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比较

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比较

・临床研究・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比较刘纯玲王述蔷耿晓东郭满地洪权吴™100835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摘要】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中间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激素(利妥昔单抗组)和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他克莫司组)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总体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49例,其中利妥昔单抗组62例,他克莫司组87例,2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12个月后,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70.97%)与他克莫司组(64.3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妥昔单抗组复发率远低于他克莫司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效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P<0.01),且2组对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肌[变化方面,利妥昔单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肾功能稳定,他克莫司组患者治疗后血肌[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提示出现肾功能损害。

在不良反应方面,利妥昔单抗组主要表现为感染、输注反应,他克莫司组则表现为感染、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胃肠道反应、脱发等,利妥昔单抗组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更少。

结论利妥昔单抗与他克莫司均能有效缓解特发性膜性肾病,降低蛋白尿,但与他克莫司比较,利妥昔单抗具有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更经济便利的优点,有望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研究
阿 尔 帕提 ・阿不 力 提 步 ,李 素 华 ,米 娜 瓦 尔 ・ 玉 努 斯 ,古 再 丽 努 尔 ・ 赛 来 阿 吉 木
乌鲁 木 齐 (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肾病 科 , 8 3 0 0 5 4 )
摘 要 :目 的 评 价 他 克 莫 司 联 合 糖 皮 质 激 素 治 疗 特 发 性 膜 性 肾 病 的 临 床 疗 效 及 安 全 性 。 方 法 采 用 前 瞻 性 研 究方 法 ,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0 1 2年 1 O 月 一2 0 1 3 年 5 月 收 治 的 已确 诊 为 特 发 性 膜 性 肾 病 的 患 者
c o i d s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i d i o p a t h i c me mb r a n o u s n e p h r o p a t h y ( I MN) .M e t h o d s By t h e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
me t h od,c ho s e 3 8 c a s e s wh o we r e d i a g no s e d wi t h me mbr a n ou s n e p hr o pa t hy i n t he Fi r s t Af fi l i a t e d Hos p i t a l
Th e t h e r a pe u t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a c r o l i mu s c o mb i n e d wi t h g l u c 0 c O r t i c O i d s o n me mb r a n o u s n e p hr o p a t h y

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邹龙(彭泽县人民医院,江西彭泽332700)【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各60例。

参照组采用小剂量激素治疗,联合组采用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1年复发率,干预前后患者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1年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2组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小剂量激素他克莫司临床疗效DOI:10.19435/j.1672-1721.2018.20.045特发性膜性肾病为不明确病因的膜性肾病,患者主要特点为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聚集沉积和基膜弥散增厚等,临床多数特发性膜性肾病可进一步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及时采取有效药物阻断病理进程[1]。

他克莫司又名FK506,是从链霉菌属中分离出的发酵产物,其化学结构属23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一种强力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白介素-2(Ⅱ-2)的释放,全面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较环孢素(CsA)强100倍。

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参照组、联合组各60例。

联合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1岁~68岁,平均年龄(51.18±2.11)岁;29例合并肾病综合征,21例合并肾炎综合征,10例为无症状尿检异常。

他克莫司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应用观察

他克莫司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应用观察

他克莫司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应用观察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8例,将其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采且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他克莫司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新的治疗并有效的药物。

标签:他克莫司;特发性膜性肾病;应用观察成人肾病综合征中膜性肾病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上对于病因不清楚的患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

特发性膜性肾病在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中发生率较高达20%~40%,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属于较为难治的肾小球疾病。

目前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笔者采取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全部患者均经肾脏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清肌酐(Scr)< 221 μmol/L。

病理分型为Ⅰ~Ⅲ期。

排除肿瘤、药物及有机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原因的继发性膜性肾病。

排除严重感染、HCV阳性、糖尿病及严重的肝脏及其他肾脏疾病,近3个月内应用细胞毒药物者、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28~70岁,平均42.9岁;病程10个月~2年,平均13.9个月。

将两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泼尼松30~60 mg/d,口服,应用8周后采取每4周减少泼尼松5 mg,减至泼尼松10 mg/d进行维持。

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134•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期•医学研究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昔片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颜思诗,徐佶,邱君飞,姚风良(浙江省舟山医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目的: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对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甘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著片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P>0.05),疗效比较显示实验组优势明显(PV0.05)。

结论:雷公藤多昔片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尝试。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他克莫司;雷公藤多甘片DOI:10.3969/j.issal002-1701.2019.01.068[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19)01-0134-02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病理学诊断.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20%-50%,是国内外常见的引起NS的病理类型之一。

MN特征性的病理学表现为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以及钉突形成;免疫荧光主要表现为基底膜外侧上皮下IgG、补体C3以及膜攻击复合物C5b9沉积;电镜主要表现为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然而.组织病理学并不能很好地反应疾病的本质,其中70%的病例找不到特定病因,称之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o现如今,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中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一般主要是运用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免疫抑制剂包括了激素、环磷酰胺、环抱素A、他克莫司等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将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昔片进行多靶点治疗,有着相对确切的临床疗效。

