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产品模式借鉴

国外农产品模式借鉴
国外农产品模式借鉴

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形成了以日本、法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三种典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其成功的共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文章提出,推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应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优化农产品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建立中国式的农产品物流组织。

关键词: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经验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模式概况

世界级城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大体可分为“市场流通”和“市场外流通”两部分。市场流通,即生产者直接或经过上市团体、货物收集者将农产品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经零售商、加工业者和大的消费团体将农产品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市场外流通,则指农产品不经过批发市场交易而是经过全国农协、商社的集配中心、果蔬超市、生协径直转移到零售机构、消费团体或出售给个体消费者或者说是生产者、上市团体与零售业者、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流通形态。世界农产品流通交易体制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当前,世界农产品物流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东亚模式。

日本、韩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以日

本为例,目前,全日本共有88个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的中央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6兆2000万日元,1513个多元化投资的地方批发市场,年成交金额达5兆1800万日元。经由日本批发市场流通的蔬菜占81%,果品占72%。在批发市场从事蔬菜果品交易的客户中,通过农协或其他任意组合组织的上货量各占上货总量的59%和66.5%,而其他商人等则占总上市量的17.8%和20.1%。交易方法以拍卖为主。在大阪中央批发市场通过拍卖成交的果蔬比率高达9O%以上;采用该模式的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较高;其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这样其利润也分配不均;②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第二种是西欧模式。

法国、德国、荷兰等国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西欧模式的批发市场与东亚模式相比,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而且大多数大型批发市场仍然坚持公益性原则,如法国就指定了全法的23所批发市场为国家公益性批发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式也有所不同,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如在法国巴黎郊外设立的一个批发市场-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由于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立在农村,巴黎的农产品直销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由于西欧国家市场信息网络发达,地域内、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产品在批发市场中也占据一定比率。其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并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②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③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

第三种是北美模式。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北美模式的直销体系很发达,农产品销售均以直销为主。如美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产地与大型超市、连锁经销网络间的直销比例约占8O%左右,经由批发市场流通销售的仅占2O%左右。由于这些国家零售连锁经营网络和超级市场的发展,使其零售商的规模和势力不断壮大,要求货源稳定、供货及时,产地直销的流通形式也应运而生,在这些国家中大型超市、连锁经销的零售商左右着农产品的交易。如美国纽约农产品的供应就没有集中于城郊附近,而是来自遥远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农产品流通交易大部分是由产地直接出售给零售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也为纽约实现产地直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其国家农产品流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产地市场集中;②销地批发市场分布在大城市;③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④服务机构齐全;⑤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并举,市场交易以对手交易为主。

二、国外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通过对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这些国家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1.农产品物流公共设施发达,流通网点布局合理

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如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因此,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如日本政府在对房屋、仓库、场地、道路等主体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40%;欧盟每年也从财

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道路、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谢尔伯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和通往内地的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以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敦、香港和东京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5%的花卉市场。

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如目前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EOS系统(自动定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讯网)将食品工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了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了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在鲜活农产品的零售服务上,利用电子网络销售近年来也十分盛行。消费者只要发一个伊妹儿,运输公司就可及时送货上门,保证质量。据统计,日本在2003年利用网上电子交易的人数已达2186万人,是1998年的8倍,交易规模已达320000亿日元,是1998年的50倍。而在欧洲的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也安装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从而使荷兰也可以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

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率,国外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如日本的农协、美国的行业协会、荷兰的花卉拍卖协会(VBN)、瑞典的合作社都是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组织,他们在加快农产品流通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以日本农协为例,成立于1974年的日本农协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的农民群众经济团体,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的关键性组织,它把各个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极大的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然后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销售、运输等问题,他们还将批发市场内的购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

4.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高

推行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农产品流通工具的标准化和检测体系的标准化,其中,流通工具标准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如日本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实现从农产品净化到包装标准化的变革,形成了从集装箱、小包装箱、托盘到运输设备、库房、搬运机械的一系列标准化系统,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提供了条件。而在美国,通过使用条形码技术建立的追踪系统,不仅可以使企业知道自已食品供应链的物流流出状况,而且还能对供应链上游流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回溯,从而使美国农产品流通的效率相当高。5.农产品物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导

