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教学大纲.doc

《普通逻辑学》教学大纲.doc
《普通逻辑学》教学大纲.doc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7602

课程名称:普通逻辑

英文名称:Formal Logic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课程简介

普通逻辑学是一种基础性、工具性科学。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具体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即逻辑形式;定义、划分、概括、限制、比较、分析、综合、观察、实验、探求因果联系等逻辑方法;定义、划分、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规则;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逻辑规律。

The Logic is a foundational and instrumental science. The object of Logic is the form structure of thoughts. It contains logic structures of thoughts, such as the concept, judgement, consequence and so on. That is logic form.

It contains logic methods, such as definition,partition, generalization, limit, compare, analysis, integration, observation, experiment, searching for karma and so on. It contains logic rules, such as definition,partition, judgement, consequence,argumentation and so on. And it also contains logic laws, such as law of identity, law of noncontradiction, law of no neutralism, law of abundance reasons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普通逻辑学》是以思维的形式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基本性质是基础性、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普通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学习逻辑学,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有助于大学生准确地表达思想,严密地论证思想;有助于大学生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普通逻辑学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一)目的和要求

1.发挥第一章理论入门的作用,了解什么是形式逻辑学等,为学习形式逻辑学奠定一般的理论基础。

2.发挥第一章对学习形式逻辑学的指导作用,明确学习形式逻辑学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提高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3.发挥第一章学习形式逻辑学的思想动员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志趣、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性质

1.主要内容

“逻辑”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学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逻辑;普通逻辑;辩证逻辑;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式。

3.问题与应用

掌握普通逻辑学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能够熟练使用普通逻辑学概念。

第二节普通逻辑学的对象

1.主要内容

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含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逻辑学的具体研究

内容。

3.问题与应用

结合具体的语境,弄清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含义。

第三节学习普通逻辑学的意义

1.主要内容

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

作用。因此,学习逻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大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从而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思维

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普通逻辑学在认识方面的作用;普通逻辑学在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方面的

作用。

3.问题与应用

坚定对学习普通逻辑学意义和价值的信念,端正学习普通逻辑学的态度。(三)课后练习

举例说明什么是思维的形式结构;举例说明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

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第二章概念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概念的种类和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定义的方法、划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的性质

1.主要内容:概念的含义、概念的特征、如何明确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内涵与外延,一义多词,一词多义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含义及特征,能够正确地明确概念。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1.主要内容

概念的种类包括: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几何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的内涵,使用这些概念的逻辑要求,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种类,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

第三节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包括概念之间外延上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全同关系、概念的种属关系、概念的交叉关系、概念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3.问题与应用

明确概念的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的具体要求,明确违背这些要求导致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和划分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概念的限制、概括和划分的逻辑依据,概念的限制、概括和划分的内涵及其逻辑要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概念的限制的含义;概念的概括的含义,划分的含义,划分的方法,划分的规则。

3.问题与应用

概念的限制、概括和划分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

第五节定义

1.主要内容

定义的内涵,定义的方法,定义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属+种差定义法,性质定义与关系定义,语词定义;定义的规则。3.问题与应用

了解法律定义的意义和特点。

(三)课后练习

1.从内涵上可以把概念分为哪几种?

2.概念在外延上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3.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4.明确概念的内涵有那几种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组织学生看一次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定义的意义和特点。

第三章判断与演绎推理(一)

(一)目的与要求

1.明确什么是判断及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2.掌握同素材性质判断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及其复合推理。(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1)判断的概述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判断的含义,判断的特征,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判断,判断的逻辑特征,判断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

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了解哪些语句表达判断、哪些语句不表达判断。

第一节(2)性质判断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的种类,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

的周延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性质判断,性质判断的种类,性质判断的真假,性质判断词项的周

延。

3.问题与应用

同素材性质判断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

第一节(3)推理直接推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推理是获得知识、扩大知识的重要途径。

2.使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构成、基本规律。

3.使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推理的概述

1.主要内容

推理的含义,推理的构成,推理的形式,推理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接推理,复杂推理。

3.问题及应用

理解和掌握推理是获得知识、扩大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4)直接推理

1.主要内容

逻辑方阵推理,判断变形推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反对关系推理,矛盾关系推理,差等关系推理,下反对关系推理;换质法推理,换位法推理。

