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度分析含义及其分类

效度分析含义及其分类
效度分析含义及其分类

效度分析涵义及其分类

一、效度的涵义:

简言之,就是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或某项测量活动能够测量到测量者所希望了解的特性的程度。

效度与测量目的相关,同一种测量工具在某些测量中具有高效度,但在另一些测量中却效度不高。

例如:一把信度很高的尺子在测量身高时具有很好的效度,但在测量血压时效度显然不佳。

因此有人将效度定义为:

测验等够达到某种目的的程度(Mehens&Lehmann,1978,p.109)

二、效度的类型:

由于效度是相对于研究目的和研究侧面而言的,具有多层面的特性,因此效度具有多种类型。主要有:

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2.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3.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一)内容效度

涵义: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内容是否能够代表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即量表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

例如:一位教师给学生做一个数学测验,该测验的题目如果涵盖了教学所欲达成的目标,及教材的重要内容,我们说该测验有内容效度。

测量方法:

尚没有一种数量的测量方法,它的确定主要是采用逻辑的分析方法,仔细判断每一项目是否符合及涵盖所要测量的研究领域。

(二)效标关联效度

涵义:

效标关联效度是以经验性的方法,研究测验分数与一些外在效标间的关系,故又可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empirical or statistical validity),(Thorndike & Hagen,1977,p.60).

根据选择效标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同时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是指测验分数与实施测验同一个时间所取得的效标之间的相关,旨在使用测验分数估计个人在效标方面的目前实际表现。

例如测量学生智力时,将学生当时的成绩作为效标。

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是指测验分数与实施测验后一段时间所取得效标之间的相关,旨在使用测验分数预测个人在效标方面的未来表现。

例如测量学生智力时,将测量之后一段时间的学生成绩作为效标。

测量方法:

1.命中率

当测验用作取舍决策时,常使用命中率这一指标。因为这类测验效度高不高,就是看其取舍是否与实际一致。命中率包括总命中率、正命中率和负命中率。总命中率是指根据测验

选出的人当中工作合格的人数,以及根据测验淘汰的人当中工作不合格的人数之和与总人数之比。若总命中率高,则说明测验的效度高,在区别合格与不合格方面是有效的。正命中率是指用测验选出的人中合格者所占的比例。负命中率是指用测验淘汰的人中不合格者所占的比例。

有些测验只关心被选者中合格者有多少,而不关心被淘汰者中是否有合格者,对于验证这类测验效度就应该用正命中率。如果测验关心的是尽可能将合格的人筛选出来,那么验证这类测验效度时就应该用负中率。

2.显著差异法

该方法是根据效标测量将被试分为两个极端组(如:好与坏,高与低),然后检验这两组测验分数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若这两组被试的测验分数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较高的效度。

3.相关法

相关法就是计算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相关系数。

(三)结构效度

涵义:

结构效度,就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或特质的程度(Anastasi,1982,p.144)。

分为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和辨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两类。

聚合效度:如果某一测量工具的测量分值与测量相同结构或特质的其他测量工具的分值有高的相关度时,则可以说明聚合效度高;

辨别效度:如果某一测量工具的测量分值与测量不同结构的其他测量工具的分值有低的相关度时,即辨别效度高。

测量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目前研究结构效度最常用的一种实证方法。依使用目的而言,因素分析可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简称EFA)与验证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简称CFA)。简单地说,探索性因素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建立量表或问卷的结构效度,而验证性因素分析则是要检验此结构效度的适切性与真实性。

REW和相关声学知识的介绍讲解

REW和相关声学知识的介绍 论坛里经常有朋友希望能有一些普及贴或教学贴,经常有朋友在问“怎么看频响曲线”“怎么测混响时间”“怎么调试系统”……。一些问题好回答,几句话或一个图就基本能解释清楚,有些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可能写一本书都说不好,比如系统的调试,这个牵涉到太多的知识点和内容,如果你没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买本书来看,你也会觉得很艰涩和不好理解。 上周,一个秦友发帖请教REW的问题,希望能做个REW配合3115D的教程,其实这个教程早有了,以前我写过REW配合1124的教程,也写过XTZ配合3115D的教程,也有秦友写过REW配合LFO 和3115D的教程,如果具备点基础知识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明白该怎么来利用REW调试3115D。So,这个帖子写的将不会只是REW配合调试3115D的内容,我将利用讲REW的使用来介绍些相关的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当然,我也只是个初烧,知识和经验都很有限,缺漏错误在所难免,也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和补充,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来吧。 REW软件全称Room EQ Wizard,是一款免费的声学测量软件,调炮只是他功能的一小个体现,掌握了REW软件,可以说,你的声学知识已经不亚于大部分的从业人员了,所以开篇我就陷入了彷徨,因为我的知识储备太少了,很怕写不下去,但是在帖子里答应了,只能壮起胆子写了,反正无知者无畏嘛,大家一起来学习,反正不懂也

