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教案

中职汽修教案
中职汽修教案

中职汽修教案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反思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售后服务的人员缺口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汽修人员的缺口有80万之多。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引来国外众多汽车集团的加入,使我国汽车车型、品种等迅速更新换代,轿车市场“老三样”时代已过,换来的是车型众杂、技术先进的汽车新时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要求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素质必须迅速提高,维修技能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已把汽修人才确定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众多的中职、高职学校都相继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我校也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听课,结合现行汽修企业生产、人员状况、发展趋势等,我对现行汽修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论课讲授的思考

1、课程内容必须与现代车型接轨

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汽车维修作业大都以修复为主,耗时间、效益差。而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以前的汽车电子元件运用较少,汽车电路相对简单,但维修

量大。而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维修量少,诊断量多。原先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原先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

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须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要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

2、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

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我认为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的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如有教学条件的最好在课堂上边拆解边讲解,使学生学起来不抽象,不要什么都要靠想象,很多部件结构很复杂,仅依靠想

象是很难理解的。就算有图纸,对于初学者也是很难懂的,所以必须依靠实物展示、拆解、组装等手段辅助学生来理解课堂内容。现在中职汽修教材过于全面、细致,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精简、通俗化,要把书读薄突出重点内容,必要的理论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这样才能把够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象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二、实训课要坚持“技能为主”

现在汽车修理作业中,很多时候都是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对技能的熟练、经验的丰富要求很高。作为中职汽修教育对汽修经验的教学很难做到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而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实训课程本来就有限,而有的学校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实训课开展就更少了,因而出现了“在黑板上修汽车”的现象。由于社会车辆急增,汽修业务量也多起来,汽修企业希望中职学校毕业生立马能顶岗操作。基于这种情形,要求我们中职汽修应加强基础汽修技能训练而且要“实车实兵实战”,实车是指实训车辆要尽可能的接近现代车型;实兵是指实训设备要用现代的汽修设备;实战是指要按现代汽车修理方式进行操作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保量,即每位学生要保证做到一定的维修工时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技能的熟练程度,而不是“花拳绣腿”的招式。作为维修经验只能利用后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过程

加以总结、积累。

三、汽修职业心理课不能少

现在汽修业门坎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进出较容易而且频繁。而现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在急烈的角逐中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及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在汽修企业从业数年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纷纷放弃改行他业。整个汽修业从设备、人员等竞争惨烈、优胜劣汰,人员结构“金字塔现象”严重,要想从汽修市场中、汽修职场中胜出必须做到:

1、要全面认识汽修业的现状

作为一线汽修专业的教师,我们必须如实介绍汽修最新状况,从企业构建、设备、技术、人员配置等都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汽修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2、要有良好的汽修职业心理

由于传统的汽修企业存在“脏、乱、累”等现象,造成现今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汽修企业就业。现今汽修企业已经变得更加整洁、设备技术更加先进、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气动化、液动化,与传统汽修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而且现今汽修企业迫切希望高素质、强技能的本科人才的加入,整体薪金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看好。我个人对中职汽修学生的要求是:在校期间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基础技能操

作训练;顶岗实习强化汽修专项技能等。力争中职三年成为汽修专业的一个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有条件和基础好的学生将来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效果会更好。

3、要有一个行业内职业规划及吃苦精神

作为中职汽修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作一个较详细的行业五年职业规划:前三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汽修行业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后两年要对本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经验总结积累,争取成为一个名汽修企业内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在整个五年规划中首要条件是:肯干、肯钻、肯吃苦。

四、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现行汽修企业接轨

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必须配备汽修实训基地,由于汽修实训基地投资大、运作费用高,所以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的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要求:

1、实训场地布置应模拟汽车修理企业设计。

2、实训设备应与现行汽修企业一致。

3、实训车辆及部件尽可能采用较新车型。

4、实训作业流程应与汽修企业生产流程一致。

5、实训课程最好实行维修工时制。

6、实训指导教师要有一线修理企业生产经验。

第一章汽车史话

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

2.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

3. 知道汽车的一些经典趣事

教学重点:汽车的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先进技术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节汽车的诞生

教学导入:

思考问题:汽车是怎么诞生的,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是如何变化发展的?教学内容及过程:

汽车的萌芽阶段:

一、车轮和车

1、早期的

2、马车的发展:铜车马模型、指南车、记里鼓车、云梯车、巢车撞车、滑轮车风力车、发条车。

3、自动车辆的尝试

蒸汽机的发明

瓦特

三、蒸汽汽车的发明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

四、内燃机的发明

1877年8月4日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

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现代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

