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研报告

篇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

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原因

(二)事故性质

(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

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7月24日上午率有关方面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浙江省温州市,查看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亲切慰问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得出一个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7月27日和8月10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65次、第16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事故调查处理和铁路

安全工作,对事故调查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要查清

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依照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要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 8月10日,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事故调查组进行充实、加强。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监会、全国总工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各1名负责同志和3位曾担任过国家有关部门(单位)或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且熟悉铁路工作的老同志任副组长。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同时,聘请了12名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政协委员1名、“两院”院士2名)。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

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由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委托上海铁路局运营管理)。20XX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甬温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20XX年8月,浙江省和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20XX年11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250公里/小时。该条铁路于20XX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XX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期提前4个月。

事故发生地点位于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下行线583公里831米处(瓯江特大桥上)。该区段?下坡,曲线半径4500米,超高110毫米,

跨区间无缝线路,60千克/米钢轨,Ⅲ型混凝土轨枕。桥面距地面高度为米。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地段前后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次列车及司机。D3115次

列车型号为CRH1-046B,编组16辆,总长米;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自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列车定员1299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1072人。7月22日23时4分至23日1时30分在杭州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

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115次宁波东站至福州南站的值乘任务。20XX年2月25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酒精检测合格。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次列车及司机。D301次列车型号为CRH2-139E,编组16辆,总长米;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自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列车定员810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558人。7月23日0时20分至2时10分在北京南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

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01次宁波东站至福州站的值乘任务,已在事故中殉职。20XX年6月23日经

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

酒精检测合格。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1.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构成了CTCS。CTCS根据功能要求和配置应用等级分为0~4级(其中CTCS-2级应用于200~ 250公里/小时提速干线和高速铁路上,甬温线即采用该级系统)。CTCS-2级分两个子系统,即地面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地面子系统由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等设备组成。车载子系统由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设备组成。

2.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温州南站采用的列控中心设备产品型号为

LKD2-T1,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生产,具有轨道电路编码、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确定行车许可等功能。

3.甬温线轨道电路。甬温线采用ZPW-20XXA无绝缘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及完整性检查,并连续向列车传送行车许可等信息。事故发生在标号为5829G的轨道上,轨道全长1500米,5829G轨道电路分为5829AG和5829BG两段。事故调查组检验测定,因雷击致使温州南站轨

道电路4个发送盒(5829AG备、5808AG主、5808AG备、S1LQBG备)、2个接收盒(5845AG、S1LQG)、1个衰耗器(S1LQG)损坏,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导致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

篇二:调查报告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事故原因和性质

事故原因。

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 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

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

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1.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设备故障后未导向安全。经事故调查组对采集驱动单元测试,以及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检测机构组成的联合测试组对列控中心主机和采集驱动板软件进行测试,并经动车组实车模拟试验验证和反复分析论证,查明:从软件及系统设计看,温州南站使用的LKD2-T1型列

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采集驱动单元检测到采集电路出现故障,向列控中心主机发送故障信息,但未按“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处理采集到的信息,导致传送给主机的状态信息一直

保持为故障前采集到的信息;列控中心主机收到故障信息后,仅把故障信息转发至监测维护终端,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继续接收采集驱动单元送来的故障前轨道占用信息,并依据故障前最后时刻的采集状态信息控制信号显示及轨道电路。从硬件设计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IO采集电源仅有一路独立电源,未按规定采用两路独立电源设计,一旦电源失效,PIO机柜中全部PIO 板将失去采集电源,当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造成采集驱动单元采集回路失去供电;两路输入采集来自一个源点,无法构成输入信息的安全比较。这两处硬件设计缺陷导致设备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具体问题如下: 通号集团的问题。通号集团履行合武线、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未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对通号设计院的科研质量管理工作监管不到位,集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对通号设计院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将中标的系统集成项目完全交由下属通号设计院等企业负责,监督管理缺失,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致使先后向

合武、甬温铁路提供了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

道使用。

通号设计院的问题。

一是决定研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不慎重。通号设计院领导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二是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发现设备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发现列控中心设备的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管理和监督列控所的研发工作不力,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文档缺失等问题失察。三是科研质量管理责任不落实,对下属企业列控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失控。未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未对产品研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管控,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

