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CTI技术发展与趋势

CTI技术发展与趋势
(1 )
IVR CTI Agent (6) (7) WebServer SSP接口
数据库
Internet
SMS
(2) (3)
(4 )
(5 )
BOSS
SSP
移动内容服务平台 体系结构
NMS
ICP
后端处理技术
• 通过呼叫中心前端与用户建立接入通道后, 将收集各种用户数据,例如满意程度,投 诉内容等 •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有价值的 信息 • 实现方法:
•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选择软交换技术的原因
• 与PINT协议相比,软交换具有与互联网更 好的互联性 • 软交换比智能网更简单,而且分布性更好 • 与WebIN相比,软交换的结构更加彻底, 完全融入到计算机网络中 • 与JavaIN相比,软交换结构具有更好的分 布特性
与智能网结合的方式

SCP (8) SCP接口 ACD
CTI技术发展与趋势
段云峰
CTI技术的内容
• 前端接入技术
– 解决与用户的连接通路问题 – 交换机、板卡、VOIP方式
• 后端处理技术
– 完成数据收集 – 进行数据分析
• 闭环连接技术
– CRM技术
前端接入技术发展趋势
• 当前技术
– 基于SWITCH方案 – 基于板卡方案 – 基于VOIP方案
• 发展趋势
闭环连接技术
• 将前台接入与后台分析技术连接在一起, 形成服务的闭环,构成了CRM服务体系 • 与企业信息化系统紧密联系,构成了企业 进行反应的数字神经系统 • CRM分类:
– 操作型CRM – 分析型CRM
===== 谢谢!=====
– 简单方法 – 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方法

软交换技术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与应用

软交换技术与应用作者:周喆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通信的需求,电话网络与IP网络相融合,通过IP网络提供通话功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下一代网络NGN应运而生。

然而由于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设计并实现一种新的电信网络系统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样显然不如将传统电话网络与IP网络相结合更加合适,一方面能够节省开发新的网络协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已有基础网络的功能。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软交换技术(Soft Switch)应运而生,本文将分析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技术、体系架构和软交换的特点,进而探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范畴,以期为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软交换下一代网络应用中图分类号:TN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35-02软交换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软件系统,是一种提供呼叫控制功能软件。

软交换技术的原理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传输层中分离出来,由软件实体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硬件平台,能够为使用不同协议和设备的网络之间提供互操作,使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实现互通信,同时软交换对外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允许用户通过编程实现新的业务和功能。

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问题做以下探讨。

1 软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功能特性1.1 软交换技术原理分析呼叫控制功能主要负责呼叫的建立、维持和拆除,传统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中呼叫控制是由传输层负责实现的,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不兼容性。

而软交换技术采用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相分离的思想,将呼叫控制功能从传输层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实体,这个软件实体独立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支持多种网络协议,这样就使得NGN网络的语音业务功能与PSTN网络的交换机完全透明的兼容,使得PSTN网络与IP网络相融合成为可能。

1.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轨道交通)

1.交换技术的发展、演进(轨道交通)
接入适配器电视pc接入适配器电视pc隔离区chinanet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防火墙边界控制器接入控制器边界控制器接入控制器一体统一通信平台会话边界控制器sbc多点会议单元mcucctv视频监控系统其它新业务服务器cti服务器座席座席分布式呼叫中心cti服务器座席座席分布式呼叫中心接入中继网关agtg综合接入设备iad电信公网pstn接入中继网关agtg2m2m软交换中心平台企事业单位的专用ip网络事业单位的专用ip网络voipvoipvoip接入中继网关软交换ip电话接入中继网关中继网关计费系统wifi无线电话会话边界控制器电脑话务及查号台模拟电话网关车辆段css软交换平台中继网关模拟电话网关控制中心css软交换平台模拟电话网关停车场模拟电话网关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心tcc电信公网本地网本线专用电话系统软件电话软件电话ip电话ip电话ip电话ip电话ip电话可视ip电话ip电话ip电话路由器分散用户接入模块中继网关ip公务电话的桌面布局rj45ip话机电脑rj45ip软件电话ip电话座机电话交换技术演变简介贝尔发明电话人工电话交换机磁石交换机共电交换机机电制式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电路交换软交换系统包交换电话交换系统的历代演进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摘挂机振铃拨号转移到交换机外围的用户电路人工交换机所有功能由话务员控制机电式交换机摘挂机振铃拨号由控制器之外的绳路记发器控制软交换系统将摘挂机振铃拨号寻址信息传送连接控制都转移到用户终端交换矩阵t矩阵用户接口用户接口交换矩阵t矩阵用户接口用户接口中继接口主处理器系统数据库端口缓冲器收发用户终端接口端口缓冲器收发用户终端接口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解析路由功能业务提供功能网络管理及计费功能信令ssf功能呼叫控制功能sipip电话网其它软交换系统网关智能网接入网关agsip终端mgcp终端应用服务器新业务apis网管服务器aaa服务器snmp待定rediussipsipisiptbiccinapipsipsipmgcp中继网关tgpstn电话网sipmgcpcssiadag2me1isdn等接入ipatm承载网sip终端sip终端软交换软交换pstnplmntg媒体流sgmgcpgwmgcp终端h323gw用户专网pbx计费和帐务系统管理维护系统应用服务器api网关aaa服务器api接口coralngn中关于会话管理的核心网络协议是基于3gpp的imsipmut

