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考试试题B

南通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考试试题B

南通大学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考试试题 B

(闭卷)

使用班级中文师范062、中文师范063 出卷日期 2009年6月5日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青春之歌》以为中心,展现了她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的成长道路。

2.郭沫若创作话剧《》的主要目的是“为曹操翻案”。

3.1985年,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宣言。

4. 的小说描绘了苏北水乡风情,代表作品有《受戒》等。

5.张艺谋的成名影片《红高粱》是根据________的小说改编。

6.古华的小说《》曾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7.“枫杨树故乡”系列小说的作者是。

8.徐迟的《》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性作品。

9. 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小说有《灵山》等。

10.“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出自诗歌《》。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正确一项的序号填写在()中。

1.“西藏系列”是( )的小说创作。

A马原 B余华 C格非 D张承志

2.下面女性作家中被归属于“新生代”作家的是

A铁凝 B张洁 C残雪 D陈染

3.下面十七年小说中不属于革命历史叙事的是( )。

A《红旗谱》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创业史》

4.田汉话剧《关汉卿》中的关汉卿具有( )精神

A“铜豌豆” B“铁豌豆” C“铜蚕豆” D“铁蚕豆”

5.下面改革小说中,由张洁创作的是( )。

A《乔厂长上任记》 B《沉重的翅膀》 C《花园街五号》 D《改革者》

6.下面对朦胧诗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七八十年代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B注重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的运用

C主要诗人有北岛、舒婷和韩东等。 D早期阵地是民间刊物《今天》

7.( )的小说表现了苏州特有的文化与风俗,赢得了“小巷文学”和“苏州文学”的美称。

A苏童 B陆文夫 C高晓声 D张贤亮8.下面作品中( )不属于新写实小说。

A《风景》 B《烦恼人生》 C《现实一种》 D《一地鸡毛》

9.在以下话剧中,( )是由高行健和刘会远合作编剧的。

A《绝对信号》 B《车站》 C《野人》 D《彼岸》

10.下列小说中以一个亡灵为视角来进行叙事的是( )。

A《虚构》 B《伏羲伏羲》 C《风景》 D《山上的小屋》

三、名词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马原的“叙述圈套”

2.“现代派”小说

3.第三代诗人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卷新人教版

平阳县五年级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部分(35分) 一、书写平台。(5分) 1.书写要求:字迹端正,卷面整洁。(3分) 2.请将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方格里。(2分)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选出下列每小题中错误的一项..... ,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3.A.揩.眼泪kāi B.翁媪.ǎo C.匕.首bǐ D.造诣.zh ǐ ( ) 4.A.咀嚼.jué B.扒.手bā C.哄.骗hǒng D .调.度diào( ) 5.A.疾弛 B.迫不及待 C.噩耗 D.脊梁 ( ) 6.A.清晰 B.陪不是 C.羞愧 D.抖擞 ( )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把对应词语的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3+3=6分) A.垂头( )气 B.( )声屏气 C.百折不( ) D.美( )美奂 E.完( )归赵 F.扶危( )困 7.德国军官离蜡烛越来越近,在场的人都 ,生怕露馅。 ( ) 8.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并不在 的金色大厅或歌剧院,而是在城郊的小酒馆里。( ) 9.白血病女孩徐天韵虽历经病痛的折磨,但她依然 地与之抗争。( ) 四、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2+2=6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热爱艺术的朋友们,切不可错过这次难得的艺术盛宴.. 。 B.草原之行,带给我的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感受的是眼睛,打动的是心灵。 C.他们一起享用了一桌满是山珍海味的盛宴.. 。 D.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奏会上,我们尽情享受着音乐的盛宴..。 11.下面语句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 A.获得资料的途径有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南通大学计算机期末复习30题.doc1

1.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包含那些行为和活动? 答:①从客观的立场来看,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认识主体立场来看,信息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②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下列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 存储、信息的施用。 2.什么是信息技术?他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①信息技术指是的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②基术的信息技术包括: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③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它包括通信、广播、计算机、微电子、遥感遥测、自动控制、机器人等诸多领域。 3.什么是信息化?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什么特点? 答:①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使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 ②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既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基础和推动作用,又要使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升级的强大动力。 4.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如何相互转换? 答: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只需要将二进制数的每一位乘上其对应的权值然后累加起

