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16-2018年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一、明确工作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院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院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院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优秀校园文化是学院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学院自创办至今四年多来,按照创办人和学院董事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碧桂园“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对人好,对社会好!”、“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教育熏陶学生,培养碧桂园学子“感恩、

励志、担当”的精神和“以奉献社会为终身追求”的价值观,成为广大师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源动力。

四年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创办人“要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的办学定位和建设“人人都想读,用人单位抢着要的名校”的办学目标,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依托碧桂园先进的企业文化,充分利用碧桂园企业文化资源,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不断丰富学院文化内涵,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学院创办人杨国强主席的办学思想,“加强职业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办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并成为碧职人的自觉行动。

——改革教育教学,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碧桂园的产业背景,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突出企业实践教学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在努力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同时,从理想信念、人文素养、行为规范、人品人格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品质塑造,构建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以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两个教育融合”的长效机制。以准军事化管理构建军事体育一体化教学,培养坚强意志和良好作风。以全员导师制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以企业文化熏陶、实践教学培养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园物质文化与环境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内涵丰富。《办学缘起》碑上“创办者的话”以简朴的语言深刻阐述了学院创办人杨国强主席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校训石上“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的校训时刻激励着全校师生。“国华大楼”、“授渔楼”、“修身楼”、“传道楼”、“上善楼”等建筑物命名都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

——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成效明显。

——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毕业典礼、校园

感恩日、周一升旗主题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自我发展体验周等主题教育活动初步成型,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至今,学院建有国华大楼(行政楼)、授渔楼(教学楼)、仲明图书馆、修身楼(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教师宿舍、凤凰教学酒店等建筑,总建筑面积104543.52平方米。还有广东国良建筑教学公司、建筑群实训基地、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心理咨询室、钢琴室、绘画室、舞蹈室、体育器材室、图书阅览室、教工阅览室、多媒体教室、400米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篮球场等,正在建设标准的学院体育馆,创建和完善各文化功能室及设施设备。学院仲明图书馆藏书纸质版51446种共101506册,生均81册,电子图书200000册,设立“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图书展台”、“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绘本”等图书专区。

建设校园网络平台,配置计算机542台,网络信息点数2298个,建立一批网络新媒体平台,,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构建学院德育体系,打造“大思政”工作格局,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

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碧桂园职业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学院校园文化的内涵。

科研育人,通过“攀登计划”“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科研项目的申报及成果孵化,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网络育人,将传统育人方式和网络育人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网络新媒体育人机制,引进易班互动社区平台,组建了一支网络育人宣传员队伍。

资助育人,将培养贫困学子的远大理想志向、优秀思想品德作为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学生的感恩情怀上升到爱国、爱党、爱人民的高度,帮助他们找准人生坐标,树好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管理育人,实行“双导师”制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创新以“师生互动坊”为载体的导师制育人形式,丰富了导师制育人的内涵,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服务育人,学院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准军事化管理为背景和基础,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对宿舍内务的要求,立足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学生宿舍文化名片,营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意志的提升。

实践育人,完成了以校园为中心的“自我发展”体验周实施方案,通过岗位职务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实践体验,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促成学生“自我发展”,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学院注重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利用暑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党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深入社会调研,开拓视野,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和沟通组织团结合作能力。

心理育人,我院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如心理专题讲座、专栏展览、心理健康网站、大学生恋爱心理主题班会等,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呼吁师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面向全体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及建档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普查率及建档率均达100%。

文化育人,每周一的升旗主题日活动,是我院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一,也是学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国旗主题日活动,旨在通过升旗仪式,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品德养成,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

组织育人,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

入社会进行调研和实践,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感受劳动,从而学习理解党的扶贫政策,提高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协同育人,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总体模式下,紧密联系实际,探索出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并在建筑工程技术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进行“现代师徒制”试点。特别是在“三段式”教学的最后阶段,充分发挥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作用,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而且加大了对学生职业伦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走向社会,并在未来岗位上,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职业人上下足了功夫。

(三)构建“立体文化宣传”格局,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营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

