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血糖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手表式无创血糖仪(GlucoWatch)使用评测

手表式无创血糖仪(GlucoWatch)使用评测

手表式血糖仪(GlucoWatch)使用评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通过定期的血糖监测指导治疗药物剂量调整,实现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

可是目前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多是有创伤的,采血的刺痛使患者坚持血糖监测的积极性下降。

如果血糖监测不能长期坚持,或者检测数据太少,是难以反映血糖的控制情况和变化趋势的。

手表式血糖仪手表式血糖仪(GlucoWatch)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无创、无痛、能连续测定血糖的设备。

它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和电渗透原理来检测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无需针刺采血。

在国外,手表式血糖仪已经投入实际使用。

2001年3月经美国FDA批准使用。

据报道手表式血糖仪能提供比较准确的测量值。

我院内分泌科于2003年将手表式血糖仪试用于数十例糖尿病患者,获得了在中国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数据。

这种血糖仪像普通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无需创伤侵入。

它透过完整的皮肤测定血糖,提供一种自动而且连续的血糖测定。

每10分钟,它记录一个读数,连续监测13个小时。

工作原理手表式血糖仪的背面通过一层凝胶垫与人体皮肤接触。

(凝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物质形态,不会像液体一样流动,却能够让溶解在其中的不同大小的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穿过。

)凝胶中有两个电极,使用时电路接通,产生一股微电流通过人体的皮肤。

皮肤中的带电离子在电流作用下分别向正负两个电极运动,而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分子会被带电离子“裹夹”着一起运动,进入凝胶。

手表式血糖仪通过测量葡萄糖分子与凝胶中一种酶(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的血糖水平,测量结果在“手表”屏幕上显示出来。

具体操作在使用前手表式血糖仪需要预热2~3小时。

开始测定前,需要再测一次指血的血糖值,对手表式血糖仪进行校正,然后就可以让它开始连续监测,在13个小时内连续记录血糖数据(凝胶垫电极规定一次性使用时间为13个小时)。

我院对3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手表式血糖仪后的结果的分析表明,手表式血糖仪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反映血糖的动态趋势和模式。

近红外透射法血糖无创检测光学子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近红外透射法血糖无创检测光学子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Th n t uc i n a n l ss o h p i a se o o I v sv e Co s r to nd A a y i ft e O tc lSy t m f r N n-n a i e
Bl o l c s e e to s d o a nf a e a s iso e h d o d G u o e D t c i n Ba e n Ne r I r r d Tr n m s i n M t o
续 的数 据处 理 和 模 型 建 立 奠 定 基 础 。 关 键 词 : 糖 ; 创 检 测 ; 路 ; 光 二 极 管 ;近 红 外 血 无 光 发 中 图分 类 号 R 1 .8 3 80 文献标志码 D 文 章 编 号 0 5 — 2 (0 2 0 -170 2 88 1 2 1 ) l 4 — 0 . 0 4
YANG n J h ng YANG i P Xi g IZ o ‘ L ENG e g L n Ch n — i
( ol efBo dcl n ier g, hn qn nvr t, hn q g4 0 3 ,C ia C lg i e o mei gnei C og i U i sy C og i 0 0 0 hn ) aE n g ei n
行 单色 光 入 射 到 某 样 品 中 , 由于 部 分 光 线 被 吸 收 , 透 过 的光强 为 ,, 则
A:

目前 , 无创 血 糖 检 测 的 原 理 和方 式 有 多 种 。其
中, 由于 近 红 外 光 对 于 体 液 和 软 组 织 的 良 好 穿 透 性, 近红 外方 法成 为 了血糖 无 创 检 测 的理 想 方 法 之
统 的 光 学 方 法 大 都 需 要 利 用 光 谱 仪 扫 描 样 品光 谱 , 获 取 的 数 据 信 息 量 大 , 实 验 设 备 复 杂 , 便 于 实 际 推 广 。使 虽 但 不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发展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发展

