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测试题

小石潭记》测试题
小石潭记》测试题

初二上学期人教版《小石潭记》测试题

5. 把下

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2) (3) (4) (5)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一、基础知识

1. 本文选自《 __________ 之一。

2. 下列加点字注音

如鸣佩( )环 参( )差( 悄怆(

)幽邃

》,作者

) 披拂

3.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翠m m 凛 li e( )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隔篁竹()⑵

(4)佁然不动(

(7)日光下澈( ,字 代着名的

4 ? 豕,

佁( 往来翕( 犬牙差(

)然不动 连zhu

)忽

俶( 斗( 寂

尔远逝 折蛇行

无人

ch

水尤清洌(

(5 )俶尔远逝

(8)不可久居

隶而从者(

(6 )往来翕忽

(9)乃记之而去 (10)斗折蛇行(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语: ……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可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吴武陵……

(11)伐竹取道

)(12)悄怆幽邃

A 、 E 、 C 、 D 、 ⑴ ⑵

⑴ ⑵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 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_____________ ”呼应,又为下文的“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_

到印证。 二、语段阅读 。 ”和“

埋下伏笔。

”两个句子得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文章中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 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5.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6?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7. 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8. 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一句的妙处?

9.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0.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1. 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12.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可能有何寄寓?

14. 写游鱼一节,极为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现出怎样的境界?

15.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6.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小石潭记》答案

1、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2、p 百hu cn y i ch u c en c i x i d chu mg su i c i li ao

3、冽蔓缀澈

4、(1)竹林(2)格外(3)跟随(4)呆呆的样子(5)忽然

(6)轻快敏捷的样子(7)穿过,透(8)停留(9)离开

(10)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11)砍(12)忧伤的样子

5、A、⑴清澈。⑵凄清;冷清。E、⑴以……为乐。⑵欢乐。

C、⑴大约。⑵可以。

D、⑴游动。⑵游玩。

6、(1)(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4)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⑴ 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1、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

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5、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7、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潭。

8、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9、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

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1、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随” “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2、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13、自由自在,活泼天真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乐而忘忧

14、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和遥远。

15、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16、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完整版)《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 案)(4)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 《小石潭记》阅读题 (一)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 姓名:学号:成绩: 一、解释加点词:(2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来 2、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怡然 ..不动呆呆的样子5、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6、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7、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8、水尤.清冽格外 9、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0、影布.石上映照 二、一词多义:(13分)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澄) 2、参差披拂(不整齐)清以其境过清(凄清)差其岸势犬牙差互(交 错) 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4、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能够)游同游者:吴武陵(游览) 5、为坻为屿(作为) 6、全石以为底(用)为全石以为底(成为)以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三、翻译下列句子:(28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倒了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阳光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地不动; 4、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象狗牙那样交错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在哪里。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便题字后离去。 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填空。(14分)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_”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埋下伏笔。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③妙用比喻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如鸣佩环_________ ④运用排比写石底的句子:__为坻,为屿,为嵁,为岩__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2009-2013年)

2009-2013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小石潭记》 2009年 1. 南京市(09江苏省)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①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2. 衢州市(09浙江省)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 (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 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010年 1.2010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㈠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 (《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⑵虽乘奔御风⑶往来翕忽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小石潭记 练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 一、解释加点字: 1、从.小丘西行 ..百二十步(由,自)(向西)(行走) 2、伐.竹取.道(砍伐)(开辟) 3、全.石以为.底(整块)(作为) 4、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左右,光景)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穿透、通达)(映)(愣住的样子)(忽然) 6、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7、斗折蛇行 ..可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明灭 那样弯曲)(或隐或现)(看见)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冷清)(可以,能够)(停留) 9、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10、其岸势犬牙差 ....互.(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11、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12、心乐.之。(以……为乐) 13、水尤清冽 ..。(清澈) 14、为.坻、为屿……(成为) 15、悄怆 ..幽邃.(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深) 16、往来翕忽 ..(迅速) 17、隶而从.者(跟从) 二、句意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清楚楚。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使人感到寒气透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便离开了。 5、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阳光向下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

《小石潭记》中考问答题

《小石潭记》中考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水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1.C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③清冽④全石以为底 3.……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4.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B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姓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小石潭记》历届中考题汇编(2004-2018)

