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与饲料原料的储存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合集下载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及其控制办法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及其控制办法


维普资讯
高, 则动物对其敏感性降低 。对黄 曲霉毒素敏感的动物
想, 从饲料营养 的角度找原 因 , 没有想 到霉 菌毒 素 的危 害 , 果找不 出问题 的原 因, 结 浪费 了人 力 、 物力和财力 。 针对霉菌及其毒 素所造成 的危 害 , 科技工作者进行 了许 多方 面的研究 , 各种 防霉剂也陆续使用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1 0期 ( 2 5期 ) 总 4
农 家 之 友
动 物 科 学
饲料 中霉菌毒素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 及其控制办法
赵 政 李 旭
( 西农 业 职业技 术 学院 动物 科 学系 , 西 南 宁 5 0 0 ) 广 广 3 0 7
T 2毒 素 (- t i) - T 2o n。 x
素最多 。在适合霉菌生长 的条件下 , 有些黄 曲霉毒素可 以在 2 4小时内产生, 4 1 在 — 0天 内达到高峰 。毒素 主要 在菌丝体上产生 , 泌到被 污染的饲料上 。黄 曲霉毒素 分
对 饲 料 的 污 染 有 如 滚 雪 球 一 样 , 滚 越 大 , 染 向 饲 料 越 污 深 层 发 展 。 如果 饲料 原 料 被 污 染 , 饲料 厂 加 工 制 成 的 经
1 黄 曲霉 毒素 产 生的环 境条 件
黄 曲霉菌和寄 生 曲霉菌是 已知产 生黄 曲霉 毒素 的 仅有真菌( ai和 dee)黄 曲霉菌在污染 的玉米和豆 Dv s inr。 粕及棉粕 中是优势真菌 , 寄生 曲霉 菌在花生 中常见 。黄 曲霉菌和寄生 曲霉菌被 认为是耐温真菌 , 真菌繁殖与黄 曲霉毒素形成 的关系有 以下几方 面: 11 碳 水化合物含量较 高而蛋 白质含量较 低的饲 .
1 产生 黄 曲霉 毒素 的真菌 品系在炎 热条件 下 , 、 2 比寒冷条件下更 容易出现 , 特别是在 南方 广大地区。真 菌在高温情 况下 比在低 温情 况下产生 更多的黄 曲霉 毒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常见种类、危害、临床症状与防治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常见种类、危害、临床症状与防治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常见种类、危害、临床症状与防治作者:李永刚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20年第03期摘要:猪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由于饲料或者谷物储存不当污染霉菌,当猪采食后即可出现发病,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死亡,轻时会减缓生长发育,影响配种繁殖,机体抗病力降低,出现免疫抑制,诱发多种其他疾病。

该病的发生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且随着地域和季节的变化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病。

目前,我国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且比较容易出现复发,应加以重视。

现概述猪霉菌毒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并介绍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霉菌毒素中毒;常见种类;危害;临床症状;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083-021 霉菌毒素常见种类及其危害1.1 常见种类现有的霉菌中大约30%~40%可在条件适宜时分泌霉菌毒素,且在生长期间或者存储期间都可产生毒素。

目前,估计有超过300种的霉菌毒素能够导致人和动物发生中毒,且还不断有更多的毒素被发现,现研究较多的是黄曲霉毒素B1、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等。

1.2 危害1.2.1 损害组织器官不同霉菌毒素作用于动物机体组织中不同的靶器官,对机体就會造成不同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当饲料中的含量达到40 μg/kg或者更高时,就会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敏感性提高,影响生长发育,容易发生流产以及无乳症等。

玉米赤霉烯酮,当饲料中的含量达到250 μg/kg或者更高时,会导致机体繁殖率降低,精子质量变差且数量减少,窝产仔数减少,容易发生流产,延长母猪空怀期,淘汰率提高等。

烟曲霉毒素,当饲料中的含量达到500 μg/kg或者更高时,会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敏感性提高,肝脏变性坏死,肺水肿,饲料转化率降低。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当饲料中的含量达到200 μg/kg或者更高时,会导致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速度迟缓,胃肠道功能异常,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皮肤容易出现损伤等。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分类及生长条件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微生物学上属于真菌。

