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澳大利亚(二)

认识澳大利亚(二)

认识澳大利亚(二)

——我到首都堪培拉

来澳已月余,游览了一些地方,接触了一些人员,沉淀了一些认识。我对首都堪培拉乃至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总的感觉和印象:适宜居住的地方,可以旅游的城市。先说后一句话。

可以旅游的城市

说堪培拉是一个可以旅游的城市,是因为它有许多看点,也就是说有一些能够引起人们认知兴趣的地方。所以,我们国内许多单位组织的旅游团都要到这个城市观光、考察,并能筛选出一些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结论(我看过一些考察报告)。但是,我们国内有些旅游公司组团旅游却不把堪培拉作为旅游点或旅游路线。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话:“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人们不把它作为旅游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旅游的角度讲,堪培拉是有缺点的。

堪培拉从一个千把人的小镇,建成一个三十余万人口的小城,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偶然发现环境优美而掠夺式发展起

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但是,整个建设筑进展比较缓慢——1927年才举行开工典礼,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工程不得不放慢建设速度。设计的主体——中心湖直到1963年才建好,而作为主体建筑的国会大厦直到1988年建国200周年时才竣工建成。建设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人事的变迁,战争的侵扰,都没有改变规划的严肃执行。尽管如此,不到百年历史,不可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没有多少可以讲给人们听的故事。

而在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二千多个文物点,每个文物点都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灿烂的历史文化,宝贵的历史文物,众多的历史故事,足以让人终生游历不完,受益不尽。仅云南省的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土地上拥有52个民族,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穿衣打扮、风花雪月以及浓重的民族特点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即使我国新开发的张家界风景区,虽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但是, 那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奇观、举世罕见的砂岩峰林异景,已经向人们表演着、讲述着它那江山多娇的殉丽多采的风姿。我国地形复杂、地貌奇特、民族多样、文化瑰丽,饶有兴趣的人只要挤出几日闲,随便转一圈,就可领略到名山大川、湖光秀色、碧瓦朱檐、晨钟暮鼓的情趣。堪培拉对比起来,

就会显得单调、逊色得不知多少倍。

堪培拉作为澳大利亚的首都,必然是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但是,它仅仅是个政治中心,是个办公城市。城市面积小、人口少,住城人员多是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与政府工作相关的服务

人员。这里没有人们想象的闹市的繁华,却有地小人稀的清净和寂寞。没有北京那种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经济中心、人口大市,并是六朝古都的繁华的首都风范。从另一个方面看,堪培拉之所以被选为首都,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因为它是首都,国家重视它的建设.多年的城市建设,又使这个城市许多亮点和看点。

澳大利亚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堪培拉标志性的建筑,于1988年落成使用,其设计也是采取国际竞标形式进行的,在1980年329个设计方案中,美国米切尔?吉尔格拉公司技冠群雄,一举夺标,具体负责该项工程的是澳洲出生的理查得?索拍。国会大厦的气势雄伟宏大,是澳洲最受赞美的建筑之一,它坐落在国会山(首都山)上,屋顶上是绿色的草地,一根81米高的巨型不锈钢旗杆伫立其上,长度有13米的澳大利亚国旗迎风飘扬。大厦正门上方是醒目的刻有袋鼠和鸸鸟图案的国

徽金属标志,门厅内有48根石柱子及两排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台阶,大厦里收藏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格的艺术品,如长20米的织锦画、仅存世四份的1291年版《大宪章》、澳洲风景画、澳洲历届总督、总理、议长及著名国会议员的肖像油画等。以澳大利亚的国树——桉树为蓝本的作品比比皆是。该大厦的建造特点也是尽量地使国会大山地形地貌和建筑物本身融合为一体,使两者巧妙结合得不动声色、天衣无缝。大厦的房顶全是草坪覆盖,看上去与其说是建筑物还不