本茨的第一辆汽车:

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三轮配火花塞点火汽油机

戴姆勒的第一辆汽车:

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汽车,四轮

思考:

蒸汽机、煤气内燃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

第一辆蒸汽汽车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在汽车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

第二节汽车的技术发展史

教学导入:

内燃机汽车刚发明时,并没有立即在各种路面车辆中显示很强的竞争力。美国销量最多的还是蒸汽机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燃机汽车才在路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内燃机的发展完善

汽油的气化

传统的化油器无法精确地获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就是用电脑精确控制发动机每一循环的喷油量,计量准确,雾化燃油精细点火装置的发展

近100 年来, 汽车点火系统总共有4种形式, 即热管式、磁电机式、蓄电池式和计算机控制式等。1883 年戴姆勒发明的第一台汽油机采用热管点火。

内燃机的冷却

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它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

起动系统

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它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

润滑系统

早期的汽车发动机润滑大多采用“全失”润滑系统。机油送到发动机的工作部件,进行润滑,使用后的机油就白白地流到地上浪费掉。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是压力飞溅润滑系统,在采用了压力润滑后,发动机寿命大大提高。

气门的布置

1930年以前的发动机,大多数采用侧置式气门的设计方案。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逐步采用顶置式气门。其优点是可使气门的动作加快,减少气门阻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换气,还可使燃烧室的设计更加紧凑。

二、发展完善的底盘系统

传动系统

制动系统

行驶系统

转向系统

本茨在他发明的三轮汽车上,首先采用了所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是靠一根操纵杆控制方向。

1908年,福特T型汽车采用了行星齿轮转向器。

1923年,美国的马尔斯采用了滚珠蜗杆式转向器,这便是最早的循环球式转向器。

1954年,液压动力转向器应用于凯迪拉克轿车上。

1966年,美国轿车上开始采用可伸缩的转向柱。

思考:1.汽车的内燃机系统包括几部分?

2. 汽车的底盘系统包括几部分,技术发展有哪些?

第三节汽车趣事

教学导入: 1、你知道哪些汽车名人?请列举不同国家的汽车名人

2、你知道世界上最贵的轿车吗?

3、哪些国家是靠左行驶哪些是靠右行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世界汽车之最

世界上最贵的轿车“银色魔鬼”

最早在月球上行驶的汽车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

这辆汽车将配备一台“台风”战斗机的发动机和一枚“猎鹰”火箭。英国空军飞行员安迪·格林将驾驶这辆“猎犬超音速汽车”。将搭载新型战斗机发动机,在车辆加速至500km/h后,位于车顶的一种混合火箭发动机将继续为车辆加速,直至最终的极速。

二、道路交通管理趣事

右行左行趣闻

交通信号灯

马路的由来

路标的来历

汽车驾驶考试轶事

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2

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4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

中职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职业中专_语文_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 副本】语文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 一合欢树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 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 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 内容上去归纳) —— 2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 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 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 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1课《项链》word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2.探究式阅读。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

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19世纪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体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又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 (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且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识记字词: 寒伧(chen)肴(yáo)鲈(lú)褶(zhě) 觑(qù)秽(huì)赁(lìn)誊(téng) 资质:人的素质。 艳羡:十分羡慕。 寒伧:不体面、寒酸。 惆怅:忧伤、失意。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8课《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生动性特征。 3.通过证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圆、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仆圆、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腐朽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抓住戏剧冲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电影《雷雨》高潮部分的影片剪辑,使学生初步感知《雷雨》,快速进

入情景。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却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年仅二十三岁的曹禺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它在中国演了七十多年,却经久不衰。它除了生命的毁灭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之谜,究竟还能给我们多少人与人性的启示。今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进《雷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差别迥异。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曹禺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们杰出的剧作家。1933 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出了《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其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3.有关《雷雨》 戏从封建资本家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和后母蘩漪的乱伦关系面临破裂开始。这罪恶的根源却要追溯到三十年前。三十年前周朴园还是个大少爷,诱骗了女仆侍萍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将遭受他凌辱的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出家门。大儿子被保留下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9课《边城》教案讲课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9课 《边城》教案