通号设计院列控所的问题。

一是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建设合同约定的列控中心设备难以满足合肥站工程建设需要,以及现有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采集轨道电路继电器信息模块、PIO板研发未完成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向通号设计院领导建议开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

二是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未组织正式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团队,仅靠列控所有关负

责人口头指派相关人员研发;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审核研发文档不规范,且部分文档缺失。

三是违反程序开展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未对列控中心设备特别是PIO板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

2.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存在问题。

铁道部的问题。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健全;设立的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和系统集成办公室,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公室、项目组与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有关部门正常职能;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

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的问题。一是对合宁、合武、甬温铁路客运专线列控中心设备招标投标工作审查把关不严。在铁路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不系统、不完整的情况下,草率对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定标选型,造成两线列控设备接口不统一,无法互联互通,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引发了合肥站、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型号的变更,导致后续一系列工作操作不规范;指导、协调甬温铁路招标时,审查同意在温州南站等18个车站招标采购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二是跟踪督促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工作不力。在组织召开合宁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要求合肥站按合宁铁路相同类型的列控中心设备进行设计比选后,跟踪督促不力,未发现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

三是推动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工作。运输局客专技术部推动科学技术司、运输局基础部对不具备技术审查条件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技术预审查,并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

运输局基础部的问题。

一是信号新产品上道使用管理存在漏洞。未按照职责要

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审查、试用和上道使用管理制度及办法,未对信号新产品评审、试用期间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作出特殊规定。

二是作为信号设备的业务主管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审查把关不严。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审查资料不完善等情况下,会签同意科学技术司起草的技术预审查意见。

三是违规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组织召开合武铁路列控中心设备类型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经过技术预审查及合肥站开通使用、尚未进行现场测试的情况下,未经严格试验、审查,草率同意合武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科学技术司的问题。一是未制定明确规范的技术审查规定。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程序明确、内容具体、要求严格的有关技术审查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致使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技术审查无依据、不规范。

二是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在合宁线建设工期要求紧迫、有关司局催办和LKD2-T1列控中心设备在合肥站已经进场安装的情况下,根据通号设计院、合宁公司提

交的CTCS-2级列控系统技术审查的申请,会同有关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

三是违规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试验和上道使用。会同运输局基础部、客运专线技术部印发文件,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客运专线工程现场试验和上道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该文件印发上海等路局及相关单位参照实行,客观上对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

3.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在安全和作业管理及故障处置上存在问题。

上海铁路局的问题。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相关单位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车务系统的问题。

一是调度所行车管理、应急处置不力。调度所列车调度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进一步了解电务人员维修下行三接近“红光

带”情况和工务人员检查线路情况,未及时了解前行D3115次列车在下行三接近运行的详细情况,

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注意运行,违反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的有关规定;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不力。二是宁波车务段温州南站职工岗位责任制不落实,行车组织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温州南站值班员在发现D3212发车时上行出站信号机故障关闭、发现CTC终端显示与现场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不符等设备故障情况后,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严格执行《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填记标准》和《车机联控作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与D301次列车执行车机联控;车站盯岗负责人在车站转为非常站控后,没有提醒行车室值班人员及时与区间运行列车有效执行车机联控。三是宁波车务段对本单位和所属车站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及行车业务工作指导不到位,对温州南站执行车机联控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四是运输处对调度所执行有关调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

电务系统的问题。一是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和瓯海工区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组织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电务值班人员虽然不知道

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得知出现轨道电路故障后,未对

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一离去轨道电路故障登记停用即进行检查确认,未经登记联系就对除5829AG之外的轨道

篇三: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3

事故线路情况 3

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4

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5

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6

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7

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7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11

二、事故发生经过 13

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19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29

事故原因 29

事故性质 30

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30

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38

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38

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38

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56

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56

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57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57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57

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58

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60

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61

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62

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63

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65

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66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

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7月24日上午率有关方面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浙江省温州市,查看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亲切慰问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得出一个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7月27日和8月10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

