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与处理
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治疗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胃肠手术治疗结束后肠外瘘的临床治疗方式。
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出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几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6%,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结论:对患有肠外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有更好的实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外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胃肠道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问题也经常受到关注。
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恶心呕吐等因素都可能对胃肠道功能恢复造成影响。
胃肠手术结束之后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肠外瘘是不良反应的一类,当肠道内部与体外存在着异常的通道连接时,肠道内物质就会通过这一通道泄漏到体外,进而导致出现肠外瘘问题。
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到,手术治疗导致的肠外瘘问题占据全部肠外瘘疾病的八成左右[1]。
近些年,肠道外营养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在临床研究上有较大的进步,这也有效降低了由于肠外瘘疾病导致的患者死亡,本文主要研究胃肠手术治疗结束后肠外瘘的临床治疗方式,以期能够有效降低肠外瘘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式1.1研究资料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出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的标准为:第一,经过医院病理检查诊断确诊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第二,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沟通的患者;第三,自愿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内容了解掌握的患者;第四,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
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16例诊治体会论文

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16例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原因及诊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施行的625例毕ii式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部病例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11例腹腔冲洗、引流,5例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操作、合理的并发症处理是预防及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
【关键词】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70-01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切除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6%[1],病死率在20%左右[2]。
近年来,由于综合处理方法的改进,该并发症的病死率已显著下降,目前少于5%[3],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故如何有效预防和早期诊治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普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总结我院自2002年10月—2012年10月诊治的16例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6~72岁,平均52岁,诊断胃癌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合并幽门梗阻8例,ii型糖尿病5例,贫血6例,胃癌穿孔1例。
行胃大部切除毕ii式吻合12例,全胃切除4例,其中择期手术12例,急诊手术4例。
全部病例手术同时均留置空肠营养管放入输出段肠管。
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在胃切除术后2—7天出现临床表现,12例患者有强烈是症状体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的右上腹部疼痛,高热,右上腹及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腔引流管引出含有胆汁的液体。
4例患者隐匿发病,腹部阳性症状、体征较轻,反射性呃逆,右肩部放射痛,腹腔引流有胆汁样液引出。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彩超及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2例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原因和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原因主要是十二指肠残端处理不当,12例患者均采用持续胃肠减压。
其中腹腔引流2例,手术治疗10例;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十二指肠残端瘘的预防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积极治疗合并症,一旦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应及时诊断处理。
关键词十二指肠残端瘘胃大部分切除术诊断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是毕-II式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施行毕-II式胃切除术的1%~4%[1]。
由于综合处理方法的改进,该并发症均能得到妥善处理,且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我科200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2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我科200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9~82岁,平均48.5岁。
其中术前诊断胃窦癌2例,十二指腸球部溃疡10例;合并糖尿病4例,幽门梗阻3例,低蛋白血症5例。
术式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II式吻合术10例,幽门旷置术2例。
全部患者于术后3~7天发生,均表现为突发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腹胀、发热、腹肌紧张及压痛、反跳痛。
1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者,术后流出淡黄色的胆汁样液体;2例未放置腹腔引流管者行腹部B超检查提示腹盆腔积液,行右下腹穿刺抽出淡黄色胆汁样液体。
治疗方法:确诊后即行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减平衡,并使用制酸剂,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
有2例腹腔引流管通畅,压痛范围局限在右上腹,行保守治疗。
