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课件 实验6 传输层协议分析

【精品】PPT课件  实验6 传输层协议分析

【精品】PPT课件  实验6 传输层协议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3、比较不同指示剂对滴定结果的影响。 4、加强移液管的使用; 5、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预习内容 1、碱式滴定管的规格、洗涤、润洗等操作步骤; 2、NaOH溶液的储存注意事项; 3、吸量管的使用; 三、基本操作 1、吸量管的使用 要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常使用吸管。吸管有无分度吸管(又称移液管)和有分度吸管(又称吸量管)两种。如需吸取5mL、10mL、25mL等整数,用相应大小的无分度吸管,而不用有分度吸管。量取小体积且不是整数时,一般用有分度吸管,使用时,令液面从某一分度(通常为最高标线)降到另一分度,两分度间的体积刚好等于所需量取的体积,通常不把溶液放到底部。在同一实验中,尽可能使用同一吸管的同一段,而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不用末端收缩部分。 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最后再取少量被量液体荡洗3次,以保证被吸取的溶液浓度不变。蒸馏水和溶液荡洗的用量由吸管大小决定,无分度吸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为限,有分度吸管则以充满全部体积的1/5为限。 用吸管吸取溶液时,左手拿洗耳球(预先排除空气),右手拇指及中指拿住管颈标线以上的地方。吸管下端至少伸入液面1cm,不要伸入太多,以免管口外壁沾附溶液过多,也不要伸入太少,以免液面下降后吸空。用洗耳球慢慢吸取溶液,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吸管应随容器中液面下降而降低。当溶液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紧按管口,取出吸管,左手拿住盛溶液的容器,并倾斜约45°。右手垂直地拿住吸管,使其管尖靠住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微微抬起食指,当液面缓缓下降到与标线相切时,立即紧按食指,使流体不再流出。再把吸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仍使其管尖接触容

实验五、传输层协议分析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周宝 学号 20144330103 专业物联网 任课教师谭邦 日期 2016年5月21日 成绩 南华大学

实验五、传输层协议分析 5.1. 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作用。 5.2 实验内容 应用TCP应用程序传输文件,截取TCP报文,分析TCP报文首部信息,TCP连接的建立过程,TCP数据的编号和确认机制。 5.3 实验原理 TC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的简称,工作在网络层协议之上,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端到端的传输层协议。 1.TCP的报文格式 TCP报文段分为头部和数据两部分,如图1: 图1 TCP报文段的总体结构 TCP报文段首部又分为固定部分和选项部分,固定部分为20B,如图2所示,这些字段的组合实现了TCP的所有功能。 图2 TCP报文段的首部 TCP采用传输输连接的方式传送TCP报文,传输连接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2.TCP连接的建立 TCP连接建立采用“3次握手”方式。 首先,主机A的TCP向主机B的TCP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应置1,同时选择一个序号X,表明在后面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1,如图3所示:

主动打开被动打开连接请求 确认 确认 图3 TCP连接建立的3次握手过程 然后,主机B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若同意,则发回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应将SYN和ACK都置1,确认号应为X+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序号Y。 最后,主机A的TCP收到B的确认后,要向B发回确认,其ACK置1,确认号为Y+1,而自己的序号为X+1。TCP的标准规定,SYN置1的报文段都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同时,运行客户进程的主机A的TCP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当主机A向B发送第一个数据报文段时,其序号仍为X+1,因为前一个确认报文段并不消耗序号。 当运行服务器进程的主机B的TCP收到主机A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 另外,在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还利用TCP报文段首部的选项字段进行双方最大报文段长度MSS协商,确定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双方都将自己能够支持的MSS写入选项字段,比较之后,取较小的值赋给MSS,并应用于数据传送阶段。 3. TCP数据的传送 为了保证TCP传输的可靠性,TCP采用面向字节的方式,将报文段的数据部分进行编号,每个字节对应一个序号。并在连接建立时,双方商定初始序号。在报文段首部中,序号字段和数据部分长度可以确定发送方传送数据的每一个字节的序号,确认号字段则表示接收方希望下次收到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即表示这个序号之前的数据字节均已收到。这样既做到了可靠传输,又做到了全双工通信。 当然,数据传送阶段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情况,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重传机制等,本次实验不探究。 4.TCP连接的释放 在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出释放连接的请求。TCP连接的释放采用“4次握手”。如图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www.baidu.com