中职《边城》教学设计 教学篇目:《边城》(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节选第一章) 教材分析:《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课文节选的第一章对环境及人物的总述多从正面落笔,写得比较透彻,相对容易理解;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边城》整部小说的悲剧意蕴在选段中体现得并不明显,考虑到这个问题际水平。另一方面,《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对此将采取相对简略的处理。作,考虑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及课外学习的局限性,立足于节选的文本,通过品读语句、揣摩细节来领会沈从文小说的特点,再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学生在当前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90 后的学生对《边城》描绘的世界普遍有一种隔膜感,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细节、品味语言,来贴近那个世界,感受自然健康的人性之美,领略湘西世界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 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阅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观看电影《边城》,初步感受边城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小说家、散文家。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14岁时去当兵,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却立志进行文学创作,被慧眼独具的诗人徐志摩发现。此后他一直在中国多所著名大学讲学,其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可以和鲁迅先生的作品相媲美。这个人就是一代大师沈从文。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第一层(开头两句)提出师道长期失传的问题。 第二层(“古之圣人”到“官盛则近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存在。 可分三小层:①总提:今之众人“耻学于师”②分提一:“小学而大遗”③分提二:士大夫之族讥笑从师而学者) 第三层(“呜呼”到结尾)归纳本段主旨。 2.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三、教学难点 1.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2.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提问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讲授重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诵读法。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 3.讨论法。学生课前、课上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4.学习拓展。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 六、课时安排 3课时七、预习提纲 目的:让学生熟悉课文,作好积累。 具体步骤: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 2.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3.初步揣摩关键词语,尝试完成课后练习,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导入并解题,介绍作家生平、作品、本文写作背景。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授课时间:9月8—17日第2、3周星期一2、7节星期三、四1、2、6、8节 授课班级:中职1、2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地位。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掌握初步鉴赏古代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对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态度的深入理解和对《西江月》词正文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点拨、讨论相结合。 2.读、赏、写相结合。 媒体设计 1.《正定荣国府示意图》投影。 2.《贾府人物简表》投影。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解决阅读障碍。 2.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营造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的历程中,《红楼梦》是我国举世公认的光辉顶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勘称现实主义的创作的最巍峨的丰碑。这部120回的长篇巨著,以贾府为中心背景,真实地反映了我国18世纪中期的社会生活;贾府是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及其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林黛玉一起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荣国府,结识生活在这里的主要人物吧。 板书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二、了解预习自学情况 1.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学内容:规划好自己的语文求学之路 教学目标:1、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2、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一) 教学重点: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媒体:粉笔、教案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欢度了一个寒假,能跟其他同学分享你在春节期间的趣事吗? 2、讲一则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回答:几年后,这三个人的经济情况会怎样? 烈日炎炎下,三个工人挥汗如雨的工作。这时,一个人走前问道:你们在做什么?甲工人回答道:我在砌砖,乙工人回答道:我在砌一堵墙,丙工人满怀憧憬的说:我在盖一座美丽的大厦。十年后,甲工人成了熟练的砖瓦工,乙工人成了一名建 筑工头,而唯有丙工人,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一名身价过亿的房地 产巨子。 你选择了怎样的心态,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二、总结上学期期末考情况 三、明确道理: 1、样是语文课,同样的老师、时间、作业、考试难度等都一样,有的同学优秀,越学越精明,有的同学则考了不及格,越学越无奈,其实在乎心态,在于有没有规划出目标。 2、强调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要求 3、上课要求 作业布置: 预习《壶口瀑布》

教学后记: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加与学生的感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教学内容:《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二)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0课《林黛玉进贾府》精品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地位。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掌握初步鉴赏古代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鉴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对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慎态度的深入理解和对《西江月》词正文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点拨、讨论相结合。 2.读、赏、写相结合。 媒体设计 1.《正定荣国府示意图》投影。 2.《贾府人物简表》投影。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解决阅读障碍。 2.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营造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的历程中,《红楼梦》是我国举世公认的光辉顶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勘称现实主义的创作的最巍峨的丰碑。这部120回的长篇巨著,以贾府为中心背景,真实地反映了我国18世纪中期的社会生活;贾府是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及其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林黛玉一起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荣国府,结识生活在这里的主要人物吧。 板书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二、了解预习自学情况 1.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舒婷及其诗作。2.把握《致橡树》的情感和主题。3.结合诗歌的学习掌握诵读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起伏的脉络,掌握诵读法。 2、教学安排:诵读法,点拨法,对话法,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2、新课讲授: (1)抓住意象,感受诗境,体悟诗意。 意象: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例,玫瑰花 橡树——木棉 阳刚之美的爱人,阴柔之美的女性。 花、鸟、泉 峰、日、雨 橡树——木棉 心心相印、平等独立的爱情。 相依相恋、充满缠绵、幸福感。 (2)品味语言,体验诗情,诵读表达。 前半部分,“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在语气上与“绝不像攀龙附凤的陈世美”相比有优点,有缺点。 诵读指导。 诗歌的美和情感融合在声调的起伏、节奏的缓急、语气的轻重之中。诵读就是要把情感通过声音的节奏和轻重表达出来,诵读先要熟读诗句,再进入意境,然后感悟诗情,把握全诗情感变化起伏的脉络。比如“不,这些都还不够!”这句话是应该读强一些还是稍弱一些。提问并作示范,明确:不仅要根据作者的身份,还要根据它在全诗感情发展的脉络中的位置来考虑应读重一些还是轻一些。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要语气缓慢而又高昂,读出美好的憧憬和幸福感。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是后半部分的高峰,也是全诗的高峰,要停顿有力,蓄势到“伟大的爱情”迸发出来,“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语调要低缓,读出爱的深沉。 齐诵全诗一遍,要读出情感的起伏变化,做到熟读成诵。 (3)、结束语: 在这首诗,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之中,尚且不能丧失人格,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所说的人的“自由”,因此,希望大家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的、站着的人。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善良》教案