10例予以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除腹腔积液;其中8例发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口,2例发现残端部位不断有胆汁溢出。
1例发现系输入袢过长致输入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因张力过高而破裂,行输入袢、输出袢之间Braun吻合。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护理

十二指肠 残端 瘘 是 胃大 部分 切 除术 后早 期 的严 苏 、上 呼吸机、充分引流、禁食 、胃肠减压、肠 内肠外
呼吸促 ,心 率快 ,体 温 高 热 ,血 常规 示 白细胞 升 高 ,B 治疗 和护理 ,医 患关系 和谐 。
超示 :腹腔 积 液 。 即行 超 声 引 导 下 右膈 下 及 盆 腔 积
2.2 观 察病情 变化 密 切 观察 生 命 体 征 ,腹 部
液 置管 引流术 。右 膈下 及 盆腔 引流管 引出黄 色 浑 浊 体 征 ,各 引流 管 引 流液 的颜 色 、量 、性 状 。协 助 医生
3、十二 指 肠 溃 疡 。完 善 检 查 后 ,于 2008年 6月 l8 抚效果 ,使之积极 配合治疗和护理。本例 患者曾一
日行 “胃大部分 切 除术 (Billroth11式 )。术后第 3天 , 度情 绪 极度 低落 ,不愿 意与 任何 人 沟 通 。在 医 生 、护
患 者 自觉难 受 ,自行 拔 除 胃管 ,1 d后 出现腹 痛腹 胀 , 士 以及 家 属 的真诚 关心 下 ,逐 渐恢 复信 心 ,积极 配合
《海南Hale Waihona Puke 学)2OLO年第 2l卷第 1O期
HAINAN MEDICAL JOURNAL
VOI.21 NO.10 May 2010
· 护 理 ·
胃大 部分 切 除 术后 十 二 指肠 残 端瘘 的护理
赖淑 蓉 ,陈培 雪 ,彭利芬 (广 州 市 中山一 院 胃肠 外科 ,广 东 广 州 510080)
十二指肠内瘘诊断与治疗PPT

严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出血:立即进行内镜下止血, 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梗阻:进行内镜下扩张或支架 置入,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穿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修 补穿孔部位
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必要 时进行手术治疗
并发症预防建议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刺激性食 物
定期进行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相关 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术后护理:注意饮食,避免刺 激性食物,定期复查内镜
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饮食指导:避免辛辣刺激性 食物,多喝水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并发症防治:定期复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 持,减白质,如瘦肉、 鸡蛋、豆制品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
十二指肠内瘘的诊断与 治疗
汇报人:
目录
护理人员
治疗方法
01
04
十二指肠内瘘的定义 与分类
预防措施
02
05
诊断方法
并发症处理
03
06
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十二指肠内瘘的 定义与分类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十二指肠内 瘘是指十二指肠与 周围组织或器官之 间形成的异常通道
分类:根据病因可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 性两种
汇报人: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 物
保持水分摄入,如白开水、 淡茶等
避免饮酒和咖啡因饮料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 食
定期检查及随访
定期进行十二指肠内瘘的检查,及时发现病变 定期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定期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预防并发症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预防措施建议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诊治:附15例报告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诊治:附15例报告靳洁洁;龙子雯;陈钟;蔡宏;刘晓文;周烨;王亚农;黄华【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胃肠道瘘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胃及软组织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肠道瘘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中4例接受再次手术行腹腔引流,11例经原引流管引流或在B超、C T 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以及禁食、胃肠减压、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等治疗后治愈,无患者死亡。
再次手术组与未再次手术组患者的胃肠道瘘确诊后住院时间、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天数、发热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肠道瘘后及时诊断、充分有效地引流是治愈的关键,如果指征把握恰当,穿刺置管引流等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总页数】3页(P353-355)【作者】靳洁洁;龙子雯;陈钟;蔡宏;刘晓文;周烨;王亚农;黄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南通 22500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诊治(附35例报告) [J], 王超显2.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J], 王烯冬;德力;郑建华;陈珂;陈峰;张飞3.胃癌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腹水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J], 黄孝王;蔡秀军4.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治(附15例报告) [J], 倪影;傅广波;卢媛;徐宗源;杨晓松;漆贯华5.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诊治(附35例报告) [J], 王超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及护理

