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常见参数解析

传感器常见参数解析
传感器常见参数解析

传感器常见参数解析

传感器常见参数解析:

1.测量范围

在允许误差限内被测量值的范围。

2.量程

测量范围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数差。

3.精确度

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4.重复性

在所有下述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的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相同测量方法、相同观测者、相同测量仪器、相同地点、相同使用条件、在短时期内的重复。

5.分辨力

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圆可能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阈值

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

7.零位

使输出的绝对值为最小的状态,例如平衡状态。

8.激励

为使传感器正常工作而施加的外部能量(电压或电流)。

9.最大激励

能够施加到传感器上的激励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10.输入阻抗

在输出端短路时,传感器输入的端测得的阻抗。

11.输出

有传感器产生的与外加被测量成函数关系的电量。12.输出阻抗

在输入端短路时,传感器输出端测得的阻抗。

13.零点输出

所加被测量为零时传感器的输出。

14.滞后

在规定的范围内,当被测量值增加和减少时,输出中出现的最大差值。

15.迟后

输出信号变化相对于输入信号变化的时间延迟。

16.漂移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中与被测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量。

17.零点漂移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及室内条件下零点输出时的变化。

18.灵敏度

传感器输出量的增量与相应的输入量增量之比。

19.灵敏度漂移

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

20.热灵敏度漂移

由于灵敏度的变化而引起的灵敏度漂移。

21.热零点漂移

由于周围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漂移。

22.线性度

校准曲线与某一规定只限一致的程度。

23.非线性度

校准曲线与某一规定直线偏离的程度。

24.长期稳定性

传感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能保持不超过允许误差的能力。25.固有频率

在无阻力时,传感器的自由(不加外力)振荡频率。

26.响应

输出时被测量变化的特性。

27.补偿温度范围

使传感器保持量程和规定极限内的零平衡所补偿的温度范围。

28.蠕变

当被测量机器多有环境条件保持恒定时,在规定时

(整理)传感器的含义.

1、传感器的定义 英文名称:transducer / sensor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2、传感器的分类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 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 液面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湿敏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 真 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传感器——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 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 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展讯系列各芯片组的参数方案

展讯系列各芯片组的参数

SC6600IGSM/GPRS入门级多媒体基带芯片 SC6600IGSM/GPRS基带芯片是壹款面向入门级多媒体手机市场的具有音乐播放、视频播放和拍照摄像功能的多媒体基带壹体化手机核心芯片。该芯片于提升集成度的同时增强了芯片的可靠性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可帮助客户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SC6600I基带芯片图示 SC6600I主要功能 芯片内核?ARM7TDMI?核(主频速度达78MHz) 多媒体支持?内置30万像素数码相机控制器,可直接连接至数字CMOS图像传感器 ?支持MPEG4QVGA@15fps视频播放 ?内置MP3播放器 ?64和弦铃声(MIDI格式) LCD显示功能?内置LCD控制器 ?支持双彩屏 ?支持262KTFT/OLED显示模块 ?支持240x320分辨率LCD显示模式 存储接口?外接存储器接口(SDRAM,NAND,NOR) ?内置NANDflash控制器 ?支持NANDbooting ?支持NAND+SDRAMMCP,SDRAM运行速率可达72MHz 外围设备接口?USB1.1接口 ?MMC和SD卡接口 ?4UART接口(传输速率达1.152Mbps) ?PCM音频接口 ?IrDA(传输速率达115kbps,1.152Mbps) ?SPI接口 ?I2C接口 ?I2S接口 ?GPIO接口 ?支持蓝牙/WLAN/A-GPS接口 ?1.8/3.0SIM卡接口 ?8-channelDMAs ?JTAG接口(用于测试和内部电路校准) ?实时时钟