3.问题及应用

把握换质位法推理和换位质法推理的意义。

(三)课后练习

1.换质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2.换位法推理的规则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一节(5)关系判断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关系判断的含义、关系判断的种类、关系判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关系判断的含义,关系判断的构成,关系判断的形式。

3.问题与应用

掌握关系判断在各专业,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注意区分各种合同,如“合伙合同”、“贸易合同”、“寄存合同”、“赠与合同”等的关系。

第二节(1)联言判断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联言判断的含义、联言判断的构成、联言判断的形式、联言判断的真假、联言判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联主判断、合谓判断、联主合谓判断。

3.问题与应用

注意联言判断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2)选言判断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选言判断的含义、选言判断的构成、选言判断的形式、选

言判断的真假、选言判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3.问题与应用

注意选言判断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3)假言判断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假言判断的含义、假言判断的构成、假言判断的形式、假

言判断的真假、假言判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3.问题与应用

注意假言判断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七节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1.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负判断的含义、负判断的构成、负判断的形式、负判断的

真假、负判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3.问题与应用

注意负判断在各专业课,特别是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三)课后练习

1.如何断定联言判断的真假?

2.如何断定选言判断的真假?

3.如何断定假言判断的真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四章判断与演绎推理(1)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演二难推理。

2.掌握负判断的含义、真值表推理。

3.掌握三段论推理的形式与规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二难推理

1.主要内容

二难推理的含义,二难推理的构成,二难推理的形式,二难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

式,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3.问题与应用

正确理解二难推理在各专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三段论推理

1.主要内容

三段论推理的含义,三段论推理的构成,三段论推理的公理,三段论推理

的规则,三段论推理的格,三段论推理的式,三段论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三段论的第一格,三段论的第二格,三段论的第三格,三段论的第四格。

3.问题与应用

正确理解三段论推理在各专业中的应用,理解三段论推理在法学专业,特

别是诉讼过程中的应用,如定罪三段论、量刑三段论、辩护三段论、判决

三段论。

第二节负判断等值推理真值表推理综合推理

1.主要内容

负判断的含义,负判断推理的形式及规则构成,真值表推理的形式及规则,

综合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负判断推理的公式,复合推理的公式,运用综合推理。

3.问题与应用

正确理解推理在各专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法学专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1)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

1.主要内容

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的含义,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的构成,联言、选

言和假言推理的形式,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

3.问题与应用

正确理解联言、选言和假言推理在各专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法学专业中

的应用,理解刑事案件侦破中的“排否”路径。

(三)课后练习:

下述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违反了哪条推理规则。

1.这个人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在读研究生;既然他是在读研究生,所以,

他不是工人。

2.李某这次没有通过逻辑考试,因为他出差缺了课,而只有不出差缺课,

才能通过逻辑考试。

3.如果我们受到批评,那就表明我们有缺点,如果我们受到表扬,那就表

明我们有优点;我们或者没有受到批评,或者没有受到表扬;总之,我们

或者没有缺点,或者没有优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结合刑事案件侦破中的“排否”路径);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五章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归纳与类比推理的方向。

2.掌握归纳与类比推理的含义、形式。

3.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归纳推理的形式

1.主要内容

从推理方向说,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

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

3.问题与应用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类比推理

1.主要内容

类比推理的含义,类比推理的形式,类比推理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正类比推理,负类比推理,合类比推理。

3.问题与应用

类比推理在科学认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第三节假说

1.主要内容

假说的含义,假说的特点,假说的作用,假说的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假说的形成,假说的检验。

3.问题与应用

假说的形成和检验是怎样运用逻辑推理的?

(三)课后练习

指出以下的推理论证中伽利略使用了什么推理方法为哥白尼的“地动说”进行辩护?

