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利益得失问题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利益得失问题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利益得失问题

浅谈如何看待军人的利益得失问题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如何看待军人的利益得失问题?分析这则案例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作为当代新时期军人我们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关系,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的得失问题。

首先,明白何为工伤?

案例中这位士兵在与战友扳手腕时肘部受伤,因此他想以此为由申请公残,但是由于该士兵提出的要求不符合评残的标准所以上级领导未批准他的评残申请,这位士兵心理不平衡产生了极端的性质恶劣的想法及行动······

这位士兵之所以要求申请工残,说明他不明白什么是工伤什么是非工伤。那么什么是工伤什么是非工伤呢?工伤并不是说是就是的他是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一般是由劳动行政部门来确认的。接下来我们深入的了解什么是工伤。

工伤的概念——工伤,又称为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工伤的性质特点——

1.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

2.属于行政确认行为。确认的结果有四种:是工伤,非工伤,视同工伤,不视同工伤。

3.属于须申请的行政行为。“不申请,不认定”是工伤认定程序的特点。

4.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一方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论不服的可以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属于前置程序。

工伤认定依据——根据我国2004年1月1日实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一般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以下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负伤、致残或者死亡。事故伤害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具体讲是开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时间,譬如上班时间为9点到12点然后又14点到18点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职工提前在8点30分到岗或者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时间到18点半等等,均可以认定为“工作时间前后”,但是有一点则特别重要,其目的必须是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为启动机器做准备工作,或者关闭机器后收拾与工作有关的机器、工具等。】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必须同时具备,并且必须是在履行本职工作,这里受到的伤害是“非工作原因”,是来自本单位或者外界的“暴力、意外等”所致。打比方,有人在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时候蓄意对职工进行打击报复,对其人身进行直接攻击,致使职工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等。】(四)患职业病的。【即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工外出期间”含因工出差以及因工临时外出办理业务等,同时必须是在发生事故时正在履行工作职责,即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时下落不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人身伤害事故的。【“上下班途中”指从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必经路途,必要时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对于探亲访友时遇到的人身伤害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还应该增加关于非法驾驶的问题,这种问题一般驾驶二轮摩托车居多,对于非法驾驶(无证驾驶的)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规定,由于工伤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需要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范性强制性规定,也需其他法律法规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应当纳入本条例调整的工伤范畴中。】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是指:1、职工突发与工作无关的及并导致死亡。如果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导致死亡,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工伤。2、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与工作无关并没有导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为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工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针对转业军人的保护,军人在战斗中或者在履行职责中负伤致残,依据《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之规定,军人伤残对于经有关部门评残,取得伤残军人证的退伍军人,如果在用人单位旧病复发,视同为工伤。这主要考虑到革命军人为国家利益已经付出代价,为切实保障革命军人的利益而做出这样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那么结合实例我们来具体理解什么是工伤什么是非工伤?2012年5月8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正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这就是我们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想必大家以对我们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同志的英雄事迹已有所耳闻,张丽莉的事迹以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她的伤情也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这就是工伤的一个典型的实例。而我们的案例中这位士兵是在私下里与战友扳手腕导致的伤害,并不是在工作中导致的伤残,因此这位士兵属于非工伤。

其次,分析士兵的心理活动正确看待军人生活中的得与失

针对案例内容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士兵的心理活动,第一,士兵因与战友扳手腕而导致

肘部受伤想请求上级批准他的公残申请,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这位士兵不了解军人评残的标准心理产生假公济私的念想。士兵想凭借这个申请在退伍之时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优厚的待遇这种想法极为不好,这种思想的存在时部队极大地耻辱,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第三条,他违反了其中解放军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要求;这也是一种诚信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良好军风的形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军人心中有这样的爱谋私利的想法给部队中其他官兵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第二,这位士兵因屡次遭到上级领导的种种拒绝而心理不平衡产生了极端的报复行为,这完全不符合本人做为一名军人应有的思想道德及健康的心理素质。他的行为表现是不理智的,不道德的,同时也是违法的,违反军纪的,有损军人荣誉的。第三,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而这位士兵的行为完全背离了八荣八耻对我们的要求。

那么我们以此为鉴,作为新时代军人,我们应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的得与失呢?得与失,是每个军人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近几年来基层官兵谈论较多的话题。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认识军人的“奉献”问题。一个时期以来,部队出现了许多说法,核心是“军人吃亏”。我们必需澄清这种模糊认识,树立起正确的革命军人得失观,在奉献中实现军人的价值。“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他就是我们的医学泰斗——吴孟超,是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得失。是他向我们证明了“有失就有得,有舍就有得”的千古佳句。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作为军人他失去与爱人的花前月下,失去了与家人的团聚,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我国医学的研究中去,在他的眼里得失二者是可以兼备的,在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在的到了无形的回报。

然后,学习案例,明确人生目标。

1.认真学习部队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有违反谋私等不良行为。

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九项第一款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导致残疾的被认定为因公致残,该士兵的伤势是在私下里与战友活动而导致的残疾因此不属于公伤,而这位士兵提出这样的申请说明他没有牢记军队条例,他的报复行为说明他没有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放在眼里,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军纪的基本内容: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执行军队的命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执行上级命令和指示;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刻铭记军纪对每个军人的要求:一切行动听指挥;严守岗位、履行职责;爱护装备公共财物;保守国家和军事秘密;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尊干爱兵、维护内部团结;拥政爱民维护群众利益;军容严整、举止端庄;遵

守公共秩序、严守社会公德;缴获归公、不虐待俘虏;认真学习牢记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每个军人应该履行的义务,服从上级命令听指挥是一个军人应有的素质,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容许心中有违反纪律,欺骗国家,谋取私利,触犯法律的念头。