如说是被植上了草皮的山。大厦上下两层,内部廊深厅大,房间众多,装璜典雅,洁净明亮,17个设计精巧的大小花园有序点缀其中,花园静谧,小径幽远,真可谓是集办公与休闲于一体的极佳建筑设计。大厦的四周,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由此又可窥见一斑:上下两条公路圆形地环绕着国会大厦周

边有8个网球场和几个小巧玲堪培拉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向公众开放国会大厦的国都。国会大厦和议会厅可以免费参观,还可以预约订票坐在公众席上列席会议,体会参政议政的感觉,旁听议员们的争论。当然是没有发言权的了。

澳大利亚宪法规定,联邦国会由两院组成,即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均有人民直接选举产生.18岁以上的所有澳大利亚公民均有选举权.两院会议厅内分别有一张高台座椅,供主持官就坐.参议院的主持官称为参议院主席。众议院主持官称为议长.执政党的议员坐在主持官的右侧,反对党的议员坐在主持官的左侧。主持官的前面有一张大桌子, 执政党和反对党的领袖以及高级文职官员坐在桌旁.这些高级文职官员负责向议员们就议会程序等事宜提供咨询服务.参众两院均为议员提供机会,让他们反映所代表的民众关心的问题,并对法律提案、政府政策以及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辩论。如果有机会参加旁听,可以看到这个热闹场面。

中国大使馆

中国大使馆应该也算一景。凡是国内组织的旅游团来到澳大利亚,多要到堪培拉的中国大使馆,感受一下祖国的尊严。在国会大厦附近,有一条使馆街——福斯特街,这条街道上有近60个国家的使馆在此安家落户。由于这条街上使馆鳞次栉比,各国使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漫步在此街上就犹如置身于世界建筑博览会。因此,这条街为许多游览观光客所青睐。中国大使馆就座落在这条街的醒目处,它北临风景秀丽的格里芬湖,南眺气势雄伟的国会大厦,整个馆舍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仿古建筑,飞

檐琉瓦,金碧辉煌。主楼门前两侧各雄踞一座汉白玉石狮,楼内大厅和多功能厅装饰典朴,古香古色。主楼与大使官邸之间是一具有中国江南韵味的园林,假山玲巧,一弯池水倒映假山垂柳,人工喷泉点缀其中,小桥曲回连着亭台水榭,长廊内雕梁画栋,卵石小路曲径通幽。庭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山石、清泉、亭榭,一派江南水乡泽国的情景。有一个星期天我到使馆院内看见两只野鸭在草坪上蹒跚行走、专心觅食,

说明这里假日安静、环境优美。使馆院内的树上、假山、亭台、梁栋布满彩色小灯,在喜庆的重大节日里,华灯齐放,流光溢彩,音乐响起,喷泉戏水,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华丽的宫殿。

格里芬湖

格里芬湖位于国会山和首都山之间,是一个人工湖.如我上篇文章所说, 如果不去格里芬湖,不看喷射式喷泉,就不能说到过堪培拉。堪培拉是丘陵地区,有山而少水,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自然是不完美的。于是,格里芬便在他的设计方案里于城市中心开控出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公里的人工湖泊来,环湖建公路,路边种花木,它象一条宽阔的玉带把堪培拉分为两半。然后,又

在湖上建起两座大桥,把整座城市紧密地联在一起。湖名来源于规划堪培拉的设计师格里芬。湖岸周长35公里,面积704公顷。它从城市中部截断莫浪格河,形成了人工湖。格里芬湖湖区辽阔,碧波荡漾,景色十分美丽,可供人们游泳、

