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地图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地图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 概念:

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

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 ,东经E ,北纬N ,南纬

S 。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

答:以20o W 和160o

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

点) 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

[经度每相差15o

,时间相差1小时。]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

义?](P13)

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 答:(1)一般表示方向。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 什么是比例尺?它有哪几种表示形式?(P20)

答:把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必须把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缩小,这种缩小的程度就叫比例尺,它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即比例尺=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1)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

11. 地图按内容、按表示区域分别应怎样分类?(P21) 答: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按表示区域分:地图可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县图等。

12. 什么叫图例?什么叫注记?

答: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叫图例。

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

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

13. 地图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和电子地图等。中央电视台天

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就是遥感地图。 14. 如何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P26)

答: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它们的计量单位都是米。

15. 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

低缓的山麓,高度和起伏大,海拔500米以上)、高原(范围广、面积大,外围陡内部和缓,海拔500米以上)、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16. 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P28)

答: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表山峰(顶);等高线重合表断崖;山脊与山谷的判读: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凹(山谷);鞍部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17.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常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

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颜色越深则越高);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

18.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P35两段全部) 答:(1)从纬度位臵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从海陆位臵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优越的地理位臵,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19. 我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东西最大距

离约500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5500千米;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内海:渤海、琼州海峡;东部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0. 我国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我国三级行政区

域:省、县、乡。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1.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需记住。其中有双简称的

有5个: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临两个海的有:辽宁、山东、上海、福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2002年);

22. 2000年12月底,我国总人口达12.95亿,约占世界总人

口的2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为13亿。 23. 人口众多会出现哪些问题?(P46)

答:如: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增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等。

24.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47) 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5. 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取决于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科教兴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战略。

26. 什么叫人口密度?它怎样表示?

答: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表示为:人口密度=面积

人口总数(人/千米2

)。

27.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七个字+P49-50)

答:不均匀,东多西少。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地区大部分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西部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在50人/平方千米以下。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 28. 我国共有民族56个,其中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的是壮族(16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约3000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400万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九个民族。 29.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P53)

答:最大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30.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火把节(彝族、阿昌族、白族、基诺族、拉祜族)、沐浴节、雪顿节、望果节、转山会(藏族)、龙舟节(苗族)、古尔邦节(乌兹别克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东乡族)、三月三歌会(壮族)、复活节(俄罗斯族)、新年祭(高山族) 31.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P53-54)

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

32. 我国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征?(P58 + P60-62) 答: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3. 我国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第二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向东(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大陆架:第三级阶梯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4. 我国地势的优越性是什么?(P59-60) 答:(1)西高东低的地势,非常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沿坡爬升,带来丰沛的降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极为有利。

(2)西高东低的地势,也使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沿海与内陆的水上交通,有利于经济交流。而且,当河流从一级阶梯流向另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这些地区往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35.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

──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我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山夹两盆”描绘的是新疆的地形。】

36. 简述气温日变化的规律。(P69)

答: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37. 我国冬季、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各有什么特点?(P73-

74)

答:冬季我国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夏季我国南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别不大,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38. 我国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

带。

填表: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39.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P77)

答: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800毫米等降水量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一线。] 40.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

:)(。

、、:稳定天气状况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气候多变冷热等状况阴晴气的风雨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天气

41.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

云团。(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天气预报符号:

42.我国的气候特征是什么?(P82+84)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3.在我国,把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

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44.我国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00多条,

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长的内陆河是塔里木河,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我国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湖泊总面积7万多平方千米,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45.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干流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省旧孟津是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著名水电站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电站。(龙李刘+大,青铜在宁夏)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11个省区,在崇明岛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世界第三),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重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2,著名水电站有:三峡水利枢纽、龚嘴、葛洲坝、丹江口、二滩等电站。

【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

46.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如何治理黄河

水患?[或问: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P93)

答:原因:在中游,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毁林开荒,这里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所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措施: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

47.简述长江洪灾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P98-99)

答:(1)人为原因:长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林木的情况严重。人们砍伐树木作为燃料和木材。过去几十年间,长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下降。由于缺乏树木保护,土地裸露,土壤轻易被雨水冲走,增加了长江的含沙量。

(2)自然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易造成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经常超过1000毫米,一遇暴雨,洪水难以排泄,往往泛滥成灾。

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自然资源的含义、内容(6个方面)、分类(2个方面)分

别是什么?(P4)

答: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5)

答: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P6)或:

?

?

?

)6

P

?(

B:

)6

P

?(

A:

有何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有何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1)时间分布特点: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的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2)空间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态。

4.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有哪些措施?(P8)

答:(1)首先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2)为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的状况,实施调水工程。(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4)要防治水污染。

[我国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西线工程、中线工程、东线工程。]

5.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P13)

答:常见的有: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节区;草地、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6.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P14)

答:(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山地多、平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

(3)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7.农业包括哪几业?(P15)

答: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8.什么叫“因地制宜”?(P16)

答:在农业发展中,利用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因地制宜”。

9.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区在哪里?(P16)

答:我国通常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东部的广大地区,土壤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我国东南部又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集中了我国93%的水国,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北方是旱地的主要分布区,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旱地作物。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10.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

业。)(P18)

答: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11.工业的地位及含义是什么?(P20)

答: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它是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2.煤炭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13.简述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P21)

答: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的煤炭最为丰富。

14.简述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P21)

答: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也蕴藏着较多的石油。

15.简述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P22)

答: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的铁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大,但我国的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

16.我国钢铁工业体系的内容是什么?(P22)

答:我国的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布局比较合理的体系。

17.简述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和四大工业基地?(P22—23)答: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18.什么叫产新技术产业?其特点是什么?(P23)

答: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二是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三是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有53个。其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19.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P25上)

答:高新技术产业大量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必须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带动我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有利于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

20.高新技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P25下)

答: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小,资源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在逐渐减弱。由于它具有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我国目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四种?

