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纳米纤维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级纤维的方法,该技术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温度调节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第一步是调节环境温度。
通常的实验室条件下,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有时会影响电荷的均匀分布,温度或相对湿度的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到纳米纤维的制备效果。
2. 选择原料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所需的原料很少,常见的原料有两种,一种是聚合物,如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另一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蛋白食品、纤维素等。
材料的特性主要与电荷密度和材料表面张力有关。
3. 溶液制备将所选材料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并加入少量的助溶剂。
通过不断的搅拌和振荡,使溶液均匀混合,形成均一的溶胶。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会影响纤维的制备效果。
4. 设备调节将静电纺丝设备打开,保持常用电压约为15KV,调节喷嘴升降台的高度,确定离液面的距离,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当喷嘴的高度、角度、距离和电荷的强度达到适宜的范围时,可以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实验。
5. 喷涂制备将无处理的丝嘴插入含有均匀混合的溶液中,打开高压开关,在喷嘴和接收器之间建立电场,使得流出喷嘴的溶液产生电荷,从而产生自然拉伸力,形成纳米纤维。
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应用1. 医学领域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制备医用敷料、药物释放载体、组织工程支架和人造器官等。
由于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超大比表面积、极细直径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得其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环保领域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主要用于制备高效过滤器材料和防护用品。
由于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效过滤和分离性能,并且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可以承受高温、耐酸碱等特点,因此在处理废水、废气以及空气中的污染物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静电纺丝技术是近年来较为成熟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之一,具有高效、简便、易操作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应用领域,并简单举例说明。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指将高分子溶液通过高压电场作用,形成纳米级的纤维。
其工作原理基于三个主要因素:高分子的表面张力、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
在电场的作用下,载有电荷的高分子溶液会形成电荷分布,随后在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高分子链状分子朝向电极移动而形成了纳米级的纤维。
这些纳米纤维以径向跟随电场分布,并且由于高分子链间的极性相互作用力、表面张力等因素的固化作用下逐渐形成完整的纳米纤维膜。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领域(一) 高分子工业静电纺丝技术在高分子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纳米纤维的特殊性质,可以增强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等特征。
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应用范围涉及到纺织品、防辐射针织品、过滤器、滤清器、气凝胶、船用材料等。
(二) 食品科学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对于食品中的油脂、营养成分、气味等具有吸附、封存、保护的效果。
同时,纳米纤维膜具有较高的透气性能和大表面积,可以被应用于保鲜、包装、防霉、防菌等方面。
(三) 医药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材料用于医疗设备的制造,例如口罩、医用手套、敷料等。
此外,静电纺丝在药物传输、生物识别、细胞培养、组织修复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例子详解——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抗菌口罩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口罩成为了人们必备的生存物品。
传统的口罩材料往往有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无法对抗空气中的病原体产生作用,再加上长时间佩戴,出现细菌和真菌的滋生。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口罩材料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口罩材料具有高度的表面积,并且具有极佳的抗菌和透气性能。
静电纺丝的作用

静电纺丝的作用
静电纺丝是一种常见的纺纱工艺,它利用静电力将高分子溶液或熔融状态的聚合物材料拉伸成细丝。
静电纺丝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备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直径在纳米尺度的超细纤维。
相比传统的纺纱方法,静电纺丝可以得到更细的纤维,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柔软性。
2. 调控纤维形态:通过调节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如溶液浓度、电场强度和拉伸速度等,可以控制纤维的形态和结构。
例如,可以制备出直径均匀的纤维、纤维束、纤维膜等不同形态的纤维材料。
3. 提高纤维性能:静电纺丝可以使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力学性能。
由于纤维在纺丝过程中经历了拉伸、定向排列和固化等步骤,使得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纤维的性能。
4. 应用广泛: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各种纤维材料,如有机高分子纤维、无机纳米纤维、复合纤维等。
这些纤维材料在医疗、纺织、过滤、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静电纺丝通过利用静电力将高分子溶液或熔融聚合物材料拉伸成细丝,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别的超细纤维材料,具有调控性好、性能优异和应用广泛等特点。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应用

关 键 词 : 电纺丝 纳米纤维 应用 生物 医用材料 静
中图分类号 : Q4 . T 30 1
文献识别码 : 文章编号 : 0 104 (07 o.00 0 A 10—0 120 )4 05.3
此外 , 利用 静 电 纺纳 米纤 维还 可 以做 成 抗 静
电 、 紫外 、 抗 防微 波 、 1 、 氧化 、 身 服装 以 耐 3晒 抗 隐 及 智能 服装等 。
1 2 传 感器 .
