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liposome课件 文档

合集下载

脂质体包裹药物原理(一)

脂质体包裹药物原理(一)

脂质体包裹药物原理(一)脂质体包裹药物什么是脂质体脂质体(liposome)是由人工合成的类似于细胞膜结构的球形微粒,由脂质层包裹水溶性分子而形成。

脂质体的优势•脂质体具有生物相容性,不易引起免疫反应和毒副作用;•脂质体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并降低其毒性;•脂质体还可以为药物提供保护,延长其作用时间。

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原理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原理是利用脂质体的结构特点:由一个或多个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空腔而形成的球形微粒。

药物被包裹进脂质体内,然后通过脂质体在体内运输到病灶部位。

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应用脂质体包裹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肝癌、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发展前景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脂质体包裹药物将有望在抗癌、抗病毒、避孕、口服疫苗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结论脂质体包裹药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

其优点在于其与人体组织相容性高,吸收效率高,并且能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空腔内药物分解。

未来,脂质体包裹药物将会在医学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脂质体包裹药物的缺点脂质体包裹药物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生产成本比较高,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脂质体的稳定性不够高,易被生物组织分解。

脂质体的类型脂质体包裹药物的种类较多,常见的脂质体包括:•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直径小于100纳米,可用于药物递送和基因传递等领域;•聚合物脂质体(polymer-liposome):由聚合物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特性;•固体脂质体(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是由固体脂质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粒,适用于口服、局部和透皮递送等领域。

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制备脂质体包裹药物的制备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的磷脂,包括单层磷脂和双层磷脂,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磷脂材料。

脂质体

脂质体

脂质体的分类
• 按脂质体的结构和粒径分类
– 单室脂质体: 药物溶液仅仅被一层类脂双分子 层膜包裹。根据直径大小,单室脂质体又可以 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和大单室脂质体。 – 多室脂质体:又称多层脂质体是药物溶液被几 层脂质双分子层所隔开形成的不均匀聚集体。 – 多相脂质体:指的是以单室或者多室脂质体为 主,包含少量油包水或水包油型乳剂的多相分 散体系。
脂质体对皮肤有以下几种作用
1.吸附 吸附在细胞表面的脂质体仅在蛋白溶解酶的 作用下才能与细胞脱离, 吸附使细胞周围的包封物 的浓度升高, 这样包封物可慢慢渗透到细胞内部。 2.接触释放 脂质体与细胞接触引起脂质体通透性的增加, 脂质体包封物“ 接触释放” 。这样释放的包封物 在细胞膜附近形成高浓度。
3) 脂质体的电荷。 生理条件下细胞表面带负电荷, 因此脂 质体带正电有利于包封物存留于皮肤, 并且 当脂质膜表面电荷与包封物带电相反时, 包 封物与膜产生静电作用而紧密结合, 减少渗 漏。此外带电荷的脂质将增加脂质双层间 的阻力, 这样既可以得到较大的包封体积, 又能提高稳定性。
4) 载体。 由于脂质体的特性决定了其体外通常不 能直接给药, 须加入一定的添加剂, 即适当 的载体。一般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 尤其是 亲水性凝胶材料, 如甲基纤维素(MC) 、丙 基甲基纤维素(HPMC) 、卡波姆(CP) 及其 衍生物制备的凝胶剂。
几种著名含脂质体化妆品
迪特伊雅索焕颜紧肤滋养乳
Mary Kay蓓丽香膏
清妃赋活更新晚霜(EsteeLauder)
欧莱雅 L‘Oreal 卡诗强化
Avene雅漾清爽倍护无香料防晒霜 雅漾清爽倍护无香料防晒霜SPF30+ 雅漾清爽倍护无香料防晒霜
• 按用途和给药途径分类 根据作用和给药途径,可以把脂质体分 成口服给药脂质体、静脉滴注脂质体、粘 膜给药脂质体等。

细胞生物学 脂质体

细胞生物学   脂质体
脂质体
汇报人:XXX 汇报单位:XX医学院
XX学院 XX专业X班
细胞生 物学
专题汇报
01 脂质体的基本概念
02 脂质体的分类和特点、制作方法
目录
CONTENTS
03 脂质体的应用和作用过程
04 脂质体的现有发展和未来前景
01
脂质体的基本 概念
01 脂质体的定义