学院宣传阵地结合各宣传工具、宣传阵地和宣传载体,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宣传”格局。既有如学院报纸和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阵地,确保报纸有文、广播有声;又有如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平台。充分运用和发挥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运用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至今,学院已创立了校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报,建立校园广播站,学院官方网站、新闻网、

党建网、大思政课程网等21个网站及网页,建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官微、碧职院团委官微、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招就处官微、仲明图书馆等30个微信公众号,32面宣传栏,成立了校园文化摄影社、馨锋记者团等宣传队伍。

学院充分运用党报党刊、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等多种渠道,借助集团的品牌优势和强大的宣传网络,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学院影响力,树立学院品牌形象,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中央媒体不断有声音,地方媒体全覆盖,平均每日有报道”的全方位传播格局。港澳地区深度宣传报道学院办学特色,央媒、省媒、地方媒体,党媒、网媒多渠道报道学院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多语种对外传播。中央、省、市级媒体报道我院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近800篇/次(不计转发),国际广播电台对学院办学进行了葡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泰语等语种的对外传播,中央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并且进行长达40分钟的在线直播(Live:Tour a pioneering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

三年来,学院官网发布了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相关的重要新闻近500条,报道校园动态近2000条,共报道新闻2500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发布学院新闻近4条;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3800余人,推出微信公众号300余篇;编辑出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校报16期;制作完成学院画册;编辑制作党建简报37期;推送《学习十九大精神微课堂》

39期,《十九大?微学习》27期等。

学院还充分利用LED屏、横幅、宣传栏、易拉宝、桁架、教室黑板报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营造团结上进、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三年来,LED更新200余次,制作横幅近80次,宣传展板近200版,宣传栏近180次,桁架20余次,完成教室黑板报布置、评比和报道18次。2018年为迎接全省学工(研工)工作会议,编辑制作学院宣传展板三个专题45版。

建立具有碧桂园职业学院特色宿舍文化,进行宿舍文化评比活动,打造和更新“文化长廊”,完成“学子金句”制度文件和更新,以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感想、感悟去教育、熏陶其他同学,充分发挥先进的榜样引领作用。

充分利用连廊柱子、墙壁、楼道、走廊构建教育阵地,多种形式打造课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实训楼、办公楼、教师办公室等教学、工作、生活场所的文化背景,引导、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以环境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以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精神文化建设

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三年来,学院以每周一升旗主题日活动、师生系列表彰大会及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征文比赛、合唱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与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

生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院持续开展了“928校园感恩日活动”、“青马干部培训”、“雷锋月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逐梦演讲坛”、“名家讲座”、“校园职业技能展示活动”等,以及系列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大力开展实践活动,推进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学院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平台,提升学院学生专业基本素质与技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拼搏的品质和精神,弘扬助人为乐、知恩感恩、求真向善的优良传统。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学院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对丰富学院文化生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展现了学生风采,提高学生审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学院成立了“馨锋记者团”、“校园文化摄影社”、“仲明书友会”、“轮滑社”、“爱舞社”、“合唱团”、“手工社”、“书画社”、“心理协会”和“足球社”等23个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愿报名参加社团活动,三年来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了一项社团活动,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学院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一二九合唱比赛”、“读书活动月”、“525心理活动月”、“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

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展现风采的平台和阵地,并在活动中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4.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学院充分利用重点传统节日,做好工作,中秋节师生一起赏月,端午节全院师生聚在一起包粽子,举行知识竞赛,让传统节日本身富有仪式感,唤醒全院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憧憬,提升全院师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素养,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校园,老师员工和学生都要求以良好素质去树立自身美好形象,从而加强了学院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激励全院师生向着更高层次的、更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使师生从内心到行为的习惯形成中,提高自我文明,创造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文化氛围、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等,最终形成学院的价值

追求和理想追求。

学院创办四年多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幽静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师生的文明礼仪及精神面貌都有了质的提升,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实现学院创办人的办学理念,实现学院的办学目标,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委办公室

2018年12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