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二――欹身转腰

合集下载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肾病候”“膀胱病候”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肾病候”“膀胱病候”导引法





简析 … 一 一 … 斜
膀 胱 为水 象 ,其 气在 冬 天 旺盛 足 太
今 人 练 习 不 必 拘 于次 数 , 可早 晚 各
阳属 于它 的经络 ,膀 胱是 。肾的腑 。人 所 食 10分钟 .病愈 为度
五 味 五谷 的津 液最 后 都会 流 入膀 胱 ,由膀
编 辑 I李 岱
胱 气 化而 进 入血 脉 ,以滋 养 骨髓 ;津 液 中 的糟粕 则进 入胞 中 ,化 为小便 。
膀 胱 气盛 为有 余 ,则 为热 病 .主 要症
状 有 尿路 不 畅 ,小 便 不通 ,下 腹 肿痛 ,这
是膀 胱气 实 所致 的疾 病 ,适 宜用 泻法 。膀
胱 气 不足 .则 容 易寒 气 留驻 膀胱 ,则 引 起
肾病候 ”导 引法
1 世泻 ,身 体 水 肿,喘 咳 ,汗 出.怕 风 , 面 包 发黑 ,小 便 黄 ,这 都 是 肾气 实 的表 现 , 直用 泻 法 治 疗 ;肾 气 不 足 ,则 手 足逆 冷, 倭背冷,胸 口疼 痛,耳 呜 耳聋 ,这 都 是 肾 气虚的表现 ,则适 合用 补法治疗。
跟 不 要离地 ,至 橄 致 后 ,呼气 .同时 身体
放 松 同 到 正 巾 , 手臂 仍 保 持 水 平 吸
一一 , 人眦 小他

J 】 :,I!IJ Ij热 .H ,,J、f-
{ 嗵 ./J、fl f铂l】I{ jJ .
fj圯 之 .
气转 腰 身 向有 ,练 习 右式 ,左 。各 21次 此导 引 法可 以去 除 膀胱 内 的冷 气 ,以 及慨 膝关 节 的活动 不 利 :
反复 J 练 7次 此 法 主要通 过 L捉 肾气 ,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七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七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七作者:徐海朋来源:《健身气功》2015年第01期《诸病源候论·风冷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身平正,舒两手向后,极势。

屈肘向后,空捺,四七,转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转之。

去臂内筋急。

”校注:[—]身:中医形体理论中的身,指颈部以下,大腿根以上部位。

[二]平:不歪斜,无凹凸的水平状态。

[三]正:是指保持树立,端正姿势,[四]舒:“舒”字强调意境,强调手部有舒展,放松,打开,有利于气行指肚,其意境与“捉颏”一手的动作相同。

[五]后:身体后方,注意“前后左右”的方位要准确。

[六]极势:极限的姿势。

[七]屈肘:使肘关节弯曲。

[八]空捺:向后使劲空按,“捺”字体验如“单举”一手的动作相同。

[九]四七:四个七拍,共28次。

[十]转腰:腰部转动。

[十一]垂手:两手向下垂落。

[十二]向下:向下延长伸展。

[十三]四面:东南西北四个方面。

[十四]转:转动。

[十五]之:代词,指代两手掌。

[十六]去:消除。

[十七]臂:丛肩到手腕的部分。

[十八]筋:中医形体理论中的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其中“肝主筋”,《素问·五脏生成》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

”唐·王冰对其解释说:“筋气之坚结者,皆络于骨节之间。

”[十九]急:紧张、僵硬、紧缩现象。

描述:“空捺”描述了在站立姿势下,先调节身体端正,而后两手向后放松舒展,逐渐达到极限。

在此基础之上,肘关节尽力后屈,两手向后进行空捺。

在空捺之后,通过转腰和手掌四个方向转动的运动,来刺激手臂部的肌肉、筋脉、气血,从而逐渐消磨手臂部的紧张、僵硬、紧缩现象。

“身平正”在于通过细微的调整,令身体端正,避免松散懈怠或者是紧张僵硬。

“舒”字强调一个意境,两手需要有意识的进行放松,从而达到气行指肚的功能。

“屈肘”和“空捺”是该动作的一个核心技术,屈肘向后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将两手向后“空捺”。

