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青花椒及其开发利用

青花椒及其开发利用
a c i d ) 。
将 们 之 间的一 些 区别简 要介 绍如 下 :
花椒 Z a n t h o x y l l z m b u n g e a n u m Ma x i m. : 喜 生 于 阳 光充足、 温 暖肥 沃 处 , 多有 栽 培 。分 布 于 中南 、 西 南
《 中国药典》 : 花椒规定 为芸香科植物青椒 ( 香
椒、 青花椒、 山 椒、 狗椒) Z a n t h o x y l u m s c h i n f i o l i u m
S i e b .e t Z u c c . 或花 椒 ( 蜀椒 、 川椒 、 红椒 、 红花椒 、 大 红袍 ) Z a n t h o x y l u m b u n g e a n u m Ma x i m. 的干燥 成熟 果 皮( 花椒 ) 及种 子 ( 椒 目) 人药 。秋 季 采 收成熟 果 实 , 去 除杂质 晒 干 。与 种子 分开 备用 。这 说 明 中药 材 中 青花 椒与 花椒 功用 相 同 , 虽 然 它 们 的化 学成 分 有 些 差异 。 除 了药用 之 外 , 青 花 椒在 日常 生 活 中也 都 当做
半透明; 内表 面淡 黄 色 。香 气浓 , 味麻辣 而持 久 。 青 花椒 : 生 于林缘 、 灌 丛或 坡地 石旁 ; 多 为野 生 。
分 布于 辽 宁 、 河北 、 山东 、 江苏 、 安
青 花椒 的果 皮 可 作 花 椒代 品 , 名 为青 椒 ; 根、 叶 及 果均 人 药 。味 辛 、 性温。有发汗 、 散寒 、 止 咳、 除 胀、 消食 功 效 。又作食 品调 味料 。果 可 提芳香 油 ; 种 子可榨 油 。
南、 湖南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等地 。青 花椒 的复叶较 小 而多 , 约 l 5~ 2 1片 , 小 叶片 长 1— 3 . 5 e m, 宽 0 . 5~1

花椒香气研究进展

花椒香气研究进展

d e p e n d s o n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o i l o f Ch in e s e p r i c k l y a s k S u mma r i z e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me t h o d s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 a r o ma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a c t i v i t y r e s e a r c h o f Ch i n e s e p r i c k l y a s h o v e r t h e p a s t d e c a d e ,e x p l o r e
摘要 : 花椒 作 为 药食 两用之 品 , “ 麻、 香” 味 是其 主要 的风味 特征 , 也是 其 重要 的品质评 价指 标 。花椒 香 气
是 影 响花 椒 品质和 风味 的主要 指标 之一 , 体现 其“ 香” 味 பைடு நூலகம்成 分为挥 发 油组分 。文章 通过查 阅文献 , 调 查
分析 , 综 述 了近 1 0年 以来花 椒香 气成分 的提取 方 法、 成 分分析 、 香 气评 价 方 法及 活性 研 究现 况 , 探 究了
2 . S i c h u a n F o o d a n d Dr u g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Te s t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C h e n g d u 6 1 0 0 9 7 , Ch i n a )
Re s ear c h Pr og r e s s o n t h e Ar o ma o f Ch i n e s e Pr i c k l y As h

花椒属植物生物碱研究进展

花椒属植物生物碱研究进展

lgc lef cs a d oh rr s ac n2 e r n Z n h x l m l aod e e s mma z d o ia f t n te e e r h i 0 y a s o a t o y u ak li s w r u e i re.
S e n ,Gua n q n hiXu pig n Ro g i ,Zh ng Mi g i a n d ,Zh n emi g agW i n
( .N nig ntue o o pe es eU izt no l Pa t N nig 10 2 C ia 2 o eeo 1 aj stt fr m rhni ti i f d ln, a j 0 4 , hn ; .C l g f nI i C v la o Wi n2 l Q a e s r eh o g , inU i r t, hn c u 0 2 C ia u r r t cn l y J i nv s y C agh n10 6 , hn ) t ma e T o l e i 3
摘 要 花椒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2 0种 , 国约有 3 5 我 9种 1 4变种。近年来研 究发 现花椒属植 物生物碱具 有多种药
理 作 用 与 临床 功 能 , 就 近 2 现 O年 来花 椒 属 生物 碱 和 花 椒 生 物 碱 的提 取 、 离、 定 方 法 以 及 其 药理 作 用等 研 究 作 分 测