答: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22.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P30)

答: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我国重要铁路干线:纵向: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哈线、兰昆线等;横向:陇海线、兰新线、滨绥线-绥芬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等。目前我国已形成经首都北京为中心连接各省级行政中心和重要城市的国内航空运输网,共有民用航空线约1100余条。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1989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指石家庄。]

23.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P31下)

答:交通运输就像纽带,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交通促进了货物流通和人员的流动。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交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重要意义。

24.什么叫广义上的文化?(P36)

答: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各地民居特色:蒙古包(蒙古族)、四合院(华北地区)、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窑洞(黄土高原)、竹楼(傣族)、吊脚楼(贵州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

25.我国有哪八大菜系?川菜有何特点?有哪些川菜佳肴?

(P39)

答: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川菜特点: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川菜名肴:鱼香肉丝、宫保鸡宁、麻婆豆腐等。

26.川菜为什么以麻辣为主?这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P39)答:因为四川盆地处于湿润气候,多吃麻辣食物可以防寒祛湿,抵御寒冷。

27.地方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什么?(P39下)

答: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8.什么叫地方文化特色?(P42)

答: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风土人情的欲望和精神需求。

29.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共7个方面)(P42)答: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

30.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是什么?(P43上)

答:地方文化特色是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第三(第一为西班牙,第二为意大利)。】

31.武陵源“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黄山“四

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龙“四绝”:彩池、雪山、峡谷、森林;“人间仙境”: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泰山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1987年列入);秦始皇陵是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32.地方文化特色有何价值与特点?(P47)

答: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不可再现产物,是自然界进化选择和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结果。

33.怎样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P47)答: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加入到保护地方文化和建设自然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情感,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精华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4.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P48:五个不同)

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35.查找旅游信息的途径有哪些?(P48)

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游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6.旅游者选择线路的出发点是什么?(P49:四个“最”)答: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37.怎样设计旅游线路(方案)?[或:设计旅游线路应该注意哪

些问题?](P49—50)

答:(1)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2)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避免往返重复。

(3)合理安排各项旅游活动时间,尽量缩短单纯的交通时间。(4)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注意劳逸结合。

(5)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38.我国1号、2号经典旅游线路各有什么特点?(P51—52)答:1号线路:北京、承德七日游。线路特点:可一览我国首都风貌;可饱览我国具有世界之最的古建筑群;可对比性地欣赏同类建筑的不同风格;可瞻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遗容。

2号线路:广州、肇庆、珠海、深圳、香港七日游。线路特点:独具南国风光和港澳风光,又有世界大观、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微缩景观;珠海竹仙洞有泰国“四面佛”,香港有天坛大佛;可在“购物天堂”香港购物。

39.旅游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P52—53)

答:(1)必要的衣物;(2)常用的必备药品;(3)小小针线包;(4)照相机、胶卷等;(5)足够的钱;(6)旅游中必要的食物和水。(另外记得买保险)

40.先后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哪五个?(P56)

答:辽、金、元、明、清。

41.自然条件一般包括哪三个方面?地理位置包括哪三个方

面?(P57)

答: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水源、地形等方面.地理位臵包括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和相对位臵(区位).

42.北京的城市职能有哪些?(P58—60共三段)

答:(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2)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北京,各国驻华大使馆都设在北京。(3)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北京的高等院校最多、科研机构最多、博物馆最多。

43.北京快速发展的表现是什么?(P61—62)

答:(1)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2)工业部门的深刻变化;(3)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很快。

44.台湾省的范围、轮廓、位置分别是怎样的?(P66)

答: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距大陆最近仅130千米。台湾岛东临太平洋。

45.简述台湾的温度带特征、海陆位置特征、气候特征、河流

特征、植被特征、地形特征。(P67)

答: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海陆位臵:岛屿,四周环海;气候特征:湿、热;河流特征:短、急;植被特征:种类丰富;地形特征:山地面积大,占2/3。【“植物王国”━━台湾岛。台湾的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海拔3952米)。】

46.台湾哪些著名的物产?(P70)

答:蔗糖、热带水果、樟脑、木材、鹿皮等。

47.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台北、基隆、高雄是

重要的工业城市。

“台湾的硅谷”━━新竹科学园区。

48.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不利条件分别是

什么?(P75写的)答:有利条件:便得的海运;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著名的侨乡、港澳位于本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不利条件:缺乏能源和矿产。【广东、福建、海南是著名的侨乡。广州市有“侨城”之称。】

49.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轻工业的有利、不利条件分别是什

么?(P76写的)

答:有利条件:海运便利;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开放政策的支持。不利条件:能源不足。

50.什么叫轻工业?(P76)

答:轻工业指主要生产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的工业。如家电、食品、服装等工业。

51.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P78)答: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52.珠江三角洲有哪些主要农产品?(P78共分三类)

