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封面

目录

摘要 (1)

1.正文 (3)

1.1目前民生新闻报道角度存在的误区 (3)

1.1.1对“三个贴近”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确 (3)

1.1.2过多的负面报道,误导民众 (4)

1.1.3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4)

1.1.4重视城市居民,忽略农村群众 (4)

1.2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4)

1.2.1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加以选择 (4)

1.2.2民生新闻的报道面较窄 (5)

1.2.3报道民生新闻本末倒置,对价值的判断缺乏 (5)

2.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摘要:民生新闻中要重点体现“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理念,用民众的角度看生活,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称为民生新闻,由于民生新闻是反应民众心声和关注民众生活的,因此民生新闻必须站在民众的视角看问题,为报道而报道的新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闻。针对产生民生新闻的问题,从民生报道的现状、成功的原因、存在问题等方面出发,探讨了解决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希望对解决民生新闻问题和保持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民生新闻;问题;解决措施;报道角度

1.正文

民生新闻自古有之,然而民生新闻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一些新闻都市晚报上的社会类新闻,城市新闻是民生新闻的早期形态,注重民生体验民意是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同时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民众这三种贴近的具体表现。类似于国内一些新闻节目成功的案例,民生新闻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同时都有较好的口碑,民生新闻这类节目由此受到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民生新闻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及各新闻媒体的追捧,究其实际原因,是因为它接近群众的实际生活,想民众所想,一切从民众的角度出发,为民众说话,用民众的话语展现新闻,给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关注。民生新闻的成功不是偶然二是必然,这是由它真实的报道所产生的吸引力所决定的,而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不是生活琐事,而是奇闻趣事,这是民生新闻被民众所关注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这类栏目是最近几年广泛受到关注的新闻栏目类型,它符合民众的广泛需求,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汇集了大量民众的意愿,成为影响舆论凝聚力的关键载体。

1.1目前民生新闻报道角度存在的误区

1.1.1对“三个贴近”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确

“三个贴近”的具体的为: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民众。目前媒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只停留在报道民众生活琐事的层次中。虽然这些新闻素材来源与民众的实际生活,但是内容浅显,意义不深,噱头不高,没有可看性,无法引起社会关注。

1.1.2过多的负面报道,误导民众

一些晚报、小报在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通常是报忧,不报喜,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舆论有督促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甚小。大量的反面报道不仅民众心情,引发民众不满,还对相关部门造成误解或抵抗,时间久了,只曝光社会的阴暗面,只曝光不帮忙,相关政府当作耳旁风,媒体的监督作用不灵了,民众有问题也不会想到你。

1.1.3重视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某些媒体为了引起社会轰动,吸引民众眼球,抢某种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对调查不做深入展开,对民众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反应、曝光,没有选择性的拿来报道。这种只听一面之词,而不听取另一方的说辞的报道,严重违反了民生新闻的真实性,更容易引发矛盾,引起不必要的新闻诉讼。

1.1.4重视城市居民,忽略农村群众

民生新闻是以民众本身和民众生活为报道内容的新闻,民生新闻的题材要结合市民和农民不同的生活状态。从新闻的题材、内容、报道角度等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上,依然是注重城市忽略农村。即便有涉及农村和农民的新闻题材,多数也是发生在农村的恶性事件或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教育问题等反面新闻报道、新闻媒体对农村居民的长期不重视,引发民生新闻的农村题材长期缺乏,导致了民生新闻与市井新闻的混乱。

1.2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1.2.1对民生新闻的报道不加以选择

记者对新闻题材的追求,有时可能追求短平快,盲目的对新闻事件进行单纯的还原,只将表面上东西反应给群众,不去关注新闻的内在、意义、背景、民众意见等方面,使原本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素材被浪费。由于民众新闻是注重民生体察民众生活的民众新闻,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题材都符合民众新闻的关注焦点,如果对新闻题材不能有效地选择,那么将严重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对民生新闻的题材不加以选择的状况比比皆是,对民生的素材不进行选择,会使新闻给人一种琐碎的感觉,缺少新闻的内在价值,这种状况出现的时间越长,越易使民众产生审美疲劳,这对民生新闻的发展与生存有严重的危害。