2.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是这两方面并不能等同的对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尤其是作为一名军人,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作重中之重,如果人人都想着如何向社会索取而不是做出贡献,那么这个社会怎么前行呢?人类文明怎么发展呢?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把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看做是最光辉的人生,最有价值的人生,我们的先驱雷锋曾说“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2009年8月9日,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蒙古族士官邰忠利,为救落水群众壮烈牺牲。他用年仅23岁的生命,谱写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解放军好”的时代壮歌,展示了一名优秀少数民族战士敢于担当、英勇献身的壮烈情怀,体现了当代青年官兵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忠诚勇敢的崇高品质,不愧是用生命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从雷锋同志到邰忠利我们的革命先驱时时刻刻在警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案例中这个士兵具备他的这种人生价值,那么他还会产生报复心理吗?这是在坐的各位值得深思的问题。

军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军队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问题,军人的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人人都作贡献,才能保证社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涓涓溪流,就没有汹涌的江河,没有一砖一瓦,就不能构筑成摩天大厦。社会也是如此,只有每个成员都努力为社会添砖加瓦,社会才能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满足个人的需要。如果人们不讲奉献,都吝惜自己的点点滴滴,那么,社会这条江河就会干涸。另一方面,每个人降生到世间,总是先把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自己生存的条件。同样道理,他也必须给下一辈人的生存和生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由此可见,人生价值的本质,就在于奉献。奉献,是我们思考人生价值的基本出发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3.正确处理利益关系,保持思想道德素质的纯洁性。

昆明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职能作用,依靠人民

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严肃查处、查办贪污

贿赂犯罪案件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集中力量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

案件。

●2009年至2011年,黄俊峰(副厅级)利用担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的职务便利,在其分管的多家下属公司进行相关业务采购过程中,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多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61万元。黄俊峰犯受贿罪,在审理中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积极主动退还全部赃款,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2009年至2010年,李晓东在担任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建设局副局

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永昌湿地生态园工程建设和海埂大坝观景路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工程承包单位所送价值人民币44万余元的大众“途威”

越野车一辆及现金人民币5万元。李晓东犯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个人利益的驱使使他们走向不轨之徒,从古至今贪污腐败现象一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古有和珅,今有王守信,在利益面前他们没有抵制金钱的诱惑,他们图一时之快,把自己的性命甚至连累到家人都抛在脑后,误入歧途,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

社会如此,我们军队的发展更是如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军人的奉献观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影响最大的,最核心的莫过于利益的冲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做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教育在一方面引入物质利益机制的同时,同时积极的呼吁军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但这种保护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就像案例中这位士兵的伤势并不在公伤的保护范围之内。由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腐蚀个人主义等腐朽价值观的影响,我军军人的奉献观存在着严重的威胁,部分官兵在利益的冲击和诱导下,逐渐的淡化了奉献意识,这些现象正逐渐软化我国军队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柱,消弱我军的战斗力。

因此,要通过深入搞好江主席提出的“四个教育”,强化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1)正确的处理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与提倡无私奉献精神的关系,对官兵的正当的物质利益需求要尽量满足,但对少数官兵不合理的个人要求不能一味的迁就。应当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正确处理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产生冲突时我们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利益之中,强化我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具有“先天下之富而富”的胸怀从而正确对待改革中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强化军队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不容许假公济私,谋求私利的不良作风在军队里滋生蔓延。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内容结合社会实际我们应如何对待利益得失呢?

一、认清军人价值,确立人生坐标

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牺牲奉献是军人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

牺牲奉献精神的核心,

江泽民主席在谈到青年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时指出:“个人的抱

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

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唯一宗旨,决定了军人的价值观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决

定了军人必须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决定了军人人

生价值的实现必然是一个牺牲奉献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明确为

谁当兵,为谁打仗,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才能做到真正服务于人民,并得到人

民的支持,筑成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二、坚持辩证思考,平衡得失心态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本无可厚非,但是,那种只讲索取不讲付出,只讲回报不讲贡献的思想是不对的。有的同志认为来到部队学不了技术、入不了党、挣不了钱,成天站岗执勤,失去的多,得到的少。要消除这种片面认识和失衡心理,需要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得失。这就要求我们:

第一、正确处理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着眼全局看利益得失。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说过:“私人利益必须服从公共利益,这是唯一的真理。”作为战士,

最起码要把自己置于连队整体建设之中,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提无

理要求,不做有损集体利益之事。也就是说,军人要有吃亏精神、奉献

精神和牺牲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舍得自己的利益,直至献出自

己的生命

第二、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发展看利益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事实证明了的道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眼

前的“得”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失”,眼前的“失”也可能转化为将来的

“得”,得和失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正确处理表象与实质的关系,抓住根本看利益得失。作为军人,根本的得失不在于获得多少荣誉,挣了多少工资,学了什么技术,而在于经过

军营的锤炼,我们的目标是否远大、思想是否成熟、观念是否更新、品

德是否高尚、作风是否顽强、眼界是否开阔等,因为过硬的政治、思想、

道德、纪律、作风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在军营失

去的只是有形的表面的东西,得到的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潜在的无形

的综合素质

三、主动接受考验,自觉牺牲奉献

能否正确对待利益关系上的得失,是对我们是否具有牺牲奉献精神的具体考验,从我们担负的任务性质和现阶段部队出现的新情况来看,这种考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经得起名利的考验,视党的事业重于山。首先就要正确看待名利地位。对于名利,邹韬奋同志作过精辟的论述:“一个人光溜溜的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

