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详细解读

中考语文考点详细解读
中考语文考点详细解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读

考查内容命题形式考试要求/考查命题趋势分值比例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

字音

选择题、

填空题、

综合题

书写:掌握汉语拼音的描写规则,正

确使用汉语拼音。

辨析: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能准确

注音、辨别正误。

综合题**

选择题**

填空题*

1%—3%

字形书

写/辨析

规范书写

题(方格,

不设)、

选择题、

填空题、

综合题

书写:根据拼音或语境用正楷规范地

写出相应汉字。

填空题**

选择题*

书写题*

1%—3%

辨析:辨析并改正易出错的形似字、

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填空题**

综合题*

书写题*

1%—5%

词语理

解/运用

选择题、

填空题、

综合题

理解:了解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

喻义;正确常见的词语和新生词语。

填空题**

综合题*

选择题*

2%—3%

运用:正确使用成语、关联词语;掌

握词语在使用中感情色彩的变化、能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填空题**

综合题**

选择题*

2%—3%

病句辨

识与修

选择题、

主观题

(在原句

上作修改

不设)、

综合题

辨识:能准确判断一个句子有无语

病,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

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正否得当。

选择题*** 2%—4%

修改:针对病句,能在不改变愿意的

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能正确使用

修改符号。

主观题*** 3%—5%

文段中病句辨识与修改:能从语法方

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

句子表意是否合乎合理。

综合题*** 3%—5%

标点使用/作用选择题、

填空题、

综合题

使用: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

分号等点号以及引号、破折号、省略

号、书名号等标号在句子中的使用。

选择题**

填空题**

2%—3% 分析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

在句子中的作用。

综合题**

修辞手法判断/表达选择题、

填空题、

综合题

判断:对八种常见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

问、反问)的辨别。

综合题**

选择题*

填空题*

1%—3%

运用:仿写、续写句子,根据要求用

某种修辞手法拟写标语、对联等。

填空题**

综合题**

2%—4%

句子转换仿写选择题、

填空题

转换:能根据要求和语境选用不同句

式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按

要求变换句式。

选择题*

填空题**

3%—5% 仿写:根据要求和语境,仿写相同句

式的句子,对修辞作用的理解与运

用。

选择题*

填空题***

口语交际/听说能力选择题、

填空题、

表述

题、修改

听说:听话中抓住主要中心和要点,

了解对方的意思。话语表达力求清

楚、明白、简洁。

选择题*

填空题*

表述题**

2%—5% 口语: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在交流

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

内容肯方式。

选择题*

修改题*

综合性学习/材料探究主观表述

题、开放

性主观

材料探究:通过一则或几则文字材料

探究要点;把漫画、表格、图形信息,

转换成文字表述。

主观表述

题***

4—6% 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与社会、自然、开放性题6—8%

个性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

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目***

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文化常识;了解

作品中重要的人物及性格。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2—3%

名句积累填空题

依据课文内容填写上句或下句;在理

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

填空题*** 2%—3%

名著导读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掌握必读名著作品的作家;主要人物

的姓名、绰号、性格特点、故事梗概

等;能够对名著进行评价性阅读。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3%—4%

词曲阅读诗歌阅

读鉴赏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

题、主观

理解内容: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

料,诗体及作家风格;概括诗词曲大

意,理解、鉴赏诗句;体味意境及作

者的情感态度;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

象。

问答题***

选择题**

填空题**

1%—2%

品味语言:从遣词造句、修辞方面揣

摩、理解诗词曲中重

点词、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

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

言上所寄寓的深意;理解诗歌中的思

想感情;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

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

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品味诗歌

凝练的语言。

主观题***

填空题**

选择题*

1%—3%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的运用。

填空题**

问答题**

选择题*

1%—2%

文言文

阅读与鉴赏课内文

言文

选择题、

空题、问

答题、翻

译题、主

观题

字音与诵读:给重点字、词注音,给

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朗读时正确的

断句与停顿)。

选择题**

问答题**

1%—2%

词语:指明文言实词的意义,辨析常

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问答题***

选择题**

填空题**

2%—4%

句子:句子的翻译与理解。

翻译题***

问答题**

2%—4%

语段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分析写作特色。问答题***

主观题***

填空题**

2%—5%

课外文言文选择题、

问答题、

翻译题、

主观题

字词:给生字注音;解释实、虚词意

义。

问答题***

选择题**

2%—4% 句子:对重点语句的翻译与理解。

翻译题***

选择题**

2%—4%

语段分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中心句)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段中心;分析概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分析写

