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第4章  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第4章  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4–1 馏程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四章油品蒸发性能的分析

[讲述] 学习任务

1、了解燃料油的使用要求;

2、理解各评定指标的基本概念;

3、掌握各评定指标的意义、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形成单项测定的操作技能。

[讲述]蒸发性能又称为气化性能,它是指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否迅速蒸发为蒸气的能力。

对于内燃机燃料,为什么要测试燃料的蒸发性能呢?内燃机内燃烧前要经过雾化,气化及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过程,蒸发性能是保障。油品的蒸发性能可用馏程、蒸汽压等指标评定,即为本章节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馏程

[板书] 一、测定馏程的意义

1.馏程

(1)沸点

[讲述]纯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具有恒定的蒸气压。

[提问]温度越高,纯液体物质蒸气压?

[讲述]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出现气化现象,这一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在此压力下的沸点。

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物质在压力为101.325kPa下的沸点,又称为正常沸点。

[板书] (2)沸程

[讲述]石油是一个沸点连续的多组分混合物。在外压一定时,油品的沸点范围,称为沸程。

[板书] (3)馏程

在规定条件下,蒸馏100ml试油建立的馏出体积百分数与所对应的馏出温度的关系,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叫做馏程。

[板书] (4)馏分

在某一温度范围蒸出的馏出物,称为馏分,如汽油馏分、煤油馏分、柴油馏分及润滑油馏分等。温度范围窄的称为窄馏分,温度范围宽的称为宽馏分。

[板书]2.馏分组成

油品蒸馏测定中馏出温度与馏出体积分数相对应的一组数据,称为馏分组成。例如,初馏点,10%点、50%点、90%点和终馏点等,生产实际中常统称为馏程。

馏分组成是石油产品蒸发性大小的主要指标。

[板书]3.测定馏程的意义

[讲述](1)馏程是判断石油馏分组成,可作为建厂设计的基础数据。

(2)馏程是装置生产操作控制的依据

(3)根据馏程可以评定汽油发动机燃料的蒸发性,判断其使用性能。

①10%馏出温度可以判断汽油中轻组分的含量,它反映汽油发动机燃料的低温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

汽油规格中规定10%馏出温度不能高于70℃,汽油10%馏出温度越低,越能保证发动机的低

温启动性。

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汽油10%馏出温度越低,所需启动的时间越短,耗油越少。 表4-1 车用汽油10%馏出温度与保证发动机易于启动的最低大气温度的关系

②车用汽油的50%馏出温度表示其平均蒸发性能,它影响发动机启动后的升温时间和加速性能。规定车用汽油的50%馏出温度不高于120℃。

③车用汽油的90%馏出温度表示表示其重质组分的含量,它关系到燃料的燃烧完全性。一般,燃料90%馏出温度低些好,我国规定车用汽油的90%馏出温度不高于190℃。

④终馏点表示燃料中最重馏分的沸点。试验表明,使用终馏点为225℃的汽油,发动机的磨损比使用终馏点为200℃的汽油增大1倍、耗油量增加7%。

我国规定车用汽油的终馏点不高于205℃。 [板书](4)评定车用柴油的蒸发性,判断其使用性能

[讲述]车用柴油的馏程是保证其在发动机燃烧室内迅速蒸发和燃烧的重要指标。为保证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能,需要有一定的轻质馏分,保证蒸发快,油气混合均匀,燃烧状态好,油耗少。

馏分越轻越好吗(压燃式发动机)?

重馏分特别是碳链较长的烷烃自燃点低,容易燃烧,但馏分组成过重,气化困难,燃烧不完全,不仅油耗增大,还易形成积炭,磨损发动机,缩短使用寿命。我国车用柴油指标规定,50%馏出温度不得高于300℃,90%馏出温度不得高于355℃,95%的馏出温度不高于365℃。

[板书]二、馏程测定方法概述 1.恩氏蒸馏

[讲述]按照GB/T 255-1977(1988)《石油产品馏测定法》(恩氏蒸馏)和GB/T 6536-1997《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标准方法进行。

该两种标准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发动机燃料、溶剂油和轻质石油产品的馏分组成。

恩氏蒸馏测定时,将100mL试样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按产品性质不同,控制不同的蒸馏操作升温速度。

冷凝管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

蒸馏过程中,烃类分子按其相对挥发度由大到小的次序逐渐蒸出,随之,气相温度也逐渐升高,当馏出物体积分数为装入试样的10%、50%、90%时,蒸馏瓶内的气相温度分别称之为10%、50%、90%馏出温度。

测试步骤:

蒸馏过程中的最高气相温度,称为终馏点。

蒸馏烧瓶底部最后一滴液体气化的瞬间所测得的气相温度称为干点,此时不考虑蒸馏烧瓶壁及温度计上的任何液滴或液膜。由于终馏点一般在蒸馏烧瓶底部全部液体蒸发后才出现,故与干点往往相同。

蒸馏结束后,以装入试样量为100%减去馏出液体和残留物的体积分数,所得之差值称为蒸发损失。

生产实际中常称上述这套完整数据称为馏程,它是轻质燃料油的质量指标(附录1-4)。

GB/T 6536-1997《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其蒸馏装置有手工蒸馏(采用喷灯加热或电加热)和自动蒸馏,但有争议时,仲裁试验应采用手工蒸馏。

测定时根据使用蒸馏仪器的不同,要求观察记录的回收体积分数(量筒内蒸馏所得冷凝液体占蒸馏油品的体积分数)和对应温度计读数(回收温度)的精确度也不同,手工蒸馏要求精确至0.5mL、0.5℃,自动蒸馏要求精确至0.1 mL、0.1℃。

恩氏蒸馏测定操作简单、迅速,结果易重合,对评定石油产品特别是评定轻质油品的使用性质,控制产品质量和检查操作条件等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板书]三、影响恩氏蒸馏测定的主要因素

(1)试样及馏出物量取温度的一致性

[讲述]要求量取试样、馏出物及残留液体积时,温度要尽量保持一致,通常要求在20℃±3℃下进行。

(2)冷凝温度的控制

[讲述]测定不同石油产品的馏程时,冷凝器内水温控制要求不同。汽油:0-5℃;含蜡液体:50-70℃?

