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导

合集下载

慢性盆腔疼痛有哪些症状?

慢性盆腔疼痛有哪些症状?

慢性盆腔疼痛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疼痛症状,尤其是慢性盆腔疼痛的早期症状,慢性盆腔疼痛有什么表现?得了慢性盆腔疼痛会怎样?以及慢性盆腔疼痛有哪些并发病症,慢性盆腔疼痛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慢性盆腔疼痛常见症状:下腹痛*一、症状慢性盆腔疼痛(CPP)是一个非特指的名词,它包括了腹腔镜检查容易发现的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也包括了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通常是妇科以外疾病)如肠道激惹综合征,还包括了非躯体性(精神源性)疾病。

*二、症状:下腹部疼痛,故临床上又将盆腔痛称为下腹痛。

1、心理性盆腔疼痛:1)主要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后背部疼痛:下腹部疼痛可以是整个下腹部,也可以是双侧或单侧髂窝处,或是无明显定位,常伴有阴道不适,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钝痛或隐痛;患者说不清疼痛加重和缓解与何种因素有关;抑郁:疼痛由性交引起或加重,但不影响性生活。

患者抑郁症状显著,如无食欲、疲倦、失眠、性欲丧失或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或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有时直接对医师发怒。

有些患者将所有情绪均躯体症状化,或否定压抑,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满足;异常疾病行为:她们有一种躯体偏见,深信自己患有疾病,对医师的保证无反应,坚持她们的疼痛症状,尽管她们寻求治疗,医师尽全力进行治疗,但她们一直有疼痛。

*三、体格检查1、心理精神检查:常伴有神经质样症状,给医师印象是患者筋疲力尽,情绪抑郁或焦虑、紧张、易激动,虽疼痛难忍,但检查不出阳性体征。

心理学调查而是对病情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作为日后评价病情进展或治疗措施疗效的基础。

应向患者说明这层含意,以得到充分配合。

2.体格检查在指导患者放松腹部、大腿和阴道口肌肉以减轻检查时不适的同时,可了解患者控制肌肉紧张的程度。

肛诊触及肛提肌和梨状肌引起疼痛,提示有盆底肌紧张痛,不适的感觉通常表现为盆腔受压感和向骶部的放射痛,接近肛提肌的附着点。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

妇科诊疗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若盆腔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盆腔炎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一、诊断中医病名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关内容拟定。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妇产科学》教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出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相关内容拟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湿热瘀结证症状: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带下色黄质稠,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干燥,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盆腔积液肚子疼怎么办,治疗盆腔积液的方法

盆腔积液肚子疼怎么办,治疗盆腔积液的方法

盆腔积液肚子疼怎么办,治疗盆腔积液的方法关于《盆腔积液肚子疼怎么办,治疗盆腔积液的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骨盆是女士关键的一个位置,另外也是非常容易出現病症的一个位置,盆腔积液便是普遍的一种女士妇科病。

盆腔积液便是骨盆位置出現炎症性液體的病症。

盆腔积液会造成下腹痛等问题。

那麼盆腔积液肚子痛应当怎么治疗呢?一: 中医治疗方式1: 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占多数,论治以清热祛湿。

活血化淤主导。

2: 方药用价值紫丹参18g、白芍15g、甘松12g、桃仁9g、金银花茶30g、蒲公英花30g、薏苡仁12g、丹皮9g、生地9g。

痛深时加延胡索9g。

一些病人为寒凝气滞血瘀型,论治为行气活血、益气活血。

常见桂枝茯苓汤交互。

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茯苓9g、黄芩15g。

二: 用药治疗1: 再用镇痛药物时,也可另外选用α-糜蛋白酶5mg 或透明质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天1次,5~10次为一治疗过程,便于黏连和发炎的消化吸收。

2: 某些病人部分或全身出現过敏症状时要断药。

在一些状况下,抗生素与地塞米松另外运用,内服地塞米松0.75mg,每天3次,断药时留意慢慢减药。

三: 手术医治1: 有硬块如输卵管积水或双侧输卵管卵巢囊肿行得通手术医治;存有小的感染灶,反复造成发炎发创作者亦宜手术医治。

手术治疗以完全痊愈为标准,防止遗留下疾病还有发作的机遇,行一侧附件摘除术或孑宫全摘除术加双侧附件摘除术。

对年青女性应尽可能保存卵巢。

慢性盆腔炎单一治疗法实际效果较弱,选用综合性医治为宜。

四: 一般医治1: 消除病人思想顾虑,提高医治的自信心,提升营养成分,锻炼,留意合理安排时间,提升机体抵抗能力。

五: 物理治疗方法1: 湿热的良好刺激性可推动骨盆部分血液循环系统。

改进组织的营养成分情况,提升基础代谢,便于发炎的消化吸收和消散。

常见的有中短波、低频治疗仪、正离子透入(可添加各种各样药品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盆腔炎用药指南