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3月第27卷第6期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及护理?525?王黔严芝强王海斌谢海涛于扬张云张燕吴燕菊胡咏荷刘兴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贵州贵阳550004)摘要目的总结十二指肠瘘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010年1O月~2011年1O月间收治的5例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早期均接受全肠外营养(TPN).2例患者进行了肠液回输,5例予以谷氨酰胺强化;5例肠瘘初期均加用了生长抑素.5例十二指肠外瘘患者经非手术,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治愈,治愈率为100;死亡0例.结论十二指肠瘘经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结合肠液回输,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等治疗和先进的影像学辅助设备处理以及精心护理,可促进十二指肠外瘘愈合. 关键词十二指肠瘘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KeywordsTwelverectalcancerEnteralnutritionParenteralnutrition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3.6.R65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75(2012)06—0525—03十二指肠瘘大多为高流量瘘(>500ml/24h),70~90是医源性的,处理困难,极易发生内稳态失衡,渗透性紊乱和酸,碱,电解质失衡及营养不良.近年来,随着对十二指肠外瘘病理生理和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先进的影像学辅助设备处理,综合治疗及护理,已成为十二指肠外瘘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静脉营养,广谱抗生素以及生长抑素等的应用,目前十二指肠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十二指肠瘘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78(平均56.7)岁.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十二指肠残端造瘘口瘘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瘘2例,右肾手术损伤致十二指肠瘘1例,瘘内口均位于十二指肠上部(含球部和残端),4例形成腹腔积液;高流量瘘(瘘液超过500ml/d)4例,低流量瘘(瘘液少于500ml/d)1例.3例患者经60泛影葡胺瘘管或胃肠造影确诊,2例经手术证实.1.2方法1.2.1一般处理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继续行原单腔引流管引流,并保持通畅.1例十二指肠残端造口瘘予以更换引流方式,将原放置的腹腔作者简介:王黔(197o一),男,贵州,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胃肠外科诊疗工作引流管置换为尾部开放的持续滴水双腔负压吸引管,24h冲洗引流.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瘘及1例右肾手术损伤致十二指肠瘘腹腔积液量多,形成腹腔脓肿,故行手术探查,脓肿引流.术中瘘口无法修补,因瘘口引流量大,于探查术后2周左右行胃镜下经皮空肠营养管置入头端放到Treitz韧带下20cm.经皮空肠营养管与空肠营养管自鼻引出相比较,其优点在于无明显不适感,并可减轻对呼吸道的影响,如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带管时间长的优点.对于经久不愈的患者,可带管出院,自行肠内营养.3例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均行十二指肠引流管置入,达到引流减压的目的.1.2.2营养支持治疗5例均接受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nutrition,PN)加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在PN液中强化了谷氨酰胺(2OoA力肽1001TIl,加入3L袋,1次/d);5例患者肠瘘初期加用了生长抑素24h持续静脉泵入.EN途径及方法:经空肠造瘘管第1天(24h)给予500ml肠内营养乳剂,逐日增加至4~8d后达2000ml/d并维持,停用肠外营养.1.2.3肠液回输对经皮空肠营养管置人的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腹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瘘液量仍超过800ml/d的患者进行了肠液回输.采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收集患者瘘口流出的肠液及鼻肠管引流液.每日收集回输1次,用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加热煮沸灭菌,以防大量细菌引起腹泻,与?526?EN液通过不同的输液瓶借助三通管相连,同时经空肠造瘘管匀速回输人远端肠道.肠液回输的患者在回输期间均无明显腹痛,腹胀及腹泻发生,2~3d 后,水电解质紊乱较前明显好转.1.3结果5例十二指肠瘘的患者经过手术引流,抗感染,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肠液回输,鼻肠管内减压及引流,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及精心, 全面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肠液回输的患者在回输期间均无明显的腹痛,腹胀及腹泻发生.患者肠液回输2~3d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较前明显好转.本组患者中,有2例经腹腔持续冲洗加负压吸引后治愈.3例患者腹腔脓肿形成,经手术脓肿引流后,加鼻肠管内引流减压及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肠液回输及精心护理后,痊愈出院.2护理2.1心理护理十二指肠瘘病人病情复杂,检查治疗措施多,疗程长.护士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交谈, 了解病人个性,习惯,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详细耐心的解释与疏导,同时稳定家属的情绪.并且主动介绍有关肠瘘的知识和相似疾病病人的治疗情况,消除病人焦虑,失望的心理,在情绪与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本组患者有一人曾一度绝望,经上述心理护理,终能配合治疗,康复出院.2.2瘘发生早期的护理通畅引流,营养支持,控制感染,使用生长抑素,促进管状瘘形成,是治疗的关键.为此,护理上应做到:(1)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特别是出量,包括尿量,大便量,胃肠减压量,瘘口肠瘘液量,并收集标本测定每日氮平衡;(2)定期测定血,尿常规,监测血生化,肝,肾功能,血,尿糖的变化;(3)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了解酸碱平衡状况; (4)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5)采用微量泵连续输注生长抑素.2.3瘘口局部护理密切观察瘘口缝线有无松动,断开至关重要,避免刺激瘘口皮肤引起疼痛,甚至造瘘引流管脱落.经常冲洗双套管,保证引流通畅,保证双套管负压装置持续工作;瘘口皮肤外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减轻肠瘘液对瘘口周围的腐蚀及继发感染:十二指肠瘘液量如较大,应收集,灭菌后,从空肠造瘘管回输;经常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全身情况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若肠液自肠腔侵入周围组织,体温会因炎症升高,脉搏也会随之变细变快;还要观察大小便是否正常,休息是否良好.腹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3月第27卷第6期部体征观察,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若发生腹痛,腹胀,要考虑引流不畅可能.尤其在堵漏时,更应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若堵漏不成功,肠液会侵入周围组织,造成感染,引起腹痛,腹胀,甚至腹膜炎体征.另外,堵漏后,病人一旦进食,可引起肠液分泌量突然增加,再加之瘘道堵塞,可能会引起腹痛,腹胀和腹泻.2.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饮食护理.进食后严密观察病人大便颜色,性质,若大便色黄,成形且软,说明病人消化功能恢复,可进普食和增加饮食量.3讨论十二指肠各部与腹膜关系不同,与肝,胆,胃,胰,右肾,横结肠等毗邻,这些毗邻脏器的手术是导致十二指肠瘘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十二指肠瘘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十二指肠外瘘诊断并不困难,消化道造影和(或)腹壁瘘口造影对于明确十二指肠瘘的部位与数量,瘘口的大小,瘘口与皮肤的距离,瘘口是否伴有脓腔及判断瘘口的引流情况,瘘口远近段肠管是否通畅有益.