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大地测量(大地控制网_参考资料)PPT课件

大地测量(大地控制网_参考资料)PPT课件
(3)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分别完成的我国天文大地 网与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观测数据联合处理,获得 的我国48919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的高精度地心坐标, 平均点位精度达到± 0.11m(1分米级)。
二.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概况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由以下GPS网构成: 1. 国家高精度GPS A、B级网(国家测绘局布设 2.“全国GPS一、二级网(总参测绘局布设) 3.“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由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 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建) 4.GPS地壳运动监测网(中国地震局布设) 5.若区域GPS地壳形变监测网(中国地震局布设)。 参与平差计算的点: 最后经过筛选和相邻点合并,最后选取了国内2523(个 GPS点其中CORS站25个)和国外点(站)64个,共2587 个点参加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首席科学家叶叔华院士的项目总结 报告和六个子课题的结题报告,审阅了有关材料,并进行了 认真的研讨和评论,认为该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 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的支持下,集中四大部委的有关研 究力量,团结合作,把各自的研究资源,历年观测数据和科 研成果,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目 取得的突出成果是:
1998年8月完成选址和基建工程;1999年3月至8月、 2001年3月至8月完成了2次坐标测定工作,数据全部优良。
区域网设计的技术指标是:相邻站间GPS基线每期测定 精度为,水平分量优于5mm,垂直分量优于15mm。实测达 到的水平分量优于3mm,垂直分量优于10mm。
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较,观测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精度提高 了近3个数量级,实现了全国准同时监测。
《高等应用测量》讲稿之11

《武大大地测量》课件

《武大大地测量》课件
总结词
大地测量的应用领域概述
详细描述
大地测量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 程设计、军事侦察、地图绘制等。在科学研究方面,大 地测量可以用于研究地球的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自 转等;在工程设计方面,大地测量可以用于桥梁、隧道 、高速公路等的设计和施工;在军事侦察方面,大地测 量可以用于精确确定敌方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在地图绘 制方面,大地测量可以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和信息,为地 图绘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测量和定位。
国家大地控制网在地理信息建设 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各种地理信 息应用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准和时
间基准。
大地控制网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 地球重力场、地球动力学、地球 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卫星大地测量在国家地理信息建设中的应用
1
卫星大地测量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技术 ,通过卫星轨道和信号传播等原理实现对地球表 面的精确测量。
计算机科学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大地测量与计算机科学的交 叉融合,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 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统计学
大地测量与统计学的交叉融合, 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测量数据处理 和分析方法。
大地测量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大地测量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是以地球表面上的点位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为定义的坐标系,通 常以度为单位。地理坐标系是大地测量的基础,用于描述地球表面上的点位位置 。
大地测量坐标系
大地测量坐标系是以地球椭球上的点位位置(经度、纬度和高程)为定义的坐标 系,用于描述地球椭球上点位的大地测量参数。
回归分析

2大地测量学.ppt

2大地测量学.ppt

学科性质:地球科学/地学(Geosciences )
学科任务:获取和研究地球几何空间的和地 球重力场的静态和动态信息。
内容举例: ➢测定地球形状和大小(Shape & size);
➢测定地面点空间坐标(coordinates);
➢点间距离和方向(distance & azimuth);
➢测定和描述地球重力场等(gravitative
28 8/14/2021
重力测量-- 绝对重力测量
自由落体原理
h
h0
0t
1 2
gt
2
当 v0=0, h0=0
M H (t)
v0=0 h0=0
h 1 gt2 2
g 2h / t 2
重力仪:
*用激光干涉测h *用石英钟测 t
❖相对重力仪,LCR重力仪,精度±15μgal ❖绝对重力仪,FG 5重力仪,精度±5 μgal
A
传递:
P
交会
已知:XA,XB
XP
传递
B
控制
A
B
XA,XB XP’
C XB,XC XP”
检查: XP’ - XP” =?
P
提高精度: (XP’+ XP” )/2
10 8/14/2021
按等级高低分为:I~IV等4级控制网类型:
➢测角三角网 ➢边角导线网 ➢测边网
11 8/14/2021
经纬仪 theodolites
29 8/14/2021
❖FG5绝对重力仪(absolute gravimeter )
❖精度(precision)±5μgal
称为“伽”或
者“盖”,是为纪
念第一个重力测量