答:热带水果:香蕉、龙眼、菠萝、荔枝等。特色农业:基塘农业。生猪、家禽、花卉生产也发达。

53.简述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P80)

答: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扼守于珠江口两侧,与祖国内地唇齿相依。

5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经济上相互支撑的表现

是什么?(P80—81)

答:(1)港澳两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副食品甚至大部分淡水都来自祖国内地。

(2)港澳的金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使这里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55.香港、澳门的主要经济产业分别是什么?(P81)

答:香港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注重发展金融、贸易、信息、航运、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澳门主要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56.简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特点。(P83)

答: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特点: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千沟万壑。

5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危害分别是什么?(P84)答:黄土高原地表每年约有1厘米厚的土壤流失,流失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80%,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8.8%。水土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整个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使黄河水质变清,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5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分别是什

么?(P85)

答: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②土质疏松,易溶于水;③植被种类稀少。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久;②人口增长快;③不断开荒种地;④过度放牧。

59.让黄土高原变得“山川秀美”应有哪些措施?(P87)答: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60.“乌金三角”是怎么一回事?本区煤炭资源的总量、特点

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煤田?(P89)

答:晋、陕、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乌金三角”地区区位居中而且有煤炭外运之便,是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4,而且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特大型煤田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

61.简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它是哪

五条分界线)?(P92+写的)

答: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0o C等温线,800毫米等

降水量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62.我国有哪三大自然区?(P96)

答: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63.我国有哪四大地理区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P96)答: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依据: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来划分的。

65.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景观等特征。(P96表

66.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表现为什

么?(P97—98)

答: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交通运输工具、民居等方面。67.简述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特色?(P97—98)

答:(1)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2)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4)青藏地区地势高,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68.长江沿岸地带的范围是什么?(P101)

答:长江沿岸地带指长江流域从上海至川西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米的狭长地带。它与南北走向的沿海地区,共同构成了一个“T”字型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69.长江沿岸地带有哪些美称?(P101)

答:如:“黄金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湖广熟,天下足”,“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等。70.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或:为什

么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P102)答: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温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自古就是稻谷和淡水鱼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农产品有稻谷、淡水鱼、棉花、油菜籽、茶叶、蚕茧等。这里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71.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或:为什么四川

盆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P102)

答:四川盆地是长江上游地区中发展农业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暖湿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使这里特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盆地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油菜籽、茶叶、柑橘等。】

72.长江沿岸地带上、中、下游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各自特点是

73.黄金水道的作用是什么?(P104)

答:长江水道把长江沿岸地带与沿海地区连为一体,为该地带与世界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水运。长江干流东西绵延,支流多南北分布,为该地带内部资源的调配和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方便和廉价的运输。

74.长江沿岸地带有哪些丰富的资源?(P104)

答:长江沿岸地带劳动力资源丰富。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特有的位臵、人才、信息等优势,使得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汇农业发展迅速。中、西部有资源和能源优势,特别是水能资源丰富。

75.简述上海发展经济的有利、不利条件。[或:为什么上海

对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P106—107)

答:有利条件: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长江)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地带所构成的“T”字型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上海有辽阔的国内腹地,是辐射全球的世界第三大港。上海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有数量大、素质高的科技和工人队伍。上海的农业科技水平高,基础雄厚。这一切使上海对国内外技术和资金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不足。

76.上海的六大支柱产业是哪些?(P107)

答: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带动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和房地产的发展。

77.四川的地势是什么?四川的地形分为哪两部分?[或:四

川的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P109)

答:四川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

四川地形分为川西高原山地和川东的四川盆地。

78.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分别是什么?(P110

表格)

答:川西高原山地包括四川西北部水草丰美、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原和四川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的山地。气候为高原、山地气候,终年寒冷。

四川东部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海拔500米左右。

79.四川有哪些主要的自然灾害?(P111)川西、川东又各是

什么灾害?(表格)

答: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是四川主要的自然灾害。

80.简述四川的工业、农业、人口概况。(P111)

答: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总量最大、工业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肉、禽类生产基地。2005年底,四川人口已达8750万,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第一人口大省。

81.四川省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些?(P112)

答: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82.四川有哪些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P114—115)

答:如:康定跑马山的转山会、自贡的灯会、凉山彝族的火把节、川酒“六朵金花”、麻辣的川菜、物美价廉的成都小吃、唱腔优美的川剧及变脸绝技、历史悠久的民居古镇、经济实惠的农家休闲苑、诙谐幽默的四川话、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

83.分析四川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答:(一)有利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一笔巨大的财富。

2.政策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

3.区位优势:四川作为西南地区的门户和全国的腹地,一向具有雄视西南、问鼎中原的战略地位,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因此,四川相对西部地区,存在着“增长极”的区位优势。

4.资源及市场优势。 5.良好的发展基础优势。 6.劳动力和人才优势。

(二)不利条件:

1.地理区位欠佳:①远离海洋;②远离国内经济核心区;③缺乏大运力的外运通道。

2.经济实力不强:西部总体经济基础差,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水平更加落后。3.制度安排与政策上的差距:西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偏大、工业基础脆弱、第三产业更是极不健全。

4.西部贫困人口多,文化教育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较差。5.西部多高原、山地、沙漠,耕地面积小,自然条件差。6.西部交通不便,通讯设施不足,信息交流落后。

7.市场化程度较低:①市场化指数低;②民营经济发展落后。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地球海洋陆地面积各是多少?各占多少比例?P5

