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瘾的综述

药物成瘾的综述
药物成瘾的综述

药物成瘾的综述

【摘要】药物成瘾是慢性复发性的疾病,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阿片类是我国药物滥用者使用最多的成瘾物质,但其成瘾的机制尚不安全清楚。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药物成瘾的机制、高复吸率、戒断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年有关成瘾的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

【关键词】药物成瘾;复吸;伏隔核

【正文】药物成瘾是一种机体反复与药物接触引起的慢性复发性脑病,其主要特点是强迫性药物使用、持续性渴求状态和对药物渴求控制力的减弱。成瘾一旦形成,可持续终生,戒毒后的高复吸率提示成瘾是脑功能长期性改变的结果。近年来,外源性阿片类是我国药物滥用者使用最多的成瘾物质。本文是对近年来药物成瘾的机制、内外科治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药物成瘾的机制

通过动物实验,人们已经发现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前额叶皮质、扣带回前部、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等结构与药物成瘾有关。机体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变化最具特征。

1、药物成瘾相关神经递质及其神经核团的变化。

(1)中脑- 边缘多巴胺系统(meolimbic dorpamine system,MLDS)是药物依赖产生的最主要神经解剖基础,使该系统的不同结构(伏隔核、海马、额前皮质、腹侧被盖区、杏仁核等)的受体、神经递质等发生变化导致成瘾行为的产生。在药物的反复作用下,受体的数量或活性、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活性或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进一步的基因表达等发生改变。大多数成瘾类药物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促使纹状体DA释放增加。DA是动机活动和产生新快感的重要神经递质,对学习和运动也至关重要。最新研究表明,内侧额前皮质(mPFC)的5-羟色胺(2C)受体(5-HT(2C)R)对由可卡因诱导的伏隔核内DA的释放能产生独立的正性调节作用,因而可以推测5-羟色胺可能通过5-HT(2C)R对DA的释放产生影响,间接参与了成瘾的形成过程。

(2)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的变化在药物成瘾期间已被观察到。LC是主要的阿片类身体依赖性调控部位,吗啡耐受性与成瘾性的产生主要由于神经组织对吗啡的适应性,与吗啡成瘾及戒断症状有直接联系的是LC,它是脑内最大的NE能神经核,且有阿片受体密集。吗啡或脑啡肽均可抑制LC放

电,当动物对吗啡耐受或成瘾后,该核放电也出现耐受,一旦停用吗啡,则放电加速,同时出现戒断症状。阿片戒断时向LC内注射阿片拮抗剂可诱发戒断症状.且比脑室内给药产生的戒断症状更严重。而毁损LC可减轻阿片戒断症状。吗啡戒断时受抑制的LC 突然活跃,放电增强,伴随NE释放增加,导致不同的戒断反应发生。

(3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药物成瘾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谷氨酸(Glu)是脑中主要的兴奋神经递质,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内典型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由GABA能神经元释放后可通过突触后抑制减少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也可作用于自身受体,产生突触前抑制。Glu/GABA代表脑内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根据Glu/GABA值的变化可以判断脑内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吗啡成瘾时,各脑区Glu和GABA含量变化不同,变化趋势都表现为Glu和GABA含量下降,但其程度不同。近来的研究指出:Glu作为DA的“助手”在药物成瘾中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药物成瘾者渴求的程度和额叶皮层及杏仁核神经元活动的强度平行,这些脑区释放Glu进入伏核内,并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因此,在药物渴求时,这些Glu回路可以被重激活。

2、胞信号转导的改变

成瘾药物作用的受体包括配体门控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受体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这些受体调节cAMP,Ca2+等第二信使,然后激活细胞内不同的蛋白激酶系统。慢性给予成瘾药物可使不同脑区AC-cAMP-PKA信号传导通路功能上调。钙离子-钙调蛋白-钙调蛋白激酶(Ca2+-CaM-CaMK)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另一条信号通路。在胞质内,不同的信号通路相互影响,它们之间或抑制或协同,形成复杂的网络化联系,如DA与Glu系统相互调节的作用。与药物有关的DA阻断和包括mPFC在内的奖赏相关脑区对多DA的重摄取过程作为可卡因的急性效应已经得到认可。Sammut S研究发现,用NO选择性电化学微传感器可以测量到雄性大鼠的NO释放。急性全身给予吗啡可以明显增加mPFC中NO的释放,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通过媒介以相同的注射则没有此效用。这种作用可因NO阻断剂得到减弱,可见信号来自于NO。这些研究表明了NO对由可卡因引发的奖赏环路神经传递的改变起着作用。

3 、离子通道的变化

大量研究证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 dependent calciumchannels,VDCCs) 与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形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VDCCs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阿片成瘾的形成。阿片类受体激动后,能够抑制VDCCs,使钙离子内流减弱。吗啡急性给药时,突触体的Ca2+浓度降低和Ca2+流入减少,而长期慢性给药能显著提高大、小鼠