大学测量《大地测量》教学课件:2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大学测量《大地测量》教学课件:25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7.4 协议地球参考系
2、协议地球参考系和协议地球参考框架的定义
极移和国际协议原点 地球极点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由于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 体内的运动,地球极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这种现象叫 做地极移动,简称极移(variation of the poles; polar motion) 。随时间而变 化的地球自转轴为瞬时轴,相应的极点叫瞬时极。 几十年来,对极移的研究不断深入,产生了多种地极系统。1967年在 意大利斯特米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 合会( IUGG)共同召开的 32 次讨论会上建议平极的位置用 5 个台站的 “ 1900 — 1905 年新系统”的平均纬度来确定,平极的这个位置相对于 1900—1905年平均历元(1903.0),叫做国际协议原点,简称CIO。 当前,CIO系统由IERS维持。IERS根据全球观测台站的资料,解算并定 期出版公报向用户提供瞬时极资料。
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7.4 协议地球参考系
3、协议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
步骤 地球参考系从定义到实现需要完成以下几步工作: (1)如上所述,给出地球参考系的理论定义和协议约定; (2)建立地面观测台站,并进行空间大地测量; (3)根据对协议地球参考系的约定,采用国际推荐的一组模型和常数,对 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出各观测台站在某一历元的站坐标,即建立协 议地球参考框架。 (4)对于影响地面台站稳定的各种形变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建立相应的时 变模型,以维持协议地球参考框架的稳定。 CTRF是四维的,或者说是动态的,其动态特征表现在CTRF是由具有参考历 元的坐标和速度构成。随时间变化,即动态性是CTRF的固有性质。一方面, 板块运动﹑地壳形变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使固体地球表面点的瞬时位置 不断变化,需要同时给出点的站坐标和站速度;另一方面,新的观测资料不 断精化﹑新的观测站点不断增加,需要定期发布新的坐标和速度计算结果。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1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1

5
§2大地测量学基本体系和内容 大地测量学基本体系和内容 2.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
应用大地测量、椭球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大地重力测量、 应用大地测量、椭球大地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大地重力测量、 测量平差等;新分支: 海样大地测量、行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 测量平差等;新分支: 海样大地测量、行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 地球动力学、惯性大地测量。 地球动力学、惯性大地测量。 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 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 主要内容: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建 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 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精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准测量;地球椭 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 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 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等。
γ ϕ = γ e (1 + β ⋅ sin 2 ϕ )
5 β = q − α 2
ω 2a q提出:为了确定重力与地球形状的关系, 2) 重力位函数的提出:为了确定重力与地球形状的关系, 法国的勒让德提出了位函数的概念。所谓位函数, 法国的勒让德提出了位函数的概念。所谓位函数,即 是有这种性质的函数:在一个参考坐标系中, 是有这种性质的函数:在一个参考坐标系中,引力位 对被吸引点三个坐标方向的一阶导数等于引力在该方 向上的分力。研究地球形状可借助于研究等位面。 向上的分力。研究地球形状可借助于研究等位面。因 位函数把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位函数把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地壳均衡学说的提出:英国的普拉特(J.H.Pratt)和艾 3) 地壳均衡学说的提出:英国的普拉特(J.H.Pratt)和艾 G.B.Airy)几乎同时提出地壳均衡学说 几乎同时提出地壳均衡学说, 黎(G.B.Airy)几乎同时提出地壳均衡学说,根据地壳 均衡学说可导出均衡重力异常以用于重力归算。 重力测量有了进展。 4) 重力测量有了进展。设计和生产了用于绝对重力测量 以及用于相对重力测量的便携式摆仪。 以及用于相对重力测量的便携式摆仪。极大地推动了 重力测量的发展 的发展。 重力测量的发展。

《武大大地测量》课件

《武大大地测量》课件
原则
遵循分级布设、逐级控制的原则 ,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 ,形成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控 制系统。
大地水准面的测定
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大地水准面是指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 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模型。
大地水准面测定的方法
通过大地测量和地球重力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精确测定大地 水准面的位置和起伏。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该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高精度的地表形变监测 和地形测量,尤其在地质灾害监测和城市规划等 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大地测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 断推进,大地测量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精度和 效率要求,同时还需要应对复杂地形和地貌 的测量难题。
机遇
03
大地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控制网的概念
大地控制网是由一系列按一定规 律分布的控制点构成的网状图形 ,是进行大地测量和地理信息获 取的基准框架。
大地控制网的分类
根据用途和精度要求,大地控制 网可分为一、二、三、四等控制 网,不同等级的控制网有不同的 布设要求和精度标准。
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武大大地测量》ppt课件
目 录
• 绪论 • 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 • 大地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 大地测量的应用与实践 • 大地测量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绪论
大地测量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大地测量的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大地测量是一门研究地球大小、赤道、地球重力场、地球自转等问题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精确的地球参 数,为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军事侦察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进其在大 地测量中的应用,实现大范围的地形 测量、地表监测和资源调查等。