文言文专项--《小石潭记》(2004--2018) 一、2004吉林省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三峡》的作者 _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________代文学家(1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 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 析: 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 下句: (10分) 11.郦道元 唐(共1分,每空0.5分) 12.(1)阳光或日光 (2)急流或急流的水 (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二、2005玉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 .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 .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 .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D 7.B 8.C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完整版)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 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小石潭记试题(答案)

《小石潭记》测试题(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共8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读音写出汉字(10分)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chí() 为kān (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xī(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悄()怆幽邃 2.文学常识填空(12分) 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②文中通过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③文描写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谪居永州的孤凄悲凉的心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8分) 水尤.清冽___格外_____ 以.其境过清___ 因为__ 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方向 悄怆 ..底把……当作..幽邃忧伤的样子隶而.从者表示并列全石以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连词为.坻成为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约数,上下, 往来翕忽 ..远逝忽然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轻快敏捷的样子俶尔 4.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俶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 5.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4分) 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特点:幽深冷寂 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__作者的心情,第一段“心乐之。”第四段“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 8.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6分) 潭水的清澈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借写能够清晰看到游鱼自由自在的景象,以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能够清晰地映在水底的石上,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9.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4分) __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情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0.写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皆若空游无所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鱼在水中游比作在空中游,从侧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身比作像北斗星、像蛇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曲折的特点。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小石潭记中考选择题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xx骏马而归 ..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xx我 .. 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 ..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xx从也 ..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xx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 .. 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

小石潭记小测试卷

《小石潭记》小测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基础知识(55分) 1、该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3分) 2、注音:(5分) 篁()洌()翕()邃()坻() 3、文中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1分) 4、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分) 5、文中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分) 6、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B)(1分) 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9分)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⑵皆若空游无所依.(凭借,依靠) 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行一样) ⑷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⑸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忧伤的样子) ⑹以.其境过.清(因为)(过于,太)⑺隶而从.者(跟随) 8、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1分) 愉悦;抑郁忧伤 9、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8分)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⑶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⑷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10、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分) 11、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5分) 12、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是(C)(1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全石以为底 C、卷石底以出D、因以为号焉 13、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CFG)(多选)(1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4、下面词语含义相同的是(C)(1分) A、彻: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往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十日,扁鹊复见 D、过:以其境过清及鲁肃过寻阳 15、解释下列多义词:(6分) ⑴环:如鸣佩环(玉制的装饰品)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⑵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 16、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6分) ⑴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7、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D)(1分)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二、同步解读(2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合字:左山右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二,积累运用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佩.()环.佁.()然俶.()尔参.()差.()翕.()忽斗.()折悄.()怆.()差.()互.寂寥.() 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水尤.清冽。() ②全石以.为底。()④参差 ..披拂。() ⑤佁然 ..不动。()⑥俶尔 ..。() ..远逝,往来翕忽 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⑧其岸势犬牙 ..差互。() ⑨四面竹树环.合。()⑩寂寥 ..无人。() 12以.其境过清。() 11悄怆 ○ ..幽邃。()○ 14乃.记之而去.。() 13不可久居.。()○ ○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 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 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8)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 (9)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11.C 12.A 13. B 14.C

《小石潭记》基础练习

《小石潭记》基础练习 《》写得有景有情,富有诗意,十分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此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名篇。下面是《小石潭记》基础练习,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 (一) 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二) 文言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 3.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把) ②卷石底以出(而)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三).常规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2)往来翕忽 ( ) (3)悄怆幽邃 ( ) (4)乃记之而去( ) (5)斗折蛇行( ) (6)潭中鱼可百许头( ) (7)不可名状( )(8)伐竹取道( ) (9)佁然不动( ) (10)以其境过清( ) (11)其岸势犬牙差互( )( )

(12)蒙络摇缀( ) (13)参差披拂( )(14)影布石上( )(15)往来翠翕忽。( )(16)悄怆幽邃( ) (1)尤:特别(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 (3)忧伤(的样子) (4) 离开 (5) 像蛇一样 (6)大约,大概 (7)说出 (8)砍 (9)呆呆的样子(10)凄清(冷清)(11)【势】姿态。参差不齐(12)【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13)【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14)【布】散布,铺开。(15)【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悄怆】忧伤的样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 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6.C 4、用“/”划出下列的朗读节奏。(2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四)、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