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适口性的影响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霉菌对饲料的危害饲料或原料受霉菌污染后,霉菌大量繁殖,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耗较高,导致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

霉变可导致饲料产生极难闻的气味,适口性明显下降,畜禽出现采食量降低或拒绝进食的情况。

此外,霉变还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饲料温度升高,其他各类霉菌的繁殖速度明显加快,饲料的储存质量有所下降。

2、霉变饲料对畜禽的危害饲料霉变可导致饲料中呕吐毒素、曲霉毒素等大量积存,畜禽食用受污染的饲料常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生长性能受到抑制等情况,甚至会导致畜禽中毒死亡。

若10%左右的饲料出现霉变,肉鸡食用后极易出现白痢或呼吸闲难等情况,鸡群的健康水平及抗病能力降低;若40%的饲料出现霉变,则会对肉鸡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其生长受限或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大量积存,畜禽食用会对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正常代谢循环产生影响,导致畜禽的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受限。

3、霉菌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饲料霉变不仅会对食用畜禽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还会在食物链中不断循环积累,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如人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了大量被霉菌污染的蛋、肉、奶等产品,可造成肝脏、肾脏病变或免疫功能降低。

黄曲霉毒素是导致人类癌症疾病发生的重要源头,属于一类致癌物,在霉变的花生、谷物、大米等的积存量均较高,其中较为常见的黄曲霉毒素类型为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经哺乳动物肝脏代谢后,可产出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1属于羟基化代谢产物,在畜禽的肝脏组织、乳汁、蛋类等产物中均可存在,以乳汁中含量较高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及致毒性。

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左右,是砒霜的20倍,是敌敌畏的30倍,尤其对哺乳动物基因毒性极强,极易造成DNA 损伤。

因此,对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检测标准要求含量不可超过0.5 μg/kg。

二、防止饲料霉变的措施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质量。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发酵和存放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它们极易产生在粮食、饲料、食品等食品中,对动物健康和发展带来重大威胁。

本文将针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主要是由于原料、存放环境和制造过程中的不卫生导致的。

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1.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影响饲料的镰刀菌属(Aspergillus)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玉米、谷粉、糯米、糙米中。

黄曲霉素的长期食用会对猪、鸡、牛等动物的肝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严重的危害。

赤霉素是由赤霉菌( Fusarium)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燕麦等谷类作物中。

传统地,赤霉素主要导致的韧皮癌(粗毛规)病对雌性动物是有危害的。

二、饲料污染预防措施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非常危险,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和保证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防控措施的关键点:1. 采购优质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应该要采购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高质量原料。

采购的原料必须被登记并经过检验批准。

同时,不能使用失效、霉变、有毒有害、不能吃的原料作为饲料原料。

2. 合理运输、存储原料的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它必须在干燥、阴凉、不潮湿的环境下储存。

3. 空气环境和维护设备清洁卫生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应确保空气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

4. 审查饲料抽样检测饲料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饲料的抽样检测,以确保饲料中不含过量的霉菌毒素。

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扔掉超标部分或重新制作饲料。

5. 给动物隔离开药三、总结随着饲料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饲料污染导致动物群体病的概率。

因此,饲料企业应重视饲料污染问题,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质量,并保护动物的健康。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发酵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

发酵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
质加速。 1 霉 菌毒 素 的危害
饲 料 中 的霉 菌污 染 主 要 来 自于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取 用 过 程 中饲料 的二 次 发 酵 ; 二 是 田间 污染 。饲 料 被霉 菌 污 染后 不 仅 会 导 致 饲料 质 量 降 低 、 营 养 物 质 流失 .而 且 会 严 重 侵 害 奶 牛 的 消 化 和 免 疫 系
散 发 出霉臭 的气 味 , 饲料 的颜 色也会 变 黑 。 饲 料 中 的各类 有机 成分 被 霉菌 分解 ,产生 很 多带有 刺激 性 气 味的 特殊 物质 , 若饲 料 的霉变 程度 高 , 饲 料 中 的蛋 白质会 分解 生成 硫化 物 、 氨及 氨化 物 , 有 机碳 化 合物 分解 生成 酮类 和碳 醛类 等 ,这些 物质 都会 散 发异 味 , 并 带有 极 强 的刺激 性 , 进 而导 致饲 料 的
2 0 1 7年第 1 5期
中 国饲 料
DOI : 1 0 . 1 5 9 0 6 / j . c n k i . c n l 1 — 2 9 7 5 / s . 2 0 1 7 1 5 0 1
『 摘 要1 发 酵 饲料 中的 霉 菌毒 素含 量 过 多会 影响 奶 牛 的生 理健 康 以及 饲料 的 品 质 , 本 文对 产 生 霉 菌毒 素 的原 因, 霉菌 毒 素 给 饲料 、 奶 牛 造成 的 危 害及 其 防控措 施 等 进行 了综 述 。 [ 关 键 词] 发 酵饲 料 ; 霉菌毒素 ; 危 害; 防 治措 施 [ 中 图 分 类 号】 ¥ 8 1 6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1 0 0 4 — 3 3 1 4 ( 2 0 1 7 ) 1 5 — 0 0 0 5 — 0 3
是 发 酵 产 生 的霉 菌 会影 响发 酵 饲料 的品 质 。 发 酵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研究进展作者:肖湘李文平来源:《湖南饲料》 2012年第1期肖湘李文平(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410128)摘要:霉菌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对霉菌毒素降低饲料营养、抑制机体免疫系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诱导细胞死亡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其毒性作用,并探讨了其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霉菌毒素的研究情况,为霉菌毒素的研究提供最新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霉菌毒素;毒性;机理霉菌普遍存在于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会大量消耗饲料的养分,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大量、快速生长, 同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有毒次生代谢产物———霉菌毒素。