突触囊泡内钙离子浓度水平。大鼠皮下植入吗啡片后,皮层、海马、下丘脑和脑干等部位尼莫地平结合位点的密度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增加,去除吗啡片后此效应可翻转。而且,依赖动物去除吗啡后戒断症状的维持时间和钙通道数目上调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提示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长期给予吗啡引起钙通道密度的增加,其浓度的增加也部分体现了动物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形成。

4 、突触可塑性的改变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变动性和可修饰性,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是大脑重塑的基础,前者主要包括新突触的形成重排以及结构的修饰;后者主要包括突触传递的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突触可塑性变化导致成瘾的可塑性变化集中在海马、背侧纹状体、伏隔核、腹侧被盖区、额前皮质等脑区。反复暴露于成瘾药物,影响和改变了它们之间的传递和功能联系,在一系列递质、受体参与下,使原有的神经回路发生变化,并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突触形态结构的适应性改变而形成新的成瘾回路,导致成瘾的发生。突出可塑性改变(LTP的改变)是指高频刺激传人神经纤维后引起突触效能的持续性增强。研究发现,药物滥用可以影响药物成瘾相关脑区的LTP和LTD。Bao G研究得出,不同的阿片激动剂对成瘾大鼠海马LTP有不同的调节,如成瘾大鼠海马CA1区在体LTP在慢性阿片给药后撤药时明显减弱,重新给同种药物后LTP得以恢复;阿片类药物撤药后,恢复给予吗啡,LTP可全部或部分得以恢复,而恢复给予海洛因则不能恢复减弱的LTP。而Fu Y研究得出中央杏仁核LTP在慢性可卡因处理后晚期撤药得到增强。Sarkaki A指出双亲中的一位或者两位对吗啡成瘾都会通过使海马LTP减弱而导致记忆缺损。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将有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药物成瘾及与成瘾相关的记忆损害的新靶点。

二、药物疗法

阿片类药物成天阴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治疗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针对生理依赖的脱毒治疗,目的是停止药物的滥用,治疗或戒断症状;第二阶段为脱瘾治疗,治疗依赖者的心理依赖,防止复吸。

1、脱毒治疗其药物包括阿片类(美沙酮、丁丙诺啡)和非阿片类(可乐定和洛非西定)。美沙酮是一种最常用的阿片类激动剂类麻醉药物,起效果与吗啡类似,但药效维持时间长切具有依赖性。美沙酮能够阻止应用外源性阿片所产生的欣快感。丁丙诺啡是一种阿片受体部分机动激或拮抗剂,临床应用剂型为注射液和舌下含片,它能明显缓解动物的吗啡样戒断症状。可乐定是α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对海洛因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疗效较好,低血压等副作用出现明显,停药后

易出现迟发型戒断症状等。

2、脱瘾治疗脱瘾治疗的药物包括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曲酮等)和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和丁丙诺啡等)。纳曲酮是阿片μ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多用于生理脱毒后的维持治疗。纳曲酮能减轻或消除海洛因正性强化作用,拮抗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欣快感,对预防复吸有疗效。美沙酮和丁丙诺啡是阿片类受体的激动剂,但对药物心理依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总之,目前在脱毒治疗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但在脱瘾治疗方面缺乏有效方法,都面临着药物依赖付息率极高的问题。

三、手术治疗

1、损毁术精神外科学中,损毁脑的特定区域可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这种治

疗方法基于

精神障碍是闹特定区域的功能障碍的结果这一假说。用于治疗药物依赖的损毁术靶点有:扣带回、伏隔核、下丘脑、无名质等。

(1)扣带回切开术近30多年来,把扣带回作为药物成瘾立体定向手术靶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成瘾的病例中,该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扣带回制造损毁灶阻断用药的强迫思维。1998年,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人脑研究所用立体定向行双侧扣带回冷冻损毁术治疗药物成瘾。有348人接受了手术,结果显示45%的病人手术后完全戒掉毒品;17%在两月内吸过一两次而后两年完全戒掉毒品;13%的病人失访。国内多家机构也分别对扣带回不同部位进行损毁治疗药物成瘾,大多联合伏隔核损毁,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因此对于药物成瘾性脑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扣带回可认为是个确切的靶点。

(2)伏隔核损毁术损毁伏隔核能阻断中央皮支边缘多巴胺环路,能预防成瘾者脱毒后对毒品的渴求,以次来降低复发率。2003年,Gao等对28例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损毁伏隔核手术,患者成瘾至少三年。15个月内7例完全缓解;10例6个月内复发,但戒断症状有所缓解;2例戒断症状无缓解;7例没纳入分析,2例失访。根据随后的有关报道,平均有效率约为70%,复吸率约30%。动物实验发现,伏隔核壳部损毁好于核部损毁。动物实验和解剖学研究均表明,伏隔核的壳部与药物的心理依赖密切相关。