盆腔炎用药指南

盆腔炎用药指南【概述】盆腔炎示妇女常见疾病,即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多发生于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以有妇科手术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急性者发病危急、症状严重,可因败血症危及生命,慢性者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

因为子宫与输卵管相邻而其内腔相同,输卵管与卵巢及盆腔腹膜均互相邻近,盆腔腹膜与盆腔的结缔组织仅一膜相隔且有淋巴相通。

因此,一个盆腔器官的炎症,尤其是较严重的炎症,极少孤立存在而不影响其邻近器官及组织。

在急性盆腔炎中以输卵管最常受累,且病理改变较明显,而其邻近器官的受累程度可轻重不一。

【诊断要点】1.症状和体征(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月经异常和不孕。

(2)检查宫颈举痛,盆腔器官压痛,附件包块和压痛。

2.辅助检查(1) C反应蛋白升高。

(2)血沉增快(≥20mm/h)。

(3)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

(5) 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药物治疗】1.支持治疗(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2)注意营养及液体摄入。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高热时物理降温,缓慢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

(5)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及阴道灌洗。

2.物理疗法盆腔炎急性期不宜使用,慢性期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热水坐浴:一般用苯扎氯铵溶液1:1稀释坐浴,水温为40°,一日1次,每次10-20分钟。

5-10次为一疗程。

3.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最好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而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治疗盆腔炎所选择的抗菌药物必须同时对需氧菌(包括淋病奈瑟菌)、厌氧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有效。

对轻度感染可选择口服抗菌药物,对中重度感染应选择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抗菌药物,常需联合用药。

【注意事项】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最好取阴道分泌物培养细菌并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出现以下情况,应转送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浅谈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药用治疗方法

浅谈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药用治疗方法

浅谈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药用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药用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分析系统有效地治疗措施。

方法展开有效地对照实验方法,收集1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运用克林霉素治疗,实验组65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

在实验过程中,对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注意患者身体的变化。

两个月的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身体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统计,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权威性,在对患者的数据统计中,实验组患者的实验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经过反复验证,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结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疾病时,采用妇科千金片配合传统克林霉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本文结合对130例慢性盆腔炎疾病患者的调查实验分析,分析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探究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药用治疗方法。

关键词:妇科千金片;慢性盆腔炎;临床药用治疗前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其盆腔腹膜、周围结缔组织慢性炎症。

慢性盆腔炎是对女性具有较强危害性的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月经异常、精神不振、失眠等。

在慢性盆腔炎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易复发、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如:宫颈炎、阴道炎以及宫颈糜烂等。

妇科千金片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的功效,对于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实验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的1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记录患者身体数据。

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在22岁到46岁,平均年龄在35岁,患者的病龄在3个月到2年。

其中已婚病例为124例,未婚病例为6例。

曾经患有急性盆腔炎患者120例。

慢性盆腔炎是对女性具有较强危害性的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月经异常、精神不振、失眠等。

在慢性盆腔炎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易复发、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如:宫颈炎、阴道炎以及宫颈糜烂等。