综述 。
关键词
花 椒 属 ; 物碱 ; 究 进展 生 研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60 2 1 )4— 0 1 O 10 9 9 (0 0 0 00 一 7
中 图分 类 号 :5 7 ¥ 6
Pr g e si h t d fZ n h x l m k li s o r s n t e S u y o a t o y u Al a od

炸花椒叶的功效与作用

炸花椒叶的功效与作用

炸花椒叶的功效与作用炸花椒叶,是一种常见的烹饪调料,其味道辛辣,香气独特。

在菜肴中添加炸花椒叶,不仅能够提升菜品的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本文将从花椒叶的起源和营养成分,以及炸花椒叶的功效与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科学研究和传统医学,阐述炸花椒叶在保健和药用方面的价值。

一、花椒叶的起源和营养成分花椒叶,是花椒树的嫩叶,其味道比花椒果实更浓郁。

花椒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是我国重要的香辛料之一。

花椒叶呈心形,叶片薄而透明,呈现淡绿色。

花椒叶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包括花椒酚、花椒醇等成分。

花椒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下:1. 水分:花椒叶含水分较高,可达70%以上,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2. 碳水化合物:花椒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能量。

3. 蛋白质:花椒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4. 脂肪:花椒叶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

5. 矿物质:花椒叶中富含钙、铁等多种矿物质,对骨骼生长和血红蛋白合成有重要作用。

6. 维生素:花椒叶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保护身体健康。

二、炸花椒叶的制作方法和功效炸花椒叶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法,其制作方法简单,可以很方便地在家中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花椒叶:将新鲜的花椒叶洗净,晾干水分。

2. 热油炸制:取适量的食用油,加热至7成热,将花椒叶放入油中,炸至叶片变脆后捞出。

3. 半晾放凉:将炸好的花椒叶放在纸巾上,沥干多余的油分,待其半晾放凉后,即可使用。

炸花椒叶不仅可以提升菜品的香气和口感,还具有一系列的药用功效,包括:1. 健胃消食:花椒叶具有辣味和挥发油的特点,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缓解胃肠不适。

2. 驱寒暖身:花椒叶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驱寒暖身,改善寒性体质和寒疾症状。

3. 抗菌杀虫:花椒叶中的挥发油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有杀菌作用。

花椒林下生草栽培研究进展

花椒林下生草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生草栽培是一种常见的果园管理技术,花椒林下生草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就花椒林下生草对花椒树生长发育、花椒林生理生态、花椒园土壤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花椒林下生草栽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花椒;林下生草;研究进展;问题;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S57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5-0065-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5.02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Grass Cultivation Under Chinese Prickly Ash ForestLI Peihong ZENG Pan CHEN Zheng GONG Xia TANG Wei(Sichuan Academy of Botanical Engineering,Zizhong Sichuan 641200)Abstract Grass cultivation is a common orchard management technique,and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grass cultivation under Chinese prickly ash forest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grass cultivation under Chinese prickly ash fores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ckly ash tree,the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Chinese prickly ash forest,and the soil ecology of Chinese prickly ash garden were summarized,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grass cultivation under Chinese prickly ash forest.Keywords Chinese prickly ash;grass cultivation under forest;research progress;problem;research direction花椒林下生草栽培研究进展李佩洪曾攀陈政龚霞唐伟(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资中641200)花椒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在甘肃、陕西、四川、河北、山东、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广泛栽培,全国种植面积已达66.67万hm 2。