核损毁术虽然戒断药物心理依赖效果显著,但因牵涉伦理学和手术的探索性、不可逆性,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知的后果,存在争议。鉴于此,2004年11月2日卫生部紧急叫停损毁手术。

2、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ian stimulation,DBS) DBS是临床用来治疗震颤的一种方法。是在脑的特定部位埋置微电极,脑外刺激其控制,调整刺激的电压、频率等

参数,达到改善相应疾病的一种方法。DBS具有微损伤、可调节、可逆性的特点。徐纪文等在射频损毁手术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参照国外DBS戒断阿片药物精神依赖手术。患者术后停止吸毒,随访3个月无复吸。药物依赖诊断量表评估阴性。术后3个月心理量表评估,未发现有记忆、智力、人格等方面问题。DBS不需要破换神经核团,与传统的损毁术相比具有可逆性、治疗的可调节性和微创等突出优点。一旦患者痊愈可拔除电极,因此该手术是理想和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药物成瘾是由于滥用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强迫性用药,即明显的失去控制地主动寻药和服药行为。药物成瘾可分为生理性成瘾和心理性成瘾,复吸在药物成瘾中居于重要地位,阐明复吸的机制是研究药物成瘾的关键。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不能预防复吸。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核损毁术造成不可逆、不可调节的损伤,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而DBS疗法具有可逆性、治疗的可调节性和微创等突出优点,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王桂松,赵永波等,电刺激伏核对吗啡成瘾心理依赖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2),69-7

2.

2.秦广彪,马羽,张伟,药物成瘾机制与治疗的进展,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卷12期。

3.李培凯,张存敏,李建华,等,中国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回顾[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4.梅广海,王贵松,外壳治疗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19(1).

5.高加林,田艳,罗素元,突触可塑性与药物成瘾,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1),12-1

6.

6.王丽丽,王桂松,赵永波等,伏隔核脑深部刺激对吗啡成瘾心理依赖大鼠的作用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223-226.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014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喹诺酮类药物对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用于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前列腺感染、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少见。 1 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1 协同作用 1.1.1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1]。 1.1.2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2]。 1.1.3 其他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的作用。与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合用,体外证实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增强;与阿洛西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菌属细菌有协同作用;与克林霉素合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3]。 1.2拮抗作用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等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使其抗菌作用下降或抵消;还可拮抗两性霉素B和美帕曲星的作用;部分拮抗5-氟尿嘧啶的作用[3]。 1.3 合用使毒副作用增加(1)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合用可致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2)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可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3)环丙沙星与阿霉素、呋喃妥因合用,增加了毒性并且对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大[3]。 2 含金属离子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与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

喹诺酮药物发展

喹诺酮药物的发展(综述) 随着人们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化学及其作用与耐药发生机理的深入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开发现已获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正在向同时有临床疗效更强、毒性更小、安全性更大、耐药性倾向更低、患者顺应性更好、有效治疗期更短及价效比更佳的方向发展。 构成喹诺酮类药物顺利发展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因素当首推DNA螺旋酶或拓朴异构酶Ⅱ的鉴别。此工作由Gellert等完成,它使人们新喹诺酮类药物强力抗菌作用的分子基础有了更好的理解。目前虽已知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DNA拓朴异构酶;但其中仅拓朴异构酶Ⅱ和Ⅳ才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两大作用靶的,拓朴异构酶Ⅰ和Ⅲ对喹诺酮类药物是不敏感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已为拓朴异构酶Ⅱ所鉴别并得到解析。 推动喹诺酮类药物顺利发展的第二个主要因素应归于对4-喹诺酮类化合 物构效关系认识,即人们已经清楚对此母核N-1位进行修饰并同时在其C-6.C-7.C-8位上引人不同基团就可有效地改变喹诺酮类药物的抗微生物活性及其药代动力学和代谢性质。例如;在喹诺酮类药物结构C-6位上引入一个氟原子能提高其DNA拓朴异构酶Ⅱ抑制活性并使之对葡萄球菌有效;若在其C-8位上再引入一个氟原子,则还能提高吸收并延长半衰期。在C-7位上引入哌嗪基可获得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好活性,而环烷基化能提高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和延半衰期;用甲基取代哌嗪基也能提高吸收和长半衰期。在N-1位上引入一个环丙基、C-5位上引入氨基、C-8位上引人氟原子都能提高对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抑菌活性;在C-8位上引入一个氟或氯原子并同时在N-1位上引入环丙基亦有协同提高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的作用等。

