一次,求取到2号球的概率. 解.设事件A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1号球”,则表示“第一次取到的是非1号球”; 事件B表示“最后取到的是2号球”.

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精炼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的基础知识 1、统计调查的两种基本形式: 普查:对调查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部分进行调查;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的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不带单位); 平均数:对于n 个数12,,,n x x x ,我们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几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时,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或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其中n 为样本容量,x 为样本平均数; 标准差:S ,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 频数:将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叫做该小组的频数; 频率: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 频数和频率的基本关系式:频率 = —————— 各小组频数的总和等于样本容量,各小组频率的总和等于1; 扇形统计图:圆表示总体,扇形表示部分,统计图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360°× 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会填写频数分布表,会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频数 样本容量 各 基 础 统 计 量 频 数 的 分 布 与 应 用 2、 3、

二、概率的基础知识 必然事件: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 2、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概率:某件事情A 发生的可能性称为这件事情的概率,记为P(A); P (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0<P(不确定事件)<1; ★概率计算方法: P(A) = ———————————————— 例如 注:对于两种情况时,需注意第二种情况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例:①袋子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红球3个,白球2个,取出一个球后再取出一个球,求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 1 10 ②袋子中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红球3个,白球2个,取出一个球后放回 ..,再取出一个球,求两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 4 25 1、确定事件 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总数 所有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运用列举法(常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

人教版 高中数学 2.2.1条件概率学案 选修2-3

人教版高中数学精品资料 高中数学 2.2.1条件概率学案 新人教A 版选 修 2-3 基础梳理 1.条件概率. 条件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 含义 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作 P (B |A ) 读作 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 计算 公式 ①缩小样本空间法:P (B |A )=n (AB ) n (A ) ②公式法:P (B |A )=P (AB ) P (A ) P (B |A )与P (AB )的区别:P (B |A )的值是AB 发生相对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大小;而P (AB )是AB 发生相对于原来的总空间而言. 2.条件概率的性质. (1)有界性:0≤P (B |A )≤1; (2)可加性:如果B 和C 是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自测自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P (B |A )<P (AB ) B .P (B |A )= P (B ) P (A ) 是可能的 C .0<P (B |A )<1 D .P (A |A )=0

2.已知P (AB )=310,P (A )=3 5,则P (B |A )等于(B ) A.950 B.12 C.910 D.1 4 3.将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各掷一次,设事件A ={两个点数互不相同},B ={出现一个5点},则P (B |A )=(A ) A.13 B.15 C.16 D.112 解析:出现点数互不相同的共有6×5=30种,出现一个5点共有5×2=10种, 所以P (B |A )=1030=1 3 .故选 A. 不注意区分条件概率P (B |A )与积事件的概率P (AB )致误 【典例】 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6个黄色的乒乓球,4个白色的乒乓球,每次抽取一球,取后不放回,连取两次,求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黄球的概率. 解析:记“第一次取到白球” 为事件A ,“第二次取到黄球” 为事件B ,“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黄球” 为事件C . 在事件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袋中只有9个球,其中3个白球,故此时取到黄球的概率为P (C )=P (B |A )=69=23或者P (C )=P (B |A )=P (AB )P (A )=4 1525 =2 3 . 【易错剖析】应注意P (AB )是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的概率,而P (B |A )是在事件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若混淆这两个概念,就会出现如下错解: 记“第一次取到白球”为事件A ,“第二次取到黄球”为事件B ,“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黄球”为事件C , ∴P (C )=P (AB )= 4×610×9=4 15 . 基础巩固 1.已知P (B |A )=13,P (A )=2 5,则P (AB )=(C ) A. 56 B.910 C.215 D.1 15 解析:P (AB )=P (B |A )·P (A )=13×25=2 15 .故选C. 2.把一枚硬币抛掷两次,事件B 为“第一次出现正面”,事件A 为“第二次出现反面”,则P (A |B )等于(B )