为使农产品流通能够保持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转状态,提高农产品交易的效率,各国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对农产品流通进行规范。如日本于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了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日本又于1971年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如《食品流通审议会令》等。而在美国也制定了一套《商品交易法案》对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1974年美国又对该法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到1992年又4次进行了修订补充,其中把靠不公开情报进行内幕交易定为重罪。由于这些国家有法可依和执法严谨,有效的保护了正常贸易者的利益,维护了公平竞争高效率的自由流通秩序。

三、经验借鉴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改善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状况,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促进其迈向现代化,我国还需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为实现农产品的顺畅流通,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基础设施支持,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

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2.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我国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甚至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蔬果流通,这将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市场变化的风险。因此,我国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力的大型批发商,将能有效地组织产销衔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

3.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4.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重点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以加速农产品流通。

5.优化农产品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日本、欧美等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上实现了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值得我们参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的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在全国层面上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在省、市级层面上由地方农林行政部门的流通室负责行使职能。在美国和法国农产品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事实证明,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责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6.立法建章,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规

日本于1921年颁布了《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了法治轨道,并于1971年又修订了该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了法治轨道,进一步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该法制定具体地方性法规和市场运行规则。我国也应尽快制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违规处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7.建立中国式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机构

我国要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机构,就会直接影响到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根据日本的经验,可以组建起中国式的农协流通组织机构,可以引导农民自发地组织,也可以由批发市场协调组织农户成立流通组织协会,也可以由批发市场直接参与流通组织协会。总之,加强物流组织机构的建设,不仅能够形成规模化的集货、送货体系,而且对形成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规模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会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探索争鸣 2013年7期(上) 61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符敏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同德 415000) 摘 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选模式。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5%,美国为96?3%,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在国外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践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到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成为养老的普及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这些法令都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西方所推行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照顾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西方学界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从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且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在国外,社区养老不仅强调理论创新,而且强调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指导理论,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不仅重视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着照顾提供者。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时,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而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万。面对逐日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启动了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英国关于社区照顾有明确的法令指出,为使老年人尽可能的独立要在社区内为养老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就能接受由家人或者邻居或养老志愿者提供的养老帮助。具体包括:第一,物 质支持,如提供所需食物、安装保健设施、税收减免等。第二,生活帮助,如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购物、照顾不方便老人的起居等。第三,专业培训,如教老人了解及学习简单的治病、护理知识及传授养生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指以改善养老群体的整体生活环境为目标、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从运行模式看,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不管哪种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区照顾的相应法规政策,并组织予以实施;兴建社区照顾设施及维护,聘请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社区照顾工作;为民间社区照顾事业提供财政支持、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等。除此,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它们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任务,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无偿低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此外,英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大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老人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模式的不足。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对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的优点,更强调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在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二)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1999年,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一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显著增长。1990年,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2010年将增至131000人。 美国于1981年正式实行以医疗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主要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庭保健中心,美国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家庭保健中心为在自己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视服务项目而定。第二:托老所,这种机构都是非盈利的社会福利事业,由市政府委托社区管理,其日常活动通常是以恢复性训练为主。美国的托老所与其他行业一样竞争激烈,办得越好,社会的声望越高,以此吸引人们的捐款。该机构为那些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住在一起,但白天要照看的老人或残疾人士设置。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及关怀,供应早午两餐,开放时间一般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收费每日5一65美元不等,或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酌收一定比例的费用。第三:老人活动中心,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午餐外,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第四:免费教育,各社区大学都有义务接收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进修,但没有学分,不发毕业证。第五:志愿者服务,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此外,一些大中城市的私营公司开始建造居家援助式老年公寓,供家境比较富裕的75岁以上的能够自理老人选择,入住老人不需要24小时的医疗照顾,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室内清洁,或提供穿衣洗澡和膳食服务。 (三)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入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专业知识水平。 (四)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 061