答: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2.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岛屿?什么是半岛?什么是大洲?P6 答: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半岛。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3.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是?P6(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太平洋;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

5.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6.最先到达马六甲海峡的是郑和(中国);发现美洲大陆(即“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意大利);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葡萄牙)。

7.四大洋的面积大小顺序是:太大印北。太平洋面积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其岛屿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太平洋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大西洋形状如同字母“S”,其面积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4。水温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

8.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P12

答: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9.大陆漂移说最先由魏格纳(德国)提出。海陆分布变化示意图的四个时间:2亿年前→1亿3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10.简述板块构造理论。P17

答: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

洲板块。各大板块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正是板块的

运动使得陆地与海洋的相对位臵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活动比较频繁。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

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地震带<或:欧亚地震

带>】

11.世界各地气温、降水存在着差异,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23

答:纬度位臵、海陆位臵、洋流、地形。

12.简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23-26

答:一般来说,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洋流对沿海地区

气温有影响:一般而言,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较高,寒

流经过的地方气温较低。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13.简述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P27-28

答: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多;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中纬度地区的沿

海与内陆距海远近不同,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

洋流对降水也有影响:一般而言,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从而造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降水多,背

风坡降水少。降水量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在同一地区的

不同季节间也存在差异。

14.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夏威夷群岛);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智

利)。

15. 降水的季节差异可大致分为哪四种类型?P28

答: 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的,有全年各月降水稀少的,有夏季多雨的,有冬季多雨的。

16. 世界共有13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带气候4种(热带雨林

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3种(夏季多雨的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冬季多雨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全年少雨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温带气候3种(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2种(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还有高原高山气候。 17. 热带气候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P32 答:热带气候有四种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它们的共同点:终年高温炎热,全年皆夏,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都在18℃以上。 18. 亚热带气候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P35 答:亚热带气候有三种类型: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它们的共同点:夏热冬温,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高于0℃。

19. 右图是什么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和特点。P36

答: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o ~40o

的大陆西部,

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0. 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气候对农业、工业、交通运

输和能源利用等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农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各种植物和动物。在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必须借助灌溉才可能发展种植业。气候发生异常变化造成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

21. 世界上有哪三大人种?它们的区别表面在哪些方面?

P48

答: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它们的

区别表现在肤色、头发颜色、头发卷曲程度、鼻子形状、血液等方面。

22. 简述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P50

答:①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土著居民也是黄色人种。

②白色人种目前分布最广泛,5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中亚、南亚、北非。地理大发现后,伴随欧洲殖民扩张,其分布扩展到美洲和大洋洲。

③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历史上黑人曾被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故美洲也有大量黑人分布。 23. 影响世界人口的两个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亚洲的

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自古就是人口密集地区;在干旱、过度潮湿、严寒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这些地区人口稀疏);二是社会经济因素。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急剧上升。世界

人口日是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50亿)。一国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快慢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和少数极端贫穷的国家。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另还外表现在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带来一系列问题是:住房紧张、失业率增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犯罪率增高等。 25. 怎样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答: 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使人口的增

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协调好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此,有要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规模。

26.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有汉语、英

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和法语,这些语言也被确定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文。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8. 世界三大宗教有哪些?它们有何共同特征?P59

答: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它们的共同特

征:传播范围广、影响深刻、信徒众多。 29. 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时

间、地点、创始人、分布及代表建筑。P59-60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30. 什么是聚落?它有哪两种基本类型?P63、62

答:聚落主要是居住场所,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主要

场所。

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是:城市和乡村。

31.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

上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城市除了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外,还是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行政管理、文化娱乐的地方。

32. 乡村聚落的职能有哪些?城市聚落的职能有哪些?P65 答: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猎村、旅游村等。城市

聚落有:工业城(工业重镇)、贸易城(商贸中心)、教育城(文化之城)、汽车城、旅游城、综合城市等。(现在,日本丰田市是日本汽车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城。)

33.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

境有着密切关系。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最为明显,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与外界的联系都更密切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减小,而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日益明显。

34. 就聚落而言,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聚落主

要位于什么地方?为什么?P66

答: 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

和冲积平原上。因为:世界上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

35. 传统聚落是早先人类遗留给我们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

产。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信息,

也给现代人创造了一个学习、游览的场所。为保护世界

传统聚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

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6.人类社会在发展,世界各地的聚落也在不断变化,表现为:一是聚落的规模发生改变;二是聚落产生性质的变

化。引起聚落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7.国家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数目是不同的。

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

独立的国家。

38.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区别?P76

答:相同点:都拥有自己的居民和管辖的领土范围。

不同点:国家:拥有主权(主权包括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主、与别国的政治权利平等);地区不能完全独立地决定对内和对外的事务。

39.国家和国家之间存在哪些差异?P77-78

答:国家和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平等的。40.简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布地区。P78-79 答: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共20多个,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

41.简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P79

答:①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②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大量的资源被外国列强掠夺,因

此经济单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③现在,发达国家把

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高附加值产品消费地。42.对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有哪些?P79

答:生产力方面: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发展中国家大多从事手工制造业,生产初

级加工制成品。

农业方面:发达国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主,发展中国

家的农业大多还停留在科技落后的传统农业阶段。

教育方面:发达国家的教育普及、水平高,识字率也高,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低,许多国家的儿童没有机会接

受教育。

43.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44.什么叫“南北对话”?什么叫“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涉及哪些部门?P80