在“空捺”之后,通过“转腰”、“垂手”、“转手掌”的方法来进一步的拧转刺激手臂。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十二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十二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十二作者:来源:《健身气功》2015年第06期《诸病源候论·胁痛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坐地[一],举手[二]交[三]项[四],上[五]。

相握[六]自极[七],治胁下痛[八]。

坐地,交两手著不周遍[九],握当挽[十]。

久行,实[十一]身如金刚[十二],令息[十三]调长[十四],如风云如雷[十五]。

”校注:[一]坐地:导引的准备姿势,此处校注为“箕坐”姿势,坐在地面(避免过湿、过寒等)或草席上。

[二]举手:指两手上举。

[三]交:交织,此处指两手交织成互握的姿势。

[四]项:人体形体官窍之一,即俗称的脖子,前面称为颈,后面称为项。

[五]上:动词,此处的“上”指两手的动作向上。

[六]相握:互相握,指左手握右手,右手握左手。

[七]自极:自然而然的达到极限。

[八]胁下痛:中医证候学术语,指一侧或两侧以肋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九]交两手著不周遍:此处描述是对前面部分两手互握姿势的进一步细致说明,“不周遍”指两手互握要紧密,不要出现留有空隙等现象。

[十]握当挽:此处是对两手互握时的运动操作进行的进一步细致说明,指两手互握的同时,应当同时向外挽动。

[十一]实:真实,如实。

此处用于强调锻炼效果。

[十二]身如金刚:“金刚”是佛学术语,指异常坚固,不会被毁坏的法器。

此处用于比喻锻炼的效果会让肌体坚固,强壮。

[十三]息:养生学术语,指“一呼一吸为一息”。

[十四]调长:此处指细、匀、深、长的呼吸状况。

[十五]如风云如雷:比喻中气十足。

描述:“引胁”动作模糊的将练习姿势记载为“坐”,在实际练习中发现,端坐、盘坐、箕坐等姿势下都可以进行,为便于练习,本文以箕坐姿势练习为标准。

箕坐在地上,在两脚、两腿、腹部、胁部、肋部、胸部等充分放松的状态下,通过两手在项部互握、上举到极限的情况下,会促使气血向下运行,可以畅通肝脾肾等经络,调理肋胁部气机。

在两手互握的同时,向外挽动,胸部会在挽动的力量下,向外扩张,对于改善肺脏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筋急候”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筋急候”导引法
颐 年 有 道 20 1 9 年 8 月 第 8 期
《 诸 病 源 候 论 》 导 引 系 列 之
“ 筋 急 候 ” 导 引 法
北京 / 谢 青 云
原 文
处不动 ,
展两肘头相 向 ,
极 势 三七 。
去 两
凡 筋 中 于风 热 则 弛纵 中 于风 冷则 挛 ,
臂 膊筋 急冷 血 ,

这 个 导 引 法 可 以 去 除 骨 髓 中 的 寒 气 ,
家 庭
消 除 筋脉 紧 急 同 时振奋全身 经 络气血



从而 让百 脉 调 和 。

练 习 要 点 是在 身 体稳 定 、 手 脚充 分伸

展 的 姿 势下 快速 小幅 度 摇 动 身体 注 意
C H



Nl
保持 手臂 和 后 腿伸 展不 动 的 姿 态下摇 晃 身
E S


M?
体 腿部 不 要 摆动 。 该 式同 时 具保 健 和 治 ,
E D

Cl
d I
疗功效 ,
用 于治疗 ,
症 状 消 除 即 可 停 止 ,
N E


用于保 健可不拘 时候 ,
随时 而做 ,
一 次振
动 1 4 次 两 侧 轮 换 做 2 ̄ 3 次 以 全 身


一 足 向 后 伸

俯身
对 与 足 相
的 另 一


侧 手 向 前伸 展 另 一 手 可扶 ,
导 引 法 其 二
导 法 其 引

在 一 个 物 体 上 稳 定 身 体 不 动 手 脚 伸 展 ,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又名《巢氏病源》[1]、《巢氏诸病源候论》,共五十卷,古代中国医学典籍。