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上一类重要的抗微生物药物。本文欲分如下几个方面,就此类药物的最近研究进展、包括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1.微生物学 早期较新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对肠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具有极高的活性,对其它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高的活性;对绿脓杆菌具有中度活性(环丙沙星对此活性最强),对葡萄球菌也具活性,然亦见药物易致此两菌株产生耐药性;对链球菌、尤是肺炎链球菌仅有中度活性,故耐药性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主要焦点。对临床离析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拓朴异构酶ⅡgyrA 基因变异是导致其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根本原因。类似发现也已为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淋球菌、克雷白氏杆菌和弗氏柠檬酸菌的研究所证实。耐药性亦可能改变喹诺酮类药物的渗透性,后者则可进一步加剧耐药性的程度。 相比之下,有关最新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则表明,它们中已有一些显现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有效,如C-8位上具有一氯原子clinafloxacin和 sitaf loxacin(DU-6859A)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株、尤是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具有强力活性。C-8位为甲氧基的较新喹诺酮类药物也能提高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的活性。某些最新喹诺酮类药物如曲伐沙星。(travafloxacln)、sltafloxacln、clinafloxacin、moxiflo xacin(BAY-128039)和gemifloxacin(SB-265805)等还提高了对肺炎链球菌和厌氧微生物的活性。 2. 药代动力学 较新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药代动力学方面的重要进步包括它们大多具有优异的口服吸收率、良好且具优异间质体液浓度的组织分布、可明显进火吞噬细胞

第十章 海洋药物

第十章海洋药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目前从海参中分离的生物活性成分是() A.多糖 B.萜类 C.生物碱 D.苷类 E.挥发油 2.海洋生物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约() A.47% B.57% C.67% D.77% E.87%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目前从海洋生物中获得的成分有有()()()()() A.前列腺素类 B.聚醚类化合物 C.肽类化合物 乙酸原化合物 D.大环内酯类 E.C 15 2.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根据结构不同,根据结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A.前列腺素类 B.简单大环内酯类 C.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D.多聚内酯 E.其他大环内酯类 二、名词解释 1.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2. 乙酸原化合物 三、填空题 1.海参中除了分离出多糖之外,还分离出,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于红血球,表现出作用。 2.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前列腺素类成分,通常含有元素。一般都具有 活性。 3.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除内酯环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酯环上超过一个酯键的大环内酯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聚醚类化合物的特点是结构中含有多个以___________为主的_____________环,醚环间___________骈合,形成骈合后聚醚的同侧为____________结构,氧原子_________排列,形成一个梯子状结构,又称______________。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样本

喹诺酮类等其她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性 按照化学构造分类,喹诺酮类药物重要涉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重要讲到内容。其她类抗菌药物,重要讲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浮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效力,对肠杆菌科细菌非常敏感,由于它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当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浮现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重要用于尿道和痢疾,当前使用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浮现得,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是强,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例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肺炎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治疗,尚有消化道系统感染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本来基本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抗菌活性,它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喹诺酮类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喹诺酮类药物它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作用是一定增长。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尚有第四代喹诺

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长。同步也增长了厌氧菌作用,它抗菌谱增长了,因此它对于不同部位感染应用范畴也增长了,例如说像第一代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治疗。 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详细抗菌谱是什么样?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均有很强抗菌作用。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抗菌作用。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抗菌药物是耐药,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抗菌作用,并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敏感性。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用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均有很强抗菌活性。而对于阿奇霉素它仅对流感嗜血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而对于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是无效。 再看一下喹诺酮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是什么样子?对于铜绿假单、环丙沙星是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尽管提到研究有所表白,指南里边提示它敏感率只有30%以上,因此对于铜绿假单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是环丙沙星,而对于嗜麦芽假单,这几种药物都是同样耐药。对于ESBL,变形杆菌,不动杆菌三种抗菌药物都是相似。而对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支原体,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也均有相似作用。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嗜麦芽、阴性杆菌是有效,而对于非典型支原体是有效。对于厌氧菌里边、脆弱拟杆菌,仅有莫西沙星是有效。 (二)喹诺酮类抗菌作用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综述1

目录 喹诺酮类药物综述 (2) 摘要: (2) 关键词: (2) 1历史发展 (2) 1.1喹诺酮简介 (2) 1.2四类喹诺酮 (2) 1.3 结构的演变 (4) 2作用机制 (5) 3构效关系 (5) 3.1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5) 3.2构效关系进展 (6) 3.2.1 N-1 位 (6) 3.2.2 C-2位的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 (7) 3.2.3C-3和C-4位 (7) 3.2.4C-5 位 (7) 3.2.5 C-6 位 (8) 3.2.6 C-7位 (8) 3.2.7 X-8 位 (9) 4耐药机制 (10) 5毒副作用 (10) 6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综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经过,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结构转换后喹诺酮性质变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喹诺酮类药物在未来的乐观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喹诺酮、构效关系、发展 1历史发展 1.1喹诺酮简介 喹诺酮(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由于喹诺酮既不是微生物分泌物又不是微生物分泌物的类似物,所以严格来说其不是抗生素(Antibiotic)而只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Antibacterial)。 自1962 年,美国Sterling - Winthrop研究所的Lesher 等人在合成氯喹的馏出液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 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及至目前,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抗感染领域。 1.2四类喹诺酮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 第一阶段(1962~1969 年)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以萘啶酸为代表,此外,还包括恶喹酸(Oxolinic acid) 、吡咯酸等品种,仅对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已属淘汰药物。 图1 第二阶段(1970~1977 年)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以吡哌酸(Pipemidic acid) 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吡咯米酸、西诺沙星等品种.