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既然是测量,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测什么、为什么测、怎么测。 测什么?不是测频响曲线吗?可能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会是这样,最多再加个测瀑布图。是啊,我们大部分初烧对于声学测量或者说声学概念就是频响曲线,因为他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是对于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来说光有个频响曲线是不够的,所以测什么这个问题我突然发现变得有意义起来了。 所以在接下来看我的内容前,我建议在看的烧友能视线离开屏幕想一想,我们要测些什么数据?答案越多说明你对声音和系统的认识越多,要求也越高。 介绍REW使用,那么不如我们来看看rew能测什么吧。 1、频响曲线和相位 2、失真 3、瞬态相应

测验效度概念的新发展201305

测验效度概念的新发展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摘要:在1985年《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第5版)出版之前,效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效标(criterion)”。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用“效标”对测验的效度进行证明(verify)的过程,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对测验分数做出有效(valid)解释的过程。 在1985年以后,效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证据(evidence)”。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通过积累证据对测验的效度进行支持(support)的过程,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对测验分数做出合理(reasonable)解释的过程。关于效度的这种理解,突出地体现在1999年出版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第6版)中。 美国教育协会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教育测量》在业内被称为是“测量领域的《圣经》”。在2006年《教育测量》(第4版)出版以后,效度研究的核心概念变为“理由(warrant)”。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通过构造“理由系统”和“理由网络”对效度所进行的“论证(argument)”,效度研究被视为一种对测验分数做出可接受的(plausible)解释的过程。 本文结合作者在考试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介绍了效度概念的新发展。 关键词:测验考试效度 考试是一把尺子,被用来测量应考者的能力。这把尺子本身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只有达到质量标准的考试才能被应用。效度是刻画考试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考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考试目的。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NCME)共同制定的《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1][2]和美国教育协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学会共同组织编写的、被人们称为“教育测量领域的《圣经》”的《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3][4]中,首先讨论的都是考试的效度问题。 一、效度概念的历史演变 考试是一把尺子。这把尺子的准确性,需要靠另一把尺子来检验。这“另一把尺子”,就是“效标(criterion)”,或“标准”。在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当我们准备将一项测验(如手指速度测验或注意力测验)作为“打字员培训班”的招生考试时,我们可以对这项测验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经过一个月培训后的学员的打字速度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如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我们可以说这项测验是有效的。这时,经过一个月培训后的打字速度就是“效标”。 早期的效度研究是围绕“效标”展开的。例如,作为美国高考的《学术评估

声学基础知识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c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 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 软件操作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软件操作一、构念的维度: 可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因子(维度)与测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正确。检验指标是各个拟合优度指数和路径系数。 二、量表的信度: 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在一次测量中,只能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是用α系数。SPSS可以进行信度检验,一般要求α>0.7。每个测项的item-total correlation(项对总项相关系数)>0.4。同时还要看每个测项“α if item deleted”的值,它表示的是当删除该测项时,量表的α系数的值。如果α if item deleted>原来的α,则应该删除该测项。 三、构念的效度 1. 构念的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收敛效度指的是量表与同一构念的其他指标确实相互关联的程度。收敛效度可通过CFA检验,观察测量项目在构念上的负载(loading),如果标准化估计值(standardizes estimate)大于0.5,且t值大于1.96,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6,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大于0.7,通常认为收敛效度较高。 ●平均提取方差(AVE):表示的是潜变量的变异量中有多大比例能用指 标变异量来解释(即指标解释潜变量的程度); ●组合信度(CR):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反映了每个潜变量中 所有测项是否一致性地解释该潜变量。 2. 构念的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判别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构念之间不相互关联的程度。判别效度可通过CFA检验,如果各个因子的AVE的平方根比该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则判别效度较高(或者说AVE的平方根大于该构念与任何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则判别效度较高)。 另外一种检验判别效度的方法是卡方检验。在一个限制模型中(相关系数限制为1),配对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允许自由估计,卡方值显著地减少了,则说明两个构念之间的判别效度较高。卡方分布临界点为 3.84(P<0.05)或6.63(P<0.01)。 3. 构念的法则效度(nomological validity) 法则效度指的是量表以在理论上可以预测的方式,与不同但相关的构念的测量值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收敛效度、判别效度、法则效度并称为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另外 两种效度是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标准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内容效度是对量表的内容表现特定测量项目任务的优劣程度的一个主观而系统的评价。标准效度指一个量表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反映与选作标准的其他变

