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笔记

人大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笔记

1、政治的含义?

答: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答:根据政治的本质,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政治学的规范性活动的核心是“应当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哲学。由于政治哲学不能回答现实问题,政治学家们便企图把

政治学发展成能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的工具,于是就有了政治学的科学化问题。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2、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资料的量化是科学化的重要目标;3、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即政治学要合理利用社会学、经

济学和心理学资料来描述和解释政治现象;4、行为主义研究主张“价值祛除”或“价值中立”。

4、政治权力的含义?

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

一种政治力量。

5、政治权力的类型有哪些

在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主要表现五种形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及人格

型权力。

6、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以及制

度因素等。

7、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具有以下特性:1、政治文化既是

政治范畴,又是文化范畴,是在文化与历史的长久积淀中形成的、支配与制约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政治

观念的综合体系。2、政治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政治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刻的阶级性。

4、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的结构性。

8、政治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1、政治文化规定了人们的政治倾向,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成为一种内化了的行为标准,直接影响

政治行为的方式。2、政治文化决定了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模式。3、政治文化决定着体系内政治的实际运作状况。4、政治文化影响和制约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变革。

9、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是什么?

答:意识形态是以一定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政治范畴,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

政治化显示了意识形态强劲的政治功能,即维护政权的合法化,推动大规模社会政治动员,实现政权的转移。极端政治化也有致命弱点,1、意识形态政治化使意识形态的其他功能虚弱,2、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造成了全体社会公众思想的模式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

10、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答: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的稳定性。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效益。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11、意识形态的滞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经济增长需要合理的意识形态为其提供有力的“非正规性”规范。意识形态变革的滞后带来了意识形态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的存在使得变革之后的意识形态常常成为束缚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压制创新。2、破坏正在变革团体存在的合法性。3、造成团体成员的分裂,阻挠

集体行动的进行。4、助长“搭便车”现象的增长。

1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

答:政治的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

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特征,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分类,按照传播方式:直接和间接政治社会化两种;从内容上分:政治社会化可分为主流政治社会化与

非主流政治社会化两种。

13、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政治社会化需要特定的媒介传递政治信息,塑造政治文化。途径有: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大众传播、政府、社会政治组织、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等。

政治社会化既是塑造政治人格、造就政治角色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传播的过程,并且通过这两方面作用

对政治体系,甚至整个政治生活产生广泛的根本性影响。因此政治社会化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

现在个人、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三个层面:1、政治社会化是决定一个人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的关键因素,不仅培养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而且塑造了公民的政治人格。2、政治社会化传播、维持和改造着政

治文化。3、政治社会化是关系到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4、主要的国家观有哪些?

答:国家神权说、社会契约说、国家暴力说、国家要素说。

15、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本质是私有制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的政权

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权力始终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特征:1、国家

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2、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3、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6、什么是国家能力?

答: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指中央政府能力,而不是指公共权威

的能力,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代表国家意志,而其他公共权威以及地方政府是无法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

利益的。国家能力概括为四种:1、汲取能力,指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能力,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即

国家财政能力)集中体现了国家汲取能力。2、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3、合法化能力,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国民中制造政治共识,进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4、强制能力,指国家运

用暴力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力。其中财政能力最为重要,财政能力弱,调控能力

就差,进而对统治的合法性造成冲击,若统治阶级总是以强制力,维护其统治,统治成本就过高,政治也

难稳定。

17、国家的类型有哪些?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类方法,历史上的国家被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国家、威权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

主义国家又称极权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反动形式。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也没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

18、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威权主义国家是指那些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没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主要特征是:1、与威权主义字面意思相反,政治威权较弱,因此鼓吹中央集权。2、政治权力集中于个人或少数精英集团手中,而不是政党手中;政党常常是统治者个人的工具。3、社会受到国家的有限控制,实行较开放的民间经济活动,有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进入发达国家行列。4、在意识形态上往往以民族

主义来动员社会支持;当民族主义号召力下降时,有时会假借西方民主或社会主义进行政治动员。意识形

态的先天不足使得威权主义政治缺乏认同,所以,威权主义国家往往是**的权力统治。

19、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特征?