由于静 电纺纳米纤 维 的 比表 面积 比通用膜 大
国外 近 年来 在纳 米 纤 维方 面 的研究 很 活 跃 ,
( C T0 -24) N E - 00 5 通 讯 联 系人 。
Hale Waihona Puke 困难 。但 是 据报 道 Jcrio发 明并 申请 专 利 的 adn S
维普资讯
第 4期
种纳 米纤维 包覆 的 Q M 传感 器 灵 敏度 要 比连续 C 膜包覆 的 Q M 传 感 器高 很 多 。另外 还 存 在 可用 C 做湿度 传感 器 的潜 在用途 。
13 过滤 防护材 料 . 利 用静 电纺纳 米纤维 的很 强 的吸附力 以及 良
收 稿 日期 : 0 6 1-9 20 - 22 ;修 改 稿 收到 日期 :0 70 -8 2 0 -42 。 作 者 简 介 : 敏 (9 1 ) 女 ,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为纳 常 18 一 , 硕 米 技 术 与 纤 维材 料 。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4期
合
成
纤
维
工
业
Vo . 0 No 4 13 .
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现状

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现状文 | 芦长椿作者简介:芦长椿,男,1941年生,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全国化纤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心。
The Current Status of Submicro-nanofiber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摘要: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
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
针对此,文章介绍了几种生产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新技术,如离心纺丝工艺、熔法纳米纤维工艺及其杂化工艺等。
关键词:亚微米-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杂化工艺;离心纺丝中图分类号:TQ340.64 文献标志码:AAbstract: Nanofibers have specific features and are widely used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filtration, energy production and storag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sensor, tissue engineering as well as drug delivery. Since electrospinning is limited by its low productivity and unable for mass production due to restriction facto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ubmicro-nanofibers technology, such as centrofugal spinning, melt-spun nanoweb and hybrid nanofibers.Key words: submicro-nanofibers; electrospinning; hybrid; centrofugal spinning过去10余年,高性能聚合物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纳米纤维和纳米纤维素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创新,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技术。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技术静电纺丝技术是利用电场将高分子液体喷出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纤维的一种制备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纺织、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是将高分子液体通过一个细小的孔洞喷射出来,这个过程中,高分子液体受到外界电场的作用,会形成纤维状的微米级别的细丝。
这些细丝经过后续的处理,就能够得到纳米级别的细丝。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较大比表面积、高比强度、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电学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应用领域调整其尺寸和形貌,液态中除了高分子溶液,还可以纯化的金属溶液、无机盐溶液、碳纳米管等物质。
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应用研究1、生物医学领域由于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因此在生物组织工程、体内药物释放、生物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的支架具有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度的空隙率和良好的可控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纳米纤维支架成为了生物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纳米纤维支架通过结构的调节、复合材料制备、表面修饰等方法,可以在生物组织中实现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增强细胞的定向生长、促进纤维组织的生长等。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的载药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的缓释性能。
