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A.打开收音机

B.练字

C.实弹射击

D.开车

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内潜性

D.观念性

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A.原型设计阶段

B.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1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1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4.()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A.认识技能

B.动作技能

C.知识迁移

D.思维

15.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D.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1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7.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8.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9.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0.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21.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22.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区组练习

D.分配练习

23.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24.操作动作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动作原理。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标准。这是指操作动作的()。

A.合法性

B.客观性

C.适应性

D.精确性

25.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2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7.在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言语的()。

A.动作效应上

B.动作本身

C.对动作的认知

D.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

2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A.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B.学习应循序渐进

C.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D.先要有准备动作

29.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30.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31.在演示加法运算时,使学生知道这种运算的目的就是求几个数量的和:知道运算的客体就是事物的数量;知道运算的操作程序(步骤次序)及方法(运算的方式)。按照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阶段理论,这属于()。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

D.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2.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33.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34.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35.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结构来看,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36.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客观性

37.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之为()。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8.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39.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胜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和______。

2.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______与控制。

3.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______。

4.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______三个阶段。

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______的理论,认为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

6.研究表明,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流畅性、迅速性、经济性、______、适应性。

7.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______、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8.通过原型定向阶段,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______,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9.反馈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______的作用尤为明显。

10.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______和心智技能两种。11.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细微性操作技能和______。

1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实现的______。

13.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包括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14.操作的熟练指形成的动作方式的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______。

15.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为基础。

16._____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7.学校中技能的学习以______的掌握为前提。

18.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集中练习与______。

19.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______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0.闭合回路理论强调每一动作反应都表征于记忆中,而______理论主张,每一运动仅在记忆中储存有限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有关运动的某些信息被抽取并作为图式的一部分表征于记忆中。

21.______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像形成的过程。

22.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______知识的转化。

23.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活动方式。24.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______、自动化阶段。

25.______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26.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运动知觉的______,经常会发生学习者对自己的错误动作不能意识到的现象。

27.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内部反馈和______两个方面。

28.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______、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9.有关操作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______的特点。

30.在外界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操作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______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30.吹笛子、打网球、体操这些技能属于______。

31.智力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活动方式。

32.在______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等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和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33.心理学对技能的早期研究主要是在相对简单的______方面。

34.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______操作技能。

35.______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36.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______和行为模式。

37.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显的______表现出来。

38.只有通过整合,各动作成分之间才能协调联系,动作结构才逐步趋于合理,动作的初步______才得以实现。

39.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______。

40.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______,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技能,为什么说技能学习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2.技能的本质是什么,它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4.简述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

5.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6.简述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7.操作技能怎样培养?

8.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9.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练习应当遵循哪些条件?

10.心智技能的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11.心智技能的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12.心智技能的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13.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2.论述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系。

3.试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4.论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5.根据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谈谈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哪些事项。6.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7.李老师认为,学习就是理解加练习,所以平时她很重视学生的作业量。但是,她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老是有很多错别字,每次把错字都用红笔圈出来,并要求学生更正,但是效果不明显。李老师又要求该学生把错字罚抄10遍,谁知在这周的作文里,这些已被重罚了的错别字又出现了。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一、选择题

1.A 2.C 3.B 4.D 5.D 6.C 7.A 8.B 9.A 10.C 11.C12.C 13.C 14.A 15.C 16.C 17.D 18.D 19.13 20.B 21.C22.B 23.D 24.D 25.D 26.D 27.A 28.A 29.B 30.C 31.A32.A 33。D 34.D 35.C 36.C 37.D 38.B 39.B

二、填空题

1.断续性操作技能2.调节3.内部反馈4.内部言语动作阶段5.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6.同时性7.原型定向8.自我调节机制9.结果反馈10.操作技能11.粗放型操作技能12.前提条件13.有关操作动作本身14.自动化15.认知16.练习17.程序性知识18.分散练习19.操作整合20.图式21.内化22.程序性23.操作24.联结阶段25.原型操作26.模糊性27.外部反馈28.物质与物质化阶段29.展开性30.稳定31.智力32.原