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

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这段论述

也生动地说明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名利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为社会做出了

多大贡献。雷锋不是官,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得到了亿万人民的敬仰和爱戴;焦裕禄也仅仅是一名县级干部,但他“心里时

刻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

事实证明,搞歪门邪道,投机钻营是行不通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

实干事,不图不实之名,不取不义之财,真正在工作中出成绩,在工作中求

进步,才能有出路。

第二、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正确处理“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应该顾大局、讲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我们不能因为家庭有一点小困难就想探亲休假,

更不能夸大家庭困难向组织和领导提不合理要求,应该把站立点定得高一些,

不能围着个人小家庭打圈圈。“一家不圆万家圆”,我们舍家别亲,是为了祖

国的安全、首长的安全和首都的稳定,这种牺牲奉献是值得的,是光荣的。

困难面前见精神,多想想我军的宗旨,多想想肩负的职责,就能自觉摆正“小

家”与“大家”的位置,处理好家庭困难与安心服役的关系。

第三、经得起艰苦环境的考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少奇同志讲过:“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许许多多的

革命前辈就是在无数的坎坷中锻炼出来的。”这都告诉我们,只有意志坚强的

人,才能经得起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才能不被艰难困苦所压倒。而坚忍不

拔的意志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在轻松舒适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

艰难困苦中磨练和锻造的。多年来,广大的特战队员顶风雨、斗严寒、战酷

暑,自觉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宝剑锋

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埋头

苦干,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在军营里百炼成钢,建功立业。正如中国那句古

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这则案例我们不仅要看表象还要深入的学习它,以此为戒明得失,正确对待说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利益得失,从自身做起,再次我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尽职尽责,本本分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博,更待何时?

第一章(汉语版)

第一章谈判动机与关键概念 本章要点: 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决冲突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谈判、冲突和利益得失是如何定义的? 人们为什么谈判? 一、谈判 谈判是双方为解决冲突而进行沟通的过程,目的是使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解决一个问题或做出某种安排。谈判是从对方获取自身利益的基本方式。 真正意义上的谈判应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谈判应当是在双方共同让步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谈判中的给予与获取是共同的,单方面的让步和妥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谈判。 2、双方利益的冲突导致谈判的发生,然而如果没有谈判双方的合作,谈判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3、由于政治、经济、体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等因素,参与谈判的各方的实力有大小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尽管实力不同,双方的谈判地位和权利是相等的。 二、冲突 冲突又被称为对抗、争执或不同意见。冲突可以削弱双方获取利益的能力。 三、利益得失 利益得失指通过谈判可以获取的利益或者是失去的利益,可以引发或者是避免的成本。 思考题与讨论题 1、利益冲突与谈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除了武力与谈判外,你还可以提出其他解决冲突的途径吗? 3、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4、下面的表1-2列举了中美入世谈判中的要点,内容包括7个行业。仔细阅读双方的要价和还价,分析双方的利益得失和潜在的冲突。 表1-2 中美入世谈判焦点

注:1、根据中美之间达成的最终协议,外资银行在中国入世五年后可享受国民待遇;两年后外资银行可与中国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可对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的区域限制将在五年内取消。 2、中国承诺加入WTO六年后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关税降低到25%。 5、阅读案例“松下电器公司”,并且讨论松下电器公司为何甘冒巨大的风险,牺牲当前的利益。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与飞利浦公司的谈判中是如何考虑的? 6、小组讨论。阅读“张先生的困境”并讨论提出一个可以使三方的要求都得到满足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出,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张先生的困境 张老师夫妻俩都在上海市某中学教书。他们有一儿子,刚大学毕业,正办理出国留学的手续。 张老师家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一家人住在两小间平房内。张老师的妻子早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办到楼房去住,享受一下现代化的住房条件。为此夫妻俩去周围的商品楼销售处咨询过几次,结果是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最便宜的也要40多万,而他们现在只有12万存款,支付房子的首付是足够了,但其余的房款得从银行贷款。如果每月还2000,他们退休前便可还清全部贷款。 张老师本人对买房子的热情远不如他的妻子。他认为孩子工作后他们夫妻现在的房子也够住了,况且平方有平方的好处,比如出入方便、邻里关系密切更有人情味等。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一直有个未偿的心愿,那就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而12万或者一半多点的钱就可以实现梦想。他打算和妻子好好谈谈,但他心里清楚,说服妻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与妻子的谈话还未进行,几天前儿子告诉他,虽然他拿到了美国某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美国大使馆仍然拒绝给他去美国的签证。朋友们建议他改去英国,因为只要交足学费,拿到去英国的签证一般没有问题。他了解了一下去英国学习的费用,1年大约需要20万人民币,但是如果学习努力,一年便可完成硕士课程。课上他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积蓄。他打算先求助与父母,待他完成续页,有所积蓄时将钱还给父母。 张老师听到儿子的打算后十分为难,因为他清楚,如果资助儿子留学,那么无论是买房子还是买车子就都只能作罢,起码三五年内不可能考虑此事。这12万元究竟该如何使用?张老师认为需要与妻子和儿子认真商谈一下。 案例研究 松下电器公司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被当时国际社会看做一个经济奇迹。在战后经济扩张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公司中,松下电器公司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松下公司成立于1918年。它从一个家庭式的小企业成长起来,逐渐发展成一个享誉世界的电器制造厂商,名列世界500强前20位。松下公司的成功得益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他的经营理念和他在