驾驶帆船和垂钓。湖中有为纪念库克船长而建造的喷泉,它从湖底喷出

的水柱高达137米,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刺蓝天,水柱四周的水珠和雾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道道彩虹,极为壮观。由于湖内碧波荡漾,两岸绿草如茵,让水柱越发显得壮观且会折射出彩虹。喷泉开放时间是下午2时, 因此,湖北岸的太阳和喷泉的连线就是观赏喷泉的最佳位置。(下面的图片就是在这个位置拍摄的) 。国家主要机关和公共建筑,如国会大厦、政府大厦、国立图书馆、国立大学、国立美术馆、联邦科学院等,都建在人工湖畔,壮美多姿,倒映在碧波万顷的湖水中。湖南以首都山为中心,作同心圆向四周辐射街道,是行政区。湖北以城市广场为核心,形成一张蜘蛛网,作为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南北城区隔湖相望,如两盘巨大的葵花绽放,争奇斗艳。湖的左右两侧各架一座大桥,左边联邦桥,右为国王桥,把城市南北连为一体。“堪培拉”在土著语中也有乳房的意思。

因此,也有人把这两座圆润的山比为美女的乳房,格里芬湖则是一条乳沟。

到格里芬湖旅游使你不能不接触和观赏的是这里的动物.许

多黑天鹅、野鸭子、红嘴鸥及叫不上名子的水鸟,它们和人和谐相处,游客及孩子们与它们嬉戏、给它们喂食,令人饶有兴趣。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位于格里芬湖的北面,是一栋青灰色的圆顶建筑,为纪念二战澳大利亚阵亡的战士而修建的。它始建于1941年,1945年开放,1971年竣工,面积1.3万平方米,四周环绕着12公顷的草坪。

纪念馆位于堪培拉东北部格里芬湖北面澳纽军人路,毗邻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国家美术馆,和国会大厦直面相望。是一座有着墨绿圆顶的城堡式建筑,在肃穆中传达着包容性的和平希望。这座澳大利亚的国家祭坛,设计精致,匠心独运,装饰精细。从空中俯视,纪念馆呈十字架形;平地上远望就像一座坟墓,进口就像墓道。它是二战后为纪念澳大利亚阵

亡的战士而修建的,馆内有追思堂、展览室、放映厅等,同时,它也是战史和军史的教育和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是公认的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最出色的。

馆内建有3个主大厅:第二次世界大战展厅;布莱德拜瑞(Bradbury Hall)战机展厅以及澳纽军团展厅。每一个展厅内

都陈列着大量战时的兵器、图片、模型等;在二战的展厅中甚至还陈列着被击沉的潜入悉尼湾的日本海军微型潜艇。每个展厅都通过先进的激光、影视、立体声音响等高科技技术,逼真地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情景。令人仿佛如临其境。

尽管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本土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澳大利亚的军队却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多场战争。先后有约102000士兵在战争中阵亡。战争纪念馆成为人们了解战争的残酷、缅怀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的最佳场所。纪念馆每年要接待超过100万人次的境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因此,该纪念馆曾经多次获得澳大利亚旅游业的荣誉勋章。

澳大利亚在每一年的4月25日为澳纽军团纪念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

退伍军人和群众都会举行集会、游行、献花圈等活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军队中阵亡的士兵;每年的11月11日,为澳大利亚战争纪念日。在这一天的上午11点,每一个澳大利亚人会在全国的各个角落,默哀一分钟,向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广大将士表示哀悼。在这些纪念日里,战争纪念馆是人们首先想到要去的地方。

馆里对澳洲参与经历的各种战争,均有较详细的描述。每个展馆除了文字说明外,都附有相应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实物,其中尤以二战馆为甚。看着那些反法西斯战争中澳军将士的情况介绍,让人身临其境地仿佛回到了残酷的战争现场,每一个人都会因此肃然起敬,警示作用非常明显。

陪我参观的同志看到我认真观看展品的样子,问我:作为军人,你是不是对战争情有独衷啊?我说: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真正军人应该对遏制、消灭战争情有独衷.战争是什么?战争是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的摧残是毁灭性的. 纪念馆馆长史蒂夫?高尔说,战争纪念馆的创办不是用来美化战争的。战争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沉痛的创伤。这个话是对的。在一个展厅进门的侧面有一个士兵的塑像,那是一个一身戎装的士兵,背景是战斗间隙的战场,因为背景和人物塑像色调相近,我对图片作了些技术处