海洋药物学标准答案和分数2012年

课程考试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题目类型是指: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一、(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对10、对 11、对12、对13、对14、对15、错16、错17、对18、对19、对20、对 二、(填空题) 1、② 2、② 3、② 4、③ 5、① 6、② 7、③ 8、① 9、①10、① 11、②12、①13、②14、③15、②16、①17、③18、③19、②20、② 三、简答 1、河豚毒素河豚 2、海兔毒素3 海兔 3、海兔毒素长尾柱唇海兔 4、呋喃倍半萜海绵 5、石房蛤毒素石房蛤 6、阿糖胞苷抗病毒作用 7、壳聚糖甲壳素 8、三环倍半萜、五元三环、端烯、甲基集中

9、褐藻胶 β-D-甘露糖醛酸和α-L-古罗糖醛酸 10、 四 叙述题 1 海洋生物资源用于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途径 1、海洋抗癌药物研究 2、海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 3、海洋抗菌、抗病毒药物研究 4、海洋消化系统药物研究 5、海洋消炎镇痛药物研究 6、海洋泌尿系统药物研究 7、海洋免疫调节作用药物研究 8、其他海洋药物研究 9、海洋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 2 分析海人草酸的结构特性,叙述从海藻分离海人草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酸性氨基酸 H C 2COOH H 2C H 3

依据分子中的极性基团进行分离 3写出前列腺素的分子结构,比较PGE 和PGA 分子结构的差异,叙述从软珊瑚分离前列腺素的过程,简述前列腺素的生物活性作用。 加65%乙醇洗脱55%加乙酸铅得滤液加碱性乙酸铅得滤液通硫化氢脱铅清夜减压浓缩析出黄色粗结晶重结晶 无色针状结晶为海人草酸COOH R 7R 8O R 7R 8O R 7 R 8 O R 7R 8HO O COOH O COOH 13579 10 1113151719 20prostaglandins PEA PGB PGE PGF PGE1 PGE2

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点

呼吸系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点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发展很快的一类化学合成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高、广谱性和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强,广泛用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治疗。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萘啶酸、吡哌酸,因其抗菌谱仅限于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因此临床仅限于治疗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且目前临床已基本不再使用。 近50年,该类药物发展迅速,已发展到第IV代,并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III-IV代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吉米沙星等。其中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吉米沙星等被称为“四大呼吸喹诺酮”,保留对G-杆菌活性同时,还对肺炎链球菌等G+球菌活性显著提高,而且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亦具有良好活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适应症 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在目前 CAP 治疗中,应用最多的呼吸喹诺酮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版)最新指南强力推荐莫西沙星用于有误吸风险者。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康复 (CAPPRIE) 研究显示,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老年 CAP 的临床疗效均很好。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在轻中症HAP 经验性治疗方案,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是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之一。 在重症HAP经验性治疗方案中,针对MRSA、肠杆菌科、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等,喹诺酮类药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也是可选择药物。其中,环丙沙星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推荐使用之一。 美国 IDSA/ATS2016 版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成年患者临床实践指南中对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非 MRSA) 的经验性治疗,推荐的抗菌药物即包括有左氧氟沙星。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是 AECOPD 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对 AECOPD 积极高效的抗菌治疗不仅迅速缓解症状,且可有效降低气道内细菌负荷,延缓出现再次急性加重。

