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会看病》导学案

精选《学会看病》导学案
精选《学会看病》导学案

扁滘小学语文科五年级上学期学案(501)主备人:审核人:

20 《学会看病》

姓名:班级:第周星期

【学习目标】

1、能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

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

【课前预习】

1、我能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我能完成下列看拼音写词语。

cǎn rěn jiān samóliàn qiǎn z?tuōtàshùn jiān di?di?bùxiū( ) ( ) ( ) ( ) ( ) ( ) ( ) xǔe shàng jiāshuāng àn túsuǒjìtǎn tabùān háo wúyíyì( ) ( ) ( ) ( ) lái rìfāng cháng liáo shang yūwú

( ) ( )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的是,妈妈让他,学会了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的能力,表达了。

父母为我评分()签名:学习组长签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2、在读课文,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

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合作、展示

1、说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全班同学先按3、

2、1的顺序在小组里展示,然后1、2、

3、4小组的4号在教室前的黑板展示,1号同学点评)

3、文章第4自然段中,我在找药时“怔住”,是因为我决定要

,文章第20自然段中“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因为

,而文章的21、22、23自然段是“我”在感到时的感受和想法。到文章的26自然段,“勇气又渐渐回到我的心里”,是因为。4、文中儿子的表现好吗?结合课文说出你的看法。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21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体会母亲在儿子独自看病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感情的变化,并将序号填在括号

里。

①担心②自责③后悔

(1)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2)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2、理解句子,做练习。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磨炼他”是指:

“磨炼自己”是指:

3、选词填空。

虚弱瘦弱软弱

(1)不要让对手觉得我们()可欺。

(2)她久病初愈,身体还很()。

(3)母亲极其()的脊背弯曲着,俯在缝纫机前。

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课20《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优秀课例、教学反思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 ——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阅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2、培养学生借助医院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独立看病的能力。 3、锻炼从日常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提炼信息,指导自身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就医指南。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还记得这篇文章么?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件什么事? 出示文中原话: 2、师:同学们有过独自看病的经历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看病的过程,看看有没有遗漏。 3、在有些医院里,会给你提供一份现成的就医指南,我们看看和我们画的有什么不同,你能看的懂么。 4、谁能结合这张图说说你就诊的流程是怎样的?文章中的“儿子”又是怎样看病的呢? 二、认识其他标识图。 1、说说医院里还有哪些指示图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 2、指名汇报。 3、除了关注文字信息还应注重什么? 4、创设情境,假如你生病了,怎样利用这些示意图顺利完成看病的过程呢? 引导学生填空:首先进入医院大门,先看()图,找到(),然后可以沿着()的指引,找到(),最后根据()来到()。如果之前从来没有看过病,还可以先阅读()了解就医流程。 5、借助医院的这些示意图,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在看病时,除了要会看示意图,还要学会看一样东西,那么你会看血常规的化验单吗?预设有学生讲要关注两个箭头,师予以肯定并提醒阅读类似的文本不用通篇阅读,只需关注自己的需要,另外还要注意姓名。 三、研读生活中的常见指示图。 1、在医院中我们接触到的这些文本,和我们平时所读的课文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组成不单单只有文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图文结合。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平时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读懂它,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方便。 2、你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图文结合的文本?我们出去旅游地时候,几乎每个景点都有这样的示意图。何老师选取了一张大家都熟悉的景点的示意图,你来认一认这是哪里。 3、现在有四个小朋友第一次来到动物园参观,你能帮帮他们吗?请看作业纸。 附作业设计: 小明、小刚、小丽和小红四个人都是第一次到动物园玩,他们都有各自的喜好。小明和小刚是男孩子,所以特别喜欢强壮、凶猛的动物,对于那些叽叽喳喳的鸟类不感兴趣。而小丽和小红是女孩子,对漂亮、可爱的小动物特别感兴趣,同时她们也非常讨厌爬行动物。四个人又都很喜欢看动物表演。他们决定进入动物园后分开行动,最后再一起去少儿公园玩。请你根据上图,选择小明和小刚,或小丽和小红组,为他们设计一条游览线路,并简单说说理由。 小明和小刚: 小丽和小红: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打蔫儿、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3、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2、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开场白:12班的孩子们,理解我吗?(学生说)看来绝绝大部分的同学都理解徐老师。虽然咱们不陌生,但是上课还是头一回。新鲜吗?高兴吗?兴奋吗?让我们带着这些新鲜、兴奋和高兴,一起把今天的课上好。 一、导入新课,新闻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报的时候发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大家想读一读吗?(出示“新闻”)大声读一读,读完告诉我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新闻: 一个孩子看病六个家长陪同陪诊大军增大医院负荷 本报讯: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绍兴市人民医院人满为患。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医院里更多的竟是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儿科门诊室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好几名家长陪着来看病。前天,一名2岁的男孩因发烧来医院就诊,陪同他前来的家属竟然有6人,连80岁的祖奶奶也颤巍巍地陪着宝贝曾孙子打点滴。“规模庞大”的陪护家长队伍,把原本就拥挤的急诊室挤得更加密不透风。有医生提醒家长,一名小病人,陪同家长最多不超过2名为佳。 (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 师:是啊,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不过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孩子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熟悉大意。 1、根据自学提示,朗读课文。 师:带上老师给你们的自学提示,大声读一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新词,读通句子。 2)标好小节段,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新词 打蔫儿拖沓艰涩怔住 喋喋不休雪上加霜忐忑不安按图索骥 师: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难理解,按图索骥。谁来简单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骥的意思就是——(良马)。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第20课 学会看病》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同步练习卷(3)一、基础训练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打蔫怔住拖沓 倚在艰涩忐忑 2.辨字组词。 贯喋艰倚沓 惯蝶很骑踏 3.填字成词。 不休雪上 不安毫无 4.解释词语。 (1)打蔫: (2)按图索骥: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深深地滚烫的 艰涩地狠心的 不断地熟悉的 骄傲地最好的 6.修改病句。 (1)参观了“红岩魂”图片展览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庐山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3)老师对我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 (4)小方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7.造句。 终于﹣﹣ 忐忑不安﹣﹣ 二、综合运用