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

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

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摘要:文章主要从软交换的概述、功能、主要特点及网络结构分析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并指出目前软交换技术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通信技术ngn软交换技术分组中继虚拟中继多媒体业务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021-01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ngn已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认可。

而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

下一代网络(ngn,new generation network)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是一种目标网络,是建立在业务与下层传送功能分离的基础上,业务独立于网络,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信网在提供新业务方面的弱点,迎合了面向业务未来发展网络的思想。

1 引言软交换技术是可以提供下一代分组通信技术,如宽带、无限网络以及语音等多功能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都可以优化网络结构,利用软交换技术,提供更新的业务范围,由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丰厚的利润。

作为网络演进和下一代分组网络,软交换技术是核心技术之一,软交换技术利用独立建立在底层的承载协议,快速的完成网络网关的接入控制、协议处理、呼叫控制、资源的分配、路由的选择、计费功能以及认证功能等,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目前电路交换所有的业务范围,另外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第三方业务等。

2 软交换的功能、主要特点2.1 软交换的功能(1)资源管理功能:软交换可以对系统内,所有的资源集中管理,例如资源的控制、分配、释放等,还可以对资源状态检测,统计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可以设置资源的使用权限等。

(2)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这是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基于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网络建立、网络维持与释放,提供呼叫处理、智能呼叫、连接控制以及触发检出和网络资源控制等多样化的控制功能。