型定向33.动作技能34.开放型35.操作定向36.动作方式37.实际动作38.概括化39.动力定型40.动作概念

三、简答题

1.(1)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技能不是一般的随意动作或无规则的动作,他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3)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所以说技能学习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2.(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系列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3)知识和技能联系紧密,广义的知识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技能的获得要以知识获得为基础。

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3)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4)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4.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的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5.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动作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6.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1)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3)动作控制。动作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7.培养操作技能要做到:(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8.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2)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进步

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即练习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4)存在个别差异。

9.有效的操作技能的模仿和练习应当遵循的条件:(1)模仿和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2)练习方式上,做到各种方法综合使用;(3)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分配应当合理;(4)练习中要及时反馈;(5)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10.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必须要做到:(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2)要使学生了解围绕着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5)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11.在原型操作阶段,教师必须要做到:(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即学生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以一定顺序做出;(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12.在原型内化阶段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

(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的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13.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

四、论述题

1.(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形象映像;(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指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1)操作技能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内隐活动;(2)操作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具体的客观事物,心智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头脑中的观念和映像;(3)操作技能始终是连贯的,各环节缺一不可,而心智技能一旦形成,一环一环的推理过程则被高度压缩和简化的直接提取所取代,即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1)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2)心智技能要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在有些活动中,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3)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与个眭特征有关,镇定、灵活、勤奋、认真、责任感等都有助于技能

的形成。

3.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阶段。是指学习者对所学技能有了初步认识,了解系列动作的方式,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2)操作模仿阶段。学习者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并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3)操作整合阶段。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4)操作熟练阶段: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协调、完善、自动化的水平。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4.(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加里培林学派所划分的阶段,有的可以合并,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明确活动的方向。教师应注意:(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2)让学生了解围绕着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

各种规定的必要性;(3)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教师应注意:(1)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3)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 (4)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6.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有效地进行分阶段练习。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都要考虑到怎样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概括的定向映像;(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7.(1)学生的罚抄行为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不是练习行为;(2)练习指以掌握某种技能活动方式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3)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4)学生在罚抄过程中,仅仅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也就没有有意识地纠正,不属于有意练习,所以没有效果。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答: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答: 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 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 答: 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 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 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 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 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

优点和缺点。 答: 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 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答: 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 答: 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答: 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 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 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 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 答: 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 答: 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A)。 A.学生 B.教师 C.教案手段 D.教案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B)。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B)。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B)。A.25% B.50%

D.100% 5.(A)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C)。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读】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案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4.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A.计划式策略

B.规则式策略

c.启发式策略 D.算法式策略 5.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咼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情绪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动作记忆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0.根据机能类型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 A.内向型 B.意志型 C独立型 D.孤僻型 11.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2.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由此可以断定,他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例题教案资料

1.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0年后该书扩展为《人 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个性差异及其原因》三大卷。此书的出版被认为 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d A. 奥苏泊尔 B. 华生 C. 杜威 D. 桑代克 1.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大体来说, 量化研究和两种范式都有广泛的应用。d 调查研究 B. 行动研究 C. 现场研究 D. 质性研究 1.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答案c A.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行为 B. 望梅止渴 C.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D. 婴儿看见医生就开始大哭 2. 3. 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习理论,人类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 和。 答案a

1.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答案 c A . 动作技能 B . 言语信息 C . 态度 D . 智慧技能 圆圈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答案 a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1 分 问题7 测验失败引起学生条件性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反应属于。 答案 d A. 无条件反射 B. 回避条件作用 C. 经典条件反射 A. 动作技能 B. 意志 C. 知识 D. 态度

