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学中“口头禅”的危害与控制

说说教学中“口头禅”的危害与控制
说说教学中“口头禅”的危害与控制

说说教学中“口头禅”的危害与控制

曾记得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时总喜欢用“那么”一词。似乎不说“那么”,这位老师的讲话便要“卡壳”。有一回,我与同桌“闲着没事”给这位老师数了数,发现一堂课下来,他竞说了近百个。“那么”一词便成了这位教师的口头禅(即习惯性用语)。

现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在听课时,仍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爱说“啊”、“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等口头禅,可以说是不一而足“品种”多多。

但是无论哪种口头禅,在课堂教学上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它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听完课后会感觉到内容不充实、掌握不到要领,甚至会觉得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的学习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

怎样才能克服和控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其实,课堂言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造就人才的。所以,如有口头禅的教师一定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课堂语言。其次,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去控制和克服口头禅。比如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用录音机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爱冒出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另外,平时说话速度可放慢些,有时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你还可以采取多朗诵课文,多学播音员的讲话等手段。通过这些方法,相信一定能够控制和克服掉口禅的毛病。

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愿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够做到逻辑严密,准确而又精炼。

曾记得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时总喜

欢用“那么”一词。似乎不说“那么”,这位老师的讲话便要“卡壳”。有一回,我与同桌“闲着没事”给这位老师数了数,发现一堂课下来,他竞说了近百个。“那么”一词便成了这位教师的口头禅(即习惯性用语)。

现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在听课时,仍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爱说“啊”、“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等口头禅,可以说是不一而足“品种”多多。

但是无论哪种口头禅,在课堂教学上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它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听完课后会感觉到内容不充实、掌握不到要领,甚至会觉得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的学习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

怎样才能克服和控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其实,课堂言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

主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造就人才的。所以,如有口头禅的教师一定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课堂语言。其次,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去控制和克服口头禅。比如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用录音机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爱冒出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另外,平时说话速度可放慢些,有时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你还可以采取多朗诵课文,多学播音员的讲话等手段。通过这些方法,相信一定能够控制和克服掉口禅的毛病。

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愿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够做到逻辑严密,准确而又精炼。

曾记得做学生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时总喜欢用“那么”一词。似乎不说“那么”,这位老师的讲话便要“卡壳”。有一回,我与同桌“闲着没事”给这位老师数了数,发现一堂课下来,他竞说了近

百个。“那么”一词便成了这位教师的口头禅(即习惯性用语)。

现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在听课时,仍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爱说“啊”、“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等口头禅,可以说是不一而足“品种”多多。

但是无论哪种口头禅,在课堂教学上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它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听完课后会感觉到内容不充实、掌握不到要领,甚至会觉得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的学习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

怎样才能克服和控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禅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引起重视,提高认识。其实,课堂言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言语造就人才的。所以,如有口头禅的教师一定要下定决心克服它,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课堂语言。其

次,要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去控制和克服口头禅。比如可以把自己上课讲话用录音机录下来,之后加以分析,弄清自己爱冒出什么样的口头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出现,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另外,平时说话速度可放慢些,有时宁可停顿,也不要让口头禅冒出;你还可以采取多朗诵课文,多学播音员的讲话等手段。通过这些方法,相信一定能够控制和克服掉口禅的毛病。

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愿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够做到逻辑严密,准确而又精炼。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 物理郭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3、知道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能力目标: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 (1)噪声和它的形成;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总结及针对训练

第3节声的利用 一、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 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自然界的噪声:风雨雷鸣、地震、火山爆发 (2)交通噪声:引擎、汽笛、刹车 (3)施工噪声:搅拌机、打桩机、切割机等 (4)工业噪声:机器转动、切割、打磨、锻造等 二、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噪声强弱等级用分贝数来表示,符号dB 2、分贝等级 0dB刚刚引起听觉——听觉下线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卧室或阅览室 50dB保证休息和睡眠的最小噪音 70dB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最小噪音 90dB保护听力的最小噪音 150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突然暴露在这个环境内) 3、噪声的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能造成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三、噪声的控制 1、人听到声音经过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针对训练 1、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噪声是靠________传播的。