1.2.2民生新闻的报道面较窄

目前的新闻题材主要依靠新闻热线,同样一类的民生问题经常出现,由于民生新闻报道的题材相似,因此题目出现雷同现象,同时各种表现方法与表现形式基本相同,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使民众在短时间内有新鲜感,时间一长民众将不会感兴趣,这不利于民生新闻的发展,使民生新闻的报道刚从传统的新闻题材、说教方式、跟风问题等方面中摆脱出来,又进入到一种竞争狭小的空间内,让报道内容给民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情况如果长久下去,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有严重影响,在民众心中也难以长久的保持良好形象,也不利于树立稳定的口碑。

1.2.3报道民生新闻本末倒置,对价值的判断缺乏

对民生新闻报道素材的选取,大部分题材粗糙,并提停步于,只

讲述事实,不探讨问题原因和将会产生的后果。对于栏目中负面新闻事件的报道,新闻媒体并没有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对于社会中产生的不良风气,并没有做到新闻媒体应具有的批评监督作用。民生新闻如果不能肩负起社会责任,对民众所产生的问题缺少关怀,将民众新闻只看做获得高收视率的手段,那么将会使民众对民生新闻产生反感。

2.总结

民生新闻的关注重点在于关注民生,注意新闻的内在意义,找准新闻价值。电视栏目类的民生新闻将镜头对准基层民众,用崭新的手法和理念记载民众的生活形态、感情困扰等,真实而亲切。由于民生新闻的理论落后,使民生新闻在多数情况下处在一种朦胧、缺乏激情的状态。依据唯物主义认知的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将散乱、模糊的认知升华到理性的认知,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用理性的认知知道实践,这是由认知的宗旨及任务决定的,认识世界的宗旨是改变世界,现阶段我们对民生新闻的认知还处于感想认知阶段,因此民生新闻要向理性认知过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民生新闻概论》朱寿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

[2]《电视民生新闻概念新定位》.揭明玥.学术百家.2009.8.

[3]《解读民生新闻》.白小易.2004.1.

[4]《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界定》. 戚姚云,陈滢潇.

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组员:xxx xxx xxx 指导教师:xx 班级: xx

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设计了百姓对住房以及对就业、教育、物价上涨、社会保障、医疗、收入差距等问题的关注程度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以浙江省杭州市翠苑区为例进行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指出翠苑百姓对这些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了解民生,发现与分析百姓生活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百姓;民生问题;关注程度;调查与分析;建议 民生问题是一个充满人本思想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命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执政根基。民生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民生的字面意思指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包括谋生的手段和生活。其真正要义是满足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包括基本营养、基本教育、基本住房、基本保障和基本职业等。这需要个人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以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需要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和突出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只有真正关注和重视,才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所建立的历史观表述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人的“生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舞台,又是一切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建立的基本理论,提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生命、生存、生活,才是执政的根本。执政以民生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高度关注民生,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是真正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课题组以翠苑百姓对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为例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翠苑周边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反映当今百姓最关心的几大问题,以及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通过问卷,对民生问题做出一个关注度排名,并根据排名搜索相应一些文献资料。最后统计民生几大问题,以及各方的一些改善民生的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翠苑百姓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翠苑小区、小区附近的电影院、菜市场和大卖场的百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于翠苑百姓数量较多,人流量大,对其逐一调查存在难度,故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样本容量控制在350个左右,13道题目的调查问卷。调查