这种材料可作为药物释放的载体,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药物治疗。
纳米纤维在其表面修饰上引入不同的生物分子,如细胞识别和粘附分子,不仅能提高纳米纤维植入后的细胞组织相容性,还可以促进细胞的黏附和增殖等。
2、纺织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微结构控制性能等特点,因此在纺织领域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纺织行业纳米纤维应用方案

纺织行业纳米纤维应用方案第一章纳米纤维概述 (2)1.1 纳米纤维的定义与分类 (2)1.2 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2)1.3 纳米纤维的功能特点 (2)第二章纳米纤维在纺织原料中的应用 (3)2.1 纳米纤维在天然纤维中的应用 (3)2.2 纳米纤维在化学纤维中的应用 (3)2.3 纳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3)第三章纳米纤维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 (4)3.1 纳米纤维纺织品的设计原则 (4)3.2 纳米纤维纺织品的开发流程 (4)3.3 纳米纤维纺织品的应用领域 (5)第四章纳米纤维在功能纺织品中的应用 (5)4.1 纳米纤维在抗菌纺织品中的应用 (5)4.2 纳米纤维在抗紫外纺织品中的应用 (5)4.3 纳米纤维在保暖纺织品中的应用 (6)第五章纳米纤维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 (6)5.1 纳米纤维在导电纺织品中的应用 (6)5.2 纳米纤维在形状记忆纺织品中的应用 (7)5.3 纳米纤维在自修复纺织品中的应用 (7)第六章纳米纤维在环保纺织品中的应用 (7)6.1 纳米纤维在生物降解纺织品中的应用 (7)6.2 纳米纤维在低毒害纺织品中的应用 (8)6.3 纳米纤维在绿色环保纺织品中的应用 (8)第七章纳米纤维在医疗纺织品中的应用 (8)7.1 纳米纤维在伤口敷料中的应用 (8)7.2 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应用 (9)7.3 纳米纤维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9)第八章纳米纤维在防护纺织品中的应用 (10)8.1 纳米纤维在防弹衣中的应用 (10)8.2 纳米纤维在防刺衣中的应用 (10)8.3 纳米纤维在消防服中的应用 (10)第九章纳米纤维在航空航天纺织品中的应用 (10)9.1 纳米纤维在航空材料中的应用 (11)9.2 纳米纤维在航天材料中的应用 (11)9.3 纳米纤维在航空座椅纺织品中的应用 (11)第十章纳米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12)10.1 纳米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 (12)10.2 纳米纤维在纺织行业的市场前景 (12)10.3 纳米纤维在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 (12)第一章纳米纤维概述1.1 纳米纤维的定义与分类纳米纤维是一种直径在纳米级别(1100纳米)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力学功能和独特的功能性。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领域中的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领域中的应用纳米纤维是未来的重要材料之一,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例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等特点,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制备由生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等制备出各种纳米纤维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指将高分子聚合物、胶体和微纳米粒子等可溶性物质在高电压下喷射出来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
其操作过程是在一个含有高电压的电场下,使用极细的喷嘴将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溶液,通过喷雾、电晕等各种形式喷到地面上,形成一层非常细小的纳米纤维薄片。
在高压的作用下,喷射物质中的聚合物被强烈拉伸,从而形成非常细小直径为几十纳米的纳米纤维,然后将这些纳米纤维堆叠起来,形成纳米纤维材料。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优点静电纺丝技术有许多优点,例如制备方便、成本低廉、制备纳米纤维的直径可以控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等。
由于静电纺丝技术不能破坏原料中很小的颗粒,因此其纳米纤维材料可以很好地保持原始材料的性能,并且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改变其性能。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多孔、多层、复合等多种结构的纳米纤维材料,为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三、纳米纤维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生物医学、环境保护、食品、新能源等。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生物医学领域:静电纺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制备出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使用于人工组织、药物缓释、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领域。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很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可吸收聚乳酸纳米纤维薄膜,用于人工组织修复。