(3)加热速度和馏出速度的控制(两个影响)

[讲述]标准中规定蒸馏汽油时,从开始加热到初馏点的时间为5~10min;

航空汽油,7~8min;

喷气燃料、煤油、车用柴油,0~15min;

重质燃料油或其他重质油料,10~20min。

馏出速度应保持4~5mL/min(每10s约20~25滴)。当总馏出量达90mL时,需调整加热速度,使3~5 min内达到干点,否则会影响干点测定的准确性。

[板书](4)蒸馏损失量的控制

[讲述]测定汽油时,量筒的口部要用棉花塞住,减少馏出物的挥发损失,使其充分冷凝,同时还能避免冷凝管上凝结的水落入量筒内。

[板书](5)石棉垫的选择

[讲述]通常的考虑是,蒸馏终点的油品表面要高于加热面。轻油大都要求测定终馏点,为防止

过热可选择较小的石棉垫。SH/T0121-1992《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技术条件》。

[板书](6)试样的脱水

[讲述]测定前必须对含水试样进行脱水处理,并加入沸石,以保证试验安全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如何脱水?

新煅烧并冷却的食盐或无水氯化钙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4–2 饱和蒸汽压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二节饱和蒸汽压

一、测定饱和蒸气压的意义

[板书]1.饱和蒸气压

[讲述]在一定的温度下,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蒸气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板书]2.影响饱和蒸气压的因素

(1)温度

温度升高,油品的蒸气压增大,温度降低,油品的蒸气压减小。(相同物质,不同温度)

(2)物质的种类和组成

在一定温度下,油品的馏分越轻,越容易挥发,蒸气压越大。(不同物质,相同温度)

[板书]3.测定饱和蒸气压的意义

(1)评定汽油气化性

[讲述]较高的蒸气压能保证汽油正常燃烧,发动机启动快,效率高,油耗低。

(2)判断汽油在使用时有无形成阻的倾向。

[讲述]汽油用于发动机燃料时,希望具有较高的蒸汽压,但也并不是无止境的。蒸气压过高容易使汽油在输油管路中形成气阻,使供油不足或中断,造成发动机功率降低,甚至停止运转。蒸汽压过低又会影响启动性能。

表4-5:随着大气温度的升高,应控制汽油保持较低的蒸气压,才能保证汽油发动机供油系统不发生气阻。我国对车用汽油的蒸气压按季节规定了不同指标。

[板书](3)估计汽油贮存和运输中的蒸发损失

[讲述] 当贮存、灌注及运输发动机燃料时,油品含轻组分越多,蒸气压越大,蒸气损失也越大,这不仅易造成油料损失,污染环境,而且还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板书]二、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方法概述

[讲述]GB/T 8017-1987《石油产品蒸汽压测定法(雷德法)》标准方法的蒸气压测定装置由蒸汽压测定器、压力计和水浴三部分组成,测定器又分空气室和汽油室,二者的体积比为(3.8~4.2)∶1。

测定适用范围?

[板书]三、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

(1)压力表的读数及校正

[讲述]在读数时,必须保证压力表处于垂直位置,要轻轻敲击后再读数。

[板书](2)试样的空气饱和

[讲述]必须按规定剧烈摇荡盛放试样的容器,使试样与容器内的空气达到饱和,所测得的最大蒸气压才是雷德蒸气压。

[板书](3)检查泄露

[讲述]在试验前和试验中,应仔细检查全部仪器是否有漏油和漏气现象,任何时候发现有漏油漏气现象则舍弃试样,用新试样重做试验。

[板书](4)取样和试样管理

[讲述]取样和试样的管理应严格执行标准中的规定,避免试样蒸发损失和轻微的组成变化,试验前绝不能把雷德蒸气压测定器的任何部件当作试样容器使用。如果要测定的项目较多,雷德蒸气

压的测定应是被分析试样的第一个试验,防止轻组分挥发。

[板书](5)仪器的冲洗

[讲述]按规定每次试验后必须彻底冲洗压力表、空气室和汽油室,以保证不含残余试样。

(6)温度控制

[讲述]仪器的安装必须按标准方法中的要求准确操作,不得超出规定的安装时间,以确保空气室恒定在37.8℃;严格控制试样温度为0~1℃,测定水浴的温度为37.8℃±0.1℃。

石油产品分析仪器展示

作业:

P92,1、4、5、7、11

复习

1、什么是沸程、馏程、馏分组成?

2、进行恩氏蒸馏时,如果对加热速度和馏出速度控制不当,将会产生那些后果?

3、什么是饱和蒸汽压?影响饱和蒸汽压的因素有哪些,是怎样影响的?

4、当汽油试样要测定较多项目时,为什么要求雷德蒸汽压的测定必须是第一个试验?

作业情况

实训分组(1组)

油品蒸发损耗的分析

油品蒸发损耗的分析 韩国栋,田聪 (中海油(青岛)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油品蒸发损耗的不同类型,影响蒸发损耗的因素,并且针对损耗成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蒸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蒸发损耗,储油罐,措施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il evaporation losssystematically, factors of evaporation loss ,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evaporation losses against loss causes,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eyword:Evaporation loss, Oil tank, measure

原油和轻质油品均含有大量的轻烃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石油的生产、炼制、储存、运输、销售以及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油品的损耗,油品的损耗一般可以分为残漏损耗、混油损耗和蒸发损耗,几种损耗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蒸发损耗。油品挥发到大气中会污染空气环境,油气直接进入呼吸系统还会引起剧烈的呼吸道刺激症状等等。不仅如此,蒸发损耗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有关资料表明:一座5000m3拱顶罐,一昼夜“小呼吸”损耗可高达350Kg。南方某油库一座1000m3的地上拱顶金属罐,储存汽油一年,小呼吸损耗达11.7T。这种损耗是以缓慢形式持续发生的,损耗量的大小经常会被产品的计量误差所掩盖,所以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蒸发损耗分类 油品的蒸发损耗是油品损耗中最大的一种,在整个油品储运损耗中约占70~80%。蒸发损耗主要包括自然通风损耗、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损耗。自然通风损耗是指由于罐顶孔眼位差和气体密度的不同,引起了气体自然对流造成的损耗。小呼吸损耗是指罐内油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致使罐内油品通过呼吸阀挥发到大气、大气中空气通过呼吸阀进入到油罐内。大呼吸损耗是指油罐内进行收发油作业时,由于油面的升降,罐内的气体空间变化,使混合油气排出或是外界空气吸入,从而造成的损耗。 二、蒸发损耗的机理分析 储油罐中气体空间可以看成是油气和空气的二元混合气,在气、液共存的储油罐中,要想使气液两项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气相首先必