实验五 应用层协议分析一

实验五应用层协议分析1 实验目的: 掌握http协议过程;了解FTP协议过程;了解SMTP协议过程;了解POP3协议过程; 。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内容及方法: 观察http协议过程;观察一个FTP协议过程;观察SMTP协议过程;观察POP3协议过程 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Ethereal软件。 实验步骤: 1.观察http协议过程。 (1)在计算机上打开Ethereal软件,进行报文截获。 (2)从浏览器上访问www.gxnu.edu.cn页面,具体操作为打开网页,浏览网页,关掉网页。 (3)停止Ethereal的报文截获。 捕获的数据包如下

(4)通过在上网过程中截获报文,分析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 1、分析HTTP协议报文:从众多HTTP报文中选择两条报文,一条是HTTP 请求报文(即get 报文),另一条是HTTP应答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 表5-1. 表5-1HTTP报文 No. Source Destination Info. 457 192.168.231.55 202.193.160.38 GET /HTTP/1.1 479 202.193.160.38 192.168.231.55 HTTP/1.1 200 OK(text/html) 2、分析HTTP协议请求报文格式:分析1、中选择的HTTP请求报文(即 get 报文)中各字段的实际值并填写表5-2。 表5-2 HTTP 请求报文格式 字段名字段取值字段表达信息 方法字段GET 获取包含在请求中的 URI所标识的信息 URI / 版本字段HTTP/1.1 支持的http版本 首部字段Accept:*/*\r\n 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分析化学实验心得体会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质中含有哪些组分,各个组分的含量多少,以及这些组分是以怎样的状态构成物质的。而这些就需要科学工作者通过严谨的实验获得。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 做实验之前,应仔细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验中误差的来源,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时听从老师指导,遵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认真按规范化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积极独立思考,不谈笑和高声喧哗不擅自离开实验室。实验后认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做实验时,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进入实验室首先了解实验环境。弄清水、电源及防火设备。了解药品特别是易燃、易爆、毒和强腐蚀性药品的贮存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防火、防毒、防爆和防灼伤等。如遇意外事故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报告老师妥善处理。 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室和实验台的整洁,各种仪器、药品摆放要井然有序,不能随意丢弃废液、废物。并且注意节约水、电、药品。每次实验完,应将仪器洗净,清理自己的实验台。 本学期共做了十个实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滴定,工业醋酸含量的测定,氯化氢标准溶液的标定,工业纯碱的分析,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石灰石中钙含

量的测定,水样中氯化物的测定,水样中化学含氧量的测定。通过做实验,更进一步对课本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学习到许多非常宝贵的实验操作经验及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例如:工业纯碱的分析实验中,我们就应该通过数据分析来选取最恰当的指示剂来减少误差,以及用二次滴定通过氯化氢的使用量来判断工业纯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溶液中,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过低的话开始反应就会很慢。石灰石钙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重点在于草酸钙沉淀的生成陈化以及沉淀的处理,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滤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干扰离子的洗涤。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试验中,实验步骤繁杂,应该认真按照实验讲义进行,溶液认真添加,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前功尽弃。并且在每一次实验之后,都认真分析误差原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一步减少误差。若是需要计算类的,则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学习课本上的理论之后,再通过不同的实验,更进一步了解了化学之于应用的方法。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并且思考怎样才能使实验更加完善,更进一步得到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验经验,相信会对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失败的实验,更加从中得到教训,应该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学习态度。