浅析我国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而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因此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民生最根本的途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久治安。 关键词:民生教育就业医疗住房 一、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变化的,不断地会面临新的民生问题。我国现在主要面临的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更是关系国家能否持续发展进步的民生问题,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视民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上学难问题 由于教育产业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应试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影响,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教育薄弱和边缘化等问题。当前,在广大农村、中西部贫困地区、在城市贫困群体中间,上学难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二)、就业难问题 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比其他国家更复杂,解决就业的任务更繁重。因此,就业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下岗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逐渐增多以及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开始变得越来越严峻。 (三)看病难问题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看病难问题已是困扰很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重大问题。而且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房屋设施简陋,设备缺乏,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医疗水平还是相对落后,最终导致许多农民生病不能及时治疗,病情严重不能得到治疗,最终遗憾地死去。 (四)住房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带来的进步是不容否认的,但我国住房制度存在市场化过度、经济发展功能过强、货币化分配不到位等问题,并且住房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存在操作性差、实效性差的问题,导致我国房价上涨过快,超出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致使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普遍存在住房难问题。 二、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上学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教育乃民生之基,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教育不公,资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吸引了大量的社会

新闻报道如何关注民生

新闻报道如何关注民生 摘要民生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新闻一种。笔者在基层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报道应站在平民立场和民本的角度;二、运用群众的语言深入挖掘新闻线索;三、采编民生新闻注重创新形式。 关键词新闻报道民生新闻关注民生 民生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新闻一种。民生新闻用老百姓的话语,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普通事件,用新闻的形式把老百姓平凡的生活报道出来,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注重百姓的想法,为百姓提供信息和服务,在老百姓悲欢离合经历中,在百姓的酸甜苦辣境遇中挖掘新闻性和趣味性,反映当前普遍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体现了新闻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笔者在基层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报道应站在平民立场和民本的角度 用老百姓的语言来报道新闻,用老百姓的眼光来观察新闻。站在百姓的立场,想百姓之想,急百姓之急,是民生报道的特色和亮点。改变了传统新闻的那种“高高在上,冰冷生硬”的报道方式,转而采用平民立场和民本的角度来报道新闻,降低新闻政治色彩,就会赢得了老百姓的赞美。 民生报道并不全是天灾人祸、邻里纠纷。民生新闻报道要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基层群众,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以平民视角和态度真实纪录群众的生活实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同源于生活,同心于百姓”。新闻工作者要扎根现实的基层,立足实际的一线,深入群众丰富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体会群众苦,理解群众想法和呼声,关心群众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体验底层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汲取好新闻的养分,立足基层,把新闻面向田间地头,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老百姓,在老百姓中找寻平凡人物、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空巢老人,努力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提升报道的魅力。 二、运用群众的语言深入挖掘新闻线索。 民生新闻要避免一味地说教、呆滞地解读,应从细微处着手。许多记者在采访民生新闻时,有时不能安下心来深入基层一线,很难和采访对象的沟通和交流,群众的冷暖疾苦看不清、摸不透,这样的新闻缺乏真实性、现场性,写的呆板、臆造。在国家政策解读上,往往以专家学者的角度和权威的姿态来解读,用老百姓难懂的话语进行强行认可,根本不理睬普通老百姓是否听懂,是否理解,是否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就是否真实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就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新鲜,就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瞧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与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就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记者认识与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就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就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就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就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就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与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与侧重点。 如何评析: 就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就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就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就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与细节描写。就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与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就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就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浅谈我国民生问题现状

浅谈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而人民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样也离不开国家的富强,此时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那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老百姓投身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古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不禁让我想起战国时的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赵国赵太后问齐国使者:“贵国人民生活可好?”对曰好,赵太后再问:“贵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对曰是,赵太后最后才问:“贵国国君可好?”齐国使者对赵太后最后才问本国国君大为不悦,赵太后说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故如次问。”齐国使者听后颇是服气。这实际上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原文如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实际上,翻开中国历史典籍就会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表现 如今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它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及动力。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中国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民生问题还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现在人民依然面临着就医难,买房难,行路难,学生面临就业难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如今,2011年又百姓又面临许多问题与疑问,例如说楼市调控还会继续吗?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遗憾的话,楼市调控没有见到实质性成效,可能是最大的遗

《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看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是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财政、税务、金融政策,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着力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其次,“教育是民生之基”。知识就是财富,科教兴国,百年大计。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义务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所有的家长不再为学费发愁,让所有的校门都对莘莘学子敞开。 其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于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