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抗菌药物,其对细菌的DNA螺旋酶(DNA-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细菌的DNA合成,导致DNA降解及死亡。该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据最新报道,有些品种已突破了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也有新进展),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国内外众多制药企业竞相开发和生产的热门药品。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其中,前三者在医院的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本品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日本上市。国内最早的产品是在1996年由日本第一制药提供原料,北京优尔特药业有限公司分装生产的。1997年浙江新昌制药在我国首先开发成功左氧氟沙星原料药并获新药上市证书。此后,北京双鹤药业、常州第二制药、浙江京新制药、扬子江药业等企业也陆续成功开发该药原料药。左氧氟沙星的销售量呈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投放市场至今短短几年时间的前列。在最近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左氧氟沙星的片剂和注射剂被列入乙类目录。目前,本品的开发状况也比较喜人,截至2000年7月3日为止,共有31个批准文号。本品主要规格有:0.1% 100ml×1(IJ)、0.2% 100ml×1(IJ)、100mg×10(OR)、100mg×12(OR)、100mg×100(OR)。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由于国内生产厂家众多,曾一度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但本品疗效显著,价格适宜,在国内医院用药中,其用量及金额均位居前列,预测在短期内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本品的规格主要有:0.2% 10ml×1(IJ)、0.2%100ml×1(IJ)、0.2%2ml×10(IJ)、200mg×10(OR)、200mg×20(OR)、250mg×6(OR)、250mg×4(VA). 氧氟沙星(Ofloxacin):目前该品临床用药尚属良好。据1999年北京、广州、上海医院用药统计数据显示,氧氟沙星均在喹诺酮类用药中列环丙沙星之后的第二位。 本品已上市多年,目前在我国的医药市场上处于销售成熟期,生产厂家多达70多家,市场供应已趋饱和。日本进口品种泰利必妥很早就在我国氧氟沙星用药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占有较为可观的市场份额。而北京双鹤药业的奥复星和丽珠集团的康泰必妥是国内品牌中的佼佼者,在部分重点城市已经替代了进口品种。针对氧氟沙星总体市场而言,氧氟沙星在各大重点城市的市场地位已受到了其s型异构体左氧氟沙星的威胁,销售开始呈负增长。估计本品以后的市场很难再有突破。本品常用规格有0.2%100ml×1(IJ)、100mg×12(OR)、100mg×20(OR)、100mg×24(OR)、100mg×100(OR)、200mg×6(OR)、200mg×12(OR)。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初):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目前基本属淘汰品种。 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奥索利酸、西诺沙星、吡哌酸、吡咯米酸。目前基本属淘汰品种。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喹诺酮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化学修饰在其主环6或8位加入氟原子后又被称为氟喹诺酮,代表产品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喹诺酮产品的问世,使学术界对喹诺酮产品有了全新的评价并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获得一致好评,其综合临床疗效对革兰氏阴性菌来讲,已经超过了青霉素族,达到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效果。按照药物中所含氟基团的数量可分三类: (1)单氟化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氨氟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2)双氟化物:洛美沙星 (3)三氟化物:氟罗沙星、托氟沙星。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按国际非专用药名(INN)命名原则,对该类新药均采用“-oxacin”来定名,以表示它们在药理方面的相似性及组群关系。该构词成份在我国音译为“沙星”。至今已

喹诺酮类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2):108 14 王 波,湖乐明,冀子中,等1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相关性探讨1肝脏 2001;6(1):68 15 王彤光,王 磊1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1医学综述  1999;5(9):423 16 李晓玲,高炳森,漆德芳1脑电地形图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1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13 (1):53 喹诺酮类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广西南宁市药品检验所(530001) 李小燕 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菌药。由于该药物中均具有喹诺酮为基本结构,故由此而命名。喹诺酮类药物已从第一代萘啶酸(Nalidixic Acid,1962年)、第二代的吡哌酸(pipemidic Acid,1974年),发展到了第三代———新喹诺酮类(1979年合成第一个第三代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目前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 or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O 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司帕沙星(S parfloxacin)、妥舒沙星(T osu 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 ofloxacin)等。和早期的同类药物相比,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广谱、高效、低毒、副作用小、既可口服又可静脉注射、安全价廉、疗效显著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阻碍DNA的正常复制、转录、转运与重组,从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2〕。近年来,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对此类药物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向简便、快捷、准确的方向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容量分析法 1.1 非水滴定法:喹诺酮类母核为42喹诺酮,含有机胺结构,属于弱碱性有机含氮化合物,可在冰醋酸介质中用高氯酸进行非水滴定。此法可用于大部分喹诺酮的原料药含量测定,其特点是简便准确。Baraza〔3〕用本法测定了诺氟沙星的含量。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此法测定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原料的含量。 1.2 四苯硼钠法:沈向忠等〔4〕利用四苯硼钠与诺氟沙星在酸性条件下1∶1定量生成沉淀的原理,在诺氟沙星样品中加入过量的四苯硼钠,以溴酚蓝为指示剂,用羟胺盐标准液回滴剩余的四苯硼钠。方法快速准确。 1.3 中和法:甲苯磺酸妥舒沙星是一含羧酸与磺酸基的中等至较强酸性的化合物。傅利道等〔5〕采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麝香草酚蓝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至样品溶液由浑浊恰转澄清且显蓝绿色,测定了甲苯磺酸妥舒沙星胶囊的含量。 1.4 络合滴定法:新喹诺酮类药物是在42喹诺酮结构6位上加上一个氟(F)的衍生物,所以也称氟喹诺酮类。本法的原理是使样品经氧瓶燃烧,使有机物破坏,加入过量硝酸铈标准液,使氟离子与Ce3+生成稳定的CeF3沉淀,以二甲酚橙———亚甲蓝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Ce3+至终点为亮绿色。顾慧儿〔6〕用此法测定了氧氟沙星、双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的氟含量。 2 微生物测定法 黎月玲等〔7〕用管碟法Ⅰ号培养基制备双碟,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测得血清中氧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135~51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12%。 3 比色法 喹诺酮类药物能与许多显色剂反应,产生络合物在可见区有良好的吸收。常见的显色剂有Fe3+、染料、四氯对苯醌等。徐庆等〔8〕使左氧氟沙星在二甲亚砜———甲醇溶液中与FeCl3生成黄橙色螯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417nm处测定了左氧氟沙星片剂的含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 喹诺酮类药物分子结构中都具有共轭双键,在紫外区具有特征吸收。此类药物一般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稀酸、稀碱。在已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含量