其通过孢子的形式繁衍。

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就会迅速发生霉变现象。

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仓储霉菌主要是指储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0%。

但是,田间霉菌若在适宜条件下、在仓储环境中也会快速繁殖,造成严重污染。

霉菌生长条件四要素: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等谷物、饲料)、充足的水分(湿度在85%以上)、适宜的温度(12℃~25℃)、氧气。

霉菌毒素产生、分类及危害霉菌毒素是谷物或者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农田里、在收获时、在储存或加工过程中生长产生的、有毒的二次代谢产物。

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橘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孢菌属(主要分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也是最见的几种霉菌毒素。

不同霉菌毒素的危害能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最多见到的霉菌毒素多达20多种,分别亲嗜一种或多种组织与器官,并且多能对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损害,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造成免疫复合性损害,这种病理作用一方面与这些霉菌毒素的免疫毒理有关,也与它们泛嗜性的病理损害有关。

霉菌毒素中毒在猪病发生学中的地位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一项调查检测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高达80%以上。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如下:
1、防霉是预防原料以及产品被霉菌以及毒素污染,预防产毒霉菌污染是防除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

2、要控制水分及控制谷物等原料和饲料的水分和储存的环境相对湿度,严格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这样可以使霉菌不易繁殖。

3、低温贮藏,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将粮谷贮藏于干燥、低温的状态。

温度在12摄氏度以下,能有效的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

水分较高的原料和成品,应该贮藏在较低的温度下,如大米、坚果、花生、粮食等,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确认有无变质,如果有明显发霉的存放食品,坚决不使用。

防止食物的霉变,注意食品的保存期,加工食用食品前,应用水冲洗煮熟后再使用。

4、紫外线照射法:太阳下暴晒15-20分钟可除去污染的粮食中存在的大部分毒素。

第三季度全球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第三季度全球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第三季度全球饲料和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百奥明作为全球霉菌毒素风险管理的领导者,很自豪为您提供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霉菌毒素的检测报告,这些数据可为您评估不同地区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水平。

在2011 年的7-9月份,百奥明全球共检测了1360个样品的4774个项目,在这些饲料和原料的样品中,检测分析了其中最主要的5种霉菌毒素的含量-黄曲霉毒素(Afla)、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UM)和赭曲霉毒素A(OTA)(下文图表部分以该缩写表示)。

样品来自全球不同的区域:美洲(南美和北美)、亚洲(东南亚、北亚和南亚)、大洋州、欧洲(北欧、中欧和南欧)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

检测的样品范围包括谷物如玉米、小麦、大麦、稻谷,加工产物如豆粕、玉米胚芽粕、DDGS,以及稻草、青贮饲料和全价饲料。

这是百奥明本年度发布的4份检测报告中的第三份,如果觉得本报告对您有用,请不要错过其它的三份霉菌毒素季度检测报告。

图1中显示的结果汇总了霉菌毒素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污染概况。

图1 霉菌毒素根据样品阳性检出率在世界不同区域的污染概况。

Afla:黄曲霉毒素;ZON:玉米赤霉烯酮;DON: 呕吐毒素;FUM: 烟曲霉毒素; OTA: 赭曲霉毒素A图二 2011年7-9月份全球霉菌毒素抽样分析结果Afla:黄曲霉毒素;ZON:玉米赤霉烯酮;DON: 呕吐毒素;FUM: 烟曲霉毒素; OTA: 赭曲霉毒素A图三球饲料和原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并存情况表1-5 全球不同区域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水平。

如图2所示,从804份样品中检测到的5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31%、48%、50%和18%。

从图3中可以看到,霉菌毒素显然是一个全球范围的问题,66%的样品中被检出至少被一种霉菌毒素污染,35%的样品受到至少2种霉菌毒素的污染。

必须关注的是,在动物饲料中如果同时存在多种霉菌毒素,由于毒素之间可能的协同作用,将会导致饲料中霉菌毒素毒性明显的增强。

饲料霉菌毒素的分类

饲料霉菌毒素的分类

饲料霉菌毒素的分类饲料霉菌毒素是指在饲料中产生的一类由霉菌代谢产生的有毒化合物。

饲料霉菌毒素主要来自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空气、植物和食品中。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霉菌会繁殖生长,并产生各种毒素,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毒理作用,饲料霉菌毒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一、黄曲霉素类黄曲霉素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主要由黄曲霉等霉菌产生。