第七章 效度

教案 课题:《第七章效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效度的意义。 2.掌握效度的类型及各种估算方法。 3.了解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效度估算的各种类型,提高测验效度的六种方法。 ?教学难点:效度估算各种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效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感知:引导学生感知学习内容。 三、讲授:通过具体内容的讲授分析,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讲授主要内容如下: 一、内容效度 (一)内容效度的概念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与预定要测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可以说是测验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取样代表性程度。取样代表性是指测验题目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欲测的内容范围。因此,一个测验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测验内容范围明确,即必须明确界定所要测验的内容范围;其二是取样具有代表性,即测验题目对所有测验内容的覆盖面要大。 在理解测验的内容效度时,不要与测验的表面效度相混淆。表面效度是指从外表直观地看,测验题目与测验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表面效度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作一种效度的,但在实际测验中却是不能忽视的。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 1.逻辑分析法 用逻辑分析法估计内容效度,主要是指依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范围以及教学目标分

析测验内容,检查测验内容究竟在体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方面达到多大的程度。用逻辑分析法估计内容效度实际上是在进行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没有数量指标来描述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与测验试题的一致性程度;内容效度一般采用专家主观性评判,因而很难做到客观、准确,不同判断者的判断标准不同,可能导致批评结果的不一致。因而,对内容效度的估计必须谨慎,而且对内容效度的估计值也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采取定量分析手段来描述测验的内容效度,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龙巴赫法 克龙巴赫曾提出估计内容效度可以用同一教学内容范围的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测验试题,用这两套测验试题对相同的被试分别进行测验,测验之后求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大,就可推论内容效度高,若相关系数小,则说明这两套试题中至少有一套测验的内容效度比较低。 (2)评分一致性考查法 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以计算不同评分者之间评分的一致性程度,即考查评分者的信度。虽然它代表的是测验信度,但由于来自两个独立的评判者,因此符合程度越高就反映测验的内容效度也越高。 (3)前后测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先对一组被试进行前期测验,这一组被试对测验的内容知之甚少,然后对这一组被试进行有关内容的教学与训练,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对这一组被试进行后期测验,这样可以看出测验是否测验出课堂上进行的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二、构想效度 (一)构想效度的概念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构想效度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 所谓构想,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特质或变量,如智力、能力倾向、行为习惯、成就动机、人格结构等。 (二)确定构想效度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构想效度的步骤和方法是:首先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建立某种心理品质的理论结构;然后根据这一理论结构提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最后用逻辑和实证的研究由果求因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从统计数据质量角度谈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 一、引言 从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统计工作过程看,统计数据质量可以被划分为统计设计质量、统计调查质量、统计整理质量、统计分析质量以及数据发布传输质量等。统计设计质量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首要环节,在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体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统计设计质量一般包括调查问卷设计质量与调查方案设计质量,其中调查问卷设计质量指的是:通过问卷测量得到的,反映调查对象客观现象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调查问卷设计质量的好坏,需要通过问卷测量能力的高低来检验。 在市场调查中,为了深入地研究一些本质的或理论性的现象,问卷调查法被广泛运用,除了调查时采用的抽样方法以及所抽取的调查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之外,调查者最关心的就是调查问卷的测量能力。问卷测量能力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问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是统计数据质量蕴涵的最主要的两个特性,一个好的调查问卷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在多次重复使用下得到可靠的数据结果,即准确性;也可以保证所得测量结果能够反映它所应该反映的客观现实,即有效性。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问卷测量能力的分析来检验问卷的设计质量,对问卷设计进行质量控制,进而发现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问卷设计,提高其测量能力,最终将有助于我们得到高质量的调查数据。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检验 信度和效度的概念来源于心理测试中关于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当建构和评估测量时,通常使用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技术性指标。因此我们采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来评估其测量能力,进而实现对问卷设计质量的检验。 1.问卷设计质量的信度检验 所谓问卷设计质量的信度检验,指的是对问卷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即对设计的问卷在多次重复使用下得到的数据结果的可靠性的检验。在实际应用中,信度检验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常用的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克朗巴哈信度,评分者信度等。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这些信度分析方法介绍的文献,在这里,笔者不再一一详述,仅列出相关公式作为参考。 (1)重测信度,也叫稳定系数,对同一组调查对象采用同一调查问卷进行先后两次调 查,采用检验公式,其中为两次调查结果的协方差,为第一次调查结果 的协方差,为第二次调查结果的协方差。系数值越大说明信度越高。 (2)复本信度,也叫等值系数,对同一组调查对象进行两种相等或相近的调查,要求两份问卷的题数、形式、内容及难度和鉴别度等方面都要尽可能的一致。检验公式同稳定系数公式,系数越大,说明两份问卷的信度越高,具体调查时使用哪一份都可以。 (3)折半信度,也叫内在一致性系数,将调查的项目按前后分成两等份或按奇偶题号分成两部分,通过计算这两部分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衡量信度。当假定两部分调查结果得 分的方差相等时,检验用Spearman-Brown公式来表示:,其中表示折半信度系数;当假定方差不相等时,采用Flanagan 公式:,其中、分别 表示两部分调查结果的方差,表示整个问卷调查结果的方差。如果折半信度很高,则说明这份问卷的各项题之间难度相当,调查结果信度高。 (4)克朗巴哈信度,是对折半信度的改进,检验公式是:,其中