4.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主要讲到的内容。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的效力,对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的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和痢疾,现在使用的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强的,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的肺炎的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的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的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的喹诺酮类的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的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的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它的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的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的作用是一定增加的。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的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的作用,它的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的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的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2002,36(9):37~39/李文平,等中国兽药杂志?37?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李文平1,李志万2 (1.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2.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 100071) [收稿日期] 2002-05-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1280(2002)09-0037-03 [中图分类号] S859.79 [摘要] 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但随着它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也在快速增长。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应用、毒副作用、耐药机制和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现状;耐药性李文平(1974年 ̄), 女, 硕士, 微生物学专业。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从1962年萘啶酸问世以来,已有数以千计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得以合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很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使用频率仅次于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如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口服给药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组织分布广;血药浓度高,除脑组织外,绝大多数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 体内不易被代谢,毒副反应小等。以上种种优点,使喹诺酮类药物成为合成药物中的重要类别之一。 1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1962年至今,喹诺酮类药物历经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1]。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以萘啶酸为代表,它们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因其不良反应严重,现已淘汰不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以环丙沙星为代表,与第一代相比,它们的抗菌谱扩大,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活性,适用于治疗呼吸道等多种感染。 第三代以司帕沙星为代表,较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有着更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特别是对肺炎球菌有很好的活性。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以西他沙星为代表,它们的抗菌谱更广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可谓是超广谱 表1 人用喹诺酮类抗菌药 代次 英文名 中文名第一代 Nalidixic acid 萘啶酸Cinoxacin 西诺沙星Pipemidic acid 吡哌酸第二代Norfloxacin 诺氟沙星Enoxacin 依诺沙星Ofloxacin 氧氟沙星Fleroxacin 氟罗沙星Ciprofloxacin 环丙沙星Lomefloxacin 洛美沙星Pefloxacin 培氟沙星Levofloxacin 左氧氟沙星Rufloxacin 芦氟沙星第三代 Sparfloxacin 司帕沙星Tosufloxacin 托氟沙星Grepafloxacin 格帕沙星Pazufloxacin 帕珠沙星Gatifloxacin 加替沙星第四代 Trovafloxacin 曲伐沙星Moxifloxacin 莫西沙星Clinafloxacin 克林沙星DU-6859a 西他沙星 2 喹诺酮类药物在人类临床中的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可成功治疗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烧伤感染等。此外它还可以治疗某些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由产毒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霍乱弧菌等肠道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对口服喹诺酮类药物非常敏感,主要是因为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和排泄物中的药物浓度不受腹泻的影 抗感染药物,而且它们对厌氧菌也有很好的活性。表1中列出了一些人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生物技术制药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 细胞工程 B 蛋白质工程 C 酶工程 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 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 基因工程技术 B 蛋白质工程技术 C 海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 ) A 青霉素 B 淀粉酶 C 乙醇 D 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B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3.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醇,乳酸,柠檬酸等。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重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疫苗等。 3.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产出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综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综述 摘要: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 性好及与其他抗菌素无交叉耐,药性和副作用小等特点, 而且口服吸收快, 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简要总结了喹诺酮类抗菌药(以诺氟沙星为例)的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动学性质、抗菌谱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喹诺酮,构效关系,氟哌酸,临床应用,合成方法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高效低毒、与其他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 且价格低廉。因此, 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世界上竟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1。构效关系( SAR)(1) 人们对喹诺酮的构效关系( SAR)进行了全面总结,一般认为, 6-氟代和7-位碱性杂环取代(哌嗪基和吡咯烷基较佳)的组合具有优秀的广谱抗菌活性。然而,最新研究表明, 7-位相连的碱性杂环上的氮被sp2 杂化的碳替代后的衍生物其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相当于或优于对应的氮杂化物。N-1位的优秀取代基包括乙基或其生物等排体(如氟乙基、甲氨基、甲氧基) 、环丙基、叔丁基和氟代苯基等,其中环丙基(其典型代表物是环丙沙星)至今仍被认为是该位最佳取代基。5-位引入氨基、甲基通常可提高体外抗菌活性。8-卤代氟喹诺酮一般可改善体内活性和药动学性质,但又增加了潜在的光毒性。在N-1和C-8位引入一个稠环形成的三环氟喹诺酮(如氧氟沙星)也具有相当好的抗菌活性。1, 4-二氢-4-氧代吡啶-3-羧酸被认为是喹诺酮具有抗菌活性的核心结构,如其中的3-羧基被甲基磺酰基、甲基亚磺酰基、磺酸基、磷酸基、氧肟酸基、甲酰基和四唑基等替代,则对应的衍生物均无活性。但用硫代氧肟酸对32羧酸部分进行结构改造,在母核的C-2 和C-3 位形成3-位羧基模拟体的异噻唑环,这样的喹诺酮衍生物极具抗菌活性。C-2 位一般被认为不宜进行结构改造,但N-1和C-2位之间通过硫代稠合形成小环的衍生物也具有优秀的体外抗菌活性。过去曾认为, 1-位氮用碳或氧替代后的衍生物无抗菌活性,但若将1-位氮移至喹诺酮环的“桥头”形成的吡啶[ 1. 2-a ]并嘧啶环和喹嗪环,其衍生物同样具有优秀的抗菌活性。 2。作用机制(2) 氟喹诺酮通过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又称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而显示其抗菌作用。DNA促旋酶是细菌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所必需的酶。拓扑异构酶IV负责革兰阳性菌细胞分裂期间所形成的子代DNA链的分离。对不同细菌的渗透力以及与DNA促旋酶的结合力是决定氟喹诺酮抗菌谱的重要因素。DNA 促旋酶是由A2和B2二部分组成的四聚体,其中A亚基负责DNA 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接,B亚基则负责ATP水解过程中能量转移。喹诺酮是通过抑制双链DNA三元复合物而快速杀死细菌。 3。理化性质和药动学 若干氟喹诺酮的药动学性质列于表1