开国务院第165次、第16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事故调查处理和铁路安全工作,对事故调查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依照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要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8月10日,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事故调查组进行充实、加强。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监会、全国总工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各1名负责同志和3位曾担任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且熟悉铁路工作的老同志任副组长。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同时,聘请了12名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通过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7.23动车追尾事件”观后感

自从发生了7.23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不知怎么的,每晚我久久不能入睡,心里总是沉沉的,酸酸的,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总想哭,但又哭不出来 2011年7月23日晚8时34分,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原因将在9月中旬公布。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还有数名外籍人士。2011年7月28日10点左右,温家宝总理来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升为91.5万元。 通过新闻上的直播画面,我们看到了惊人的一幕铁路上动车已是撞的面目全非,四节车厢坠入桥下,好几辆挖土机正在工作。 邵曳戎,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长,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现场救援人员之一。正是在邵曳戎以往交通事故施救的经验及技术坚持下,2岁零8个月的项炜伊成为最后一名获救的生还者。 事后有记者采访邵曳戎,问他是怎么发现小炜伊的,邵曳戎的回答让我们大吃一惊。他答道:消防战士爬进机车后搬离尸体。消防战士一晚上没有发现活体,当发现孩子的小手时,战士非常激动,用最轻的动作,用手,不是用工具把上面的铁、铝、玻璃等一点点搬开,搬开一个大块物体后,看到了小炜伊的后背。她做了几个深呼吸,移动过程中,发现她的脚被压着,我们没用机器,用手把很重的东西搬开,把小孩子慢慢地从车厢里移出来。发现她的手在动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桥下的医务人员。我们救出来一个不容易,要保住。她最终是得救了,现在我真的很高兴。 我的天哪,这是老天爷又在和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但是,就在这不幸与万幸之中,这些伟大的人民,这些伟大的精神,在这灾难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民魂将自己的血汗搭建一个共同的目标与千万片真情之上,绽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卉关爱。一个生命的高潮与一个生命的枯竭轮流交替着,千万声欢呼与千万阵痛哭拍打着我们的心结我抱着枕头蜷缩在沙发上呜咽,为这些遇难者们哀悼,为这些幸存者们祈福,也为这坚强的小炜伊祝福着一个直到现在我的心里一直不能平静。生命啊,如一只玻璃杯一般,这么脆弱。多鲜活的生命呵,就在这一霎那间与我们阴阳相隔,永世不能相见 让我们为逝者哀悼,为生者祈福吧。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篇一: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 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 (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

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同时,铁道信号设计采取的是“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即假如出现故障问题,则自动导向安全一方的技术原则。假如地面信号系统损坏,无法发现列车信息,则该区间永远显示红灯。D3115与D301此时都已被调度呼叫转入非常站控模式运行——非常站控意味着区间信号故障,但出于效率需要,要维持一部分行车。通俗地说,两车都将以调度授权,人工结合信号的方式行驶。事后分析,由

事故调查报告书(样本)

附件3 事故调查报告书(样本) 一、事故基本情况 1、企业详细名称:xx单位 地址:xx市xx区 2、经济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国民经济行业:机械制造 3、隶属关系:xx 事故发生时间:x年x月x日x时x分 4、事故地点:x x厂房内 5、事故类别:高处坠落 6、事故原因:x年x月x日x时x分xx单位维修钳工xxx在厂房内,违章企业,造成xxx坠落地面重伤。 7、事故严重级别:重伤 8、伤亡人员情况: 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2500 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5万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 二、事故详细经过

