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2024《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2024《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2024《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要点解读随着规范的计划免疫和母婴阻断等措施的普及,我国儿童新发HBV感染率已显著下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团队的研究已证实,乙肝母婴传播率已降至极低水平,仅为0.23%。

但由于我国乙肝患者基数大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新发和存量的HBV感染儿童数量仍较多。

为进一步解决儿童乙肝防治难题,明确规范的诊治方案,并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近日,首届全国儿童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学术会议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发布会在京举行。

会上,与会专家对《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乙肝孕妇的抗病毒治疗与新生儿出生后阻断推荐意见1:对于HBVDNA载量超过2×105IU∕ml的孕妇,建议在妊娠24~28周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如果条件有限,无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可采用HBeAg作为替代指标。

推荐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叱吠酯,也可考虑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作为替代药物。

推荐意见2:HBsAg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并同时注射100国际单位的HBIG o随后,在1月龄和6月龄时各接种一剂乙肝疫苗。

如果母婴阻断的第一步未能成功,还需依赖新生儿出生后的阻断措施。

结合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注射,能够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无论HBsAg阴性还是阳性,甚至对于早产或低体重儿,都应重视疫苗接种的种类、剂量、时间以及接种后的应答检测。

对于特殊情况,如危重症新生儿、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实体器官移植的患儿以及HI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疫苗接种更应谨慎对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常规做法是在完成三针疫苗接种后的1~2个月才去检测新生儿的HBsAb或HBsAg水平。

但为了更早地发现、诊断和治疗,建议在接种第二针疫苗后的1~2个月即进行相关检测。

期待未来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以形成更为完善的推荐意见。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治疗部分1-药物、适应症、疗程、监测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治疗部分1-药物、适应症、疗程、监测


普通IFN-和聚乙二醇IFN-2a,疗程至少1 年 (I)。具体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耐受性等 因素进行调整。
11
IFN 治疗后取得HBeAg 血清转换 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病人生存率
1.0 0.8 0.6 0.4 1.0
无并发症患者的比例
P=0.004* 0.8
0.6 0.4 P=0.018*
15
基于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治疗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替比夫定
16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HBeAg阳性慢每日1次口服。 阿德福韦酯 10 mg,每日1次口服。 恩替卡韦 0.5 mg,每日1次口服。 替比夫定 600 mg,每日1次口服。 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 HBeAg 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 少两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且总 疗程至少已达2年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 减少复发。
对82例接受LAM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接受 平均16个月的LAM治疗获得完全应答(HBeAg血清学 转换,HBV DNA检测不到, ALT正常)平均随访44月.
累计复发率%
40 20 0 0 2 4 6 8
巩固治疗 >8 月
10 12
随访月
Chien R-N, et al. Hepatology 2003; 38: 1267-1273. 22
欧洲研究
50 40 100 80
亚洲研究
HBeAg 转换率 (%)
30
40 10 0
29% 24%
31%
HBeAg 转换率 (%)
60
40 20
60% 37%
63/266

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08 年版) 解读

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08 年版) 解读

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08年版)解读任红【关鬟调】l予炎,乙鍪,慢性;治疗;喾理opinio黼曲outtlle2∞8Asi锄pa瑚cA渤嘲ti蚰formeStuIIyoftheLiverguidelinesforchmnichepatitisBmanagementREN醚。

嚣g。

【Keywo冈s】Hepa黼sB,chro斑c;Therapy;Management【nrst洲thor’saddr蝴】尉泐砌z肋日耐∥胁P鳓加8j口励“r_n矗Z够王∽fDlo。

宝弦觑sff}酣船歹扫rW,毪£脚口“r£墨I[臻D挖g譬£辨g£屈f—ve稻i玲西秘e妇藤sde舵es。

Chons唾诫g4疆)oiO,£h糯—E}mnff?,锋咒^口,zg弼JJ@y咖.sfnd.co,胛.c,z鬣太肝病学会近蓦在韩国首尔(seo堪)举行麓第18届亚太肝病学术会议上公布了2008年新版的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筒称新指南,原文冤:ht肇:∥www。

apasl.in簌g珏i&linesHBV叁赶撼)。

该指南是继国际几个著名权戚指南,包括美国肝病学会《2007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购《2007年慢性乙型肝炎管疆专家共识》i2】、Keeffe教授等一组国际专家所作《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Ⅲ等发表后的又一最新国际权威指南。

该指南继承前三版静风格,筒单骥了,共16条建议,以推荐意见或建议的形式出现,每条均标注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非常符合临床一线医师理解指南的实际情况,便予操作。