大理州电视台《百姓生活》栏目策划 一、栏目名称:《百姓生活》 二、栏目类别:民生新闻 三、栏目主旨:立足于大理地区,立足于大理百姓生活,反映大理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为大理老百姓提供最真诚的服务,让每一个大理人更了解大理,了解大理百姓生活 四、栏目阐述: 将《百姓生活》栏目打造成一档“以民生新闻为主体,同时反映大理地区的民风和民情,报道大理地区的新人和新事,让大理人更了解大理,让更多人更关注大理的民生新闻栏目”。通过报道大理地区最新的百姓新闻,让大理的百姓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大理的发展和变化。 三、栏目宣传口号 百姓生活我们的视角,你们的关注,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生活。四、栏目定位: (一)栏目功能定位 贴近百姓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大理的百姓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和生活环境。栏目依旧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百姓生活、贴近大理特色、贴近新闻事实,为大理的百姓提供一个

了解大理,说出心声的平台,在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的基础上注重节目的服务性、民生性和朴实性,了解大理百姓最真实的生活,聆听大理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关注大理百姓最关注的新闻。做大理地区最全面反映大理百姓生活的特色的品牌性的民生新闻栏目。(二)栏目受众市场分析与定位 《百姓生活》这个栏目主要定位于大理地区,面向大理各个县镇的老百姓,通过报道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民情和疾苦。因而他的受众主要是大理地区的能收看大理频道的所有受众。这样的受众定位是根据大理州内的实际情况来定的:大理州内有11个县市,每个县市虽然都有自己的新闻栏目,但是在大理州内却没有一个新闻栏目是针对民生,详细而深度的反映老百姓生活的,这就是存在的一个很好的市场缺口,因而开设这样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就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很多的潜在受众。 (三)、栏目内容定位 栏目内容主要定位于,大理地区的民生新闻,主要报道大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报道他们身边的奇闻趣事,关注老百姓关注的新闻点,一老百姓的视角去报道百姓生活,节目内容来自老百姓的生活,为老百姓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帮助。 五、栏目构成:

新闻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新闻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魏俊宝 新闻结构,指的是一条新闻报道的外部架构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 新闻外部架构的组成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个部分。 组织形式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外部架构组络,就是把导语、主体、背景等基本零件有机的结合。新闻内容的内部结构形式一般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电视新闻还有总分式)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标题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大作用①揭示主题②表明观点③吸引观众 如:臧天朔:成也朋友,败也朋友(央视),升井!升井!生命奇迹(智利矿难、央视) 突破!李娜闯入决赛创造历史 娜样怒放!李娜荣夺得法网冠军 李娜成亚洲球员大满贯第一人 标题写作要点: 标题要鲜明、准确、简洁,以实题为主,讲究文字的排列美; 尽可能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写入标题; 标题中尽可能多地纳入新闻五要素; 电视专题标题一般不超过七个汉字。 二导语:是新闻整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要求用一句话或简短的一个自然段。将新闻的最新鲜、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进行概括地交待。 一般导语里至少要具备三个以上要素。 导语形式一般有:①叙述式②小结式③描写式④设问式 导语的作用①反映新闻主题②概括新闻基本事实③吸引受众④表明媒体观点 三新闻主体:导语通常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艺术概括,新闻主体承担着进一步具体表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任务。 导语与主体的关系可以看着是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略叙与详叙的关系。 新闻主体部分应注意的问题: 紧扣主题 选材要具体、充实 层次段落分明、起承转合自然 新闻主体写作务必注意层次。如果层次混乱,那么这条新闻就不知所云。什么叫层次呢?层次是新闻主要内容的表现次序。通常也叫意义段,逻辑段。我们在撰写新闻文稿时,是将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关系安排其先后次序,一层层有步骤地表现出来,前后连贯,组织成一条完整有机的文稿。所以,我们安排层次时,一定要做到清晰、连贯。 新闻层次的方式,我们一般采用记叙文的层次结构方式: 一、按照时间的先后安排层次; 二、按照空间的交换安排层次 三、按照材料的性质安排层次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会议报道中的会议内容、领导调研活动中的讲话。层次安排尤为不能混乱。 “认为”一般指“看法” “指出”一般指“问题”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二O一二年五月湖北民族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成绩评定表 所在学院:时间: 注: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两部分组成,每部分都采用百分制,分别占总成绩的40%、60%。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其与百分制的对应关系为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学术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应用》,系本人在指导教师戴蔚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过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声明人签名: 2012年5 月2日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现存问题 (2) (一)盲目克隆,同质化竞争严重 (2) (二)过于推崇本土化和市井化,忽略非本地和高层次观众群 (4) (三)节目流于世俗,娱乐化倾向明显 (4) 二,我国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改进策略 (4) (一)提高品质,关注民生 (6) 1 不偏离正确导向,避免娱乐化 (6) 2 注重思想深度,坚持创新发展 (8) (二)树立品牌,突出特色 (10) 1 打造具有特色的金牌主持人 (11) 2 要有创新意识,品牌意识 (8) 3 打造品牌走市场化规模发展之路 (8) (三)各方监督,资源共享 (8) 1 加强舆论监督,倾听民众心声 (8) 2 加强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内容提要民生新闻以其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反映 民声的贴近性,以短平快的时效性而深受民众的喜爱。近年来,电视民生节目频繁报道街头巷尾、家长里短的事件性新闻内容转向为提升民生报道的质量和内涵,本文结合本地民生新闻报道实践,分析了民生新闻线索的采集,新闻敏感的培养,以及民生新闻报道中的思路。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线索思想性真实性 作为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时政新闻,二是民生新闻。作为地市广播电视台、包括县级广播电视台,不上卫星,除了作为党委政府喉舌,发布党委政府方针政策之外,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服务当地民众。而普通民众看地方台,就是关注和了解身边人、身边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民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民生”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哪一项不是为百姓谋福利,惠及民生的呢?所以说,小民生中蕴含大民生,大民生包含小民生。 那么,如何选取民生新闻的新闻线索呢?民生新闻线索获取的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热心观众热线电话反映,二是相关单位通讯员、线人的提供,三是记者、编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选取。找到新闻线索,首先就要熟悉和深入地方实

际。比如热线电话接听,刚入门的新闻从业者分不清所在地市、县市区、乡镇名称,笔者所在的河南平顶山市目前有十个县市区,100多个乡镇,加上街道办事处有40多个,3700多个行政村,作为新闻记者,行政村名称一般不需要牢记,但全市100多个乡镇名称需要记牢,否则,观众热线电话反映线索,记者如果分不清东西南北,路途有多远,乡镇基本概况,也无法前去深入采访。平顶山市境内叶县有邓李乡、夏李乡之别,鲁山县有熊背乡、背孜乡,刚入行的记者容易混淆,整理稿件时,有写成“熊背孜乡”的,这就贻笑大方了。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给电视民生新闻线索的采集总结为14个字即:“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从字面意思理解前半句,“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芝麻小事,跑冒滴漏,市井百态,家长里短,内容琐碎,业内人士也认为是“小民生”,而后半句“衣食住行医教保”,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制订、实施,最终惠及大众,属于国计民生,是“大民生”。 一、“柴米油盐”:小民生中也有大线索 古人有钻木取火之说,由柴火可以联想到当今的煤炭、燃气、天然气。笔者所在的河南平顶山市是个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有全国第二大统配煤矿,矿区东西连绵140多里,十几座煤矿几十家厂矿企业,还有多家上市企业,每个企业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教学总结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 案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一.新闻体裁 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 二.体裁分析 1.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深度的报道。(如:临沧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鉴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系列报道) 2.专题报道: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3.特别报道:是针对特别事件和重大选题,以时序为主线,运用解释、对比、分析等手法,进行事件性报道,使观众全面了解