党员干部应如何面对批评

党员干部应如何面对批评 《新唐书·狄仁杰列传》记载,狄仁杰以地官侍郎代行宰相之职时。武则天问他:“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大意是你在汝南有政绩,但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我就改掉;认为我没有过,这是我的大幸。说坏话的人我不想知道。武则天感慨地说,狄仁杰是位厚道的长者啊! 面对批评,我们不要说常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明君唐太宗也未必时时能坦然面对。唐太宗在位时不仅任用了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任用了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一生进谏了200多次。有一次,唐太宗上朝,魏征进谏,言辞激烈,唐太宗很生气,下令散朝,魏征却上去一把抓住唐太宗的袖子说:“我还没说完呢!”唐太宗袖子一甩走了,回到宫中说:“我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劝他说:“今天魏征能够直言,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便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吾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善于接受批评的博大胸怀。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健康的生命体不惧批评,就怕被永远的夸赞之声温柔地“按倒”,直至消亡尚不自知。苏共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战胜了法西斯,却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亡党,教训深重而惨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与这个传家宝久违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尤其是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尴尬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对上级领导班子提意见时,基本上没意见,有的也是不疼不痒的希望之类的套话。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真没有问题?群众真的没意见,非也。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愿不愿听取群众意见、会不会征求群众意见、能不能听进群众意见,是其中关键。不能聚焦“四风”,找准问题,消除作风之弊、思想之垢便无从谈起。为什么许多领导班子征求不到真诚尖锐的意见呢?因为提意见的人有顾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狄仁杰那么仁厚那么坦荡,像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言。因为批评上级怕影响前程,批评同级怕关系难处,批评下级怕影响选票。如此一来,自我批评不疼不痒,互相批评谈谈希望;批评下级轻描淡写,批评同级躲躲闪闪,批评上级遮遮掩掩。这样的批评毫无意义。 古人云,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面对他人批评,谁听了都会脸红会出汗,尤其是经常浸泡在肉麻的表扬之中的人,反应也许会更激烈,甚至恼羞成怒,怀恨在心的情况也不能排除。一个人总是陶醉于别人廉价的赞扬中,如果不会自我反省,他是不会有太多长进的。同理,一个政党也是如此。希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大兴党内民主之风,努力开

正确看待得失 勇于牺牲奉献

正确看待得失勇于牺牲奉献 正确看待得失,勇于牺牲奉献,是军人道德素质的精华,也是革命军人的光荣所在。在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千千万万革命军人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创造了一座座彪炳千古的丰碑。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给部队官兵的人生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军人要完成特殊的历史使命,确保政治上、思想上“不变质”,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军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树立起正确的得失观。 一、认清军人价值,确立人生坐标 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由我军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在新的形势下,少数同志受消极、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了“军人掉价”、“当兵吃亏”等错误心理,人生追求出现了偏差,讲意识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因此,正确认识新时期军人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1、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的传统美德。军人牺牲奉献的光荣传统,首先表现为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精神。军中有一句名言:“怕死不当兵,当兵不怕死。”军人职业是一种舍家报国的职业,是一种比其它职业更具有牺牲性的职业。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先烈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慷慨就义的方志敏、孤身斗敌的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他们用英雄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为民奉献的赞歌。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全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90万人,其中牺牲在战场上的,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十年间就有76万人,牺牲在刑场上的,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五年间,就有100多万人。和平建设时期,为维护祖国的和平安宁,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军将士随时准备着流血牺牲,涌现出了舍己救人的张华、勇斗歹徒的徐洪刚、抗洪勇士高建成和李向群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革命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做出了最好的诠释。革命先辈李大钊曾高度赞扬了这种牺牲精神:“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强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军人牺牲奉献的传统美德,还表现为在平常工作中不计得失、爱岗敬业。人们常说,军人是艰苦的代名词。军人的奉献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流血牺牲、刑场上的慷慨就义、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它更多、更普遍地表现在平凡工作中的默默无闻,牺牲奉献。常言说:细微之处见精神。在平常的工作中,军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去谋求“先富”,不能懈怠肩负的职责而沉迷于个人的出路,不能象普通公民那样可以自由安排业余生活。这种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不求索取、不计报酬、不谋名利、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品格,同样是军人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张思德、雷锋、朱伯儒、李润虎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离开了军人的奉献,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大好形势,共和国的每一个脚步,都伴随着军人的足迹,每一项辉煌成就,都凝结着军人的汗水,闪烁着军人奉献精神的火花。 2、牺牲奉献是我军宗旨的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核心。江泽民主席在谈到青年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时指出:“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决定了军人

依据职责要求,做到“四天四地”——组织处长述廉述职报告

依据职责要求,做到“四天四地”——组织处 长述廉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1999年任现职的,到现在履行组织处长的职责已是八个冬春。我今天述职报告的题目是:《依据职责要求,做到“四天四地”》。 一、在职责追求上,做到“顶天立地” 所谓“顶天立地”,就是顶起头上的蓝天,守住脚下的阵地。我们组织部门的主要职责,一是抓党委,二是抓基层。党委是部队的领导核心,我们的行话称之为“天”;基层是部队的基础,我们的行话称之为“地”。这里的“顶天立地”,就是上对党委负责,下为基层服务。既要看“天气”,又要接“地气”。我作为组织部门的领导,深知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从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和马虎。 在“顶天”方面,对党委的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事项、重要会议,都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万无一失。我回想了一下,凡是涉及党委建设的事,凡是首长交待的问题,只要是经我处理的,没有出过一次纰漏,没有给党委和首长的工作带来任何麻烦和被动。与此相应的是,部党委、部首长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敏感问题,通过我们协调得到圆满解决。这是一个鲜为人