蔺时,指南将新近出现的抗HBV的新药和方案全部列入,并结合乙型肝炎研究如自然史、基因艇、病毒变异、耐药处理等新数据,使之燹为全面。

指南还对临床遇到的一些特殊HBV感染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原则加以特别推荐。

在研讨时也特别强调了加强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推荐意见l一3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处理。

推荐意见l强调了当决定实施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对患者全面评估和必要沟蘧的重要性。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之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之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之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A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B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C .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D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2 . (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A .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B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C .药物导致肾小球损伤D .药物导致3 . (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A .拉米夫定B .阿德福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4 . (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A .阿德福韦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5 . (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A .阿德福韦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6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A .阿德福韦B .替比夫定C .恩替卡韦D .丙酚替诺福韦(TAF)7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A .拉米夫定B .替比夫定C .恩替卡韦D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F)8 . (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B .TAF的血浆稳定性比TDF低C .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D .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9 . (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A .阿德福韦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10 . (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巩固治疗期的停药复发率重点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巩固治疗期的停药复发率重点

减少停药后复发。 【主题词】 肝炎,乙型,慢性;核苷酸类;治疗结果;停药;复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0462);广东省药学会基金(2012GRS01,2013GRS06)
The
relapse
rates
of
di仃erent
duration
of
extended
consolidation
therapy Liang
贝/m1)。
DNA
治疗药物与停药标准
(adefovirdipivoxil,ADV)30例、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29例、拉米夫定(1amivudine,LAM)20例、替比 夫定(telbivudine,LDT)23例。停药标准:按照2010 年指南停药标准停药。 1.3复发再治疗 治疗。 1.4分组及检测指标 根据2010年指南治疗终点 标准及巩固治疗期长短,分为达标组(A组)和达标 后延长疗程组(B组),其中达标组30例、达标后延 长疗程组72例。根据达标后延长疗程不同将B组 对复发患者再次给予抗病毒
criteria.30 patients meeting the cessation criteria were Group A.72 patients extending consolidation therapy after meeting the cessation criteria therapy.72
Corresponding author:XU Qihuan,Email:xqh032014@163.eom
【Abstract】
hepatitis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帮助na经治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帮助na经治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Ø 加用PEG-IFN 可以防止ETV停药后的复发;辅助NA类药物的停药
W.P. Brouwer, Q. Xie, M.J. Sonneveld et al.EASL.2014.O3
NA经治应答不佳者加用PEG-IFN 治疗研究
83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年以上,应答不佳;或仅获得部分病毒学/血 清学应答;或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突破者
(Robert Thimme, et 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3)
} 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的联合治疗能改善干扰素的耐受 效应 (Anthony T. Tan et 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4)
} 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的联合治疗能抑制cccDNA清除 后的回补效应 (Julie Lucifora et al. Science, 2014, Mar)
1.EASL guideline J Hepatol .2012. 2.Chen CJ et al. JAMA 2006;295(1):65-73. 3.Occup a tional Medicin e 2011;61:531–540.
PEG-IFN具有免疫调节与抗病毒双 重作用
Michailidis E, Kirby KA, Hachiya 2012;44:1060–71. Perrillo RP.
Ning Q et al, AASLD 2012.Abstract 0216.
NA经治HBV DNA检测不到及HBeAg清除者 如HBsAg定量<1500IU/ml换用PEG-IFN HBsAg清除达25%
48周应答率 (%)
ETV (n=100)
PEG-IFN(n=97)
PEG-IFN(基线HBeAg清除且HBsAg<1500IU/ml,n=16)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恩替卡韦经治后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程海林,胡旭东,夏 冰,柏 涛,卢斯霞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23摘要:目的 观察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恩替卡韦(ETV)治疗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ETV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经倾向评分匹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试验组换用TAF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继续ETV治疗,持续治疗24周。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ALT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FIB-4值、肝硬度值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治疗24周后,试验组HBVDNA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6 25%vs16.25%,χ2=104.03,P<0.001),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4.78%vs11.90%,χ2=6.32,P<0.05)。