我国农作物分布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基本养老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北京作为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养老模式体系国际上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呢—— 为什么要研究当前的养老模式 (一)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据联合国《2008世界人口展望》报告,19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010年将达到11%,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2%。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按此衡量,全球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就北京市而言,据市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95年达到了%,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到2008年底,全市万户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就北京市而言,据市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95年达到了%,北京市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到2008年底,全市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为万,占总人口的%。根据人口年龄分布图推算,北京市现有人口将在15年后进入老龄化峰值阶段,而且该峰值阶段将持续大约三四十年。市老龄委预测,2050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二)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人口老龄化加剧,给传统养老模式带来很大的压力。千百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特别是“四二一”,甚至“四二二”式家庭(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日益增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使一些子女对老人无暇顾及。同时,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老年人也不再和子女住在一起,许多老年人家庭变成了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据全国老龄委调查,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沿用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养老的需求,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刻不容缓。(三)养老需求多样化要求养老模式多样化 当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由于老年人的年龄、收入、文化水平等具有较大差异,个人爱好也有较大差别,老人希望的养老模式也会有所不同。如健康状况良好且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希望能找到工作机会,经济状况良好且注重生活质量的老年人希望享受舒适、高品质的生活,有爱好和特长的老年人则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华,高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希望得到长期护理等等。因此,应构建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体系,从而满足每位老年人的需求。 国外都有哪些养老模式 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发达国家就陆续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2%。在长期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许多养老模式。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坚强后盾。一是扩大投入,政府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和完善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补贴扶贫力度,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条件。二是继续深化改革,为来我县投资兴业的企业或个人,在土地、税收、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解决,落实好退税制度,对信誉好、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加快企业的注册审批速度,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和警企共建制度,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技术部门在基地建设、厂房改造、设备引进、技术更新等全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三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产品研发力度,政府鼓励企事业机关、社会团体发展农村经合组织,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通过成立农村经合组织,培植农村经纪人,创办示范园、专业户,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和统一的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四是培育市场,加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创汇农业,寻找市场伙伴,建立长期的产销合同,保证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五是鼓励企业积极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凡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政府给予2-3万元的奖励。

(二)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强势主体。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现有企业的?素质提升工程?,从资金、政策、资源配置上予以扶持,注重嫁接引进,技术创新,按市场办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永安、中兴、联丰等企业,实施技改扩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落实园区的优惠政策,改善园区的基础条件,提高园区的吸纳能力。 (三)加快品牌开发速度,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优化工艺出精品,加快农副产品由初级、粗放向精深、集约加工转变,提高包装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塑造品牌拓市场,加大特色产品的品牌培育力度,依托龙头企业,整合现有的品牌与商标,集中精力打造精品品牌。 (四)建设好农产品基地,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建好第一车间。对现有特色产业基地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科技水平,提高基地的产出效益。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快基地发展速度,特别是加快袋料香菇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带动战略,做好大户带动、龙头带动、市场带动,始终坚持品牌、质量、效益不松劲。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建管并重,着力推行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强化管理、注重效益。形成以管理促效益、以效益促发展,促进特色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六)创新机制、优化模式,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动力。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在主导产业的经营和发展上要按照?一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精修订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 化定位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力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品牌竞争力全球化矛盾的二元性,认为结症在于国家政策机制和企业战略机制的双重缺陷,继而初步提出我国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一是整合企业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二是整合产业、区域、国家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外延式发展。【英文摘要】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tendenc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ization, and of the globalizedcontradictions dualit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Wehold that due to the weakness of both national policy system andenterprising strategy mechanism. Therefore, we preliminarilyput forward of the globalized strategy location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including realizing intensional development of re-merged brandcompetitveness terraces in enterprising and extensional devlopmentof re-merged brands competitiveness terraces in estate、district andcountry 一、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全球化趋向(1)品牌非对称性竞争趋于机制化。WTO等国际性组织的积极推动,促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全球化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框架之中,这种共同规则使得全球竞争出现了非对称性,