花椒子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

花椒子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

花椒子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摘要:为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n)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无水乙醇、蒸馏水5种试剂从花椒子中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花椒子的抑菌活性部位是乙酸乙酯和水的提取物,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0 mg/ml和25.0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5.000 mg/ml和50.000 mg/ml。

试验表明花椒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n)子;提取物;抑菌效果中图分类号:s4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578-02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n)属芸香科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山东及秦岭以南等地区[1]。

截至2009年底,四川省花椒种植面积为8.04 hm2,总产量21 000 t,产值5.7亿元。

四川汉源县是花椒的著名产地,汉源花椒以皮厚肉丰、色艳味浓而闻名全国,有“贡椒”之称[2]。

花椒子是花椒果皮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利用,在产地大量的花椒子被当作燃料烧掉或作为肥料,甚至被当作废物丢弃。

花椒子黑色、有光泽,内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占花椒总产量的60%~70%。

花椒和花椒子均可以作为药材,花椒子在中药中被称为椒目,该药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具有利水、平喘之功;主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等症[3,4]。

目前,对花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叶、子、果皮的化学成分分析,生物药理活性及花椒的加工应用[5]等方面,而对花椒子的抑菌作用鲜有研究。

本试验采用管碟法,研究花椒子提取物对常见的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花椒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干花椒保鲜研究进展

干花椒保鲜研究进展

干花椒保鲜研究进展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9年第5期花椒有青花椒和红花椒两大主要品种,其中青花椒呈灰绿色,香味醇厚浓郁,麻味稍弱;红花椒呈红棕色或红紫色,麻味较青花椒浓郁,香味稍弱。

花椒的生长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仅在秋季成熟,需要及时采收和贮藏。

然而,花椒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氧化等反应,其香气和麻味都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

因此,开展干花椒的保鲜研究,解决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花椒常见品质变化现象1.感官变化。

在贮藏过程中,花椒容易出现色泽褪变、香气变淡的现象,特别是青花椒的色泽变化尤为明显。

鲜青花椒的青绿色主要为叶绿色,在光照干燥过程中,叶绿色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致使干燥后的花椒变为褐色。

此外,农户一般采用编织袋盛装或者在普通库房贮藏花椒,在此过程中,由于花椒挥发性成分的不断逸出,其香气也逐渐变淡。

2.有效成分变化。

花椒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麻味成分和香气成分,麻味成分主要是酰胺类物质,香气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它们是反映花椒内在品质的主要指标。

在贮藏过程中,花椒的挥发油、麻味物质等有效成分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二、花椒保鲜的影响因素1.干燥方式。

新鲜花椒采摘之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降低其水分含量,以便贮藏和运输。

常用的花椒干燥方式有自然晾晒和火炕烘制。

自然晾晒是将采摘的新鲜花椒平铺在阳光充足的地面上进行晾晒,当日晒干的花椒品质是最好的,但自然晾晒受天气条件约束较大。

火炕烘制是采用木炭或煤炭对新鲜花椒进行加热干燥处理,需注意控制升温速度,避免花椒跑油而品质下降。

近几年,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等干燥技术应用于花椒的研究越来越多,且以开口率、色泽、香气、麻味等指标来评价花椒干燥品质,但均未被规模化应用。

杨瑞丽通过花椒的自然晾晒和烘干试验发现,烘干处理对花椒麻味物质和挥发油的损失较自然晾晒大。

无论采取何种干燥方式,干燥后花椒的品质对其后期的贮藏保鲜都有较大的影响。

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2013年第4期江苏调味副食品总第135期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牛晓娜(陕西理工学院化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摘要:花椒籽粒是花椒果皮中的主要副产物,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资源。

花椒籽油作为小品种的特种油料,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

为了得到高品质的花椒籽油,必须对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不断的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花椒种植面积与产量都大幅度增加,寻求新型、高效的提油工艺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花椒籽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S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481(2013)04—0027—04花椒(Z ant hoxyl um B ungea num)为芸香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叶、果皮及籽粒中,均含有大量的芳香成分及精油,是我国传统的“八大调味品”之一。