目前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 和麦角生物碱6 大类,其中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是强致癌物。

霉菌毒素是污染饲料、食品的主要元凶, 近年来,因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农业和畜牧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据统计,每年全球大约25% 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因畜禽食用霉菌毒素污染过的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数十亿美元。

据BIOMIN GmbH等的报道,国外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和严重,仅烟曲霉毒素每年对亚洲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1 亿美元。

在国内,有研究发现我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超标的比例高达60%~70%。

2009 年张丞等调查显示,我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这些毒素主要是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UM)和玉米赤酶烯酮(ZON),这与Edwards 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玉米及其加工副产物是饲料中霉菌毒素的主要来源。

美国学者早在15 年前就将霉菌毒素定义为动物传染病的诱因,霉菌毒素是防止动物传染病第一要考虑的因素。

大量的研究及案例表明,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霉菌毒素污染,被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不但给动物健康带来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也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目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的严重问题。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分泌的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对动物、人类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一旦饲料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污染,将会对畜牧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高度重视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饲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霉菌污染。

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素、玉米毒麦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很难被去除,因此容易造成饲料的污染。

而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动物的影响也非常严重,会导致畜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疾病发生率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品质安全。

为了有效防控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原料的选择和储存在选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避免购买受污染的饲料原料。

在储存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定期清理仓库,防止霉菌滋生。

2. 饲料加工工艺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因加工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饲料污染。

对于易受污染的饲料原料,应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避免霉菌毒素的扩散和传播。

3. 饲料质量监控和检测对于生产的饲料产品,应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定期进行饲料样品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4.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清除和去除针对潜在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应采取一定的清除和去除措施,例如采用化学防霉剂、热处理、光照等方法,有效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精)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预防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目前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它疾病产生混淆。

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就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产生、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做如下概述。

一、霉菌的产生: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

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它种子。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份、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

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二、霉菌毒素的来源: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防制措施引言:霉菌毒素是猪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对猪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制措施,为养殖户和畜牧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1. 生长受限:霉菌毒素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受限。

这是因为霉菌毒素会破坏猪的肠道黏膜,干扰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猪的发育和生长速度。

2. 免疫抑制:霉菌毒素还可抑制猪的免疫系统功能。

这会使猪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猪在患病时的抵抗力降低,导致兽医费用的增加。

3. 生殖障碍:某些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可引起猪的生殖障碍。

它们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和功能,从而降低繁殖能力,导致产仔率下降。

4. 毒性效应:某些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具有强烈的毒性。

摄入这些毒素后,会导致猪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导致死亡。

二、霉菌毒素防制措施1. 良好的饲料储存和管理:饲料的储存和管理至关重要。

应确保饲料的干燥和避免霉菌的繁殖。

饲料的储存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直接阳光暴晒。

饲料容器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对饲料进行杀菌处理。

2. 饲料中添加阻止霉菌的剂量:在生产饲料时,可以添加一些阻止霉菌的剂量,如吡咯醇、抗生素、吸附剂、酵素等。

这些添加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繁殖,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3. 定期检测饲料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养殖户应委托专业机构对饲料样品和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水平进行定期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猪的健康和安全。

4. 营养平衡:营养平衡对于提高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确保猪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提高其综合抵抗力。

5. 合理使用药物:在猪群出现疾病时,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确定病因并规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