油品各项指标的定义

抗爆性就是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爆震 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 辛烷值(英语:Octane Number)是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抵抗爆震的指标(该指标一般适用于描述汽油的性能),辛烷值越高表明结构复杂的烃百分比高,抗震爆的能力越好,汽油燃烧得越平稳。辛烷值一般是区分不同等级汽油的关键标准。 镏程:在标准条件下,蒸馏石油所得的沸点范围称为“馏程”。即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石油产品中可能蒸馏出来的油品数量和温度的标示。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整个馏程包括的项目有初馏点和终馏点(或干点),汽油还包括10%、50%、90%馏出温度、残留量、损失量这三个项目。 整个馏程包括的项目有初馏点和终馏点(或干点),汽油还包括10%、50%、90%馏出温度、残留量、损失量这三个项目。 干点: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馏程测定时,温度计水银柱在继续加热的情况下停止升高并开始下降时的最高温度。 残留量:指停止蒸馏后,存在于烧瓶内的残油的体积百分数。在试验中,当到达干点前瓶内尚有微量液体烃类和胶状物质,因局部过热而分解。生成的气体与烃类蒸汽在瓶内形成白雾,并在瓶底下沉积一些积碳。 损失量:指蒸馏过程中,因漏气、冷凝不好和结焦等造成试油损失的量,以100ml试油减去液和残留量即得。 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可燃液体的闪点随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脂在长期储存或长期高温下使用时抵抗热和氧的作用,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由于氧化,往往发生游离碱含量降低或游离有机酸含量增大,滴点下降,外观颜色变深,出现异臭味,稠度、强度极限,相似粘度下降,生成腐蚀性产物和破坏润滑脂结构的物质,造成皂油分离。因此,在润滑脂长期储存中,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防止阳光曝晒,并应定期检查游离碱或游离有机酸、腐蚀性等项目的变化,以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性能。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一切液态流体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石油储罐油气蒸发损耗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储罐油气蒸发损耗的成因、危害及对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935-15 石油储罐油气蒸发损耗的成因、危 害及对策(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但是,在石油储运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石油的一部分较轻的组分逸入大气,造成损失,此现象称为油气的蒸发损耗。 油气蒸发损耗是缓慢而持续进行的,而且这种损耗形式表现得非常隐蔽。加之管理部门对油气的损耗没有明确要求和指标约束,损耗量的大小常常被计量误差所掩盖。因而未引起部分主管人员的重视。但是,调查资料表明,油气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根据1995年国际石油会议报道:在美国,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1975年前苏联石油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的调查表明,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2.47%。1980年,我国对11个石油企业的测试结果表明,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2%。这些数据表明,油气蒸发损耗的数量确实相当可观。若以总耗率为3%估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气约为1×108 吨,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原油产量。 2 油气蒸发带来的危害 2.1 油气蒸发威胁安全 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混合物,且易在低洼、不通风的地方积聚。当油气混合物中,油蒸气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容易引发爆炸。1976年7月28日,一座30000m3的油罐遭雷击被烧毁,油库守备战士亲眼目睹了雷电击毁油罐的经过。由于油蒸气

石油产品分析教案

第七章石油产品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石油的组成,油品的基本理化特性;了解油品的理化特性测定基本方法;熟悉油品质量、安定性、腐蚀性等主要指标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教学重点: 油品基本理化特性、低温流动性、燃烧性能、安定性及腐蚀性的表示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苯胺点、辛烷值、品度值等系列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概述 一、石油产品分析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油品分析的概念:用统一规定的或公认的标准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使用性能和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 2、油品分析的目的: (1)对石油加工的原料油和原材料进行检测,制定生产方案,为建厂设计提供依据。 (2)对各炼油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系统检验各馏出口的中间产品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各生产工序及操作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3)对出厂油品进行全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4)对油品使用性能进行评定。 (5)对油品质量进行仲裁。 3、油品分析的意义:油品分析是进行生产装置设计,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储运和使用部门制定合理的储运方案、正确使用油品、充分发挥油品最大效益的依据。 二、石油的组成 1、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和H,其中C含量一般为%~%,H含量为%~%,C、H质量比为~。 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1)烃类有机物 (2)非烃类有机物 (3)无机物 三、主要石油产品的组成和特性 我国石油产品按特征分为6类: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

产品L、蜡W、沥青B、焦C。 主要的三类产品:燃料类、溶剂和化工原料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四、石油产品分析前的准备和数据处理 五、石油产品分析的特点和标准化的意义 油品分析多为条件性试验方法,即在分析时必须严格按照方法中规定或限制的条件进行测定,所得数据才有意义并具有可比性,才能被公认,否则毫无意义。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对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概要、使用的仪器、试剂、测定条件、试验步骤和方法、计算公式和精密度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技术等级分为5类: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原油的评价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开采的原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试验,以掌握原油性质,叫原油评价。 一、原油评价的内容 常规的原油评价包括:原油性质分析、原油实沸点蒸馏、馏分油和渣油的性质分析。 二、原油的分类 现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API度作为指标,将原油分为九类。 按此法对中国原油进行分类时,补充了硫含量的说明,原油硫含量小于%称为低硫;介于%~%的称含硫,大于%称高硫。 三、原油评价的内容分类 1、原油性质分析 2、简单评价 3、常规评价 4、综合评价 §烃类组成的测定(不要求) §非烃类组成的测定 一、石油的非烃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大部分集中在重质馏分和残渣油中。 1、含硫化合物