计算机网络实验 应用层协议详情与配置实验报告材料格式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开课实验室:2315 2010年12 月25日年级、专业、班计科083学号200810405325 姓名杨绍宏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应用层协议与配置指导教师缪祥华老师 教师评语该同学是否了解实验原理: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该同学的实验能力: A.强□ B.中等□ C.差□ 该同学的实验是否达到要求: A.达到□ B.基本达到□ C.未达到□ 实验报告是否规范: A.规范□ B.基本规范□ C.不规范□ 实验过程是否详细记录: A.详细□ B.一般□ C.没有□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学会在windows系统上搭建域名服务器;理解正向反向域名解析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 学会安装DNS服务器,学会配置DNS服务器属性,掌握nslookup命令的使用;要求详细记录配置步骤,并对所有的域名使用nslookup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 参考环境为:PC 2台,可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DNS组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DNS服务器版本; 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 1.安装DNS服务器; 2.添加DNS区域; 区域名为xxx.edu 。xxx为学生的姓名拼音。 3.配置DNS属性;yy为学生学号的后两位 (1).客户可以通过 dns. xxx.edu 域名访问 192.168.yy.53,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2).客户可以通过 www.xxx.edu 域名访问 192.168.yy.80,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3).客户可以通过 mail.xxx.edu 域名访问 192.168.yy.25,支持反向域名解析 (4).客户可以通过 mail2. xxx.edu 域名访问 192.168.yy.26 (5).客户可以通过 smtp. xxx.edu 域名访问 192.168.yy.25,是mail.xxx.edu的别名

(参考)应用层网络协议分析

HTTP网页访问的协议分析 在协议模型中,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只有当马上就要访问网络时,才会实际上用到这一层。例如,我们可以从系统中卸载掉任何联网组件,如TCP/IP、网卡(NIC)等,仍可以使用IE来浏览本地的HTML文档。可如果我们试图浏览必须使用HTTP 的文档,或者用FTP下载一个文件,事情就没那么容易了。此时,IE将尝试访问应用层来响应这一类请求。因此,应用层也可被看作是实际应用程序和下一层(OSI模型中为表示层,TCP/IP模型中为传输层)之间的接口,它通过某种方式把应用程序的有关信息送到协议栈的下面各层。 应用层协议则是实现用户和系统之间接口的工具,用户可通过这些协议方便地访问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HTTP则是其中一种。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在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HTTP包含命令和传输信息,不仅可用于Web访问,也可以用于其他因特网/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HTTP是基于请求/响应方式的。它的运作方式很简单:一个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报文。其中,“客户”与“服务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连接期间,即在某个连接中的客户在另一个连接中可能作为服务器。因此,当网络中的任一台拥有可被访问的页面的计算机被其它计算机访问时,它便是服务器,而当它访问其它浏览非本地的HTTP文档时,它便是客户端。因此,我们可以在局域网中搭建简单的环境来观察分析访问HTTP的工作流程。 最简单的情况可能是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通过一个单独的连接来完成,如图1-1: 图1-1 根据图连接好以及配好相应IP后,测试网络互通。而后,在server上建立HTTP服务器。首先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中查看Internet信息服务(IIS)是否装上,若没有则安装,若安装好,则可以进入管理工具\Internet服务管理器,在默认WEB站点下建立自己的站点及目录。而后,在client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http://31.0.0.1便可浏览位于server端默认站点目录下网页。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Ethereal所抓的数据包如下: 1、数据链路层: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题目编组同组者日期室温湿度气压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 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 10-2,ka2=6、4 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 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 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

实验八协议分析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实验八协议分析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对网络上传输数据包的捕获方法。 (2)解析Ethernet网数据帧头部的全部信息。 (3)解析IP、ICMP数据包 (4) 解析传输层和应用层相关协议的头部信息 (5)设置过滤规则,能过滤相应协议的数据包。 (6)要求有良好的编程规范与注释信息,要求有详细的说明文档,包括程序的设计思想、活动图、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实验环境: (1)VC6.0 (2)局域网能连接Internet。 3.程序设计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当应用程序通过IP网络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TCP/IP协议栈中,然后从上至下逐一通过每一层,直到最后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作封装。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帧。在传输的另一端,当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时,数据就开始从协议栈由底向上逐层解析,去掉各层协议所加上的报文头部。每层协议均要检查报文头部中的协议标识字段,以确定要接收数据的上层协议,最终从报文中解析出应用层数据后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本次要编写的协议分析器,就是从网络中捕获数据包并对其进行解析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每层协议所规定的报文格式,然后由底向上逐层对数据包进行解码,最后将分析的结果显示出来。 4.描述程序设计过程,并画出程序活动图。 协议分析器总体结构: 协议分析器的整体结构按功能应分为三个部分,自底向上分别是数据捕获模块、协议解析模块和用户显示模块。

