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花叶病毒
6.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3)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标记噬菌体:T2 噬菌体属于病毒,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直 接用培养基培养。若要标记 T2 噬菌体,需先标记大肠杆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4)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深化拓展提能]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个关键环节——“保温”与“搅拌” (1)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 DNA 注入大
肠杆菌细胞中。
(√ )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 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2.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 记噬菌体的 DNA,应该用含 32P 的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体,A 正确;离心的 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若 b 点时离心速度减慢会使分离 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降低,B 正确;由图可知,保温时间 过长、过短都会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减弱,即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C 正确;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 进入细菌体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培养时间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与本实验结果不同,D 错误。 答案:D
解析: a 组和 b 组分别由 TMV 和 HRV 直接侵染烟草叶片,属于空白对照 组,A 错误;将 TMV 的蛋白质外壳和 HRV 的 RNA 进行重组,获得重组病 毒,其后代是 HRV,B 正确;该实验只设计用 HRV 的 RNA 和 TMV 的蛋白 质外壳重组获得的病毒侵染烟草叶片的实验,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 HRV 的 遗传物质是 RNA,C 正确;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 RNA 均含有 N,故无法用 15N 将蛋白质外壳和 RNA 区分开,因此,不能选择 15N 标记,D 正确。 答案:A
趣味生物(病毒 )(课件)小学科学趣味生物课外拓展通用版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新冠病毒 结晶体
这些结晶体(病毒)不会表现出任何 的生命特征,但是将这些结晶体移入 生物体内,病毒就会大量繁殖,并使 生物体致病。
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 结晶体 。
非洲埃博拉
非洲猪瘟
病毒寄生,引发动植物患病
新冠肺炎
烟草花叶病
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 的或无毒的病毒。
天花(水痘)
小儿麻痹症
肝炎(甲肝、乙肝)
利用细菌病毒(噬菌体)只寄生 在细菌体内的特性,专门消灭致病 的细菌颜色、形态。
过
“滤过性病毒”
滤
器
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引起的!
一、病毒的发现
20世纪三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观察物体的放大倍数 提高到了几十万倍。
烟草花叶病毒(杆状颗粒)
科学研究的进步有赖于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一、病毒的发现
烟草花叶病毒 (放大300 000倍)
(人类首个观察到的病毒)
腺病毒 (放大500 000倍)
细胞中的结构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大小 约10微米 5~10微米 0.5~1微米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以下是三种病毒结构模式图,请你说出病毒 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病毒结构: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烟草花叶病毒
↓
寄生在_植_物__细_胞__内
↓
植物病毒
腺病毒
↓
寄生在_动_物__细__胞__内
↓
动物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
寄生在_细__菌_细__胞_内
↓
细菌病毒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发病叶片颜色深浅不均,黄绿相间,形成斑驳。
病原特征植物病毒防治培养无病壮苗:严格消毒、卫生操作;避免连作或与蔬菜间作;冬春季土地深翻细耙、冬灌;平衡营养,早起垄;加强炼苗剪叶、深栽,地膜覆盖;早揭膜高培土;栽前栽后喷洒康福多、植病灵、叶面肥等。田间管理时禁止吸烟,按照“先健株后病株”顺序,防止人工传毒。
病害名称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
英文名称
tobacco mosaic virus
发病时期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幼苗更易感染。移栽后20d到现蕾期,为发病高峰期,打顶后田间病株主要在烟杈上显症,为害不大。
危害部位
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病株矮化,病叶畸形、疱斑隆起、叶缘下卷。