油品API指标

油品的API指标 油品的质量好坏看API指标,API指标的分类是怎样的?答:API是美国石油学会的简称。在20世纪初,世界上石油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的润滑油生产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给润滑油制立一个行业标准,美国石油协会从1930年开始对润滑油制立了一个API机油等级质量标准,世界上所有先进的工业国家都认同API机等级质量标准。以后各地区、国家,甚至有些汽车品牌都有了自己的等级质量标准: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大众汽车等,但API机油等级质量标准始终都是世界公认的等级标准。 但就API标准而言,它仍然仅仅是世界先进国家对机油评定的最基本、最通用的等级评定标准,而有些品牌的机油,宣称“等效采用美国API标准”,其实并为通过API的认证(凡是通过API认证的均可在其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ed18825008.html,上查到)。发动机主要有两种,即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API将机油也规范为两类:汽油发动机机油以S 开头,而柴油发动机机油以 C 开头。其质量级别的高低依照英文字母的顺序,字母越往后,其级别越高。 汽油机油API级别: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 SL,SM SA 1930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 SB 1940年代后期第一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一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SC 1964年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 SD 1968年表现比SC机油好. SE 1972年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 SF 1980年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同时包括改良了的防磨损表现。 SG 1989年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 SH 1993年测试通过程序较SG严格。 SJ 1996年在SH的基础上增加台架测试及挥发性的改善。 SL 总体性能优于SJ,适合2001年以后汽油发动机 SM 2004年最新的质量认证标准。 越往后机油质量越好,等级越高。 柴油机油API级别:CA, CB, CC, CD, CE, CF, CG, CH, CI CA 轻负荷与高品质燃油一并使用,提供防腐蚀保护。 CB 中负荷1949年与较差品质的燃油一并使用,提供若干防腐蚀及防沉积保护

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

主要性能指标: 1.数据存储量≥2T 接入设备数≥10000 2.定位精度:<10米响应时间<5秒 3.通讯接口:串行232(sps)支持相应的国际标准,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4.传输制式:SM900/DCS1800/PCS1900/CDMA800-900 传输速率:125kbps 5.移动通信:GSM 6.两种无线电业务兼容(RDSS和RVSS)系统为用户提供连续定位、无源导航定位,又可 进行无线传输的位置报告。 7.跟踪灵敏度:159dbm 捕获灵敏度:144dbm 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关键技术: 1.北斗导航,GIS,GSM,GPRS,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多网融合。 2.监护人和监控平台人员随时通过系统查询老年人位置信息。 3.云平台技术应用:老年人遇紧急情况时,一键呼叫、四方响应。 4.云管理:监护人千里之外可知家人安康。 5.云数据库:每位老人的基本信息和病情隐患录入服务器存储、每次测的血压、 脉搏及其他病理数据,传送至数据库永久保存,以备做参考依据。 6.系统采用出错冗余技术,保证运行的安全性。 7.北斗/GPS双模兼容信号,互相嵌入,互为增强。 一、产品功能: 1.老人健康指标远程监控,网上医疗诊断功能。 2.遇警一键报警,越界报警,关机报警,一键拨号。 3.全球定位:北斗/GPS双模兼容终端。 4.IC一卡通功能。 5.老人,弱势群体购物通过系统网络平台实现购物,付款配送一条龙服务。 6.社区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统计分析功能。 7.实时位置查询功能。 8.实时视频和录像资料自动保存。报表自动导出功能。 9.TTS语音播报,短消息功能。

10.服务对象和用户数据储存和服务功能。①监控中心录有用户的全部基本 信息资料和服务区域活动轨迹。②储存周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设定。③数据管理功能有:注册,注销,查询,费用计算,历史轨迹, 报表。 技术创新性 1、监控平台相对于服务对象的定位终端采用:北斗/GPS双模兼容自主定位模式和AGPS辅助定位模式。 2、监控平台用于接受服务对象定位终端的信息和要求,同时负责发送指令和提醒信息给定位终端。 3、定位终端采用北斗/GPS卫星定位模块,GSM通信模块。主板和LED显示屏硬件。北斗/GPS卫星定位模块和GSM通信模块分别与通信主板系统相连接,主板系统分别与LED显示屏、报警器连接。 4、定位终端采用内置北斗/GPS芯片,共用天线,独立完成服务对象的定位,并将定位结果发送给信息采集服务器。 5、Web数据服务平台,包括:终端信息采集服务器、SMS服务器、数据储存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服务器。 6、Web服务器包括用户逻辑模块、管理员逻辑模块和电子地图模块构成,所述的用户逻辑模块和管理员逻辑模块服务Web服务器的功能设计和逻辑跳转,电子地图模块负责查询定位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显示到电子地图上。Web数据服务平台还包括第三方应用接口,第三方应用接口包括电信运营商的小区号Cell-ID服务应用接口和地图服务应用接口。 7、服务对象的定位由以下步骤进行: 1.定位器终端采集到GPS信号和小区号Cell-ID后分别通过GSM通信模块、GPRS网络回传至Web数据服务平台中的移动终端信息采集服务器。 2.移动终端信息采集服务器进行定位器终端鉴权操作后,对定位器终端和AGPS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数据进行透传,辅助完成定位器终端的定位; 3.AGPS服务器根据定位器终端和AGPS参考站所提供的卫星信号和辅助定位信息,计算出定位器终端的位置; 4.移动终端信息采集服务器将定位结果写入数据库; 5.客户端通过SMS的形式实时获取定位器终端的设备信息和位置信息。 6.如权利要求以上所述的基于北斗/GPS面向特殊人群的安全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F:当定位器终端越出预置活动区域范围,定位器终端向客户端发送越区报警。

常用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涵义

比例极限 MPa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物理性能指标、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热力学 性能指标和电性能指标。如表所示。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涵义一览表 性能 增长,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时(符合虎克定 律),这个比例系数就称为弹性模量。根据应力, 应变的性质通常又分为:弹性模量( E )和切变模 量(G ),弹性模量的大小,相当于引起物体单位 变形时所需应力之大小,所以,它在工程技术上是 切变模量 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弹性模量愈大,刚度也愈大, 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愈小。任 何机器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大都处于弹性状态, 对于要求弹性变形较小的零件,必须选用弹性模量 大的材料 (7 P 指伸长与负荷成正比地增加,保持直线关系, (Rp ) 当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称比例极限,但此位置很 类别 名称 符号 单位 涵义说明 密度 kg/m 3 g/cm 3 弹性模量 MPa 密度是金属材料的特性之一,它表示某种金属 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金属材料的密度是不相 同的。在机械制造业上,通常利用“密度”来计算 零件毛坯的质量(习惯上称为质量)。金属材料的 密度也直接关系到由它所制成的零件或构件的质 量或紧凑程度,这点对于要求减轻机件自重的航空 和宇航工业制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外力和变形成比例地 指标 MPa