答: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

互合作,叫做“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涉及经贸、科技、外交、农业、林业、卫生和教育等几乎所有的部门。45.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合作?(或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P83

答:①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工业品等也不相同。②由于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先进的技术

以及资金和设备分布不均,通过国际合作会将世界各国

的资源与技术更趋合理化配臵,会使各国共同发展、共

同进步。③人类面临共同的和平、发展、环境等问题,

更需加强国际合作。【或: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自

然资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工业

品等也不相同。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产品;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

以及资金和设备等,发展本国经济。由于地球环境是世

界各国共有的,因此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任

务,也需要国际合作。】

46.世界各地的文化各具特色,加强国家间的合作,能够促

进各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传播、政治上的合作,以及人

类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现在,海底光

缆、通信卫星、国际互联网等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为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通信条件。当今人类必

须面对贫困、灾难、环境恶化、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全球

性问题的挑战。当今世界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已

经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环境、技术、体育、文化等

诸多领域。

【国际合作的前提条件是:海底光缆、通信卫星、国际互

联网等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

国际合作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47.什么叫国际组织?它有什么作用?P83

答:国际组织是若干国家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成员国

的共同利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8.联合国的性质(或特点)是什么?成立于何时?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P85

答: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广泛、最有权威的综合性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的作用(宗

旨)是:①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展各国之间的友

好关系;③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

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问题,并促进对于人权和基本自由

的尊重。

49.联合国下设六个机构:联合国大会、秘书处、托管理事会、安全理事会、国际法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其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

构,也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构,它由5个常任理事

国(中、法、俄、英、美)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0.列举除联合国以外的其他国际组织(至少三个)。P85 答:如:世界贸易组织(WTO)、阿拉伯国家联盟(LAS)、欧洲联盟(EU)、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非洲统一

组织(OAU)、美洲国家组织(OAS)、东南亚国家联盟

(ASEAN)、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经济合作组

织(APEC)、国际红十字会(ICRC)、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NATO)、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亚洲的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洲(4400万平方千米,

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

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海岸线最长的洲;大河最多的洲;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

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

3.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

为哪六个地区?

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

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亚洲有名的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亚洲内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40%。

6.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7.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孕育了古中国文明(华夏文明)。

8.亚洲发达国家:日本。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

香港、台湾。亚洲“三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亚洲高收入国家:在波斯湾沿岸拥有被誉为“黑色金子”石油的海湾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客、科威特、卡塔尔等);亚洲最在发达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

9.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

万多个岛屿)两大部分组成。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10.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是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11.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东南亚;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

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12.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

马来群岛大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菲律宾群岛北部)。

13.东南亚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湄公河三角

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爪哇岛等地)。东南亚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东南亚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有华人约2300万,占世界外籍华人华侨总数的80%以上。

14.东南亚发达农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暖湿的气候、多样的地形、肥沃的土壤。

15.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分别是什么?

答:农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天然橡胶、油棕、马尼拉麻。【泰国的天然橡胶产量、马来西亚的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世界最大的产锡国:马亚西亚。】

16.东南亚发展较快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三个

最不发达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东南亚最初以出口单一产品为主,现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新加坡地狭人稠,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业。东南亚各国为摆脱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积极发展旅游业。

17.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源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欧洲中

心论”。现在中东的范围: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区域。

18.中东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19.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

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

素有“地下油海”之称,其石油储量(占世界65.4%)、产量(占世界30.5%)和出口量(占世界44.7%)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伊朗、伊拉克、阿曼、巴林等。

20. 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有哪些? 答: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河流稀少。表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约旦等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立方米。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建立海水淡化工厂。

21. 中东的圣城: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以色列都把它定为都

城);伊斯兰教发祥地:麦加(位于沙特阿拉伯)。

22. 中东种植业的两种类型:???。、、、:;、:土耳其部分区伊朗巴勒斯坦海滨叙利亚谷地雨水灌溉农业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大河灌溉农业

中东主要农作物:小麦、香料、萱麻、纸莎草等。中东高原地区经济以游牧放养牲畜为主。土耳其、伊朗等国手工编织的地毯闻名世界。 23. 欧洲西部范围:波罗的海东岸和黑海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

及附近岛屿,三面临海。领土组成:

??

?

??

?

?匈牙利等瑞士斯洛伐克捷克波兰国家有德国南到阿尔卑斯山脉波罗的海北起北海中欧冰岛芬兰瑞典国家有挪威冰岛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欧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主要国家包括英国临大西洋地区及岛屿

西欧希等意主要国家有西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三大半岛南欧、、、、、,,、:;、、、,、、:;、、、、,:;

、、),、、(: 24. 欧洲西部三面临海: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有许多优良港湾,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 25. 北美与欧洲西部间的运输大动脉:从美国东海岸横跨北大西洋到英国,然后或入波罗的海,或经地中海到南欧的北大西洋航线,世界1/3商船航行在这条航线上。 欧洲西部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从欧洲西部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波斯湾、东南亚、东亚、澳大利亚等地的亚欧航线。 26. 欧洲西部气候特征: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平原和北海南岸是精耕细作的农业区。 27. “低地之国”、“尼德兰”的意思都指荷兰。 28. 多瑙河、莱茵河是欧洲西部主要的内河航线。多瑙河自西向东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经9个国家);莱茵河自南向北注入北海。多瑙河、莱茵河有运河相通。 29. 欧洲西部,特别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文化与技术发展最早的地方。欧洲西部的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名列世界经济实力十强。 欧洲西部有世界著名的工业带:西起英国,东到波兰南部,北起瑞典和挪威的南部,南到意大利北部。 目前,欧洲西部的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瑞士的钟表制造,英国、挪威的石油开采,瑞典、