作特色。

问答题***

主观题***

选择题**

2%—5%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记叙文

阅读与

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

品味语言与手法:理解体味重要词语

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记叙中描

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现手法的

作用与技巧。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3%—5%

思路与结构:记叙的要素及顺序、人

称;把握记叙的线索。

问答题***

填空题**

2%—4%

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分

析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特点;分析

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问答题***

填空题*

3%—5%

内容与思想: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

容,把握文题含义、写作意图、主题

思想;准确提炼文章中心思想,把握

作者感情倾向。

问答题***

填空题*

4%—6%

散文的

阅读与

鉴赏

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散文的语言:根据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体会文中修

辞的作用;对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谈出

自己的看法。

问答题***

填空题**

2%—4%

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结构,明确作

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

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章过渡;连贯

与照应。

问答题***

填空题**

2%—3%

散文的内容: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概括文

章对象的品质与特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使用的表现手法;理解文章的标题,认识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问答题***

填空题*

2%—6%

散文的鉴赏:赏析文章的内容、语言、

技巧;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等;能准确简明地谈谈阅读后的感受。问答题***

选择题**

2%—4%

小说的阅读与理解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把握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故事情

节;了解某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赏析小说的情节安排。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3%—4%

理解典型环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要是自然环境)。

问答题***

填空题**

2%—3%

分析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的动作、语言、心里、神态等描

写;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

问答题*** 3%—4%

理解标题作用于标题的拟写:标题的

作用和含义;拟写标题

问答题*** 3%—4% 赏析小说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理解文

中词句的含义;揣摩人物的潜台词;

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问答题*** 2%—3%

说明文阅读与理解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说明对象及特征:整体感知和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把握说明对象

的主要特征。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2%—3%

说明的顺序与结构特点:概括说明要

点,理清说明的层次顺序;辨析说明

文的结构特点。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2%—4%

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正确判断说明

方法并能正确理解与运用;揣摩重点

语句,对关键语句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的分析;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

及言之有序的特点。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3%—4%

说明的内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相

关内容的概括;能把文章说明的内

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拓展,以加

问答题***

选择题*

填空题*

2%—3%

深理解。

议论文阅读与理解选择题、

填空题、

问答题

议论文的论点:找出文章的中心论

点;给文章标题;写出文中某个论据

证明的观点;评价文中作者的观点;

从文章的观点、倾向中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就文章某一观点或与此相关

的某一话题,谈自己的看法。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2%—3%

议论文的论据:找出文章的论据并分

辨其类型;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事实论

据;围绕文章论点,用联想和想象增

写论据。

问答题***

填空题**

2%—4%

议论文的认证:辨析文章运用的认证

方法,写出某认证方法的作用。

问答题***

填空题*

2%—4%

议论文的语言: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

及其作用;明确文中代词的指代内

容;比较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设问

句的表达效果,比较分析直接阐述与

比喻认证的表达效果,并说明原因。

问答题***

填空题*

2%—3%

议论文的结构:理清论证思路,辨析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弄懂观点与材料

之间的关系。

问答题***

填空题**

选择题*

2%—3%

写作

与表达作文

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续写作文

第一等级: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

心明确,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有

较强的感染力或说服力,语言流畅,

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书写工整,卷

面整洁,可评45分至50分。

表达题

41%—

42%

第二等级: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

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书写

工整,卷面较整洁,可评38分至44

分。

第三等级:写作范围基本符合题目要

求,文章有中心,材料较具体,语言

基本通顺,条理较清楚,结构严谨,

书写较工整,卷面较整洁,可评30

分至37分。

第四等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评20

分至29分:1.语句不通,明显的语

病在五句以上;2.内容空泛,中心

不明确;3.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

楚;4.不足400字。

第五等级: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20分以下:1.写作范围不符合题目要求,文不对题;2.有明显的观点错误;3.文理不通;4.结构杂乱。说明:1.三个错别字扣一分,重现的不计,扣到2分为止。