2、人们以______(符号是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____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_____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__________dB就会影响人们谈话;长期生活在______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到很嘈杂的马路边去感觉一下,估计这时声音大约在_______dB。 4、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防止;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阻断;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防止。 5、(2012?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6、(2012?吉林)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产生的。 7、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 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 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 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 8、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 B.超过50dB以上的声音才是噪声 C.物体发出的杂乱无章的声音属于噪声 D.悦耳的轻音乐也可能成为噪声 9、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 10、有这样一则笑话:“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请问,笑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 A.甲B.乙C.邻居D.没有人制造噪声 11、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不是噪音 B.从物理学角度看,优美的舞曲属于乐音 C.对于想休息的附近居民而言舞曲属于噪声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课题: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探究实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施 闹钟、泡沫塑料垫、空塑料包装盒、棉花、耳塞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先听下列声音材料,再谈听了后的感受: 1.播放视频《茉莉花》 利用示波器展示并对比上述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使学生了解噪声波形。 2.播放课件你更喜欢哪种声音 教师指出:噪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本堂课让我们围绕“噪声”来了解三个问题: (1) 噪声的来源;(2)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3) 控制噪声的途径。(板书本课题及小标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噪声的来源 (1) 播放噪声的来源课件,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噪声的主要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2) 师生总结、板书: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 学生自学活动: 阅读本课文第二部分,解决下面问题: ①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0dB的意思是什么? ②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危害是怎样的? ③认真理解P26的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2) 教师板书: 常见的分贝值及噪声等级值:0dB、50dB、70dB、90dB。 (3) 师生游戏:测分贝值 教师使用分贝仪现场测出学生小声说话的分贝值、男、女生大声说话的分贝值。 (4) 学习反馈:分贝值连线练习 0dB 20dB 50dB 70dB 90dB 影响工作引起听觉的最弱声音悄悄话损坏听力影响休息、睡眠 3.控制噪声的途径 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该如何减弱噪声呢? (1) 学生探究活动:如何减弱闹钟的噪声? 问题:教师提供一个吵闹的闹钟做噪声源,要求学生设计减弱噪声的活动方案。 学生方案1:…… 学生方案2:…… 学生方案3:…… 学生现场实施:…… 学生交流实验效果、总结减弱噪声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2) 教师板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 教师补充介绍:实际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和工具(如:耳塞、隔音屏、防护林、摩托车的消音器等)。(视频材料) (4) 学习反馈:找出上述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到了什么? 知识: 1.噪声的来源:(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噪声;(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 2.常见的噪声值:0dB、20 dB 、50 dB、70 dB、90 dB.

年轻人常用口头禅

1. It's cool. cool 是青少年(teen-agers) 常用的字,(有时也用debonaire) 其真正意思是指可以接受的好事;或是情况可以控制;或是保持冷静、文雅、礼貌、外表不错,能够合乎年轻人的标准。(可指人或事物)也就是something good or acceptable;situation is under control;being calm, gentle, courteous or good-looking;meet teen's standard. 所以可以说:That's cool;he is cool;this is cool. Skydiving (或surfing) is cool.(跳伞或冲浪运动很不错) 主词可用任何人称的单复数(I, we, they 等),动词可用verb to be 的任何时态(is, was, were, will be, have been等)。因此,也可以说: She (He) was cool in the past. That's a cool T-shirt.(好看的运动衫) He (she) is a cool person.(文雅礼貌的人) 但是如果说:Are you cool?又是指「你冷吗?」(cool = cold),可见cool 当口头禅或俚语时,多半不用在问句。假如说: She looks as cool as a cucumber. 又是恭维语,是说她很calm and charming; not emotional. 但为何用黄瓜(cucumber) 代表,则不得而知。 (注:许多华人把cool 译成「很酷」) 2. Are you trippin'? trippin' 这个字,是由动词trip 演变而来。(动词时态是:tripped, tripping)年轻人用省略符号(apostrophe ) 代替g,表示是slang,或口头禅。这个字是现在分词当形容词用,是指行为异乎寻常,也许受到吸毒或喝酒的影响,而显得神魂颠倒、奇形怪状(to get high on drug such as LSD),也就是说:要不是受到药、酒的影响,你为什显得这样古怪呢?(Are you under any influence of drug or alcoholic? Why are you so crazy and bizarre?) 所以可以说: They are trippin'. (= tripping) She (he) is trippin'. Mr. A must be trippin'. 通常只用在年轻人身上,而且不是恭维语。 3. He is a nerd nerd 是指一些年轻人,每天只懂读书、考试,但对生活上的其他事情,都很生疏。(A person always buries his nose in books, but not good at social situations.)由於美国十分重视多方面发展的教育(well-rounded),所以许多老外认为nerd 虽然学识不错,但很乏味;有IQ,但缺乏EQ,只是社会上无足轻重的「书虫」或「蠢货」而已。(IQ = Intelligence Quotient ; EQ = Emotional Quotient) nerd 可用复数,动词也能用其他时态。因此可以说:He used to be a nerd in high school 4. Yo baby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授课人:郭凤华学校:芝灵初中 授课人:郭玲学校:潍坊外国语学校 面向学生:初二学生学科:物理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手提电脑、示波器、音叉、耳罩、闹钟、纸盒、废弃的泡沫塑料、铁钉、玻璃罩、 学生准备:网上搜索噪声、乐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完成预习学案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和乐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6、本节课的调查及对防止噪声的改进措施可写成一份议案提交环保部门,增加学生参政议政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有效的在实际生活中降低噪声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手提电脑、示波器、音叉、耳罩、闹钟、纸盒、废弃的泡沫塑料、铁钉、玻璃罩、 教学过程 连接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ea9496969.html,/v/b/2542172-1291783542.html(来源、预防)https://www.360docs.net/doc/ea9496969.html,/v_show/id_XMjYzOTAxOTY4.html(街头体验) :这是什么声音? :噪声 :好听吗