弹性极限强度极限 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抗扭强度 屈服点屈服强度持久强度 (7 e (7 (J b (Rm) CT bb CT w (7 be 0- y (7 s 极限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难精确测定,通常把能引起材料试样产生残余变形 量为试样原长的%或% % %寸的应力,规定为比例 这是表示金属材料最大弹性的指标,即在弹性 变形阶段,试样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 应力,它和dP一样也很难精确测定,一般多不进行 测定,而以规定的 d P数值代替之 指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在断裂前,单位面积 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指外力是拉力时的强度极限,它是衡量金属材 料强度的主要性能指标 指外力是弯曲力时的强度极限 指外力是压力时的强度极限,压缩试验主要适 用于低塑性材料,如铸铁等 指外力是剪切力时的强度极限 指外力是扭转力时的强度极限 金属材料受载荷时,当载荷不再增加,但金属 材料本身的变形,却继续增加,这种现象叫做屈服, 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叫屈服点 MPa 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为便于测量,通常 按其产生永久残余变形量等于试样原长呱寸的应力 作为“屈服强度”,或称“条件屈服极限” 工作温度 时间h 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经过规定时 间发生断裂时的应力,一般所指的持久强度,是指 MPa

油品储存的损耗原因分析及降耗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8825008.html, 油品储存的损耗原因分析及降耗探讨 作者:于振庆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原油的自然损耗贯穿于油品流转的全部过程和每个操作环节,损耗水平的高低是 衡量每个企业管理好坏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搞好储运过程中油品损耗的控制,不仅是石油生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保护生存环境的需要。通过分析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探讨了降低损耗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油品储存;损耗原因;降耗措施 1 油品储存过程中损耗的主要原因 所有类型的油品损耗都是基于存储、输送油品的设备内部传质过程而发生的。而这种传质过程主要包括储油设备内气、液接触面传质,即油品蒸发、容器气体空间中烃分子的扩散等过程。在传质过程发生的过程中,容器的气体空间中既有的空气逐步形成为处于均匀分布的混合气体,一旦外部条件产生变化,将导致气体的状态参数改变,使得混合气体进入到大气中,造成了油品的损耗。炼油厂油品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形式主要包括:呼吸损耗、灌装损耗、出罐损耗以及沸腾损耗等几种形式。导致蒸发损耗的主要内在原因是油品的内部构成,馏分组成越轻时,其沸点越低,越容易出现蒸发损失,从而导致损耗量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导致油品存储损耗的因素主要是油罐的空间、外部温度以及大小呼吸作用。 1.1 小呼吸导致的油品损耗 油罐内部气体昼夜温度变化较大,油品存储在油罐中因为昼夜温差变化而造成的蒸发损耗被称作为小呼吸损耗,其占油品存储损耗的10%左右。 1.2 蒸发损耗 油罐油气液面与罐顶空间大小直接影响油品的蒸发损耗率。同时,密封程度同样影响油品的蒸发损耗率。 1.3 大呼吸导致致的油品损耗 即指存储设备在收发油过程中产生的呼吸作用而导致的油品损耗。例如,当油罐进油时,因为油面持续上升,气相空间逐步减小,罐体内部压力增加,当压力超出呼吸阀的控制压力时,则对应浓度的油品蒸汽将从呼吸阀中溢出,直到完成整个油罐收油过程。当大呼吸次数越多时,油品的损耗量越大。而影响油品大呼吸损失的因素包括油品的性质,例如粘稠度、蒸汽压和沸点等;同时,收发油的速度、频率以及油罐周转速度等都会影响大呼吸导致的油品损耗量。

液压油的质量要求性能指标

(一)液压油的质量要求: 汽车及工程机械等的液压系统使用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这类液压系统中油液的流速不大而压力较高,故称为静压传动。液压油质量的优劣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通常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有如下几点: l.适宜的粘度及良好的粘温性能,以确保在工作温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能准确、灵敏地传递动力,并能保证液压元件的正常润滑。 2.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及抗氧化安定性,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易氧化变质,使用寿命长。 3.具有良好的抗泡沫性,使油品在受机械不断搅拌的工作条件下,产生的泡沫易于消失八以使动力传递稳定,避免液压油的加速氧化。 4.良好的抗乳化性,能与混入油中的水迅速分离,以兔形成乳化液导致液压系统金属材质的锈蚀和降低使用效果。 5.良好的极压抗磨性,以保证液压油泵、液压马达、控制阀和油缸中的摩擦副在高压、高速苛刻条件下得到正常的润滑,减少磨损。

除上述基本质量要求外,对于一些特殊性能要求的液压油尚有特殊的要求。如低温液压油要求具有良好的低温使用性能;抗燃液压油要求具有良好的抗燃性能;抗银液压油可用于有银部件的液压系统。 (二)液压油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l.良好的流体状态 液压油流动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其传递能量的效果,它与液压油的粘度、倾点及粘温性等指标有关。液压油的倾点和低温粘度,-应能适应油泵预计的最低操作温度。温度变化范围较宽的液压系统,其液压油应具有良好的粘温性能。否则,温度降低时,粘度增加太大,摩擦损失增加,泵送速度受影响;温度升高时,粘度变得过小,影响使用性能。可以通过在液压油里加入粘度指数改进剂来改善液压油的粘温性能。 2.良好的不可压缩性及抗泡沫性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体积不易发生变化,但液体中混入空气后就会使其压缩性受到影响。保持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对于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可靠地传递能量、确保操纵机构灵敏动作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使用的液压油多为石油型的,空气能溶解于油中,其溶解度主要取决于空气压力及温度。当空气在油液中保持溶解状态时,液压系统并不出现问题,但当液压油通过油缸、阀门或其它液压元件时,压力有时会突然降低,加之温度变化的影响,使得空气易从油液中释放出来并形成许多气泡,这将使液压油的不可压缩性受到影响。此外,液压系统的元件在运转中,液压油与空气在机械的翻搅下易于产生泡沫,如泡