(3)协议功能:全面支持各类标准协议,包括sctp、h.248、isup、bicc、pri、br、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等。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基础 。
1. 2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 软交换作为新、旧网络融合和关键设 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而这种分离 备 ,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 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 1.2 . 1 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 该功能可以认为是一种适配功能。它可 2 基于软交 换增值的业务框架及其接口 协 交换引人的目的。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 以连接各种媒体网关,完成 H . 24 8 协议功 议 于软交换 值业务 的增 框架结构 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 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与H .32 终端和S P 客 2. 1 基 3 I 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 户端终端进行连接 ,提供相应业务. 软交换的引人形成了增值的业务框架 , 其中应用服务器完成增值业务的执行和管 分离出来。各层的功能如下: 1. 2, 呼叫控制功能 2 呼叫控制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 理,提供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并处理与软 ) 1 接入和传送层。 将用户连接到网络, 并 一。它完成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交换间的接口 信令; 媒体服务器提供特殊业 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 的地址。 务 (如 I VR 、会议和传真) 的资源平台,处 媒体层。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 所提供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 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 理与媒体网关间的承载接口。 成正确的格式 ,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 2.2 软交 体系 构的 和采用的 换 结 接口 通信协议 ATM 信元或I 包。此外, P 媒体层还可将业 1. 2 . 3 业务提供功能 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 软交换作为一个开放的实体,与外部的 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2)控制层。包含呼叫智能。该层决定用 换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接口必须采用开放的协议。各种接口 及其使 户应该接收哪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 软交换应能够支持PSTN/ SDN 交换机提供 ,用的协议如下 : I 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 ) 1 媒体网关和软交换间的接口。用于传 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3) 业务应用层。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 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 递软交换和煤体网关间的信令信息。此接 口 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可使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或其他类似的协议。 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 ) 2 软交换间的接口。 实现不同软交换间的 1 . 2 . 4 互联互通功能 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流行的I 电话体系 通信。 P 如下优点 : 此接口 可以使用会话发起S P一 协议 I T 结构,一种是IT U一 制定的 H . 323 协议, 或BICC 协议。 T ) 1 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 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 3 ) 软交换与应用/ 业务之间的接 口协 另一种是IET F 制定的s P 协议标准,两者 I 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是井列的、不可兼容的体系结构,均可以完 议。提供访问各种数据库、三方应用平台、 将网络的承载部分与控制部分相分离, 成呼叫建立、释放、补充业务、能力交换 各种功能服务器等的接口,实现对增值业务、 允许二者分别演进,有效地打破了单块集成 等功能。 软交换可 以支持多 种协议, 当然也可 管理业务和三方应用的支持。 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 交换的结构 。 2 )在各单元之间使用开放的接口,允许 3 软交换技术在P T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SN 1. 3 引入软交换的意义 运营者为其网络的每一部分购买最理想的产 软交换将是下一代话音网络交换的核 PST N 通信网是世界上目前分布最广的 口 心。如果说传统的电信网是基于程控交换机 网络之一,有光纤、微波等多种传输介质。 口口。 新的网络结构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原 的网络,那么下一代分组话音网则是基于软 如果信息需要在不同介质的网络间传输,将 有网络近期不会消失, 这就产生了新、 络 旧网 交换的网络。软交换是新、旧网络融合的枢 需要更多的转换环节。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 融合、 互通的问题。 如何灵活、 有效地使现有 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浪费, 对整个PSTN通信网的管理也带来 而且 的PSTN 网络与分组网络实现互通,将PSTN 了很大的不便。 软交换技术的引人, 将可以解 1 ) 从经济角度考虑,与电路交换机相 逐步地向I 网络演进, P 其关键的网络产品就 比,软交换成本低。软交换由于采用了开放 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是软交换设备。 式平台,易于接收革新应用,且软交换利用 3. I P T 通信网中网络互通 s N 的是普遍计算机器 件, 其性价比每年提高80 PST N 通信网中的电话网是一种交换网 %, 远高于电路交换 (每年提高 20 %) ,可 络,同时P S T N 通信网中也存在计算机网 ,软交换技术 络,它们是以I 协议为基础的分组网络。软 P 见软交换在经济 面有很大优势。 1. 1 软交换的概念 交换可以提供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 口,可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 GE NT 、呼叫服务 ) 2 从用户角度考虑,在传统的交换网络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1.概念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分层组网是建设低成本融合网络的核心理念2.基本要素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成接口,接入能力,支持系统。

(1)生成接口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2)接入能力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3)支持系统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的方式。

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3. 体系结构软交换控制设备(Soft switch Control Device)这是网络中的核心控制设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交换)。

浅谈软交换技术发展

浅谈软交换技术发展

接, 智能网完成业务的提供。 智能网将 得 新的 收八渠道 。软 交换 是下一 代话 建立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是一个简单的 呼叫连接和业 务提供相分离 , 极大地提 音网络交换 的核心, 如果说传统电信网 呼叫 , 也可以是一个鞍复杂的处理 软
一 J^ ■t摹
维普资讯
但是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 未来新公焱网的组成元素中, 软交换将
是新老网实现融合的 待巳经进行了巨额投资的传统 P T 承载多 化,必须将 呼叫控制和承载进 是一 个重要组件, S N, 样 如何改造P T 适 应 B S N以 益增加的数据