知的事例:我们这个新组建的总部二级部现在运转情况良好,可谓一片歌舞升平。但开局时的艰难境况,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既是知道的也早已淡忘了。我作为坚定按首长意图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为推动两部顺利合并而甘做无名英雄的当事者,忍辱负重,苍天可见。当时的情况是何等敏感和复杂呵!现在只能用一句古诗来形容首长的心境:“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如何按军委决策及时召开组建大会,谁来牵头协调组织,首长把这一重任压在我身上。当时,我十分清楚这里面的难处所在,风险所在。但为了整编这个大局,为了协助首长在困境中开展工作,我率全处的同志迎难而上,委曲求全,周到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两部终于在军委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合编。这对我们部的建设发挥何等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首长心中是有数的。如果不是述职需要,我是不会重复昨天故事的。因为我一直欣赏毛主席《咏梅》词中的不朽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立地”方面,我们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千方百计为基层排忧解难。我每年都为直属单位基层干部培训、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作讲课辅导。先后推出了一大批基层建设的先进典型。去年为解决我部基层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积极向上级反映,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终于争取到了2000多万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题班会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题班会 主持甲: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乙:刚才,同学们在课前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们知道它是在赞美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 甲: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过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古往今来,老师是人们歌颂、赞美最多的人,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学体裁形式来描述和赞美老师。 乙: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老师。比如对班主任,许多同学私下都称呼咱们老板,放学亲切的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拜拜。可以说我们和老师亲如一家。 甲:但是在我们的相处过程中,就像牙齿和舌头,虽为一体,但也存在摩擦的时候,当同学们各方面做的好的时候,老师会表扬我们,当你犯错的时候,老师会批评、教育。表扬大家都爱听,可是批评呢?能很痛快的接受吗? 乙:有的同学就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与老师的关系由亲近转为疏远,由和谐转为紧张,最终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由杨光等同学带来的小品《赌气》 甲:好,小品非常精彩,下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小品带给你的启示。…… 乙: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批评,自暴自弃的结果。当然,这里老师也有不对的地方,没有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 甲: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你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当时,批你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乙:可以看出来,有的同学们在受批评时要不认为没错、要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要不行为表现接受但内心却不接受、对老师有意见和不服气,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甲:我们要明白老师关心你、爱护你才指出你的问题,老师所做的一切,或许方式方法不一样,但最终都是为了我们成长,即使是错误地批评了学生,也是对我们爱心的体现。 乙:下面,请听耿丽华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感谢批评》 甲:现在,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前后四名同学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乙:现在谁来谈谈?……(引导大家说出,1、要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做法,始终记住老师只会为我好,要我成才和不会害我的思想,可找人说老师一天辛苦的工作。语文、英语老师,每天天黑着就从家出发来上早自习,然后一天备课、上课考试、78节自习辅导,班主任更是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要理解老师;2、要认识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护、鞭策,也是一种期待,严也是一种爱。3、最后引导大家当与老师发生冲突时,先冷静接受老师的批评,找合适时间、合适场合与老师交流,与老师有效沟通,注意说话的艺术,与老师建立真挚的师生情。 甲:大家说的非常好。通过班会,大家都明白了,一切善意、正确的批评都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学会感激所有给过我们善意批评的老师。最后: 合:愿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学会善待批评! 愿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学会感谢批评! 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班主任:今天的班会非常成功,我们每个同学都认识到了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这是对老师充分的体谅和信任,这是一个中学生对老师的莫大理解和

正确对待 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名词又被我们所熟悉。如“抓大放小”、“优化组合”、“产权出售”、“职工下岗”、“再就业工程”、“入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成了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有的战士讲:“有那么多的职工下岗,我们复员后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还有些战士因以利益得失衡量改革的成败,有的因暂时困难动摇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有的因担忧“后路”影响了安心服役的思想稳定,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呢?我想应该认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清形势,明确职工下岗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阵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继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整

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与职工下岗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分析一下导致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 一、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现在人们都认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赚钱制什么,什么来钱产什么。一个产品稍有点赚头,全国就一哄而上,结果产品出来了却卖不出去。我想“价格大战”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象什么彩电、空调价格大战,老百姓到是从中得到不少实惠,但这种经济现象即并不正常,比如,就拿vcd来说吧仅广告就有20多个品牌。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销路不好,厂家只好进行价格大战,现在由原来的二、三千元降到不足一千元。大家想一想,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只好给这些vcd准备“后事”了。

二、历史袱太重,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企业设备老化,人才缺乏,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企业往往只重视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来扩大规模,而不重视对企业的改造,再加上一部分离退休职工,企业的负担就更大了。有的厂子没钱,只得向银行贷款,留下了许多不良债务给银行,所有利息也挂在帐上。这样“空”对“空”的负债经营,厂子什么时候能翻身呢? 三、面对进口商品和外资企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据统计,国有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就是盲目进口和走私贩私冲击国内市场。还有不少产品,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加大,所以国有企业举步维艰。