理,淡化了背景,突显了人物,并起了个名子——战场上的士兵。这个士兵坐在一片废墟上,双手遮面,虽然看不清他的面目表情,但是,他的形体语言,已掩不住那一身的疲惫与哀伤。那一刻,我真的被震撼了,也使我感悟到艺术家雕刻刀下那

种对战争憎恨、厌恶和无奈的表述。我想,这是一个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民族才可能作出的塑像。无论战争的胜负,战争带给人类的始终是灾难。澳洲人应该是厌恶战争的。他们在这里表现的,更多的是战争的无奈,战争的残忍,而不是将军的英名神武。真实反映战争的悲壮、残酷,是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突出特点.也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在这里我想到我国的一个引人争论的历史人物韩信. 韩信英勇善战、指挥有方、功勋卓著,为汉朝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进攻赵国的战役中,在和平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他为了一己的私利,置生灵涂炭而无视,对士兵生命而不顾,悍然采取了军事手段。虽然他取得了胜利,增添了荣耀,却人为地制造了巨大灾难.我认为韩信从此就成为魔鬼了,上帝给了他一个惨死的报应结局.对比之中,我又想到了另一个军事人物刘伯承。

刘伯承是世界公认的无产阶级大军事家,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素有“新孙武”之美称。但是,解放后他从不看战争片电影。他认为,战争的胜利是用众多士兵的鲜血换来的,即使被消灭的敌人,那也多是贫下中农的孩子啊!他用厚重、沉稳、善良的心理,犀利、深透、冷静的眼力认识、理解、评价了战争的真谛。相比于那些沾沾自喜于一己胜利,并将胜利功劳拢于一己之身的伟人们是怎样的天壤之别啊! 我国唐代诗人曹松目睹安史之乱后连绵不断的战争所造成的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铁血现实,作出了“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触目惊心的入骨警世之言。李白也曾在《战城南》中高呼“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你这个将军、统帅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有什么骄傲的。

进入展览馆通道两侧的上面巨大的墙壁上,碑记

着历史上历次战争阵亡将士的名单, 碑壁上点缀着许多红色的花朵.真正显示的是: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阵亡的军官,

也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士兵。看到这些碑记,那些阵亡的将士地下有灵,当以籍慰。

其实, 说地下有灵或在天之灵,从唯我主义角度看是不

可能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的亲人或者后人看到祖国对自己亲人的缅怀和褒奖,心理是温暖的,并能激发一种向上的动力。鲁迅说过:人死了,不是死者的悲痛,而是生者的悲痛。同样的道理,对死者的纪念、缅怀和褒奖,只能给生者以温暖、安慰和激励。这也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良心所在的试金石。不是吗?人家为国家连生命都贡献出去了,国家给一点纪念不应该吗!相比之下我们国家某些单位、某些部门、某些时候做得并不尽人意。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的朝鲜战争、中印边界、中苏边界、中越边界战争以及几次海战阵亡将士无数,而记名者无几,其中不乏英勇而死、壮烈而死的英雄。特别是社会下层人员.

英雄碰上好领导,死后既能得到纪念又能得到宣扬。杨子荣碰上曲波,一本《林海雪原》使他出了名. 。曲波还用自己的稿费资助

黑龙江省林海县为牺牲的部下修建了纪念碑。但是, 杨子荣的家乡不知道他是英雄。他的母亲、妻子还背上“土匪家属”的黑锅。杨子荣在老家的妻子许万亮,因为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土匪家属的黑锅,再加上婚后孩子夭折的痛苦,忧思成疾,在1952年秋天,就带着说不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杨子荣母亲宋学芝于1966年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她天天看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就是她的