8.阅读《学会看病》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解释词语。 聊胜于无: (2)“口授一张路线图”在文中指。进一步体会,“路线图”泛指。 (3)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9.拓展阅读。 母亲的爱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灿烂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快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能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1)诗歌开头“我们也爱母亲”一句用了一个“也”字,它是承接什么意思而来的? (2)“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这两句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对比、对偶B.对比、拟人、夸张C.比喻、对比、拟人 (3)对诗中“我们可能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音: 正(zhēng)午排山倒(dǎo)海踌(chóū)躇(chú)逶(wēī)迤(yí)旮(gā)旯(lá)沏(qī)茶笤(tiáo)帚石碾(niǎn) 殉(xùn)职拟(nǐ)定奔赴(fù)擎(qíng)着 诞(dàn)生瞻(zhān)仰磅礴(bó)远征难(nán) 只等闲(xián)岷(mín)山尽(jìn)开颜 近义词 磅礴(雄伟)等闲(平常)率领(带领)宣告(宣布) 检阅(检查)挺立(耸立)汇集(聚集)庄严(庄重) 鼓舞(鼓励)诞生(产生)欢跃(欢腾)飘拂(飘动) 悲伤(悲痛)安慰(问候)踌躇(犹豫)繁忙(忙碌) 眷恋(留恋)破格(破例)商量(商议)耽误(耽搁) 干扰(打扰)诚恳(诚挚)旮旯(角落)转移(移动) 操劳(劳累)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端端正正(工工整整)反义词 逶迤(笔直)挺立(弯曲)汇集(分散)庄严(轻浮) 肃静(喧哗)诞生(毁灭)悲痛(欢喜)尊重(轻视) 安慰(责备)繁忙(清闲)商量(独断)诚恳(虚伪) 端详(扫视)特殊(一般)端端正正(歪歪扭扭) 句子

把反问句改陈述句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局面。 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对句子的理解。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学反 思(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学反思(参考文 本)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作为略读课文,我基本上是放手,就让学生抓住一个问题——“母亲的感情有何变化”,让他们自己去独立阅读、探讨交流。应该说,他们的自学效果不错,他们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去品味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位母亲的浓浓母爱,我就联系我们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让不少学生说说自己生病时怎样做的,家长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并和文本中故事进行对比,甚至有好多学生一个小小的感冒在难受时会说:“妈妈快救救我,我