哥白尼认为,地球绕太阳转动,并且绕地轴自转。托勒密派天文学家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地球每天绕地轴自转一周,那么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在很短暂的时间内都将运动很大一段距离。这时,如果有块石头从地球表面的一座塔顶上落下来,那么在下落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塔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因此,下落的石头应该落在距塔基相当远的地面上。但是,人们看到的情况并非如此,石头总是落在塔基边缘。

这就是所谓“塔的证据”。伽利略指出,从运动着的地球表面的一座塔顶上

落下来的石头,掉在塔基附近而不是掉在离塔基远处的事实,不能说明地球不是运动的。这正如一条匀速航行的船,从桅杆顶上落下一件重物,总是落在桅杆脚下而不是落在船尾一样。在17世纪40年代,法国人伽桑狄进行了一次“桅杆落石”的试验,结果与伽利略预期的相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

讲授。

第四节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1.主要内容

因果联系的特点,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求同法推理,求异法推理,求同求异并用法推理,共变法推理,剩余法推

理。

3.问题与应用

探求应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三)课后练习

指出下列推理属何种归纳推理?请写出它们的结构。

1.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松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稻、大度、松树都是绿色植物,因此凡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铜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铝加热之后,体积增大;铁加热之后,体积增大;因为它们受热之后,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体积膨胀;而铜、铝、铁都是金属;所以,金属加热之后,体积都膨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结合“穆勒五法”

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六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实质、内容、要求以及违反以上规律的逻辑错误;

2.分析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同一律

1.主要内容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偷换概念”与“混淆概念”,“偷换论题”与“转移论题”

3.问题与应用

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二节矛盾律

1.主要内容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相矛盾的思想,互相反对的思想,互相矛盾。

3.问题与应用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三节排中律

1.主要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要求,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互相矛盾的思想,“两不可”的错误。

3.问题与应用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排中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第四节充足理由律

1.主要内容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要求,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虚假理由,“推不出”。

3.问题与应用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

的逻辑错误?

(三)课后练习

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天,某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查,查明作案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人而被拘捕。

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赵:“我不是作案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作案的不是我。”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是谁?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这个案子里的罪犯又是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

授。

第七章论证与反驳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论证的实质、结构及其与推理的关系。

2.了解论证的种类,并能分析其结构。

3.了解论证的原则和规则,并能分析论证的逻辑错误。

4.了解反驳的实质、结构及反驳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论证的概述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含义,论证的结构,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3.问题与应用

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第二节论证的种类

1.主要内容

论证的划分标准,论证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反正法和选言证法。

3.问题与应用

什么是反证法?什么是选言证法?二者的论证步骤和结构如何?

第三节论证的规则

1.主要内容

论题的规则,论据的规则,论证方式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论题模糊”与“转移论题”,“论据虚假”与“预期理由”,“循环论证”,“推不出”。

3.问题与应用

论证的规则有哪些?违反这些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第四节反驳

1.主要内容

反驳的含义,反驳的形式,反驳的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接反驳,间接反驳,归谬法。

3.问题与应用

间接反驳和归谬法的定义和逻辑形式是什么?

(三)课后练习

1.分析下列论证的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要么是全盘继承,要么是虚无主义,要么是批判继承。全盘继承,不分精华和糟粕,不能推陈出新,不利于文化的发展,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虚无主义,割断了历史,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同样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只有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

2.分析下列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今天厂长说了,如果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受奖,如果完不成生产任务就受罚,所以我们今后不是受奖就是受罚了。

3.分析下列反驳的结构,指出其中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的方法。

有人说形式逻辑也有阶级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形式逻辑有阶级性,那么历史上和现实中就应该由农民阶级的形式逻辑与地主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分、无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与资产阶级的形式逻辑之别。然而事实并非如

此,形式逻辑对任何阶级都是一视同仁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第五节谬误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逻辑谬误产生的根源在于违背思维规律、规则。

2.了解逻辑谬误分为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3.了解非形式谬误分为相关性谬误、歧义性谬误和论据不足的谬误。(二)教学内容

第五节(1)谬误的概述

1.主要内容

谬误的根源,谬误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语形谬误、语义谬误与语用谬误,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3.问题与应用

区别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的根据是什么?

第五节(2)几种主要的非形式谬误

1.主要内容

非形式谬误的含义,非形式谬误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关性谬误,歧义性谬误,论据不足的谬误。

3.问题与应用

相关性谬误有哪些表现?歧义性谬误有哪些表现?论据不足的谬误有

哪些表现?