x月x日8时30分,x x机械有限公司结构工场维修班维修钳工崔x x、王x x,按工场下达的工作票要求,来到工场结构厂房东门,维修“掉道”的总高约7米的铝合金卷帘门。2人先搭起一个长2.8米、宽1.25米、高1.97米的金属支架,在其上部固定三块金属跳板,并将一长约5米的竹梯子搭在东门北侧加上, 竹梯子的最下面的“横称”与跳板固定,竹梯搭在东门北侧加固墙上。9时许,王x x未配戴安全带登上竹梯,手持撬棍和方木,从上往下修理铝合金卷帘门滑道,崔xx刚站在地面手扶金属支架监护。 大约10时30分,王x x从上往下维修到5.5米高度时,下部金属支架失稳、向南侧倾倒,王x x随竹梯一起落下砸金属支架后附至地面,造成重症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等伤害,急送至市中心医院,于次日凌晨2时死亡;崔x x 被倒塌的金属支架和竹梯砸在下面,幸好没有受伤。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崔x x、王x x违章将竹梯立在易失稳的金属支架上,王x x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冒险作业,在维修滑道时用力较大,导致金属支加侧倾,垮架,王x x从高处坠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x x有限公司结构工场,对这类危险性较大的高空作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共3篇)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共3篇)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共3篇) 第1篇: 温州动车事故温州动车事故解飞李彪王体伟一背景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雷击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通过大地在信号电缆上产生浪涌电压,在多次雷击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LKD2-T1型的保险管F2熔断。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雷击还造成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以下简称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区段)红光带。 19时39分,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通过电话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红光带故障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 瓯海信号工区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接到故障通知后,于19时40分赶到行车室,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后,在行车

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并立即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 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 19时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进入机械室检查,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 20时15分左右,陈旭军通过询问在行车室内的滕安赐,得知红光带已消除,即叫滕安赐准备销记。滕安赐正准备销记,此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王晓立即通知滕安赐不要销记。随后重新检查一下其他设备。 至事故发生时,杭州电务段瓯海工区电务人员未对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线和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故障处理情况进行销记。 20时03分,温州南站线路工区工长袁建军在接到关于下行三接近红光带的通知后,带领6名职工打开杭深线下行584公里300米处的护网通道门并上道检查。 20时30分,经工务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工务设备正常后,进行销记,工务设备良好,交付使用。 19时51分,D3115次列车进永嘉站3道停车(正点应当19时47分到,晚点4分),正常办理客运业务。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对高铁板块股价的影响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对高铁板块股价的影响一、基本情况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经过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截至25日18时,“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人数已增至39人。据温州市有关方面介绍,第39具遇难者遗体是在现场挖出的。到25日18时止,此次事故共造成39人死亡,其中初步确定身份的有38人。此外,住院192人,其中重症12人。 事故前高铁行业状况 1. 我国高铁运营状况 目前,我国已有6920营业公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其中,新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包括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合武、石太、济青、甬台温、温福、福厦客运专线及成都至都江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我国高铁未来前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以令世界惊奇的“中国速度”迅速崛起,中国高铁不仅展现出中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智慧,更向世界展示出一张“中国名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的高铁建设技术和高铁工程质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高铁在设计、建设、制造方面也拥有绝对优势。随着京津、武广、郑西、京沪等等一条条高铁的建成与运行,让世界刮目相看。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中国铁路部门在修建高铁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是高铁建设史上一笔财富。因此,加快高铁建设,让高铁贴地安全飞,给老百姓出行带来许多方便,给各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增加腾飞的翅膀,拥抱新的生活。 二、动车事故对股市的影响 1.动车事故引发的股市波动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很快就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反馈。 周一沪深股市跳空低开,呈现单边下挫走势。其中,受“723”事故影响,铁路基建板块领跌两市,投资者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截至收盘,沪指大跌82点,跌幅达2.96%,创下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深成指跌幅更是达3.13%。恐慌性抛盘纷纷涌出,两市成交额达2200亿元。

关于事故调查报告文档2篇

关于事故调查报告文档2篇 About accid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事故调查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事故调查报告文档 2、篇章2:关于饮酒与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文档 篇章1:关于事故调查报告文档 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1、工伤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班组、项目部或公司有关负责人及安监科。 2、项目部或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以上事故时,应立即报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3、应尽可能保护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的扩大。 4、如特殊情况需要对现场进行损坏时,应将现场作标记或记录。 二、工伤事故调查和分析 1、轻伤和重伤事故,由公司经理或主管安全的副经理组织安全、技术、生产等部门及工会成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2、凡由上级机关插手的事故,公司按要求尽最大努力积极协助调查。 3、凡调查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向有关人员回答有关的提问,提供有关的证据和证词。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故真相。 4、由本公司处理的工伤事故的调查必须查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5、召开事故分析会,确定事故处理的意见防范措施的建议。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三、工伤事故处理和结案归档