声学常识及一些基本概念

声学常识及一些基本概念 一、声音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的传播形成“音”。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声音是物理现象,不同的人对声音有不同的感受,相同声音的感受也会因人而异。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清晰激昂的演讲令人鼓舞,但有时侯,邻居传来的音乐声使人难以入睡,他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也许令人烦恼。建筑声学不同于其他物理声学,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如何使人们在建筑中获得良好的声音环境,涉及的问题不局限于声音本身,还包括心理感受、建筑学、结构学、材料学甚至群体行为学等多方面问题。 人耳的听觉下限是0dB,低于15dB的环境是极为安静的环境,安静的会使人不知所措。乡村的夜晚大多是25-30dB,除了细心才能够体会到的流水、风、小动物等自然声音以外,其他感觉一片宁静,这也是生活在喧嚣之中的城市人所追求的净土。城市的夜晚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较为安静区域的室内一般在30-35dB,如果你住在繁华的闹市区或是交通干线附近,将不得不忍受40-50dB(甚至更高)的噪声,如果碰巧邻居是一位不通情达理的人,夜深人静时蹦蹦跳跳、高声喧哗,也许更要饱受煎熬了。人们正常讲话的声音大约是60-70dB,大声呼喊可达100dB。在中式餐馆中,往往由于缺乏吸声处理,人声鼎沸,声音将达到70-80dB,有国外研究报道噪声中进餐会影响健康。人耳的听觉上限一般是120dB,超过120dB 的声音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140dB的声音会使人失去听觉。高分贝喇叭、重型机械、喷气飞机引擎等都能够产生超过120dB的声音。 人耳听觉非常敏感,正常人能够察觉1dB的声音变化,3dB的差异将感到明显不同。人耳存在掩蔽效应,当一个声音高于另一个声音10dB时,较小的声音因掩蔽而难于被听到和理解,由于掩蔽效应,在90-100dB的环境中,即使近距离讲话也会听不清。人耳有感知声音频率的能力,频率高的声音人们会有“高音”的感觉,频率低的声音人们会有“低音”的感觉,人耳正常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KHz。人耳耳道类似一个2-3cm的小管,由于频率共振的原因,在2000-3000Hz的范围内声音被增强,这一频率在语言中的辅音中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听清语言和交流,但人耳最先老化的频率也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认为,500Hz以下为低频,500Hz-2000Hz为中频,2000Hz以上为高频。语言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频。人耳听觉敏感性由于频率的不同有所不同,频率越低或越高时敏感度变差,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声音,中频听起来要比低频和高频的声音响。 二、声音的频率特性 声音可以分解为若干(甚至无限多)频率分量的合成。为了测量和描述声音频率特性,人们使用频谱。频率的表示方法常用倍频程和1/3倍频程。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是31.5、63、125、250、500、1K、2K、4K、8K、16KHz十个频率,后一个频率均为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因此被称为倍频程,而且后一个频率的频率带宽也是前一个频率的两倍。在有些更为精细的要求下,将频率更细地划分,形成1/3倍频程,也就是把每个倍频程再划分成三个频带,中心频率是20、31.5、40、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K、1.25K、1.6K、2K、2.5K、3.15K、4K、5K、6.3K、8K、10K、12.5K、16K、20KHz等三十个频