生物学定义:
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 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 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 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2021
细胞生物学 专题汇报
02
脂质体的分类、特点、 制作方法
02
02 脂质体的特点
02 脂质体的制作方法
被动 主动
03
脂质体的应用 和作用过程
03 脂质体的应用
03 脂质体的体内作用过程
04
脂质体的发展 和未来前景
04 新型靶向脂质体
04 脂质体的未来发展前景
THANKS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1.05.12
药理学定义:
脂质体 (liposome):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 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01 脂质体的组成:
01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liposome)是 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 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 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 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 形脂质体,直径 25~1000nm不等

脂质体了解知识

脂质体了解知识

脂质体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脂质体英文名称:liposome定义1:(1)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

(2)由连续的双层或多层复合脂质组成的人工小球囊。

借助超声处理使复合脂质在水溶液中膨胀,即可形成脂质体。

可以作为生物膜的实验模型,在研究或治疗上用来包载药物、酶或其他制剂。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定义2:(1)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

(2)由连续的双层或多层复合脂质组成的人工小球囊。

借助超声处理使复合脂质在水溶液中膨胀,即可形成脂质体。

它可以作为生物膜的实验模型,或在临床上用于捕获外源性物质(如药物、酶或其他制剂)后将它们更有效地运送到靶细胞,经同细胞融合而释放。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脂质体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药剂学定义脂质体 (liposome):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目录分类组成与结构脂质体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脂质体的特点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临床应用给药途径脂质体的体内过程新型靶向脂质体简介机会性真菌感染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癌症患者一种常见的致残和致死病因,对这些患者需实施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为确定伏立康唑与制霉菌素B 和氟康唑相比,预防或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癌症患者真菌感染的利与弊,丹麦北欧Cochrane中心的J?尴rgensen等检索了Medline和Cochrane(截至2005年5月)数据库,并检索了相关文献和试验数据,从中提取相关随机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于今年1月25日在线发表了分析结果。

脂质体制剂PPT课件

脂质体制剂PPT课件

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
01
pH值对脂质体膜的稳定性影响显著 。在酸性环境中,脂质体膜中的酸性 物质如游离脂肪酸容易溶解,导致膜 的稳定性降低。而在碱性环境中,脂 质体膜中的磷脂容易水解和氧化,同 样影响膜的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 的pH值范围对于保持脂质体制剂的 稳定性至关重要。
02
pH值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许多药 物在特定的pH值条件下具有更好的 稳定性。因此,选择与药物相匹配的 pH值范围对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至 关重要。此外,pH值的变化也可能 影响药物在脂质体内部的溶解度和分 布情况,进而影响药物的释放和疗效 。
薄膜法
总结词
通过将磷脂等脂质材料在旋转涂布器上涂布成膜,然后将膜浸入水中,通过水化得到脂 质体。
详细描述
薄膜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脂质体的方法。首先将磷脂等脂质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 后在旋转涂布器上涂布成膜,再将膜浸入水中,通过控制水化时间和温度等参数可以得 到不同大小的脂质体。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且脂质体的粒径较大。
其他制备方法
总结词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 制备脂质体,如超声波破碎法、超临界流体法等。
详细描述
超声波破碎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小粒径脂质体的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将大的脂质体破碎成小粒径的脂 质体。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使用高能超声波,且脂 质体的粒径分布较宽。超临界流体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备 脂质体的方法,通过将磷脂等脂质材料溶解在超临界流 体中,然后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得到不同大小的 脂质体。该方法操作条件较为苛刻,但得到的脂质体粒 径较小且分布均匀。
06
脂质体制剂的发展前景 与挑战
脂质体制剂的发展前景
药物传输系统

脂质体阿霉素简介7

脂质体阿霉素简介7

整理课件
34
PLD 联合卡铂(C-D方案)治疗铂类敏感复发卵巢癌
疗效优于 紫杉醇联合卡铂(C-P方案)
2009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bstract#LBA5509
整理课件
35
研究设计
以铂类为基础方案治疗后6个月以上复发的患者 (n=976)
整理课件
38
PLD单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
疗效优于 拓扑替康,患者更易于耐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14(2001): 3312-3322
整理课件
39
研究结果—PFS
两组PFS相当,但更趋向于PLD单药组(p=0.095)
整理课件
40
研究结果—PFS
在铂类耐药病人中,两组PFS 相当(p=0.733)
整理课件
20
Annals of Oncology 15(2004): 440–449
PLD 50mg/m2四周方案与 传统多柔比星60mg/m2三周方案等效
总生存时间比较(OS)
HR = 0.94 (95% CI for HR 0.74–1.19)
整理课件
21
Annals of Oncology 15(2004): 440–449
14
12
9.96
10
8
6
4
2
0
单纯A→T续贯治疗组(n=66)
整理课件
16.04
A→T续贯+PLD维持治疗组(n=70)
31
里葆多®乳腺癌应用的优势总结
应用里葆多®心脏毒性、脱发、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显著 低于传统阿霉素