看淡名利得失才能活得从容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追求名利是一种常态,一个人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尊重,这样的“名”是每个人需要得到的;一个人想要通过努力累积财富,改变自身的条件、个人的生活,这样的“利”是每个人自然要追求的。然而,凡事有度,最难得的,就是把握好追求人生意义的实现和一味沉醉功名利禄之间的那条线,不要由名利生出贪婪之心,最终害了自己。过上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追求,但为了金钱耗损全部精力,就有点得不偿失。因为除了财富,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一味追求金钱,必然会耽误到其他方面。生命的美在于它的丰富、辽阔和无限可能,如果仅仅被“名利”二字一叶障目而忘却了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名利就成为了摧毁我们生活的利刃。而所谓“一念清明”,便是以一颗宁静的心,看淡名利得失,守住生命最本源的需求和美好,让浮躁的心在面对纷繁的诱惑时可以静下来。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西方哲人蒙田曾告诫我们:“人生最艰难之学,莫过于懂得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不被名利所累、自然而然过好一生,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既平易又艰深的课题。 生活在都市的很多人总是喊着活得太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人际交往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正是因为很多人放不下功名之心。功名利禄是我们内心的枷锁,看得越重,枷锁就会越多,我们就越是难以挣脱。佛家有段偈语:“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任何事情,都不曾掌握在我们手中,因为我们只是人生中的过客,终有一天会归于尘土。 我们忙着追求各种诱惑,金钱的诱惑,地位的诱惑,名利的诱惑。就在这诱惑的“忙”中,我们早已不自知地成为了功名利禄的奴隶。 有人推举庄子去做官。而生性自由不喜羁绊的庄子知道自己不适合名利场中的生活,就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庄子说:“你看那些太庙里被当作贡品的牛马,当它们没被宰杀的时候,披着华丽的装饰,吃着最好的草料,的确是风光无限。但是一到了太庙,作为贡品任人宰杀的时候,再想恢复到之前自由自在的生活,还可能吗?”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正如庄子所说的太庙里的牛马一样,沉浸在虚无的名利场中享受着华丽的装饰和奢侈的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由,甚至最终被名利之心吞噬了生命。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正和庄子所打的比方不谋而合。 李斯是秦朝的开国功臣,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出色的能力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并出任丞相。但是,李斯一生追求名利地位,为了地位,他与宦官赵高勾结,害死公子扶苏,扶持胡亥成为皇帝。 而在一味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李斯和赵高产生矛盾,被赵高谋害,全家获罪。李斯被腰斩前,曾悔恨地对身边的儿子说:“真希望能和你像以前一样去山里打猎。”即将被腰斩的儿子流下眼泪。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追求名利是一种常态,一个人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尊重,这样的“名”是每个人需要得到的;一个人想要通过努力累积财富,改变自身的条件、个人的生活,这样的“利”是每个人自然要追求的。然而,凡事有度,最难得的,就是把握好追求人生意义的实现和一味沉醉功名利禄之间的那条线,不要由名利生出贪婪之心,最终害了自己。 功名利禄皆为尘土,有多少人曾为了功名不惜代价,最终众叛亲离,终于登上成功顶峰的时候才觉得高处不胜寒;多少人曾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地敛财贪钱,最终却锒铛下狱;多少

正确对待功劳

正确对待功劳、苦劳和疲劳 我们要正确对待功劳、苦劳、疲劳,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要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开阔胸襟、淡泊名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境界。 时下,一些干部在自我评价时常会说:“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一旦得不到提拔重用,往往牢骚满腹、消极懈怠。这既反映出一些干部浮躁的心态,也暴露出他们党性修养的不足。今年是省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换届是对各级干部的考验,是检验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我们的各级干部要正确对待个人的功劳、苦劳、疲劳,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经受住荣誉和地位的考验。 要正确对待功劳,做到有功劳时不伸手。注重实绩,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个干部只有苦劳、疲劳,却没有多少功劳可言,那么就谈不上实绩突出,也就难以得到群众和组织认可。但是,“有功劳”不能成为私欲膨胀、向组织上伸手要官的砝码。一个干部的功劳,固然有个人的主观努力的因素,但也与客观条件以及他人的支持和配合密不可分。因此,各级干部要正确看待功

劳,不居功自傲,不争功诿过,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人称道的功劳,接受群众评判和组织考量。 要正确对待苦劳,做到有苦劳时不计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果说功劳是努力付出的结果,那么得到这个结果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苦劳。功劳与苦劳是有机联系的。有功劳,必然有苦劳。一个干部只有舍得吃苦、不怕吃苦,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将苦劳变为功劳。因此,各级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多吃苦、能吃苦作为对自己意志和品质的磨练,在甘于吃苦、埋头苦干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功劳。 要正确对待疲劳,做到有疲劳时不抱怨。一个优秀的干部,对待工作往往充满热情和激情,勤勉敬业,忘我工作,以致有时会感到身心疲惫。这样的疲劳,是“苦劳+功劳”的结果。如果一个干部工作上没有热情和激情,又缺乏不怕吃苦的作风,整天沉迷于个人进退留转的小天地里,那么就会既无功劳,也无苦劳,只能聊以疲劳自慰或抱怨组织。因此,各级干部工作上要有热情和激情,经常想想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好,在勤奋工作、埋头干事中将苦劳转化为功劳,忘却疲劳。 我们要正确对待功劳、苦劳、疲劳,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要增强工作的事业心

正确对待批评 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正确对待批评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11:09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打印】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同志 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 想包袱。应当说,受批评固然是不愉快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 压力可以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 听不进批评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两个四种”心理障碍上。即:一是 以发生在过去的同类问题错误没有受到批评和处理为由而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或我也不应该受到批评;二是以自己工作很辛苦,对单位有贡献为由, 可以将功补过而不接受批评;三是借故自己是为了单位、为了工作或为了大 家而犯的错误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四是以领导或同志批评教育的场合不对、态度不好,甚至以领导有某方面的问题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还有的是,在听取批评教育时,存在“四个听得进、四听不进”的现象,即听得进主 官或“一把手”的,听不进副职的;听得进分管或直接领导的,听不进其他领 导或科室领导的;听得进有权有势的,听不进无职无权的;听得进科室领导的,听不进一般同志的,等等。 良药苦口利于病”。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 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 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 的现象。”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 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 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 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 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点毛病的同 志受到批评后,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促其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进而变成一个健康的、有益于人民的人。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 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惜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

