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1. 引言集美学村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集美学村的建筑特色以及由来,从建筑风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建筑风格2.1 四合院式建筑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四合院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

四合院是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中央庭院的形式,通常有前后两进院落。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每个房屋都可以独立使用,同时又能够形成一个共享的庭院空间。

四合院式建筑在保持私密性的同时也注重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2.2 石雕装饰集美学村的建筑外墙和庭院内都装饰有精美的石雕作品。

这些石雕作品包括门楣、栏杆、花窗等,在整体建筑中起到了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石雕作品的图案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3 红砖灰瓦集美学村的建筑外墙大多采用红砖砌筑,屋顶则覆盖着灰色的瓦片。

红砖与灰瓦的组合使得整个建筑群看起来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红砖灰瓦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代表了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3. 历史背景3.1 集美学村的起源集美学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地区出现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张士诚起义”。

为了避难和保护自己,很多人选择躲进山区,在此定居并形成了一个小型聚落。

这个聚落就是后来发展成为集美学村的地方。

3.2 学村文化的形成在集美学村形成之初,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生活主要以农业为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并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名为“学村”的私塾。

这所私塾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教育为核心的社区。

3.3 文化内涵的传承集美学村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一直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集美学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了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

同时,在这里也举办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展览、戏曲表演等,使得集美学村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厦门老院子景区讲解

厦门老院子景区讲解

厦门老院子景区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陈诗语。

欢迎大家来到厦门老院子景区参观游览。

厦门老院子景区位于厦门老城区的东北角,东至中山路、西至文屏路、南临鼓浪屿,北靠鹭江道,占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

在厦门古城墙内,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它建于清末民初,由华侨黄开泰等人筹资兴建,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进入景区后,您将看到一座宏伟的牌楼。

牌楼由汉白玉石砌成,上面有一副对联:“商贾云集地,南北通衢时”。

这座牌楼是由当年南洋巨商黄仲训出资兴建的,寓意着老院子是厦门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地方。

牌楼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台阶,那就是登上老院子的阶梯。

这条阶梯旁有一棵大榕树,它的名字叫“百岁藤”。

据民间传说:黄开泰在上海经营盐业时,因生意兴隆而移家到厦门经商,他把家中的一棵“百岁藤”移植到了厦门,并取名“百岁藤”。

百岁藤十分茂盛,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这棵树在老院子内已生长了一百多年了。

—— 1 —1 —。

厦门海沧古民居景点介绍

厦门海沧古民居景点介绍

厦门海沧古民居景点介绍
海沧古民居是厦门海沧陈厝合、陈林、陈坑三个村的居民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而于明朝中叶(1552年)开始兴建的。

主要有:陈厝合的陈祖家、陈家、林氏;陈林的林氏、黄氏、萧氏、郑氏;陈坑的郑氏(又称郑厝),以及东里镇的卢姓和吴姓
人等。

这些古民居,大多为二进式四合院,其建筑风格具有闽南特色。

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中有一座“承志堂”,它是整座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该堂以正厅为核心,两侧各有两个厢房,中间为天井。

堂号“承志堂”系取《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意。

该堂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

古民居的建筑规模很大,但却不显得局促狭小。

这主要是由于闽南人讲究“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观念,古民居也是如此。

古民居在设计上大多都能充分利用山墙、楼檐等部分,使住宅外观显得比较开阔。

古民居中还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海防楼”。

—— 1 —1 —。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

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严志成学号:101205025 闽南与台湾有着深厚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文化、习俗一脉相承。

以砖木石结构、红墙赤瓦的传统古厝民居最为典型和常见。

被称为“红砖民居”。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遍布闽南的厦门、漳州、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台湾西半部及金门、澎湖。

涵盖了闽南语族的分布地区。

明、清时期。

随着大量闽南居民迁移、开发台湾。

闽南民居在建造风格和建筑材料上对台湾民居产生了举足轻重和深远的影响。

闽台两地不仅在血缘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通相近。

同风同俗。

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风格上传承有序。

自成体系。

形成了鲜明个性。

一、布局形式常见的闽台古厝民居形式有一条龙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多护龙式及前后多落。