步分 。网络分成接人和传输 层、 离 媒 枢纽 。

部分购买性价比最好的产品 。
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开, 为控制 、 交
由 此可见 , 然原有田络近期不会 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既
采 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提供 业务的 方 消失 , 那么就产生 了新旧网绍融合互通 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 式, 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交换机 的 问题 。如何灵活 、有 效地使现有的 控制协 议结合起 来, 实现业务转移 。 其 的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 PSTN 与分组 交换 网实现互 通 ,将 中更重要的是 , 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 细规范 如要增加新业务 , 首先需修订 P T S N逐步地向I 网络演进 , P 其关键的 用程序接 口 { P) 允许在交换机制中 A I, 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 每提供一项 网络 产 品 就 是 软 变换 设 眷 ( t 灵话引人新业务 。 S0f 软交换主要提供连 接 新业务都需要较长 的时间周期 S ih,有时也称 为呼 叫服 舟嚣 (a 控制、 w c) t Cl l 翻译和选路 、 网关管理 、 呼叫控 Sr r、 叫代理 (a Ae ) e e) 呼 v (l gn 或媒体 制、 ;l t 带宽管理 、 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

软交换

软交换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按功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 软交换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按功能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实现业务 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 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连接分离,不同的功能层次之间通过开放的接口 连接。因此,其位于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控制层面。 连接。因此,其位于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中的控制层面。
LOGO
软交换
————NGN的核心技术 ————NGN的核心技术
Related Documents
NGN: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 Network,
代网络。 代网络。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 是以软交换为核心 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 基于分组的网络, 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
控制层(Control Layer): Layer) 控制层(
实现呼叫控制和连接管理,控制各种媒体网关,完成计费和数据采集、网间互联等 功能。
传送层( Transport Layer): Layer) 传送层(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采用分组技术,提供高可靠、端到端的QoS保证的综合传送平台
Your company slogan
Related Documents
(7)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 系统完全不同的、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 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 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 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 软交换技术简介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
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和控制的核心。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
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
(2)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
(3)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
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它软交换设备间采用
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
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这要求
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目前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2)呼叫控制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 (4)互连互通功能(H323和SIP、IN)
(5)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
(6)认证与授权功能 (7)计费功能
(8)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 (9)协议和接口功能

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
目前欧洲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
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
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试验和评估新技术和新设备。英国电
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决
定至少3年内其承载网络采用ATM技术。本地网的软交换试验规模逐渐扩展。比利时电
信则重点发展ADSL,以增强竞争优势。
英国BT话音网络在长途网层面正在进行网络优化,1998年开始将原有的近200个
长途/汇接交换机优化为67个大容量的基于ATM的交换机NGS,NGS处理能力达5M BHCA,
具有155Mbit/s中继接口和256K交换模块。在本地网层面,准备开展有关软交换的试验,
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替换65%的TDM交换机。软交换的本地试验准备选择5个节点,2
或3个厂家进行试验。
德国电信1997年开始国内电话网络优化工作,目前网络仍有充足的容量,近期国内
没有开展软交换试验的计划。但在国际网络方面,正在积极进行技术准备,目前正在准
备技术投标、实验室设备测试等,计划在2002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
置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
试验。德国电信在软交换的标准方面计划采用SIP-T协议。
比利时电信(Belgacom)的策略是积极发展ADSL,充分利用传统电信网络的优势,
及时地为用户提供IP接入,比利时电信认为近期网络增容不大,在网络发展趋于平稳的
条件下发展软交换不是有利的战略。Belgacom认为2004年左右引入NGN比较适当。但
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Network Innovation
Strategy)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
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研究新型网络管理等。
一些北美运营商正在积极开展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
始提供商用业务。例如Globalcrossing 采用软交换提供全球的VOIP业务,AT&T开展开
放业务平台的试验等。
针对不同的网络状况和业务需求, 目前软交换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虚拟中继(Virtual Trunking):提供电信级、7号信令端到端的大规模VoIP/ATM
呼叫。Softswitch与MG之间通过MGCP/H.248通信,Softswitch可面向其他网络提供
SS7,INAP,H.323,SIP等多种协议,实现NGN和PSTN,IN,H.323,SIP等网络的通信。
多媒体应用(Multi-media Applications):通过应用服务器向第三方提供API,支持第
三方的应用开发。
电信级拨号接入(Carrier Class Dial-in):其MG同时具备VoIP网关和RAS两种
功能,在Softswitch控制下,使得全网MG能被统一管理,并能进行拨号上网用户数据
旁路,利用L2TP支持多ISP方案。
下一代本地交换系统(Next Generation Local Switch):提供数据终端与PSTN网
电信级互联互通。支持对个人用户(IP Phone/PC)、企业用户(IP PBX)以及不同网络
(H.323/SIP)的接入。