模拟参数?各种支持IF/NZIF/ZIF架构的RF接口 ?带LDO调节器的芯片集成电源管理 软/硬件支持?GSM/GPRS标准(版本 V8.2.012/1999),GSM850/GSM900/DCS1800/PCS1900 ?GPRS多时隙Class10 ?PTT(PushtoTalk)功能 ?FR,EFR,AMR ?录音和语音识别 ?A5/1和A5/2加密算法 其他功能?工作环境温度:-25至+65摄氏度 ?低耗电设计,输入输出:3.0V,芯片核:1.8V ?12×12mm2265-ballLFBGA封装 SC6600DGSM/GPRS入门级多媒体基带芯片 SC6600DGSM/GPRS基带芯片为客户设计入门级GSM/GPRS多媒体手机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它将多媒体处理器和电源管理电路集成于4频段GSM/GPRS基带芯片上。该芯片于提升集成度的同时增强了芯片的可靠性设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可帮助客户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 SC6600D基带芯片图示 SC6600D主要功能 芯片内核?ARM9EJ-S?核(主频速率达192MHz) 多媒体支持?内置MPEG-4,2D图像处理器,JAVA加速器 ?内置5M像素数码相机控制器,可直接连接数字CMOS图像传感器 ?内置ISP,支持处理BayerRGB图像数据,支持视频功能 ?支持MIDI/MP3/AAC/AAC+/WMA音频格式 ?支持MPEG4/H.263视频,速率达3Mbpsbit ?电视视频输出(PAL/NSTCTV输出) ?3D立体声环绕效果 LCD显示参数?内置LCD控制器,支持RGB和MCU接口 ?支持双彩屏 ?可支持262KTFTLCD显示模块 ?可支持240x320分辨率LCD显示模块

1传感器技术基础习题

第1章 传感器技术基础 1.1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主要有那些?说明它们的含义。 答: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主要有:线性度、回差、重复性、灵敏度、分辨力、阈值、稳定性、漂移、静态误差等。 线性度是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回差是反映传感器在正反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取下的不重合程度的指标。 重复性是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的指标。 灵敏度是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阈值是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漂移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精度是指传感器在满量程内任一点的输入值相对其理论值的可能偏离程度。 1.2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0.45Ω/℃;电桥: 0.02V/Ω 放大器: 100(放大倍数) ;笔式记录仪: 0.2cm/V 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记录仪笔尖位移4cm 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解:(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为0.450.021000.20.18/K cm C =???=? (2)L K t ?= ? 记录仪笔尖位移4L cm ?=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为: 4 22.220.18 L t C K ??= ==? 1.3有一只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数据如下表:

(1)端点法平移直线法线性度; (2)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3)重复性; ( 4)回差; (5)总精度。 解:(1)求端点法平移直线法线性度 如下表所示,求出各个校准点正反行程6个输出电压的算术平均值(最后一个校准点只有3个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由两个端点的数据,可求出端点直线截距为b =0.0031V ,斜率为 50.99950.0031 0.3985610/2.50 y k V Pa x -?-= ==??- ti 出电压的平均值与理论值的差值△y i ,在上表中同时给出。 端点平移直线法是将端点直线平移,让平移后的最大正误差与最大负误差的绝对值相等,即让截距改变为