黄曲霉素对多种动物和人类都有较强毒性,长期摄入会导致免疫抑制、肝脏损伤、生殖系统毒性等。

因此,控制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尤为重要。

二、赭曲霉素类赭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会对动物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中毒症状。

赭曲霉素主要存在于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中,饲料中如果检测出赭曲霉素,就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对动物造成危害。

三、玉米赤霉素类玉米赤霉素是一类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在较高温度、湿度下易于产生。

玉米赤霉素对动物的肝脏和肾脏有明显毒害,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因此,在饲料中控制玉米赤霉素的含量至关重要。

四、黄麴毒素类黄麴毒素是一类潜在毒性较大的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黄麴毒素存在于谷物、豆类等饲料原料中,要做好饲料的霉菌毒素检测和控制,杜绝黄麴毒素带来的危害。

五、曲霉毒素类曲霉毒素是一组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包括A、B、G等几种类型。

曲霉毒素对动物的肝脏和免疫系统有较强破坏作用,长期摄入会引起动物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动物死亡。

综上所述,饲料霉菌毒素的分类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毒素,这些毒素会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动物的健康以及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在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饲料霉菌毒素的检测和控制,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1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1.1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曲霉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曲霉在我国罕见,它是以寄生方式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或葡萄的一种害虫——水蜡虫体内。

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

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过程,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温度过高过低,对霉菌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25 ℃ ~30 ℃ 下,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耐热,加入强碱和 5 %次氯酸钠可完全破坏。

1.2 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1.2.1 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25 ℃ ~30 ℃ 是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相对湿度为 80 %~90 %。

由此可见,黄曲霉的生长繁殖与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在众多的饲料发生霉毒的地区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1.2.2 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 17 %~ 18 %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谷实类在粉碎后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则更适合黄曲霉的生长。

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以下。

1.2.3 仓库和管道污染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而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其次,颗粒饲料的生产中要注意冷却和配套风机的选择,否则易造成颗粒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出机饲料水分、温度过高而导致黄曲霉的生长。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颗粒料提升料斗或管道中形成的霉积料。

1.2.4 运输管理。

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雨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预防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预防

饲 料 与 营养 . 1. 8
验 结果 表 明 , 菌毒 素 中毒后 , 长肥 育 猪 : 泻 , 霉 生 腹 采 存 , 分 几乎 没 有 变 化 。但 粉 碎后 , 菌 则 易 侵入 。 成 霉
食 量急 剧 下降 , 皮肤 苍 白、 瘦被 毛蓬 乱 、 消 生长 缓 慢 , 霉菌 增 殖后 , 导致粗 脂 肪减 少 , 可 能 出现蛋 白质 可 也
收 稿 E期 :O O0—3 l 2 l一50
俞一明 , ,9 2年生, 男 16 本科 , 兽医师
能开窖 或开封 饲用 。初 喂家畜时 , 用量不 宜过 大 , 应 逐 渐增加 饲喂量 , 因青贮 料 中含 有大 量 乳 酸及 其 他
有 机 酸 , 有 轻 泻 作 用 。怀 孕母 畜 不 宜 多 喂 , 前 具 产 1 5d应停 喂 , 防流 产 。青 贮 料 酸 度 过 大 时 , 加 以 可
和玉 米赤霉烯 酮 的 污染 甚 为严 重 。因此 , 养殖 者 应
充分认 识饲料 霉菌 毒 素 的危 害 , 取合 理 的措 施 来 采 及 食品安 全 。
2 霉 菌 毒素 的危 害
动 物摄人 霉菌 毒素 污染 的饲 料后 可导致急 性或
慢性 中毒 , 现 为 : 肾肿 大 、 细 胞 坏 死 、 腺 肿 表 肝 肝 乳
科 技 ,0 3 4 :45 . 2 0 ( ) 5—6
5 ~ 1 的石 灰粉 中和后 再饲 喂 家 畜 。从 窖 中或 E 3 5 4 打开 薄膜 裹包 取 出的青 贮 料 一次 不 宜 过多 , 当天 应
取 出 当天 喂完 , 事后应 立 即用 帘 子把 窖 盖严 或 把 草
捆重 新包起 来 , 以防青贮 料二 次发酵 , 造成 营养 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物与饲料原料的储存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Robert D. Rowland博士,营养与饲料技术顾问诺伟司国际公司(北京)研发中心翻译校对引言:在美国,谷物贮存专家估计,谷物在储存过程中由昆虫和霉菌造成的损失可达¥40($5)每公吨。