综 述196 [28][29][30][31][32][33][34][35][36][37]Zhai Q,Wang Y,Gong S,et al.VerticalGold Nanowires Stretchable Electrochemical Electrodes[J].Anal Chem,2018,90(22):13498-13505.Wang Y,Gong S,Wang SJ,et al.StandingEnokitake-like Gold Nanowire Films for Highly Stretchable Elastronics[J].ACS Nano,2018,12(10):9742-9749.Wang Y,Gong S,Gomez D,et al.UnconventionalJanus Properties of Enokitake-like Gold Nanowire Films[J].ACS Nano,2018,12(8):8717-8722.Gong S,Schwalb W,Wang Y,et al.A wearableand highly 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 with ultrathin gold nanowires[J].Nat Commun,2014,5:3132.Xiong J,Li S,Ye Y,et al.A Deformable and HighlyRobust Ethyl Cellulose Transparent Conductor with a Scalable Silver Nanowires Bundle Micromesh[J].Adv Mater,2018,30(36):e1802803.Xiong J,Lin M,Wang J,et al.Wearable All-Fabric-Based Triboelectric Generator for Water Energy Harvesting[J].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7,7(21):1701243.Wang J,Lin M,Park S,et al.Deformable conductors for human-machine interface[J].Materials Today,2018,21(5):508-526.Yoshimoto S,Araki T,Uemura T,et al.Flexible organic TFT bio-signal amplifier using reliable chip component assembly process with conductive adhesive.Annu Int Conf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7:1849-185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GB9706.1-2016[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07-0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YY0505-2012[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12-17.收稿日期:2020-05-16①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信息科 甘肃 兰州 730050②兰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作者简介:韦哲,男,(1963- ),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医疗仪器及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及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

用于血糖无创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用于血糖无创检测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
de vi a t i o n o f mu hi pl e me a s u r e men t s o f t he s a me s e n s o r i s l e s s t h a n 2% . a n d t he r e a c t i o n t i me i s c l o s e t o 1 S .I t
龙 血糖仪 、 三诺安稳 血糖 仪等 , 均通 过采集 指尖 的血液 , 滴 加 到血糖 仪试纸上 , 2 5 S 后 自动显示数 据 , 实现 了仪 器 的便
携式、 家庭化 , 病人可 自主检测 。但 主要 的问题是频繁的指
数第 二 大 国 , 2 0岁 以上 的成 年 人 中糖 尿病 发 病 率 高 达
d e v e l o p e d . Un d e r t h e c a t ly a s i s o f g l u c o s e o x i d a s e wh i c h i s f i x e d i n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o x i d e g e l , t h e g l u c o s e a n d
现了指尖血糖采血 的血糖 仪 , 如, 罗 氏安稳 型血糖 仪 、 欧姆
据 WHO统计 , 2 0 0 8年全世界共有 1 . 8亿 糖尿病 患者 ,
到2 0 3 0年 , 这 一数 字将增 加 l倍 以上 。2 0 0 7年 , 中国糖
尿病患者人数 3 9 8 0万 , 仅次于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 患者人
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5 4, Ch i n a;
2 . C h o n g q i n g Hu lu a n Me d i c a l I n s t r u me n t C o L t d , C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9 , C in h a )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中有效信号提取方法的研究