光电传感器论文86094

光电传感器 关键字:光电效应光电元件光电特性传感器分类传感器应用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已经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检测技术对信息经获取、筛选和传输,来实现制动控制,自动调节,目前我国已将检测技术列入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一。由于微电子技术,光电半导体技术,光导纤维技术以及光栅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电传感器的应用与日俱增。这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非接触、高可靠性、高精度、可测参数多、反应快以及结构简单, 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在自动检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一种是以光电效应为理论基础,由光电材料构成的器件。 正文: 一、理论基础——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一般有外光电效应、光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光照在照在光电材料上,材料表面的电子吸收的能量,若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是,电子会克服束缚脱离材料表面而进入外界空间,从而改变光电子材料的导电性,这种现象成为外光电效应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子效应,光子是运动着的粒子流,每种光子的能量为hv(v 为光波频率,h 为普朗克常数,h=6.63*10-34 J/HZ),由此可见不同频率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光波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 假设光子的全部能量交给光子,电子能量将会增加,增加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正离子的束缚,另一部分转换成电子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12 m h - A 2 式中,m为电子质量,v 为电子逸出的初速度,A 微电子所做的功。由上式可知,要使光电子逸出阴极表面的必要条件是h>A。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逸出功,因此对每一种阴极材料,入射光都有一个确定的频率限,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此频率限时,不论光强hc多大,都不会产生光电子发射, 此频率限称为“红限”。相应的波长为K A式中,c为光速,A为逸出功。 当受到光照射时,吸收电子能量,其电阻率降低的导电现象称为光导效应。它属于内光电效应。当光照在半导体上是,若电子的能量大与半导体禁带的能级宽度,则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电子,同时,价带留下相应的空穴。电子、空穴仍留在半导体内,并参与导电在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的电流。 除金属外,多数绝缘体和半导体都有光电效应,半导体尤为显著,根据光导效应制造的光电元件有固有入射光频率,当光照在光电阻上,其导电性增强,电阻值下降。光强度愈强,其阻值愈小,若停止光照,其阻值

传感器简答题

1-2 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测量误差是测得值减去被测值的真值。 测量误差有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 (1)绝对误差:当被测量大小相同时,常用绝对误差来评定准确度。 (2)实际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常用来表示和比较测量的准确度。 (3)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 (4)基本误差 (5)附加误差: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常用于仪表和传感器中。 1-6 什么是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可以分为哪几类?系统误差有哪些检验方法?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可分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的系统误差称为恒值(定值)系统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变化的系统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等。 检验方法:实验对比法;残余误差观察法;准则检查法 系统误差的消除: 1. 从产生误差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 2.用修正方法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3. 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 4.可用实时反馈修正的办法,来消除复杂的变化系统误差。 1-8什么是粗大误差?如何判断监测数据中存在的粗大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的预期的误差成为粗大误差,粗大误差又称为疏忽误差。 判断粗大误差的原则是看测量值是否满足正态分布,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必要的检验。通常用来判断粗大误差的准则有:3 准则(莱以特准则);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 2-1什么叫传感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何?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通常传感器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份;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

光电传感器规格-瑞工科技

微型热敏打印机芯 PT487F系列 由于技术改进所进行的参数及材料更改恕不另行通知,公司不承担因此而造成的任何损坏,包括但不仅限于图形,参数或列表中的错误。 本规格书若有变动不将另行通知, 最新版本可直接与北京瑞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系或上公司网站进行下载 公司不断会推出新的机芯产品,如有其它需要,可上公司网站进行查询. 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d3623985.html,

目录 第一章产品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3) 1. 特点 (3) 2. 机芯使用注意事项 (4) 第二章规格说明 (5) 2.1总体规格说明 (5) 2.2加热单元尺寸 (6) 2.3走纸特性 (6) 2.4步进马达的特性 (7) 2.4.1步进马达的规格 (7) 2.4.2激励顺序 (7) 2.4.3步进马达驱动 (7) 2.5 热敏头参数 (8) 2.5 1额定参数 (8) 2.5 2最大值 (8) 2.5 3推荐参数 (8) 2.5 4电气参数 (9) 2.5 5时序特牲 (10) 2.5 6时序图 (10) 2.5 7计算公式: (11) 2.5.8推荐电路: (11) 2.5.9热敏电阻: (12) 2.5.10 结构示意: (13) 2.5.11 控制注意事项: (13) 2.6 引脚定义 (14) 2.7 光电传感器规格 (15) 第三章机身设计指导 (16) 3.1机芯的结构尺寸 (16) 3.1.1纸卷安装位置 (16) 3.1.2安装尺寸: (17) 3.2 DEMO电路原理图 (18)