2. 环境保护领域:纳米纤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度,可以应用于空气和水中污染物的过滤和去除。
例如,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可以作为空气过滤器使用,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PM2.5,净化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纺纳米纤维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芦雪,乔秀月,北京永康乐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静电纺丝是一种快速并且大量制备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各应用领域的青睐,尤其作为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应用,更是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具有厚度可控,结构精细、材料多样化、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传感材料。据统计,2000年至今,以“sensor”为检索词的文献中,电纺丝领域的文章占1198篇;就2012年一年来说,如图1,全球发表的电纺丝领域文章数目为5763篇,以“sensor”为检索词的文献数为209篇,占总数的3.6%。其中,中国的发表数量为70篇,占总比的33.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国内有大部分研究
者关注并且在这一领域已有研究性进展。
检索条件Topic=(ElectrospinningorElectrospun),Timespan=2012Refinedby:Title=(Sensor),Countries/Territories=(PEOPLESRCHINA)
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制备高性能传感元件的理想纳米材料。其在传感器制备方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功能性聚合物,如PAA、PAN等,进行电纺丝获取具有感应功能的纳米纤维,并将电纺丝纳米纤维直接作为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这种制造工艺较为简单,制得的传感器响应时间较快、灵敏度较高、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二是将电纺丝纳米纤维作为模版,然后在纤维表面沉积响应的感应材料和进行化学改性,从而制得具有传感特性的微纳米结构[1]。一般的,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引入传感材料设计中,可带来较高的灵敏度。目前,已开发出基于不同传感原理的静电纺纤维传感器,如振频式、电阻式、光电式、光学式、安培式等形式的传感器[29];根据敏感元件种类可分别光敏、热敏、力敏、电压敏、磁敏、气敏、湿敏、声敏、射线敏、离子敏……。1.根据不同的识别元件可大致分为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一般主要包括生物敏感元件和换能器,其中生物敏感元件是最重要的部分。利用高压静电纺丝作为生物敏感元件,优点在于纺丝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将纺丝纤维与生物大分子进行自组装,并且达到特异性识别被测物的目的。WangXY[16]等将静电纺丝和静电层吸附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制作出了高敏感度的光学传感器。ManeshKM[17,30]等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分散了碳纳米管的PMMA电纺丝复合薄膜上,碳纳米管被PDDA功能修饰,带上正电荷,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带负电的葡萄糖氧化酶被固定在碳纳米管上,从而进行有效的电子传递,提高检测的重复性和复合物电极的稳定性。要得到灵敏度高、性能优良的化学传感器,一般选用能与待测气体或者溶液中的分子具有特异性并相互作用,并且可以产生电学或者光学性质改变的材料[30]。通常的方法是利用电纺得到的半导体氧化物的高分子混纺物,然后去掉高分子得到半导体氧化物的纳米线或者纳米带。YangA[18]
等通过电纺SnO2/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与PVA混纺的纺丝,热水溶解出去PVA,得
到的SnO2/MWCNT。在表面活性剂CTAB的活化下,MWCNT表面产生许多的活化位点,产生n型半导体性质。得到的纳米纤维能够强烈吸附CO等还原性气体,导致阻抗发生很大改变。另
一种方法是将高分子静电纺丝外层溅射一层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然后高温煅烧除去高分子,可以方便地得到长径比很大的中空半导体纤维。YoonJ[19]等将丁二炔(DA)单体分散到有机溶剂中,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在纤维形成的过程中,当溶剂挥发后,DA单体会发生自组装现象,导致聚丁二炔(PDA)的形成,并嵌入到聚合物纤维里面。他们利用含有PDA聚合物的微米纤维薄膜的颜色变化来制作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色度传感器,从而达到检测不同种有机溶剂的目的。两种制备方法相比较,前者是一种制备半导体纳米纤维较快速和简便的方法,但其纤维本身的特点,如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不能有效的得到发挥;后者与前者相比,多了一步工艺,较易得到中空半导体纤维,半导体氧化物置于纤维表面,其性能也能得到充分利用。2.根据不同的被检测对象可分为生物分子(葡萄糖、H2O2、尿素……)、湿度、金属离子、气
体、有机物及挥发蒸气、波长及其它传感器[2]。2.1生物分子:葡萄糖是主要的生命特征化合物,在生物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因此葡萄糖的检测和分析对人类的健康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CaoF[1]等利用静电纺CuO微纤维(CuO-MFs)对氟氧化锡电极进行了改性,用于非酶葡萄糖传感器,表现出高灵敏度(2321μAmM-1cm-2)、低检测极限(2.2nM)。LiuGY[2]等在锡酸铟玻璃表面对Cu(NO3)2