3 软交换技术提供的业务
目前在固定网上一般可以提供三类业务,第一类业务是传统话音业务,是指PSTN
相关的业务、ISDN业务和智能网业务。
第二类是话音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业务,如点击拨号和Internet Call Waiting。点
击拨号可以有多种方式,如直接点击地址簿中的名字发起呼叫;点击呼叫记录(call log)
中的某个条目来呼叫某人;在网页(web page)中设置链接,终端用户点击链接呼叫该链
接所嵌入的号码等。Internet Call Waiting (ICW) 使电话用户在上网时也可以收到来
话呼叫。也就是说,当用户在上网时,来话可以被转移到他的第二个固定电话或移动电
话上,或者转移到他的语音信箱上,或者通过VoIP转移到他的PC上。
第三类是多媒体业务:分为点对点 多媒体通信和桌面共享允许用户建立(多方的)
会话。一旦这些会话被建立,它们可以相互发送文件; 利用一个公共的白板,大家可
以在上面画图或写字,任何人在白板上作的改动都会被其他人所看到。也可以相互聊天
或共享应用程序,甚至是桌面:例如,A用户启动了PowerPoint程序,并将其设置为共
享模式时,在同一会话中的其他人都可以看到A用户所播放的幻灯片。如果需要,A用
户还可以将幻灯片的播放控制权交给别人。
3 软交换的关键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实现新一代话音通信及多媒体和数据交互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体
现了控制/业务与承载分离的思想,作为控制实体的软交换机,完成呼叫接续、业务控制
和用户管理等功能,而业务媒体流的传送由IP基础网络完成。在整个软交换体系中,完
成接续、控制功能的信令协议起到核心作用,决定了业务提供能力的强弱。IETF制订的
新一代会话控制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具有简单、开放、灵活、
可扩展等多方面明显优点,成为下一代网络软交换体系的重要技术。

4 我国软交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在1999年下半年就启动了软交换项目的研究,“软交换
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明确了其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
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规定了与IP电话及智能网
的互通要求等。该标准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是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协作
所取得的成果。软交换系列标准的形成将对指导厂商的设备研发和网络应用起到积极作
用,关于软交换的研究工作我国处于世界同步水平。 由于标准的研发早于市场的应用,
其多项指标仍有待试验的验证和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此外,网络与交换研究组也在
积极制定有关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及相关协议的技术规范。已经列项开始研究网络开放
式体系架构及相关设备单元的测试规范。
我国电信企业中兴和华为等公司已经研究开发了提供话音业务的软交换系统。 我国
高科技863计划开始列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移动和多媒体应用的研究, 该课题以软交换
技术为核心,重点研究能够支持多媒体业务和应用于无线系统的软交换体系,采用开放
式API的业务及应用支撑环境,以及软交换系统的组网技术。
 多媒体业务一般由基于包交换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所承载。由于涉及到图像等因
素,在终端、业务、资源等主要方面都比单纯的语音业务要苛刻得多。为了达到在公众
电信网中提供实用的多媒体业务,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以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 在包交换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移动网络也同样面临着向NGN融合和演进的问题。
就移动网络而言,其发展方向是分组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的第三代通信网络(3G)。但在
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3G也是NGN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和其它组成部分间的联系比
现在GSM网络与其它网络间的联系要密切得多。软交换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粘合作
用。移动性包括三类移动性:
终端移动性:终端位置移动时仍然能使用其业务。
用户移动性:用户可以使用任一终端使用其业务。
业务移动性:用户可在任意地点用任意终端使用其业务。
下一代业务及应用支撑环境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业务能力服务器、业务生成环境
工具和业务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业务能力服务器向应用服务
器提供网络基本能力、业务生成环境工具用于业务的自动生成以及业务的仿真和测试、
业务管理服务器对业务和用户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
研究软交换环境下的网络融合技术,分层的、全开放的网络体系架构以及基于软交
换的组网技术。
软交换的发展方向是由网络承载业务的变化决定的。下一代网络需要支持多媒体业
务,与传统话音业务的单一性要求不同,多媒体业务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
以,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设备的软交换,不但应支持语音业务的所有功能,而且应具有
多媒体信息交换的控制功能,即能够控制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实时交换和传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