数据包捕获流程: 捕获数据包的算法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获取并列出当前网络设备列表。 (2)由用户选择并打开指定网卡。 (3)根据过滤规则设置过滤器。 捕获数据包并进行解析处理: 协议解析模块: 对捕获的数据包按照数据链路层(MAC)、网络层(IP、ARP/RARP)、传输层(TCP、UDP、ICMP)和应用层(HTTP等)的层次结构自底向上进行解析,最后将解析结果显示输出。

实验二 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

实验二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 一、实验目的 分析HTTP协议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Ethereal、IE等软件。 三、实验步骤 1、HTTP GET/response交互 首先通过下载一个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该文件非常短,并且不嵌入任何对象)。 (1)启动Web browser。 (2)启动Ethereal分组嗅探器。在窗口的显示过滤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3)一分钟以后,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4)在打开的Web browser窗口中输入一下地址(浏览器中将显示一个只有一行文字的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1.html (5)停止分组俘获。 窗口如图1所示。根据俘获窗口内容,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1-6题。 图1分组俘获窗口 2、HTTP 条件GET/response交互 (1)启动浏览器,清空浏览器的缓存(在浏览器中,选择“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 选项”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文件”)。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2.html,你的浏览 器中将显示一个具有五行的非常简单的HTML文件。 (4)在你的浏览器中重新输入相同的URL或单击浏览器中的“刷新”按钮。 (5)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7-10题。 3、获取长文件 (1)启动浏览器,将浏览器的缓存清空。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3.html,浏览器将 显示一个相当大的美国权力法案。 (4)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11-13题。 4、嵌有对象的HTML文档 (1)启动浏览器,将浏览器的缓存清空。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HTTP-ethereal-file4.html,浏览器将 显示一个具有两个图片的短HTTP文件 (4)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15-16题。 5、HTTP认证 (1)启动浏览器,将浏览器的缓存清空。 (2)启动Ethereal分组俘获器。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以下URL: http://gaia.cs.umass.edu/ethereal-labs/protected_pages/HTTP-ethereal-fil e5.html,浏览器将显示一个HTTP文件,输入所需要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 eth-students,密码:networks)。 (4)停止Ethereal分组俘获,在显示过滤筛选说明处输入“http”,分组列表子窗口中将只显示所俘获到的HTTP报文。 根据操作回答“四、实验报告内容”中的17-18题。 四、实验报告内容 在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的HTTP版本号是多少?147.10250 192.168.01 239.255.255.250 ssdp NOTIFY HTTP/1.1 (2)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它能接收何种语言版本的对象?英文 (3)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多少?服务器gaia.cs.umass.edu的IP地址是多少? 192.168.0.136,当在web broswer中输入gaia.cs.umass.edu时,在抓取得到: 15.556518 192.168.01 239.255.255.250 ssdp NOTIFY HTTP/1.1