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等人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奉敕所编著[2],是现存中国第一本病因、病理与证候学专论。

全书共分67门,载列证候1739条,包括内、外、妇产、小儿、五官诸证。

详细记载它的病因、病理、及证状,又附论导引养生之法,“荟萃精说,沉研精理,形脉证治,罔不该集”,对于中国医学的发展,有很重大的影响。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无子候》指出夫妇双方有病可导致无子,而不是女方单方面的原因。

《诸病源候论》记载的赤虫即姜片虫。

它其中又多引用《伤寒论》的条文,为后世提供了另一个了解《伤寒论》原文的途迳。

但《诸病源候论》也有不少错误,例如在〈九虫候〉中称:“蛲虫在人肠内,变化多端,发动亦能为癣,而癣内实有虫也。

”事实上蛲虫跟癣症是两回事。

〈九虫候〉又称“肺虫,状如蚕。

”又“肺虫令人咳嗽。

”“蛔虫,贯心则杀人。

”,实属不确。

《诸病源候论》有时也涉及迷信,以为女子不孕是风水影响,“妇人无子者,其事有三也。

一者坟墓不祀,二者夫妇年命相克,三者夫病妇疹,皆使无子。

”。

《诸病源候论》多缺佚,王焘所撰《外台秘要》40卷中共引用《诸病源候论》370候,对《诸病源候论》条文的辑佚有很大帮助。

后世学者认为《诸病源候论》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了治疗的药方。

《诸病源候论》之风痹候导引法

《诸病源候论》之风痹候导引法

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与影响门窗幕墙行业是指以门窗幕墙产品为主要生产和经营对象的行业,包括门窗、幕墙和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安装和维护等环节。

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起到了改善城市景观的作用。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老旧建筑的门窗幕墙往往已经陈旧失修,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外观,还给市容市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门窗幕墙行业通过提供全新的门窗幕墙产品,能够有效改善老旧建筑的外观,使得城市更加美观、整洁,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促进了建筑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型的门窗幕墙产品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与此同时,门窗幕墙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注重环保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三,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门窗幕墙行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制造出的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新型门窗幕墙产品采用了高强度的材料和先进的制作工艺,能够提供更好的抗风、抗震、防火等安全性能,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城市更新中,使用门窗幕墙行业的产品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让市民居住更加安心。

此外,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创造了就业机会。

门窗幕墙产品在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支持,因此门窗幕墙行业的发展能够为城市更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玻璃、铝合金等材料的加工制造、建筑设计和装饰等行业。

总的来说,门窗幕墙行业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它改善了城市的景观,提升了建筑的外观和安全性能,降低了能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548-养生导引法】中医系列书

【548-养生导引法】中医系列书

<篇名>养生导引法书名:养生导引法作者:胡文焕朝代:明年份:公元1368年—1644年<目录><篇名>一、中风门属性:〔原文〕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

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

〔解说〕采用正立背靠墙姿势,不息,行气,(功法详见本节讨论)运用意识导气,使内气从头至足而止。

这种练功法可以治疗疽病、疝气、大风、半身不遂,以及各种风痹病。

〔原文〕贰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

痹,偏枯,令人耳闻声。

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解说〕将两脚趾仰起、行气,五息而止,引气至腰背。

可以治疗腰背痹痛和半身不遂,并能改善人的听觉。

经常用此法练功,还能使诸根(佛家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是能生的意思。

因眼、耳等对于声、色等能产生感觉,故称为根)清净,不受病邪和外界不良原素的侵袭和干扰。

〔原文〕三法∶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收心使之安静),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