亲生儿子。当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唱得铺天盖地、家喻户晓的时候,人们才想起英雄的家乡在哪里?费了很多周折,终于在1969年找到了杨子荣就是牟平县峡河村的失踪军人杨宗贵。1974年,当一张杨子荣在东北剿匪被评为战斗模范的照片,送到杨子荣的哥哥杨宗福手里时,老人不禁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失踪多年的弟弟总算有了着落。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心理沉甸甸的,有些酸础.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觉得

不应该带给烈士及其亲人这么多遗憾。

提到澳大利亚的战争历史,被澳大利亚人引以自豪的当属两次世界大战的参战。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时,澳大利亚建国才14年,仅仅拥有400万人口,为了依附母国——英国的参战,出兵2万人,以后又陆续增兵,和新西兰军队合编为“澳新军团”,在英国人的瞎指挥下,于土耳其加里玻利的战役中损失惨重,付出了阵亡7600人、负伤1?9万人的沉重代价。这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却给澳新军团留下了英勇善战的美名。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澳大利亚阵亡59342人,负伤152171人,战费支出3?6英镑。残酷的战争现实使这个新兴国家的人民有了一些觉醒:自己的庄稼没种好,却去铲别人的地。酝酿了反战情绪。

如果说澳大利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远在万里之外的

母国效劳,那么它参加第二次世界则是为本民族的生存而战斗了。战争初期澳大利亚组编4个师,除一个师(8师)驻

新加坡外,其余3个师10万人部署在中东、地中海,并且把全部海军划归英国指挥。澳大利亚军队在中东和欧洲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长驱南下,攻陷新加坡,拥有1?8万人的澳8 师全军覆没。1942年2月19日,日本空军轰炸达尔文港和西澳大利亚州的布鲁姆。面对强敌侵略的严峻现实面前,澳大利亚再也不把维护母国尊严作为天职,因为英国自顾不暇、鞭长莫及。而澳大利亚自身力量有限,母国又不管,只好求助美国了。澳大利亚的战略地位也让美国求之不得。于是,美澳联盟的道路从此开始了。到1943年10月,澳大利亚在南太平洋投入空军13?6万人。陆军49?2万人,两者分别为美军的2?4倍。形成了西太平洋地区美澳联合抗日的战略态势,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为了民族生存和人类的自由,澳大利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17000多人捐躯在欧、亚、非战场。澳大利亚人用鲜血和生命体现了自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内涵不同的民族精神。

朝鲜战争中,澳大利亚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精锐加入“联合国军”,有2个步兵营,3艘驱逐舰,1个战斗机中队和1个空中运输中队,共17000人。战争中,澳军在战场上始终作为美、英军的附属,从未独立作战。澳军与志愿军首次交战是在1950年10月29日,地点在朝鲜定州。此战,澳大利亚第3营死伤39人;11月3日,澳大利亚第3营在博川

掩护美24师败退时,又遭到志愿军狠狠打击;11月5日,在朝鲜大宁江西岸澳军又当了英军27旅的替死鬼,在掩护英军27旅逃命时,澳大利亚第3营受到志愿军一个团的打击,当场死伤76人。后来,在龙头里战斗中,澳军再次受到重创。整个战争澳军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共计1 5 91人。铲了别人的地,死了自己的人。

如果说参加朝鲜战争是打着联合国的旗帜,还算“出师有名”的话,那么参加越南战争就是完全依附美国的侵略了。在越南战争中,澳大利亚参战7672人,战争中死亡521人、受伤3000人。1965-1972年,澳大利亚派遣军队赴越南,引起了国内对战争认知的辩论,人們越来越反对澳大利亚卷入战争和被征入伍。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戈顿领导的联合政府于1970年開始削减派往越南战场的部队。1972年,戈夫?