应用层网络协议分析

网页访问的协议分析 在协议模型中,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只有当马上就要访问网络时,才会实际上用到这一层。例如,我们可以从系统中卸载掉任何联网组件,如、网卡()等,仍可以使用来浏览本地的文档。可如果我们试图浏览必须使用的文档,或者用下载一个文件,事情就没那么容易了。此时,将尝试访问应用层来响应这一类请求。因此,应用层也可被看作是实际应用程序和下一层(模型中为表示层,模型中为传输层)之间的接口,它通过某种方式把应用程序的有关信息送到协议栈的下面各层。 应用层协议则是实现用户和系统之间接口的工具,用户可通过这些协议方便地访问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则是其中一种。 (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在上的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包含命令和传输信息,不仅可用于访问,也可以用于其他因特网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各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是基于请求响应方式的。它的运作方式很简单:一个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报文。其中,“客户”与“服务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连接期间,即在某个连接中的客户在另一个连接中可能作为服务器。因此,当网络中的任一台拥有可被访问的页面的计算机被其它计算机访问时,它便是服务器,而当它访问其它浏览非本地的文档时,它便是客户端。因此,我们可以在局域网中搭建简单的环境来观察分析访问的工作流程。 最简单的情况可能是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通过一个单独的连接来完成,如图: 图 根据图连接好以及配好相应后,测试网络互通。而后,在上建立服务器。首先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组件中查看信息服务()是否装上,若没有则安装,若安装好,则可以进入管理工具\服务管理器,在默认站点下建立自己的站点及目录。而后,在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便可浏览位于端默认站点目录下网页。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所抓的数据包如下: 、数据链路层: ( , )表示第个帧,传输个字节,捕获个字节,包中的 :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要点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的目的: 1.验证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巩固、加深、拓展理论知识的学习; 2.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程序: 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报告-实验结束考试 三、实验预备知识: (一)误差及误差的表示方法 1.误差—实验测定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 (注—真实结果: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等) 2.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测定结果-真实结果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结果×100% 误差反映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3.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某些固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可测性等特点。 如:砝码腐蚀、试剂(包括蒸馏水)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沉淀反应不完全、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等。 (2)偶然误差—某些不确定的原因(如气压的微小波动、温度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小波动等)所造成的误差。具有双向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等特点,但符合统计规律(多次测定结果中:正负误差出现机会/几率相等,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可以代表真实结果) 如:天平零点稍有变化;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计不准等。 (二)偏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 1.偏差—多次实验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值 2.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算术平均值 (2)平均偏差=单次测量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算术平均值)×100% 偏差反应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但是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分析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三)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只含有一位可疑数字的物理量。 (注—物理量:不仅给出数值,而且反应量度的方法/仪器的准确度) 2.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加减法—计算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小数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26.71 (2)乘除法—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0.328 (3)数字修约—数据处理过程中舍去不必要的有效数字的过程 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被修约数字≤4 舍去 0.52664=0.5266 ≥6 进位 0.36266=0.3627 =50 舍去/进位 =5* 进位 18.0852=18.09 末位为偶数10.2350=10.24;10.2650=10.26 (注意:不能连续修约,如:1.54546=1.5;1.54546≠1.6) (4)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设自变量x1,x2,x3,…x n(如浓度) 应变量y1,y2,y3,…y n(如仪器的信号值:电位、吸光度、峰高、峰面积等)

实验三传输层TCP协议的讲解

沈阳工程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信息学院网络实验室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传输层TCP协议的分析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2015 年11月24日实验台编号:指导教师:批阅教师(签字):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传输层TCP协议分析方法,了解传输层TCP协议内容 二.实验内容 ●捕获传输层TCP协议数据 ●并分析传输协议原理 三.实验前的准备 ●了解传输层TCP协议的数据单元格式 ●了解传输层TCP协议规程 ●熟悉至少一种网络抓包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要求及实验软硬件环境 【基本要求】 ●按实验内容进行知识准备 ●按照预订实验步骤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记录,并得出结论 ●完成此项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组织方式】 ●个人实验 【实验条件】 ●微机与网络环境。 五.实验步骤 1.建立网络模型: 2.连接以后进行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释放连接,并且截下各个部分所捕获的数据 3.利用PC0向SERVERO获取数据,捕捉在由PCO传向SERVERO的TCP协议报文以及反向的TCP协议报文。 4.分析捕捉的TCP协议报文的格式。

六.实验结果记录 1.由PCO向SERVERO的TCP协议报文。 图2 PCO向SERVERO的TCP协议报文。 2. 由SERVERO向PCO的TCP协议报文。