723动车追尾事故

723动车追尾事故 关键词:追尾、透明度、态度、领导、不足、完善、应急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40名遇难者身份确认,其中有3名外籍人士。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胸口被车闸刺穿,可以推论司机通过肉眼看到前面的列车时,做过刹车的处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上午实地察看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2011年7月24日14时左右,张德江主持召开现场会,指示成立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挥部,由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任总指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任副总指挥。会上宣布成立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

故调查组,由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任组长。该调查组全体会议28日在温州宣布了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并明确了调查组的主要工作职责。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定为一起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刘志军、张曙光负主要责任。 在这次事故的公关处理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次的处理过程是公开、透明的。政府公开了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的名单,他们每个人的信息和职责都清晰的展示在公众的面前。他们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的向公众说明,且通过媒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有关人员的失职和处理结果有全面的了解。政府也及时公开了具体的调查结果,使大家能全面地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死亡人数以及整个事故的严重程度。 另外,此次事故的主要领导也出面了,而且态度非常地真诚。事故调查组由浙江省长任总指挥,亲自指导事故的调查情况,并及时向人民群众传达调查结果。国家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7月28日上午到温州察看了事故发生现场,而且深刻的悼念遇难者,看望受伤人员,对遇难者的家属鞠躬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同时还举行媒体见面会,向媒体具体的说明了善后的情况。铁道部门针对这起事故的发生,也在新闻发布会上非常诚恳的向广大旅客鞠躬表示深深的歉意。 但是在针对这起事故的公关处理中非常明显的出现了几点不足之处。 首先是时间问题。事故发生在7月23日,而7月28日才通报初步分析结果,而《道歉信》却是在27号发布的,这明显就存在时

列车追尾现场处理方案

列车追尾现场处理方案 用于已运营轨道交通区域内线路区间或站台区间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信号故障等原因造成列车追尾事故的现场处置。 一、风险分析 1、事件发生的区域 已运营轨道交通区域内线路区间或站台区间。 2、事件发生的危害程度 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信号故障等原因导致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将导致列车车辆损坏、线路钢轨损坏及人员伤亡等一些问题。若严重,可能造成运营瘫痪,运营中断等事故。 3、事件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驾驶员业务技能不足、驾驶员精神状态不佳、信号故障等。 4、事件可能引发的事故 (1)车站发生大客流爆满,可能造成拥挤踩踏事故,致使人员伤亡。 (2)车站发生大客流爆满事件,可能造成列车晚点、载客通过、运营中断等行车事故。 二、现场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现场应急组织机构 确保发生应急事件快速响应,积极救援,部门成立现场应急组织机构。现场应急组织机构下设组长、副组长、组员,其中现场应急组织机构组长由:线路主管及区域站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区域站长担任,组员由当班值班站长、值班员、站务员、司机等担任。在发生应急事件时,指挥权实行逐级交接(值班站长、副区域站长、线路主管或区域站长)。 2、现场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线路主管:负责应急救援的现场指挥工作,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信息。(2)区域站长:负责应急救援的现场指挥工作,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信息。(3)副区域站长:协助区域站长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负责向上级领导

汇报信息。 (4)乘务组长:协助线路主管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信息。 (5)车站值班站长:协助副区域站长进行现场急救援指挥工作,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信息。 (6)运转班组长:协助线路主管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工作,负责向上级领导汇报信息。 (7)车站值班员:协助值班站长完成救援工作,并时时与行调联系,报告现场救援情况,接收行调指令并及时向值班站长汇报。 (8)运转值班员:协助运转班组长完成救援工作,并时时与行调联系,报告现场救援情况,接收行调指令并及时向值运转班组长汇报。 (9)信号楼值班员:协助行调完成救援工作,与出入库司机联系。 (10)司机:协助乘务组长及现场救援指挥人员完成救援工作,并将现场救援情况报告行调,按行调指令动车。 (11)站务员:协助值班站长及现场救援指挥人员完成救援工作,与值班员进行现场救援工作的汇报。