吸声-建筑声学常识及基本概念

建筑声学常识及基本概念:关于吸声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0.4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推荐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离心玻璃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0。 多孔吸声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植物纤维喷涂等,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高吸声系数逐渐增大,这意味着低频吸收没有高频吸收好。与墙面或天花存在空气层的穿孔板,即使材料本身吸声性能很差,这种结构也具有吸声性能,如穿孔的石膏板、木板、金属板、甚至是狭缝砖等,它的吸声机理是亥姆霍兹共振,类似于暖水瓶,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通过窄的瓶颈连接,声波入射时,在共振频率上与颈部的空气及内部空间之间产生剧烈的共振作用而损失声能。亥姆霍兹共振吸收的特点是只有在某些频率上具有较大的吸声系数。薄膜或薄板与其他结构体形成空腔时也能吸声,如木板、金属板等,这种结构的吸声机理是薄板共振,在共振频率上,由于薄板剧烈振动而大量吸收声能。薄板共振吸收大多在低频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 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措施(冷却塔)(2007-09-04 15:20:04) 标签:家居/装修分类:设计方案近年来,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已越来的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始出现了整治冷却塔噪声污染的呼声,妥善处理好冷却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问题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冷却塔落水噪声的检测

声学的基本概念

声学的基本概念 人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振动引起的,并通过传声媒质(如:空气、水、混凝土等弹性物质)传播进入人耳。从声源或振动源直接传入人耳的叫“直达声”,声音通过物 体反射传入人耳的叫“反射声”。 人的双耳距离大约有15~17厘米,这个距离使人耳具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声源位置的特性。比如说:声音从左方首先进入左耳,右耳听到的声音比左耳晚一些其时间差=双耳距离/声速,为0.44~0.5mS。这个时间差使听音者感觉声音来自左方。所以直达声对判别声源的位置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反射声中较早到达人耳的声波较强,这个较强的反射波称之为早期反射声,在此之后的反 射声的总和称为混响声。 人耳的听音范围是20Hz~20KHz。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KHz的叫超声波。 声波振动一周所传播的距离叫“波长”用λ表示 声波一秒钟传播的距离叫“波速”用c表示 声波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 f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λ=c/f 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具有相互干涉作用。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步调一致的声源发出的声波相互叠加时就会出现干涉现象。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两波叠加后幅度增加声压加强;反之,它们的相位相反,两波叠加后幅度减小声压减弱,如果两波幅度一样,将完全抵消。由于声波的干涉作用,常使空间的声场出现固定的分布,形成波峰和波谷(从频响曲线上看似梳状滤波器的效果),即:音响术语中常说的----驻波现象。 在厅堂内扩声时由于墙壁的反射也会出现声波的干涉现象。如果是纯音(正弦波)信号,这种干涉现象必然会引起空间声场的很大差异,即:有的地方声波会加强、有的地方声波会减弱甚至完全抵消,成为“死点”(听不到声音)。好在语言和音乐不是正弦波而是复杂的波形,这种复杂的波形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是多个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所以有“此起彼落”“填平补齐”的效果,使干涉效应不太明显。但是!由于不同的频率信号所产生的干涉效果不同,某些频率信号加强,另一些频率信号减弱,所以常常导致房间传输特性不均匀, 这就是为什么要使用“房间均衡”的道理。 由上所述,声音为一串串稀疏稠密交替变化的波,而疏和密就是空气压强的变化,再通过人的耳膜对空气压力的反映传入大脑,从而听到声音。声波是描述声音的物理现象,常用波形表示。注意!声波具有一切“波”的性质。所以产生声音的必要条件有两个:1、必须要有振动体或振动源。2、声波的传递必须依靠传播媒介。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软件操作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软件操作一、构念的维度: 可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因子(维度)与测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正确。检验指标是各个拟合优度指数和路径系数。 二、量表的信度: 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在一次测量中,只能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是用α系数。SPSS可以进行信度检验,一般要求α>0.7。每个测项的item-total correlation(项对总项相关系数)>0.4。同时还要看每个测项“α if item deleted”的值,它表示的是当删除该测项时,量表的α系数的值。如果α if item deleted>原来的α,则应该删除该测项。 三、构念的效度 1. 构念的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收敛效度指的是量表与同一构念的其他指标确实相互关联的程度。收敛效度可通过CFA检验,观察测量项目在构念上的负载(loading),如果标准化估计值(standardizes estimate)大于0.5,且t值大于1.96,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6,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大于0.7,通常认为收敛效度较高。 ●平均提取方差(AVE):表示的是潜变量的变异量中有多大比例能用指标 变异量来解释(即指标解释潜变量的程度); ●组合信度(CR):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反映了每个潜变量中 所有测项是否一致性地解释该潜变量。 2. 构念的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判别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构念之间不相互关联的程度。判别效度可通过CFA检验,如果各个因子的AVE的平方根比该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则判别效度较高(或者说AVE的平方根大于该构念与任何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则判别效度较高)。 另外一种检验判别效度的方法是卡方检验。在一个限制模型中(相关系数限制为1),配对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允许自由估计,卡方值显著地减少了,则说明两个构念之间的判别效度较高。卡方分布临界点为 3.84(P<0.05)或6.63(P<0.01)。 3. 构念的法则效度(nomological validity) 法则效度指的是量表以在理论上可以预测的方式,与不同但相关的构念的测量值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收敛效度、判别效度、法则效度并称为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另外 两种效度是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标准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内容效度是对量表的内容表现特定测量项目任务的优劣程度的一个主观而系统的评价。标准效度指一个量表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反映与选作标准的其他变量(标准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效度(parallel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四、软件操作示意图