进。

式等。

1. 普遍形态为“一条龙”式。

即一字形排开的三开间或五开间。

中间。

明间。

为稍大的厅堂。

两侧。

次间。

为卧房。

俗称“正身”。

两旁加盖较低的附房。

梢间。

则为杂物间。

2. 在“一条龙”左、右两侧垂直向前分别加盖一、二间较低矮的榉头。

护厝。

作为储存农用杂物的什物间或作为厨房、书房。

偏厅。

整体平面形成“凹”形。

中间空地用作天井。

即“深井”。

前部围建院墙、院门。

这就形成了闽台古厝最基本形式——三合院式。

俗称“一落大厝”。

也是闽台古民居中数量最多的类型。

闽台地区古厝民居建筑的“一进”称为“一落”。

如“三进”则称“三落”。

3. 四合院式是指在三合院的基础上将天井前的院墙、院门改建成大厝。

形成前、后二落古厝与左、右两侧榉头的合围形式。

二落以上规模古厝才称大厝。

4. “二落带护龙”形式为闽台较富有家庭常用。

它是在四合院的外围左、右两侧各围建一列纵向且稍矮的房屋。

护龙。

护龙也划分成前、后两部分。

各部分均由小厅、房组成。

附带一小天井 从而构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单元居室——小合院。

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的大合院和四周对称的四个小合院的“四菜一汤”形式。

护龙指建于合院外围的左、右两侧。

厦门红楼的回忆内容

厦门红楼的回忆内容

厦门红楼的回忆内容厦门红楼,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鸿山路,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

它是福建省现存最早的近代西洋建筑,也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厦门的几大主要洋楼之一。

厦门红楼见证了当时厦门的繁荣,也承载了厦门人民的回忆。

厦门红楼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正值厦门开埠的鼎盛时期。

楼房为三层,仿英国哥特式风格,红色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得名厦门红楼。

楼房面积庞大,两侧建有亭廊,中庭设有喷泉,整体设计非常精美,展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水平。

厦门红楼的历史见证了厦门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港口的过程。

在19世纪,厦门红楼曾是当地咸鱼业的总部,屋内经营咸鱼加工及贸易。

该楼还曾是农商银行的厦门分行,见证了当时的金融业发展。

此外,在20世纪初,厦门红楼成为了一所英国国教会学校,教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

厦门红楼不仅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代表了当时的厦门市井文化。

楼内装饰豪华,传承了闽南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红木家具、雕花屏风、漆器器皿等琳琅满目,彰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楼内还设有梨园,经常进行粤剧、京剧等传统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欣赏。

如今,厦门红楼已经成为了一座文化旅游景点。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厦门的历史变迁,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楼内开设了各种展览,介绍了厦门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此外,楼内还有餐厅和咖啡店,供游客休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厦门红楼不仅是厦门市民的骄傲,也是对外展示厦门文化的窗口。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该建筑也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着这段珍贵的历史。

总的来说,厦门红楼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

它见证了厦门的发展与变迁,承载了厦门人民的回忆。

通过参观厦门红楼,游客可以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厦门的繁荣和底蕴。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
• 泉州惠安是石雕的故乡,闽南民居也少不了石雕,形象栩栩如生,也为房子增加了 几分特色。
第7页/共34页
第8页/共34页
砖雕和石雕
第9页/共34页
3、飞檐
• 房屋的正脊中间低两头高,两端的翘尾处有美丽的燕尾。这是闽南人保持了祖先从 中原南迁时带来的中古时期的建筑风格。
美 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在话 • 这种屋面呈现轻盈的轮廓给人以腾跃、飞翔的感觉。
•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和八 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例。
第16页/共34页
林 路 厝
第17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阔的 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中国国家地理》
下!
第10页/共34页
(三)、典型的建筑
• 南安蔡氏古民居——群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1页/共34页
• 泉州杨阿苗故居——单体民居典型代表 第12页/共34页
二、闽南民居的演变
闽南华侨建筑
——说不尽的旧时遗事满画楼
--
《中国国家地理--福建特辑》
闽南,华侨聚集的地方,这里的华侨建筑,无论是鼓 浪屿的洋楼,还是侨乡的番仔楼,都不可避免带有强 烈的“中西混搭”的风格。
第18页/共34页
——黄家花园
第19页/共34页
骑楼
• 骑楼是源自南洋商住一体建筑,通常建二层或三层楼房,连成一体;底楼共同退缩而空出一条公共人行道, 正好遮阳避雨;临街正立面全成了店面,里间和楼上则做仓库和住所,使用率极高。

厦门古建筑的故事

厦门古建筑的故事

厦门古建筑的故事
厦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古代,厦门就是一个贸易港口,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来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厦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厦门的古建筑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寺庙、宫殿、城墙、会馆、公馆等等。

这些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厦门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厦门的寺庙建筑是最为著名的。

厦门的寺庙建筑以闽南建筑风格为主,采用了闽南传统的斗拱、砖雕、木雕等工艺。

寺庙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除了寺庙建筑,厦门的宫殿建筑也是极为壮观的。

厦门的宫殿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式设计,建筑雄伟、富丽堂皇。

宫殿建筑不仅代表了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厦门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厦门的城墙和会馆建筑也是极为重要的古建筑。

城墙建筑代表了厦门古代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馆建筑则代表了厦门民间社会组织的重要发展。

厦门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厦门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厦门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这些古建筑,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厦门古代文化的辉煌和壮丽。