芬兰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和木材加工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

位。 欧洲西部有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旅游胜地、商业城市、高等学府,故第三产业发达。旅游胜地如:北欧(挪威):峡湾风光,晚上日出;伦敦:大笨钟、塔桥;荷兰:风车;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西班牙:斗牛;地中海:阳光沙滩;雅典:巴特农神庙;阿尔卑斯山:滑雪;意大利:比萨斜塔…… 30. 欧洲联盟成立的目的:促进本区发展,加强彼此合作。目前欧盟成员国有27个。欧洲的作用:统一经济、财政、货币、

外交政策、安全政策、防务政策,推动科技合作。目前,欧盟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在经济实力上形成了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之势。

31. 撒哈拉以南非洲范围:北纬20o 以南的非洲大陆,以及附

近的马达加斯加岛等岛屿,西临大西洋及几内亚湾,东临印度洋,东北临红海;地跨南北半球。 非洲大陆西南端的好望角的重要性:地处印度洋与大西洋交汇处,连接亚、欧、美洲的多条航线在此交汇,交通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是目前世界黑色人种最大聚居地。非洲6亿多人中90%以上是黑色人种,称为“黑非洲”,非洲也被称为“热带大陆”、“高原大陆”。 32.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

?

?。、:;

、:东非高原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热带蔬林草原气候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 问: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和自然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答: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自赤道向南及向北,自然景观依次为热带雨林、热带蔬林草原、热带沙漠。【非洲是世界热带蔬林草原面积最大的洲。】

33. 非洲萨赫勒地区干旱尤为突出。干旱影响:河流干涸,粮

食减产,饥荒不断,牲畜死亡,野生动物处于危难之中,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

每年10千米的速度向前延伸。】持续干旱原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无高大山脉,起伏和缓,东、南部较高。【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

拔5895米,是一座死火山。】 东非大裂谷:长度、宽度、深度均居地球上各裂谷之首。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经东非高原、红海延伸到西亚地区的死海以上,全长7000千米,宽度一般超过50千米,是火山、地震、温泉的集中分布地带。 34. 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种类多,储量丰富。金刚石、金、锰、铀等储量居世界各地区之首。

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储量、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南非(产值、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 黄金:南非(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占世界储量的1/2,年产超过600吨。) 铜矿:赞比亚(是非洲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铜矿之国”之称。 35.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哪五种热带经济作物的故乡?答:咖

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 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经济的形成原因:几百年来受殖民统治,殖民者为牟取暴利只允许每个国家生产一两种产品,人民生活必要的粮食及轻工业品几乎依赖进口。

改变单一经济的措施:①发展民族工业;②加强各国合作,创办联营企业。 36. 极地地区范围: ????

?),800(2500,:,1400,,60:o 分属

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面积北极圈以内北极地区平均海万平方千米面积含南极大陆及周边水域

以南南海南极地区 37. 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大陆表面98%被冰雪覆盖,世界最冷、风力最强的地方,年均气温-25℃,最低达到-89.2℃。南极洲平均海拔2300米,南极点海拔2800米,冰盖平均厚度达2000米。南极冰体凝固了地球淡水总量的3/4。南极植物:地衣、苔藓(仅大陆边缘有分布);特有动物:磷虾、企鹅、海象等。【南极气候有什么特点?答:气温

低、风速大、降水少。(或:酷寒、干燥、烈风)】 【南极洲

是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是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多、平均海拔最高、冰层最厚、淡水资源最丰富、气温最低、风速最大的大洲。】

北极地区:位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之间,主体是北冰洋,水的表面常年结冰。气温低(8月均温仍为-8℃左右),降水少(100~300毫米),以降雪形式出现。海雾特别多。北极植物:地衣、苔藓、北极棉花、北极柳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北极居民:因纽特人、沙米人。

38.极地矿产资源:南极:已探明220余种矿藏,如石油、煤、

铁、金、银等。北极:煤矿。

中国的科考站: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北极:黄河站(2004)。

39.日本概况: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

附近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首都东京,通用语言为日语,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日本气候:海洋性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有“绿色王国”之称。

40.日本农业特点:耕地少、地块小,依靠科技精耕细作,单

位面积产量高。

日本工业特点: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现代化程度高;矿产资源缺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大。

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两大对外港口城市:神户、横滨。

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大陆。

41.日本文化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东、西方文化兼容。日

本本土文化如温泉沐浴、春天赏樱等。

42.美国概况: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

人口2.84亿(2002年),首都华盛顿,通用语言英语,绰号“山姆大叔”。位于北美大陆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共有50个州。

43.美国文化特点:多元文化,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

其他民族文化的美丽之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人种博物馆”之称。现美国人口中白人约占82%,黑人约占13%。

44.美国经济特点:经济发达表现: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在世

界上均首位,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美国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工业: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南岸,形成了城市群集的制造业带。

45.美国城市:纽约:美国最大城市和海港,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华尔街、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位于该市)。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钢铁工业基地。

华盛顿: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白宫、林肯纪念堂位于该市)。底特律:全国最大汽车工业中心,有“汽车城”之称。休斯敦:美国南部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是美国航天中心。洛杉矶:美国最大飞机制造和石油加工等多种工业的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位于该市)。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华人在美国的最大聚居地,附近的圣克拉拉谷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被称为“硅谷”。美国“阳光地带”: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和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利亚等州。

46.美国三大支柱:(50~80年代)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

铁业;(90年代后)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发展三巨头:(原)通用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现)微软、IBM、英特尔三大公司。

47.澳大利亚概况: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东临

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小岛,面积769万平方千米,是大洲洋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1939万,人口密度2.5人/平方千米。澳大利亚居民中95%是白色人种。城市: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海港(代表建筑: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有“花园城市”的称号。

48.