温州动车事故分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专题课程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0912081 班级 题目从温州动车事故看中国应急管理姓名刘永杰学号091208115 指导教师吴琦职称讲师 二О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从温州动车事故看中国应急管理 摘要: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各国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突发事件通常具有突然性、群体性、社会震动性、处理困难性等等特性。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各国政府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关于应急管理国外政府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还十分的不足,对于温州动车事故的处理可以看出诸多弊端与不足。 关键字:突发事件动车事故应急管理 正文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仅就7月份以来,已经发生数起重大事故,比如,广西合山煤业八矿“7.2”透水溃浆、贵州省平塘县牛棚煤矿“7.2”透水、湖北省仙桃市“7.4”追尾翻车、山东省枣庄市防备煤矿“7.6”火灾、山东省潍坊市昌邑正东矿业有限公司盘马埠铁矿“7.10”透水、湖北省武汉市“7.12”火灾。此外,还发生了京珠高速河南信阳“7.22”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浙江温州“7.23”动车追尾特别重大事故……下面我们重点分析温州动车事故。 温州动车事故的大致经过如下: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这次事故被定为特大交通事故,足可见这次动车事故的对社会的震撼程度。 在这次动车事故之前我国的动车建设成就曾被高调的大规模的宣传过,中国动车还被称为“中国速度”,中国的动车建设速度令世界艳羡有很多国家都有意向让中国帮助他们建设其中还有美国。中国的动车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温州特大动车追尾事故让人们长大了,童话理所当然就破灭了。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政府应急管理,所以我就省去关于动车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的争议。我国政府关于应急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甚至不理解什么是应急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意义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

动车因落石受阻_高铁723事故铁道部掩埋事故列车残骸是否有埋藏事实真相的嫌疑.docx

高铁7.23事故,铁道部掩埋事故列 车残骸,是否有埋藏事实真相的嫌疑? 撰文丨尼克 编辑丨文档小组手 来源丨《热搜图片网》 2020年第6期 文题展示 有肯定是有,但这一切终究会被揭穿的,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 有肯定是有,但这一切终究会被揭穿的,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 高铁7.23事故,铁道部掩埋事故列车残骸,是否有埋藏事实真相的嫌疑?高铁7.23事 故,铁道部掩埋事故列车残骸,是否有埋藏事实真相的嫌疑? 最好可以先提一下高铁的发展史,然后就本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谢谢有肯定是有,但 这一切终究会被揭穿的,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最好可以先提一下高 铁的发展史,然后就本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谢谢有肯定是有,但这一切终究会被揭穿的,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事情的水落石出。

高铁中途受阻不能到达目地地怎么赔偿高铁中途受阻不能到达目地地怎么赔偿 没有赔偿,退票只退未乘区间的费用,因铁路责任或自然灾害,不收手续费。没有赔偿,退票只退未乘区间的费用,因铁路责任或自然灾害,不收手续费。 动车事件,怎么听不到是什么人造成的,难道就让它随着时间而把这事...动车事件,怎么听不到是什么人造成的,难道就让它随着时间而把这事... 不会的,今天刚有消息说:央视:温州动车追尾前电脑调度故障改人工调度这是国家大事慢慢的调查结果水落石出后就会有最总判罚的。不会的,今天刚有消息说:央视:温州动车追尾前电脑调度故障改人工调度这是国家大事慢慢的调查结果水落石出后就会有最总判罚的。 相关图片 1.动车因落石受阻 贺州市内一趟动车脱线?官方:因落石行车受阻正抢修

723动车事故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723动车事故报告 篇一:温州723动车事故报告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国家安监总局网站28日晚间公布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全文如下: 目录 一、基本情况3 (一)事故线路情况3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4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5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6 (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7 (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7 (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11 二、事故发生经过13

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19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29 (一)事故原因29 (二)事故性质30 (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30 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38 (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38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38 (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56 (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56 (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57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57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57 (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58 (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60 (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61 (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62 (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63 (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65

(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66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7月24日上午率有关方面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 事故调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浙江省温州市,查看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亲切慰问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