答:1、在意识形态上,以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辅助于一

定的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主义。2、在政党制度上,加强GCD领导,实行GCD领导下的多党合

作制度。3、在政府体制上,实行GCD领导下的“议行合一”制,党管干部、党管政府、党管议事制度。4、在经济制度上多元成分并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国家居统帅地位,个人

和社团拥有一定程度的空间。现行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在政治上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上强调集中和中央权威、经济上实行多元化的国家形态

2答: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

政权机关。政府体制分为君主制、共和制两种(君主制是指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是

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

国家的结构形式就是国家权力如何按地理或区域来划分,其核心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按中央与地方

的不同权力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指在由若干行政区域组

成的统一主权国家里,权利和威权合法的集中于中央机构。中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以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解决民族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之下,

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已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照民主集

中制,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但这些特别行政区仍是我国单一制国家不可分割

的部分。在中国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何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管地位多特殊,都必须置于中央

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特别行政区是根据宪法授权设立的一级地方政权,与中央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联邦制国家是指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若干成员国或成员州构成的统一国家。主要特征是联邦有

统一的宪法、法律以及最高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联邦的地位高于成员州或成员国,联邦宪法对各成员州

或成员国的权限有明确规定。

21、影响国家机构设置的重大理论有哪些?

答:对当代政府机构的设立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分权学说和“议行合一”思想。分权学说的实质是为了适应资

产阶级的需要,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资产阶级掌握的立法机构地位高于一切。“议行合一”原则,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贯彻议行合一原则,即立法机构和行政机

构合二为一,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执法机关。我国的政权组织原则是以“议行合一”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

22、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任何政府的运转都离不开官僚部门。官僚部门就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属的行政体制或职能部门。作为一种制度,官僚是指所有大型组织中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特征:等级制、非人

格化、延续性、专业化。最关键的政治功能是在各种具体情况下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3、委员会制度在议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24、政党的特征有哪些?

答: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跃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的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

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利,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

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党有别于其它社会组织或政治组织的特征:1、政党具有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是把政府形

式上的结构与社会中各种不同成分联系起来的“纽带”。各种成分包括个体公民何由他们组成的各种不同类

型的经济、文化、宗教组织及其他组织。2、政党一般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整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

设计的政治纲领。3、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组织,它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4、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保护,具有合法性。

25、政党的类型?

答:按照理念的本质和角色划分为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按照集权成都划分为分权型政党和集权型政党。

26、政党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现代社会中政党的作用极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是整个社会的领导核心。在资本

主义国家,政党是保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正常运转的核心机制。统观世界各国政党作用表现在:目标制定、利益表达、动员和社会化功能、精英的形成与遴选。

27、两党制与多党制有什么异同?

答: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有:一党专政制、GCD领导下的多

党合作制。

两党制是指两个同等规模的政党争夺职位,双方各有几乎相等的机会赢得足够的选民支持,已取得垄断性

执政权的体制。并非只存在两个政党,而是只存在两个垄断地位的政党,其他政党只能参与并影响政权,

不能单独掌握政权。两党制优点:1、两党制是一个较负责任的体制,选民必须在两个可替换的政府中

0、结合中国现实,如何理解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做出明确选择。2、两党制比较公平鼓励竞争,有效防止一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无限期垄断行政权力,保障

民主的持续和发展。3、两党制被视为是鼓励温和政治的体制。

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的政党相互竞争,通常通过联合阵线组成政府的体制。多党制缺点:1、选民不能直

接决定谁来组织政府,是由各政党之间选举后进行讨价还价中决定的。2、某些处于支配地位的政党支持,对于各届政府是至关重要的,使其获得超出选票的影响力。3、多党制是鼓励意识形态竞争,各政党斗争

以观念为核心,不是围绕政府全力进行。4、多党制导致政治不稳定。

2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答:我国是GCD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最为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GCD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过

程中,统一战线是革命的三FF宝之一,是中国GCD的一贯政策。特点:1、允许一个以上的合法政党存在,允许他们参政议政。中国除GCD外有八个民主党派。2、其他合法政党以某种形式与GCD联合。中

国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29、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是什么?

答:政治社团即利益集团,是与政党有密切联系且不能被忽视的政治力量。利益集团是社会中一些成员为

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

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基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现实来认识。1、集中各种利益。

2、政府的助手。

3、制约政治权力。

4、利益集团的弊病。

30、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是社会利益分化的结果,是不同利益群体实现特殊利益要求的工具。发挥政治作用的形式是参政议政、政府助手。作用是稳定社会和推动政治民主。

31、精英统治理论和多元统治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精英统治理论认为无论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精英统治理论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企图以“精英”概念取代“统治阶级”。

多元化统治论

新马克思主义

32、政治统治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

33、意识形态与合法性的关系?

答: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依赖于法律基础和意识形态教化而获得。国家权力通过统治阶级思想意识中介,实现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支配和控制,从而获得社会对国家权力的普遍认可。意识形态虽然是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但统治阶级不能完全诉求于意识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