慢性盆腔炎疼痛治疗新思路

慢性盆腔炎疼痛治疗新思路

[ 6]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医 政 司 . 2 2个 专 业 9 5个 病 种 中 医 诊 疗 方 案
( 合订本 ) [ s ] .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医 政 司 , 2 0 1 0: 7 8 — 8 0 .
[ 7] 罗社文 , 李 友林. 咳嗽变 异性 哮喘 的中 医证候学 研 究 [ J ] . 北 京 中医 药 大学 学 报 : 中医I 临床 版 , 2 0 0 7 ,1 4 ( 3 ) : 1 l 一 1 4 .
天 之本 受 累 , 气 血生 化 失 常 , 必有虚证 , 不 荣 则 痛 。 王
嘉 梅 以 补 中益 气 汤 为基 础 方 治 疗 慢 性 盆 腔 炎 有 效
率达 9 3 %。
长, 给 病人 带 来精 神 上 的压 力 和 经 济 上 的 负 担 , 基 层
医 院患 者 得不 到 彻 底有 效 的 治疗 。
2 治 疗 新 思 路
《 素问 ・ 举 痛 论 》《 金 匮要 略 ・ 妇 人 杂 病 脉 证 并 治》 《 妇人 大 全 良方 》 等 多种 古 籍记 载 , 慢 性 盆 腔 炎 疼
痛 的发 生 是 由 于经 期 胞 宫 胞 脉 空 虚 、 气血不足 , 若 房
室 不节 , 摄 生不 慎 , 则风寒之邪 内侵 , 客于胞宫胞 络 ,
交痛 ) , 病 因复杂 , 辨 证分 型治 疗较 繁琐 , 且 过 程 较
疲、 血瘀 兼 肾虚等 。 章 勤等 … 以 “ 久病多虚 , 久病 多瘀 ” 的 理 论 为 依 据, 提 出 了从气 虚血瘀 论治 的 思路 , 取得 了较好 病 久 必 使 气 血衰 少 , 且 后
1 病 因 病 机
笔 者认 为 , 疾病 发 展 过程 , 可 因患 者 的 先天 禀 赋 、 长 期用 药所 伤 、 病机 转化 等不 同 , 但 据其 临床 表现 均有 正 气不 足 的一 面 , 本 病 的核 心 病 机 是气 虚血 瘀 。 以上

最新:盆腔炎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最新:盆腔炎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最新:盆腔炎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盆腔炎性疾病(p∣e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是妇女常见疾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感染时的炎症的总称。

盆腔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多发性、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腹坠胀、疼痛、肢体酸痛等,患者承受较大痛苦的同事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发现、诊断及治疗,病情可能继续发展持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未能及时治疗或彻底治疗可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症、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不孕、慢性盆腔疼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

但是对于盆腔炎性疾病来说,治疗原则仍是以抗生素抗炎治疗为主,在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通常分为内源性病原体和外源性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主要来自阴道内原有寄居病原体(包括需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均等;及厌氧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脆弱类杆菌等)。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

总的来说用药原则为:药物毒性小、种类少,联合用药可取的较高疗效。

目前来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技术不断提高等相互配合,对临床上得到针对性抗生素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多数PID可能完全治愈。

一般在未知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或无条件做药物敏感实验以前,使用需氧菌及厌氧菌兼顾的抗生素,须注意抗生素要求达到足量、足疗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

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应注意以下:(1)熟悉抗生素的抗菌谱及相应的副反应。

(2)药物的配伍原则。

(3)当地致病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

(4)了解发病的高危因素,推测可能致病菌。

(5)根据医院的条件、药物价格、药物疗效、患者依从性等综合考虑,达到个体化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不足2.1盆腔炎性疾病抗生素治疗中的不足抗生素选择及搭配不合理对抗生素抗菌谱了解不够,抗菌谱叠加或不能覆盖致病菌是抗生素治疗不当、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表面肌电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价值

表面肌电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价值

表面肌电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价值谢丽君;徐丽虹;丘苑清【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对于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应用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能纠正盆底肌功能失调,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正常功能,从而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08【总页数】4页(P182-184,223)【关键词】表面肌电;盆底肌训练;扩张疗法;慢性盆腔疼痛【作者】谢丽君;徐丽虹;丘苑清【作者单位】广东省蕉岭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蕉岭 514100;广东省蕉岭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蕉岭 514100;广东省蕉岭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蕉岭 51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9据研究统计,慢性盆腔疼痛(CPP)患者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0%~15%,尤其以年轻女性最为常见[1-2]。

临床认为其是由于医源性因素、疾病或情感压力等原因引起盆底肌肉伸展性丧失、盆底肌肉过度活动,产生触痛点,盆底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的[3-4]。

表面肌电是一种客观评价盆底肌功能的检测方法,有研究显示采用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是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有效的方法[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实践指南是在美国Fred Howard博士的帮助下,由美国妇产科学会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作出合适的决策。但应当声明应用指南时,不应该排斥其它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需要、就医环境和操作方式的不同而灵活变化。

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因为它难于充分治疗和彻底治愈,所以在诊断上它常导致尴尬局面的产生。临床常针对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特异性病因进行治疗,但有时这些病因也不很清楚,所以,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仍然要立足于缓解临床症状。这篇指南的目的就在于为慢性盆腔疼痛的鉴别诊断提供资料,同时综述目前的一些治疗观点和临床证据。