新闻事实。(如:2013清明记忆-清明节特别报道) 三.选题分析 1.题材分析 针对事件、人物、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亮点、寻找特别、确定主题。 2.角度分析 以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事件、人物为切入口,从不同角度报道篇目的主题。 3.内容分析 以时间为维度,将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工作经验、发展特点、发展成果、发展方向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机进行报道。四.前期准备 1.搜寻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整理。 2.采访对象,与事件有关的不同职位、不同年龄的相关人员,使得采访内容具有深度。 3.采访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支撑文章的说服力、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五.方案的实施与运作 1.把采访内容进行总结整理。 2.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使文章主题突出。具有深度。 3.写作时选择切入点要细,注重事情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报道,使文章具有可读

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篇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心得体会心】 学习“十二五”心得体会 万光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 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此次五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成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抓手和立足点,具有十分 主要的现实意义。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更加关注民生,千方百 计让人民富裕起来,真正做到国强民富,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更加牢固。 是强调经济增长一定要惠及全体老百姓,其次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 经济的结构失调,另外也是为了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最后这 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 一、贫富分化严重,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富者穷奢极欲、挥金如土,贫者却穷困不堪,几无立锥之地。造成 这样的现状,其根本原因就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在共产主义中国,社会财富应当由全民共享,为全体人民提供服务。但是由于社会保 障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行业中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不顾市场规 律和人民的生存,利用本身在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对老百姓强取豪 夺等。这使得中国大部分人并没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同步富裕 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与社会发展并 不协调,财富增长速度远低于物价上涨速度,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 返贫的现象。 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 扶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目标。 贫富悬殊不断增加与社会不公现象越演越烈,不仅严重影响了群众 的生活质量,更加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这说 明我们国家在发展中已出现失衡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那么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未来的五

如何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

如何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 新闻从它诞生的那刻起,就不可避免地跟民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民生类新闻报道的优劣、深浅,直接关系着一张报纸的质量和受关注程度。从《生活》周刊到《民生报》,民生报道一直是新闻领域的一面重要的旗帜。由此可以看出,民生报道不仅仅再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类别、一个视角,而更多的是在彰显专业媒体人的价值取向和新闻理念。 然而,随着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民生新闻的传播形式也随之改变,题材显现得更为社会化和大众化,地域性特征日益凸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过于注重感性,却缺乏深度而导致娱乐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使得民生新闻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再加上大众文化浪潮的全面席卷和媒介融合理念的大力推动,原本发展起点较低的民生新闻逐渐陷入了迷茫期。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打通民生新闻报道痛点成为了当下新闻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生产传播格局变迁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曾经我们熟悉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得不变的变革,不变即意味着被时代所淘汰。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

并且重构了新型传媒生态。在当前新型媒介融合理念的推动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格局必然也随之发生改变。 首先,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手段也变得更为便捷和丰富,不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在快速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使得民生新闻在传播的速度、内容以及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众已然成为新闻线索的关键来源,媒体和大众可进行双向交流且能够参与信息共享。 其次,新型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一家独大”“我说了算”的垄断格局将被很快打破。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选择和喜好呈现多元化,截然不同于过去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把关人”身份,分享信息过程中的自由和平等显得尤为突出,媒介格局中的垄断与控制相对就逐渐消减了。当下,各类新闻的受众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快速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执照的发布单位。自主、开放、互动,这些特点能将身边实时发生的新闻快速传播与分享出去。再加上,民生新闻本就来源于大众生活,且联系紧密,这种特点就更为凸显了。 二、新型融合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价值定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生产者开始对新闻传播率