一般而言,美国的谷物和饲料原料的储存条件良好,但是还是会有因昆虫和霉菌导致的经济损失。

在高温高湿的储存状况下,每公吨损失可达¥160($20)。

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谷物及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因霉菌造成的损失。

同时也要论述最危险的霉菌毒素及一些预防措施。

谷物贮藏条件:2005年,堪萨斯州立大学的Joe Harner博士发表了十大谷物贮藏目录。

现将其列出,作为饲料厂谷物和饲料原料储存的指导方针。

每个谷物储存实验室和饲料厂都应制定特定有效的指导方针。

1.确保设备内外都干净。

每一个昆虫可能生存的地方必须清理干净。

物理方法无法清理到的地方必须使用化学法清理。

2.冷却谷物的推荐温度为:天气较热时30 C,天气较凉时5C。

3.关注空气中的水分,要记得换气扇不是用来干燥谷物,而是用来冷却谷物。

水分含量较高的谷物在储存过程中会出现问题。

4.调整收割及处理装置,以降低broken kernels坏核和不需要的物质的数量。

坏核越多意味着越多的表面区域将暴露,招致昆虫。

设备、过度处理及非常干燥的谷物是坏核的3个主要成因。

5.清理谷物是十分重要的。

杂草类物质的含水量高于谷物并可能在贮藏区域累积,从而干扰谷物的通风和冷却。

6.按照预定的检测时间对谷物贮藏的温度、湿度和气味进行监测。

若谷物和室外气温高于10C,则需每两周对其进行一次检测。

7.要注意观察,因为很多问题在早期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气味是谷物变质的一个很好的判定依据,湿度是另一个好的指示指标。

谷物变的粘质或房内屋顶有水滴都说明储存的谷物含有太多的水分。

8.在鼓谷物贮藏设备附近工作时应最先安全。

使用化学药品时要谨慎并遵照所有规则。

为了保证安全,从谷物箱中取样时应至少有两人在场。

9.注意:在任何人安全的进入一个封闭空间或谷物箱之前应强行通入空气30分钟。

10.有一个销售计划,并且依照计划制定一个维持贮藏谷物质量的管理策略。

在炎热的季节,可以对谷物进行必要的预热,防止谷物箱中由于温度的不同而发生的湿气转移。

11.若检测到储存的谷物出现问题,应作出果断的决定。

为了防止贮藏的谷物因热点而发生更严重的损坏,应及时对谷物进行通风冷却,或搅混和,或尽快用于饲料中。

霉菌的特性:依照堪萨斯州立大学的Doyungan 博士(2002),霉菌是由菌毛的不同颜色的复杂的真菌。

霉菌长出分支的丝叫菌丝,大量菌丝积聚就是菌丝体。

菌丝的生长允许霉菌移植于食物源(玉米仁)并从一个核仁至另一个核仁。

菌丝体将核仁系在一起,产生霉菌毒素和酵素。

霉菌通过微观无孢子生殖,霉菌菌落表现出孢子的颜色。

霉菌可以利用许多种类的物质,对水分的要求低于其他微生物,生长需要氧气并能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Page 1 of 8谷物和饲料原料霉菌:霉菌根据生长所需水分的百分比,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型霉菌。