第一章产品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1. 特点 型号说明: 1. 低电压供电 驱动热敏头的电压为5V的逻辑电压,加热操作电压为4.2 ~ 8.5,可以使用4到6节镍镉或NI-MH电池或者是两节锂电池 2.体积小 外观尺寸小巧,便于便携式的应用,尺寸为:宽67.5mmX深31.5mmX高18.8mm 3.高清晰度打印 高密度的打印头,8点/毫米,相比针要能打印出更精确清晰的效果 4.打印速度快 根据不同的驱动能量与使用的热敏纸张的热感应度不同可按用户要求设置不同的打印速度,最高可达70mm/秒的打印速度 5.易装纸结构 可分离的胶棍结构设计使简易装纸成为可能 6.噪声低 相对针式打印,热敏打印更适合于对噪声有要求的环境

带你认识基本的传感器特性参数

带你认识基本的传感器特性参数 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带宽,本文将对这些参数进行一一介绍。 量程 每个传感器都有自身的测量范围,被测量处在这个范围内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才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 传感器的量程X FS、满量程输出值Y FS、测量上限X max、测量下限X min的关系见下图。 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其输出变化量ΔY与输入变化量ΔX的比值,可以用k表示。对于一个线性度非常高的传感器来说,也可认为等于其满量程输出值Y FS与量程X FS的比值。灵敏度高通常意味着传感器的信噪比高,这将会方便信号的传递、调理及计算。 k=ΔY ΔX

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理想的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应该是程线性的,这样使用起来才最为方便。但实际中的传感器都不具备这种特性,只是不同程度的接近这种线性关系。 实际中有些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非常接近线性,在其量程范围内可以直接用一条直线来拟合其输入-输出关系。有些传感器则有很大的偏离,但通过进行非线性补偿、差动使用等方式,也可以在工作点附近一定的范围内用直线来拟合其输入-输出关系。 选取拟合直线的方法很多,上图表示的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拟合直线,这是拟合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之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δ,其最大值与满量程输出值Y FS的比值即为线性度γL。 γL=± δ Y FS ×100% 迟滞

当输入量从小变大或从大变小时,所得到的传感器输出曲线通常是不重合的。也就是说,对于同样大小的输入信号,当传感器处于正行程或反行程时,其输出值是不一样大的,会有一个差值ΔH,这种现象称为传感器的迟滞。 产生迟滞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传感器敏感元件的材料特性、机械结构特性等,例如运动部件的摩擦、传动机构间隙、磁性敏感元件的磁滞等等。迟滞误差γH的具体数值一般由实验方法得到,用正反行程最大输出差值ΔH max的一半对其满量程输出值Y FS的比值来表示。 γH=±?H max FS ×100% 重复性 一个传感器即便是在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其输入量连续多次地按同一方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做满量程变化,所得到的输出曲线也是会有不同的,可以用重复性误差γR 来表示。 重复性误差是一种随机误差,常用正行程或反行程中的最大偏差ΔY max的一半对其满量程输出值Y FS的比值来表示。

传感器复习题-李章红

传感器复习题-李章红

传感器复习题 1.1、什么是传感器?按国标定义,“传感器”应如何说明含义? 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我们对传感器的定义:一种能把特定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从狭义的角度来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传感器有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1)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 (2)关系及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传感器是感知、获取及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于地位特别重要 1.4、传感器如何分类?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可分为哪几种? 答:按照我国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含12个小类。按照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可分为:力学量、热学量、流体量、光学量、电量、磁学量、声学量、化学量、生物量、机器人等等。 1.7、请列举出你用到或者看到的传感器,并说明其作用。如果没有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

课程小论文 题目:光电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 院 (部)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起始日期

光电传感器性能参数分析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已经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检测技术对信息经获取、筛选和传输,来实现制动控制,自动调节,目前我国已将检测技术列入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一。由于微电子技术,光电半导体技术,光导纤维技术以及光栅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电传感器的应用与日俱增。这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非接触、高可靠性、高精度、可测参数多、反应快以及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在自动检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一种是以光电效应为理论基础,由光电材料构成的器件。 关键字:光电效应、光电元件、光电特性、传感器分类、传感器应用