第四节润滑品的性能分析

第四节:润滑油品的性能 ㈠、润滑油的性能: 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 (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⑵、粘度: ①、粘度的定义:粘度是指润滑液体分子之间受外力作用时,而产生相对运动所发生的内摩擦阻力。粘度的大小由润滑液体分子,内聚力的大小来决定。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名称 定义 单位 动力粘度 η 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阻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 。 Pa.s 或mPa.s (帕斯卡秒) 1Pa.s=1000mPa.s 一般常用mPa.s 运动粘度ν 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值。 单位:常用cm2/ s 也称“斯”是“斯托克斯” m2/ s 或mm2/ s (厘斯) 1m2/ s=1000000mm2/ s ②、运动粘度的测定: 在实验室里测定油品运动粘度是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方法是将一定量的试油,在夫定的温度(40℃、50 ℃、100 ℃)下,通过毛细管所需时间(S ),再乘上毛细管粘度计校正系数,所得的值即为该试油的运动粘度。测定方法按国际标准GB/T265—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进行。 ③、粘度在使用上的意义: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粘度由油分子的内聚力大小决定,它是决定油膜厚度的主要因素,也是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均采用运动 粘度。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确定了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和动力粘度的计算方法。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对润滑油的分级、质量鉴定和选用有着重要意义。粘度又是润滑油掺合代用油品的主要测定指标,两种同类油品掺合后要测定粘度,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 。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一种油的VI 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

油品蒸发损耗的分析及降低措施

油品蒸发损耗的分析及降低措施 摘要:详细介绍了引起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及蒸发损耗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降低损耗的几点措施。 油品分厂原料车间常毅原创,请注明转摘 1 研究油品蒸发损耗的重要性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已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在不断抢占市场、扩大销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向管理、科技要效益,提倡健康、安全、环保一体化。油品蒸发损耗会降低油品质量、减少数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亟待引起各级管理人员、各类石油库和加油站经营者的足够重视。长期以来,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油品蒸发损耗,一直是石油储运专业人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重视油品蒸发损耗问题就是重视企业效益、企业安全、油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及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及设备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较轻的液态组分汽化,逸入大气,造成不可回收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油品的蒸发损耗。 油品蒸发损耗属于自然损耗,适当范围内的损耗具有一定合理性,得到各种油品蒸发损耗定额的认可。而且,这种损耗是以缓慢的形式持续发生的,损耗量的大小常常被产品计算误差所掩盖,因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调查资料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根据1995年第四届国际石油会议报道,在美国,油品从井场经炼制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中,油品损耗的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1975年前苏联石油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的调查表明,炼厂中的油品损耗量约占原油加工量的2.47%,其中纯损耗的70%是发生于原油罐、调合罐和成品油罐的蒸发损耗。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炼油厂储运系统的油品损耗占原油加工量的0.3%~ 0.45%,其中储罐中油品的蒸发损耗占6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油品蒸发损耗的数量确实是相当可观的。若以总损耗率为3%估算,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品约有1亿t,相当于我国1999年原油产量的60%。这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能源危机来说,愈加显得问题严重。 2 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主要有5个方面: 2·1 蒸发损耗使油品数量减少 油品蒸发损耗是油品损耗中数量最大和最常见的。储存中的蒸发损耗包括:储罐自然通风损耗、储罐“小呼吸”损耗、收发油品时储罐的“大呼吸”损耗以及空容器装油时产生的损耗四类。例如,一个5000m3拱顶汽油罐,昼夜温差在20℃左右,综合上述四类蒸发损耗测算,一年可造成200~300t油品蒸发损耗,这一“无

防锈油分类及技术指标

常用的防锈油分类及技术指标 根据性能和用途不同,防锈油在国内可分为以下几类: 1、置换型防锈油 置换型防锈油一般以具有强烈吸附性的磺酸盐为主要防锈剂,能置换金属表面沾附的水分和汗液,防止人汗造成锈蚀,同时本身吸附于金属表面并生成牢固的保护膜,防止外来腐蚀介质的侵入。因此,大量用于工序间防锈和长期防锈前的表面预处理。还有很多置换型防锈油可直接用于封存防锈。使用时可用石油溶剂如煤油或汽油来稀释,故有时此类防锈油脂中的某些种类也属于溶剂稀释型防锈油范围,使用时由于溶剂挥发,应注意防火通风等问题。 根据国内置换型防锈油标准SH0367-92规定,此类油品分为1号、2号、3号、4号。其中1号、2号、3号油,主要用于各类金属产品及零部件的包装封存,并有一定的人汗默默换性。1号油用于黑色金属。2号油用于黑色金属和铜,3号油用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1号、2号、3号油用石油溶剂稀释后可作为工序间封存用油,4号油是汗液洗净油,用于工序间清洗防锈。 2、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这类防锈油含有挥发性石油溶剂,或在常温使用时以溶剂稀释。它包括溶剂稀释型硬膜防锈油、溶剂稀释型软膜防锈油、溶剂稀释型置换性防锈油等。这类防锈油涂布于金属表面后,溶剂便自然挥发掉,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若成膜材料为沥青、树脂(如烷基酚氨基树脂、叔丁基酚甲醋树脂、石油树脂等),则溶剂挥发后形成的膜为硬膜,一般不粘手,不粘尘埃杂质,是抹、擦不掉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膜,在石油溶剂如汽油中很易清洗掉。一般用在大型机械设备表面的防锈,有的甚至可用于露天条件下存放的原材料、设