2.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

3.有文采、有创意的文章可酌情加2~5分。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4)□□□□,□□□□,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分)(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2)两小题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第(3)、(4)、(5)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小题分为止。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1)白露未晞(2)星汉灿烂(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jué jiàng地反抗着命运。 (2)女佣略一chóuchú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gnìjì。 (4)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úyǔlúnbǐ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1)倔强(2)踌躇(3)销声匿迹(4)无与伦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 ..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 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 *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 ....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改为“跌宕起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二十一?全 1.(2018·重庆市,23,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全品中 考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 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其它形式文题,略 (2)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 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 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 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2.(2018·安徽省芜湖市,21,55分)以“心中有话对你说”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全品中 考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 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3.(2018·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6,50分)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 苦辣,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真谛。请以“回味”为题,写一 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全品中考 4.(2018·湖南省长沙市,26,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 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送他人一朵花 题目(二)其它形式文题,略 【要求】 (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全品中考 5.(2018·南京市,23,50分) 请以“我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6.(2018·江苏省盐城市,24,60分) 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7.(2018·山东省烟台市,23,60分) 题目:总想为你唱支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③不少于600字。全品中考 8.(2018·山东省济宁市,19,40分) 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 获得1—5分的加分。 9.(2018·四川省眉山市,19,45分) 请在以下两个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风雨也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分析 一、名著类试题应该这么考 (一)应考脍炙人口的情节 例:名著的很多情节脍炙人口。请从下面提供的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2007年广安市) ①三借芭蕉扇②黛玉葬花 ③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④风雪山神庙 序号出自哪本名著该情节的主人公 参考答案: ①《西游记》孙悟空②《红楼梦》林黛玉 ③《鲁滨孙(逊)漂流记》鲁滨孙(逊)④《水浒》或《水浒传》林冲 (二)应考人们熟知的人物 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①②③④(任选三个作答)(2008年湖南益阳) 参考答案:①王熙凤②关羽③林冲④孙悟空 (三)应考传统文化的积累 例1: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根据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2007年资阳市)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⑴根据上边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 俗语序号出自作品作者

①罗贯中 ②《西游记》 ③《水浒》 ④许仲琳 ⑵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用简略的语言介绍一则与俗语中的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 例2: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2007年安徽芜湖卷)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 参考答案: 1.⑴①《三国演义》②吴承恩③施耐庵④《封神榜》 ⑵如:刘备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刘备摔阿斗的故事。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姜太公助武王伐纣。 2、①官逼民反②单刀直人③绝处逢生 (四)应考经典的名人名言 例:请在下列名言中任选两句,写出它们分别出自哪部(篇)作品。(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