目录 目录 (3) 1、引言 (4) 2、光电传感器 (4) 3、光电效应 (6) 4、光电传感器的前景 (6) 5、总结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之一,传感器越来越受工业技术人员的重视。人们对高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需求与日俱增。其中非电量测量的受欢迎程度最为广泛,可将距离、位移、振动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被测物体的状态。非电量检测技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检测。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有些场合不适用接触式检测,因为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接触,在工业现场环境中会造成被测体损伤、传感器磨损等问题。因此,需要性能良好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以满足工业需求,相关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光电检测技术作为目前检测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对于光电检测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目前产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线性测量范围过短、对现场装配条件要求较高等,距离满足工业现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光电效应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以使光电传感器应用在更多的领域,推动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 二、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它的基本结构如下图,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图1光电传感器原理图 光电传感器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依靠被测物与光电元件和光源之间的关系,来达到测量目的

测试技术基础答案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 一、知识要点及要求 (1)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2)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3)了解常用传感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二、重点内容及难点 (一)传感器的定义、作用与分类 1、定义:工程上通常把直接作用于被测量,能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成同种或别种量值输出的器件,称为传感器。 2、作用:传感器的作用就是将被测量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容易检测、传输或处理的信号。 3、分类:传感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机械式、电气式、光学式、流体式等; (3)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可概括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 (4)根据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可分为能量转换型与能量控制型; (5)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型和数字型。 (二)电阻式传感器 1、分类:变阻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式与半导体应变片两类。 2、金属电阻应变片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应变片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金属电阻应变片式的的灵敏度v S g 21+=。 3、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式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的变化引起的电阻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式的的灵敏度E S g λ=。 (三)电感式传感器 1、分类:按照变换原理的不同电感式传感器可分为自感型与互感型。其中自感型主要包括可变磁阻式和涡电流式。 2、涡电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体在交变磁场中的涡电流效应。 (四)电容式传感器 1、分类:电容式传感器根据电容器变化的参数,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 2、极距变化型:灵敏度为201 δ εεδA d dC S -== ,可以看出,灵敏度S 与极距平方成反比,极距越小灵敏度越高。显然,由于灵敏度随极距而变化,这将引起非线性误差。 3、面积变化型:灵敏度为常数,其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距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直线位移及角速度的测量。 4、介质变化型:可用来测量电介质的液位或某些材料的厚度、湿度和温度等;也可用于测量空气的湿度。 (五)压电式传感器 1、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电效应。

传感器复习题与答案(20200514000120)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传感器定义:广义的定义: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广义传感器一般由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器件两部分组成;狭义的定义:能把外界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对传感器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2)组成部分: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 (3)他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2.传感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现代传感器有哪些特征,现在的传感器多以什么物理量输出? (1)发展趋势:①发展、利用新效应;②开发新材料;③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检测范围;④微型化与微功耗;⑤集成化与多功能化;⑥传感器的智能化;⑦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特征:由传统的分立式朝着集成化。数字化、多动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长寿命、高信噪比、宽量程和无维护等特点。 (3)输出:电量输出。 3.压力、加速度、转速等常见物理量可用什么传感器测量?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特点应用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 结构简单、输出精度较高、稳定性好、 适于动态和静态测量等特点。 用于力、力矩、压力、位移、加速度、 重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容式传感器小功率、高阻抗;具有很高的输入阻 抗;静电引力小,工作所需作用力小; 有较高的频率,动态响应特性好;结 构简单,可进行非接触测量。优点是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位移、振动、角度、 加速度等机械量精密测量。逐渐应用 于压力、压差、液面、成份含量等方 面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章 传感技术基础 参考答案

第2章传感技术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测量方法属于组合测量的是()。 A.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路 B.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 C.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功率 D. 用电阻值与温度关系测量电阻温度系数 2、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 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 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 3、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如果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 A.组合测量 B.静态测量 C.等精度测量 D.零位式测量 4、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 A.动态测量 B.静态测量 C.组合测量 D.不等精度测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测量误差的有:() A.相对误差 B.绝对误差 C.引用误差 D.基本误差 E.附加误差 三、填空题 1、以确定被测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称为。 2、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 3、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但误差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 4、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 5、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引用误差三类,其中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测量误差是。