到地什么样地声音才是噪声?是不是所有噪声都对我们有害呢?有害的噪声应怎样预防?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内容。 板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小组内交流完成以下内容 1.是分别从物理学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用什么计量? 3、优美的歌曲一定是乐音吗?(举例说明) 4.上课时间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的来源?5.你知道城市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6.你知道噪声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 7.我们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有哪些,试举例? 8.你对你的住所、学校环境改善有哪些建议? 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 25分钟后,教师总结; 1、噪声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师]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两块泡沫摩擦时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2、等级表示:分贝 db。几个等级及意义;0db、30——40db、70db、90db、150db。 3、https://www.360docs.net/doc/ea9496969.html,/hyqj/201112/05/t20111205_22891241.shtml(新 闻:胎教:按性格选择胎教音乐 https://www.360docs.net/doc/ea9496969.html,/programs/view/gxmKQBJnOm8(胎教乐声) 4、5、噪声来源:学生回答(提示:可从工业、农业、居所、学校周边谈起) 6、https://www.360docs.net/doc/ea9496969.html,/GB/188502/17348907.html(新闻:车间 噪声大女工产聋儿 https://www.360docs.net/doc/ea9496969.html,/health/2012-03/02/c_122783365.htm(新闻:噪声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7、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传播过程中阻断、接收处防止进入耳朵 即防、隔、阻 把闹钟定上铃、用纸盒和玻璃罩分别罩起来、体验铃声大小,并分别带上

5《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1.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1、噪声的危害;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小段轻音乐,感受一下音乐的美妙吧。(手机播放一段轻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刻的你正悠闲的躺在家里温馨的小床上,听着这样的轻音乐,很轻很轻……你就要睡着了……突然,你家隔壁传来这样的声音(播放一段嘈杂的声音)此时的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不舒服。 【师】是的。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心情舒畅,而吵闹繁杂的声音使得我们心情烦躁。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不悦耳或者说是影响了我们正常工作学习的声音。通常我们会将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声音叫做——噪声。这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定义的,既是: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同学们翻开书25页,把噪声的概念勾一下。(板书: 噪声的概念:1、从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师】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角度去定义噪声。第一节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只不过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板书:2、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师】由噪声的定义看来,噪声的来源是非常之广泛的,对吧?那么这些噪声是从哪来的呢?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地方会产生噪声? 【生甲】街道上车的声音。 【生已】建筑工地机器运作声,还有工厂里的机械运作声。 【生丙】隔壁邻居开的过大的电视音量声。 【生丁】图书馆里人的说话声。 ………… 【师】对,同学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都是正确的。老师将你们说的这些噪声来源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板书:噪声来源: 1、交通运输噪音 2、施工噪音 3、工业噪音 4、社会生活噪音) 【师】同学们知道当今社会有几大污染吗?这几大污染指的是什么? 【生】有水污染、大气污染。 【师】除了水污染、大气污染,还有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噪音污染。既然是污染,不言而喻,对我们,对社会环境,肯定就存在一定的危害。那么具体的噪音污染有哪些危害呢?它的危害程度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科书25页至26页的“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师】噪声有强有弱,为了方便,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们规定0dB为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较为安静比较适合人们工作学习和休息的环境呢就是30dB~40dB左右,比如图书馆、卧室这些地方。如果当某个人说话的声音到达70dB的时候,就会影响干扰其他人的谈话,甚至影响别人的工作效率了。因此呢同学们要注意,当有人在学习或工作时,不要太大声的说话,这样会影响到别人的,好吗?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意,一些长期生活在很吵闹的环境中的人,比如长期开拖拉机的人,或是长期在机械厂车间工作的人,他们的听力会比一般人的听力要弱一些,就是我们说的耳朵比较背。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年轻人常用口头禅