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淮安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 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 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 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2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为. 宫室 ②罔不因. 势象形 ③或. 六角 ④高可. 三四丈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10.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4分) 11.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4分) 【答案】7.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8. (1). 刻成,雕刻成。 (2). 根据 (3). 有的 (4). 大约 9. 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0. 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刘瑛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内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 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 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四川人易误读字为主;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 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 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 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9 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 23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的锅笔点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 选择题的答案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日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的锅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日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愿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 30分) 一、(6 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难.堪/劫难.蹒跚./姗.姗来迟 B 怂恿./踊.跃挑.逗/挑.拨离间 C 拘泥./淤泥.烘托/哄堂大笑 D 修葺./作揖.累.赘/伤痕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3分) A.贸然春寒料峭雾霭雕粱画栋 B 困厄神采奕奕推崇和言悦色 C.褴褛饥肠漉漉斡旋自圆其说 D 告罄摧枯拉朽藻饰人情世故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_____________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了的切身利益_____________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______________了。 A 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 B.鱼日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 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 D 鱼日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成都2018中考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中心论点:①③ 貌因德而美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① 11.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3分)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2.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有“值”不在“颜”高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C.“颜”外之意10.【参考答案】①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提出如何正确看“颜值”) ②才补颜不足;③总结中心论点 11.【参考答案】(1)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自己性格鲁钝,别人一目二三行,自己怎么快也不能看完一行。(2)原稿引用这一资料,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一般人要慢。(3)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如果引用这一资料,则不能证明分论点。因此应该删去。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纵观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同时区域性特色不断增强。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特点 今年各地中考试题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同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征: 1.依据课标,淡化教材,能力立意,区域性特色鲜明 中考试题命题时都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视对基本能力的考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地中考试题的地方区域特色也更加鲜明。试题的题源和题料也更具有较浓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少试题取材于当地的人文材料或文学作品。例如,广东卷的第5题,请学生为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拟写助威口号以及应聘拉拉队员的发言稿;南京卷现代文阅读选文,介绍了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南京传统工艺——织物云锦等。这对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意识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 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各地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试题量逐渐减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试卷结构出现相对稳定,大体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或“表达与交际”)“应用与写作”四大板块。试题难度适宜,梯度设计科学,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基本维持在7∶2∶1。题型相对稳定,以主观题为主,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一般在10%以下,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以常规题型为主,同时新题型也不断涌现,新题型题量与分值设置恰当。“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新题型的实验田,也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新中考的鲜明特色。 3.注重积累,落实基础,强调语感,突出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对语文知识积累的注重主要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考查,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字形、古诗文的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有些地区的试题甚至考查了汉字的规范书写,如山西卷第1题,要求考生临摹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法。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地试题都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分值为全卷的8%左右;考查方式已由简单的默写,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 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材料的选择更加贴近中学生生活。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涉及面宽,包括正确使用词语、规范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和修改常见的病句、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写语段等。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二十一?全 1.(2018·重庆市,23,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1)其它形式文题,略 (2)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2.(2018·安徽省芜湖市,21,55分)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3.(2018·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6,50分)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和事,也许从中你能咀嚼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真谛。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4.(2018·湖南省长沙市,26,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送他人一朵花 题目(二)其它形式文题,略 【要求】 (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5.(2018·南京市,23,50分) 请以“我作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6.(2018·江苏省盐城市,24,60分) 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 请以“书香作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7.(2018·山东省烟台市,23,60分) 题目:总想为你唱支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8.(2018·山东省济宁市,19,40分) 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完整word版)2017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7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周文娟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新鲜出炉,试卷整体上遵循了安徽中考历年来“面向全体,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既关注了经典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现代的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分值设置上并无变化,“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的题型占35分,三篇文本阅读的题型占55分,作文占55分,卷面分5分。试题难易适中,兼顾了学业水平检测和高中选拔考试的要求,是一份高质量、高水准的试卷,下面就具体谈谈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特色之处。 一、关注传统文化 试卷第4题“语文综合运用”的主题是“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考查内容涉及到“对联”和“黄梅戏”等活动,可以说是现代文化与传统习俗的交融和碰撞。在题型设置上也体现了命题者的别具匠心,以第(2)小题“对对联,赢影票”活动为例,出示的上联为“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但它打破了以往“出上联,对下联”的仿写题型,而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给出四个选项选出最恰当的答案。表面上看是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从词性和内容综合考虑,如“咫尺”对“方寸”,“千般”对“万种”,内容方面下联也必须与“电影”相关,方可做出准确的选择。 第(3)小题“戏曲电影展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转述”能力,而图表内容是关于“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这样的命题方式既给学生普及了越剧、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国粹剧种,又考查了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的能力。 文言文的课内外对比阅读可以说是今年试卷变动较大之处,近十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都是课内文言文的单篇考查或对比考查,只在2006年出现过《孔子语录》中课内和课外语录的对比阅读。 今年所用课外文言文选自《论语?子罕》,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在于选文是《陋室铭》中原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的出处,教材的课下注释对篇目也有所提及;“陌生”在于选句未学过,需要调动自己的文言文知识储备来翻译相关字、句,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选文一问一答,二十余字,浅显易懂,虽是课外篇目,学生应该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其实,除安徽以外很多省份在中考题中都设有课外文言文,今年安徽中考这一变化,也将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机械性识记层面,而是将自己所学文言文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能力,这样也能更好地与高中的语文学习相接轨,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与特点: 该试卷依旧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的原则,仍然秉承了以往的“一卷三块”结构:即“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2分,阅读48分,作文60分,三大板块的分值较上几次月考没有变化。本次试卷共计25道题,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悟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情况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建立了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基础的体系,掌握了语文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试卷书写工整、语言表达流畅优美,思想健康积极,一些学生的创造力很强。 此次月考平均分103.40,优秀率为36.12%,及格率为80%,与前几次月考相比,成绩还是比较平稳。 三、主要问题分析 在阅卷中,我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到位。本卷的1---7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应该说比较容易,满分率比较高,但还有许多同学在诗文理解上失分。第6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

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一题,有同学竟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还有同学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 2、错别字现象严重。比如第1题,有许多同学“君子好逑”的“逑”字写成了“求”;第7小题“但愿人长久”的“长”写成“常”的、“千里共婵娟”的“婵”写了“蝉”;在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现象就更多了。 3、审题不清、马虎答题。比如第8小题的对联:“今年端午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可有一些同学对的却是玉树地震、还有对的是世博和春节的;第10小题选择题号填空,正确答案是“(4)”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D)”从而白白失去分值。还有名著阅读题,要求是除《海的女儿》之外的安徒生的童话,可就有的学生偏答《海的女儿》、本题的另外一个要求是“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可有的考生只写内容或只谈感受,或多或少在此处失分……这些都不能不说学生的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马虎、不深思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4、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到位,缺少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中等学生均会脱离全文主旨的“机械答题”。例如第22题:“本文标题是“鸟看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在这里失分,这题是让我们感受作者对上海世博召开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与憧憬。而有的同学却脱离原文回答为: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