十二指肠外瘘一旦确诊,应立即予以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纠正内稳态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通畅腹腔引流,控制感染,并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及精心的护理.十二指肠外瘘的早期及合并严重腹腔感染时,TPN往往是唯一的营养支持手段L2].TPN不仅能保证营养的供给,还能减少胆汁,胰液和胃肠液的分泌量L3].在TPN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进一步减少肠瘘患者消化液分泌量,减少消化液的丢失,有利于恢复内稳态平衡和控制腹腔感染,促进窦道形成,使无自愈影响条件的管状瘘自愈[4].随着对肠瘘病理生理的认识和各种肠内外营养液的问世,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提高, 十二指肠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在护理上,主要在于预防和及时发现导管并发症,预防导管移位, 脱出,保持导管通畅.(1)经皮空肠置管患者,妥善固定导管,每1~2d更换敷料1次,对经久不愈的患者,应教会其护理方法;(2)每日输注完毕后,应及时冲洗,以减少管腔堵塞的可能,禁止经导管输注颗粒性药物,以防导管堵塞.营养液配制和输注护理:每日配制当日量,严格保持营养液的洁净,防止污染.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时,速度一般为25~50ml/h,以后逐日增加,最大速度为100~125ml/h.输注时应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3月第27卷第6期吐,腹胀等症状,如患者不能耐受,应及时减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输入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过凉易引起胃肠道并发症.在十二指肠瘘口局部护理上,应保证患者各引流管通畅,并定期及时更换引流袋及其它引流装置,从而减少逆行感染的机会,并应注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尤其应注意减少消化液对局部的刺激,减轻疼痛,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减少局部继发感染. 在消化液回输时,尤其应注意灭菌后回输,以减少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可能.参考文献?527?Eli秦新裕,雷勇.十二指肠瘘的处理EJ].临床外科杂志,2001,16(3):271.E23黎介寿,任建安.尹路,等.肠外瘘的治疗E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00-103.[3]黎介寿.肠外瘘E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8—83.E4]黎介寿,任建安,王新波,等.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促进肠外瘘自愈的机理与临床研究E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47—450.(收稿日期:2011_12—14)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孙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210008)摘要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4O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引导式教育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引导式教育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O.01).结论引导式教育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商康复KeywordsConductiveeducationCerebralpalsyGrossmotorfunctionDevelopmentalquoti entRecovery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75(2012)06—0527—02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是胎儿及婴幼儿期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造成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1].'该病一般不能治愈,但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治疗cP的特效药物,主要应用综合物理运动疗法治疗.本研究对90例12月龄以上cP患儿分别应用引导式教育及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和单用综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和Gesell智力测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CP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作者简介:孙艳(1977一),女,江苏,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9O例12月龄以上的CP患者.人选标准:(1)研究对象均符合2004年昆明全国d,JL脑瘫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脑瘫诊断及分型标准[2;(2)年龄1~4岁;(3)能够充分理解治疗师的要求并能遵照执行简单指令;(4)随访满6个月且资料完整;(5)患儿及家长均知情同意.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4O例,其中,痉挛型22例,肌张力低下型2 例,混合型10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平均年龄(31.7土5.9)月,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32.3-+-4.8) 月,各20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8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两组息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
手术后十二指肠瘘的护理

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如排便次数、颜色、性状等
04
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如情绪、睡眠等
05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1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
02
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03
提供康复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04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05
02
康复速度
03
心理状态改善
04
住院时间缩短
05
整体护理体验
06
谢谢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手术风险等
保守治疗:饮食调整、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抗炎药物、止痛药物等
2
手术后十二指肠瘘的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术后24小时内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01
流质饮食:术后24小时后,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
半流质饮食:术后3-5天,可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
x
手术后十二指肠瘘的护理
01.