年轻人常用口头禅 1. It's cool. cool 是青少年(teen-agers) 常用的字,(有时也用 debonaire) 其真正意思是指可以接受的好事;或是情况可以控制;或是保持冷静、文雅、礼貌、外表不错,能够合乎年轻人的标准。(可指人或事物)也就是 something good or acceptable;situation is under control;being calm, gentle, courteous or good-looking;meet teen's standard. 所以可以说: That's cool;he is cool;this is cool. Skydiving (或surfing) is cool.(跳伞或冲浪运动很不错)主词可用任何人称的单复数 (I, we, they 等),动词可用 verb to be 的任何时态 (is, was, were, will be, have been等)。因此,也可以说: She (He) was cool in the past. That's a cool T-shirt.(好看的运动衫) He (she) is a cool person.(文雅礼貌的人)但是如果说:Are you cool?又是指「你冷吗?」(cool = cold),可见 cool 当口头禅或俚语时,多半不用在问句。假如说: She looks as cool as a cucumber. 又是恭维语,是说她很 calm and charming; not emotional. 但为何用黄瓜 (cucumber) 代表,则不得而知。 (注:许多华人把 cool 译成「很酷」)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芦集二中毛金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五、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小黑板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2、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关于噪声的哪些问题呢?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噪声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提出了很多问题。如:) 生甲:噪声从哪里来? 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 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 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 ……… 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控制噪声. 本节内容物理知识不多,但是教材联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从环境保护出发,要求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减弱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环境保护教育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好奇心较强,但实验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直观演示法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学法:新课改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六、教具准备 铁钉、示波器、闹钟、玻璃、录音机、磁带、投影仪、相关噪声视频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于声音打交道。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听两种声音,听完后请大家告诉我有什么感觉。 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天籁森林”开始今天的新课。 【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再让同学们听一段铁钉刮玻璃的声音。 推进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老师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乐音”和“物理学中噪声”的概念,乐音是优美,让人心情舒畅的声音,而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并用示波器展示敲音叉发出的声音和用铁钉刮玻璃的声音这两种声音的波形。 【让学生从视觉上认识乐音和物理学中的噪声,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师举例:刺耳的刹车声、机器的轰鸣声、电锯锯木头的声音都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新课标不要求学生对物理学角度的噪声的环境保护角度噪声的概念划分的太过清楚,所以这里没有安排学生举例。】 老师引导:平时,大家都很喜欢欣赏的歌曲,听歌让大家心情舒畅,但是要是在夜晚,当你正在睡觉,我再来播放动听歌曲你还会觉得心情舒畅吗? 学生:不会心情舒畅了,这个时候也会让人心烦意乱!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我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大家仔细寻找一下,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 2、工业噪声 3、施工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学生举完例以后,老师接着引导,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噪声,那么噪声都给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

最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汇编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合理、适时地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沉寂的物理课堂也可以充满生机。 反思二: 本节教材的物理知识较少,教学中要从保护环境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了人耳听声的原理,理解了声音的三种特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噪声,受过噪声的一定危害。因此,通过本节教学后学生应该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方法,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后整理起来觉得在教学上,比较空谈,联系实际进行STS教育做得不够。这本是物理与科技社会联系的好教材。这样做,不知道会不会把学生引进以知识为本的思路中去了。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中要从环境保护出发,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方法。要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既从物理学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环保角度对噪声作了说明,教学中不应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深刻的体会。 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优点有几条:1、电子导学案和板书设计规范2、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环节。不足之处有几条:1、渗透德育教育,可以结合自身的体会谈噪声带来的危害,对于下一个控制噪声就水到渠成。 2、时间有预设,但是不够精细且没有落实。 3、本节课能够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需要在知识拓展方面多下功夫,留心生活、联系生活。 4、小组合作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及反思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声音的特性,这对过渡到本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同时也为后面的声的利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本节课的特点之一是联系生活,通俗易懂;特点之二是涉及面广,实例丰富。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举例说明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二、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了与交流,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 3.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1.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和一段燃放鞭炮的生活场景。并提出问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体验、探究实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施 闹钟、泡沫塑料垫、空塑料包装盒、棉花、耳塞等。 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先听下列声音材料,再谈听了后的感受: 1.播放视频《茉莉花》 利用示波器展示并对比上述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使学生了解噪声波形。 2.播放课件你更喜欢哪种声音 教师指出:噪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 本堂课让我们围绕“噪声”来了解三个问题: (1) 噪声的来源;(2)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3) 控制噪声的途径。(板书本课题及小标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噪声的来源 (1) 播放噪声的来源课件,学生讨论、分析,找出噪声的主要来源: ①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②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③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声等。 !