快要死了。惹得大家哄笑一片。”通过这样做。让学生豁然明朗,《学会看病》一文中的妈妈,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去锻炼自己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看似狠心,其实是一番苦心。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再次去读这篇文章,学生对文中母亲内心的百感交集有了更深的体会。再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部分,体会母亲的心起起伏伏,这种复杂的心理,学生也懂了,那是一种深藏的母爱。同时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于“母爱”,学生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当然,我希望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第9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当过多年医生的母亲不但不给儿子找药治病,还让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母亲用独特的方式,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

《学会看病》原文课文阅读

《学会看病》原文课文阅读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你病了。”我说。“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假如我不在家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父母的爱 单元内容解读: 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按要求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文中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4、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7、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 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和“课外书屋”2课时。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措施及手段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学会看病的导学案

我参与我成功我展示我快乐 班级:组别:姓名:编号: 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邱名武审核人:签发者课型:预习+展示课 学习内容课题20 学会看病老师寄语 书山有路勤为 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 学习目标1、我会认“沓、忑”等11个生字; 2、我能领悟文中母亲为何让我自己学会看病; 3、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 时间 预设 导入1?自学5?对学5′组学5?展示19?检测5? 课堂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而去, 独自面对生活。” 【自主区】 1、仔细读课文,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A、蔫()噢()怔() B、喋()艰()坠()涩() 2、写一写近义词。 A、艰涩——()磨练——()普通——() 3、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A、读完课文后,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 克服? 【合作、探究、展示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 “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 写,反映出母亲什么呢?。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 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必须没有声 音。 2、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并 试着以父母 为题写一首 诗。 3、教师赋诗 一首欣赏: 《父母情》 有人赞美老 师的无私,有 人歌唱父爱 的深沉,而我 却要为母爱 呐喊,没有她 的细微真情, 哪有人间温 情在。 4、老师赋诗 一首欣赏: 天涯在此处, 留作书芳香, 才子佳人梦 回谷。金榜题 名时,小书 桌,正梳妆。 5、口令到时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我很重要》教案 倪小莉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 2.拓宽学生知识、情感领域,转变学生认知世界的视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评判及作者个性意识的复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赞赏学生预习认真,善于学习。 一.谈话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说说心里话) 同学们,你有不自信的时候吗?请举例说说。 美国文学家、思想家艾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可见,自信对于获取成功、拥有快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遇到不自信时怎么办呢?有一位女作家给了我们答案: 出示(幻灯片二:作者介绍) 这样一位作家告诉我们战胜不自信的法宝是什么呢?

出示(幻灯片三:文章标题和作者) 齐读课题 谈感受后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出示(幻灯片四: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回答填空题。 文章为什么开篇写“我不重要”? (欲扬先抑) 作者为什么说“我很重要”? 三.品读鉴赏,各抒己见。 1.自学文章第二部分。 出示(幻灯片五:课文赏析)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部分按以下步骤自学: 轻声读——旁批感受(关注修辞手法)——与同学交流——感情朗读(5分钟内完成)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感受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感受后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小结。 4、合作学习13——17自然段。 出示(幻灯片六:细读13——17自然段) 细读13—17自然段,找找“我很重要”出现了几次?作者分别是怎样“说”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读相应段落,注意读出声音及情感的变化。

学会看病导学案精选版

学会看病导学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20《学会看病》 姓名:班级:第周星期 【学习目标】 1、能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 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 志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 【课前预习】 1、我能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我能完成下列看拼音写词语。 cǎnrěnjiānsèmóliànqiǎnzétuōtàshùnjiāndiédiébùxiū ()()()()()()() xǔeshàngjiāshuāngàntúsuǒjìtǎntèbùānháowúyíyì()()()() láirìfāngcháng liáoshèngyūwú ()()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的是,妈妈让他,学会了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的能力,表达了。 父母为我评分()签名:学习组长签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2、在读课文,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合作、展示 1、说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全班同学先按3、 2、1的顺序在小组里展示,然后1、2、 3、4小组的4号在教室前的黑板展示,1号同学点评)3、文章第4自然段中,我在找药时“怔住”,是因为我决定要 ,文章第20自然段中“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因为 ,而文章的21、22、23自然段是“我”在感到时的感受和想法。到文章的26自然段,“勇气又渐渐回到我的心里”,是因为。 4、文中儿子的表现好吗?结合课文说出你的看法。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21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体会母亲在儿子独自看病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感情的变化,并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担心②自责③后悔 (1)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学会看病(说课稿)