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

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脂质体

药学与临床研究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2010多柔比星(Doxorubicin )是1969年从松链丝菌浅灰色变株(Str.peucetius var.caesius )中提取分离到的蒽环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化疗指数较高,临床上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多柔比星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它主要通过嵌入DNA 碱基对之间并与DNA 紧密结合,从而阻止DNA 的复制,抑制DNA 依赖性多聚酶的作用,干扰RNA 转录过程。

这种阻止细胞分裂的作用,并不能选择性地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与大多数化疗药物一样,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很多。

除呕吐、恶心、脱发等常见副作用外,还由于阿霉素类化合物与心肌的亲和力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并能通过半醌代谢物损害心肌细胞,从而带来严重的剂量依赖性心脏毒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1]。

虽然通过减少累积给药剂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阿霉素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但同时会降低对肿瘤的控制效果。

近年来,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在肿瘤药物开发中备受重视[2]。

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体技术对克服阿霉素心脏毒性尤为有效,阿霉素脂质体因此迅速成为各大制药公司开发的热点,先后有多个药物上市,进入临床应用,其中以多柔比星脂质体为最多。

1脂质体制剂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磷脂双分子层小囊泡。

最初是在1965年由英国科学家Bangham 和Standish 等发现的。

他们用电镜观察到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由厚度约为4纳米的双分子层组成,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3]。

1971年Ryman 等人提出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以提高药物靶向性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此后对其研究日益深入,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与传统剂型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4]。