背景: 疼痛是指与实际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因此,疼痛常常是主观的。在无组织损伤或类似病例生理原因的情况下,许多患者也主诉疼痛,这种情况下的疼痛可能有心理基础。如果患者认为她的经历是疼痛,并像遭受组织损伤一样描述这种感觉,这时这种感觉就应被认为是疼痛。以上疼痛的定义尽力避免将疼痛和刺激联系在一起。

慢性疼痛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妇产科文献中,尽管不是全部,但绝大多数文献都定义6月以上试慢性疼痛。如果仅仅从疼痛的持续时间来定义,会导致模糊概念产生,最终导至一些研究中的入选人群的差异。所以,可以被接受的慢性疼痛定义应该界定疼痛的暂时特点、定位、严重程度这些特性。疼痛的暂时特点包括:周期性、间歇性、非周期性。很多学者倾向用非周期性疼痛定义慢性疼痛,因为她们认为导致非周期性疼痛的潜在病因与痛经、性交痛这些周期性疼痛的病因不同;疼痛定位。常认为盆腔足够定位疼痛是足够的,但是,内脏痛常在脐部,感觉模糊,而躯体性慢性盆腔疼痛常常可以精确定位在骶尾关节、后臀部等这样一些更为细致的部位。另外,慢性外阴疼痛可能属于、也可能不属于慢性盆腔疼痛,具体取决于疼痛的定位。所以在综述研究慢性盆腔疼痛的文献时,有必要明确慢性盆腔疼痛是采用哪种定义。

有一种定义认为,非周期性的、持续6月以上的、定位于解剖盆腔的前腹壁、脐部、后腰骶部、臀部的,在程度上足以引起机体功能而需要治疗的这种疼痛,才是慢性盆腔疼痛。同时强调,理学检查未见异常并不能否认患者主观的疼痛感,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并也不能排除盆腔病变。

虽然普通人群中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生率无确切数字,但目前资料显示,在18~50岁人群中,近15~20%者有1年以上慢性盆腔疼痛的历史。

一、慢性盆腔疼痛的流行病学 潜在的慢性盆腔疼痛包括两种:源于内脏的和源于躯体的。源于内脏的具体有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来源的;源于躯体的有:骨盆、韧带、肌肉、筋膜;慢性盆腔疼痛也可分中枢性和外周性的心理或神经疾病;也可按就诊科室将慢性盆腔疼痛分为妇产科和非妇产科原因性;显然,妇产科医生应具有诊断和治疗非非妇产科原因性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能力

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证明,有一些疾病与致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所以虽然不是所有的、但有一些疾病被认为能导致慢性盆腔疼痛。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妇女几种常见的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性膀胱炎、肠易激惹综合征。常见慢性盆腔疼痛的妇科和非妇科原因按证据等级分类。排列如下表。

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的证据分级依据: A级:有很好的、相关性证据证实这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 B级:有有限的、不太相关性证据证实这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 C级:基于专家的意见,认为这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因果关系 排列如下表: 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妇科原因 证据分级 疾病名称 A 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 残留卵巢综合征和卵巢残留综合症(residual ovary syndrome,ovarian remnant syndrome)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盆腔炎 结节性输卵管炎 B 粘连 良性囊性间皮瘤 术后腹膜囊肿 C 子宫腺肌症 不典型痛经和排卵痛 附件囊肿(除外巧克力囊肿) 宫颈管狭窄 陈旧性宫外孕 陈旧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内节育器 排卵痛 残留附件(residual accessory ovary) 有症状的盆腔器官脱垂 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非妇科原因 疾 病 名 称 证据分级 泌尿系统 胃肠道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 其它 A 膀胱恶性肿瘤 间质性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 尿路综合征 结肠癌 便秘 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 肠易激惹综合征 腹部肌上皮疼痛(触发点疼痛) 慢性尾骨痛(后背痛) 不良姿势 纤维性肌肉痛 髂下腹神经痛、生殖股神经痛 盆底肌肉痛(梨状肌、肛提肌痛) 腹部皮神经受手术后瘢痕牵拉或挤压 抑郁症 躯体症状(somatization disorder) B 不可抑制性膀胱收缩(逼尿肌协调障碍) 下背痛(low back pain) 脊髓或骶神经病变 腹腔疾病 神经系统失调 卟碄病 带状疱疹 睡眠障碍 C 慢性尿路感染 复发性、急性膀胱炎 复发性、急性尿道炎 尿石病 尿道肉阜 结肠炎 慢性不全性肠梗阻 憩室性疾病 腰椎受压 关节退行性病变 疝:腹股沟疝、股疝 肌肉紧张或扭伤 脊椎关节强直 腹型癫痫 腹型偏头痛 双向人格障碍 家族性地中海发热 以上很多疾病被认为与慢性盆腔疼痛有关,虽然有些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的关系并未最终确定,但临床的现状是:一旦患者被诊断为慢性盆腔疼痛,医生就作了相应的处理,这种治疗的模糊性使对慢性盆腔疼痛原因和影响的解释遇到了很大困难。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发生率不明,针对其特殊的检查方法也尚未统一,英国一项大的调查发现,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中,与泌尿、胃肠道相关的多于妇科,泌尿占30.8%,胃肠道占37.7%,妇科疾病仅占20.2%,进一步研究表明,慢性盆腔疼痛就诊者中25~50%有1种以上的疾病与之相关,最常见的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疾病有:内膜异位症粘连、肠易激 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