备的封存。但它的缺点是必须待溶剂挥发后,才允许相互接触和包装,不然会粘在一起。故只适用于结构简单的工件。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中、小件的结构复杂带有小孔的工件则不适用,也不宜用作内部封存。若成膜材料为油脂,如一般的羊毛脂及其衍生物、蜡、凡士林、氧化石油脂及其钡皂,则溶剂挥发后形成的膜为软膜,即油膜。它比较软,能擦,抹掉。这类油品可用作长期封存用油,要求有一定的厚度,防锈性能好,但解封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封存用的置换型防锈油,如204-1、664、901等牌号,使用时大都用石油溶剂稀释,在金属表面上大都形成软膜,因而实际上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溶剂稀释型软膜油。为了克服软膜油的油膜附着力较牢、启封较难的缺点,目前在朝薄层油的方向发展,即以适当的树脂为成膜剂,使之成为薄层、透明、高效的软膜防锈油。 溶剂稀释型防锈油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为SH0366-92,国家标准为GB4879-85B2,分为1号-硬膜,适于室内和室外长期封存;2号-软膜,适于室内长期封存;3号-水置换型软膜,可置换水,适于室内金属制品的防锈;4号-为透明不粘性膜。 3、封存防锈油 封存防锈油具有常温涂覆、不用溶剂、油膜薄、可用于工序间防锈和长期封存、与润滑油有良好的混溶性、启封时不必清洗等特点。通常可分为浸泡型和涂覆型两种。 (1)浸泡型可将制品全部浸入盛满防锈油的塑料瓶内密封,油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或更低的缓蚀剂即可,但需经常添加抗氧化剂,以使油料不至氧化变质。 (2)涂覆型可直接用于涂覆的薄层油品种。油中需加入较多的缓蚀剂,并需数种缓蚀剂复合使用,有时还需加入增粘剂,如聚异丁烯等,以提高油膜粘性。若配合外包装,可用于室内长期封存,防锈效果良好。 封存防锈油国家标准为GB4879-85 B3。

汽油的质量要求和性能指标

汽油的质量要求及性能指标 (一)汽油的质量要求: 汽油性能的优劣,对于汽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均有很大影响。对汽油的质量要求是: l.良好的蒸发性,保证发动机在冬季易于启动,在夏季不易产生气阻,并能较充分燃烧。 2.抗爆性好,辛烷值合乎要求,保证发动机工作稳定、运转正常,不发生爆震,以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 3.安定性好,即诱导期要长,实际胶质要小,使汽油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发生辛烷值降低、酸度增大、颜色变深等质量变化,也不致于生成过多的胶状及酸性物质。 4.抗腐蚀性要好,在储存及使用过程中保证汽油不会腐蚀储油容器及汽油机机件。 (二) 评价汽油性能的指标: l.汽油的蒸发性及其评价指标 汽油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的性能,称为汽油的蒸发性。我们知道,在发动机内,汽油经过化油器时被汽化,同一定比例的空气均匀混合后进入燃烧室被点燃燃烧。因此,汽油良好的蒸发性,可保证发动机在各种条件下易于启动、加速及正常运转。汽油的蒸发性越好,就越易汽化,在冷车或低温条件下就能使发动机顺利

起动和正常工作。反之,若汽油的蒸发性差,会使汽油汽化不完全,难以形成具有足够浓度的混合气,不但使发动机启动性变差,而且混合气中有一些悬浮的油滴进入燃烧室中。这就将导致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燃烧不完全,使油耗升高、排污增加。此外,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滴,还会因活塞环密封不严而附于气缸壁上,破坏润滑油膜,甚至渗入曲轴箱内,稀释润滑油,增加机件的磨损。 需要指出的是,汽油的蒸发性过强也是不合适的,一方面,会使汽油在储运过程中轻质馏分损耗过多。再则是在温度较高时,汽油在化油器以前的油道中,易于蒸发形成油气,使得油泵、输油管等曲折处或在油管较热部位产生气泡,阻滞汽油流通,使供油不畅甚至中断,造成发动机熄火,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气阻“。在炎热季节、高原或是重载(如爬长坡、带拖挂车)条件下工作的汽车,如使用蒸发性过强的汽油,就易产生气阻,造成行车故障甚至发生事故。因此,所用汽油的蒸发性应适中。 通常,评价汽油蒸发性的指标有:馏程与饱和蒸气压。 (l)馏程馏程是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馏程用来判定石油产品轻、重馏分含量的多少。汽油的馏程清楚地表明了它在使用时蒸发性能的好坏。 初馏点与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含低沸点轻质馏分的多少。当初馏点与10%馏出温度过低时,汽油蒸发性强,易产生气阻现象;过高时,汽油蒸发性差,冬季或冷车不易启动。GB484一93要

某油罐蒸发损耗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1引言.. (1) 2设计说明书 (2) 2.1设计目的 (2) 2.2设计依据 (2) 3 小呼吸损耗及其特点 (3) 3.1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3) 3.2 气体空间中油品蒸气浓度的分布规律 (3) 4 小呼吸蒸发损耗计算公式 (5) 4.1苏联公式 (5) 4.2美国公式 (5) 4.3 日本资源能源厅公式 (6) 4.4中国石油化工(CPCC)系统经验公式 (6) 5 实例计算及结果分析 (8) 5.1 实例及数据 (8) 5.2公式的选用 (9) 5.3计算结果与结论 (10) 5.4 小呼吸损失的相关结论 (12) 6 油罐的大呼吸 (13) 6.1大呼吸蒸发损耗公式 (13) 6.2实例分析 (15) 6.3大呼吸损失的相关结论 (16) 7 减小油罐的大、小呼吸 (18) 8 油品的蒸发损耗 (19) 8.1油品的蒸发损耗的大小相关结论 (19) 8.2 减少蒸发损耗的对策 (19) 8.2.1 优化操作,降低损耗 (19) 8.2.2 选用反射效应大的油罐涂料 (20) 8.2.3 采用压力储罐 (20) 8.2.4 安装呼吸阀挡板 (20)

8.2.5 拱顶罐增加氮封 (20) 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它的产量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发展。而在油品的交接计量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油品的损耗问题,各种形式的损耗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故研究和处理油品损耗是石油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减少油品损耗是石油储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损耗中液体的蒸发是造成油品损耗的主要原因,本文就不同天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大气温度计算出小呼吸损耗量得出油罐小呼吸损耗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并计算大呼吸损耗。 关键词:蒸发损耗环境温度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损耗