惠特拉姆领导的工党在大选中提出了澳大利亚停止参加越

南战争的主张。大选结果工党获胜。惠特拉姆执政後,留在越南为数不太多的澳大利亚军事人员很快撤离回国。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认识了战争。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不仅具有展示历史、缅怀先烈的作用,还有教育人民、增强国力的作用。

从一般意义上认为,一个军人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是必须的.但是,他的基础是避免、减少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自古知兵非

好战,真正懂得战争的人是避免进行战争的人, 避免进行战争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是建立在充分战争准备基础之上的。《孙子兵法》讲: “用兵之道,无恃其不来,恃我有以待也。”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战争不会爆发,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这里的准备,其中包括对全民的国防教育,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澳大利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并且注重从娃娃抓起。

为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纪念馆还为中小学生们制定了特别的教学配合计划。每星期二,馆长亲自出马,并邀请一名有军人背景的国会议员和一名老兵,分别就某一段史实为学生们作演说。演说结束后,再领学生们参观纪念馆,一路为他们解说,并与他们拍照和自由交谈。学生们可以谈他们的感想、收获,也可谈他们对这种形式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比较正式的教学配合计划。每星期四还有较为随意的计划。馆长或专门指定的馆员按计划带学生们参观,为他们讲解,然后认真听取他们谈感受和发表意见、建议。纪念馆经常采纳学生们的意见,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演说内容,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执行教学配合计划。纪念馆还专门为中小学生设立了“发现室”,陈列多套二战期间军队使用过的帐篷、背包、厨具、医护救助用具用品等。学生们经常到这里体验军旅生活,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和自理、自立能力。

为了教育孩子,战争纪念馆花本钱、下功夫、承担巨大的义务,在把学生请进来的同时,还把馆藏品轮流送出去。纪念馆为全国每个州装点一个流动纪念箱。纪念箱类似一个小型博物馆,里面陈列馆藏的某一时期、某一场特别战斗中的实物或模型,由运输公司按合约,并根据学校计划将这些流动箱从一所学校传递到另一所学校,供各个学校结合历史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这些流动箱内的陈列品由纪念馆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每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纪念馆还专门为中小学生设“儿童总部”网站,配有40万幅图片加文字说明,供孩子们浏览。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在把战争血与火的残酷现实展示于世人面前的同时,不仅向人们发出人类拒绝战争的警示,并为锻造顽强的民族精神做出了贡献。

国家艺术馆

国家艺术馆在格里芬湖的南边,和最高法院搁街相望.建筑占地两公顷、高23米,宏伟新潮.从外表看,它的三个侧面犹如随意堆砌的零散小房。而正面则显得堂皇、庄严、凝重。它内部造型独特,设11间美术展览室,收藏超过7万件的美术佳作和大量的土著艺术品,还保存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众多名品。主要展厅的墙壁成曲折的梯形,千回百转,形态各异,就像

是幽房曲室中的重重围屏。

艺术馆也收藏了许多西方古今精华艺术品,有美国现代派艺

术家波洛克的名作《蓝柱》、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欧罗巴和公牛》,标志法国现代艺术开端的油画《塞纳河畔的少女》、俄罗斯艺术家卡西米尔?马利维奇的《建造中的房子》、意大利罗可可画派的典型作品《金光灿烂的天花板》、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池塘中的睡莲》和莱热晚年的巨幅壁画等。此外,艺术馆中还有各种来自亚洲、大洋洲、非洲地区的艺术珍品。艺术馆是由悉尼市商人科林?麦蒂根设计,从兴建到展出,耗费5320万美元,此外购置术作品花费约4000万美元,其中美国现代派艺术家波洛克的名作《蓝柱》就值200万美元。艺术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展品的丰富内容吸引着公众,是澳大利亚建筑艺术的一个杰作,也是一个荟萃艺术佳品的宝库,被人们誉为"堪培拉的艺术之花",人们漫步其中,能够得到极好的艺术享受。

纳玛吉国家公园

纳玛吉国家公园位于首都堪培拉的西南部大约18英里处的纳玛吉山脉上,它同时也处于澳大利亚高山国家公园的最北端。纳玛吉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105,900公顷,全年大部分时间被积雪所覆盖。1984年,经过地方政府的修整,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