来既可。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可以采取“除以2取余法”。 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要每一个八进制数改写成等值的3位二进制即可。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时,整数部分从低位向高位方向每3位用一个等值的八进制数来替换,最后不足3位时在高位补0凑满3位。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只要每一个十六进制数改写成等值的4位二进制即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时,整数部分从低位向高位方向每4位用一个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来替换,最后不足4位时在高位补0凑满4位。 5. 无符号整数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其表示范围如何确定? ①无符号整数常常用于表示地址、索引等正整数 ②8个二进位表示的正整数其取值范围是0~255(28-1) 16个二进位表示的正整数其取值范围是0~65535(216-1) 32个二进位表示的正整数其取值范围是0~232-1 6.什么是ASCⅡ字符集?ASCⅡ字符是怎样表示和存储的? ①目前计算机中使用的最广泛的西文字符集 ② ASCⅡ字符集共有128个字符,包括96个可打印字符(常用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和32个控制字符,每个字符使用7个二进位进行编码。一个字节存放一个ASCⅡ码,此时每个字节中多余出来的一位(最高位)在计算机内部通常保持为“0”,而在数据传输时可做奇偶校验位。 7.计算机在逻辑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①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系统总线与I/O端口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学期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第二十二章赵树理 一、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与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答:1、描写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了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入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没有做到的。 2、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学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更进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以及所面对的矛盾。 3、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 4、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直接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 二、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 答: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文学,都影响巨大。 赵树理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特定的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在解放区,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民众在推翻了封建统治之后获得了初步的经济和政治的翻身之后,随即要求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比较通俗而又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文化艺术,呼唤贴近他们生活的能与他们气息相通的作家。赵树理

以及大批实践了“赵树理方向”的作家适应了这种历史要求。这其实是新一代作家,这代作家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有着最亲切、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赵树理即是深深根植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 赵树理追求大众化主要是出于一种生活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与农民进行精神对话的内在需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够忠实的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的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农民所接受。这批作家首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 三、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和改造。 答:赵树理的小说多采用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以说唱文学为基础。1、赵树理小说扬弃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完整性的特点。 2、把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说明快简约。 3、语言上具有口语化特点,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二十三章小说(三) 一、简述40年代暴露讽刺小说的创作状况 答:暴露讽刺小说的浪潮在40年代由张天翼带头掀起,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 1、1938年张天翼在《文学阵地》上发表讽刺名作《华威先生》,并因而在国统区内掀起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的长时间的争论。小说塑造了一个“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毕业水平检测试卷新人教版

平阳县小学毕业水平检测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送自己一份满意的新年礼物吧! 一、书写。(10%) 1.本卷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5% 2.请将下面句子抄写在方格里,书写工整、行款整齐。5% 生活已张开臂膀迎向我,我已做好准备,准备开创明天的美好生活。 二、基础积累。(35%) 3.读拼音,写汉字。4% y í yí jié j ié 挪( ) 怀( ) ( )然不同 张灯( )彩 4.根据语境和拼音,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6% “向前走”是一种生命cháng tài( ),走过suì yuè( )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chén yān( ),我们的民族向前走。总有一种力量j ī lì( )我们向前走。“走”不仅强调jiǎo tà shí dì( ),也蕴含沉甸甸的zé rèn( )和力量。 5.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2% (1)“通过提练,我们发现了隐藏在这种植物体内独有的元素。”句中错字为( ),改为( )。 (2)“名胜古迹”一词中“胜”可以解释为( )。 (3)“粗糙”的反义词是( ),“追根求源”的近义词是( )。 (4)居里夫人的美丽( )在于容貌,( )在于心灵和人格。(填写关联词语) (5)“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6)《灯光》由现在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这种写作方法称为( )。 (7)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我们阅读过他的作品《 》。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栅格数据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

栅格数据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5.4 南通大学地科院 江浩田

摘要:栅格数据是结构是GIS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本文对栅格数据的属性、小、形状等做出一些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其中重点在几种数据结构上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和讲解,包括栅格矩阵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结构,在曲面数据结构中还有TIN的曲面数据结构和规则网格的曲面数据结构,以上的数据结构在不仅在GIS中运用广泛,而且在其他地理数据收集、索引、处理等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数据结构、模型、网格、编码、地理处理、顺序、组织一、栅格数据结构的定义 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二、栅格数据的表达方式 (1) 栅格数据是按网格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或颜色的列阵数据。栅格数据是大小相等分布均匀、紧密相连的像元(网格单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一个单元(象素)的位置由它的行列号定义,所表示的实体位置隐含在栅格行列位置中,数据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或指向其属性的指针。 (2) 点实体由一个栅格单元来表示; 线实体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栅格像元表示; 面实体(区域)由具有相同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块集合来表示。