《学会看病》说课稿 中宁一小刘静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学会看病》是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从母亲以尽责的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组教材的训练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艰涩、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三、说教学难点 针对以上的学习目标,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我又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我让导学生通过读,划,理解体会重点语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母亲的心里世界,去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引导他们说读后理解,在说的基础上我适时的进行点拨,小结,“推波助澜”,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母亲的心里,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说教学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亲身体验,通过“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教法,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利用课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1)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最后播放歌曲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

语文教案《学会看病》

语文教案《学会看病》 语文教案《学会看病》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学会看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学会看病》1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揭示课题。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 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全班讨论 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总结升华,拓展延伸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占阳中心汕头小学教师:林雄义指导教师:高兰芳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制造悬念 同学们都有生病的经历,当你生病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能说说你的经历么。(学生畅所欲言)可是有一个妈妈,在她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及时给儿子治病,反而让儿子独自一个人去看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又是个什么样的母亲呢?(生议)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20课——《学会看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描写母亲 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3.文中的母亲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简单地说说理由。 三、品读母亲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默读课文,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呢?边读边体会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从中寻找依据,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点拨 3.师出示交流一下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

父母之爱教案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联系实际,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会理解父母。 3. 学习用摘抄的方法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课文讲述了几位不同的父母,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做的事情,或大或小,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 这节课,我们就深入地去认识这几位父母,用心地感受他们对孩子的那份爱。 二、学习方法回顾 好的方法能使我们事半功倍,请大家互相介绍一下你平常读书的好方法。(勾画、批注、摘抄……) 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快速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勾画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

预设: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动作) 2.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言) 3.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外貌) (二)交流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这位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挖掘的?(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没有顺手的工具,没有一个人的帮助,)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这位父亲就用自己的双手挖了8小时,他搬走,他推开,他拿起,他扒开。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3.这位父亲就这样挖着,12个小时从太阳直射的中午到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跌落的石块砸伤了,尖利的木头戳破了,锋利的玻璃划破了。读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这位父亲还在挖着,一天半的时间里没有吃一口饭,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包扎一处的伤口。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是什么力量让父亲是怎样做出这些超乎常人的举动的?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啊?文章中是怎样评价父亲的?(板书:伟大)

学会看病导学案定稿版

学会看病导学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20《学会看病》 姓名:班级:第周星期 【学习目标】 1、能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 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 志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 【课前预习】 1、我能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我能完成下列看拼音写词语。 cǎnrěnjiānsèmóliànqiǎnzétuōtàshùnjiāndiédiébùxiū ()()()()()()()

xǔeshàngjiāshuāngàntúsuǒjìtǎntèbùānháowúyíyì()()()() láirìfāngcháng liáoshèngyūwú ()()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讲的是,妈妈让他,学会了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的能力,表达了。 父母为我评分()签名:学习组长签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2、在读课文,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合作、展示 1、说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全班同学先按3、 2、1的顺序在小组里展示,然后1、2、 3、4小组的4号在教室前的黑板展示,1号同学点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学会看病》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特殊母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生病的时候,你是怎么办的,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呢?(学生讨论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儿子生病发烧时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谁先找到其中的原因。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进一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重点感悟 1、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2、小组内交流,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进一步阅读时解决。 教师点拨:

(1)“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 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这是做父母的责任。 小结:题目中的“学会看病”指的是让谁学会看病?母亲为什么要求儿子自己 去看病?你觉得母亲的行为合适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当时你的的想法又是怎样的? 五年级语文《学会看病》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课文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课文原文及教 案 【导语】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然后又补充说:“您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

学会看病原文

学会看病 儿子长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点儿打蔫儿,就习惯性地摸摸他的头,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我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 “噢,可能是病了。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儿什么药?”他问。 我当过许多年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里给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这次,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个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您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国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他挣开我的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枝笔,把您说的喋病的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