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中有效信号提取方法的研究

5 1
间上与样 品相近 的标准板来消除人 体生理组 织背景变化带来 的干扰 【 但如果利 用人体 自身 的某一 时 刻光谱 作 为标 准 1 。 背景 , 其余时刻光谱 针对 它校正便可解决这一难题 。 人体组织 中血流容积随时 间周期性变化 这一事实 ,早于 2 O世纪 3 O年代初就 已经用光电方法 记录下来[ 1 。以此为基 础研制出的实用 血氧仪也 已在 医学界广泛应用 。 不同的血流 容积对应着不 同的血液厚度 。在血 流容积随 着脉搏发生变化 的一个或几个周期 ( 量级) , 秒 内 人体 背景组 织的物理 、化学参 数和血液成分含量信 息几乎没 有变化 ,而
值不 高 。因此 , 须通 过某种方 法 ,将人体 皮肤 、肌 肉等生 必
理组织背景 的强 干扰 消除 , 提取 出血液成分 信息 光谱 , 才能
在无创血糖检测领域取得 突破 。 本文针对近红外无创血糖检验生理 背景扣除问题 进行 了 分析 ,讨论了基于血流容积变化 的检 测方法¨ ——血流容 积 9 ]
据 。然而 ,国内外学 者耗 费 大量精 力 在 此领域 研 究 了近 2 o 年, 却依然未取得足 以临床应用 的成果l ] 4。 主要 问题在于 :近红外光谱分析 依赖 于定 标模 型 , 不 但 同个体之 间或 同一个体不 同部位 的皮肤 、肌 肉等组织背 景存 在差异 ,这种 差异势必会对光程及光 谱吸 收带来影 响 ,而且
10 3 30 3
10 4 00 9
3 0 1 108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 无创血糖检测是 医患双方 的期望 。人体生理背景成分 复杂 、 变 , 易 各种
组织信息混杂 , 导致直接测量人体 的近红外光谱 很难真 实反 映血 液 中血 糖浓度 变化信 息。提出血 流容积差 光谱相减法 ,即利用血流容积一直在变而人体组织 背景 和血液成 分含量 短时 间不 变 的事实 ,通过相 似背景 扣除 , 有效消除人体组织背景干扰 , 得反 映血液成 分信 息的有效 光谱 信号 。 获 为验证方法 的有效性 ,自行研 制相关实验系统 , 获得系统噪声好于 2 Au, O 并在波长 l2 0n l 5 n 处取得信噪 比为 2 0 1的有效光谱信 O0 0: 号 ,阐明现有条件下血流容积差光谱相减法在近红外无创血糖检验临床应用 的可行性和优势 。 关键 词 近红外光谱 ;无创血糖检测 ; 血液 ; 血流容积差光谱相减法

第五章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的仿真与噪...

第五章自由感应衰减信号的仿真与噪...

论文题目核磁共振波谱法无创血糖测量的信号处理与算法优化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指导教师周山宏高工作者姓名代毅学号************分类号密级UDC1注学位论文核磁共振波谱法无创血糖测量的信号处理与算法优化(题名和副题名)代毅(作者姓名)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摘要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而产生的一种激素分泌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就是实时的对病患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目前大多数糖尿病人都是利用有创的血糖检测手段来检测自身的血糖,这种方法有很多不利之处,如容易使病患因为痛感产生抵触情绪,容易造成伤口的感染等。

因此,许多科研机构提出自己的无创血糖检测方法,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利用红外光谱进行无创血糖检测是一个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创血糖检测的新方法即基于质子系统核磁共振的无创血糖检测,文章首先概括介绍了磁共振的原理及利用磁共振技术对物质定量测量的方法。

之后对核磁共振的磁场、射频收发线圈、控制电路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实际设计的磁共振仪器装置的图片。

国产无创血糖仪在不同红细胞压积人群检测中的准确性评价

国产无创血糖仪在不同红细胞压积人群检测中的准确性评价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11月第20卷第11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November V ol.20 No.11*基金项目:四川省护理科研课题(H22016)“无创血糖仪在高原人群中的运用研究”①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护理部 四川 成都 610041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内分泌科 四川 成都 610041③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41④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41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急诊 四川 成都 610041作者简介:孙曾梅,女,(1986- ),硕士,主管护师,从事医院护理管理及糖尿病护理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11-0030-06 [中图分类号] R446.11+3 [文献标识码] AThe evaluation for accuracy of the domestic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in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hematocrit/SUN Zeng-mei, WU Yun-hong, ZHANG Hui-qin,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11):30-35.[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domestic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in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high altitude hematocrit (HCT), and to cla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a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ersons with different HCT from plateau enrolled in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 –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blood-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for self-testing> of <IOS 15197: 2013, 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blood-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 for self-testing in managing diabetes mellitus, NEQ>, which included 90 persons with normal HCT and 50 patients with high HCT. The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and conventional blood glucose meters (Johnson & Johnson Nova StatStrip Xpress blood glucose meter, Roche Superior Gold Extraction type blood glucose meter) were respectively adopted to detect glucose, and the plasma glucose of biochemical detection and the detected results of the two conventional 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of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s was analyzed in detecting normal HCT and high HCT .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measurement deviation of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s. Results: In normal HCT group and high HCT group,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sult of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est values of biochemical detection, conventional Johnson Nova blood glucose meter and Roche Superior Gold Extraction type blood glucose meter (r normal HCT group =0.773, r =0.768, r =0.765, r high HCT group =0.683, r =0.736, r =0.751, P <0.0001),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nsistent rates between the result of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and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detection, Johnson Nova blood glucose meter and Roche Superior Gold Extraction type blood glucose meter in the normal HCT group and the high HCT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7.78% and 46.00%. The detected results of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focused on the A area (clinically accurate area) and B area (clinically acceptable area) in the two groups, and both of them were respectively 96.66% (A area) and 96.00% (B are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biochemical detection and the age of patient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asurement deviation of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ter. Conclusion: The detected results of non-invasive glucose meter do not be affected by the HCT level of populations who lived in plateau reg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make a significant chan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patients, and would be a scientific choice for the detection of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ith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It has the compliance and feasibility in monitoring the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Key words]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Hematocrit (HCT); Plateau; Accuracy[First-author 's address] Department of Nurse, Hospital of Chengdu Office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Chengdu 610041, China.[摘要] 目的:探讨国产无创血糖仪在不同高原红细胞压积(HCT)人群检测中的准确性,明确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核磁共振技术在检测糖尿病中的应用综述

