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原理

【资源】§§§版式设计的原理 §§§
-----空间编排构成
一、点与空间的编排构成
在版面中的点,由于大小、形态、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也不同。
*点的缩小起着强调和引起注意的作用,而点的放大有面之感。它们注重形象的强调和表现给人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量感。
*将行首放大起着引导、强调、活泼版面和成为视觉焦点的作用。
*点在版面上的位置: 1、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上下左右空间对称视觉张力均等,即庄重、又呆板。2、当居于视觉中心时,有视觉心理的平衡与舒适感。3、当点偏左或偏右,产生向心移动趋势,但过于边置也产生离心之动感。4、点做上、下边置,有上升、下沉的心理感受。
在设计中,将视点导入视觉中心的设计,如今已屡见不鲜。为了追求新颖的版式,更特意追求将视点导向左、右、上、下边置的变化已成为今天常见的版式表现形式。另外,准确运用视点的设计来完美的表述情感即内涵,使设计作品更加精彩动人,这正是版式设计追求的更高境界。

二、线与空间的编排构成
1、线
点移动的轨迹为线。线在编排构成中的形态很复杂,有形态明确的实线、虚线、也有空间的视觉流动线。然而,人们对线的概念,都仅停留与版面中形态明确的线,对空间的视觉流动线,却往往易忽略。实际上,我们在阅读一幅画的过程中,视线是随各元素的运动流程而移动的,对这一流程人人有体会,只是人们不习惯注意自己构筑在视觉心理上的这条即虚又实的“线”,因而容易忽略或视而不见。实质上,这条空间的视觉流动线,对于每一位设计师来讲,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也正是下章我们要讨论的“视觉流程”。为了更清楚的阐明线在编排中的构成因素及形态,图示说明如下:


2、线的空间分割
在进行版面分割时,即要考虑各元素彼此间支配的形状,又要注意空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保证良好的视觉秩序感,这就要求被划分的空间有相应的主次关系、呼应关系和形式关系,以此来获得整体和谐的视觉空间。
*空间等量的分割。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形态进行空间等量分割,以获得秩序与美。
*图文在直线的空间分割下,求得清晰、条理的秩序,同时求得统一和谐的因素。
*通过不同比例的空间分割,版面产生各空间的对比与节奏感。
*在骨骼分栏中插入直线进行分割使栏目更清晰,更具条理,且有弹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视性。
3、线的空间“力场”
“力场”是一种虚空间,是对一定范围的空间的知觉或感应,所以,也成为“心理空间”。如下围棋太阳伞下谈恋爱等。在版

面中所产生的“力场”,首先是在空间被分割和限定的情况下,才能产生“立场”的感应。具体的说,在文字和图形中插入直线或以线框进行分割和限定,被分割和限定的文字和或图形的范围即产生紧张感并引起视觉注意,这正是力场的空间感应。这种手法,增强了版面各空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使版面获得清晰、明快、条理富于弹性的空间关系。至于力场的大小,则与线的粗细、虚实有关。线粗、实,力场感应则强;线细、虚,力场感应则弱。另外,在栏与栏之间用空白分割限定是静的表现;用线分割限定为动的、积极的表现。
4、线框的空间约束的功能。在强调情感或动感的出血图中,若以线框配置,动感与情感则获得相应的稳定规范。另外,线框细,版面则轻快而有弹性,但场的感应弱;当线框加粗,图象有被强调的感觉,同时诱导视觉注意;但线框过粗,版面则变得稳定、呆板、空间封闭,其场的感应明显增强。