据报道,全世界共有250多种花椒品种,而我国拥有29种14变种…,主要产地在陕西(韩城)、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

花椒籽粒是花椒的主要副产物,产量占花椒果实的一半,其籽油在诸多工业中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资源。

因此,探讨花椒籽油的高效提取技术就十分必要。

本文就花椒籽油的提取工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花椒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花椒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1.1主要成分花椒籽含有27%一31%的花椒籽油,且出油率达到20%~25%,高于大豆、棉籽。

花椒籽油由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未见报道的十七碳烯酸组成;其脂肪酸成分中,9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a.亚麻酸(精制油)的含量可达33.4%;此外,花椒籽油还富含C a、M g、Fe、Zn、Sr、M n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旧J。

1.2花椒籽油的应用花椒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可以直接开发为食用油或作为调和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成收稿日期:2013—04—12作者简介:牛晓娜(1991一),女,陕西理工学院化工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椒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崔俊,李孟楼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花椒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及香料植物,国内对花椒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涉及范围包括花椒的果皮、皮刺、种子和叶。

花椒果皮含挥发油、生物碱和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用于调味品精制、精油的提取、药用及挥发油的杀虫杀菌剂的开发;花椒籽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主要生产食用油、涂料、生物柴油及α亚麻酸等。

花椒叶和嫩芽含芳香油、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主要用于食用、药用。

关键词:花椒;果皮;皮刺;种子;叶;开发利用收稿日期:2007-12-04 修回日期:2007-12-13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部分内容(2005AA001260);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06BAD08A113-1)。

第一作者简介:崔俊(1981-),女,博士生,研究方向森林害虫防治。

通讯作者:李孟楼,男,教授。

E 2mail:L i m engl ou@ 花椒(Z 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 m .)属芸香科植物,原产我国。

花椒果皮是香精和香料的原料,种子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油饼可用作肥料或饲料,叶可代果做调料、食用或制作椒茶;同时花椒也是干旱半干旱山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1]。

全世界约有花椒属植物250种,我国有34种14变种,栽培区基本属于贫困地区。

我国春秋时期就开始利用花椒的果实和嫩叶作调味品[2],汉朝开始栽培花椒。

1980年开始花椒研究,产品基本是原料型的干花椒和花椒粉;1992年我们才开始进行花椒精(花椒油树脂)的提取、花椒油的利用、芳香精油等开发。

国外除利用中国花椒作调味品外,还开发了药用杀菌、治疗创伤的药剂,及用于食品、化妆品生产的植物源香精和香料等;1960年前后日本从我国收集了大量的珍贵种质资源,印度也建立了相关的花椒研究机构,培育了多个新品种。

1 果皮的利用研究干花椒果皮含挥发性芳香油(即精油)2%~5%,是调味剂和制作香料的廉价原料,1kg 花椒精油的生产成本不到500元;从干花椒中提取调味素(油树脂),并进行改型使之成为新的调味剂,既可通过深加工增值又增加了新型的食品调味剂;干花椒本身含有抗菌消炎和抗癌成分,国外生产的产品已用于临床。

1.1 花椒果皮的成分1.1.1 花椒果皮的挥发油邱琴等从山东济南产的花椒精油中鉴定出了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从河南衡水产花椒中鉴定出了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4%以上;并认为产地不同,花椒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挥发油在放置后,其成分会发生变化,如可生成对伞花烃等;挥发油是花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花椒在后熟过程中其挥发油的含量一般在017%~9%间[3]。

从挥发油中分离出的主要组分为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及环氧化合物类等。

路纯明等从花椒乙醚萃取物中共分离出近80种化合物,并初步鉴定出26种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其中24种为萜类化合物,这26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5155%;按相对百分含量比较,含量较高的是β-水芹烯(12197%)、柠檬烯(11177%)、β-月桂烯(11157%)、4-守醇(8151%)、β-蒎烯(3180%)、顺-β-罗勒烯(3148%)、α-萜品醇醋酸酯(2159%)、里那醇(2109%)[4]。