核磁共振技术在检测糖尿病中的应用综述

核磁共振技术在检测糖尿病中的应用综述摘要:糖尿病作为21世纪的困扰人类的疾病之一,无创检测人体血糖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无边界、昂贵,难以满足人体血糖无创检测的需求。

本文综述了人体血糖无创磁共振检测技术和原理,期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磁共振;血糖检测;文献综述;前言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

这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出现了糖尿病。

截止到2025年,有权威机构认证,大约有3亿的人饱受糖尿病的困扰。

而在我国,根据相关机构的报道,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态势,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儿童出现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的检测,诊断成为了当前的重中之重。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糖尿病检测方法大多数是抽血,针刺等方式,这会给病患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并且存在感染风险。

因此,核磁共振基础在无创检验糖尿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糖尿病无创检测糖尿病的病发诱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没有一种单一的因素能够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的病情会导致人体内的部分糖、水、电解质出现失衡的状态。

作用于机体引起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等,临床特征为高血糖。

总体上来看,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

2、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1945年由美国Purcell和Brooke Block发现。

目前,临床上用于疾病检测的所有传统炎症指标,如WBC计数、CRP、PCT、红细胞沉降率(ESR)、IL-6等,在单独使用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一般需要综合分析多个指标、多个检测结果、临床数据,才能准确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规划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必须结合起来,因此,核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核磁共振技术在活体组织中所传播的磁波特征,其与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重要基础。

当核磁束进入活体组织中时,部分被吸引,部分则被散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意义: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医学上称之为“富贵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发病人数也越来越多,其中, 首当其冲的便是糖尿病。

糖尿病其本质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 可以使一些组织或器官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 并发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疾病, 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据IDF即国际糖尿病组织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 年和2014 年两年,8.3%和 12.8%的成年人(3.82 亿和 3.87 亿)患有糖尿病,一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了五千万,这个数字在 2030 年可以会上涨到 5.92 亿[1]。

未来的 25 年内,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将上涨 55%。

共同社报道中说,2014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最多,约 9629 万人;其次是印度,约为 6685 万人;美国位列第三,约为 2578 万人。

日本列第十名,约有 721 万人。

预计到2035 年,中国和印度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分别增长至目前的 1.5 倍和 1.7 倍[2]至今没有彻底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为了防止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被建议每天监测自己的血糖浓度4-5次。

频繁的血糖监测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糖尿病患者寿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大多数的血糖监测设备是有创的,这些检测手段对于病人是有疼痛感的,且有感染的风险,而且打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常规的检测方法是用刺针刺穿手指或者皮肤的其他位置,然后取少量血液(SOIL)。