三、面与空间的编排构成
面在版面中的概念,可理解为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另外,线的分割产生各种比例的空间,同时也形成各种比例关系的面。面在版面中具有平衡、丰富空间层次、烘托及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三维空间的编排构成
生活中的三维空间是立体空间,看得见、摸得着、能深入,如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感觉,而在平面编排中的三维空间,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建立近、中、远立体的空间关系。看得见而摸不着,是假象空间。这种假象,是通过借助多方面的空间关系来表现的,即;比例、动静、图象肌理等空间因素。
1、比例关系的空间层次
面积大小的比例,即近大远小产生近、中、远的空间层次。在编排中,可将主体形象或标题文字放大,次要形象缩小,来建立良好的主次、强弱的空间关系,以增强版面的节奏感和明快度。
2、位置关系的空间层次
*前后叠压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空间层次。将图象或文字作前后叠压排列,产生强节奏的三度层次空间。
*版面上、左、右、下、中位置所产生的空间层次。版面的最佳视域为视觉中心位置,并产生视觉焦点;再依次为上部、左侧、右侧、下部的视觉位置顺序。编排时,依从主次顺序,将重要的信息或视觉流程的信息安排在注目价值高的部位,其他信息则与主体成相应上左或右下的配置关系这样所构成的,不如前后叠置手法效果强烈,但视觉注目程度高。
*疏密的位置关系产生的空间层次。在前后叠压关系或版面上、下、坐、右位置关系中,做疏密、轻重、缓急的位置编排,所产生的空间层次富于弹性,同时

也产生紧张或舒缓的心理感受。
3、黑、白、灰的空间层次
无论是有色还是无色的版面,均为黑白灰的三色空间层次。黑白为对比极色,最单纯、强烈、醒目,最能保持远距离视觉传达效果;灰色能概括一切中间色,且柔和而协调。三色的近中远空间位置,依版面具体的明暗调关系而定。
版式设计强调色彩的调性。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色调应非常明确,或高调、低调、灰调;或对比强烈;或对比柔和。反之、则混乱,模糊不清。因此,应加强形与空间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文字的整体关系,以及用集中近似的面积等来达到色调统一。
4、动静关系、图象肌理关系产生的空间层次
动使版面充满活力,获得更高的注目度;静使版面冷静、含蓄,具有稳定的因素。两者在版面的组织上,以动为前,静为后,彼此以动静的对比关系来建立空间感。
以细小的文字或图象组织的版面,从整体看具有肌理感,其空间关系建立在肌理组织的大小及色彩的强弱关系上。

版式的基本类型

一、骨骼型
骨骼型是一种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常见的骨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四栏和横向通栏、双栏、三栏和四栏等。一般以竖向分栏为多。在图片和文字的编排上则严格按照骨骼比例进行编排配置,给人以严谨、和谐、理性的美。骨骼经过相互混合后的版式,既理性、条理,又活泼而具弹性。
二、满版型
版面以图象充满整版,主要以图象为诉求,视觉传达直观而强烈。文字的配置压置在上下、左右或中部的图象上。满版型给人以大方、舒展的感觉,是商品广告常用的形式。
三、上下分割型
把整个版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在上半部或下半部配置图片,另一部分则配置文案。配置有图片的部分感性而有活力,而文案部分则理性而静止。上下部分配置的图片可以是一幅或多幅。
四、左右分割型
把整个版面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在左或右配置文案。当左右两部分形成强弱对比时,则造成视觉心理的不平衡。这仅仅是视觉习惯上的问题,也自然不如上下分割的视觉流程自然。不过,倘若将分割线虚化处理,或用文字进行左右重复或穿插,左右图文则变得自然和谐。
五、中轴型
将图形做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排列,文案以上下或左右配置。水平排列的版面给人稳定、安静、和平与含蓄之感。垂直排列的版面给人强烈的动感。
六、曲线型
图片或文字在版面结构上作曲线的编排构成,产生节奏和韵律。
七、倾斜型
版面主体形象或多幅图版做倾斜编排,造成版面强烈的动感和不稳定因素,引人注目。
八、对称型
对称的版式给

人稳定、庄重理性的感觉。对称有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一般多采用相对对称。以避免过于严谨。对称一般以左右对称居多。
九、中心型
重心有三种楷念。1、直接以独立而轮廓分明的形象占据版面中心。2、向心:视觉元素向版面中心聚拢的运动。3、离心:犹如将石子投入水中,产生一圈圈向外扩散的弧线运动。重心型版式产生视觉焦点,使强烈而突出。
十、三角形
在圆形、四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态中,正三角形(金字塔形)是最具安全稳定因素的形态,而圆形和倒三角形则给人以动感和不稳定感。
十一、并置形
将相同或不同的图片作大小相同而位置不同的重复排列。并置构成的版面有比较、说解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喧嚣的版面以次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
十二、自由型
自由行结构是无规律的、随意的编排构成,有活泼、轻快之感。
十三、四角型
指在版面四角以及连接四角的对角线结构上编排的图形。这种结构的版面,给人以严谨,规范的感觉。