02.
03.
04.
目录
十二指肠瘘概述
手术后十二指肠瘘的护理要点
手术后十二指肠瘘的护理措施
手术后十二指肠瘘的护理效果评估
1
十二指肠瘘概述
定义和分类
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十二指肠瘘,其中后天性十二指肠瘘又可分为医源性和非医源性。
医源性十二指肠瘘:手术、创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十二指肠瘘。
健康饮食指导: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术后活动指导: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剑 现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全国委 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腔镜学组委员,中华 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 瘤 学 组 委 员,中 国 医 师 协 会 外 科 医 师 分 会 结 直 肠 外 科 医 师 委 员 会 常 务 委 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吉 林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主任委员。
【摘要】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 死率。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手术后需要严 密观察。十二指肠残端瘘一经诊断明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如患者一般状态、是否局限、十二指肠残 端引流情况等,决定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十二指肠残端的通畅引流。发生十二 指肠残端瘘后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才能避免因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电子版) 2015 年 4 月 第 9 卷 第 2 期 Chin J Oper Proc Gen Surg( Electronic Edition) ,April 2015,Vol. 9,No. 2
·99·
十二指肠残端瘘多是由于在裸化十二指肠的过程 中,使超声刀刀头的功能面损伤十二指肠壁所引起, 也可因腹腔镜下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十二指肠时 牵引张力较大导致残端缝钉脱落所致,或者因直线 切割闭合器钉高选择不当,闭合不紧密所引起,同时 也与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全身状况( 如并发出血、 穿孔、幽门梗阻急诊手术者,肠壁水肿,组织脆弱) 、 肿瘤的位置( 如胃窦部肿瘤累及十二指肠范围较 大) 、术中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方式( 勉强关闭或强 行包埋残端) 等因素有关。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之 后可能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 ( 胆汁及胰液等消化 液) 的大量丢失,从而导致严重的腹腔内感染、休克 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Billroth Ⅱ式 胃大部切除术后应密切观察,争取早期诊断,一经诊 断,应立即采取积极恰当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而无 论是保守治疗还是再次进行手术,其治疗原则及目 的均为保证十二指肠残端漏出的消化液的充分引 流。本文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BillrothⅡ式) 后 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及处理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uodenal stump leakage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Suo Jian,Li Wei, Wang Dagu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Branch Project of China( No. 2006BAI02A06) Corresponding author: Suo Jian,Email: suojian0066@ 126. com
【Keywords】 Stomach neoplasms; Laparoscop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自从 1994 年 Kitano 等[1]首次将腹腔镜胃癌根 治术用于胃癌的外科治疗以来,因其以根治为前提 同时又具安全、可行及微创的优势,腹腔镜胃癌根治 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大量研究证实,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和 远期疗效[2-4]。日本胃癌联合会 2004 年颁布的《胃
十二 指 肠 残 端 瘘 属 于 高 位 高 排 性 肠 瘘,是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同 时也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8],发 生率为 1% ~ 4% ,病死率在 10% 左右,70% ~ 90% 是医 源 性 因 素 所 致[9-10]。在 腹 腔 镜 手 术 过 程 中,