④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等。 (2) 师生总结、板书: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 学生自学活动: 阅读本课文第二部分,解决下面问题: ①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0dB的意思是什么 ②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们产生的危害是怎样的 ③认真理解P26的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 (2) 教师板书: 常见的分贝值及噪声等级值:0dB、50dB、70dB、90dB。 (3) 师生游戏:测分贝值 教师使用分贝仪现场测出学生小声说话的分贝值、男、女生大声说话的分贝值。 (4) 学习反馈:分贝值连线练习 0dB 20dB 50dB 70dB 90dB 影响工作引起听觉的最弱声音悄悄话损坏听力影响休息、睡眠, 3.控制噪声的途径 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该如何减弱噪声呢 (1) 学生探究活动:如何减弱闹钟的噪声 问题:教师提供一个吵闹的闹钟做噪声源,要求学生设计减弱噪声的活动方案。 学生方案1:…… 学生方案2:…… 学生方案3:…… 学生现场实施:…… 【 学生交流实验效果、总结减弱噪声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2) 教师板书: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 教师补充介绍:实际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和工具(如:耳塞、隔音屏、防护林、摩托车的消音器等)。(视频材料) (4) 学习反馈:找出上述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到了什么 知识:

噪声说课稿

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学生在学习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虽不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但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与过程: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等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 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因此,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假如你正在午休,有同学在走廊大声歌唱,你感觉怎样?一下子将学生带到生活中。

物理教案:噪声危害和控制(精选范文)

物理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81 更新时间:2007-2-10【我要加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1)噪声和它的形成;(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3)怎样减弱噪声. 教材首先指出,噪音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点明了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保护意识.随后教材从物理学角度出发阐明了噪声的形成,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明了什么声音属于噪声;紧接着指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后,文中列出表格,通过大量数据及各种分贝声音下人的生理或心理反映作依据,阐明了噪声对人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减弱噪音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材针对听到声音的条件,提出了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教材最后的“想想议议”,目的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改造自己的环境. 本节的重点是从环保角度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法建议 1)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涉及到的是现今

社会的敏感话题,是现实生活中正在面对的问题.所以,对于本节知识的讲解决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联系实际.课前可让学生调查和查找一些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 2)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弱噪声的几个途径.在这个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第一节教材中相应知识相连系.例如:在第一节中,我们讲到人耳听到声音所经过的物理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介质(空气)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神经反应听到声音 ①②③ 联系这个物理过程,带领学生总结出可以从三个途径减弱噪音污染: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最后让学生参与进来,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自己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3)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拟出阅读提纲. 教学设计示例 示例1: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设计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措施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示波器、音叉和小锤、泡沫塑料块和玻璃。 学生每组准备:闹钟、报纸、空纸盒、海绵;调查校园和家园周围存在的噪声并提出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诱思 【播放声音】首先送给同学们一段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礼物,当同学们都沉浸在音乐里时,老师用泡沫塑料块摩擦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 【提出问题】你听完这两段声音有什么感受? 【导入课题】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做乐音;另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噪声,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噪声己成为国际公害。那你想知道有关噪声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听音乐时感到轻松、心情愉悦,听到噪声时感到杂乱、烦躁,不愿意听到。 思考,质疑: 噪声是怎样产生的? 它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弱噪声? 认真听老师的讲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探究问题一:噪声的 噪声 噪声的和分类 【过渡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乐音和噪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呢? 【演示实验】分别用示波器展现敲响音叉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和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 提问: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音叉波形和噪声波形 【引导总结】提问:你能说出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温馨提示:这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噪声定义的。 【引导讨论】现在我们正安心的认真学习,突然从外面传来响亮而悦耳的音乐,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吗?请说明理由。 教师听取各组的讨论情况,让学生代表自由发言并准确地评价与鼓励。 温馨提示:这是从环保的角度对噪声定义的。 【举出实例】请你想一想,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找到这些噪声的吗? 让学生代表发言,说出身边的噪声及感受,并说出噪声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教材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早上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是第二章知识的扩展,也是前几节所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的总结及应用,是声音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包括噪声的来源、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控制及噪声的应用,集概念、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的一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应对噪声的产生及控制进行重点学习。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好奇心较强,但实验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此章节之前接触了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噪声在生活中存在广泛,只要联系实际去教授新的知识,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举例及讲解,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方法与过程: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重点难点 重点: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直观演示法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学法:新课改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