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猜想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能力,学会修正猜想,借助实验验证猜想,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猜想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经过一段时间对教材的钻研和对教法的研究,通过《自感现象》这节课的设计与公开交流展示,让我感触很深,成长了很多。

1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引领学生抓住现象,探究归因,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通过教与学互促互动,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能力,培养情感。

2设计流程

2.1版块的设计并非十分顺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自感这节课的设计应该是:(1)通电自感演示—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断电自感演示—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定义的得出。(2)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自感系数。(3)自感现象的应用和防止。(4)课堂巩固。我先按照这种设计试讲一遍,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在课堂巩固环节不理想,学生不会分析。课下学生问题很多,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断电自感的电路为什么这样设计?(2)通电自感、断电自感为什么不在同一个电路演示?(3)自感电动势为什么会阻碍电流的变化?静下心反思这一节课,的确比较失败,因为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想必老师的思路也没有灌输进去,所以效果不理想也是必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如何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如何指导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我大胆提出了猜想----验证的方法,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自觉主动地去实验验证,通过合作交流有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我又重新设计了这节课,教学版块有了较大变动,具体设计是:1千人震实验引入,激发兴趣。。—断电自感实验演示,观察现象(小灯泡闪一下再慢慢熄灭),再把线圈用小灯泡代替(图3所示),重复实验,观察现象(小灯泡立即熄灭)。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小灯泡闪一下再慢慢熄灭一定是线圈在“捣鬼”。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原因。—演示通电自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定义、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自感系数水到渠成顺利得出。

2.2自感现象的应用和防止

按照这种设计我又试讲一遍,结果大出所料,在分析“小灯泡为什么闪一下再熄灭”这个问题时课堂出现失控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同学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因为线圈两端产生很大的感应电动势,加在与之并联的灯泡两端,所以灯泡中出现瞬间大电流;有的说因为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以有感应电流,加上原来的电流,叠加的结果是电流更大,所以小灯泡会闪一下等等,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而这些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又无法解释清楚,所以争论无果,最后只能把老师的思路灌输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本次试讲以失败而匆匆收场。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第三次试讲之前,在教学版块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我又在细节上做了补充和调整。在分析为什么小灯泡闪一下再慢慢熄灭时,加了三个问题:(1)分别画出通电状态下和断电时两支路的电流方向(2)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为什么闪一下再熄灭?(3)线圈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由什么原因产生,和之前接触到的电磁感应现象有何不同?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问题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从而自动生成自感现象的定义。后来试讲的结果表明这种问题的设置是必须和有效的。另一个调整就是讲完断电自感,生成自感定义以后没有按部就班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因为这一步显得重复多余。为了把这一节课学透,我把这个环节做了如下改动,提出了两个问题:(1)断电自感电路中,开关接通的瞬间,有无自感现象?(2)如果有,如何才能观察出来,请设计通电自感电路。最后再演示通电自感。实践表明,这一改动非常成功,同学的积极性很高,设计出的电路各式各样且都很有道理,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像,智慧的火花四处迸射,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经过三次改动,基本成型,基本体现了预先制定的设计理念,课堂效果有了较大的改善,当然还有许多细节东西需要改进才会日臻完善。

3加强交流,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团体意识。

实验教学,提倡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探究的各个教学环节,把学生的眼、耳、嘴、手、脑充分调动起来,给学生创设看、想、说、做、听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让学生进入一种思维兴奋状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其他同学共享。此时,老师应该隐在学生思维过程的后面,在他们需要具体帮助时进行技术或理论上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去理解事物,由于每个同学的已有的经验、知识背景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借鉴、拓展视野,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说服他人,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力安发.初探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J].物理教师,20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