(3) 栅格数据结构表示的是二维表面上地理要素的离散化数值,每个网格对应一种属性。网格通常是正方形,有时也采用矩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4)格单元的取值方法: 中心点法:取位于栅格中心的属性值为该栅格的属性值。 面积占优法:栅格单元属性值为面积最大者。 重要性法:取重要的属性值为栅格属性值。用于具有特殊意义的较小地物。 长度占优法:每个栅格单元的值由该栅格中线段最长的实体的属性来确定。 三、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比较 (1)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矩阵结构(直接栅格编码)在计算机中,直接栅格编码文件是以行为记录单位,按行存储地理数据的。由点、线和多边形组成的矢量数据都可以转化成对应的栅格数据。栅格数据结构为一个8*8阶的矩阵,代表空间分辨率为8行*8列的一个栅格数据。如果矩阵的每个元素都计算机里用一个双字节的数值来存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册》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青年》: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18年初,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该刊由上海迁京。1920年9月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在?五四?前夕倡导文化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陈独秀关于文学改良的文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想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出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人的文学?: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中首先提出的。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

浙江平阳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解析

九年级数学试卷 温馨提示: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参考公式: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 选,均不给分) 1.在0、2、﹣1、﹣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为(▲) A.0 B.2 C.﹣1 D.﹣2 2.近两年,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创造了约180000个就业岗位,将18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8×105B.1.8×104C.0.18×106D.18×104 则∠C的度数为(▲) A、115°B.75°C.95°D.无法求 4.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俯视图是(▲) 5. 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 ∠COD=100°,则∠C的度数是(▲) A. 80° B. 70° C. 60° D. 50°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的坐标是(▲) A.(1,2) B.(﹣1,﹣2) C.(﹣1,2) D.(﹣2,1) 7.抛物线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

函数解析式为 ,则、的值为( ▲ ) A . B . C . D . 8.受季节的影响,某种商品每件按原售价降价10%,又降价a 元,现每件售价为b 元, 那么该商品每件的原售价为 ( ▲ ) A . 110%a b +-元 B .(110%)()a b -+元C .110% b a --元 D .(110%)()b a --元 9.一个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min 内只进水 不出水,在随后的8min 内即进水又出水,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 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 (L )与时间x (min )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则每分钟的出水量为( ▲ ) A .5L B .3.75L C .2.5L D .1.25L 10.如图,放置的⊿OAB ,B ⊿BA 1B ,⊿BAB ,…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边AO 在y 轴上,点B ,B …都在直线O B 上, 则A 2017的坐标是( ▲ ) A.(2017,20173) B.(20173,2017) C.(2017,2018) D.(20173,2019)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 12.若a=4,b=2,则a+b=__ ▲____. 13.如图,在Rt △ABC 中,∠ACB=90°,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点F 是AD 的中点.若AB=8,则 EF= ▲ . 14.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2,5,x ,y ,2x ,11的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_____. 15.如图,O 为坐标原点,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OACB 是平行四边形,54sin = ∠AOB ,反比例函数)0(>=k x k y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 ,与BC 交于点F 。若点F 为BC 的中点,且△AO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 一、关于“现代” 二、分期问题 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 导论 一、关于“现代”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 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表现对象: 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 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②创作手法: 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 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 ③重视思想理论 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 传:感悟式、评点式 (2)联系 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 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 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 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 3、小结: 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 重视学习、吸收、借鉴 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 二、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 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 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 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 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 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 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 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 自我的认识动力 “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由文学如何实践与表现这一不断演变的人的观念,而构成、丰富、发展。 3、文学现代化首先变革的几个方面: (1)文化机制的变革 ①印刷、著作等相关法律保障文学活动 ②报刊、书籍、现代出版业发展

温州市平阳县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温州市平阳县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认真理解,正确填空(共20分) (共12题;共20分) 1. (1分)十分位上是9,百分位是是2,千分位上是8,这个数是________. 2. (4分)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68分= ________小时5200千克= ________吨 3升400毫升= ________升 32时= ________日 3. (2分)把下列小数按要求归类.(按题中小数的顺序填写) 0.909 0.90 0.009 0.09 0.990 90.00 ________ ________ 4. (4分)在计算32+32÷4时,应先算________法,再算________法. 5. (1分)计算 (1)260×18=________

(2) 4218-1439+427=________ 6. (1分) 6 7.23去掉小数点,它就扩大到原数的________倍。 7. (1分)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0,丙数是________。 8. (2分) (2019四下·长春期中) 3.054≈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0.0463≈________(精确到百分位) 9. (1分)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10. (1分) (2019四下·明光期末) 从一张长20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剩下的图形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1. (1分)小青参加答题游戏,共做20道题,得52分.已知做对一道题得5分,不做得0分,做错倒扣2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有做的题一样多.问小青做对________道题? 12. (1分) 390除以42与36的差,商是________.这题是求________,要用________作被除数,用________作除数.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12分) (共6题;共12分) 13. (2分) (2019三下·龙岗期中) 下面4组数字和文字中,数字和文字都是轴对称的有()。 A . 0和禾 B . 8和水 C . 8和王 D . 2和目 14. (2分) (2019四下·枣庄期中) 将一根18cm长的木条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最长的一根不能超过()厘米。 A . 7 B . 8 C . 9