大地测量仪器学7PPT课件

大地测量仪器学7PPT课件

6.圆水准器的更换 圆水准器因摔碰或漏气可能损坏。这时需要
更换新的圆水准器。按上面方法拆下圆水准器后, 将圆水泡壳中的坏水泡打掉,用刮刀将旧石膏刮 掉。装入新的水泡,再灌石膏粉,浇上水,旋上 底板。石膏粉固化后将水泡固定住。然后将园水 泡壳装复到三角基座上去。
二、望远镜
(一)望远镜结构 望远镜是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被称为
2内轴和中轴的配合面上进入灰尘或掉上脏仪器因密封丌好外面的灰尘会迚入轰面上特别是在清洗丣轰时或因清洗丌仔细或因汽油太脏使得砂粒或脏物积存在丣轰的空刀槽里这些东西一经振动就会落在轰的配合面上引起转动紧
第七章 经纬仪及其检修
7.1 经纬仪的构造
一、概述
1、经纬仪的分类: 1)按精度分:低精度、中等精度、高精度等, 如J60、J15、J6、J2、J1、J07等。 2)按用途分:大地测量经纬仪、矿用经纬仪、 天文测量经纬仪等。 3)按读数设备分类:游标经纬仪、光学经纬 仪、电子经纬仪等。 2、我国经纬仪系列标准简介
(三)望远镜常见故障排除 1.望远镜成象不清晰: 引起望远镜成象不清晰的原因很多,每台仪
器具体情况不同,在排除故障前,先要找出具体 原因。下面列述一下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
1)光学另件表面不清洁。主要表现为光学透 镜和分划板表面上落有灰尘,流上油污,生霉生 雾。如大物镜和目镜的外露表面最容易落上灰尘 或被人模成手印。特别要提出的是,望远镜筒与 调焦镜管之间的润滑油脂,遇夏天高温易稀失流 动,最容易流到调焦镜透光面上,致使望远镜成 象不清。如遇上述情况,可根据前述方法拆卸望 远镜有关部分,清擦光学另件。除去霉雾,擦去 油污和灰尘,即可恢复望远镜成象的清晰性。
安平手轮转动紧涩时,也影响安平螺旋转动
的舒适性,降低安平水泡的灵敏性。造成安平手轮 转动紧的原因主要是:

武汉大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 第一章 绪论

武汉大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件 第一章 绪论

5
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 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 应用等。
现代大地测量的特征:
⑴ 研究范围大(全球:如地球两极、海洋) ⑵ 从静态到动态,从地球内部结构到动力过程。 ⑶ 观测精度越高,相对精度达到10-8~10-9,绝对精度 可到达毫米。 ⑷ 测量与数据处理周期短,但数据处理越来越复杂。
7
• 大地测量仪器:望远镜,游标尺,十字丝,测微器; • 大地测量方法:1615年荷兰斯涅耳(W.Snell)首创三角测 量法; • 行星运动定律:1619年德国的开普勒(J.Kepler)发表了行 星运动三大定律; • 重力测量:1673年荷兰的惠更斯(C.Huygens)提出用摆进 行重力测量的原理; •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L.Newton)提出地球特征:1)是两极 扁平的旋转椭球,其扁率等于1/230;2)重力加速度由 赤道向两极与sin2φ(φ——地理纬度)成比例地增加。