第11章微球脂质体

第11章微球脂质体


0.2~0.4µm: 肝清除
< 10nm
骨髓
100nm
长循环、隐形脂质体
正电荷脂质体:肺
负电荷脂质体:精选肝可编辑ppt
33
▪ (2)主动靶向性
修饰脂质体:
生物靶向:抗体、包复、特定配体等;
物理靶向:磁性敏感、pH敏感、热敏感
▪ (3)缓释性:与药物蛋白质结合性质有关
▪ (4)细胞亲和性:与细胞膜融合
▪ 2.磁性铁
▪ 3.生物效应
▪ 4.含铁总量
▪ 5.其他
精选可编辑ppt
21
第二节 脂质体 Liposome (类脂小球,液晶微囊)
一、概述
定义: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簿膜
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
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英国学者Bangham等发现磷
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并证明每层均为双分子脂
(一) 淋巴系统定向性 (二) 缓释作用 (三) 增加药物稳定性 (四) 使抗癌药物在靶区具滞留性 (五) 其他用途:治疗网状内皮细胞疾病
精选可编辑ppt
40
▪ 作用特点: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 降低药物毒性 提高药物稳定性 长效作用
▪ 质量评价指标: 包封率、渗漏率和释放度。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5
▪ 第一节 微球剂 ▪ 第二节 脂质体
精选可编辑ppt
6
第一节 微球剂
一、概述
1.定义:指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 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系统,φ1~500μm。 2.特点:1)靶向性;
2)缓(控)释性; 3)栓塞性微球; 4)避免抗药性 。
微球与微囊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测定,计算包封率。通常要求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达 80%以上。 载药量:载药量 脂质体中药物量 /(脂质体中药物 +载体总量) ]×100% 载药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故载药量愈大,愈易满足临床需要。载药量与 药物的性质有关,通常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较易制成脂质体。 ? 3、脂质体的稳定性 ? 1)、物理稳定性:主要用渗漏率表示。
? 2.按照结构分: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多囊 脂质体
? 3.按照电荷分:中性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正 电荷脂质体
? 4.按照性能分:一般脂质体,特殊功效脂质体
脂质体组成
? 脂质体的组成:类脂质(磷脂)及附加剂。 ? 1、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磷脂的结
构特点为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组成的亲水性基 团,以及由两个较长的烃基组成的亲脂性基团。 ? 天然磷脂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PC)为主,来源于 蛋黄和大豆,显中性。 ? 合成磷脂主要有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DPPE (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 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 胆碱)等,其均属氢化磷脂类,具有性质稳定,抗氧 化性强,成品稳定等特点,是国外首选的辅料。 ? 2、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细胞膜和脂质体 的基础物质。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故可 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
吞噬而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并改变包封药物的体 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 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 和降低药物的毒性。
新型靶向脂质体
? 1、前体脂质体:将脂质吸附在极细的水溶性载体如氯化钠、山梨醇等合糖类(增加脂质分 散面积)制成前体脂质体,遇水时脂质溶胀,载体溶解形成多层脂质体,其中载体的大小直 接影响脂质体的大小和均匀性。前体脂质体可预防脂质体之间相互聚集,且更适合包封脂溶 性药物。
脂质体(liposome ) ? 是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脂双层膜的现
象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 ? 双层或单层脂分子球体,直径 25~1000nm 。 ? 人工脂质体应用:
① 转基因 ② 制备的药物 ③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脂质体? 脂质体(liposme)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 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 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 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 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 物送入细胞内部。
渗漏率=(放置前介质中药物量-放置后介质中的药量) /制剂中药量 x100% 胆固醇可以加固脂质双分子层膜,降低膜流动,可减小渗漏率。 ? 2)、化学稳定性: (1)磷脂氧化指数:氧化指数 =A233nm/A215nm ;一般规定磷脂氧化指数应小于 0.2。 (2)磷脂量的测定:基于每个磷脂分子中仅含 1个磷原子,采用化学法将样品中磷脂转变为无机 磷后测定磷摩尔量(或重量),即可推出磷脂量。 ? 4、防止氧化的措施: 防止氧化的一般措施有充入氮气,添加抗氧剂 -生育酚、金属络合剂等;也可直接采用氢化饱 和磷脂。 ? 5、脂质体的灭菌: 灭菌的一般方法有过滤除菌、无菌操作、-射线照射( 60钴15~20kGy)、121℃热压灭菌等。
? 2、长循环脂质体: 经过PEG修饰,以增加脂质体的柔顺性和亲水性,通过单核 -巨噬细胞系 统吞噬,减少脂质体脂膜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延长循环时间,称为长循环脂质体 (longcirculating liposome) 。长循环脂质体有利于肝脾以外的组织或器官的靶向作用。同时,将抗 体或配体结合在 PEG的末端,既可保持长循环,又可保持对靶体的识别。
? 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 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 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 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
? 药剂学定义 脂质体 (liposome):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 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脂质体的分类
? 1.脂质体按照所包含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不同, 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小单室脂质体 (SUV):粒径约0.02~0.08um;大单室脂质体 (LUV)为单层大泡囊,粒径在 0.1~lum。多层双 分子层的泡囊称为多室脂质体 (MIV),粒径在1~ 5um之间。
特点
? 1、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肝、脾网状内皮系 统的被动靶向性。用于肝寄生虫病、利什曼病 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疾病的防治。如肝利什曼 原虫药锑酸葡胺脂质体,其肝中浓度比普通制 剂提高了200~700倍。
? 2、缓释作用: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 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 3、降低药物毒性: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 心脏毒性。
? 4、提高稳定性:如胰岛素脂质体、疫苗等可 提高主药的稳定性。
制备方法
? 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
?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临床应用 1、抗肿瘤药物载体:阿霉素脂质体和顺铂脂质体已在国
外上市。 2、抗寄生虫药物载体:苯硫咪唑脂质体和阿苯达唑脂质
体等。利用脂质体的被动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减少用量,降低毒副作用。 3、抗菌药物载体:庆大霉素脂质体和两性霉素 B,可减 少药物的耐药性,降低心脏毒性。 4、激素类药物载体。
给药途径
? 脂质体的给药途径主要包括( 1)静脉注射;(2)肌内和 皮下注射;( 3)口服给药;( 4)眼部给药;( 5)肺部给 药;(6)经皮给药;( 7)鼻腔给药。脂质体
? 体内过程 ? 脂质体与细胞之间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膜间转运(细胞
膜的脂质交换)、接触释药、吸附、融合和内吞。 ? 脂质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
质量控制
? 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法或激光扫描法测定。根据给药途径不同要求其粒径不同。如注射给
药脂质体的粒径应小于 200nm,且分布均匀,呈正态性,跨距宜小。 ? 2、包封率和载药量
包封率:包封率 =(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 /脂质体中药物总量)× 100% 一般采用葡聚糖凝胶、超速离心法、透析法等分离方法将溶液中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分离,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