特点
病毒侵入植株后,首先在侵染点周围的薄壁细胞增殖,而后进入维管束组织而传染到全株各部分。在22~28℃条件下,染病植株在7d~14d后开始显症。遇到低温变温时症状表现急速,但在持续高温下,病叶可以出现黄褐色坏死斑块。此病极易通过人工摩擦传染,因此,多发于管理差、操作不卫生、营养不良、杂草丛生的苗床或大田。
昆明烟区育苗点烟草花叶病毒初侵染源的检测与分析

I e tf a in 0 o a c s i iu n c l m n Fl e c r d d n i c t fT b c o mo a c vr s I o u u i u .u e i O To a c e d i g Be si n n b c o S e l d Ku mi g n n
Y n a a e yo A cl rl cecs Y n a iag 7 10, hn ; . u migCt rnho Y n a rvni o ac o oa u nnAcd m ut a Sine , u nnLj 6 4 0 C ia 4 K n n i B ac u nnPoic l bcoC r r- f u i n y f aT p
昆 明烟 区 育 苗点 烟 草 花 叶病 毒 初 侵 染 源 的检 测 与 分 析
尹跃艳 , 端永 明4徐 兴 阳4邱仕芳 , , , 张廷金 丁 铭 , 家红 , , 董 张仲 凯
(. 1 云南省农业生 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云南 昆明 6 0 2 ;. 5 2 32 云南省农业科学 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 究所 , 云南 昆 明 6 o 2 ; 5 2 3 3 云南 省农业 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 究所 , . 云南 丽江 6 4 0 ;. 7 10 4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分公 司, 云南 昆明 6 0 5 ) 5 0 1
摘
要: 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种植上为害严重。在烟草育苗前 期, 对育苗基质、 水源 、 溧盘残根、 育苗棚周 围植物及 烟草 种植 区病
株 残体 、 土壤用烟草花叶病毒 T SE I A -LS A试 剂盒检测 。结果表 明, 在水源 、 漂盘残根、 烟草种植 区病株残体 、 土壤 中均可检 测到 烟 草花叶病毒 , 在育苗棚周边 8个科的 1 4种植物 中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 此类毒源 可能成为苗期烟草花叶病发生蔓延 的初侵染 源。 关键词 : 烟草花叶病毒 ; 初侵染源 ; 烟草
几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防效试验

要 : 了筛选较好的病毒抑制剂 , 8 宁南霉素 10 为 用 % 60倍 液、0 盐酸吗啉呱 60倍液、 .% 氨基酸寡糖 素 60倍 2% 0 05 0
液、 %吗胍 ・ 2 0 乙酸铜 70 0 倍液进行 田间药效试验 , 结果表明 2%吗胍 ・ 0 乙酸铜 70 0 倍液具有较好 的防治效果。
bu edm sw r etdfrtercnrl fet g is b c omoacdsaei lev ri eets o li o to fc an to a c s ies e l e a t i n山ef l.T ersl hwe a h 0 ed h eut s o dt t e7 0~t sd- i s h t i i me
江西农业学报
2 1 ,3 7 :4 —12 0 12 ( ) 1 1 4
AeaAgiu reJa gi t r hua in x c
几种 病毒 抑 制剂 对 烟草 花 叶病 防效试 验
张琼芬
( tl  ̄) 省凉山州烟草公司 会东县 营销部 , l 四川 会东 6 50 ) 1 0 2
摘
Ab t a t I r e o s r e u etrv r si h b tr h 6 0一t sd l t n o % Ni g a cn,6 o—t s d l in o s r c :n o d rt c e n o t t i n i i ,t e l 0 b e u o i i i f8 me u o n n n my i o i i o f me t u
l t n o % Mo x dn le v r ifsh d b t rc n r le e t ui 2 o f0 o r y ie b u e d g a et o t f c . i e o Ke r s Vi s ih b tr T b c o mo ac d s a e;C nr lefc n f l y wo d : r n i i : o a c s i i s u o e o t f ti e d o e i
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历程概述

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历程概述陈光(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中学雄安071600)摘要本文概述了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发现历程,主要内容包括TMV走进科学家的视野、TMV 的性质之争、TMV化学组成与结构的探索。
关键词TMV传染性活流质化学组成结构病毒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几乎察觉不到病毒的存在,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病毒的呢?本文仅就人类发现第一种病毒一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历程作简要叙述。
1TMV走进科学家的视野1876年,德国的麦尔(Adolf Eduard Mayer)发现烟草常常会患一种病一烟草花叶病,这引起了他的关注。
麦尔先后用单层滤纸和双层滤纸过滤患病烟草叶子的汁液,再用滤液分别去感染健康烟草叶片,发现前者能致病,而后者不能%麦尔认为真菌菌体较大,在过滤时已被滤除,所以烟草花叶病是由更小的细菌引起的。