临床步态分析

临床步态分析(Clinical Gait Analysis) ——基础与临床孟殿怀 *偏瘫的治疗: 1、并发症及伴发症的治疗 2、运动功能——肌力 肌张力 ROM 平衡 协调 体位转换 站立与步行运动功能训练的终点目标 3、作业功能 4、感觉 5、认知 6、言语 7、吞咽 8、家居环境改造 正确站姿:纵向——要感觉头顶有根绳子拉紧,整个身体向上挺拔;横向——两肩打开,不要缩成一团。 步态:例1——保护性跛行: 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足就赶快起步前移; 触地时间:健足长、患足短 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 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 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节不稳定——关节稳定的因素:骨性结构基础 韧带与关节囊静态因素 肌肉动态因素 *单腿支撑时稳定主要靠静态因素维持,步行虽然是动态稳定,但只要步行速度够慢,稳定性还是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关节不稳不是保护性步行的可能原因。 肌无力——每个关节都有抗重力肌及其优势运动方向,如果抗重力肌无力,则关节往往固定在非优势方向,形成特殊的步态,因此也不是。 疼痛——最常见的原因 感觉障碍——往往是步态不稳,表现为深一脚浅一脚,因此也不是。*所有单侧下肢有问题的患者,步态都表现为患腿支撑时间短而健腿支撑时间长,因此这不是特征性的表现,还要结合临床考虑。 例2——高跟鞋步态 鞋跟越高,重心面越小,稳定性越差;足的形态会有改变; 向前迈步时,除了髂腰肌、股四头肌等内力的作用,还需要外力,即小腿三头肌的蹬地,地面的相反的推动力,此时小腿三头肌进行等长收缩。跖屈时其初始长度缩短,不利于蓄能,易疲劳,且会得到强化,长时间后横截面积会

增加,出现肌肥大;长时间短缩可能出现跟腱的缩短;可出现踝关节及足的韧带的前后力量不均衡 *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的初始长度——最适初长度是其静息状态的1.2倍。 肌纤维的募集 肌肉的横截面积 肌肉的长轴与离得方向 杠杆 一、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步行的基本概念:从某一地安全、有效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步态:行走时的人体姿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步态分析:利用力学的概念和已经掌握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的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步态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目测,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作大体分析。 定量分析——足印法 电子角度计测定法 三维步态分析 作用:判断功能状态 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判断治疗效果 预测功能转归 辅助疾病机理的研究 功能分级的标准 *有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腰背痛的原因可能是姿势不当造成的,比如脊柱侧弯或长短腿,导致重心的偏移,双侧肌力不均衡。 二、步态分析基础 1、生物力学:力的作用 杆杆原理 功与功率 关节自由度 2、解剖学:下肢主要骨 *肩外展:由冈上肌发动(运动的前30°),由三角肌发力(30°以后)。 肌肉:髋肌——前群髂腰肌—止于小转子,屈曲外旋髋关节 后群臀大肌—主要后伸髋关节,部分外旋外展髋关节,下部纤维紧张髂胫束 臀中肌—止于大转子外上,外展髋关节。臀中肌在步行时最主要的作用是反向作用,在单腿支撑相时,保证重心落在支撑侧足的内侧,避免躯干过度屈曲。若臀中肌无力则出现“鸭步”。 大腿肌—前群股四头肌—股直肌跨髋关节,可以伸膝屈髋,其余三头作用均为伸膝。*股内侧肌在0~30°起作用,股外侧肌在30~90°时起作用,超过90°主要是股直肌,股中间肌全程均有作用,但较弱。因此膝