如何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

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 一般而言,对于关系密切的朋友或同事的批评,我们大都可以坦然面对。但是,一旦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有的人心里就会不高兴,甚至想不通闹情绪。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可见,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受到批评甚至处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关键是要有个正确认识的问题。 领导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青年人由于阅历不丰富,思想及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经验;中年人自恃工龄长、见得多,骄傲自满者有。就客观而言,差错谁也难免。领导代表组织及时给予批评,正是要把这些同志从思想偏差和行动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端正其人生航线。受到领导批评,有利于有缺点犯错误的同志清醒头脑,警示自己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主动预防错误,防止重蹈覆辙。 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虚心听取,避免当场“顶牛”。领导的批评是“外省”的一种最好形式。一般说来,当领导的批评符合事实或单个批评时,部属比较容易接受。而当领导的批评与事实有出入,或者在集体场合批评时,部属则往往难以认可。在后一种情况下,受批评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的态度,耐心听取领导批评,万万不可自己以为有理,与领导发生争辩,在现场引起“顶牛”。这是因为:一方面,顾全大局,维护领导威信是部下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领导只要批评的出发点正确,总有其批评的道理,如果引起冲突,你让领导“下不了台”,领导就可能让你“下台”。至于领导批评中与事实不相符或有误会的地方,可以事后通过单个沟通的方法去解决。 二、换位思考,体谅领导“苦心”。有些部属不懂得领导的良苦用心,不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常常把领导的批评看作是“跟自己过不去”,或者埋怨“干的越多,挨批越多”,有的甚至认为,“不批评自己的领导是好领导”。其实不然,大体说来:敢于批评下属的,大多是事业心强,要求严格,雷厉风行的领导。他(她)们追求关系简单化,工作高标准,批评对事不对人。特别是对于认为可以重点培养的人,常常采取任务上压担子,工作中严要求,“响鼓重锤敲”的办法。所以,一些批评,则是领导对部属“恨铁不成钢”和“严管厚爱”的表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部属来说,你做错了还不让领导说吗?对于领导来说,由于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节奏快等原因,不可能事事深入调查,件件精确无误,出现批评上的偏差也是有情可愿的。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父母和领导会对你批评,还有谁会来对你批评呢?“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三、举一反三、全面见之行动。“知耻而后勇”。领导的批评是激励部属发奋进取的动力。当部属受到领导的批评之后,

利益关系调整的三个方面

利益关系调整的三个方面 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怎样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关系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公正即和谐。假如我们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平等的、有差异的和极端差异的三种情境,那么,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公正的利益关系就有互利、互容、互保三个层面。 互利。在平等的利益主体间,初始意义上的公正是利益交换,要形成公平的利益关系,就不能回避投入与回报的关系,如果只是单方面地长期受惠获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很难持续下去。互利是对称的、平等的,有多大的利就会有多大的义,有多大的义就会有多大的利;对方的利就是自己的义,对方的义就是自己的利,“互利”也是“互义”。 互利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义务为社会付出劳动,同时每个社会成员又都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公共领域,人们要享受良好的公共环境,就要遵守公共秩序;在职业领域,人们要获得相应的报酬,就要遵守职业道德;在家庭领域,人们要享受家庭的幸福,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普

遍意义上的互利可表达为“合作”。我们改革发展的目的,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点:一是把蛋糕做大,使大家更多地分享;二是把蛋糕分好,使大家公平地分享。不把蛋糕做大,社会就会失去动力,就不能更快地发展;不把蛋糕分好,社会就会失去平衡,就不能更好地发展。互利既有利于将蛋糕做大,也利于将蛋糕分好,实现共同富裕、又好又快地发展。 互容。我们要将蛋糕做大,就要发展;要发展,旧的秩序必然失衡,新的秩序必然产生,社会必然会出现贫富、强弱等差异。在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情境中的公正应当是有差异的公正。在不同的利益主体间出现差异的情景下,初始意义上的公正是互容,即富强者的“利他不损己”,贫弱者的“利己不损他”。主张富强者有责任去帮助那些天赋资质较弱或机遇条件较差的社会成员,而贫弱者要自立自强,不等、不靠、不要,勇于承担起自我生存发展的责任。“利他不损己”有利于利他行为的持续。“犹太式扶贫”模式可以给人以启迪:一个鞋商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有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边还没有一家分店,你就到东边去开店吧。我借钱给你去租店铺,货我也先提供给你,等你卖掉了鞋,赚到了钱再连本带利还给我。你站住脚了(这应当没问题,我会帮你站住脚),我就是你的长期供货商。正因为犹太人这种助人模式对提供帮助者本身有利,起码无害,这种慈善行

关于得与失的思考

关于得与失的思考 ——参与“两学一做”活动学习体会 当前,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班子,广大党员干部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带头学习、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争做优秀的共产党员。木者村党总支及各分支部也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除了整天面对工作之外,那就是要面对全社会的监督,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守的起清贫,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而外面世界丰富多彩,繁花似锦,呈现出“世人熙熙皆为名来、世人嚷嚷皆为利往”的繁忙景象,于是有些同志不禁产生了疑问:我们整天艰辛的付出,是否失去了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这样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是否得不偿失? 其实,借用现代社会一句充满辩证法的语言讲就是:有得必有失,我们也许失去了个人更好的发展机会,也许失去了物质更加富足的生活,但我们保护了历史文物,发扬了历史文化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服务了社会,了解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生更加