20xx年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872-27 20xx年安全事故调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20xx年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一) 一、xx年—20**年全县煤矿事故情况 xx年至20**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 故25起,死亡31人,百万吨死亡率达8.86%,直接 经济损失138.45万元。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从事故类别分析,3年中国共产党发生顶板事 故23起,死亡了24人,分别占3年事故总数的92% 和77.4%;其中瓦斯事故是自1994年我县官沟煤矿发 生瓦斯爆炸,XX年后又一起重大的瓦斯爆炸。顶板事 故突出,瓦斯事故再次发生,说明全县煤矿安全生产

工作重点没有抓到位,预防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措施没有到位。 2、从事故的性质分析,3年25起事故均是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人员“三违”造成的,说明我县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滞后,安全素质普遍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强。 3、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客观上由于全县煤矿基础条件差,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主观上是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煤矿树枝状开采还未根本杜绝,通风状况还不是非常良好,瓦斯很容易产生突然集聚,造成瓦斯事故的发生。从分析来看,事故归根到底均是由于直接操作者不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

温州动车事故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外国语学院11级旅游英语二班崔灿学号 【事件主角】:铁道部 【事件介绍】: 7月23日20时34分,在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D3115次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次列车追尾。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事故导致39人死亡,192人受伤。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绿灯的时候显示红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政府处理措施】: 1、搜救工作结束过快,没有完成便开始现场清理,掩埋车头,可能造成乘客物品遗失,甚至可能掩盖了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2、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北京方面即宣布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和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负有监督责任而解职,重新启用曾在2008年胶济铁路事故被免职的总调度长安路生接任上海铁路局局长。 3、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7月24日电(记者夏毅)铁道部于24日晚于22点43分在浙江温州召开温甬温线特大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答记者问环节时回应了掩埋车体一事,他表示主要是当时现场抢险情况复杂,“施救人员把车头埋在土里,主要是为了便于抢险。”官方新闻发布会在温州举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问到“为何救援宣告结束后仍发现一名生还儿童”时,他称:“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之后,被问到为何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又说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4、在事故原因尚未调查清楚、事故发生仅35小时后即恢复线路运行。 5、成立调查组,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 6、赔偿:铁道部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出对遇难者的赔偿方案, 对于每个遇难者予以50万的赔付,同时还提出“在短时间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可视情况酌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关系学 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 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件 案例资料 政府的处理办法 主体:铁道部?客体:罹难群众,社会公众 处理评价;是否及时,处理妥当, 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件 时间: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 内容:D301次动车和D3115次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事故 损害:六节车厢脱轨40人死亡 地点: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 原因:设备缺陷、雷击、失职、把关不严 7月28日,动车追尾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全体会议召开,上海铁路局长称信号灯错误导致动车追尾。 政府处理:铁道部发言人鞠躬致歉温家宝到医院看望小伊伊54名责任人被处理 其他重要:微博的重要作用7月28日才召开动车追尾事故国务院调查组全体会议 一新闻媒体报告 追尾前33秒后车收到提醒 信号故障 因设备的严重缺陷,致使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故障后,立即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 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 D3115次列车进永嘉站3道停车(正点应当19时47分到,晚点4分钟),正常办理客运业务。 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发现调度所调度集中终端(CTC)显示与现场实际状 态不一致,即按规定布置永嘉站、温州南站、瓯海站将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为非常站控模式。 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 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 温州南站线路工区工长袁建军在接到关于下行三接近“红光带”的通知后,带领6名职工打开杭深线下行584公里300米处的护网通道门并上道检查。 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助理调度员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通过信号没办法开放,停车后转目视行车模式继续行车。”

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关于“7月23日甬温线动车组追尾事故” 中54名责任人被处理的资料 (来源于新华网)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 1、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2、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

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3、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履行职责,故障处臵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经调查认定,通号集团、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在这起事故中负有以下责任: 1、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通号集团履行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监督管理缺失。通号设计院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其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通号设计院列控所