/PVP进行电纺丝,经过热处理之后最终得到CuO纳米纤维锡酸铟(CuO
NFs-ITO)电极。在最优条件下,CuONFs-ITO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在0.20μM~1.3mM,检测极限是40nM,制备方法简单、快速,是一种非常好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器。而TaeSB[3]等则基于有效酶固定和电阻抗转移机理,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了高性能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检测极限为20mmol/L,热处理的高热能导致碳纤维结构取向,从而提高了电化学性能。WangBJ[4]等静电纺Cu(Ac)2
/PAN复合纳米纤维热处理之后得到中空CuO粒子,对碳基底电极(CPE)进
行改性,首次得到非酶H2O2传感器。其灵敏度达1746.5μAmM-1cm-2,检测极限低至0.022μM,线性响应范围0.05μM-1.0mM。MaoXW[5]等利用静电纺碳纳米纤维网状物用于气体传感器,通过改变碳化条件可以改变碳纳米纤维网的电子态密度(DOS)。辣根过氧化酶碳纳米纤维(HRP-CNF1200),这种直接电子传递模式(DET-type)H2O2
生物传感器最低检测极限约为
1.3μM,灵敏度为31200μAmM-1
,其较高的DOS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催化响应效果,在分子和生
物分子感应器以及电催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WangHM[6]等首次成功的开发出了在静电纺纳米纤维上合成DNA-AuNP(功能性金纳米粒子)-CANF(醋酸纤维素静电纺纳米纤维)纳米复合薄膜的简单、经济的方法,其用于荧光感应器对乳腺癌基因Ⅰ型片段表现出了高效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重复测量能力。最低检测极限为0.08nM,可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
2.2金属离子:LingLX[25]等基于罗丹明B的衍生物RND设计了一种新型PVC传感器,可用于Hg+
的选择性识
别。该传感器对Hg+具有荧光增强的特异性响应,检测极限低至8.1×10-10M,可应用与鱼类和环
境水样中Hg+的检测。TanGQ[26]等以稻壳为吸附材料,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复合pH电极在线监测稻壳吸附单一及混合Pb2+,Cd2+,Hg2+离子过程中离子浓度的连续变化及溶液pH值的变化,对稻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行为及可能的机理做出了结论,并且同时证明稻壳对Pb2+的吸附能力最强,Cd2+最弱。LiY[7]等基于牛血清蛋白修饰的Au纳米粒子(BAu探针)固定的静电纺PA6/NC(聚酰胺6/硝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网状交错(NFN)膜设计了一种新型比色条,可实时
检测Pb2+。利用NFN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结构特点,比色条对其它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并且对肉眼识别极限0.2μM具有高度灵敏性,甚至比“CDC(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中规定的Pb2+在血液中的标准值更低。与基片上传统的比色条相比,这种新型超敏、可再生且具有高效选择性的感应比色条未来有望用于尿监测或者血液中Pb2+的监测,作为初步筛选铅中毒的方法。2.3湿度:表面声波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目前传感器研究领域的热点。LinQQ[8]等通过将PANi/PVB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纤维与中心频率为433MHz的表面声波共振器上结合,可用于湿度传感器。复合纳米纤维感应器最低检测极限为0.5%RH,在相对湿度为20%~90%时,表现出的敏感度高达约75kHz/%RH,响应时间1s,并且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湿度检测对武器装备的安全使用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ZhouF[31]等将聚乙烯醇(PVA)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沉积于玻璃基片表面,再将荧光小分子水杨酸(SA)沉积于三维纳米纤维状的PVA薄膜表面,制成荧光湿度薄膜传感器。其对湿度的响应时间在1min左右,可逆性较好,在武器装备领域有望得到更多应用。2.4气体:
用静电纺所得到的气体传感器在灵敏度、可逆性、响应和回复时间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这些优点可归功于其纳米纤维形态以及微观结构与气敏性能之间的关系。OsnatLandau[9]等研究了纳米结构TiO2
气体感应器的微观结构以及加工条件、微观结构和气敏性能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实
验获得了两种TiO2介孔形态,发现晶粒尺寸大的,其比表面积更小。TiO2
气体传感器对CO和
NO2表现出了稳定且可逆的响应,响应复原在几分钟内完成。阻抗测试结果表明,表面阻抗对这两种气体具有敏感性。WangXC[10]等基于Ni掺杂的ZnO静电纺纳米纤维,Ni包覆可促进本征缺陷的形成,影响ZnO的带隙,包覆浓度为5%。将其制成C2H2
气体传感器可提高响应能力。
SnO2在空气中最稳定且对各种气体和有机蒸气响应最灵敏,所以目前大多采用SnO2薄膜或SnO2
基复合薄膜[27]。DuHY[12]等避免了在多喷头静电纺丝中经常出现的同极喷头射流间斥力的问题,
采用相反电场双射流静电纺丝,即正高压为+9kV,负高压为-11kV,得到SnO2/In2O3
异性复合网
状结构纳米纤维。经测试分析,SnO2/In2O3
复合纳米纤维是由小的纳米微晶组成的,由于在同一
材料体系中两种纤维具有不同的纳米微晶尺寸,使其具有多通道结构,从而增加内部材料与甲醛的接触几率,提高SnO2/In2O3
气体感应器的响应值。在乙醇、氨、丙酮、甲苯和甲醇等气体干扰
下,对甲醛具有高效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