7、随机误差是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 和 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8、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称为 。 9、系统误差有 和 系统误差两种。 10、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 1=0.2mV/℃、S 2=2.0V/mV 、S 3=5.0mm/V ,则系统总的灵敏度为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2、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五、计算题 1、铜电阻的电阻值R 与温度t 之间的关系为)1(0t R R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铜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请用最小二乘法求0℃时的铜电阻的电阻值0R 和铜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α。 2、某电路的电压数值方程为2211R I R I U += 当电流 A I 21=, A I 12=时,测得电压U 为50 v ; 当电流 A I 31= ,A I 22=时,测得电压U 为80 v ; 当电流 A I 41= ,A I 32=时,测得电压U 为120 v ;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两只电阻1R 、2R 的值。 3、已知某金属棒的长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0t L L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该金属棒α。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使用modelsin对quartus II仿真时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1、FFT core可以设置成两种不同的引擎结构,四输出(Quad——output)和单输出(signal output),对于要求转换时间尽量小的应用,四输出的是最佳的结构,对于要求资源尽量小的应用,单输出的引擎结构比较合适,为了增加吞吐量,可以采用并行引擎结构。 FFT core支持的数据流: FFT core支持三种I/O数据流结构,连续(streaming)、缓冲突发(buffered burst)、突发(burst)。连续I/o数据流允许处理连续输入数据,输出连续复数数据流,而不中断输入和输出数据;缓冲突发结构于连续相比,需要更少的存储资源,但是这是以减少平均吞吐量为代价的;突发数据流的操作于缓冲突发的方法基本上一致,但是突发方式需要更少的存储资源,这也是以降低吞吐量为代价的、。2、用modelsim对fft模块进行仿真的时候出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 Error: (vsim-3033) E:/Quartus II projects/fft_1024_t/fft_1024_ip.v(92): Instantiation of 'asj_fft_sglstream_fft_130' failed. The design unit was not found. 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可能是quartus破解不完整,导致有些库已经器件不能够使用,重新破解,在破解的时候有时候可能有好几个网卡,则选择前两个网卡号对license.dat进行破解。 在完整破解的时候,在仿真的时候需要加进去.vo文件以及测试文件,顶层文件,同时将生成fft核的时候产生.hex,.txt文件,在进行仿真的时候需要将其放到所建的modelsim工程文件夹下面。 第二种情况就是在不同版本的quartus上建立了ip核,比如说在9.0上建立的文件,在8.0上进行综合编译,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在现有的版本上重新建一个fft核之后进行仿真,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3、在高版本的quartus中打开低版本的quartus工程的时候,存储原来quartus 工程的路径不要包含汉字,否则会造成打不开文件的情况。 4、在modelsim中对rom核进行仿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warning:(vsim—3524)【FOFIR】—Failed to open file’simulation_ip.hex’for reading. #No such file for directory.(error=ENOENT)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quartus 中建立的是.mif的文件,但是在modelsim中

《光电传感器介绍》(参考Word)

光电式传感器 1.概述 2.物理特性 2.1外光电效应 2.1.1光子假设 2.2 内光电效应 2.2.1光电导效应 2.2.2光电转换元件 3.光电式传感器 3.1工作原理 3.2光电传感器分类 4.光电传感器应用 4.1光电传感器优点 4.1.1光电式带材跑偏检测器 4.1.2包装充填物高度检测 4.1.3光电色质检测 4.1.4烟尘浊度监测仪 4.1.5其他方面的应用 5.光纤传感器 5.1基本工作原理 5.2光纤的种类与特性 5.3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6.常用光电传感器及生产厂家和参数 光电式传感器