1条件概率

§2.2.1条件概率 知识点 1.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记作“)(A B P ”。 2.由事件A 和B 所构成的事件D ,称为事件A 和B 的交(或积),记作 3.条件概率计算公式:)(A B P 数发生的条件下基本事件在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发生的条件下在A B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 B A = 总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总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 B A =)()(A P B A P = )0)((>A P 一 问题分析 问题1: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 “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事件=B “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求: (1)事件A 发生的概率; (2)事件B 发生的概率; (3)已知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再B 发生的概率。 问题2: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思考: (1) 三名同学中奖的概率各是多少?是否相等? (2) 若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那么第二名同学中奖的概率各是多少? (3) 在(1)和(2)中第二名同学中奖的概率是否相等?为什么? 二 典型例题分析 例1:抛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A {出现的点数是奇数}=}531{,,,=B {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3,2,1{,若已知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求出现的点数是奇数的概率。 例2: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个是女孩,问这时 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 例3: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一百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 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 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也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例4: 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a (单位: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

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73194

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73194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要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这“三数”来说明. 一、正确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2.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唯一.众数着眼于对各数出现的次数的考察,这就告诉我们在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时,既不需要排列,又不需要计算,只要能找出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当一组数据中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就是我们所要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3.中位数中位数就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二、注意区别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但它们描述的角度和适用的范围又不尽相同.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种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那得看数据的特点和要关注的问题. 三、能正确选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所以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可以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极差、方差、标准差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大小的量. 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二、方差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波动大小的特征的量.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简记先求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求平均数.一组数据x1、x2、x3、…、xn 的平均数为x ,则该组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 三、标准差 在计算方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方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在实际的应用时常常将求出的方差再开平方,此时得到量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即标准差=方差. 四、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关系

条件概率(教案)

2.2.1条件概率 寿阳县第一职业中学` 付慧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条件概率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点:条件概率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探究: 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 若抽到中奖奖券用“Y ”表示,没有抽到用“Y”,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可能:Y Y Y,Y Y Y和Y Y Y.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 则B 仅包含一个基 本事件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 1 () 3 P B=. 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 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 Y Y和Y Y Y.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 Y Y.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 奖券的概率为1 2 ,不妨记为P(B|A ) ,其中A表示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 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 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A 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 中,从而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使得P ( B|A )≠P ( B ) . 思考:对于上面的事件A和事件B,P ( B|A)与它们的概率有什么关系呢? 用Ω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体,则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Y Y Y, Y Y Y,Y Y Y}.既然已知事件A必然发生,那么只需在A={Y Y Y, Y Y Y}的范围内考虑问题,即只有两个基本事件Y Y Y和Y Y Y.在事件A 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于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即AB 发生.而事件AB 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 Y Y,因此 (|) P B A=1 2 = () () n AB n A .

条件概率

第四节条件概率 一、条件概率 二、乘法定理 三、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四、小结

将一枚硬币抛掷两次,观察其出现正反两面的情况,设事件A 为“至少有一次为正面”,事件B 为“两次掷出同一面”. 现在来求已知事件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解:分析样本空间}. , , , {TT TH HT HH S =()P B =事件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记为 ),(A B P 31)(=A B P 则).(B P ≠4341=()P AB =. , 为反面为正面设T H 引例1 一、条件概率 },,{},,,{TT HH B TH HT HH A ==21.42=() P A

) ()()(B P AB P B A P =同理可得为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条件事件不能是不可能事件条件事件不能是不可能事件,,概率总大于0. . ) ()()(,0)(,,条件概率发生的发生的条件下事件为在事件称 且是两个事件设B A A P AB P A B P A P B A =>定义定义::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

例1.家有枣树(Luxun's Jujube Tree) 鲁迅在散文里说道鲁迅在散文里说道::自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 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如果我们还不知道另一棵是什么树, 求另一棵也是枣树的概率.

不妨设另一棵可能是榆树不妨设另一棵可能是榆树((或槐树或槐树,,等等等等),),),则事件则事件 “院子里有两棵树院子里有两棵树””为样本空间为样本空间,,其元素构成为 ()P A B =S ={(={(枣枣,枣),(),(枣枣,榆),(),(榆榆,榆)} 事件B :已知一棵是枣树已知一棵是枣树,,(即有一棵是枣树即有一棵是枣树);); 事件A :另一棵也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则二者的交事件为则二者的交事件为::两棵都是枣树两棵都是枣树。。 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P AB P B =1/32/312 =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高中数学之概率与统计 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A)=)()(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依公式 ()m P A n = 求值;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A)+P(A )=P(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n(k)=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 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例1. 在五个数字12345,,,,中,。 例2. 若随机取出三个数字,则剩下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结果用数值表示). [解答过程]0.3提示:13 35C 33. 54C 10 2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