减轻输入袢肠管内压力,使消化液漏出减少,从而减 轻内环境的紊乱及减少内毒素的吸收,能够显著减 轻消化液对十二指肠残端的化学性刺激,促使瘘口 的早期缩小与闭合。( 2) 确保十二指肠残端旁引流 的通畅是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在首次腹腔 镜胃癌根治术时需要常规在十二指肠残端旁放置引 流管,若术中腹腔镜下超声刀处理十二指肠残端不 满意或者患者全身状态差,合并有肠管炎性水肿,幽 门梗阻等状况会导致术后出现残端瘘的概率升高, 此时应在残端留置双套管或者两根引流管,一旦大 量渗出物或者炎性坏死组织及肠内容物堵塞引流 管,可进行持续冲洗,通过充分引流减轻漏出液对残 端的刺激腐蚀以及减轻肠管的水肿,促进残端闭合。 对于术中未放置或留置引流管,但是引流不充分,在 局部或者膈下形成包裹性积液、积脓,在患者一般状 态较好,积液积脓局限且无弥漫性性腹膜炎的前提 下,可尝试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 3) 有效 的抗感染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时需要经验性 的应用抗生素,同时做引流液菌培养,根据菌培养选 择敏感性的抗生素,并防止菌群失调,需酌情添加抗 真菌药物。( 4) 充分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患者 处于高消耗的状态,出现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通 常需要 1 500 ~ 3 000 kcal 以上的热量,在发生十二 指肠残端瘘的开始 2 ~ 3 d 内使用肠外营养,除了能 扭转负氮平衡、提供充足热卡和蛋白供应并控制液 体量以外,还能够减少 60% ~ 70% 的胆汁、胰液以 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同时也是纠正内稳态失衡以及 酸碱电 解 质 失 衡 的 重 要 途 径[11-12]。 在 肠 外 营 养 中 加入谷氨酰胺,提供胃肠道淋巴细胞代谢的原料,促 进肠黏膜细胞的再生,可以增强胃肠道黏膜免疫屏 障作。应该尽早使用首次手术中预置的鼻肠管进 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的能量效益大约是肠外 营养的 1. 2 倍,在肠内营养中只要添加能够提供人 体总需要量 20% 的非蛋白热量就可起到保护胃肠 黏膜屏障,有效地预防细菌移位的作用[13]。另外有 研究证明肠内营养物质经鼻肠管直接进到空肠,能 够刺激空肠黏膜细胞分泌因子,从而抑制胆汁、胰液 和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不 但不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反而能够降低其分泌量,减 少十二指肠残端的漏出量,促其愈合。对于低白蛋 白血症的患者需要输入白蛋白,促进愈合。( 5) 抑 制胰液、胆汁及胃液的分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 奥曲肽) 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 90% 消化液的分泌, 还可以帮助延长各种营养要素在肠道内的运输时 间,增加肠内营养的吸收,减少蛋白质的丢失,改善 机体的整体营养状态,因此与肠内营养联合应用可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3946. 2015. 02. 03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 2006BAI02A06) 作者单位: 130021 长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 通讯作者: 所剑,Email: suojian0066@ 126. com
【Abstract】 Duodenal stump leakag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Early diagnos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 good prognosis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after surgery. Once duodenal stump leakage occurred after laparoscopic radical gastrectomy,proper treatment should be done,including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 or reoperation based on patients' general conditions,the extent of leakage and drainage status, and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fluent drainage. Prompt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could help to avoid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e duodenal stump leakage after laparoscopic gastrectomy.
一、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 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预后非常 重要,BillrothⅡ 式胃大 部 切 除 术 后 如 出 现 以 下 情 况,首先 应 考 虑 出 现 十 二 指 肠 残 端 瘘 的 可 能 性。 ( 1) 术后 2 ~ 5 d 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右 上腹部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 以右侧腹部 为著) ; ( 2) 出现高热、脉速、心率加快、白细胞计数 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 ( 3) 腹腔引流管内、右上腹部 腹腔穿刺或者切口处有胆汁样或浑浊脓性引流液引 出; ( 4) 腹部超声或者腹部 CT 检查发现右上腹部腹 腔积液; ( 5)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口服或经胃肠减压 管注入水溶性造影剂,可见造影剂从十二指肠残端 瘘出,而对于腹腔引流管拔除后形成瘘管的,经瘘管 注入造影剂,可见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腔内; ( 6) 口 服或经胃肠减压管注入炭末或者亚甲蓝,可迅速于 十二指肠残端旁引流管内引出含有炭末或亚甲蓝染 色的引流液。 二、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处理 十二指肠残端瘘一经明确诊断,需立即进行处 理,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十二指肠残端的通畅引流,同 时控制感染,合理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稳态失衡。 1. 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保守治疗: 对于明确为局 限性或有局限性趋势的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常规 的治疗措施有以下几种: ( 1) 一旦诊断明确后,应立 即给予禁食、水,并且进行持续胃肠减压。在首次腹 腔镜胃癌切除术时,术中最好将胃肠减压管置入输 入袢的十二指肠残端内,有效的胃肠减压能够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