越要发展 越要安全—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启示

越要发展越要安全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启示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12月29日,国务院对温州动车事故作出处理,54人被追究责任,其中刘志军负主要领导责任。诚然,惟有使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处,才能纾解民怨,给公众一个交代,否则民怨必然滚雪球般蔓延。 发生这样特大的动车组相撞事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首先对罹难的旅客沉痛哀悼,对因此次事故受到惊吓的乘客表示最大关心,祝福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和正常的生活。事故发生后,各方都第一时间到位,处理事故的行为也很迅速,信息披露也做到了最大的公开,而且市民也参与到救助当中。这体现了祖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各民族之间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互助的美好民族美德。 事故主要原因有:一、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职不力,致使研发的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二、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使其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三、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 由此看出,这是由一起“天灾”导致的事件。对于天灾,我们无话可说。但是,又有哪些人为的因素需要我们反思呢?我们知道,对于动车组,近几年从设计、建设到运行,都追求速度,以速度取胜,而忽视对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像雷击这种状况的考虑。可以说,这起特大事故,虽然直接诱因是雷击导致停电而发生两辆动车追尾。但是,天灾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速度。 从这次动车组事故看到,对于动车组运行,铁路方面确实是做到了无缝隙链接,比如两辆车之间相隔5分钟,那么就只能五分钟,不会给雷击、路方坍塌、动车组机械故障等动车组运行中突然出现意外事故而留有处理的时间。另外,也可看出,铁路管理运行方对动车组的管理太过松懈,以致于在发生雷击停电等各种“不可抗力”因素面前时,只能眼睁睁看两辆动车相撞,束手无策。 惩处责任人只是必需的一个环节,其根本落脚点应该是,通过惩处责任人,使相关部门引以为鉴,提高警惕,切勿重蹈覆辙。当然,仅靠相关官员的道德自

动车事故报告(72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1058882.html,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08期 话题展示 2011年7月23日20点30分,“研!”的一声闷响过后,温州城西永峰线K584瓯江大桥段一片死寂。从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与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这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约200 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事故现场,对“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在现场举行新闻发布会。强调事故救援工作从一开始就要以救人为首的原则,并强调铁道部一定要给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彻查事故真相。温总理的表态,回应了当前民众最关切的内容:事故原因和善后处置。而如何给民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显然离不开透明、公正、独立的调查,希望有关事故调查机构和人员不负总理嘱托、不负民众期望。 不过,有些部门的表现,还是让人心存疑虑。对此前备受质疑的“提前结束救援”的说法,铁道部一位负责人否认,称“现场指挥部没有任何人宣布停止救援”。民众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其实,人们都希望看到事故背后的“真相”。 多维解读 一、经济发展,要速度更要安全。无论对管理者还是对乘客,注重安全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京沪高铁发生故障后,《人民日报》已经说过一次。不料,“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以几十条生命的代价,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只有发展的高速度,却无高水平管理,必然就是高风险、高代价。要知道,许多时候,灾难是人祸而非天灾。就拿高速运行的动车组来说,我们大多数人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一样,在感情上也愿意相信中国高铁尚处于磨合期。加上雷电袭击导致了问题发生,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安全比速度更重要。公众希望解决乘车难,但公众并不都是有闲、有钱、外出旅游的人群,高铁居高不下的票价与公众的期待相去甚远。而公众最为关心的高铁安全性问题。更是接二连三出现故障和事故。 二、质疑与真相。温总理说:“这起事故能否处理得好,其关键就在于能否让群众得到真相。因此,处理的过程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群众发布信息。”的确如此,事故的最终结论不能仓促得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调查的同时,不能逐步地公布相关的信息。相反,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必要的、负责任的表现。7月23日晚的动车事故已定格成很多人 的惨痛记忆。没有真相就难以达成谅解,就无法形成共识。不弄清事故原因和真相,何以告慰那些死伤者?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doc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篇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3 (一)事故线路情况 3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4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5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6 (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7 (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7 (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11 二、事故发生经过 13 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19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29 (一)事故原因 29 (二)事故性质 30 (三)事故暴露 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30 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38

(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38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38 (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56 (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56 (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57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57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57 (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58 (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60 (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61 (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62 (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63 (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65 (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66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