(三)课后练习

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的谬误,并分析其实质和种类。

1.某人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他是一个悲惨的失败者,他甚至不能挣到足

够的钱来养家。

2.某人的哲学不值一信。因为他曾因接受过不正当馈赠,而被免除一切官

职。

3.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小汽车。因为一辆公共汽车耗油量大于一辆小汽

车。

4.某航空公司的广告说:“乘飞机比乘汽车安全。因为飞机平均飞行1亿

公里才死一个人,而汽车平均开行5000万公里就死一个人。请乘飞机旅游吧!”

某汽车公司的广告说:“乘汽车比乘飞机安全。因为汽车平均开行200万小时

才死一个人,而飞机平均飞行20万小时就死一个人。请乘汽车旅游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课堂启发,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王海传岳丽艳陈素李征坤编著:《普通逻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王海传岳丽艳陈素李征坤编著:《普通逻辑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1年3月。

3.王海传岳丽艳黄荟袁继红陈素李征坤编著《普通逻辑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4.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大纲修订人:王海传岳丽艳黄荟修订日期:2019年02月24日大纲审定人:王海传审定日期:2019年02月24日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2016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4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李大友主编:《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耿素云等著:《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离散数学是全国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本课既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数学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透过现代数学的观点和内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全面了解集合、关系、代数系统、图论等基本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集合论(4/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集合、集合的覆盖、笛卡儿积的概念。熟练掌握子集的概念和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的性质。

第一节集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子集、集合的相等 第三节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 第四节笛卡儿积 第五节集合的覆盖与划分 考核要求 了解:集合、集合的覆盖、笛卡儿积的概念 理解:集合的性质 掌握:子集的概念和集合的运算 第二章二元关系(6/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系的定义和基本类型。掌握关系的闭包和偏序关系。熟练掌握等价关系和关系的运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关系的定义及表示 第二节关系的运算 第三节关系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关系的闭包 第五节等价关系 第六节偏序关系 考核要求 了解:关系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关系的闭包和偏序关系 掌握:等价关系和关系的运算 第三章函数(4/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集合的基数。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函数的复合、反函数。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离散数学_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700013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s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108 实验学时:0 学分:5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一、课程简介 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离散数学也是计算机科学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离散数学所提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益于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2.目的:《离散数学》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在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3.任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现代数学的方法,初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数学工具和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符号演算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离散量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必要的理论准备。基本要求:(1)学习数理逻辑最基本的内容,掌握命题逻辑及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命题演算的方法,掌握命题推理及谓词推理的基本理论,并会用推理理论进行逻辑论证。(2)学习集合论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集合运算及证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二元关系的概念与性质,掌握等价关系和偏序关系,并使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函数。(3)学习代数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二元运算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代数系统的子代数和积代数、同态与同构等概念,掌握半群、幺半群、群、环、域和格、布尔代数等代数系统的定义及其性质。(4)学习图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主要掌握简单图和一些特殊图的性质,包括欧拉图和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平面图等。掌握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运算。学会使用图论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地图学教学大纲分解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说明 《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 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详见表1) 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

五、主要参考书: 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 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 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4.总学时:54学时 5.总学分:3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 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 二、坐标 三、高程 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 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地形图测量方法 三、控制测量的概念 四、碎部测量简介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一、地图的分类 二、地图的功能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Discrete Methemetics 课程编号:05141201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总学时:64 学分:4 使用对象:信息与系统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民、汉本) 选修课程:高等数学、线形代数、C语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离散数学》,耿素云、屈婉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面向21世纪教材。 参考书:《离散数学》,左孝凌,刘永才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2月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离散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将来从事的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培养他们抽象思维和严格逻辑推理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 本课程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等四个内容。考虑到教学时数,要求学生掌握只选数理逻辑、集合论、图论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数理逻辑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1.分清简单命题(既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 2.深刻理解5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并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将基本复合命题及复合命题符号化。 3.分清“相容或”与“排斥或”。 4.深刻理解命题公式的赋值、成真赋值、成假赋值,从而准确地判断出公式的类型。 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1.深刻理解等值式的定义,知道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2.牢记基本等值式的名称及它们的内容。 3.熟练地应用基本等值式及置换规则进行等值演算。 4.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等概念。 5.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6.熟练掌握求主析取(主合取)范式的方法。 7.会用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8.会将任何命题公式等值地化成某联结词完备集中的公式。 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1.理解并记住推理形式结构的以下两种形式.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