图3 SERVERO向PCO的TCP协议报文

七.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在试验结果的TCP协议报文的知道了TCP协议报文的格式,TCP 协议报文由TCP首部和数据部分组成。并且TCP首部报文的前二十字节是固定的,如图4所示。 图4 TCP前20字节的固定报文 1.分析上图的TCP协议的报文得到如下结论: 源端口号( 16位):它(连同源主机 IP地址)标识源主机的一个应用进程。图片中的来源端口地址为 80。 目的端口号( 16位):它(连同目的主机 IP地址)标识目的主机的一个应用进程。这两个值加上 IP报头中的源主机 IP地址和目的主机 IP地址唯一确定一个 TCP连接。图片中的目的端口为1025。 顺序号( 32位):用来标识从 TCP源端向 TCP目的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顺序号。如果将字节流看作在两个应用程序间的单向流动,则 TCP用顺序号对每个字节进行计数。序号是 32bit的无符号数,序号到达 2 32- 1后又从 0开始。当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时, SYN标志变 1,顺序号字段包含由这个主机选择的该连接的初始顺序号 ISN( Initial Sequence Number)。图片中的序号为0。 确认号( 32位):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顺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顺序号加 1。只有 ACK标志为 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TCP为应用层提供全双工服务,这意味数据能在两个方向上独立地进行传输。因此,连接的每一端必须保持每个方向上的传输数据顺序号。上图的确认号为1。 TCP报头长度( 4位):给出报头中 32bit字的数目,它实际上指明数据

实验一应用协议与数据包分析实验使用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1201 吴淑珍 2015年4月1日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和程序流程图、实验步骤、记录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实验一应用协议与数据包分析实验(使用Wireshark)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熟练掌握Wireshark的操作和使用,学习对HTTP协议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 学习HTTP 协议,了解HTTP 的工作原理和HTTP 报文格式。运行Wireshark,截获在浏览器访问web 界面的报文,并根据截获的报文分析其格式与内容,进一步学习HTTP 协议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 步骤1:在PC 机上运行Wireshark,开始截获报文; 步骤2:从浏览器上访问Web 界面,如.。打开网页,待浏览器的状态栏出现“完毕”信息后关闭网页。 步骤3:停止截获报文,将截获的报文命名为http-学号保存。 步骤4:分析截获的报文。 四、实验结果 分析截获的报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综合分析截获的报文,查看有几种HTTP 报文? 答:两种,一种是请求报文,请求行方法为GET(有一个截去顶端的GET);另一种是响应报文。 2)在截获的HTTP 报文中,任选一个HTTP 请求报文和对应的HTTP 应答报文,仔细 分析它们的格式,填写表和表。