《善良》 教学目的: 1、掌握文学常识,学习掌握对比论证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文章论证的严密。 3、进行善良教育,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重点: 1、对比论证法的运用及作用。 2、认识善良的意义,在生活中信守与人为善的原则。 教学难点:对生活中有些现象的认识。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是善良。也有人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因此,一句善言,万两黄金难求;一颗善心,一座神圣的庙宇。 还有一种说法:“女人被称善良表示不够漂亮,没有特色;男人被称善良,表示没有男子气概;主管被称善良,表示管理不果决;部属被称善良表示冲劲不够。总之,善良不是个好的形容词。” 究竟,善良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代作家王蒙是怎样诠释“善良”的。 二、作者介绍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 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 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

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生词学习(课后题一) 四、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并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第三部分(12):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五、问题探讨: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当今社会的人对善良有哪些看法?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①“早就过了时”——被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取代:为利益可以放弃善良;有否实力、才干比善良与否重要。 作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由“似乎”一词可以看出) ②被看作“愚蠢”——两个寓言故事作为证明。 作者对此提出一连串的疑问,从中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恶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恶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恶狼。 (2)“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利益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奉行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实力原则,即在人际关系中奉行展示自己实力的原则,逞强欺弱就属于此类。这句话提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酷的现实,发人深思。生存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

【高教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3课《人生的境界》word教案

第一单元(三)人生的境界 教给学生信息筛选与利用的方法,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把握文章观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涵,启发学生思索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产生思考,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明白“人人可以为尧舜”,只要认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采用指导阅读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教学中要紧扣“信息的筛选与利用”这一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让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筛选出每个部分的关键语句,再将这些关键语句整合在一起,从而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 2.要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对文章内容不要纠缠于纯粹哲学理论的讨论,要紧密联系生活,或用生活实例,或用生动故事,或用名人典故,或用名言警句,使抽象的哲学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 3.对于中职生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深奥和枯燥,不易引起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尽量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 示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学生默读课文,初识文意,勾划自认为重要的内容。(此一步,旨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三、寻章摘句,筛选信息 提高筛选信息能力,首先,在阅读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其次,要筛选出文章的基本概念、关键语句、运用的材料,并从中获取信息。 1.教师板书四项学习要点,要求学生逐一找出理解。 一个哲人、二个板块、三个词语、四种境界 板书技巧上,先板书一、二、三、四,然后再逐一补充后面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集中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力。 2.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一完成上面的内容。 一个哲人:了解作者。 两个板块:第1-6自然段可看作第一板块,是对四种境界的简要诠释; 第7-11自然段可看作第二板块,深入阐释引领人达到天地境界是哲学的最高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琵琶行(并序)》word教案

二十一唐诗二首2琵琶行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2.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用深情的语调,采用古曲作背景音乐,朗诵《琵琶行》) 中国是一诗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也许人们首先想到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的膜拜。这位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慢慢出现诗歌字幕投影)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白居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欣赏古曲,了解背景 赏曲: 师:古音乐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经典的琵琶演奏曲《霓裳》。(播放琵琶曲《霓裳》)相信大家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听音: 师:在白居易的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请大家随着琵琶声走进白居易的琵琶名篇——《琵琶行》。(教师播放范读)解意: 请学生自读(或请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或老师读)序言。 想一想:白居易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琵琶名篇? 明确: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理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赏析:序言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给每一小段加一个小标题。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9课《边城》教案