49.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气候干旱,地下水丰富且含盐分,适宜发展养羊业。【澳大利亚被人们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饲养美利奴细毛羊(其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50.为什么说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答:因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是发达国家中重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主要出产铝土、煤、铁、镍、锰、铅锌等矿产品。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1.澳大利亚植物:分布最广的树种是桉树。动物:特有动物

有大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鸭嘴兽等。

自然景观: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珊瑚海沿岸延伸着一列2000多千米长的珊瑚礁,称为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澳大利亚经济:(原)三大支柱:采矿、冶金、机械制造业;(70年代以来)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新的支柱产业。52.巴西概况:位于南美洲东部,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

多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面积854万平方千米,人口1.72亿(2002年),首都巴西利亚,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地形分两大部分:平原(亚马孙平原流域、东南沿海,海拔200米以下)、巴西高原(巴西南部,海拔500米以下)。

53.亚马孙河:巴西最大河流(世界第二长河,世界流域面积

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源地:安第斯山脉;长度:6480千米;流域面积:700万平方千米;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森林分布区。这里高等植物4万多种(特有物种为1.2万种),特有动物有美洲豹、树懒等。亚马孙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

亚马孙平原:面积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巴西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河流域,年降水量可达25003000毫米);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巴西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最干旱地区:东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不到500毫米)

目前,巴西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0%下降到58%。

54.巴西经济三大支柱:服务业、工业、农牧业。巴西盛产咖

啡、甘蔗、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主要的咖啡生产国。巴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锰、铬等,其中铁矿多为富矿,有的铁矿含铁率高达60%。圣保罗、里约热内卢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工业,是巴西重要的经济区。二

战后,巴西采取措施扶植民族工业,到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建成了轻、重工业都发达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巴西人口密度为20人/平方千米,人口分布不均,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

三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最大海港、全国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全国最大旅游中心(曾是巴西首都);圣保罗:巴西最大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城市)、全国最大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巴西利亚:巴西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

55.俄罗斯概况: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

洋,西接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3万多千米,东西最大距离900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000千米,陆地面积约170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9),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跨经度约160度,跨纬度约30多度,有14个陆上邻国,人口约1.46亿,母亲河是“伏尔加河”

(欧洲第一长河,约3600千米)。

56.俄罗斯地形:以乌拉山脉为界,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为西伯利亚地形,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位于中西伯利亚南部山地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从东欧平原东部到西伯利亚,分布着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约占俄罗斯陆地面积的1/2)。

农业:俄罗斯农业集中分布在北纬60o以南的东欧平原地区。粮食作物:小麦、黑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亚麻、向日葵、甜菜等;畜牧业:养牛、养羊、养猪。

矿产:特点:种类齐全,储藏量大,自给程序高。分布:除铁矿外,大部分分布在乌拉尔山脉及其以东地区。俄罗斯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资源:天然气储量、钾盐储量、铁蕴藏量;占世界第二位的:石油探明储量、煤蕴藏量、铝蕴藏量;占世界第四的:黄金储量;占世界第七位的:铀蕴藏量。

57.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铁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海

洋运输、管道运输等交通方式齐全。长途运输以铁路为主。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电气化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铁路网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全国主要城市和工业区连接在一起。

58.俄罗斯三大突出工业:重工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

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交通枢纽,机械工业和纺织工业中心。圣彼得堡:俄罗斯最重要的海港城市,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精密仪器制造为主。

民族: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约占人口总数的81%。

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欧洲部分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5。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4。

59.第二手资料的内容包括:文字、地图、图片、图表、统计

数据等。

60.地图可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地理信息?答:可确定一个国

家的地理位臵、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61.埃及的地理位置: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

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

62.埃及自然环境特点:

气候: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三角洲、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河流: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约6600千米)。埃及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农业: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自古就是埃及的农耕区。

水利:阿斯旺水坝(建于1970年,起调节旱涝作用、为尼罗河下游城市提供电力和水源)。

尼罗河三角洲:富饶之地,95%以上人口集中于此,经济重点集中在此。开罗和亚历山大是主要工业中心。

苏伊士运河:开挖于188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全长195千米,为世界重要的人工水道。2000年苏伊干运河的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

63.分析图片信息的作用:可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

然环境特色。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64.埃及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美誉。

金字塔、帝王谷、卡拉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古迹。65.使用数据、图表的作用:是了解一个国家的一种工具。可

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等。

66.发展中的埃及:埃及1922年独立。独立前一直停留在农

业经济阶段。独立后开始步入工业化道路。埃及的工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目前石油工业已成为埃及的支柱产业之一。

侨汇、旅游、运河、石油工业,成为埃及外汇的四大主要来源。

重要地图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自然环境、资源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我国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 三、我国的人口