被取出来的血液被放在试纸上,血糖浓度被电化学方法、比色法或者光学方法测定。

反复的取血是很痛苦的,而且会有感染的风险。

还有,长期购买一次性的试纸也是不小的开销,限制了频繁的血糖检测。

另外,它带有传播传染病的风险,比如肝炎、HIV等通过接触体液进行传染的疾病[[4]。

因此市场急需一种检测准确度高、速度快、无痛苦、无感染、价格低廉且方便携带和操作的无创伤血糖检测装置。

而目前对无创血糖检测仪研究机构并不多, 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产品进入市场, 因此面对如此庞大的糖尿病人群, 故本课题所涉及到的便携式无创伤血糖浓度检测仪的关键技术研究,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市场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水平异常引起的疾病,原因可能是胰腺功能失调,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也可能是体内细胞没有充分利用胰岛素[1]。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通过允许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来获取能量或储存葡萄糖以备将来使用,从而调节葡萄糖的水平。

然而,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仍然很低或非常高的很长一段时间,它可能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分别导致严重的疾病,包括组织损伤、中风、肾衰竭,失明,心脏病,等等,最后,如果不及时治疗[2]。

胰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1型糖尿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突然下降。

另一方面,胰岛素的无效使用导致2型糖尿病,其特点是高糖。

这两种情况都无法治愈,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的余生都需要定期监测血糖。

不幸的是,对大多数糖尿病人来说,定期检查血糖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传统的血糖监测设备使用电化学方法[3],这需要少量的血液被抽出体外的手指刺痛或皮下植入一个薄的小刺。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提供一个特定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快照,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因此被称为自监测血糖(SMBG)监测装置。

第二种是连续监测,因此称为连续血糖监测装置(CGM)。

然而,这两种装置在重复使用后不仅会引起不适和疼痛,还会造成潜在的感染和组织损伤的风险,导致患者对每日指定的[5]测量的依从性较差。

因此,自上世纪末以来,各机构一直致力于开发非侵入性(NI)设备,即,不需要放血和微创(MI),旨在减少一些与传统的侵入性方法有关的问题。

开发一种真正的非侵入性血糖测量设备将代表着改变世界各地数百万患者生活的因素,使他们能够自信地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在必要时接受快速治疗。

它也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目前世界上大约有4.5亿糖尿病患者,到2045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7亿,仅美国到2030年增加到3970万,在2060年就增加到6060万。

与此同时,全球研发团队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寻找无创血糖检测方法。

然而,无创血糖的难点涉及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等多方面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准确测量血糖,实现高精度的产品化。

近二十年来,全球研发团队一直在寻找无创检测血糖的方法,国内外涌现出各种检测技术。

许多技术声称能够检测血糖,并达到更高的准确度,如表2所示。

作者还列出了在他们的搜索中确定的商业和非商业开发人员。

除了一项外,所有的都在临床研究中进行测试。

最后一项声明是,对许多技术来说,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关于安全和效率的资料有限。

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些发展中大多数更加关键,特别是关于设备安全和可靠性的测量,除了少数例外。

振动光谱包括中红外(MIR)和近红外(NIR)、拉曼光谱、光声探测、荧光、偏振(旋光)和光相干层析等。

目前的发展试图利用葡萄糖分子在不同频率的频谱特性,从直流和超声波,一直到近红外(NIR)和可见区域。

然而,大多数有前途的技术都出现在后两种技术中,甚至在一些商业设备的开发中得到了应用。

由于测量[8]的精度、选择性和灵敏度较低,许多方法已不复存在,而现有的方法仍未达到传统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

这种情况使得无创血糖监测的问题仍然有许多可能性,包括几种技术的结合,这可能最终导致开发一种可靠和成本效益高的葡萄糖监测设备。

许多著名的出版物已经综述了几种镍葡萄糖技术和设备,其中一些将在后面提到。

例如,Chen等人为CGM分析[9]提供了MI和NI技术的当前状态的全面描述。

Lin等人不仅回顾了过去和现在的一些NI器件,还讨论了与NI探测[10]相关的主要挑战。

Van Enter和von Hauff回顾了葡萄糖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分析了它们对NI技术[11]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Uwadaira和Ikehata不仅提供了用于无创血糖检测的技术的全面清单,还总结了它们的主要优势和局限性。

Khalil对葡萄糖分子和组织在不同近红外波长下的性质和特性进行了出色的描述,并对体外、体外和体内样品[12]中葡萄糖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NI葡萄糖监测仪可以配置为床边监测仪,用于检查点、便携式个人监测仪和闭环胰岛素泵/葡萄糖监测仪。