试验组ALT、eGFR、FIB-4值及肝硬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值分别为5.77、4.21、8.45、4.58,P值均<0.05),用药期间对照组及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和8.7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ETV经治后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换TAF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病毒血症患者的HBVDNA及HBeAg阴转率,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治疗安全性好。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低病毒血症;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基金项目:武汉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WX17D19)Clinicaleffectof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on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ithlowviralloadafterentecavirtreatmentCHENGHailin,HUXudong,XIABing,BAITao,LUSixia.(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WuhanJinyintanHospital,Wuhan43002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Ghailin,22758091@qq.com(ORCID:0000-0003-2720-4444)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F)onchronichepatitisB(CHB)patientswithlow-levelviremia(LLV)afterentecavir(ETV)treatment.Methods Atotalof160CHBpatientswhoreceivedETVantiviralthera pyinWuhanJinyintanHospitalfromMarch2019toOctober2020wereenrolledand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bypropensityscorematching,with80patientsineachgroup.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givenTAFantiviraltherapy,andthose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ETVtreatment;thecourseoftreatmentwas24weeksforbothgroups.ThetwogroupswerecomparedintermsofHBV-DNAclearancerate,HBeAgclearancerate,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level,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FIB-4value,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andadversedrugreactionsaftertreatment.Thet-testwasusedforcomparisonofcontinuousdatabetweentwogroups,andthechi-squaretestwasusedforcomparisonofcategoricaldatabetweentwogroups.Results After24weeksoftreatment,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hadsignificantlyhigherHBVDNAclearancerate(96 25%vs16.25%,χ2=104.03,P<0.001)andHBeAgclearancerate(34.78%vs11.90%,χ2=6.32,P<0.05).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hadvaryingdegreesofimprovementinALT,eGFR,FIB-4,and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t=5.77,4.21,8.45,and4.58,allP<0.05),an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rateofadversedrugreactionsbetween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duringtreatment(7.50%vs8.75%,P>0.05).Conclusion ForCHBpatientswithLLVafterETVtreatment,thechangetoTAFantiviraltherapycaneffectivelyincreasetheirHBVDNAclearancerateandHBeAgclearancerate,improveliverandrenalfunction,andreducethedegreeofliverfibrosis,withgoodsafety.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Low-LevelViremia;Entecavir;PropofolTenofavirFumarateResearchfunding:ScientificResearchProjectofWuhanHealthandFamilyPlanningCommission(WX17D19)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3.009收稿日期:2021-06-07;录用日期:2021-07-22通信作者:程海林,22758091@qq.com 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

22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

22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

22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22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1.(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B.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C.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D.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参考答案:ABCD2.(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A.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B.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C.药物导致肾小球损伤D.药物导致参考答案:AB3.(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A.拉米夫定B.阿德福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A4.(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A.阿德福韦B.恩替卡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CD5.(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A.阿德福韦B.恩替卡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D6.(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A.阿德福韦B.替比夫定C.恩替卡韦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AB7.(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A.拉米夫定B.替比夫定C.恩替卡韦D.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F)参考答案:AC8.(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B.TAF 的血浆稳定性比TDF低C.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D.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参考答案:ACD9.(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A.阿德福韦B.恩替卡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BCD10.(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中华肝脏病杂志摘要: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抗病毒作用强弱及耐药方面考虑,国内外指南将NAs类药物分为一线和非一线用药。

《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主要针对目前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如何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并强化CHB初始抗病毒治疗必须选择一线NAs类药物,使患者既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毒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又可避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治疗策略;共识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19)06-1212-03Anexpertconsensusfortheadjustmentoftreatmentstrategies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treatedwithnon-first-linenucleos(t)ideanaloguesTheHepatitisGroup,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ChineseJournalofHepatologyAbstract:Oralnucleos(t)ideanalogues(NAs)isoneofthemainandefficientwayforthe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CHB).Consideringtheantiviralpotencyanddrugresistanceofdomesticandforeignguidelines,NAsaredividedintofirst-lineandnon-first-linedrugs.“AnExpertConsensusfortheAdjustmentofTreatmentStrategies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TreatedwithNon-first-lineNucleos(t)ideAnalogues,”ismainlyaimedatthosepatientswhoarecurrentlyusingnon-first-lineNAsdrugs.Inaddition,howtostand ardizetheadjustmenttofirst-lineNAsdrugsofchoice,whichcanstrengthentheeffectivenessofinitialantiviraltreatmenttoobtainbetterantiviralefficacy,andimprovepatientcompliance,coincidingwiththeavoidanceofoccurrenceofseriousdrugadversereactionsinpatientswithCHBispresented.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nucleos(t)ideanalogues;treatmentexperienced;treatmentstrategy;consensu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9.06.008收稿日期:2019-05-30;修回日期:2019-05-30。

基金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17ZX10201201、2017ZX10202202)通信作者:窦晓光,电子信箱:douxg@sj-hospital.org;万谟彬,电子信箱:mobinwan@aliyun.com。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大量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抑制HBV,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并使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得到缓解或逆转,同时还可以阻止和延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epato cellularcarcinoma,HCC),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自2015年以来,国内外肝病学会(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有关CHB的防治指南[1-4]从抗病毒作用强弱及耐药方面考虑,均推荐恩替卡韦(entecavir)、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F)为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analogues,NAs]类抗病毒药物治疗CHB的一线用药。

我国自1999年开始应用NAs治疗CHB以来,多种原因导致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等非一线NAs类药物,包括单药或联合使用[5]。

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医生担心首选强效药物,如果疗效不佳将来无药可用,当然也有药物价格和可及性问题。