油气储运蒸发损耗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油气储运蒸发损耗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摘要】由于油蒸气的蒸发损耗, 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气约为1×108吨, 折合人民币2400亿元。因其所蒸发的都是油料中的最轻组分且油气蒸发还严重影响成品油质量。论文分析了油气蒸发损耗的危害、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降低油气蒸发损耗的对策。 【关键词】油罐油气蒸发损耗原因危害对策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 由于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油气的一部分较轻的组分逸入大气, 造成损失, 此现象称为油气的蒸发损耗。油气蒸发损耗是缓慢而持续进行的, 而且这种损耗形式表现得非常隐蔽。加之管理部门对油气的损耗没有明确要求和指标约束, 损耗量的大小常常被计量误差所掩盖。因而未引起部分主管人员的重视。但是, 调查资料表明, 油气蒸发损耗的累计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根据1995年国际石油会议报道: 在美国, 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3%;1975年前苏联石油化学工业部所属企业的调查表明, 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2.47%。1980年, 我国对11个石油企业的测试结果表明, 油气蒸发损耗数量约占原油产量的2%。这些数据表明, 油气蒸发损耗的数量确实相当惊人。若以总耗率为3% 估算, 全世界每年散失于大气中的油气约为1×108吨, 几乎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原油产量。 1.引起蒸发损耗的原因 任何形式的油品蒸发损耗都是在输、储油容器内部传质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这种传质过程包括发生在气、液接触面的相际传质,即油品的蒸发,以及发生在容器气体空间中烃分子的扩散。通过上述传质过程,容器气体空间原有的空气逐渐变为趋于均匀分布的烃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当外界条件变化引起混合气体状态参数改变时,混合气体从容器排入大气,就造成了油品的蒸发损耗。 引起油气蒸发损耗的原因主要有: 油温变化; 油罐顶壁同液面间体积大小; 油罐罐顶不严密; 油罐大小呼吸等。 1. 1 温度变化 油气储存过程中, 当温度升高时, 罐内油气体积膨胀, 部分油气蒸发出罐外, 当温度降低时, 罐内油气减少, 罐外部分空气进入罐内。另外, 储存温度愈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文档号:密级:内部 版本号:V2.0 产品(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撰写:××× 审核: ××××测试中心 编写日期:××××年09月11日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测试项目简介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背景 (2) 1.3测试参考文档 (3) 2性能测试内容概要 (4) 2.1测试目标 (4) 2.2测试用例 (4) 2.3测试场景 (4) 2.4测试结果指标(详见性能测试报告) (4) 2测试结论 (6) 3测试评价: (6) 4.测试资源消耗 (8)

一、测试项目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目的在于统计量化××××系统V2.0版本中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发现软件的缺陷和限制,从而对模块的质量做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 本测试报告的预期读者是××××系统V2.0版本的软件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研发管理人员、测试经理、测试人员、维护人员。 1.2项目背景 产品名称:××××系统 软件开发者:××××开发中心 测试环境符合×××系统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及××××系统的系统测试环境列表的的要求 具体测试环境描述如下: 表1-1性能测试环境表

1.3测试参考文档 表1-2 测试参考文档

二、性能测试内容概要 2.1测试目标 对××××系统V2.0产品在数据库为Mysql 5、应用服务器为Tomcat的架构下的性能情况进行测试。对测试过程中的性能指标数据进行剖析,最终给出该项目的性能指标数据。 2.2测试用例 本次性能测试重点关注多个虚拟用户同时登录及在线过程应用服务器的系统负荷情况,利用性能测试分析工具察看登录及在线人数是否有缺失情况,同时还要测试被测系统的不同人数登录的响应时间,记录其性能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测试结果。 测试使用环境:(与功能测试环境一致) ?服务器硬件为******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 Mysql 5,应用服务器为Tomcat 5.5.25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运行在同一台硬件服务器上 ?测试工具软件为LoadRunner8.0 (SP2) 2.3 测试场景 并发测试:模拟不同的VU用户同时执行登陆操作,并使用LoadRunner记录主要参数性能指标。 2.4测试结果指标 (详见性能测试报告) 40个用户(访客并发登录)操作性能指标参数如下: 1.Average 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平均相应时间)=15秒; 2.Hits per Second (Average) (点击率)=208.889; 3.Connections Per Second(Average)=8.889; 4.Total Throughput (bytes)= 8,754,029;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油品损耗原因分析 造成石油成品油损耗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蒸发损失 蒸发性强是石油成品油的主要性能之一,尤其是轻质油品,如汽油、煤油、轻柴油(特别是汽油)等。这几种成品油的密度较小,在受热时,其液体表面的自由分子很容易克服液体引力,变成蒸气分子离开液面而扩散到空间,造成液体油品的蒸发损失,这就是蒸发损牦。蒸发损耗不仅造成油品数量上的减少,同时还会引起质量的下降。散失到大气中的油蒸气,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形成了潜在的火灾危险。蒸发损耗大小与成品油密度、蒸发面积、液面压力、大气温度和油品温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因此,反映在不同油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油品蒸发损失也就不同。但是,蒸发损耗贯穿于石油经营的全部流转过程及每个操作环节。因此,可以认定,蒸发是造成成品油损耗的主要原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蒸发损耗在成品油经营过程中表现为: 1、储存保管过程 (1)散装 a、小呼吸损耗:非动转储存油罐,白天受热,罐内温度升高油品蒸发速度加快,蒸气压也随之增高,当气体压力增加至油罐呼吸阀控制压力极限时,就要呼出气体;相反,夜间气温降低,油和油蒸气体积收缩,气体压力降低,当压力降低到呼吸阀的真空阀的负压极限时,罐内又要吸进空气,加速油品蒸气。对非动转罐,由于罐内气体空间温度的昼夜变化,造成油罐呼出油品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叫小呼吸损耗。据某地实际测定,一个技术条件良好的1000m3地上金属油罐,装满汽油储存一年,由于小呼吸形成的自然蒸发损失量达117吨。小呼吸蒸发损耗量与油罐存油量、空容量、油罐允许承受气压力以及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温差大,蒸发损失就大,温差小,蒸发损失就少;空容量大,蒸发损失就大,空容量小,蒸发损失就小。 b、大呼吸损耗:当向油罐注入油品,由于罐内液体体积增加,油罐内油气体积受到压缩致使罐内压力增加,当压力增至呼吸阀控制压力极限时,油罐开始呼气;相反,由油罐输出油品时,罐内液体体积减少,使罐内压力降低,当压力降至呼吸阀负压极限时,则吸入空气。这种由于油罐输转油品致使油罐损耗出油蒸气和吸入空气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