1.1.2 花椒果皮的生物碱、酰胺、香豆素类早在1913年,日本学者村山义温等就分析了日本产花椒的醚溶性浸出物,指出其辣味成分为山椒醇(sanshool )。

陈素珍等对从花椒果皮中分离得到了5种结晶和一个白色固体,结晶Ⅰ为香草木宁kokusagi 2nine,结晶Ⅱ为菌芋碱ski m m ianine,结晶Ⅲ为合帕洛平Hap l op ine,结晶Ⅳ为2′-羟基-N -异丁基(反式2,6,8,10)-十二烷四烯酰胺2′-hydr oxyl 2N 2is obytyl -[2E,6E,8E,19E ]2dodecatetraena m ide,结晶Ⅴ为脱肠草素herniarin,白色固体为廿九烷n 2nonacosane [5]。

Xi ong Q B 等[6]、美国的Chen I S [7]、泰国的Buns ong K H 等[8]也对花椒果实、精油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花椒中的生物碱有菌芋碱、香草木宁、和帕洛平、青椒碱等。

其中青椒碱是第一个从花椒属植物中发现的4-喹啉酮类生物碱。

刘锁兰等研究表明,品种、产地不同的花椒中的生物碱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青椒中菌芋碱的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放置1a 后含量明显降低,青椒碱的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放置1a后含量无变化[9,10]。

花椒属植物中的酰胺大多为链状不饱和脂肪酸酰胺,脂肪酸酰胺是花椒麻味的主要来源。

付陈梅[11]、孙小文[12]、Tirillini B[13]、陈素珍[5]等从花椒中分离出的酰胺类物质有花椒素、异花椒素、双氢花椒素、四氢花椒素、α-山椒素、脱氢-γ-山椒素、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γ-山椒素、2′-羟基-N-异丁基-2,4,8,10,12-十四烷五烯酰胺、2′-羟基-N-异丁基-2,4,8,11-十四烷四烯酰胺、2′-羟基-N-异丁基-2,6,8,10-二十二碳四烯酰胺、2′-羟基-N-异丁基-2,6,8,10-十二烷四烯酰胺等。

花椒中的酰胺一般可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HP LC 得以分离。

香豆素是邻羟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甜味。

花椒中的香豆素主要有简单香豆素类和吡喃香豆素类,包括香柑内酯、脱肠草素、7-羟基-甲氧基香豆素等。

香豆素在植物体内低浓度时刺激发芽和生长,高浓度时则抑制发芽和生长;在动物体内有抗菌、松弛平滑肌、抗凝血等作用[5,14]。

1.1.3 花椒果皮的其他物质花椒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甾醇、木脂素等,如槲皮素-3-鼠李糖甙、金丝桃甙、薇甘菊素、棕榈酸、亚麻酸、油酸、β-谷甾醇、二十九烷等。

段世清等研究了花椒的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并指出,花椒中不但含有多种有机成分,而且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Ca、Fe、Zn等多种无机元素;花椒中也含有微量的Pb、A s、Hg等有毒元素,但其含量低于食品卫生规定的标准[15]。

1.2 花椒果皮的食用花椒果皮虽然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但长期所使用的产品没有多大的改观,使用最多的是加工成粉末状调味料。

这些固体料的使用,除了给饮食行业及家庭带来了很大不便外,粉末状辛香料还有不足取的品质,其表现为:(1)经显微镜检查,存在大量细菌,混有其他杂质及灰尘;(2)有效成分利用率低(仅25%),香气质量和香气强度不稳定;(3)在湿度大时,存放6个月后香气损失50%,并易霉变;(4)为加香产品带来不佳的外观,并在加香产品中分布不均,局部过干辛辣;(5)体积比油树脂大数十倍,贮存及运费高。