OS课程设计报告书

南通大学计算机学院 操作系统教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1.优先级调度算法 2.首次适应算法 专业班级软外122 学生姓名宋俞璋 学号1213122050 指导教师周建美 日期2014年7月3日

目录 一级目录1……………………………………………………………页码一级目录2……………………………………………………………页码…………

1.课程设计题目: (1)设计一个按优先级调度的算法实现处理机调度 (2)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管理内存 2.课程设计目的: (1)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本实验要求用高级语言编写模拟进程调度程序,以便加深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快、进程队列等概念,并体会和了解优先级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2)一个好的计算机系统不仅要有足够的存储容量,较高的存取速度和稳定可靠的存储器,而且能够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这些主存空间。当用户提出申请主存空间的要求时,存储管理能够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析主存的使用情况,找出足够的空间分配给申请者;当作业运行完毕,存储管理要回收作业占用的主存空间。本实验实现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下,采用最先适应算法对主存空间进行分配和回收,以加深了解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 3. 课程设计要求: 实验一: (1)假设系统中有3~5个进程,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来代表。进程的优先数、要求运行时间和估计运行时间由用户程序任意设计,且优先数越低,优先级越高。调度时,总是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进程运行。 (2)为了调度方便,设计一个指针指向就绪队列的第一个进程。另外再设一个当前运行进程指针,指向当前正运行的进程。 (3)处理机调度时,总是选择已经到达队列的优先级最高的进程运行。为了采用动态优先级调度,进程每运行一次,其优先级就减1。由于本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对被选中进程并不实际启动运行,而只是执行: 优先数加1和估计运行时间减1 用这个操作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 (4)进程运行一次后,若剩余的运行时间不为0,且其优先级低于就绪队列的其他进程的优先级,则选择一个高优先级进程抢占CPU;若剩余运行时间为0,则把它 的状态改为完成状态“C”,并撤出就绪队列。 (5)若就绪队列不空,则重复上述的步骤(3)和(4)直到所有进程都运行完为止。 (6)在所设计的程序中应有显示或打印语句,以显示或打印每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字、运行一次后进程的变化以及就绪队列中的各进程排队情况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部编版平阳县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业检测试卷(有答案)-精品

四年级下册期末学业检测试卷 (检测时间:90分钟) 【基础部分】(40分) 一、书写。(5分) 1.本卷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3分) 2.请将句子工整地抄写在方格里。(2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注音是错.的,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A.画卷.(ju àn) B.即.(j í )使 C.呼应.(yīng ) ( ) 2.A.旧曾谙.(āng) B.拮据.(j ū ) C.逃难.(nàn) ( ) 3.A.折.(zh ē)腾 B.动弹.(dàn) C.的.(dí)确 ( )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4.A.荣华富贵 B.无恶不做 C.成群结队 ( ) 5.A.与世长辞 B.不假思索 C.辽阔无限 ( ) 6.A.轻而意举 B.不速之客 C.梦寐以求 ( ) 四、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7.我们不应该( )体力劳动。 A.轻蔑 B.轻视 C.无视 8.他( )着远方的群山,心潮起伏。 A.凝视 B.注视 C.俯视 五、查字典,根据意思填空。(4分) 9.小明不认识“颜色各异”中的“异”字。他在字典“部首目录”中查到( )部,然后在“检字表”的第( )画中找到“异”。翻开字典,他看到了“异”字的义项(如右图)。他认为,“颜色各异”中的“异”应该选择第( )项。 六、在横线上填一组动词,最恰当的是( )。(2分) 题次 基础部分 阅读部分 习作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得分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新月派”诗歌的创作特色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鲁迅作品中的“国民性”思想。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期末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后迁京,并从1918年1月号起改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给该刊撰稿,实际上就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由于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也就借北大的学术自由空气而推波助澜,并终于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钱玄同是语言文字学家,他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文字进化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态度甚为激烈。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个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最初的成员都是当时的留日学生,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为核心,包括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等,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有《创造季刊》、《创造月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月刊。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以及田汉的戏剧,都典型地代表了创造社这种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精神上的孤独、愤懑和反抗;表现上的主观、抒情。)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