1.概述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优点,而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光电传感器是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光电式传感器是以光电器件作为转换元件的传感器。它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工作状态的识别等。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新的光电器件不断涌现,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的诞生,为光电传感器的进一步应用开创了新的一页。 2.物理特性 2.1外光电效应 2.1.1光子假设 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量子假说而进一步提出的光量子,即光子概念,对光电效应研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表面上看起来连续的光波是量子化的。单色光由大量不连续的光子组成。若单色光频率为n,那么每个 光子的能量为E=hv, 动量为。 由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发展成现代光子论(photon theory)的两个基本点是: (1) 光是由一颗一颗的光子组成的光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 hv, 动量为。由N个光子组成的光子流,能量为N hv。 (2)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即是每个光子与物质中的微观粒子相互作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约束得最不紧的电子在离开金属面时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所以对于电子应有:

modelsim使用命令

1. 常用仿真命令 vlib work // 建立work仿真库 vmap work wrok // 映射库 vlog -cover bcest *.v // 加覆盖率分析的编译 vsim -coverage -voptargs="+acc" -t ns test // 仿真文件为test.v add wave * // 将所有模块waveform. dump出来 add wave sim:/test/t/M2/Reg_out // 将模块Reg_out中的waveform. dump出来 delete wave /test/i 2. SVA 断言仿真命令 vlog -sv a.v vsim -assertdebug test view assertions vsim -assertdebug ScaleBlock_tf -L xilinxcorelib_ver -L unisims_ver // 加载xilinxlib库 3. verror 3601 // 查错 4. 给仿真工具加载xilinx 库命令 (1)加载之前将modelsim.ini改为非“只读” (2)“运行” cmd,到xilinx目录下 (3) C:\Xilinx > compxlib -s mti_se -p c:\Modeltech_6.0\win32 -f all -l verilog -o C:\ Modeltech_6.0\Xilinx_lbis 或者Xilinx目录下.\bin\nt\下有compxlib.exe

简单得modelsim命令行仿真 用do文件进行仿真真得很方便,比写testbench方便多了,我是深有感触呀,开始时因为不知道,只知道写testbence,在小得模块也写testbench,真得很烦躁!而且信号定义什么得比较多,采用do文件得方法就没有那么多信号定义了,管理也比较方便,呵呵,真得很方便,而且采用命令行得形式,感觉特有成就感,呵呵! 1.运行仿真,在主窗口输入命令:vsim work.实体名 2.为时钟信号添加驱动,输入命令:force clk 0 0,1 10 -r 20,将仿真时钟设为50MHz;(设时间单位为ns) 3.打开波形窗口,输入命令:view wave 4.为波形窗口添加信号,输入命令:add wave -hex *,这里的*表示添加设计中所有的信号,-hex 表示以十六进制来表示波形窗口中的信号值; 5.开始仿真,输入命令,run 3us,这时候在波形窗口中出现仿真波形 6.退出仿真,输入命令:quit –sim。 modelsim常用命令 分类:Verilog/FPGA 2010-05-26 10:49 354人阅读评论(1) 收藏举报 用do文件进行仿真真得很方便,比写testbench方便多了,采用do文件没有那么多信号定义,管理也比较方便. 1.运行仿真,在主窗口输入命令:vsim work.实体名 2.为时钟信号添加驱动,输入命令:force clk 0 0,1 10 -r 20,将仿真时钟设为50MHz;(设时间单位为ns) 3.打开波形窗口,输入命令:view wave 4.为波形窗口添加信号,输入命令:add wave -hex *,这里的*表示添加设计中所有的信号,-hex表示以十六进制来表示波

传感器技术课程准则

传感器技术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传感器是现代控制的基本工具,《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本课程后续的综合实训、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了解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2)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检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及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4)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及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5)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压电效应的原理、压电式传感器的功能及工作特点、压电元件串联和并联的特性及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方法; (6)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了解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构造及测量电路、霍尔元件的补偿电路; (7)了解并掌握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及其特征、光电、光纤式传感器的功能和应用; (8)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核辐射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能力目标 (1)能够用常用万用表等常用仪器仪表做各种传感器性能的检查,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合理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作相应的模块测量电路; (5)能够用制作的模块电路正确进行物理量的测量; (6)能够用所学传感器知识进行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检修; 3.素质目标 (1)能独立承担电子产品的装配与工艺管理、质量检验、设计开发及设备维护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传感器复习总结