人口最多省:广东省,最少省:澳门 2、人口东多西少 (1)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2)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四、我国的民族 2、民族分布 (1)分布特点:a、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汉族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东部和中部;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部分地形、地势和气候 一、我国的地形 1、地形特征及分布 (1)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分布:a、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山地、高原和盆地多分布在西部地区。

3、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山区面积广大 (1)优势:利于多种农业模式协调发展;生态旅游开发;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2)劣势:地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多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坡度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二、我国的地势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我国的气候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3、气候的主要特征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复杂多样 形成原因: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为界

第二部分河流、自然灾害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东南为外流河,西北为内流河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水能资源:上游流经第一、第二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世界最大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水运开发: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四季通航,享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三、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中国地理知识点大全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一、概况(认真参考地图册146---178页,按顺序随时翻阅) 1、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和省区? 45°N-------准噶尔盆地-(蒙古)-东北平原 40°N-------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北京 35°N-------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秦岭-淮河 30°N-------雅鲁藏布江谷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记住几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落实到地图上) 季风非季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 800㎜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400㎜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市—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域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 等降水量线 中国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秦岭-淮河一线意义? 1)、黄土高原南界; 2)、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800MM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4)、河流有无冰期 5)、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6)、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 二、中国的国土和疆域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意义?

2、读地图册142页图“熟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范围? 3、说出我国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34′N)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4、熟读我国14个陆上邻国?说出新疆和云南的邻国?(新疆8个、云南3个) 三、中国的近海 1、比较我国四个海区? 1)、位置最北、面积最小、水深最浅、盐度最低-渤海 位置最南、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盐度最高-南海 2)、全部大陆架--渤海和黄海 3)、黄海-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 4)、东海-我国大陆与我国我国台湾岛、日本的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大陆架最宽。 南海-台湾海峡是南海与东海间的交通要道 2、我国潮滩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分布:40%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省区、60%以上分布于杭州湾以北沿海各省市; 开发利用:浙闽沿海---养殖贝类;苏北沿海---盐业、种植棉花、成为商品棉基地;上海金山石化—填海造陆; 3、我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杭州湾以北——沙岸或泥岸为主-----海积地貌 杭州湾以南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岩岸为主,水深,多良港-----海蚀地貌 4、我国近海油气田分布?(主要在大陆架) 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浅滩、南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等油气盆地。 5、长芦盐场的形成条件?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 长芦盐场:北方为沙岸、泥岸,雨期短,春季至初夏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有利晒盐;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山脉的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低、蒸发旺; 6、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前两个条件必写) 1)台湾暖流和黄、渤海冷水团在此交汇,海水易搅动,促使营养物质上浮,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且水温适宜,冷暖水性鱼类在此交汇洄游,数量众多; 2)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大河入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为多种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饵、洄游场所; 3)海区位于大陆架,海水浅、阳光足,可直射海底,有利海洋生物繁殖; 4)纬度适中,多优良避风港,有利捕捞; 7、潮汐能的分布? 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沿海。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而现在的地势差别主要是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2.气候因素(外营力) 地貌的形成除受地质构造控制外,还深受外营力的影响。外营力的程度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条件。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 降水对地貌的影响;气温对地貌的影响;积雪对泥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冻土分布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物质基础) 地表组成物质是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我国地表的组成物质千差万别,分布错综复杂。由于地表物质的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一,在一定的外营力作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20200804225834).pdf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 的内海。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复习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复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分布不均匀; 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课程是贯串于基础教育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的重任。你都知道中国地理的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 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4.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民工潮。

④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5.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二) 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补充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补充知识点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不足 ●与俄罗斯和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及不足? ①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气候温暖 ②南北跨度近50个纬度,气候南北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不足:最北部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容易造成低温冻害 ●与蒙古和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及不足之处? ?优势: 东部濒临太平洋: ①季风气候广布,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 ②海岸线长,海域面广,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旅游等)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③有利于陆上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发展对外贸易(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陆上通道、西气东输、边境贸易等) 不足: ①、季风气候显著,旱涝灾害频繁 ②、地处西北太平洋海域,易受台风影响 ③、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 ④、内地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对我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河流、植被,发展历史、经济发达程度、交通) 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对气候的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 气流的深入,使季风气候区分布广;暖湿空气的迎 风坡也易形成地形雨;(2)东西走向的山脉,冬 季阻挡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 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3)海拔越高,气温

越低; ?对河流的影响:(1)影响河流流向:西高东低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 (2)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阶梯交界处,巨大落差,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 ?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变化。 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产生明显差异。 ?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聚落、城镇出现早,交通便利,生产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2)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 (3)丘陵、盆地地区经济较发达; (4)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秦岭和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秦岭: ①1月0°C等温线; ②亚热带和暖温带; ③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 ④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⑤ 800mm等降水量线; ⑥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⑦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⑧水田和旱地 大兴安岭: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2.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 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黑土地(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0.我国四大高原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比较平坦的是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21.长江发源唐古拉山流入东海,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长江的分段:宜昌和湖口 22.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海省流经四川省。 2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黄河分段:河口和桃花峪。 24.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是中游水土保持。黄河的治理: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中游: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下游: 修堤筑坝,加固大堤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

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 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 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 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 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海。沿海分布有岛、岛、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两种制度”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腾冲——漠河)。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仅占8%,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及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 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 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 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 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 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及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

高中生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