各阶层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的状况

各阶层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状况 各阶层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阅读文献等途径,分别了解到了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社会各阶层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并调查了这些问题的解决状况。关键词:民生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就业住房医疗收入 一、工人阶层关注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状况 1) 工人住房问题 住房问题一直是许多工人阶层为之担忧的问题,工人阶层的家庭收入是影响住房条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的工人虽然有着比较稳定的收入,但是收入却不平均。有些企业的工人工资较高,能够承担的起房价的持续高升。但是更多企业的工人薪水实际上非常的微薄。一般的工人,月薪只能拿到两三千元左右。即使辛辛苦苦工作十几年,也很难支付的起动辄百万的房价。拿一个双职工家庭来说,如果两个人的月收入都在3500元左右。那么一年下来算上奖金的收入也只有十万元。因此收入就成了改善工人住房条件道路上的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因为买不起住房面积较大的商品房,很多的工人家庭选择继续住在以往单位分配的旧房子中。或者买下小面积的二手,三手房。由分配房子到商品房,虽然大大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给低收入家庭带来的困难却很难解决。 目前为了解决这种局面,很多单位推出了改善房的政策,就是由单位出钱补贴,使住房的价格降低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但这种政策比较适用于一些房价较低的中小城市。而对于一线,二线的大城市却很难得以实施,因为这些城市的房价都在上万元。甚至三万元以上。这样的房价,不单单是企业一方面进行补贴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政府对房价进行调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调控的措施,如:推出限购令,根据北京市最新出台的规定,自17日起,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家庭)、持有北京市有效暂住证在本市没拥有住房且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非本市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北京市户籍居民家庭,对无法提供北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 伴随极为严厉的限购措施,北京市还将加大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 房的供应。“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计划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房100万套,比“十一五”翻一番。其中2011年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发放租赁补贴2万户,竣工保障房10万套。今年年底实现公共租赁房入住1万套,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运营。 诸如此类的措施能够使房价得到控制,但是还是很难抑制房价的上涨。政府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来完善体制。让房价变的能够让工人阶层以至更低收入的阶层支付的起。 另外一方面,企业也应该提高对于住房改善的资金投入,适度的提高职工工资和待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工人住房难的问题。 2) 工人医疗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工人阶层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阻碍。尽管很多的工人都有医保,但是如果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或者事故。各种昂贵的医疗费用依然会给普通的工人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困难。问题主要在于,医院的各种药物以及手术住院等等费用,其中的利润远远大于了成本,将这些负担统统扔给了并不富裕的工人。这种情况如果不能解

我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谈谈你对“关注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我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谈谈你对“关注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认识.txt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生命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谈谈你对“关注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正好我也要写这篇作业,楼主我们共享 在自己懂事以来,民生问题就在不断以不同的形式来向大众表达它的威力。起初,自己也是懵懂的去尝试了解。可是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够,实在是没有能力去理解深藏在其中的奥妙。也许,到现在我还是不好是很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我会去努力让自己去凭自己的力量去吸取其中的精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去关注我的梦。让自己在这复杂的世界找到自我的位置! 我想应该先再理解一下什么是“民生”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1)我们了解到现在作为老百姓的我们,如今有五大民生问题:(一)、就业问题;(二)、教育问题;(三)、分配问题;(四)社保问题;(五)、稳定问题。而从高中到现在讲得最多的就是“和谐”字眼不管是在大的社会概念“十七大”还是在学校的小活动,什么辩论赛、什么演讲比赛、什么班会课都在围绕“十七大”“和谐”等等一系列。其实民生问题又何止这些呢?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在民生这个由社会发展带来的民生,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说的是“就业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虽然我还仅仅是大一新生,说出来的也许在你们的眼中只是一家之言,更加没有专家的精辟。但是我绝对是我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所谓就业,它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就业”都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不能每一个人都这样想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生存,都要承受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朋友,来自我们所存在的社会圈子的压力。就算忽视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也要生存,不工作何来生存的资本,难道在这样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你要去暴露人性中最可怕的一面吗?去抢?去偷?你自己好意思吗?在这样的世界里,那样的话,不是别人鄙视你而是连你自己都会鄙视你!到时候你所有的东西都会在你没有预期的时刻,离你而去!平常一提到“就业”,我们经常提到“得到职业”“参加工作”“劳动就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等等一系列信息。 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就必须在现在努力。就象老师讲得那样,要早早做好人生规划。下面是我对人生规划的一点认识。职业规划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可以在大学阶段最好最充分为日后的职业发展而准备,那就可以相应的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找到了适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