*GET方法首部行后面没有实体主体。 *实体主体部分为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的对象。 ***查找的资料 Content-Length用于描述HTTP消息实体的传输长度。在HTTP协议中,消息实体长度和消息实体的传输长度是有区别,比如说gzip压缩下,消息实体长度是压缩前的长度,消息实体的传输长度是gzip压缩后的长度。 在具体的HTTP交互中,客户端是如何获取消息长度的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规则: 响应为1xx,204,304相应或者head请求,则直接忽视掉消息实体内容。 如果有Transfer-Encoding,则优先采用Transfer-Encoding里面的方法来找到对应的长度。比如说Chunked模式。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药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操作 一、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一)样品的溶解 1.准备好洁净的烧杯,配好合适的玻璃棒和表面皿,玻棒的长度应比烧杯高5~7cm,不要太长。表面皿的直径应略大于烧杯口直径。 2.称取样品于烧杯后,用表面皿盖好烧杯。 3.溶解样品时注意: 溶解样品时,取下表面皿,将溶解剂沿玻棒下端加入,或沿烧杯壁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样品完全溶解,然后盖上表面皿,此时玻棒不准离开烧杯放到别处(玻棒已沾有样品溶液)。若样品需加热溶解时,要盖表面皿使其微热或微沸溶解,不要暴沸。 (二)沉淀 1.沉淀的条件样品溶液的浓度,PH值,沉淀剂的浓度和用量,沉淀剂加入的速度,各种试剂加入的次序,沉淀时溶液的温度等条件要按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控制。 2.加沉淀剂将样品于烧杯中溶解并稀释成一定浓度,加沉淀剂应沿烧杯内壁或沿玻璃棒加入,小心操作忽使溶液溅出损失。若需缓缓加入沉淀剂时,可用滴管逐滴加入并搅拌。搅拌时勿使玻棒碰击烧杯壁或触击烧杯底及防碰破烧杯。若需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最好在水浴上加热,用煤气灯加热时要控制温度,防止溶液暴沸,以免溶液溅失。 3.陈化沉淀完毕,进行陈化时,将烧杯用表玻璃盖好,防止灰尘落入,放置过夜或在石棉网上加热近沸30分钟至1小时。 4.检查沉淀是否完全沉淀完毕或陈化完毕后,沿烧杯内壁加入少量沉淀剂,若上层清液出现混浊或沉淀,说明沉淀不完全,可补加适量沉淀剂使沉淀完全。 (三)过滤 1.滤纸或漏斗的选择要用定量滤纸或称无灰滤纸(灰分在0.1毫克以下或重量已知)过滤。滤纸的大小和致密程度由沉淀量和沉淀的性质决定。定量滤纸有快速,中速,慢速,直径有7cm,9cm和11cm三种。微晶形沉淀多用7cm致密滤纸过滤,蓬松的胶状沉淀要用较大的、疏松的滤纸过滤。 根据滤纸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漏斗,放入的滤纸应比漏斗沿低约1cm,不可高出漏斗。需要进行灼烧的无机化合物沉淀,需用长颈玻璃漏斗(图1-1)过滤,对不需灼烧的有机化合物沉淀,需用微孔玻璃漏斗或微孔玻璃坩埚减压过滤(图1-2),(图1-3),(图1-4)。 2.滤纸的折迭(图1-5、图1-6)先将滤纸沿直径方向对折成半圆,再根据漏斗角度的大小折迭;若漏斗顶角恰为60度,滤纸折成90度,展开即成圆锥状其顶角亦成60度,放入漏斗中,滤纸恰好贴紧漏斗内壁,无空隙也不会使滤纸出现皱折。若漏斗角不是60度,则第二次折迭时应折成适合于漏斗顶角度数放入漏斗中。为使滤纸三层部分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外层的上角撕下,并留做擦拭沉淀用。