国外养老模式简介

国外养老模式简介 ■ 美国让就业者退休后“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美国也不例外。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不同,美国的养老责任由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承担。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目的是使就业者退休后能够“老有所养”。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在职人员把工资所得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税”(社保税)上交给政府,用于发放给已退休者、残疾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在职者退休之后便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中享有相应的福利。 据美国社会保障署提供的资料,美国目前约有1.63亿在职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障体系,占全国所有在职人员的96%。 在职人员退休后获得社会保障福利(社保福利)的多少视其工作时间长短、缴纳社保税数额以及退休年龄而定。按照规定,任何人只要累计工作满10年、缴纳了总共40个“季点”(每工作3个月算一个“季点”)的社保税,退休时就有资格享受社保福利,但提前退休者的福利额将适当扣减。大多数残疾人只需在10年内缴纳20个“季点”的社保税,即有资格享受社保福利,但年轻时就为残疾人士者需缴纳社保税的“季点”可少于20个。 除了社会保障制度,美国政府和一些公司还建立有自己的退休金制度。美国政府目前制定了“联邦雇员退休制度”。政府工作人员除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缴纳社保税之外,还必须每月上缴工资收入的1.3%,政府工作人员退休后可根据其退休时的薪水、工龄长短等领取相应的退休金。此外,联邦政府雇员还可参加一项“节俭储蓄计划”,每月将工资的5%存入这一账户,作为退休投资基金。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覆盖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也为促进美国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一制度也面临着美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等问题。

农产品物流分析及案例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作业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及案例分析 姓名:杨如川 学号:1003201115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04班 老师:李娇 2013年1月4日

摘要 农产品物流一直是物流当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分支,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其次,提到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冷链技术水平落后、市场主体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为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教育与培训等解决方法。然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 一、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 (4) (一)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4)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4) (三)农超对接 (4)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现状 (4)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5)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5)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6)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低 (6)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水平落后 (7)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不够成熟 (7) (六)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 (7) (七)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7)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8) (一)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8) (二)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8)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8)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 (9) (五)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 (9) (六)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9) (七)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 (10) 四、案例分析 (10) 五、结束语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中国古代农作物