文字的编排构成
一、字号、字体、行距
1、字号
计算字体面积的大小有号数制、级数制和点数制(也称为磅)。一般常用的是号数制,简称为“字号”。照排机排版使用的是毫米制,基本单位是级(K),一级为0.25毫米,它用级数来计算。点数制是世界上流行的计算字体的标准制度。电脑字也是使用点数制的计算方式(每一点等于0.35毫米)标题用字一般大约14点以上;正文用字一般为9-12点,文字多的版面,字号可减到7-8点。注意,字越小,精密度越高,整体性越强。但过小会影响阅读。
2、行距
行距的宽窄是设计师较难把握的问题。行距过窄,上下文字互相干扰,目光难以沿字行扫视,因为没有一条空白带引导目光;而行距过宽,太多的宽白使字行不能有较好的延续性。这两种极端的排列方法,都会使阅读长篇文字者感到疲劳。行距在常规下比例为:字10点,行距则12点、即10:12。
事实上,除行距的常规比例外,行宽行窄是依主题内容需要而定的。一般娱乐性、抒情性读物,加宽行距以体现轻松、舒展的情绪;也有纯粹出于版式的装饰效果而加宽行距的为增强版面空间层次与弹性,可采用宽、窄行同时并存的手法。
3、字体、字号、行距的视觉层次
在一个版面中,选用三到四种以内的字体为版面最佳视觉效果。超过四种以上则显杂乱,缺乏整体感。要达到版面视觉上的丰富与变化,只需将有限的字体变粗、变细、拉长、压扁,或调整行距的宽窄,或变化字号大小。实质上字体使用越多,整体性越差。


、文字编排的四种基本形式
1、左右均齐
文字从左端到右端的长度均齐,字群显得端正、严谨、美观。此排列方式是目前书籍、报刊常用的一种。
2、齐中
以中心为轴线,两端字距相等。其特点是视线更集中,中心更突出,整体性更强。用文字齐中排列的方式配置图片时,文字的中轴线最好与图片中轴线对齐,以取得版面视线的统一。
3、齐左或齐右
齐左或齐右的排列方式有松有紧,有虚有实,能自由呼吸,飘逸而有节奏感。左或右取齐,行首或行尾自然就产生出一条清晰的垂直线,在与图形的配合上易协调和取得同一视点。齐左显得自然,符合人们阅读时视线移动的习惯;相反,齐右就不太符合人们阅读的习惯及心理,因而少用。但以齐右的方式编排文字似乎显得新颖。
4、文字绕图排列
将去底图片插入文字版中,文字直接绕图形边缘排列。这种手法给人以亲切自然,又融合、生动之感,是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插图形式。

三、标题与正文的编排
在进行标题与正文的编排时,可先考虑将正文作双栏、三栏或四栏的编排,再进行标题的置入。将正文分成二栏、三栏、四栏,是为求取版面的空间与弹性、活力与变化,避免通栏的呆板以及标题插入方式的单一性。标题虽是整段或整篇文章的标题,但不一定千篇一律的置于段首之上,可作居中、横向、竖边或边置等编排处理。有的更直接插入字群中,以求新颖的版式来打破旧有的规律。

四、文字的强调
1、线框、符号的强调
有意地加强某种文字元素的视觉效果,使其在整体中显得特别出众而夺目,是为强调。这个被强调的元素正是版面中的诉求重点,或为引人注目的效用。通常为了突出主题而减弱其他要素的配置量,使之产生“主与宾”的对比关系。宾体越弱则主体越强。
2、行首的强调
将正文的第一个字或字母放大,是当今流行的设计潮流。此技巧的发明溯源于欧洲中世纪时代的文稿抄写员。由于它在文体中起着强调、吸引视线、装饰和活跃版面的显著作用,所以这一技巧被沿用至今。
下坠式是目前行首强调中使用最多的手法。即将正文里的第一个字或字母放大并嵌入行首,其下坠幅度应跨越一个完整字行的上下幅度。至于放大的量度,依据起页面的大小,文字的多少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3、行首装饰性的强调
在文版中,行首字放大作为图形,或选用具有装饰性的字体,已不仅在版面中起“点”的作用,而更主要是作为“形象化”,“装饰化”,来获取版面的装饰风格,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4、引文的强调
在进行正文的编排中,我们常会碰到提