D. 高级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8 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回答数学问题而产生了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的恐惧,可以用解释。 答案c A. 高级条件作用 B. 无条件反射 C. 经典条件反射 D. 回避条件作用 1 分 问题9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答案c A. 准备率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强化律 1 分 问题10 斯金纳在其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里提出的核心概念是。 答案c A. 认知地图 B. 条件反射 C. 强化 D. 观察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得首要职能就是( )。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2.学生品德得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与( )。 A.表达 B.外化 C.内化 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就是怀疑自己家里得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得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得东西 D.青春期少年得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得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6.幻灯片与教学电影得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得人格障碍属于( )。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得就是(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得原因不包括( )。 A。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就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得课堂气氛 B.消极得课堂气氛 C.松散得课堂气氛 D.对抗得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得标准,智力超常儿童得智商最低临界值应就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得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得德育方法就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得就是一种良好得( )。 A.教师权威 B.师生关系 C.教师能力 D.教师感召力 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得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4、A 5.C 6.B 7.B 8.A9.B 10.D11.A12.A13.B1 4.B1 5.A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得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得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得认识,就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与价值标准所组成得有组织得认知结构。 2.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与她人得观点、情绪、思想、动机得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与对集体组织间关系得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与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与理解得态度、科学得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与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4.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得内部动力,也就是激励人行为得原因,就是以需要为基础得,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得作用。 、简答题.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得发展。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D)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D)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6.班杜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结构理论 7.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的提出者是(D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9.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0.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2.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 1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14.儿童刚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15.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出现在反应的(C) A.前面 B.后面 C.同时 D.很久以后

教育心理学习题集

八、补充 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系统包括五种要素,三种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差异包括两个: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 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应该是协调学与教的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协调员,类似交响乐团的指挥,在学与教 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中的自然条件(如温度和 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等,后 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曹勇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 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几种基本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3、调查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 5、行动研究方法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过程中,使客体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反射行为(抓握反射,吮吸反射等本能行为)开始出现动作思 维(拿鸡蛋)客体永恒性(用毛巾盖住奶瓶)表像思维 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 4、形式运算阶段(11以后)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决策职能B.组织实施职能C.指挥运筹职能D.监督控制职能2.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表达B.外化C.内化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是怀疑自己家里的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B.恐惧症C.强迫症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一般内驱力6.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A.强迫型人格B.偏执型人格C.回避型人格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 A.创造力测验B.兴趣测验C.成就动机测验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 A。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 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课堂气氛B.消极的课堂气氛C.松散的课堂气氛D.对抗的 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 )。 A.教师权威B.师生关系C.教师能力D.教师感召力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的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A 5.C 6.B 7.B 8.A9.B 10.D11.A12.A13.B14.B15.A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各章习题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 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 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 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12章个别差异 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13章学习动机 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 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 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 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 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 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五、判断 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 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 五、判断 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教育心理学 练习题七

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练习题七 一、填空: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2、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 3、小学儿童解决问题过程的三个环节是:. 4、根据教与学的性质,将教学模式分为:. 5、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幼稚、,喜欢、喜欢。 二、单项选择: 1、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的三个定律。 A 工具说 B 联结说 C 认知说 D 人本主义学说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b )。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他行为的核心是()。 A 成人的榜样 B 对他人设身处地的设想能力 C 掌握利他的知识 D 掌握利他的技能 4、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遗传 D 家庭环境 5、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A 形成问题的表征 B 知识技能的调用 C 解题成果的评价 三、多项选择: 1、学习的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有()。 A 学习的目的性 B 学习兴趣 C 成就愿望 D 成绩反馈 2、要了解儿童自我意识,必须了解儿童的()。 A 自我评价 B 自我体验 C 自我控制 D 自我中心

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4、根据学习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 A 情感学习 B 试误学习 C 顿悟学习 D 模仿学习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以()形式编码的。 A 知觉 B 听觉 C 视觉 D 感觉 四、简答: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的分法回答) 2、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3、遗忘的理论有哪些? 4、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5、学习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五、论述: 如何理解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 1.(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程序教学 C.合作学习 D.发现学习 2.( )是指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A.认知好奇心 B.成就动机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备考试题及答案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备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期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A.素质期望 B.形象期望 C.职业期望 D.师德期望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应主要采用()。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无意义的机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3.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4.教师先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的教学策略属于()。 A.概念形式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认知发展策略 D.行为练习策略 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学生综合水平 C.教材的特点 D.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6.学生在几次学业成绩测验中得分比较一致,则说明这个测验具有测量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 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 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8.某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说明该教师处于()。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9.为了有效地观察知觉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下列不属于这种感知规律的是()。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10.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1.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B )。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A.25% B.50% C.75% D.100% 5.( A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2.布鲁纳对( A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A.启发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 C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 B.学生守则 C.课堂常规 D.班级日常规范 1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B )。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 )。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16.通过( C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