海洋药物名词解释

Jung, W. K., & Kim, S. K. (2009).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coagulant oligopeptide from blue mussel, Mytilus edulis. Food Chemistry, 117, 687–692. 华农大:《海洋生物制药》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制药》复习题型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生物制药:系指应用海洋药源生物具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按制药工程进行系统研究,研制成为海洋药物的制药工程。是药物学的分支学科,它标志着医药学与海洋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海洋生物新药的中试生产:即中间放大试验,就是依据实验室研究的制备方法,采用尽可能与常规生产近似的设备和工艺路线进行的小批量生产实验。它是新产品研究过程中评价实验室处方与制备方法是否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重要环节。 3.药物动力学:也称药代动力学或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过程的规律,采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消除的量变特征,特别是研究药物在体内房室中的量变规律。 5.药物动力学模型:为了描述一个复杂的体内过程,需要对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假设,赋予一定模型,并以数学形式来表示,以简单的数学方程式反映出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即用数学模型来拟合药物的吸分布和消除过程。主要有房室模型、生理模型。 7.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是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中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和实验室条件的管理规定,是国际上通行的对药品(人用、动物用)、工业化学品、杀虫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进行安全性评价的法规。 二、选择/填空: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海洋药物学重点内容

一、名词解释 红树林、海洋药物学、药物筛选模型、高通量筛选技术、、生物毒素、海洋微生物,海洋化学生态学 二、填空 2 海洋药物学研究的主要生物类型有___ 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 和__ ____等。 3 我国典籍___ ___中记载有以“乌贼骨为丸,饮以鲍鱼汁治疗血枯”。 5 药典收载的海洋中药中,海藻的功能为___ _ ___ ____; 海螵蛸的功能为___ _ ___ ____;石决明的功能为___ _ ___ ____。 6 海洋本草药物具有的药性特点为__ ___、__ ____、___ ___和__ ____。7海洋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为__ 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___和___ ___。 12 海洋聚醚类毒素主要分为__ ___、__ ____和_ _ 三种类型. 13老鼠簕的主要功效___ ___。 14海星皂甙主要分为__ ___、__ ____和_ _ 三种类型. 鲨鱼软骨抗肿瘤因子的类型 海洋不饱和脂肪酸类型 红树林植物生理特征 上市海洋药物 三、简答 1 简述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方向。 4 简述海洋资源多样性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7海洋活性物质抗肿瘤作用机制多样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8海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种类和药理作用。 9海洋生物毒素的主要特性。 13 海参和海星皂甙的主要活性有哪些。 14 PSS

14 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及特性 四、论述 2论述如何解决海洋药物研发中的药源短缺问题。 8根据目前海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状况,论述今后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9海洋微生物开发海洋药物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