传世之艺中国鼓浪屿建筑

传世之艺中国鼓浪屿建筑

传世之艺中国鼓浪屿建筑中国鼓浪屿建筑是传世之艺中国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沿海,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的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

这座小岛上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到访。

鼓浪屿的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更是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和技艺。

鼓浪屿的建筑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这里的建筑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欧式建筑为主,但却深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这种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将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鼓浪屿风格。

鼓浪屿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的设计和布局。

这里的建筑形成了一种规划有序、错落有致的格局。

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使整个岛屿成为一个大型的园林景观。

其次是建筑的细节处理,比如建筑的门窗、雕花、飞檐等都展示了传统建筑的巧夺天工。

再者是建筑的色彩运用,鼓浪屿的建筑以明亮的色彩为主,给人以活泼、热情的感觉。

最后是建筑的装饰和陈设,这里的建筑充满了生活气息,各种艺术品和摆设使建筑更加富有情调。

鼓浪屿的建筑还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鼓浪屿的建筑多为木结构或石木结构,这是厦门地区特有的建筑技艺。

建筑的布局和功能也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比如院落式布局、开放式空间等。

对于当地人来说,建筑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传世之艺的鼓浪屿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到访。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慕名而来,欣赏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鼓浪屿的建筑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通过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结起来,中国鼓浪屿的建筑是传世之艺,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和技艺。

这里的建筑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鼓浪屿风格。

建筑的设计、细节处理、色彩运用以及装饰和陈设都展示了建筑艺术的精妙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厦门第二中学 石清泉 教 学 设 计 意 图 1、知识体系方面 本课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8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课程,把地方资源《厦门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引入课堂,从鼓浪屿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典型的民居建筑,以及分别从鼓浪屿建筑的屋顶、门楼、窗户、回廊、柱子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教学环节设计方面 本课以“问题教学”为主要形式,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本班学生的了解,许多学生由于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都无暇顾及,所以对鼓浪屿民居的建筑艺术知之甚少。因此导入部分以著名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乐曲《鼓浪屿之波》为切入点,引出鼓浪屿的建筑艺术特色,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展示课前调查报告、课堂鉴赏、讨论、学生上台练习等形式,以及“假如我是鼓浪屿小导游”的角色置换,不断地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美术鉴赏课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就可以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欣赏鼓浪屿民居时,通过设问、回答与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课程的最后环节,从鼓浪屿民居屡遭破坏的现状给学生引出如何保护民居的研究性课题,这也是本课堂教学的升华与课外延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唤起学生乃至全社会对鼓浪屿古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珍惜。 2

教学课题: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单元课时:2课时 本课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课型:鉴赏课 课程分析:本课程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内容,本课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8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课程,把《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引入课堂,通过鉴赏、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对优秀的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与珍惜。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都无暇顾及,所以对鼓浪屿民居的建筑艺术知之甚少,所以想通过本课教学,唤醒同学们对鼓浪屿民居的关注与珍惜。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问题教学”为主要形式,以一个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鼓浪屿民居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能力目标:在欣赏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3、过程与方法: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师生共同欣赏——学生探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课后延展。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唤醒同学们对厦门古民居的关注与珍惜。 教学重点:了解鼓浪屿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初步掌握欣赏民居的方法,并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进一步体验鼓浪屿的风土民情。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以一个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引导: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3

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课堂组织形式:分小组进行。 课程资源开发: 1、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2、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内容组织教学。 3、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鼓浪屿民居介绍VCD。 教学情境设计

问 题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播放《鼓浪屿之波》乐曲,请同学说出乐曲的名称。 用著名的也是学生熟悉的乐曲引出鼓

浪屿。

每年有多少游客到鼓浪屿旅游? 根据厦门市旅游局的统计,每年有150-200万人到鼓浪屿旅游。 以游客量体现鼓浪屿的魅力。

同学们眼中的鼓浪屿是怎样?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的游客呢?我们每天都在鼓浪屿上生活,你们对鼓浪屿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摸清学生对鼓浪屿的了解程度。

游客眼中的鼓浪屿 1、 为什么选择到鼓浪屿旅游? 2、 到鼓浪屿最想看的是什么? 如果你们去当义务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鼓浪屿? 导入课题: 漫步鼓浪屿——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与老师共同欣赏鼓浪屿的优美建筑。

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鼓浪屿建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鼓浪屿有欧式别墅,始于1844年11月。英国第二任驻厦门领事阿礼国到任后,在鹿礁顶建起一座英式乡村别墅,这是鼓浪屿第一幢别墅。1903年成为“公共租界”,1920年开始,许多华侨到鼓浪屿置业建房。 了解鼓浪屿的建筑发展史。

鼓浪屿上的别墅大部分是外国人盖的不止是学生,大部分人都认为,鼓浪屿上最好的别墅应是外国人盖的,其实不然,鼓浪屿上最好的别墅是中国人盖的。如号称“中国第一别墅”黄家花园、八卦楼等均系中国人建造,而且远比外国人建的要好。