如果有1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受累,常比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引起的疼痛更剧烈。例如,43%的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单一症状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疼痛,而在同时合并胃肠道和泌尿症状者,该数据为71%;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痛经、性交痛比例高,81%有痛经,41%为性交痛,而普通人群中痛经、性交痛的比例仅分别为58%、14%;合并胃肠道,泌尿症状患者,其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更为剧烈。

慢性盆腔疼痛的人群高危因素 大面积人口学调查显示:慢性盆腔疼痛与无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在年龄、种族、信仰、教育、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上并无差异,但离异的,生育年龄妇女更倾向于发生慢性盆腔疼痛。注意:年龄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异的高危因素,在不同年龄段,尽管为大众接受的慢痛诊断标准有所差别,不同的年龄段均可发生慢性盆腔疼痛。

身体原因和性滥交 目前绝大多数文献提示:身体因素和性滥交与各种慢性盆腔疼痛有显著相关性,40~50%慢性盆腔疼痛者有性滥交史,但是否性滥交会导致慢性盆腔疼痛尚不肯定。有性滥交史和高躯体评分者,更易发生非躯体性慢性盆腔疼痛,提示性滥交和慢性盆腔疼痛间的联系可能是心理或神经因素的。

证据显示:性滥交可能导致生物体的物理变化,例如,一项研究显示,在控制了精神病历史干扰的因素后,成人存活者的疼痛阈值降低,也有研究显示性滥交或损伤刺激(特别是腹部、盆腔危险因素)能提高疼痛敏感性,导致持续性疼痛。所以,在慢性盆腔疼痛者中,如果获悉患者曾有滥交史,确认该患者目前有无滥交或类似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盆腔炎性疾病 18~35%盆腔炎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但具体机制不明,也并非所有的盆腔炎,生殖器官损伤都会发展为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是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并不影响以后发展成为慢性疼痛的概率(分别为34%和30%)。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可能是慢性盆腔疼痛的直接原因,同时它也能间接使慢性盆腔疼痛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例如,证据显示,Ems能提高并发尿结石时阴道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这种内脏间的交叉反应在慢性盆腔疼痛中有重要作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Ems妇女在Ems病灶去除后疼痛仍持续存在。

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发现33%有Ems,24%为粘连性疾病,35%未见明显病变,虽然盆腔检查异常与腹腔镜检查异常结果的符合率有70—90%,但有近半数腹腔镜异常患者的术前盆腔检查却为正常。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者有发生慢性盆腔疼痛的高危倾向,它是膀胱的一种慢性炎症,临床上以排尿激惹症状,尿频、尿急,但检查并无能引起以上症状的客观病变。据报道,70%为特征以上患者有慢性盆腔疼痛,因慢性盆腔疼痛就诊妇科的妇女,38—85%有间质性膀胱炎。

肠易激惹综合征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疾病,病因不明,特点是慢性,腹痛和慢性盆腔疼痛伴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它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慢性盆腔疼痛在肠易激惹综合征中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诊断标准(RomeⅡ标准) 一年12月中时间上至少12周有腹部不适或疼痛,症状有下列3条特点中的2条: 1、 排便后疼痛减轻; 2、 疼痛出现伴随大便频率变化; 3、疼痛出现伴随大便形状,外观变化。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肠易激惹综合征,推荐治疗方案是必需的,但它们是可提高诊断效率的亚标准。

1、排便频率异常(≥3次/天或≤3次/周); 2、大便性状变化(波浪状,过硬或过软,水样便),粪便中25%以上有; 3、排便异常(≥25%情况下有排便急迫感,便后不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