充实更加有意义了,同时,单位为我们提供的养身立命的场所,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稳定的个人经济收入,也让我们拥有了精神充实、物质充足的生活。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得与失,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一、正确认识得与失辩证关系 得与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两者是密切相连,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来源于一则古代故事。在古代北方边境上,住着一个擅长推测吉凶祸福的老人,一天,他家的马跑到了胡人驻地,周围邻居都担心老人想不开,于是都来安慰他,但老人却乐观地说:这不见得是坏事啊!过来几个月,老人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家来了,邻居们又去祝贺,老人却担心地说: 这也不见得是好事啊!结果他的儿子在骑胡人的骏马时,不慎摔断了大腿,成了一个瘸子,热心的邻居又来劝慰他,他却说:这也许会变成一件好事啊!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所有青壮年都被征兵入伍,边塞附近的人战死沙场的有十分之九,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而免于征战,结果保住了性命。这则故事充分说明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并且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失去局部的利益可能会得到完整的人生。纵观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都验证了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在近几年的重庆打黑风暴中,多个显赫一时的高官纷纷落马。为了取得更高的职位,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他们有的行贿受贿,跑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人,也不是贤人,我们是凡人。我们有局限、有盲点,会犯错误、出纰漏,就会被批评。因 此,“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非常重要! 一要相信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工作就有失误,这很正常,犯错误的事是不可避免的。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虽然对你当面不说,但每人心中自有秤杆,聪明的人应该能够感觉出来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我不认为自己的缺点没有被别人当面指出来,就是给了自己面子,自己就有了面子,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有错不知错,才是最大的错。有些同志受到批评,往往认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的等情绪。其实,是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深知处

分,是对个人的成长和工作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要提倡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要多拉拉袖子,自己要多照照镜子,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接受别人的批评要真诚善意。要相信别人是真心为自己好的,是诚心帮助自己的。接受善意的批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小肚鸡肠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笑到最后,笑的最甜。 二要埋头改进,快速补缺。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放先冷静地把批评接受下来,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作出深刻的检查。但是,受到批评,光勇于接受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坚决改正缺点毛病。要把批评当做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查找犯错的根源,快速采取措施补救,继续前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是领导、同志们的希望所在。受到批评,一般来讲总有教训可找,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出发点,既对自己负责,又对工作、对部队建设和人民利益负责;要善于倾听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请大家帮助自己把教训找准;要对照做得好的同志,看看自己的差距和教训在哪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作为个人,应严于律己,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绝不姑息迁就,而应该防微杜渐,一点一滴都不要放过。 三要学会举一反三。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我们各负其职,各司其责。浪子回头金不换,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这才能体现一个人虚怀若

2018版(最新)思修课后学习思考习题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①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②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问1:①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么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②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③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问2: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二、坚定理想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

庄子名利观

《庄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庄子一生淡泊名利,追求虚静恬淡,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对名利的剖析,鞭辟入里、透彻精深,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贪求名利的严重危害 庄子在探究人生境界的过程中,对追逐名利的危害做了深刻剖析,发人深省。他认为,名利心过盛,禁锢天赋,塞人心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凡沉溺于感官享受的人,其智慧就浅薄。名利心过分强烈,会降低灵性。“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抛弃追求虚名私利的杂念,一线生机便从脚跟升起,直达全身。而名利充斥头脑,则会使人变得笨拙。以赌博为例,“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闵。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可见,太看重身外之物,就会壅塞智慧,变得笨拙。 贪求名利会扰乱人的意志,使人迷失本性。“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富贵、财富、显达、威严、名誉、利禄六者,都是干扰意志的因素。而意志是抵御诱惑、坚守本性,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贪得的欲念,如同芦苇长满稻田一样,塞心性,最终使人迷失善良的本性,发生蜕化。庄子认为,有五种情况可以使人丧失本性,其中之一便是“趣舍滑心”,追求欲望的满足,本真的心性就会受到损害。 错误的名利思想也会使交友陷入迷途。“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为利益而结交在一起的人,遇到艰难或灾祸降临时便会彼此抛弃。为求名而结交的朋友,失势则会各奔东西,甚至反目成仇。因此,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已成为现代人的交友箴言。 名利思想是给自身造成伤害的祸根。庄子以物喻理,揭示了“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的道理,即物类因为相互牵累、互相争利而招致灾祸。“心之于殉也殆”,过分追求外物是危险的;“祸之长也兹萃,其反也缘功”,灾祸滋长迅速又变化多端,想要避免又往往因为功名心太重而放不下。贪图名利必多忧多虑,徒增烦恼。“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贪财的人不能聚敛钱财就会忧愁,争名位的人权小位卑就会悲伤。 追逐名利是导致道德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庄子指出,“德荡乎名”,因为求名心的驱使,人们的行为超越了道德的范围;“名也者,相轧也”,追逐名利导致人们互相倾轧。他还强调“德溢乎名”,道德的败坏在于太追逐名声了。“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由于太注重名利,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去攫取,于是滋生了种种不道德行为。 贪图名利的思想根源 庄子首先强调追逐名利的根源在内不在外,在主观不在客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人都是因为不满足才去求取,四处争夺而不以为自己是贪;知足者却会处处辞让,舍弃一切而不认为自己是廉。廉和贪实质上并不取决于外界因素,而取决于自己内在的价值尺度。 进而,他一语中的指明对待名利的不同态度,根本在于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以财富为追求目的的人,便不会舍弃利禄;以显达为追求目的的人,便不会舍弃名誉;热衷于追求权势的人,便不会把权柄让给别人。掌握了这些的时候唯恐失去而惴惴不安,舍弃这些更痛苦不堪。当一个人把名利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时,他就会为追逐名利而忙碌;名利思想越严重,其对名利的追求就越盲目越疯狂。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庄子阐述了以下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