中国古代农作物 (1)“粟”(黄粱、谷子、小米):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耐旱,原产中国黄河流域,也有认为“稷”就是“粟”的,西汉时“五谷”的顺序是:粟、豆、麻、麦、稻 (2)“黍”(黄米),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耐旱,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3)“稻”(水稻、大米):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唐宋以后稻米产量逐渐超过小麦,到明代,稻米产量约占到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七,原产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 (4)“麦”(小麦、大麦):春秋、战国开始重视发展,以冬小麦为主,并随着石磨的发明由粒食转为面食,与粟相提并论,汉代以后逐渐形成规模,原产西南亚 (5)“菽”、“豆”(大豆等):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6)“麻”(大麻):西周、秦、汉时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宋以后逐渐退出粮食作物范畴,主要用来织布,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7)“粱”(高粱),先秦、两汉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8)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向日葵: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原产美洲,从菲律宾等地传入 (9)辣椒: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原产美洲 (10)甘蔗:大约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以前即有大片野生甘蔗林,原产大洋洲新几内亚 (11)白菜:大白菜(菘)、小白菜,原产地中国北方 (12)棉花:南北朝时期多在边疆种植,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明代朱元璋强制在全国推广,原产地印度、阿拉伯,长绒棉原产南美洲 (13)葡萄、大蒜、香菜、黄瓜、蚕豆、芹菜:汉代张骞自西域引入 (14)油菜(“芸薹”):西周以来的主要作物之一,原产地中国、欧洲、中亚 (15)中国原产蔬菜:葵(冬葵、冬寒菜)、藿(大豆的嫩叶)、蔓菁(芜菁)、苋、芥菜、香椿、瓠瓜、藕、慈姑、菱角、荸荠、莼、萝卜、冬瓜、丝瓜、笋、葱、姜、韭等 (16)黄花菜:后汉时已广泛种植,原产印度 (17)空心菜(“蕹”):三国时曹操就吃过 (18)其他外来蔬菜: 扁豆: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菠菜: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木耳菜:学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前怎么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 胡萝卜: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中国时带入云南地区,后传遍全国各地。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传入我国。 南瓜:原产非洲。由波斯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当时叫它为“番瓜”,传入年代不详。还有另一种南瓜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估计宋朝时也有了。 四季豆:原产中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这就是西红柿。原产南美洲的秘鲁,清朝中晚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1983年,我国四川省考古队从成部凤凰山的西汉古墓中,发现有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2000多年前就有这东西了。当然,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上) 张恺悌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一、背景 (一)导言 今天跟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国外的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国际上经验对于我们中国大陆这几年的养老模式的启示。第一部分是导言。 我觉得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而且也很好奇,通常是请了很多外国的专家。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讲,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先好好梳理的。我们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们请外边的专家也好,国际上的专家也好,等等,讲了很多,这个非常容易。 同时,外来的和尚要念好经是比较难的。这些年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对外的交流,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被证明能针对我们实际的需求与情况,但扎准关键命脉还是比较难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在养老服务业的近十年来,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有飞跃式的发展,这个的确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要能从这个现象看清本质,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并且我也关注到了最近这些年来,由于我们国家在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这方面的发展迅猛,大家纷纷组织各种各样的考察团、学习班等等到海外去,去的人数也不少,范围也比较宽,接触的广度也比较深,可是我个人感觉到,走马观花与下马赏花之间还有一个大的差距,也就是说,除了要能做到走马观花以外,更要真正在一个地方认真地解剖麻雀式地去分析清楚,这还是比较难。(二)国外养老的原则与理念 既然要讲国外的,在这里就先要把“国外”这个概念解释得更清晰一些,也就是说我们重点关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国家当中,大家都在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状况要比我们好。我觉得可能有一个基本理念需要跟大家做一个沟通。西方非常强调“天助自助者”,即帮助穷人,只帮一时不能帮一世,要帮助的话必须自己先能自立、自强,这是他们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二个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人生理念有关。当初我在年代末第一次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靠你自己。原来我们中国人到外边去要找个朋友,找个亲戚要投靠一下,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靠的,你首先要靠自己。 同时,现在国际整体上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念。年《联合国的老年原则》里面强调了老年人的基本原则。首先要自立、自强,有这样一个基本理念我们才能在后面更好地把握西方发达国家养老的基本脉络。 (三)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这个我们在“十二五”规划里面也反复强调了,包括在《老年权益保障法》也讲到了,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扩大企业规模,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经验教训;启示 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变的新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另一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实施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过渡的战略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一环,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我省的GNP具有双重功效。但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很薄弱,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WTO,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片大市场,寻找着机会。国外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庞大、管理水平高,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国内的企业必须要全面清晰地了解国外竞争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以制定适宜的战略与策略对抗国外企业的竞争。 本文就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及教训,以对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一般现状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NP的贡献 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N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见表1: 表1 各国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 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中国 比值1:1.8 1:2.4 1:3 1:4 1:4 1:0.3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案例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2)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分别位于美国和中国。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 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受潮的玉米会产生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不宜食用。 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 总量的70%左右。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 泛使用。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 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 :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地区】:

借鉴国外模式__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

2012年05月 第18卷第3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JournalofInne/"MongoliaUniversity forNationalities May.2012 VO1.18No.3 借鉴国外模式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 许泽宁,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支撑能力大幅下降,而机构养老又面临资金及床位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未来普及养老方式的首选。本 文借鉴了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先进经验,并依据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不足,探究了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 改善方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2}03—0073—02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借鉴 社会。据预测,2050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一)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0%,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面对老龄人口的快速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 增长,民政部提出要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 构为支撑,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 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作为解决我国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既可以减少养老院建设过程中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 所需的高昂费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省老年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 人的养老开支、解决老年人独自生活或儿女赡养的种种困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人住老年护理院 难、减轻家庭的负担。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 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随着养老形势日趋严峻,仅靠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 政府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而社会福利募捐等方式又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 缺少统一组织,使得资金投入的随意性和波动性较大。另一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 方面,资金分配也存在着地区分配不均等问题。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2.服务内容匮乏。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慎独 务主要集中在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普通生活帮助方面,而精神。 对于精神护理、法律援助、情感支持等层面的服务则较少。(二)荷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服务队伍水平偏低,规模不足。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荷兰的养老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 老服务队伍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而在实际工础。其养老保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三个支柱”的制度框 作中,管理人员往往缺乏为老服务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架,第一支柱为普遍保障的国家养老金,每一个年满65岁的 而且待遇偏低,因此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存在着人员不荷兰居民都有权享受,实行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为行业或 足的问题。另外,服务队伍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仍处在起步阶企业举办的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约91%的荷兰劳动者 段,发展相对滞后。已参加补充养老金计划,其年金大多是完全积累制的DB计4.服务对象覆盖面偏小。由于社区居家养老仍属于一划;第三支柱为私人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完全建立 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并且受限于诸多外部因素,因此目前的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为税收优惠驱动型,由政府设计详细 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独居、残障、患疾、高龄等老年人群体,精确的财税政策。荷兰推行“首先是家庭、其次是社区、最后 覆盖面有待提高。才是保险机构”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原则,逐渐形成家庭、社 ?73? 一

农产品加工出口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05月/30日/第001版/ 农产品加工出口发展潜力巨大 对浙江、福建两省乡镇企业的调查报告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卢永军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其中,福建省2002年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6万多家,实现加工产值650亿元。浙江台州市2002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39家,总资产40多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4.5亿元。目前,各地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既有一定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又有一定出口创汇能力,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产业集中度提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加工集群。福建省形成粮油食品加工业、蔬笋食用菌加工业、果菜糖类加工业、禽畜肉蛋乳品加工业、皮革羽绒加工业、休闲及调理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竹木藤草加工业9大农产品加工行业。 企业组织结构改善,涌现出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各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培育了一批在行业或区域发展中起龙头作用的企业。2002年,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600家,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企业有100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0家。黄罐集团、德仁集团、石梁集团、新世纪公司、天皇公司、温岭海哈哈公司等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大,农产品加工品的质量档次提高。福建省一批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改造、新建、引进先进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发展系列化的精深加工,目前,全省农产品粗加工率达到40%,精深加工率达到10%。 农产品加工出口增长较快。2002年,福建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4000家,出口交货值260亿元。主要出口产品类别有食品罐头、速冻蔬菜、加工冷冻水产品和竹木家具制品等五大类,产品销往东南亚、俄罗斯、欧盟、南美洲及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开始形成,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台州市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带动农户52.2万户,连接基地19.3万亩,平均每家企业连接基地436亩,带动农户1189户,促进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等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还增加了国家税收。调查了解到,企业每出口创汇1美元,就为国家创税0.6元,为地方创税0.3元。 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根据市场信号适时调整产品市场结构。浙江其门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盐渍蔬菜,产品95%出口。当了解到目前国内超市、宾馆的价格为每吨1200美元,而出口价格为每吨450美元时,2003年决定将出口比例调整为80%,投资开发国内超市和宾馆,每开发一个投入15万元左右,并在上海、北京、福建等地设立办事处,进行产品配送,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先把产品做深,再把企业做大。把产品做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门堂公司大胆决策,以每台70万元的价格引进先进设备对企业设备全部更新,并以每年70万元的代价聘请2位专家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档次。如一般加工企业生产的盐渍萝卜含防腐剂,集贸市场每箱售价15元,其门堂的产品不含防腐剂,每箱出口价格100元。由于企业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其门堂适当提高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