便携式个人血糖监测仪将对病人的护理产生最大的影响。

它们的使用将增加检测的频率,并导致更严格的糖尿病控制。

他们将需要一个坚固的检测系统,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健的算法,严格但易于执行的校准程序,微型化的电子和光学。

更敏感的传感器使用不同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密集的研究和开发不同的算法,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并补偿扰动从几个环境和生理过程,包括血液灌注,组织散射,出汗,[175]和温度变化。

这些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动泵送闭环系统的开发。

因此,算法可以分为两组。

首先,校正算法,其目的是通过消除由于噪声引起的失真和最小化其他系统差异来提高信号本身的质量。

第二组包括所谓的预测算法,它根据一组不同的数据集估计未来的血糖水平或增强当前的测量。

近红外透射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难点:(1)消除个体差异实现人体信息无创检测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消除个体差异。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组织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不同环境下光学性质有所差异,例如检测指端光谱信号时,由于不同人手指的尺寸、各组织厚度和血液搏动幅度等生理上的不同,即使血液成分组成完全相同,也会造成透射光谱有很大的差异。

建立合理的、可消除个体差异的检测模型,获得仅与血液成分有关的信号,是实现近红外透射光谱无创血液成分的关键问题。

(2)提高仪器信噪比人体组织的强散射性使得透射光强十分微弱,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行检测。

同时绝大多数化学成分在血液中的含量较低,如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含量范围是3.9~6.1 mmol/L,饭后半小时血糖含量范围是7.8~8.9 mmol/L,总胆固醇含量范围是2.9~6.0 mmol/L,且有的血液成分在近红外波段并无明显吸收峰,即吸光度较小,这就导致透射光中携带目标血液成分的光谱信息更十分微弱,因此理论上要求仪器的吸光度噪声为微吸光度量级才能实现对目标成分的无创检测。

高信噪比的采集设备是实现近红外透射光谱无创血液成分检测的硬件保证。

(3)提高有用信号提取精度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无创血液成分检测技术中,由血液脉动引起的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是信号分析的重点。

如何从其中准确、稳定地提取出仅反映血液成分浓度的有用信号,是实现近红外透射光谱无创血液成分的关键问题。

(4)抑制多种干扰无创检测的采集过程是在体外的测量,采集到的光谱信号会夹杂多种干扰来源,例如:系统的随机噪声、人体的呼吸干扰、运动干扰,甚至一些人为干扰。

为进一步推进无创血液成分检测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就需要针对各种干扰研究抑制方法,既不破坏原信号中的有用信息,又可以将干扰信息滤除。

多种干扰的成功抑制,是无创血液成分检测技术推向实际应用的技术保证。

5)评价信号质量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建立有用光谱信息和目标检测成分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实现对新样本浓度的预测。

但如果筛选建模集数据不合理,采集数据的质量无法正确评估和控制,会导致建立的模型不稳定,预测结果不准确。

因此,建立合理的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是成功建立校正模型的保证。

6)优化建模方法提取的有用光谱信息和目标检测成分浓度之间关系复杂,需要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不同血液成分在不同波长上的吸收程度不同,合的对参与建模的变量进行优化,提取主成分、选择功能强大的建模方法都会有效提高模型质量。

因此,优化建模参数和算法,是提高无创血液成分检测精度的重要工具。

(7)增加建模样本量当建立有用光谱信息和血液成分浓度之间的定量模型时,需要有大量的训练样本。

样本的血液成分浓度覆盖范围越广、背景成分含量越均匀,就越有利用训练出鲁棒性高的校正模型。

为实现血液成分无创检测,需要长期地进行临床采集,获取大量的数据样本,从中进行数据挖掘和特征提取,建立稳定的校正模型。

因此,增加数据样本量是推进无创血液成分检测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于国内外近红外透射光谱血液无创检测技术面临的难点问题可知,建立可消除个体差异的检测模型,提高采集设备信噪比,优化有用信号的提取方法和抑制采集过程中的噪声,是实现无创血液成分检测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获得高信噪比、稳定的信号后,通过建立数据评价标准、控制数据质量、优化建模方法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可有效的发展无创血液成分检测技术,并将此技术推向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