实验三 利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_ x10226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年级:信科102 姓名:吴文姝学号: 10111226 实验日期: 2012年9月25日 实验名称:利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 一、实验目的 理解IP协议报文类型和格式,掌握IP V4 地址的编址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主机; 2、抓包工具wireshark; 三、实验内容 Ping 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之后才可以使用,其命令格式如下: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这里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参数解释如下: -t :用户所在主机不断向目标主机发送回送请求报文,直到用户中断; -n count:指定要Ping 多少次,具体次数由后面的count 来指定,缺省值为4; -l size: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 字节,最大值是65,527; -w timeout: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target_name:指定要ping 的远程计算机。 1、IP协议分析实验 使用Ping 命令发送数据报,用Wireshark 截获数据报,分析IP 数据报的格式,理解IP V4 地址的编址方法,加深对IP 协议的理解。 2、IP 数据报分片实验 IP 报文要交给数据链路层封装后才能发送,理想情况下,每个IP 报文正好能放在同一个物理帧中发送。但在实际应用中,每种网络技术所支持的最大帧长各不相同。例如:以太网的帧中最多可容纳1500 字节的数据;FDDI帧最多可容纳4470 字节的数据。这个上限被称为物理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MaxiumTransfer Unit)。 TCP/IP 协议在发送IP 数据报文时,一般选择一个合适的初始长度。当这个报文要从一个MTU 大的子网发送到一个MTU 小的网络时,IP 协议就把这个报文的数据部分分割成能被目的子网所容纳的较小数据分片,组成较小的报文发送。每个较小的报文被称为一个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3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表示层 表示层有三个主要功能: 对应用层数据进行编码与转换,从而确保目的设备可以通过适当的应用程序理解源设备上的数据; 采用可被目的设备解压缩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压缩; 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并在目的设备上对数据解密。 会话层 会话层,顾名思义,它就是用于在源应用程序和目的应用程序之间创建并维持对话。会话层用于处理信息交换,发起对话并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并在对话中断或长时间处于空闲状态时重启会话。 常见TCP/IP 协议包括: 域名服务协议(DNS),用于将Internet 域名解析为IP 地址;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于传输构成万维网网页的文件; 简单传输协议(SMTP),用于传输及其附件信息; Telnet 协议(一种终端模拟协议),提供对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远程访问; 文件传输协议(FTP),用于系统间的文件交互传输。 P2P 在点对点网络中,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互连,它们共享资源(如打印机和文件)时可以不借助专用服务器。每台接入的终端设备(称为“点”)既可以作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客户机。拥有两台互连电脑、一台共享打印机的家庭简易网络就是一种典型的点对点网络。 端口号 传输层使用某种编址方案,称为端口号。端口号识别应用程序及应用层服务(即源数据和目的数据)。服务器程序通常使用客户机已知的预定义端口号。当我们研究不同的TCP/IP 应用层协议和服务时,我们将参考与这些服务相关联的TCP 和UDP 端口号。这些服务包括: 域名系统(DNS)—TCP/UDP 端口5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TCP 端口80 简单传输协议(SMTP)—TCP 端口25 邮局协议(POP)—TCP 端口110 Telnet —TCP 端口2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UDP 端口67 和端口68 文件传输协议(FTP)—TCP 端口20 和端口21 DNS 在数据网络中,设备以数字IP 地址标记,从而可以参与收发消息。但是人们很难记住这些数字地址。于是,人们创建了可以将数字地址转换为简单易记名称的域名系统。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有关分析化学的实验基础操作 1.称量 2.搅拌溶解 3.定容 4.容量瓶相对校正:用25 mL移液管移蒸馏水至250 mL容量瓶,移取10次,看液面是否和容量瓶的刻度一致。 5.滴定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一、目的 1.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准确地确定终点的方法。 2.练习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 3.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变化。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原理 浓盐酸易挥发,固体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该溶液的浓度。 酸碱指示剂都具有一定的变色范围。0.1 mol·L-1NaOH和HCl 溶液的滴定(强碱与强酸的滴定),其突跃范围为pH 4~10,应当选用在此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例如甲基橙或酚酞等。NaOH溶液和HOAc溶液的滴定,是强碱和弱酸的滴定,其突跃范围处于碱性区域,应选用在此区域内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

三、试剂 1. 浓盐酸 2. 固体NaOH 3. 0.1 mol·L-1醋酸 4. 0.1%(质量分数)的甲基橙指示剂 5. 酚酞指示剂(用6+4乙醇—水溶液配制) 6.甲基红指示剂(用6+4乙醇一水溶液配制) 四.步骤 1. 0.1mol·L-1HCl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 通过计算求出配制250mL浓度为0.1mol·L-1的HCl溶液所需浓盐酸(相对密度1.19,约12mol·L-1)的体积。然后,用小量筒量取此量的浓盐酸,加入水中(分析实验中所用的水,一般均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故除特别指明者外,所说的“水”,意即蒸馏水或去离于水),并稀释成250mL,贮于玻塞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同样,通过计算求出配制250mL浓度为0.1mol·L-1的NaOH溶液所需的固体NaOH的量,在台秤上迅速称出(NaOH应置于什么器皿中称?为什么?)置于烧杯中,立即用250mL(用量筒量取蒸馏水即可)水溶解,配制成溶液,贮于具橡皮塞的细口瓶中,充分摇匀。 固体氢氧化钠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所以称量必须迅速。市售固体氢氧化钠常因吸收CO2而混有少量Na2CO3,以致在分析结果中引入误差,因此在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配制NaOH溶液时必须设法除去CO32-离子,常用方法有二: (1)在台秤上称取一定量固体NaOH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再用水稀释到一定体积(配成所要求浓度的标准溶液),加人1~2mL 200g·L-1BaCl2溶液,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静置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