建筑声学常识及基本概念关于隔声

建筑声学常识及基本概念:关于隔声 建筑声学, 概念, 隔声 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的私密性,降低外界声音的影响,房间之间需要隔声。隔声与吸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好的吸声材料不一定是好的隔声材料。声音进入建筑维护结构有三种形式。1)通过孔洞直接进入。2)声波撞击到墙面引起墙体振动而辐射声音。3)物体撞击地面或墙体产生结构振动而辐射声音。前两种方式为空气声传声,第三种方式是撞击声传声。 描述空气声传声隔声性能的指标是隔声量,隔声量的定义是R=10lg(1/τ),其中τ是透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隔声量的单位是dB。隔声量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墙体两边声音分贝数的差值,但绝对不是差值这样简单。孔洞的隔声量R=0dB,隔掉99%声能的隔墙的隔声量是20dB,隔掉99.999%声能的隔墙的隔声量是50dB。 墙体在不同频率下的隔声量一般并不相同,一般规律是高频隔声量好于低频。不同材料的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很不相同,为了使用单一指标比较不同材料及构造的隔声性能,人们使用计权隔声量Rw。Rw是使用标准评价曲线与墙体隔声量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得到的,标准评价曲线符合人耳低频不敏感的听觉特性。具体评价方法可参见国标GBJ121-88“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隔墙隔声存在质量定律,即单层墙越重隔声性能越好,单位面积的质量提高一倍,隔声量提高6dB。120砖墙的面密度为260kg/m2,隔声量为46-48dB;240砖墙的面密度为520kg/m2,隔声量为52-54dB。砖墙墙体过重,结构荷载负担较大,使用黏土砖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因此,轻墙得以广泛使用。为了使轻墙达到良好的隔声性能,需要使用多层墙板内填吸声材料的方法。75龙骨内填玻璃棉的双面双层纸面石膏板墙的面密度只有60kg/m2左右,隔声量可以达到50dB。同样面密度的90厚加气混凝土板墙的隔声量只有36dB。对于住宅隔声,Rw应至少大于45dB,最好大于50dB。 描述撞击声传声隔声性能的指标是撞击声压级,它不同于空气声隔声量所表达的“隔掉声音的分贝数”,而是表示在使用标准打击器(一种能够产生标准撞击能量的设备)撞击楼板时,楼下声音的大小。撞击声压级越大表示楼板撞击声传声隔声能力越差,反之越好。撞击声压级反映了人在楼上活动时对楼下房间产生声音的大小。楼板撞击声压级随频率不同而变化,为了使用单一指标比较不同楼板的隔绝撞击声的性能,人们使用计权撞击声压级Lpn,w。Lpn,w同样使用标准评价曲线与撞击声隔声频率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得到的,具体评价方法可参见国标GBJ121-88“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比较理想的住宅楼板计权撞击声压级应小于65dB。然而,大量使用的普通10cm厚混凝土楼板计权撞击声压级为80-82dB,楼板隔声问题比较严重,住户多有抱怨,谁没有听到楼上的脚步声以及孩子的跑跳声的经历呢?采用浮筑地板的方法可以提高楼板隔声性能,如在结构楼板上铺一层高容重的玻璃棉减振垫层再做40mm厚的混凝土地面,计权撞击声压级可以小于60dB。

Spss数据分析效度

Spss数据分析 KMO 與Bartlett 檢定 Kaiser-Meyer-Olkin 測量取樣適當性。.712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大約卡方675.492 df 153 顯著性.000 Communalities 起始擷取 sex 1.000 .657 grade 1.000 .837 one 1.000 .758 two 1.000 .683 three 1.000 .735 four 1.000 .706 five 1.000 .615 six 1.000 .634 seven 1.000 .642 eight 1.000 .700 nine 1.000 .767 ten 1.000 .735 eleven 1.000 .609 twelve 1.000 .844 thirteen 1.000 .697 fourteen 1.000 .779 fifteen 1.000 .707 sixteen 1.000 .655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說明的變異數總計 元件 起始特徵值擷取平方和載入 總計變異的% 累加% 總計變異的% 累加% 1 4.706 26.146 26.146 4.706 26.146 26.146 2 2.021 11.228 37.374 2.021 11.228 37.374 3 1.499 8.327 45.701 1.499 8.327 45.701 4 1.367 7.59 5 53.29 6 1.36 7 7.595 53.296 5 1.109 6.160 59.457 1.109 6.160 59.457 6 1.046 5.809 65.266 1.046 5.809 65.266 7 1.013 5.627 70.893 1.013 5.627 70.893