论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 关注民生是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在确保新闻真实性、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独特的新闻报道视角的同时,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从百姓关心、关注的新闻热点着眼,让普通人成为新闻的“主角”。通过民生新闻的宣传和报道,体现出新闻报道“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和态度。 标签:民生新闻;新闻真实性;社会舆论;百姓利益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同样也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获取新闻和消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了解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翻开报纸或打开电视,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最能吸引百姓注意力的,读者范围最广的无疑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 关注民生是媒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民生新闻以百姓的新闻视角,深入独到的采访,生动易读的解析和行文,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综合各家观点,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应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无论对何种媒体来说,民生新闻的报道无论从其真实性、可读性还是普及性来说都至关重要。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如何让看似枯燥无味的政策性文件变成百姓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了解的新闻?是当前许多媒体正在转变新闻报道方式、转换新闻视角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上至中央媒体,下至地方传媒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不仅是要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最基层、亲临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更是要让新闻充满真实性、可读性,让读者能够有更深刻的切身体会。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是学术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普通人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人们不再满足“衣食住行”的安逸,需要“话语权”的回归,这就要求传媒夯建新的民生新闻参照系,让“大民生”取代“小民生。从而也就对民生新闻的采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是亲临现场,深入实际就一定能够做出好的民生新闻。“走转改”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最切实可行的思路,因为优秀的民生新闻,已经不仅仅意味着有良好的舆论导向,还必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还要有可读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以“走转改”为基本原则,学会换位思考,以平民的角度处理新闻,把所报道的事实与所报道的人物与平民的生活联系起来,力求生动活泼地展现基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时间。在新闻的具体制作中,新闻记者还要注意几大要素: 首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无论任何一条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都远远大于华丽的外表。任何媒体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都要把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放在首位,特别是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大多与百姓生活和百姓福利息息相关,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由于其“亲民”性的特点,因此,民生新闻的深入性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我眼中的民生 什么是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而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政府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希望通过这样的关注,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全国人民真正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品尝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最近比较热点的民生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天价房依旧让所有买房一族望而生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吃的安全,食的放心是人们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商家及政府部门对百姓健康的最低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极速发展,食品确实越来越多样化、充足化、新鲜化、美观化。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也是越发的加大。 “瘦肉精猪肉”、上海“染色馒头”热气尚存,沈阳“兽药豆芽”又在疯长,而宜昌的“毒生姜”也开始熏制,最近又曝贵州出现了“石粉鸡事件”,又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头浪尖。食品安全问题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劣影响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一再发生,根源是无良者疯狂的逐利行为所致,为了暴利而丧尽天良。更让公众愤怒的是,不仅一些个人、小企业在制造食品安全问题,就连部分著名的大企业,也置公众安全和道德品质于不顾,沦落为唯利是图的小人。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拯救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当然要大力提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丧失了道德的环境下,要加快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企业不论大小,都应自觉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但同时,市场经济更是法治经济,“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对于那些一切向钱看,置社会责任、公德,甚至最起码的良心、人性于不顾的市场害虫,就必须运用法治的手段,强迫其遵章守纪,让其不敢、不能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我想,要防止“瘦肉精猪肉”、上海“染色馒头”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仅需要运用法治的手段,完善法律,还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而不是知法犯法,为了自身利益而不管百姓死活。 看了食品问题后,再来说说天价房。提起住房,就会想起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个社会的和谐,最根本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即有家可居,有业可乐,而住房问题就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一。一部电视剧《蜗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当今持续攀升的房价和年轻人买房问题的热议。现在,为了房子,许多人不得不做了房奴,天天为了房子发愁。可是,有人想过吗?为什么现在的房价会这么高?这主要是城市商品住房的开发中,房屋的建筑成本不断攀升。导致住房建筑成本升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土地成本升高、建筑材料涨价、房屋质量不断提升。而且除了市场因素外,政府的政策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住房保障制度、公平交易制度和税收调控制度缺失,使国家以抑制总需求增长为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