纲挈领性的文字,即引文。引文概括一个段落、一个章节或全文大意,因此在编排上应给予特殊的位置和空间来强调。引文的方式有多种表现,如将引文嵌入正文栏的左右面、上方、下方或中心位置等,并且在字体或字号上可与正文相区别而产生变化。

五、文字的整体编排
1、文案的群组编排
将文案的多种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形,如方形或长方形等,其中各个段落之间还可用线段分割,使其清晰、条理而富于整体感。在以图形配置时,主体更为突出,空间更统一。文案的群组化,避免了版面空间散乱状态。日本的平面设计在文字的整体编排上就十分有特色。
2、文案的图形编排
将文案排列成为一条线或一个面或群组为一个形象,并成为插图的一个部分,达成图文的相互融合,补充说明,是独具匠心的版式设计。文字的图形化乃是版面产生生动妙趣,获得良好视觉吸引力的一种方式,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最佳形式。但是并非每件设计都可作为图形化处理。图形化处理不可随意滥用,它必须依据主题内容来确定。
六、字的图形表述
注重文字的编排和文字的创意,乃是视觉传达设计现代感的一种体现。设计师不应放过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和结构中进行创意编排,而应赋予编排更深的内涵,提高版面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克服编排中的单调和平淡。
1、字意图形表述
字意图形是将文字意象化,以简洁、直观的图形传达文字更深的思想。
2、字画编排的表述
人类最初表达思维的符号是图画及进一步的象形文字。虽然象形文字只是一种形态性的记号,目前已不在使用,但在现代编排设计中却反把记号性的文字作为构成元素来表现,这便是字画图形。
字画图形包括由字构成的物形和把物形加入文字两种形式。前者强调形与功能,具有商业性;后者注重形式、趣味,不特定表述某种含义,而在于可给我们一些创作灵感和启示。
七、文字的叠印
版式设计中,常用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象相互重叠的表现方法。这种手法流行于80年代前后,并沿用至今。文字与图象之间或文字之间在经过叠印后产生强烈的空间感、跳跃感、透明感、杂音感和叙事感,并成为版面最活跃、最注目的元素。这种叠印手法影响易读性,但能造成版面独特的视觉效果。不追求易读,而刻意追求“杂音”表现的手法,是一种艺术思潮的表现,具有现代感的特征。
文字在编排上的疏密节奏,可体现出多种情绪。文字大,叠印密情绪紧张而激烈,节奏感强;文字小,叠印疏散、轻柔而抒情,节奏感强。编排时,要谨慎使用文字叠印的设计手法,以更贴切和