16
11
第三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人们将对椭球的认 识发展到是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大地体。 几何大地测量学进展: 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有了重大发展。全球三大天文大地 网的建立(1800-1900印度,一等三角网2万公里,平 均边长45公里;1911-1935美国一等7万公里;19241950苏联,7万多公里) 因瓦基线尺出现,平行玻璃板测微器的水准仪及因瓦 水准尺使用。
1
1.2大地测量学的作用
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国民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如 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土地管理、城市建設等 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 保护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如地震、山体滑坡、交通事 故等的監測與救援。 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如: 卫星、导弹、航天飞机、宇宙探测器等发射、制导、 跟踪、返回工作都需要大地测量作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和全球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精密水 准网及海洋大地控制网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 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 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理论方法,测量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现代大地测量 (三个基本分支)
几何大地测量
物理理论大地测量
空间大地测量GPS
1)、几何大地测量学:即天文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 确定地球形状、大小,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主要内容 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建立的理论、方法,精 密测角、测距、测水准;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 的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 模型等
公元827年,阿拉伯人阿尔曼孟通过弧长 测量,推算出纬度35°处的1°子午线弧 长等于111.8Km,比正确值110.95Km 只大1%
2、第二阶段:地球椭球阶段:最先由牛顿提出 在此阶段,理论方面 英国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椭球学说. 荷兰的斯涅耳:三角测量法 德国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荷兰的惠更斯:摆测重力原理 法国的勒让德:最小二乘法,重力位函数 法国的克莱罗:克莱罗定律 英国的普拉特和艾黎:地壳均衡学说
四、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1、第一阶段:地球圆球阶段: 将地球看成是圆球进行测量其大小(半径) 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最先提出地球圆球说。 首次地球半径测量: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
色尼用子午圈弧长测量法来估算地球半径,与现代数据相比, 误差约 100Km.
亚历山大城
φ
赛尼城
S φ
R
最早一次对地球大小的实测: 我国唐代张遂指导进行。得出子午线上 纬度差一度,地面相距约132Km,与现 代值110.95Km相比,误差约21Km。
另外此阶段还进行了大量的实测工作。 从理论和实际上推算地球椭球参数,确定地球形状大小。
此阶段在几何大地测量方面取得的成果 1)、长度单位的建立:法国利用弧度测量的结果,取其子午圈弧长的四
4、 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1). 建立与维持高精度的坐标框架和区域性与全球的三维大
地网,长期监测网点随时间的变化;
2). 监测和分析各种地球动力学现象;提供有关地球动力 (地壳板块运动)过 程中时空度量上的定量定性信息;
3). 测定地球形状和外部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 化,进一步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
3、现代在地测量的特征 1)、测量范围大,范围从地区、全球乃至宇宙空间; 2)、研究对象和范围不断深入、全面和精细,从静态测量 发展到动态测量,从地球表面测绘发展到地球内部构造 及动力过程的研究;
3)、观测精度高; 4)、观测周期短。
4、大地测量的基本内容
1)、确定地球形状、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建立大地测量 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极移和海洋水面地形用其变化
球的空间信息;研究宇宙空间其它星球的状态。 经典大地测量学:视地球为不变刚体,均匀旋转球体或椭球
体,在一定范围内测绘地球和研究其形状、大小及外 部重力场。
现代大地测量学:以空间大地测量学为主要标志,研究地球 及外部宇宙空间。
与经典大地测量学相比,在研究方法、手段方面有显 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计算机、通讯 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大地测量学基础
第一章 绪 论
一、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定义:大地测量学是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信息的科学,着重研
究地球的几何特征(形状和大小)和基本物理特性
(重力场)及其变化。 性质: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地球信息科学,既是基础
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任务: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
2)、物理大地测量学(理论大地测量学) 基本任务:用物理方法(重力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及其 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位理论,地球重和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 推球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
3)、空间大地测量学 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它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
技术与方法。
大地测量学还可进一步 应用大地测量学:以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为中心内容 椭球大地测量学:坐标系建立、地球椭球性质、投影数学变 换 大地天文测量学:测量天文经度、纬度及天文方位角 大地重力测量学:重力场、重力测量方法 海洋大地测量学: 地球动力学: 卫星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学:
2、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保护、监测、评价中的作用 1). 建立大地形变监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提供有关资料; 2). 监测泥石流、山体滑坡、雪崩、森林火灾、洪水等灾害, 并为灾后评估提供资料; 3). 监测海水面的变化; 4). 为灾难事件救援提供快速定位;如空难、海难、交通事故; 5). 环境监测,如沙漠,森林,土地利用情况等;
4). 是测绘科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测 绘科学的发展。
三、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
1、 测量学的两个分支 普通测量学:研究小范围的地球表面,认为该范围的地 球表面是平面,且铅垂线彼此平行。
大地测量学:研究全球或大范围的地球,认为铅垂线彼 此不平行,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重力场。
2、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
二、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 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参数;统一全国坐标框架, 建立国家和精密城市控制网,精确测定控制点的坐标,为 经济建设服务
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地形图及相关资料,测绘地形图需要 建立控制网,建立控制网需要建立坐标框架,建立坐标框 架须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及重力参数。而这些方面正是 大地测量学所研究的内容。
这些监测一般是利用GPS、遥感卫星、VLBI、激光测 卫(SLR)等技术, 必须要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模 型、地心坐标等。
3、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1). 为卫星、导弹、航天飞机及其它宇宙探测器提供精确的 地球参考框架和全球重力场模型;
2). 为战争提供军事测绘保障,超前储备保障,动态实时保 障。如提供战区电子地图、数字影像图,打击目标的精确 三维坐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