田间霉菌在谷物收获之前就侵入种子,这时农作物还在田间生长。

它们在贮存的谷物中能够生存,但当谷物水分低于20%时便无法生长(Doyungan, 2002)。

田间霉菌的主要种类包括链格孢属、镰孢菌属、分支孢子菌属、弯孢属和长蠕孢属。

仓储型霉菌生长在相对湿度平衡在70-90%、水分含量不小于14%的谷物中。

仓储型霉菌会使得储藏的谷物和饲料原料产生霉味、温度升高、核仁损坏和变质等。

曲霉和Peniciullium 是最常见的仓储型霉菌。

多数霉菌毒素是由田间霉菌产生,但是仓库性霉菌在所储存的谷物和饲料原料水分大于14%时也可能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生长所必需的因素:霉菌生长的四个主要因素有:1.食物来源。

由于霉菌是有生命的,它们需要一定的营养来源和能量供给。

谷物有着霉菌生长和繁殖所需的丰富的营养。

2.水分。

霉菌需要水分,但较其他微生物少。

水分含量通常以相对湿度或水活度的形式来表达的。

如果相对湿度大于谷物的水活度,谷物颗粒就会吸收水分,其水分含量就会增加。

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总体而言,霉菌的生长会随着温度、湿度的升高而增长。

3.温度。

多数霉菌嗜常温,适宜在室温下生长。

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C,但是有些霉菌在35C条件下生长良好,如曲霉菌属。

一些霉菌嗜冷并能够在-5C下生长。

少数霉菌嗜热。

谷物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被仓储型霉菌的孢子污染。

如果储藏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满足霉菌的需求,霉菌就会生长并繁殖。

在较高的储藏温度下,霉菌生长较快。

温度升高10C,霉菌的生长率会加倍。

霉菌生长的加速会增加酶的产生,但是高温会杀死霉菌是由于酶的变性。

众所周知,饲料在90C条件下制粒,能够杀死霉菌,但是谷物和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并没有因制粒而被破坏,且对家禽和动物依然有着较高的毒性。

4.氧气。

霉菌是专性需氧菌,它们需要氧气来respriration。

霉菌能够在20%氧气条件下生长,在低氧状态下会停止生长或者死亡。

将密闭的储藏空间抽真空,能够在谷物被破坏之前杀死昆虫和霉菌。

然而密闭的空间对于饲料厂来说使用成本太高。

霉菌毒素的特性:霉菌毒素是真菌次级代谢物。

许多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是谷物和饲料原料的天然污染物。

霉菌毒素的生成与霉菌的生长密切相关。

没有霉菌在田间或贮藏的谷物和饲料原料中的生长,霉菌毒素的产生就不会发生。

霉菌能生长于田间的农作物上,在收获、运输及饲料厂的贮存过程中,若湿度条件适宜,霉菌也会生长于谷物和饲料原料中。

若玉米中水分含量高于17%,且底物中含有氨基酸、脂肪酸和锌,温度在25C或更高时,黄曲霉会产生较多的黄曲霉毒素。

许多镰孢菌属的霉菌毒素在田间(谷物收获前)产生。

当霉菌毒素在谷物收获之前产生,它们便会和谷物一同储存、加工及参与饲料的生产。

接着,霉菌毒素被饲喂于家禽和其它动物。

我们都知道,玉米若生长在干旱的条件下,在收获时则会产生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和其它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的毒性:根据堪萨斯州立大学的Tim博士(2002),霉菌毒素对人类健康是一大危害。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设定了人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水平为,牛奶中0.5ppb,其它的食品中20ppb。

谷物的粉尘含有霉菌毒素,这些粉尘会因饲料厂工人的吸入而对其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工厂工人因戴一个防尘口罩防止吸入霉菌毒素灰尘。

Page 2 of 8黄曲霉毒素是谷物和饲料原料中最有名的霉菌毒素,因为其早在1961年就被发现并广泛研究。

畜牧场和饲料厂对其它一些重要的霉菌毒素不太熟悉,如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和艳曲霉毒素。

它们是造成畜牧场经济损失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属和寄生曲霉属真菌产生。

黄曲霉毒素通常存在于玉米、落花生和棉籽中。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的。

在家禽、猪和牛中,最先出现的肝细胞损伤和机能障碍。

青年动物和种畜对黄曲霉毒素最为敏感。

慢性症状包括肝细胞损伤、生长减缓、饲料效率下降、肾损伤、贫血、免疫系统损伤、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在美国,黄曲霉毒素被认为是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不可避免的污染物,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对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可接受水平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方针(CAST, 1989)。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最大允许量为0.5ppb。