此外,首选非一线NAs药物治疗,发生耐药后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出现包括肝功能衰竭在内的严重后果。

长期用药还可出现肾损伤或低磷性骨病等严重不良反应,从而导致一些患者拒绝接受口服抗病毒治疗。

基于上述原因,制订本共识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CHB初始抗病毒治疗必须选择一线NAs类药物,控制当前初治患者首选非一线NAs药物的“增量”,同时对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的患者合理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减少非一线NAs药物的“存量”,使临床一线医生更加规范使用NAs类药物。

对于使用非一线NAs无效或耐药的换药策略,指南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

本共识主要针对目前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如何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使更多患者既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毒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又可避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非一线NAs药物临床疗效的局限性1.1 病毒低水平复制与疾病进展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如果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疾病会逐渐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失代偿,甚至发生HCC。

而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疾病进展,逆转代偿期肝硬化,大大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的发生。

理想的NAs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中HBVDNA(应2121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5卷第6期2019年6月 JClinHepatol,Vol.35No.6,Jun.2019用标准和敏感的方法)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

大量研究[6-8]显示恩替卡韦或TDF/TAF在HBeAg阳性和阴性的CHB患者中都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HBVDNA<20~69IU/ml的比例在70%~90%。

相反,拉米夫定、ADV或替比夫定抗病毒作用不够强,相当数量的患者出现不完全病毒学应答,血清中HBVDNA始终处在于低水平复制。

张文宏教授团队研究[9]发现拉米夫定长期治疗的患者,即使联合了ADV,血清HBVDNA检测不出率仅为35.3%。

CHB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经过长期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中HBVDNA没有达到检测不出或<20IU/ml,即病毒低水平复制,会导致肝脏炎症活动(ALT复常率低),疾病继续进展,甚至发生HCC。

新近在JAMAOncology杂志上发表的韩国大样本队列研究[10]显示,与TDF治疗相比,由于选择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中多数曾经应用过拉米夫定治疗,HBVDNA检测不出率低于TDF治疗组(尽管病毒在低水平),相应的ALT复常率也低于TDF治疗组。

因此,恩替卡韦治疗组在疾病进展和HCC发生上均高于TDF治疗组,这也再次证明了NAs治疗必须将血清中HBVDNA降得越低越好。

1.2 耐药与不良临床结局 NAs耐药是临床上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因为一旦发生耐药,既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同时又会带来严重的不良临床结局,特别是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出现肝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一线的NAs药物抗病毒作用强,无或低耐药[6-8],而非一线的NAs类药物,由于其抗病毒作用不够强,病毒在低水平复制,很容易发生耐药。

既往研究显示拉米夫定或ADV的耐药多发生在治疗的第1~3年内,而近期研究[11]显示,拉米夫定单药治疗5年有效,继续延长治疗后患者病毒学突破的累计发生率仍然可高达33%~40%(6~9年)。

张文宏教授团队[12]还发现拉米夫定联合ADV治疗低病毒水平的CHB患者,仍然可以发生耐药。

发生耐药后如果没有及时换用有效治疗方案,随着病毒的突破反弹,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出现肝炎发作,甚至肝衰竭而死亡。

在临床上病毒耐药反弹的早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定期复查,很难早期发现,以至于由于耐药导致的肝衰竭和死亡病例时有发生。

此外,发生耐药后给后续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一些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尽管及时更换或联合了强效的NAs类药物,与初始选择一线NAs治疗相比,疗效仍然较差,且费用会更高(很多患者选用联合治疗)[10]。

1.3 不良反应与患者依从性 慢性HBV感染是全身性疾病,病毒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包括肝脏、肾脏、骨髓、甲状腺等。

不同器官同时受累,可出现相应的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

此外同一个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本身又可以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且又要应用大量的药物治疗原发疾病,可以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因此,NAs类药物的安全性是另外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NAs类药物治疗CHB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甚至由于严重不良反应不得不停药。

如ADV导致的低磷性骨病和肾损伤,替比夫定导致的肌酸激酶升高等等。

不良反应的出现一方面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甚至严重影响到后续治疗。

此外,非一线NAs药物由于耐药比例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需严密观察,要求患者随访复查的时间间隔较短,检查频次较高,必然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增加经济负担,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依从性。

2 非一线NAs经治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策略调整治疗方案所涉及的药物除非一线NAs外,还包括一线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关于后者已经形成过相关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涉及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患者的治疗策略调整,力图对非一线NAs经治患者分门别类,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为随着非一线NAs药物逐渐退出市场,调整为一线NAs药物治疗是大势所趋。

笔者在作出这些建议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目前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患者还应当区分是初始联合还是发生耐药后联合,或优化治疗的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