中职《边城》教学设计 教学篇目:《边城》(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节选第一章) 教材分析:《边城》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当结合本篇课文“美好亲情”的主题、突出古朴淳厚的湘西环境和自然纯洁的人物感情.课文节选的第一章对环境及人物的总述多从正面落笔、写得比较透彻、相对容易理解;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边城》整部小说的悲剧意蕴在选段中体现得并不明显、考虑到这个问题际水平.另一方面、《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学中对此将采取相对简略的处理.作、考虑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及课外学习的局限性、立足于节选的文本、通过品读语句、揣摩细节来领会沈从文小说的特点、再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学生在当前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90 后的学生对《边城》描绘的世界普遍有一种隔膜感、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细节、品味语言、来贴近那个世界、感受自然健康的人性之美、领略湘西世界的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 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阅读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观看电影《边城》、初步感受边城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小说家、散文家.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14岁时去当兵、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却立志进行文学创作、被慧眼独具的诗人徐志摩发现.此后他一直在中国多所著名大学讲学、其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可以和鲁迅先生的作品相媲美.这个人就是一代大师沈从文.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1.沈从文及其小说风格: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本)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教 案 使用者: 授课班级: 时间: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标明学(见上) 二、导入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深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悲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了离别的洒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离别之情的苦涩。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离别诗《再别康桥》。 三、导航预学 1、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2、了解背景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欣赏剑桥大学图片。 4、扫清障碍(在书中标注好齐读两遍。形近字讲解一下) 青荇(xìng)长篙(gāo)(蒿、嵩)漫溯(sù)(朔)笙(shēng)箫满载(zài)斑斓(lán) 5、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把握诗歌的韵律,加点字是韵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四、导问助学 1、把古人的离别诗和本诗比较一下,在送别对象上有何不同? 明确: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自然景物。 好处:诗人好似不食人间烟火,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诗人与康桥里的哪些景物作别? 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笙箫、夏虫等。 诗人对康桥的一草一木、一波一潭都是有着特殊情感的,而这些日常所见的景一旦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诗歌中常常提到的意象便产生了。 3、品读诗歌,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描写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情感的?又传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并试着把你体会出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之中。(小组为单位,选取意象,可从关键词语、修辞、意境等方面入手)

2019年春季学期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腹有诗书气自华》教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 一、活动描述 本活动围绕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古诗文诵读展开。要求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唱古诗、对古诗、诵古诗、演古诗、赛古诗、画古诗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活动目的 (一)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游戏导入:以诗词接龙的形式,由老师向每组第一位同学布置接龙的内容,然后传给第二位同学。以完成时间最少的一组为优胜。(诗词接龙内容可以是古诗、词、曲。)(二)任务引领 1.教师明确目的任务: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走进“古典诗词读写活动”,在诵读和品鉴中领略古典诗词的优雅醇美,在模仿、创作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2.小组分工: 按“唐诗”、“宋词”、“元曲”三个专题,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每组成员又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的不同细分为“吟诵”、“品鉴”、“制作”和“创作”四个小组。各组在自己的诗专题围内广泛收集材料(诗人、诗歌、典故等),然后精选几首诗歌进行诵读、品鉴、制作。 吟诵组:由诵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精选五首诗歌,查阅古典诗歌诵读方法,搜寻相关的名家朗诵音频资料,先聆听、模仿、学习,然后自主诵读。 品鉴组:由阅读、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组成。精选五首诗歌,查阅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然后自主品鉴,写出鉴赏心得,制作鉴赏卡片。 创作组:由古典文学修养较深的同学组成。查阅古典诗歌的格律知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进行仿写。水平更高的同学,可进行自由创作。 制作组:由书法、美术或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组成。将以上三组同学所选择、创作的诗歌、典故等书写出来(毛笔、钢笔均可);给诗歌配上适合诗意的图画(手绘、电脑制作均可),制作成册,并结合各自的专题,给册子取个诗意的名字。 (三)方法指导 1.出示几个赏析案例,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怎样品读古诗词,怎样制作鉴赏卡片。 卡片示例: 示例1:分类卡片(关于秋、月、柳、愁等不同内容和角度的诗句) 关于秋天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关于愁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3课《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师说》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课前布置预习: 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以及我们家中的供奉牌位“天地君亲师”.从这两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回忆一下我们已学过的韩愈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二.认识韩愈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韩愈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关于“说”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