河北省历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答案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1~6题 23分) 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分)Méi yǒu bǐrénɡènɡɡāo de shān méi yǒu bǐjiǎoɡènɡ chánɡ de lù 2.下面文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鸟类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从冰封雪冻的南北两极到地势显要的世界屋脊,从遮天弊日的热带丛林到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从浩瀚无

际的大洋到人口稠密的城市,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鸟儿骄健的身影。 答: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 ⑴山重水复疑无 路,。(陆游《游山西村》) 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苏轼《水调歌头》)⑶,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⑸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

“,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就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宁夏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 1.默写。 ①悠哉悠哉,。(《关睢》) ②,不亦君子乎?(《论语》) ③幸甚至哉,。(曹操《观沧海》) ④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⑤,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⑥,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⑧,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⑩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范仲淹《岳阳楼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敌,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他”是,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变本加守成规心沥血无精打。 4.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下联:赏美文如春风。 5.将备选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括号内,使表达准确连贯。(只填序号) 读书可以让人,让人,让人。 ①得到智慧启发②滋养浩然之气③保持思想活力。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空格限制) 本报讯李传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7.请根据提示,以九(2)班王军的名义写一则寻物启事。 时间:6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 地点:学校足球场 遗失物品:一串钥匙 联系电话: 138XXXXXXXX。 8.观察如图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二、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基础与运用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与运用1.【北京中考】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C ) A.载(zǎi)载(zài) B.载(zài)载(zài) C.载(zài)载(zǎi) D.载(zǎi)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D ) A.①勾②沿 B.①勾②延 C.①沟②沿 D.①沟②延 【解析】⑴本题考查字音,难度为易。

“载”是易考多音字,有两个读音。“zǎi”①代表“年”,如三年五载:②代表“记载;刊登”,如刊载。“zài”指装载;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如:卸载。由此可知,第一空读音为载zài。第二空读音为zǎi。故选“C”。 【解析】⑵本题考查字形,难度为易。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词语辨析。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 延续: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符合语境。故选“D”。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3.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甲】句号【乙】句号 B.【甲】句号【乙】分号 C.【甲】冒号【乙】句号 D.【甲】冒号【乙】分号 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 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 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 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同步教育信息】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试卷结构特点。 2. 难点:阅读材料及其内容。 3. 亮点:与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比较。 三. 分析: 1. 把握重点。 试卷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虽没有标题,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由“古诗文背诵默写”,“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组成。 默写由原文背诵默写(共4小题)和对原文理解背诵默写(共3个小题),此外另有一题对姓氏笔画多少的排序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对笔画较多的难写的字的笔顺的把握情况。此题放在这里有点不伦不类、画蛇添足。 阅读由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组成。初中阶段四大文体都考查到了,从分值上看,只是记叙文占16分,略高于议论文、说明文和文言文。 作文由应用文“祝词”和话题作文组成。 其实和上期那套试卷结构总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各有特点。上期用一至六作大题号贯穿整个试卷,细分也是三部分:一是古诗文背诵默写,二是阅读,阅读分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分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这套试卷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开,第一部分是古诗文默写,第二部分是阅读,也按文言文、现代文(记叙、议论、说明)选材,和上一套不同的是,这套题明确出阅读的文体,使考生答题的方向更清楚。第三部分是作文。 2. 突破难点 文言文阅读也是从新大纲明确的新篇目《三峡》中选取的材料,应该说这是2003年中考文言文选材的一个趋势和亮点,也就是说文言文的选材范围更大了,更新了。因为这类文章界于课内与课外之间,说是课内,但是刚刚接触;说是课外,是对材料理解不深。这正是考试选取阅读材料的好角度。因此,对下面的文章应进入我们复习的视野,引为重视:(1)《宋定伯捉鬼》 (2)《伤仲永》 (3)《工之侨献琴》 (4)《三峡》 (5)《记承天寺夜游》 (6)《闲情记趣》 (7)《五柳先生传》 (8)《周处》 (9)《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始得西山宴游记》 (11)《上枢密韩太尉书》 (12)《送东阳马生序》 (13)《与朱元思书》 现代文阅读基本确定了记叙、议论、说明三大文体。记叙文选那些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

2019广州中考语文知识点分析

2019广州中考语文知识点分析 语文试卷可以把它分为八块,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选择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每一块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思路。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科技文不是中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中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中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四、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五、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七、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中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无论写什么文体,一定要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在文章中时刻体现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虚。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现硬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