而油树脂却相反具有许多优点:(1)符合严格的卫生要求;(2)有效成分利用率达95%;(3)久贮不变质;(4)能均匀分布在加香食品中,外观典雅;(5)产品体积小,仓储运输费用低。

因此,变辛香料使用固体为使用液体油树脂、精油是适应食品工业、快餐食品业的需要。

我国进行的研究主要如下:1993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精细化学分部申请了“提取花椒果皮中香料成分的新工艺”专利(申请号93103853·7),该工艺利用复合香料成分与食用酒精、油和味素等可配制成风味各异的液体、固体烹饪调料,也可与底漆配制成防蛀涂料。

1996年李孟楼教授和马希汉采用低温提取技术,提取出了香辛、麻味成分,用植物油调和制成了花椒调味油,同时还分析了花椒提取物和调味油的理化常数[15],2000年进一步提取了高浓缩型花椒油素,提取率达到10%[16]。

2003年王志民等将花椒油树脂改制成了微胶囊[17],同一年金敬宏等人用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及大豆蛋白作为壁材,研制了新型花椒油树脂微胶囊产品。

1.3 花椒果皮挥发油的防虫和杀菌作用花椒杀虫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仓储害虫的研究。

GE X S等报道花椒精油对麦蛾S itotroga cerea lel2 la具有明显的拒食及抑制产卵作用[18]。

Dube S等研究了花椒精油的抗菌性和昆虫的驱避活性[19]。

蒋小龙等报道花椒精油对玉米象S itophilus zea m ais Motschulsky 成虫有较强的驱避性,其单体活性依次为α-蒎烯>花椒精油>β-蒎烯,当精油浓度>0115mL/mL时对成虫、幼虫、卵具明显的熏杀作用[20]。

路纯明等测试了各分离组分对杂拟谷盗成虫的致死作用,认为花椒挥发油杀虫活性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和里那醇,并认为这两种活性成分对杂拟谷盗的毒力比农药马拉硫磷和凯安保强[21];刘佳云等进行的相同研究表明,里那醇杀虫效量最佳,β-水蒎烯次之[22]。

谷艳芳等对赤拟谷盗进行驱避研究表明,72h后012mL/mL的花椒精油提取物的平均驱避率为72%[23];李取华等研究表明花椒精油对该虫的幼虫、蛹、成虫均具有显著的活性熏蒸作用[24]。

杨石城等研究表明用5mL/kg剂量,可抑制四纹豆象卵的孵化或阻止成虫产卵,防效达100%,有效期可达300d[25]。

庄世宏、李孟楼的研究表明,花椒精油对害虫有拒食、熏蒸、触杀等多种作用方式,其作用机理多样,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花椒精油熏蒸作用强烈,杀虫谱广,对农作物害虫小菜蛾、粘虫,对林木害虫毒蛾、苹掌舟蛾、中国绿刺蛾等均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尤其是对抗药性很高的小菜蛾,其LC50值仅为617491μl/L[26]。

曲霉和青霉是储粮霉变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蒋小龙等研究表明,花椒精油及部分单体对7种储粮曲霉与青霉抑菌效果明显,015μl/c m3剂量的精油或被单体均可抑制霉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27]。

S. dube等研究了花椒精油对2种黄曲霉的作用效果,剂量为210×103μl/L时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在1010×10m3μl/L时具有杀菌活性[28]。

Y oung S H等还研究了花椒对导致食物酸败的微生物的抑制效果[29]。

上述研究证明,花椒精油具有较强的杀菌、驱避和杀虫活性,如将其与气味缓释装置相结合,是家庭储粮较为理想的保护剂,也可制成新型的空气清新剂。

1.4 花椒果实的药用花椒入药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本草纲目》等中均论述,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温、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功效,可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竟呃、咳嗽、气逆、风寒温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痤疥等症,其疗效主要成分是花椒精油。

花椒浸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和降低神经干的兴奋性,产生局部麻醉作用,20%挥发油有类似5%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