1. 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 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 么场合? 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 已知待测力为70N,现在有两只测力仪表。一直测量范围为0- 500N,精度为0.5级,另一只测量范围为0-100N,精度为1.0级。 问选用哪一只测力仪表好? 解:最大满度相对误差为±0.5%±1%,绝对误差为±2.5和±1。 R1=±2.5/70=±3.57%,R2=±1/70=±1.43%,R1>R2,则选第二只表较好。 4. 标准差有几种表示形式?如何计算?分别说明它们的含义。 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有标准差,标准差的估计值及算术平均值的标准 差。 Image Image () Image 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等精度测量列中各个测得值一般皆不相同,它们围绕着该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有一定的分散,此分散度说明了测量列中单次测得值的不可靠性,标准差是表征同一被测量的n次测量的测得值分散性的参数,可作为测量列中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而被测量的真值为未知,故不能求得标准差,在有限次测量情况下,可用残余误差代替真误差,从而得到标准差的估计值,标准差的估计值含义同标准差,也是作为测量列中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

荐)ModelSim SE仿真Altera库的一些问题 常见仿真错误 问题 合集

荐)ModelSim SE仿真Altera库的一些问题常见仿真错误问题合集 1. modelsim怎么调用altera的库仿真啊?(megafunctions) 以前有个帖子说把quartus安装目录下的sim文件夹里面的文件编译进modelsim里面就可以了,可是sim文件夹里面我要的那个函数不是.v文件啊,还有他里面的一些.vhd文件怎么编译错误啊? 是eda/sim_lib里,编译错误,我想是你编译的顺序不对 用EDA/SIM_LIB中文件直接放到PROJECT中,你需要看看它的告错信息。一般是缺库。你可以按提示缺的库,在FILE/NEW/LIBRARY菜单里创建一个映射到WORK的库。这样一般就好了。 如何在modelsim里如altera的库中做后仿真啊,急死了 我用synplify综合后,用modelsim做后仿真,我在modelsim里面加入了C:quartusedasim_libmodelsimvhdl里面的两个库,但是编译的时候还是提示我找不到library apex20k。还要加什么库啊???郁闷死了 vlib apex20k vmap apex20k apex20k vcom -work apex20k c:/quartus/eda/sim_lib/apex20k_atoms.vhd vcom -work apex20k c:/quartus/eda/sim_lib/apex20k_components.vhd 谢谢i8086,我现在知道怎么加入altera的库了,但是错误依然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modelsim里面的提示如下:vcom -reportprogress 300 -work work {D:/caiyang/rev_1/caiyang_1.vhd} # Model Technology ModelSim SE vcom 5.7e Compiler 2003.07 Jul 8 2003 # -- Loading package standard # ** Error: (vcom-19) Failed to access library 'acex2k' at "acex2k".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rrno = ENOENT) # ** Error: D:/caiyang/rev_1/caiyang_1.vhd(7): Library acex2k not found. # -- Loading package std_logic_1164 # -- Loading package numeric_std # -- Loading package components # ** Error: D:/caiyang/rev_1/caiyang_1.vhd(12): Unknown identifier: acex2k # ** Error: D:/caiyang/rev_1/caiyang_1.vhd(14): VHDL Compiler exiting library ieee, acex2k;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numeric_std.all; library synplify; use https://www.360docs.net/doc/ed3623985.html,ponents.all; use acex2k.acex2k_components.all; ~~~~~~~~~~~~~~~就是提示找不到这个东西,这是用synplify综合后的文件的前面几行代码。 除了把altera的apex20k库加上外,还要把acex2k对应的库加上,跟加apex20k库差不多。不过我不知道acex2k对应的vhd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