1888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D.Iwanovski)用滤孔孔径比细菌还小的尚柏朗过滤器代替滤纸,重复了麦尔的实验%他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具有传染性,但是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过滤器有问题,提出这种传染性可能是分泌毒素的细菌引起的[1]o1897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重复伊万诺夫斯基的研究,将患病的烟草叶子汁液经尚柏朗过滤器后,发现将稀释滤液接种到健康烟草之后也会致病。
据此,贝杰林克认为滤液的这种感染性不是由化学物质而是由一种具有生命的致病因子引起的。
2TMV的性质之争1898年,贝杰林克用琼脂凝胶层析的方法做了一组实验,结果显示:扩散至琼脂凝胶内部的滤液仍然具有传染性。
贝杰林克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断定这种病原体不是细菌,而是一种小分子物质组成的“传染活液”[2]。
同年,他在论文中提出了“传染性活流质”的概念,并用“virus”来表示“传染性活流质”,这也为“病毒”这一概念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贝杰林克也因此被称为“真正的病毒学之父”⑶。
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烟草花叶病毒(TMV)基因编码蛋白研究进展摘要:烟草花叶病毒属基因组编码四种蛋白,大小分别为126kD、183kD、30kD和17.5kD.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这四个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和外壳蛋白合成抑制物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TMV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功能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
该属基因组编码四种蛋白,大小分别为126kD、183kD、30kD和17.5kD.其中126kD和183kD蛋白参与病毒的复制,称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RdRP)的亚基;183kD的蛋白是126kD 蛋白的阅读框终止子通读的产物;30kD蛋白参与病毒在寄主细胞间的移动,称为运动蛋白(Movementpro2tein,MP);17.5kD的蛋白为病毒的外壳蛋白(Capsidprotein,CP)。
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30~40小时感病叶内126KDa和183KDa蛋白质达到高水平;外壳蛋白在侵染后10小时才开始合成,30~40小时达到高峰;相比之下,体内30KDa蛋白质早就出现,在侵染后20小时达最高值,这很可能与30KDa涉及负责病毒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转运有关。
1 126kD/183kD蛋白1.11 26kD/183kD蛋白表达烟草花叶病毒通过机械伤口或者借助媒介昆虫进入细胞内,在病毒颗粒部分脱壳露出基因RNA的5′端时即侵染后1-10分钟内,翻译开始首先合成126KDa和183KDa的两种蛋白质。
183KDa 是由126KDa基通读而产生,Tyr插在这个琥珀型终止子上,有6个保守的核苷酸[1]。
1.21 26kD/183kD蛋白功能烟草花叶病毒复制所需依赖的RNA的聚合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寄主提供的亚基,一是由病毒编码的特异的复制酶亚基组合成有专一性的全酶。
[2]183KDa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结构,126KDa的C端有类似于螺旋酶和甲基转移酶的基本结构[3,4]。
植物病毒病有哪些危害和名称

植物病毒病有哪些危害和名称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植物病毒疾病通常表现为叶片上的纹理异常、叶片变色、变形、卷曲、生长异常、果实变小变形等症状。
病毒通过昆虫、介壳虫、土壤和伤口传播,有时也通过种植物的种子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毒及其危害。
常见植物病毒及其危害烟草花叶病毒•症状:烟草叶片出现黄绿色斑点,叶片变形、卷曲。
•危害:降低烟草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
番茄花叶病毒•症状:番茄叶片出现黄化、变形,叶片上有不规则的青紫色斑点。
•危害:影响番茄果实的发育,导致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马铃薯叶状龟裂病毒•症状:马铃薯叶片出现黄化、变形、裂纹,叶片严重卷曲。
•危害:造成马铃薯生长不良,产量减少,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黄瓜病毒•症状:黄瓜叶片出现黄化、脱色,并呈现出不规则的条纹。
•危害:使黄瓜植株生长缓慢,产量降低,果实质量下降。
白菜嵌纹病毒•症状:白菜叶片出现黄化、变形,叶片上有嵌纹状斑点。
•危害:影响白菜的生长,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
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和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毒品种种植,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
2.定期对植株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毒病症状。
3.引入天敌昆虫控制病毒传播的媒介昆虫。
4.病害初期可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移栽时注意选择健康的种子或苗,避免引入病毒源。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病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要加强病毒病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工作,以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