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李红梅;施向东【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25)022【摘要】目的:观察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研究10例SRNS患者,研究开始时快速撤减激素至1 mg/kg 隔天1次,口服维持4周并逐渐减量,同时服用TAC,根据TAC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定期随访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10例SRNS中IgA肾病系膜增生型4例,膜性肾病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就诊时年龄(34.67±6.51)岁,随访(196.67±39.88)d.10例患者在TAC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开始缓解时间为(14.33±6.51)d,6例在缓解期药物减量过程中复发,TAC加量重新治疗后2例缓解,另4例无反应,其中1例死亡;2例在感染后复发,TAC加量后不缓解;2例处于缓解期已半年,尚在随访中.完全缓解率为40%,病死率为10%,复发率为50%.结论:TAC 在较高浓度时能使SRNS得到较快缓解,且有一定的缓解期,复发好发于TAC调整剂量减量期,复发及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有关,因TAC免疫抑制作用强大,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总页数】3页(P3871-3873)【作者】李红梅;施向东【作者单位】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补阳还五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23例 [J], 杨世霞;康娟;2.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评价 [J], 李青3.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龚峰4.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儿童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J], 徐初珍5.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小剂量西罗莫司的三联方案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J], 张娅琴;吴凡;黄婷;付婷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Drugs and Clinic膜性肾病[1,2]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成人肾病综合征,按照疾病的类型,可分为继发性与特发性两种。

目前临床上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的内源性抗原导致的局部或者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约有25%的患者在患病后的5年自发性缓解,但是也约有20%的患者在10年内进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在发病早起无明显症状,实验室检查也无明显的肾功能损害,但是若处于疾病迅速进展时期,患者极易发展成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因此给予患者一种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

现如今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让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疗效较好;为了探究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的治疗效果,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本次研究的92名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同期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有24人,女性有22人,年龄区间在44~78岁,平均年龄为(60.17±3.81)岁;观察组患者中,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172102310097)作者简介:王喜凤,从事肾病的临床研究及诊治。

E-mail:wxf20110520@收稿日期:2018-11-25 接受日期:2018-12-28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王喜凤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本次研究的154名患者,均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同期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

五酯胶囊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

五酯胶囊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

·690·膜性肾病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在超过60岁的成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占40%,且发病率逐年升高[1-3]。

按照病因进行分类,膜性肾病可以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特发性膜性肾病约占80%。

尽管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其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推荐,该病初始治疗首选激素联合烷化剂,由于激素和烷化剂明显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存在应用禁忌,因此初始替代治疗方案可选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近年开始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他克莫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论著 ·五酯胶囊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张俊晓,郑建楠,杨伟光,范秋灵,姚丽,刘林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沈阳 11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五酯胶囊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58例,分为单用他克莫司组 (单药治疗组,n = 27) 和他克莫司联合五酯胶囊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n = 31),比较2组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达标时间、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与单药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药浓度达标剂量更低 (P = 0.007),血药浓度达标时间更短 (P = 0.007),3个月的肾脏缓解率更高 (P = 0.03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P > 0.05)。

结论 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中联合应用五酯胶囊能够减少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达标剂量和达标时间,可望更快诱导肾脏缓解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五酯胶囊; 他克莫司;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图分类号 R6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8-4646 (2020) 08-0690-04网络出版地址 https:///kcms/detail/21.1227.R.20200727.1415.008.html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20.08.004Effect of Wuzhi capsule on increasing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 in the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ZHANG Junxiao,ZHENG Jiannan,YANG Weiguang,FAN Qiuling,YAO Li,LIU Linlin  (Department of Nephropathy,The First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sing Wuzhi capsule to increase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Methods A total of 58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dmitted to the First Hospital,China Medical University,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received either tacrolimus monotherapy (n = 27) or combined therapy of tacrolimus and Wuzhi capsule (n = 31) . The time to reach the standard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 and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notherapy group,the combined therapy group had lower target doses (P = 0.007),a shorter time (P = 0.007) to the target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and a higher 3-month renal remission rate (P = 0.034)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P > 0.05) .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Wuzhi capsule and tacrolimu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can reduce the dose and time required to reach the standard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acrolimus,and may induce faster renal remission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effects.Keywords Wuzhi capsule; tacrolimus;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970617,8150052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9-MS-367) 作者简介:张俊晓 (1995-),女,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刘林林,E -mail:catherine -**********收稿日期:2019-11-20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8 16:41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第49卷 第8期 2020年8月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Vol.49 No.8 Aug. 2020·691·与其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而血药浓度受到一些食物和药物的影响,了解其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他克莫司的生物利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每天采用40 mg甲泼尼龙给予静脉滴注,连续使用14 d,后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 mg/(kg?d)口服,连续使用8周,后逐渐减药,每2周减原用量的10%,减量至20 mg/d时更加缓慢减量,6~12个月逐渐停止使用激素;同时采用环磷酰胺每月静脉滴注冲击治疗,剂量为0.5~1.0 g/m2(体表面积),累计量6~8 g后停药;观察组给予口服他克莫司胶囊,分别在早餐、晚餐餐前口服0.5 mg/(kg?d),连续治疗6个月后慢慢减少药物剂量,采用0.05 mg/(kg?d)进行维持,并监测血药浓度,用药时间为1年。

采用醋酸泼尼松片1 mg/(kg?d)口服,2个月后减少药物剂量,直到0.4 mg/(kg?d)时进行2~3个月的巩固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用药前后的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清蛋白尿、24 h尿蛋白尿量等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分析。

同时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等三个级别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后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正常,且每天尿蛋白小于0.3 g则为完全缓解;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血浆白蛋白高于30 g/L,尿蛋白丢失量超过50%或者每天尿蛋白为0.3~2 g 则为部分缓解;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则为无效[2]。

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中4例腹泻,8例腹胀,4例恶心呕吐,4例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观察中4例腹泻,4例腹胀,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