通过设问、回答与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

还是中国人盖的? 鼓浪屿上最好的别墅是外国人盖的还是中国人盖的? 小故事:林本源家族的第三房林鹤寿,他看到鼓浪屿上大多是领事馆、洋行、教会建的别墅洋房,心有不甘,立志要在鼓浪屿上盖一大别墅,超过洋人盖的所有别墅,而且要求站在自家大别墅的天台上,能看到厦门市区和整个鼓浪屿,借与抒发中国人的志气!于是,设计了鼓浪屿乃至厦门最宏伟的大别墅——厦门港的标志建筑“八卦楼”。

1、八卦楼 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建于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高25.7米。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民间就称它为"八卦楼",它既成为海轮进出港口的标志,也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八卦楼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本源家族的第三房林鹤寿,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自告奋勇免费为其设计。当时,西方设计崇尚复古,郁氏也借鉴了古罗马、古希腊、阿拉伯和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多种艺术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

个别深入介绍,便于学生较深入地了解鼓浪屿建筑的特点。

2、黄家花园中楼,中国第一别墅

黄家花园中楼——南安金淘人黄奕住,在印尼经营糖业发家后,于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在厦门和上海等地都有投资。1921年建成黄家花园南北楼后,黄奕住决心造一幢超过鼓浪屿所有别墅的高级别墅。他拆除"中德记"旧红砖楼,延请中外工程师精心设计,由上海裕泰营造公司承建了被称为"中楼"的这幢别墅,现编晃岩路25号。 中楼注重欧陆风格,用料讲究,室内楼梯、栏杆,一楼及前后大走廊和户外台阶均用意大利刨光白玉大理石建造,门窗、家具、楼楹、护墙、吊顶、地板均用进口楠木制作。中楼内精雕的博古架、青铜镂花壁炉、名匠细琢的廊柱,处处显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既具欧式别墅风采,又有贵族的华丽装饰,并兼有许多中国传统装饰技艺,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以欧式风格为主的高级别墅,中楼新颖华贵,稳重大方,加上花木配衬的花园庭院,十分秀美,当时号称"中国第一别墅"。据《黄奕住传》载;南北二楼造价为七八万银元,而中楼高达29万银元,可见其豪华气派!

个别深入介绍,便于学生较深入地了解鼓浪屿建筑的特点。 5

3、金瓜楼 金瓜楼——金瓜楼,现编泉州路99号,金瓜楼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华侨黄赐敏买下作为住宅。该楼因屋顶有两个貌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金瓜”橙黄泛金8条瓜棱十分明显,8个棱角春草飞卷,神韵古朴,是鼓浪屿一千多幢别墅中惟一的。 金瓜楼是一座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装修的别墅洋楼,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饰有花卉、禽鸟、植物浮雕,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洛可可的韵味。窗是欧式的,均装百叶。内部的厅堂布局又是中西结合的,既有中式的厢房和公用的厅堂,又有欧式壁炉和宽廊。其门楼也颇有特色,可与番婆楼、海天堂等别墅的门楼相媲美。这种用中国传统工艺装饰洋楼的手法,反映了广大华桥的乡土情结,这也是金瓜楼的独特风格。 个别深入介绍,便于学生较深入地了解鼓浪屿建筑的特点。

4、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是黄秀烺于20世纪20年代与同乡黄念忆在福建路盖起一组5幢欧式别墅。其中三幢是晋江旅菲华侨黄秀lang(火良)建的,两幢是黄念忆建的,以中楼最有个性。中楼原址为外国人的俱乐部,秀烺购得后在其上建起一幢仿古宫殿式大别墅。屋顶采用歇山顶,顶内中间装饰成藻井,井内置观音菩萨。前部二楼又装饰了一个藻井,上安重檐歇山顶,远远看去,像是一个重檐钻尖的亭子,十分优美。这5幢别墅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对称格局,以中楼为主,向两侧展开,中心建一广场,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楼群正门门楼上书"海天堂构"四字(现编福建路42号),以示这群别墅规模宏大。

个别深入介绍,便于学生较深入地了解鼓浪屿建筑的特点。

分类介绍: 1、鼓浪屿中西合璧式民居屋顶特点? 1、屋顶 鼓浪屿建筑的屋顶,独具风格,异彩纷呈,登临日光岩顶四顾,在参差错落的山坡上,在苍翠欲滴的绿林中,坡屋顶上橙红的嘉庚瓦分外显眼,色彩鲜丽而有层次,各具个性而又和谐,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最突出的要数八卦顶、金瓜顶以及林屋的北欧顶、观彩楼的花轿顶、天主堂的哥特顶、目光岩寺的歇山顶。 既分门类介绍,又可以进行综合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