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

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解说〕采用背部端正靠墙壁的坐式,伸展两脚和足趾,排除杂念,使心神宁静,从头上引气,使内气随意念向下行到双脚十趾及足掌心的涌泉穴。

如此反复以意引气做贰十一次,等到脚底似有受气的感觉时为止。

这就是所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的功法。

〔原文〕四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同促)令气至头始止。

治疽、痹、大风、偏枯。

〔解说〕采用背部端正靠墙的坐式,不息,行气,以意念引导内气,从嘴内至头顶为止。

可以治疗疽病、痹症、大风和半身不遂。

〔原文〕五法∶一足(同蹋、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欷(通欹、斜。

倾侧)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贰七。

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解说〕一只脚踏地不动,另一脚伸向侧面,转身成斜势,两手相合尽量随身体掉转,左右交替十四次。

可消除脊背风寒,半身不遂引起的气血不能通达润养肢体。

〔原文〕六法∶手前后递(交替、顺次更迭)互拓(举、推),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

《诸病源候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诸病源候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诸病源候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诸病源候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二――欹身转腰
《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蹲坐[1],欹身[2],努两手向前[3],仰掌[4],极势[5],左右转身腰[6],三七[7]。

去膀胱内冷[8],血风[9],骨节[10]急强[11]。


校注:
[1]蹲坐:古代导引法的一种准备姿势,具体操作见后文。

[2]欹身:欹音读“qī”,身体向前倾斜。

[3]努两手向前:两手尽力前伸。

[4]仰掌:掌心向上。

[5]极势:将身体和腰部向前牵引拉长,且逐渐达到姿势的极限。

[6]左右转身腰:身体左右摇摆转动。

[7]三七:一左一右为一次,三个七拍。

[8]去膀胱内冷:《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记载:“膀胱气不足,则寒气客之,小便数而多也。

”指出可以温和膀胱气血,消除膀胱内寒气。

[9]血风:《疮疡经验全书》卷六指出的肝经血热,脾经湿热,肺经风热现象。

[10]骨节:关节。

[11]急强:紧缩和僵硬的意思。

描述:
“欹身转腰”描述了在蹲坐姿势下,两手仰掌前伸,将身体和腰部尽力拉长到极限,身体左右摇摆转动的导引运动。

该导引法虽然在蹲坐姿势下进行,但仍然要保持身体的端庄正直。

“欹身”指的是身体向前倾斜。

“努两手向前”时要通过两手尽力前伸,来拉伸身体和腰部,要注意手、肩、背、腰的整体性。

左右转动腰部时要注意转动的均匀、稳定、持续。

将身体和腰部先拉长,再进行左右的摇摆转动,可以充分的牵拉脊柱,通利全身关节,增加柔韧性;同时可以调理腰部气血平衡,温和膀胱气血。

对关节紧缩、僵硬、劳损和腰部疾患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原理阐释:
蹲坐姿势,身体向前倾斜可以充分展开全身关节,在这种状态下运动更有利于通利关节;腰部的转动可以激发肾脏功能,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僵硬现象;对腹部膀胱进行挤压刺激,同时摇摆、转动、糅合膀胱,起到温和膀胱气血的功能。

养生效果:
※通利全身关节,防治关节紧张、僵硬。

※温和膀胱气血,通利小便。

※激发肾脏功能,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僵硬现象。

导引姿势:
蹲坐:身体下蹲,两膝关节向外展开,两脚平踏地面,两手放于膝关节上,保持身体端正放松。

运动步骤:
1.身体向前倾斜,两手掌心向上,向前努动,逐渐达到极限。

2.身体向左转动,再向右转动。

一左一右为一次,重复二十一次。

3.返回蹲坐姿势。

4.结束导引运动。

注意事项:
※两手向前尽力努动要明显。

※身体向前倾斜。

※转动时要保持两手向前达到极限,转动富有韵律和节奏。

※转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臀部和膝关节不动。

※身体的转动过程中,体会腰部会产生的温热感觉。

※该运动强度较大,如不能完成,可按照七、十四、二十一的顺序逐渐递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