异常步态分类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如下: (1)臀大肌(髋伸肌)步态(gluteus maximus gait):臀大肌无力者,而关节后伸无力,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 (2)臀中肌步态(gluteus medius gait):臀中肌麻痹多由脊髓灰质炎引起,一侧臀中肌麻痹时,不能固定骨盆,也无力提起、外展和旋转大腿,髋关节侧方稳定受到影响,表现为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向患侧侧弯,以避免健侧骨盆下降过多,从而维持平衡。两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殊,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 (3)股四头肌步态(quadriceps gait):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伸膝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4)跨阈或垂足步态(steppage or footdrop gait):胫前肌麻痹者,因足下垂,摆动期髋及膝屈曲度代偿性增大,形成跨越步。 (5)减痛步态(antalgic gait):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些差异。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躯干稍倾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以足趾着地行走。 (6)帕金森步态(Parkinson gait):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的运动,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拖步,步幅缩短。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表现为屈曲姿势,致使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患者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7)偏瘫步态(hemiplegic galt):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时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足下垂内翻,为了将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相患侧代偿性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半圆弧,而将患侧下肢回旋向前迈出,故又称为划圈步态。 (8)剪刀步态(scissors’gait):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9)痉挛性截瘫步态(spastic paraplegic gait):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如脊髓损伤部位稍高且损害程度较重但能拄双拐行走时,双下肢可因肌张力高而始终保持伸直,行走时出现剪刀步,在足底着地时伴有踝阵挛,呈痉挛性截瘫步态,使行走更加困难。如脊髓损伤部位较低且能用或不用双拐行走时,步态可呈现为臀大肌步态、垂足步态或仅有轻微异常。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产生原因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 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第七章--效度

课题:《第七章效度》 课型:新授课 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效度的意义。 2.掌握效度的类型及各种估算方法。 3.了解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效度估算的各种类型,提高测验效度的六种方法。 教学难点:效度估算各种类型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效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感知:引导学生感知学习内容。 三、讲授:通过具体内容的讲授分析,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讲授主要内容如下: 一、内容效度 (一)内容效度的概念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与预定要测的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可以说是测验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取样代表性程度。取样代表性是指测验题目能最大限度地代表欲测的内容范围。因此,一个测验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测验内容范围明确,即必须明确界定所要测验的内容范围;其二是取样具有代表性,即测验题目对所有测验内容的覆盖面要大。 在理解测验的内容效度时,不要与测验的表面效度相混淆。表面效度是指从外表直观地看,测验题目与测验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表面效度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作一种效度的,但在实际测验中却是不能忽视的。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 1.逻辑分析法 用逻辑分析法估计内容效度,主要是指依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范围以及教学目标分析测验内容,检查测验内容究竟在体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方面达到多大的程度。用逻辑分析法估计内容效度实际上是在进行定性分析。 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没有数量指标来描述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与测验试题的一

致性程度;内容效度一般采用专家主观性评判,因而很难做到客观、准确,不同判断者的判断标准不同,可能导致批评结果的不一致。因而,对内容效度的估计必须谨慎,而且对内容效度的估计值也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采取定量分析手段来描述测验的内容效度,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克龙巴赫法 克龙巴赫曾提出估计内容效度可以用同一教学内容范围的总体中抽取两套独立的测验试题,用这两套测验试题对相同的被试分别进行测验,测验之后求得两次得分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系数大,就可推论内容效度高,若相关系数小,则说明这两套试题中至少有一套测验的内容效度比较低。 (2)评分一致性考查法 内容效度的确定也可以计算不同评分者之间评分的一致性程度,即考查评分者的信度。虽然它代表的是测验信度,但由于来自两个独立的评判者,因此符合程度越高就反映测验的内容效度也越高。 (3)前后测比较法 这种方法是,先对一组被试进行前期测验,这一组被试对测验的内容知之甚少,然后对这一组被试进行有关内容的教学与训练,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对这一组被试进行后期测验,这样可以看出测验是否测验出课堂上进行的教学与训练的效果。 二、构想效度 (一)构想效度的概念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构想效度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 所谓构想,是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的概念、特质或变量,如智力、能力倾向、行为习惯、成就动机、人格结构等。 (二)确定构想效度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构想效度的步骤和方法是:首先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建立某种心理品质的理论结构;然后根据这一理论结构提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最后用逻辑和实证的研究由果求因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三、效标关联效度 (一)效标关联效度的概念 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作为效标的另一独立测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