完美的表现主题,使版面更具艺术感染力。

图形的编排构成
一、四角与中轴四点
1、支配版面的四角和对角线
在版面结构布局上,四角与对角线具有潜在的重要性。四角是表示版心边界的四个点,把四角连接起来的斜线即对角线。交叉点为几何中心。布局时,通过四角和对角线结构求得版面多样变化的结构形式。如图一组:
2、支配版面的中轴四点
中轴四点指经过版心的垂直和水平线的端点。中轴四点可产生横、竖居中的版面结构其四点(上、下、左、右)可略有移动。如图二组:
3、四角与中轴四点结构
将四角与中轴四点结构结合使用,其版面结构更为丰富完美。如图三组:
二、方形图、退底图、出血图
1、方形图
方形图,即图形以直线边框来规范和限制,是一种最常见、最简洁、最单纯的形态。方形图将主体形象与环境共融,完整的传达主题思想,富有情节性,善于渲染气氛。配置方形图的版面,有稳重、严谨和静止感。
2、退底图
退底图,即将图片中精选出来的图象沿图象边缘剪裁而保留轮廓分明的图形。退底图形自由而突出,更具个性,因而人印象深刻。配置退底图的版面,显得轻松、活泼、动态十足,
3、出血图
即将图形充满版面,无边框,有向外扩张和舒展之势,出血版产生动感,有与人更接近之感,一般用于传达抒情或运动信息的版面。若图片采用出血版式,因不受边框限制,而使感情与动感得以更好的舒展与发挥。
三、图形面积
版面中,图形面积大小不仅影响版面视觉效果,而且直接影响感情的传达。
1、大图形情感强烈
大图形面积注目程度高,感染力强,能给人舒服愉快感。大图形通常用来表现细部,如人物表情、手势某个对象的局部特写等,能在瞬间迅速传达其内涵,与人产生亲和感。
2、小图形精密
将小图形插入字群中显得简洁而精致,有点缀和呼应版面主题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拘谨、静止,趣味弱的感觉。
在进行版式设计时,若只有大图形而无小图形或细部文字,版面就会显得空洞。但光有小图而无大图形,又会使版面缺乏生气而显得平板。只有大小、主次得当的穿插组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搭配关系。
四、块状组合与散点组合
1、块状组合
块状组合即将多幅图片通过水平,垂直线分割,图片在版面上整齐有序的排列成块状其组合方式具有强烈的整体感,严肃感、理性感和秩序感。
各图片相互自由叠置或分类叠置而构成的块状组合,具有轻快、活泼的特性,同时也不失整体感。
2、散点组合
将图片散点排列在版面各部位,版面即充满自由轻快之感。散点组

合编排时,注意图片大小、主次的配置,方形图与退底图的配置,同时还应考虑疏密、均衡、视觉方向程序等。
五、展开页的整体设计
文字或图象成延续页面的设计,称为连页或展开页设计。当视线扫视版面时,首先是注意左右页或展开页的整体效果,然后才从左至右进行阅读,因此整体设计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单页面的整体,而且是展开页的整体,如果只注意单页局部而忽视整体,或将左右单页分开来编排,都会造成散乱、不统一的视觉感受。建立展开页的手法很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展开页的整体设计建立在形象的对比关系上,左右页常以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曲一直、局部和整体、文字与人物等形式构成,在对比中建立和谐的整体关系。
2、展开页的整体设计建立在同一视觉识别上。
3、展开页的整体设计建立在形象的起承关系上,所延续的图象或文字有被分割的感觉。

第八章 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强调创意
平面设计中的创意为两种,一是针对主题思想的创意;二是版面编排设计的创意。将主题思想的创意与编排技巧相结合的表现,以成为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在编排的创意表现中,文字的编排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生动、直观、富于艺术的表现与传达。文字与图形的配置,已不是简单的,平淡的组合关系,而是更具有积极的参与性和创意表现性,与图形达成最佳配置关系来共同表现思想及情感。这种手法,给设计注入了更深的内涵和情趣,是编排形式的深化,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的体现。
二、突出个性
在版式设计中,追求新颖独特的个性表现,有意制造某种神秘、无规则、不理量的的空间,或者以追求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读者,引起共鸣。乃是当今设计界在艺术风格上的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摆脱了陈旧与平庸,给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在编排中,除图片本身具有趣味外,再进行巧妙的编排和配置,可营造出一种妙不可言的空间环境。在很多情况下,图片平淡无奇,但经过巧妙组织后,即产生神奇美妙的视觉效果。
三、注重情感
“以情动人”是艺术创作中奉行的原则。在版面编排中,文字编排表述最富于情感的表现。如文字在“轻重缓急”的位置关系上,就体现了感情的因素,即“轻快、凝重、舒缓、激昂”。另外,在空间结构上,水平、对称,并置的结构表现严谨与理性;曲线与散点的结构表现自由、轻快、热情与浪漫。此外,出血版使感情舒展,框版是感情内蕴,留白富于抒情,黑白富于庄重、理性等等。合理运用编排的原理来准确

传达情感,或清新淡雅,或热情奔放,或轻快活泼,或严谨凝重,这正是版式设计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