人类其它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允许量为20ppb。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只允许少数例外,如作为饲料原料的棉籽粕,300ppb;成牛饲料中的玉米,300ppb;育肥猪饲料中的玉米,200ppb(CAST, 1989)。

减少玉米中黄曲霉毒素最好的方法是将原料过筛以清除粉尘和微粒。

玉米过筛的粉尘和微粒只能用于成鸡、成猪和成肉牛的饲料中。

筛下的谷物不能饲喂奶牛。

饲料制粒并不能破坏黄曲霉毒素或谷物、饲料原料及饲料中任何的霉菌毒素。

挤压谷物或complete feeds都不能破坏任何霉菌毒素。

家禽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增加鸡的感染。

黄曲霉毒素中毒时,鸡只的体温降低,遇到细菌感染时,难以通过以发烧反应进而杀灭细菌(Wyatt等,1975)。

同时,黄曲霉毒素中毒后,肠道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因此储存在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减少。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类霉菌毒素,如呕吐霉素,由镰刀菌产生,在玉米、小麦以及大麦里常出现。

家禽饲料含DON会导致生长期家禽胫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 ,TD),蛋鸡产蛋量下降和繁殖障碍。

饲料中DON含量为1 ppm时会导致猪采食量下降,3 ppm时会引起呕吐,5 ppm时会产生拒食。

猪繁殖性能也会受其影响,如:产仔数减少,仔猪体重降低。

当天气炎热潮湿时,谷物的水分易超过20%,进而引起发霉产生DON;若水分含量低于20%,就不会产生DON。

若猪饲料中含有DON,猪最明显的中毒特征是采食量下降。

玉米或小麦中的DON可通过除杂或筛选以降低其含量。

含有DON的谷物即使是经筛选后也不能用于猪饲料和奶牛饲料,但可用于肉鸡育肥期饲料。

T-2毒素T-2是家禽饲养中影响最大的单端孢霉烯类毒素。

谷物如玉米、大麦和小麦在田间生长发霉时,镰孢菌产生单端孢霉烯毒素。

单端孢霉烯毒素的特性是对组织有刺激性。

家禽的口腔溃疡,皮炎和肠道发炎是由单端孢霉烯引起的典型临床症状。

家禽若不采食含单端孢霉烯的饲料,这些症状则不会出现,以上这些组织和免疫系统反应使家禽更易感染(Wyatt等,1972)。

在家禽饲养中,单端孢霉烯会与黄曲霉毒素出现相同的中毒症状。

这两种毒素都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降低生长期家禽的增重和和饲料转换率,蛋鸡和种鸡的产蛋率。

在家禽中,T-2的亚临床症状是腹泻和因吸收不良引起的湿便。

Page 3 of 8减少单端孢霉烯类毒素(如T-2)最好的办法对粮食进行除杂和筛选。

对粮仓进行筛选时,较碎的谷物颗粒和粉尘富含T-2。

筛选过后的谷物仍不能用于家禽的生长初期、产蛋期和种用的家禽日粮中,只可用于肉鸡和猪的育成阶段或肉牛的育肥阶段。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禾谷镰刀产生的一种雌激素样霉菌毒素。

高温和高湿是发霉和霉菌繁殖的必要条件。

玉米赤霉烯酮对家禽无毒,但会导致猪的繁殖问题。

临床症状为仔猪和后备母猪的假发情。

母猪喂食玉米赤霉烯酮导致产仔数减少,仔猪体重降低,并可能造成母猪不育。

玉米赤霉烯酮常见于玉米,小麦,大麦,燕麦和高粱中。

当猪出现DON或玉米赤霉烯酮之一的中毒症状时,另一个毒素往往同时存在。

降低两者的浓度的最好办法是清除或除杂。

完成清除或除杂的谷物不能在猪饲料中使用。

家禽不受玉米赤霉烯酮和DON的影响较少,可在肉鸡生长后期使用。

赭曲霉毒素谷物的储存湿度高于20%,曲霉菌和青霉菌容易产生赭曲霉毒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